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成為股市高手
股民快速成為股市高手的八招 我同學最近進入了股市,我想讓他少走些彎路,寫些東西讓新手們看看吧。新入市的股民要想成為一個能若干年連續盈利的股市高手,我個人認為自然成長的話需要5年以上時間,最少經歷一個牛熊市循環才行。怎樣更快些成熟那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了。 一、最重要的是時間:每天能用於學習、研究股票的時間最少也得1小時以上,當然了時間越多越好,時間是成就任何偉大事業的基礎。 二、資金:做股票資金是不是很多不是最重要的,只有你有成熟的技術,就可以找到很多的資金。能有幾千元以上的資金就可以做股票了。比較穩健的方法是先用用模擬盤或裝小量資金(幾千元)練習摸索。用暫時不用的閑錢來做股票,不要把生活必需的錢拿來投入股市,老年人別把養老的錢都投入股市。向那些貸款炒股,押房炒股新股民就更別學了。現在很多人一點基礎知識都沒有就敢開戶後滿倉買股票,真是等於裸光光上戰場啊。 三、有台能上網的電腦:在家裡用電腦看股市行情、財經新聞、炒股教學光碟、分析股票、保存股票資料、圖片、誑股票論壇、在qq和故友交流是現在做股票基本條件了。 四、軟體:好軟體能方便選股,比如軟體可以做到按市盈率、流通盤、業績以及各種指標進行市場排序或者預選股,還有階段統計等功能可以縮小選股范圍。懂的編指標的朋友還可以利用公式驗證思路,比如想研究多方炮就可以做個公式,看看歷史上什麼樣的條件下多方炮成功率高。 五、做股票首先就是學習基礎知識:買本股票基礎的書看看,把交易規則,名詞,各種概念都弄明白了。不懂的東西可以到網路去搜索一下,會有答案的。今年竟然有人以為權證是股票買了30萬元的權證也沒行權,打了水漂都沒聽到聲音,你說這人冤么? 六、善於借鑒別人經驗:吸取他人教訓能夠使你快速成長。說說能吸收別人經驗的幾個途徑:1、看書我經常聽到有人爭論是應該看國內的股票書籍還是應該看外國股票書籍。常有人把國內的股票書籍說的一無是處,認為國內的書都是垃圾,應該看國外的書,國外的才經典。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國外的書籍一般都是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考驗流傳下來的,屬於真金了,比較經典,嘩眾取寵的語言較少,急攻近利的語言也較少。但是很多國外書籍翻譯的都不好,語言生硬,行文不流暢,而且很多名詞和國內有區別。國外的市場一般都很大,所以國外書籍一般都不重視成交量,主要是對價格的研究。國外的市場能做空,他的走勢圖和不能做空的市場走勢是不一樣的,而且圖形一般用美國線。相對來說國外的書籍比較枯燥,讀起來需要有耐心。國內書籍一般通俗易懂,適合新股民讀。也比較貼近實戰。但缺點是:有的作者自己的理論形成時間太短,沒有經過長時間的實戰檢驗,甚至有的炒股還不到三年就出書了。而有些書是對過去大牛股馬後炮式的分析,煽動的語言太多。有很多急功近利想獲暴利的股民自然就會出現了急功近利思想的書籍。我個人覺得新股民還是應從國內書籍看起,等有經驗和基礎了在看國外的。國外書籍里有一本《期貨市場技術分析》翻譯的不錯,用詞准確,行文流暢。看書是我們獲得股票知識最多,也還是學習別人的經驗和技術最為系統的渠道。書上寫的不一定都對,但我們要記住它們是怎麼說得,在實踐中檢驗、驗證,看看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適合自己的。而且有些書籍看過之後過一年半載要在翻翻,會有心得體會的合理解的。2、和別人交流每每到交易大廳里去就會看到很多人三五成群的在一起聊股票,常聽到的是某人做什麼什麼票賺了錢,或者用什麼什麼方法賺了一次,這時人們常常是注意的他操作的結果是賠是賺,而對他當時分析的過程和依據則很少有人注意。我個人覺得在交易大廳里或者人多的地方聊股票不會得到很有價值得信息。最好是和高手單獨的交流,這樣才能學到更多有價值得東西。3、聊天室聊天室特別是語音聊天室是很多人愛去的地方,在家裡很舒服的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人聊股票。我以前有段時間天天泡在碧聊的聊天室里,每天十幾個小時。