⑴ 2018年什麼股票
2018年股票市場的表現
在2018年,中國股票市場中,許多股票都表現出了一定的增長潛力。其中,一些科技股、藍籌股和消費股在當年的市場表現尤為突出。
詳細解釋如下:
科技股的表現
在科技領域,不少公司的股票在2018年受到了投資者的關注。隨著科技行業的快速發展,相關企業的業績也得到了顯著提升。例如,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領域相關的公司,其股票在市場上的表現尤為搶眼。
藍籌股的表現
藍籌股一直是中國股市的穩健力量。在2018年,一些知名藍籌股的表現也相當出色。這些公司通常具有穩定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市場地位,其股票在市場上的表現往往能夠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消費股的表現
隨著中國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消費升級的趨勢,消費股在2018年也表現出了一定的增長潛力。特別是與消費升級、新零售等概念相關的公司,其股票在市場上的表現也相當活躍。
總的來說,2018年的股票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的表現。不同的股票在不同的領域都有各自的表現亮點。對於投資者而言,關注行業動態和公司基本面是選擇優質股票的關鍵。同時,投資需謹慎,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進行合理的投資決策。
⑵ 股票長期持有能賺錢嗎
長期持有股票可以賺錢嗎?對於這個問題,我可以一一的幫你解答。
首先我給你明確的說,在以前長期持有我們A股的股票95%都能賺錢。因為以前我國的股票數量比較少,同時以前我國的退市制度不完善,所以很少股票退市,不是說物以稀為貴嘛。為以前股票數量很少的時候,基本上95%的股票,你只要長期持有,基本上都能賺錢。同時如果你選擇的股票的質地,公司基本面什麼都比較好的時候,你賺錢的利潤而且是非常大。比如像萬科,貴州茅台等等。但是從2018年開始,隨著我們股票上市的數量越來越多。同時我們對上市公司上市的條件要求也越來越低了,再加上我們對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也越來越規范了,所以你現在長期持有股票很有可能不會賺錢了,因為現在股票多了,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如果你選擇的股票出現基本面變差,同時符合退市條件,這樣你買的股票可能隨時會出現退市,這樣你的資產就全部打水漂了,所以現在你買股票長期持有一定要找一找那些基本面非常好的,像一些行業龍頭。總之從現在開始你買股票長期持有賺錢的機會比以前少得多了。
⑶ 2018年股市為什麼大跌
股市大跌的原因解析:
一、事件驅動型暴跌
暴跌往往由重大利空消息觸發,這些消息會在短時間內引發股市大幅下跌。投資者面對此類暴跌,應保持冷靜,避免因恐慌而盲目割肉,應耐心持有股票,等待市場反彈。
二、資金驅動型下跌
市場資金的流入和流出通常保持動態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市場可能會出現急劇波動。當大量資金流出時,可能會導致股市暴跌。2018年,中國股市在資金流動性的影響下出現了連續下跌。
三、股權分置改革的影響
2005年,中國證監會推出的股權分置改革旨在解決國有股不能流通的問題。盡管改革意在激活國有資產,但由於改革方案可能損害流通股東利益,市場對此反應負面,導致股市下跌。
四、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2018年,中美貿易戰的升級對A股市場產生了負面影響,導致股市持續下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策被視為影響市場的定時炸彈,加劇了市場的波動。
五、人民幣貶值
人民幣持續貶值影響了市場的吸引力,導致熱錢流出,影響流動性,並增加了上市公司的出口成本,對公司利潤造成負面影響,進一步推低股價。
六、資金緊缺
新股的不斷發行抽走了市場資金,而場外資金不願進入,場內資金被套,導致資金外流,加劇了市場的資金緊缺狀況。
七、市場人氣缺失
連續三年的股市下跌削弱了投資者信心。持股者被深套,未參與者不敢進場,導致市場交易低迷,股票流動性降低。
八、強大的做空力量
自2015年股災以來,市場出現了強大的做空力量,壓制了股市的上漲動力,導致下跌速度加快。
九、缺乏政策利好
在股市下跌時,如果沒有政策層面的利好消息來提振市場,股市可能會繼續慣性下跌。
十、A股制度不完善
A股市場存在許多需要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漏洞,這使得市場資金有空可鑽,導致市場波動加劇,投資者利益受損。