我覺得很多人去聊天室只是為了消遣、娛樂而不是去真心的想學東西,就像交易大廳里的老太太們為了不煩悶才去那。在聊天室很浪費時間的,在那裡待半天也不見到能聽高手說幾句話。但聊天室亦有好處可以認識高手,也可以開闊眼界。有的人去了聊天室不喜歡說話,怕說錯了被人笑,怕說錯了誤導別人。我不這么想,我以前到聊天室總喜歡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才能聽到別人的不同意見,聽到更多的想法,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錯誤。在聊天室可以多注意人們的談話,找到高手然後單獨的和其交流。4、論壇論壇比聊天室要有些方便的地方,我們可以主動尋找自己需要的東西,不必在那被動的浪費時間。論壇的文章一般都比較貼近實戰,及時性也較強,經驗性多些,而且帖子貼出後,可以驗證人的水平高低,不像聊天室里說得話,飄過的風,有些人耍賴皮。不過論壇的文章相對於書來說一般都是小家之言,寫的人水平要低些,而且不能像一本書那樣系統的表達一個體系。帖子一般都有局限性。5、在qq交流在qq和股友們打字或者語音交流經驗、探討走勢,是少不了的。主要是方便快捷,不用單另跑出去,也不用放下手頭的事情。 別人的知識和經驗不是看了聽了就能變成自己的,只有通過大量的練習、實戰才能消化成自己的技術。 七、科學保存股票資料:我們要想把股票當作一項長期事業來作得話,就必須主要對以往經驗的保存。有兩種重要的方法:1寫筆記、心得;2抓圖保存。兩者相輔相成,各有側重點。這里我說說我是如何用抓圖法保存股票資料的。 因為做股票會涉及到很多圖形,而且有時候一萬句話也不如一張圖直觀明了,所以我很重視股票圖片的保存。 方法如下: 1、選好合適的抓圖工具,及股票軟體。推薦使用紅蜻蜓抓圖精靈,可以區域抓圖,也可以整體抓圖,還能設置熱鍵,圖片格式,按照抓圖時間自動起文件名。 2、建立分類文件夾,一般日線圖比較多分時圖、周線圖、月線圖、xx分鍾圖應建立單獨的文件夾,大盤圖也不要與個股圖形混和。一般可以建立文件夾有:底部圖形、頭部圖形、上升通道、下降通道、放量圖形、突破圖形等分類,根據自己需要來定,力求一個文件夾存放一類圖形,不要混亂。 3、因為分時圖只保存一天,所以每天收盤後要及時保存自己認為比較典型的圖形。每周也要復盤,把一些本周一些圖形抓取保存。 4、要注意的是保存分時圖,要用小鍵盤*鍵切換成顯示量比,用小鍵盤+鍵切換成顯示大盤分時狀態,這樣以後就能更好的明白當時的市場環境。 5、保存一些經典圖形時,要抓取其分時圖,同時也要抓取其日線圖,這樣更能明白買賣點和當時個股日線位置和背景。 6、圖片名稱可以用股票代碼表示,三位是上海,四位是深圳,比如寶鋼的圖片起名字"019",賽格三星的圖片起名字"0068",同一文件夾有重復的可以加英文字母,比如"0068b"。大盤圖片可以加日期區別,比如"dp0721"。 研究市場歷史資料是很重要的,股市所有經驗、技術都是對歷史的總結。經常回過頭來看自己以前的筆記,操作記錄也是大有好處的。 八、下苦功,練技術:追漲殺跌、低吸高拋等技巧都是招式,普通人和股市大俠們用的招式雖然都一樣,但是缺乏深厚的內功,發出的招式也就毫無威力了。扎實的技術功力、敏銳的盤感是花費巨大的時間認真看盤、復盤得來的。要想能長久立足於股市,就得用大量時間分析股票,這需要自己能忍住寂寞、持之以恆、有耐心、有決心。股市裡的大多數人雖然嘴上說想賺錢,但他們內心裡沒有對股票的一種執著,很多人都是懶惰的,他們都不願下苦功。那些每天在聊天室時間比分析股票時間長的人,不會做好股票的。那些以為看幾本書就能做好股票的人,他們不明白如果自己的知識(經驗、內功)不夠的話是不能消化別人的知識的,新知識和自己原有知識只有距離不是太遠時才有可能融合在一起。還有知道和做到也是不一樣的,能表面看懂書上的東西,但離應用好還差的遠著那。 我日常的流程是這樣的:1 a每天收盤後對大盤的情況進行分析,並預測明天走勢。b分析當天熱點情況 c把漲幅超過1.5%的股票,量比超過1.5的股票都看一邊,找出看好的股票列入自選股。d對今天漲幅前列的股票進行分析,看看有什麼經典形態,有沒有必然性在裡面。e把今天的經典日線圖和分時圖抓圖保存。這些工作需要3小時以上,堅持一段時間以後則越來越短。2每周收盤後利用分析家把這周漲幅前列的前120隻股票,換手率前80隻股票認真分析對照,看看有什麼共同點。經典形態抓圖保存,並作筆記。3每月或者每波行情之後同理。每天收盤後對經典圖形抓取保存,每周收盤後對經典圖形抓取保存。每波行情後對經典圖形抓取保存。分類整理,觀看。很多圖形事前看和事後看是不一樣的。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以偏概全,因為我們做過的股票也就幾十隻,上百隻,所以做票的來得經驗不能代表整體的市場情況。比如一個人有兩次追漲停賺錢的經歷,他如果不研究很多漲停的情況,則不能認識到追漲停的風險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到現在為止,我抓取得日線圖、分時圖有不到兩千張了。這樣練基本功,時間較長,需要長期艱苦努力,主要能積攢對股市的感性認識,並能及時知道市場最新情況,獲得直接資料。同時對股市的常用理論和技巧也進行驗證,研究應用的條件。 每個人對股票最直接的認識來自自己做股票的經驗,自己成功的例子,失敗的例子都對以後產生了很多的影響,一般人都認識到了要多回顧多總結,但是這樣只回顧自己做的票經驗增長太慢,只有通過上面的海量看盤、分析才能快速增長經驗、節省成長時間,也是建立自己成熟持續獲利交易系統的必不可少步驟。
㈡ 股市裡平均一年收益多少才算高手
這個問題應該根據每個人的股票交易能力以及股票市場的情況來決定,通常一年能達到20%的收益率就算高手了。
在股票市場上,每個人的股票交易能力都大不相同。對於那些有很強的股票交易能力和自己的股票交易方法的人認為一年的股票交易收入50%很低,應該達到100%,甚至200%和300%才算高。然而,在股票市場上,對於大多數散戶投資者來說,實際上它能保證10%的年收入是很高的,而對於那些無力超越的人來說,它已經很高了,即股票不能賠錢,可以保證保本。
像巴菲特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股神,平均每年收益率不到20%,而2000年的收益率對一些股票賭徒來說可能非常低。兩個漲停可以實現20%的年度收益率,所以巴菲特的平均年度收益率非常低。但是對於那些常年遭受損失的人來說,如果他們能保持每年20%的資產增長率,這是非常令人敬畏和羨慕的。說巴菲特的年平均收益率已經很高了達到20%,這是一個最生動的例子。
其次,股票中有交替的多頭和空頭。如果股市處於牛市,大部分資產可以翻倍,即年度收益率是100%,但真正的年度收益率在牛市中相對較低,它必須比年度收益率高10倍甚至20倍。如果股市損失少於在熊市中的收益,它已經非常強大和非常高,如果它能達到10%的正收益率或有百分之十的損失。
【拓展資料】
股利也稱為收益率,是指股份公司以現金形式分配的股息或紅利與股票市場價格的比率。一般來說,公司在納稅、彌補虧損、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不得分配股利。公司當年無利潤時也不得分配股利。股息,是指公司根據股東出資比例或持有的股份,按照事先確定的固定比例向股東分配的公司盈餘;而紅利是公司除股息之外根據公司盈利的多少向股東分配的公司盈餘。顯然,股息率是固定的,而紅利率是不固定的,由股東會根據股息以外盈利的多少而作出決議。收益率可以用來計算收益率的股息,也可以用來預測收益率未來可能的股息。股票收益率=收入/原始投資當股票沒有賣出時,收入就是股息。股票也分為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
㈢ 股票什麼人賺錢
股票賺錢的主要是這三類人:價值投資者、技術分析高手和機構投資者。
一、價值投資者
價值投資者專注於公司的基本面,包括財務狀況、管理層、市場前景等。他們相信市場長期趨勢,並尋找被低估的股票。這類投資者有耐心,能夠在股價波動甚至短期內下跌時保持冷靜。他們通過深入分析公司的內在價值,尋找物有所值的投資機會。長期來看,價值投資的理念往往能夠帶來穩定的收益。
二、技術分析高手
技術分析高手擅長研究股票的價格和交易量的歷史數據,通過識別圖表模式來預測未來價格走勢。他們密切關注市場趨勢和交易信號,能夠快速反應並作出決策。這叢遲老類投資者能夠熟練運用各種技術指標和交易策略,在股票市場的波動中尋找獲利機會。然而,技術分析並非萬無一失,需要豐富的經驗和技能才能准確判斷。
三、機構投資者