⑷ 2018年股市是牛市還是熊市
2018年股市是熊市。
首先,從整體市場表現來看,2018年股市經歷了顯著的下跌趨勢。上證指數全年下跌24.59%,深證成指全年下跌34.42%,創業板下跌28.65%。這些跌幅都超過了20%,從技術角度上判斷,這意味著市場步入了熊市。全年的股市走勢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其中包括了快速的下跌和弱勢的反彈,典型的熊市特徵。
其次,從板塊和個股表現來看,2018年的市場也是普遍下挫。Wind行業中,僅有公用事業和金融業跌幅相對較小,但也分別達到了16.61%和16.99%。多數行業的跌幅都遠超這兩個行業,顯示出市場的廣泛疲軟。同時,個股方面也鮮有亮點,市值TOP10和牛熊股TOP10等榜單上的股票多數表現不佳。
再者,從市場環境和政策因素來看,2018年也充滿了挑戰。全球市場環境的不穩定、A股短期內過於偏激的上漲速度、以及《民促法》送審稿發布等的影響,都給市場帶來了壓力。盡管監管層針對回購、停復牌、退市等頻頻發布政策以規范市場交易和提振股市信心,但這些措施未能完全扭轉市場的下跌趨勢。
綜上所述,從市場表現、板塊和個股走勢以及市場環境和政策因素等多個方面來看,2018年股市無疑是熊市。這一年裡,投資者經歷了市場的波動和下跌帶來的損失,市場信心也受到了較大的打擊。然而,熊市也是股市周期的一部分,它為未來的市場反彈和上漲提供了機會。
⑸ 2018年報,9成a股公司盈利,對股市影響多大(年報對上市公司股價的影響)
2018年的年報,說實在的,比預期和預告的要好很多。因為2018經濟還是比較低迷的,能取得如此的年報成果,還是很不錯的。
而我們知道,九成公司盈利背後,主板市場相對良好,而中小創,尤其是創業板業績不太理想。這主要和大規模的商譽減值有直接關系。所以,整體上市公司年報業績表現的略超預期。
那麼上笑缺改市公司年報表現良好,對市場當然是利好,起碼會有比較好的支撐,至少在基本面上是很好的助攻,但是我們也不要把它想得太好,畢竟市場炒預期為主,真正業績出來以後,往往會有利好利空全部兌現。
當然,年報業績向好下對於接下來的季度業績是很的刺激,也是支撐的基礎,也會有很好的預期,有利於市場穩中向好發展,也有利於市場信心恢復。
年報整體向好,9成a股公司盈利,這對於股市而言自然是利好,客觀來說,將為上市公司股價提供更強的基本面支撐,縮小未來調整的空間。但是整體也不宜對此抱有過大的刺激股市效應的期待。
畢竟,A股市場始終還不是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難言和業績密切相關,一方面,上市公司的業績無論好壞,均只能代表過去的成績,而股票市場注重的是「未來預期」;另一方面,A股市場相對於業績,更注重概念炒作,這是一種不良風氣和資金炒作傳統,尤其是當行情大勢向好的時候,這種風氣會尤為加劇。典型如今年至今的行情,年報預虧預減的像東方金鈺、雛鷹農牧在2-3月份動則暴漲,漲幅遠超業績穩步增長的質優股。
更何況,截至4月29日晚間,約3500家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報,共實現總收入接近45萬億元,同比增逾11%,實現盈利逾3.4萬億元,同比微增約0.05%,看似華麗,實際A股的上市公司資產結構太不均衡,採用平均指數來看其實不能反映市場全貌。
像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中國平安、貴州茅台這些超級權重藍籌股,對於股指走勢有決定性的關鍵作用,對於整體業績數據也是有決定性的關鍵作用,它們業績持續增長,對A股整體業績的增長影響也是巨大的,好比工商銀行去年營業收入7737.89億元同比增長6.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76.76億元同比增長4.06%,一家企業就能填平也許一百家中小創題材股業績下降乃至虧損的坑。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看這個數據、同比基本持平,談不上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對於上市公司的年報、季報,頗具影響力。其中,最直接的影響,莫過於提升上市公司的核心價值中樞,降低上市公司的平碰判均市盈率水平。因此,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提升上市公司的業績水平,將會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水平,提升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至於未來的減稅降費,將會逐漸釋放出改革紅利的預期,對上市公司的業績水平尤其是製造業上市公司的業績水平帶來直接影響。不過,對於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本身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反應,而股票價格更是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晴雨表,在減稅降費預期下,上市公司股票價格會得到提前反應,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與業績水平也有望得到逐漸提升,進而降低上市公司估值壓力了,利多於股票市場的表現。
應該是有深遠影響,大多數企業死於二點:融資不暢,治理不規范。A股公司生來就規避了兩點,能活下來的企業天然帶有盈利屬性,再加上資本運作加成,盈利是必然的。殼資源現在也不稀缺了,不盈利的就退市唄。
我見過的幾家汽車,高速,種業,地產,資源類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的改變很大的,烏雞變鳳凰的感覺。主要是避免了很多人,財,事的荒唐和笑話發生。這跟大環境整風和更多80後走上領導崗位有關系,前者是怕,後者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懂經濟,沒有暴發戶前任的那種自卑背後的淺薄。
其實,依我看,除了為炒作找更好的借口外,沒有其它影響。該漲的都漲了,不該漲的也爆炒了。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證券公司還不完善,尤其是不採取強制分紅政策,讓那些個黑心公司有機可乘。所以就出現了扮孝許多盈利也一毛不拔的黑心公司。例如某大型石油公司,曾在美國上市,其在美國上市取得的融資額是29億美元,上市4年來公司累計拿出119億美元給投資者分紅,因此獲得「亞洲最賺錢公司」的美譽。但在A股上市後,融資金額達95億美元,向A股股東分紅卻不到6億人幣。
9成公司盈利不代表這些盈利公司會拿出來規規矩矩分紅,監管層根本沒意願出台這個有利於股市根本好政策。所以,中國股市還是炒作為主,藍籌股只是護盤或偶爾拉升時才提起。你見過多少靠股市分紅發財的?
上市公司業績是A股中長期漲跌基礎,從股市主要成分指數權重佔比看,先創財經認為,這九成A股盈利,必須是權重藍籌股,對A股才有真正的推動意願。
因為目前,中國石油佔A股權重比例最高,其次為四大行以及券商、基建,如果這些上市公司中有九成年報為盈利,A股中長期依舊有一個慢牛走勢在等待股民。當然,我們回頭看,進入五月,第一個交易日A股就受到貿易影響,導致當天大盤大跌180點。
當許多股民談論,A股本輪原本就沒有任何牛市時,我們可以聽到大多數股民的聲音。上市公司業績預增,對於A股當然是正面影響。但是,如果短時間大部分主力資金奪路而逃,A股短期也不會因為業績上升而大幅度的上漲。所以,年報出現九成盈利,主要是影響A股中長期趨勢。
先創財經認為,上市公司業績走勢和股市走勢,原本就存在不同步的關系。即投資大師本傑明格雷厄姆提倡的,股票價格與股票內在價值不匹配。當然,短期是這樣,中長期股票價格依然會朝著股票的內在價值方向去走的。
雖然有很多問題存在,但上市公司依然集中了中國最優質的企業,我國的上市公司共分為三類:海外上市,以互聯網企業為最多;香港上市,這里的企業比較復雜,國企民企都有;境內A股上市,集中了大部分的國企,石油石化,銀行保險,證券,鋼鐵,煤炭等,也集中了除互聯網巨頭外的最優質的民企。
可以說A股的公司很大程度代表了中國經濟。那麼2018年A股九成公司盈利,也代表了,國民經濟依然在增長。
以幾個行業為例,鋼鐵煤炭等周期性行業,在2015年開啟供給側改革以來,盈利逐漸好轉。製造業方面由於中美貿易戰,遭受的打擊很大,也是業績爆雷的重災區。新能源汽車,作為這兩年國家重點扶持行業,隨著行業退補,產能過剩,也大量虧損。電子行業,特別是手機產業鏈,景氣度還在,也可維持增長。
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並不恰當,股市有周期,會大幅波動,這個波動的中軸就是企業的盈利,經濟的發展。企業持續盈利,經濟繼續增長,波動的中軸就會上移。
要具體到行業還是有很多細節的,比如即便是增長,也有跑贏大勢和跑輸大勢之分。目前的經濟形勢已經告別了高速增長階段,大部分行業也告別了野蠻生長,百花齊放。行業龍頭企業在這種形勢下,優勢明顯。選股的時候還是要特別注意的。
綜合起來,上市公司盈利增長當然是利好股市。持續增長持續利好。目前階段,股市還是很有投資價值的,選股方向:國家扶持補貼行業,產品漲價題材,大金融泛金融行業。
影響已經微乎其微了,怎麼講,就是它的滯後性已經使它不重要了,現在來看18年業績整體都不錯,可是再看看今年一季報,很多公司都出現了下滑,而一季報對未來的預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最其碼半年報要一起算了
虧損的漲的讓你目瞪口呆,業績好的跌的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