機構投資者,如養老金、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專業的研究團隊。他們擁有較高的信息優勢和資源優勢,能夠進行全面的行業研究和公司調研。機構投資者通常能夠率先獲取內部消息和投資機會,並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他們的投資行為往往能夠影響市場的走勢,是股票市場中的賺錢主力之一。
總的來說,股票市場中賺錢的人往往是那些具備專業技能、深入分析和正確投資理念的人。無論是價值投資、技術分析還是機構投資,都需要不斷學習、積累經驗滲升並適應市場的變化。旦信同時,投資本身存在風險,需要投資者理性對待,做好風險管理。
㈣ 十大「股神」秘籍:其實並不神秘
股市起伏不定,讓無數股民為之瘋狂,而就有這么一些人,常常出奇制勝,這些被稱做“股神”在多數人看來都環繞著一層神秘的光環,但其實,他們的取勝秘籍也並不神秘,並非不可學。
“股神”大佬:巴菲特
巴菲特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家,他依靠股票、外匯市場的投資,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翁。
巴菲特曾給予投資者5項建議﹕
1.視股票為生意的一部分,問自己“若股市明日關閉,歷時3年,我將會有何感受?如果我在那情況下很樂意於擁有該只股票,這尤如我對自己的生意都感到欣慰。”這種理念對投資方面尤為重要;
2.市場在服務你,不是指示你。市場不會說給你聽你的投資決定是對,還是錯,但生意結果卻可決定到你是對還是錯。這都是從華爾街公認的證券分析之父Ben Graham(班傑明)偷師的;
3.當你無法精確知道一隻股票的價值時,那就應讓自己處於安全邊際。這樣你就只進入一種狀態,那就是你可以在某程度出錯,但又可很快脫險;
4.精明的人最經常以借來的錢去作孤注一擲的事;
5.股票不知你擁有它,你對它有感覺,它卻對你毫無感覺。股票亦不知你付出了甚麼。人們不應將情感投射於股票上。
金融大鱷“股神”:索羅斯
作為國際金融界炙手可熱的人物,是由於他憑借量子基金在90年代中所發動的幾次大規模貨幣狙擊戰。量子基金以其強大的財力和兇狠的作風,自90年代以來在國際貨幣市場上興風作浪,常常對基礎薄弱的貨幣發起攻擊並屢屢得手。
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索羅斯以年收11億美元名列逆市賺錢高手第四位。
香港首富:超人李嘉誠
李超人最常使用的詞彙是“保守”。或許也正因為保守,這個80歲老頭總是能夠比年輕人更敏銳地捕捉到風險的氣息。
比起在金融危機中栽了跟頭的華爾街行家們,李嘉誠的明智並不是來源於任何深奧的理論。恰恰相反,他用了一種過於樸素的語言來解釋自己對於金融危機爆發的認識:“這是可以從二元對立察看出來的,舉個簡單的例子,燒水加溫,其沸騰程度是相應的,過熱的時候,自然出現大問題。”
亞洲“股神”:李兆基
做為香港富豪,恆基地產主席李兆基,進入2008年以來對自己的炒股“評級”一路下調。2007年,信心滿滿的李兆基曾樂觀預期香港恆生指數將在年底前沖上33000點高峰;隨後指數的“一落千丈”讓這位“亞洲股神”略感尷尬,並在今年1月底的公開活動中自拆“股神”招牌,調侃自己是“冒牌股神”,並自爆“不會炒股”。
香港平民“股神”:曹仁超
一個只有中學文憑的窮小子,以5000港元入市,歷經40年股海浮沉,兩次一貧如洗,最終身家兩億,實現4萬倍投資增值。他的投資秘笈在於只有小量資本的散戶一定要集中火力,才有機會賺大錢;挑選極具增長潛力的二線股,目光應放在3至6個月內;追漲不買跌,止蝕不止賺等。
80後民間“股神”:葉榮添
身為“80後”的他,因經常出現過激言論,被稱為股市“瘋狗”。自稱,人人願意做神,我寧願做鬼,所以把自己的投資技巧叫做魔鬼原則。他曾在接受訪問時表示,自己投資只看很乾凈的K線圖,從不看均線,所謂的什麼均線支撐,突破均線上攻等都沒用。
美女“股神”:王雅媛
1985年出生,屬牛、射手座的王雅媛,在2007年一次香港投資模擬大賽中一舉成名,現在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在內地,都有一群鐵桿粉絲。
對於“美女股神”稱號,王雅媛顯得有點誠惶誠恐。她說,作為一個剛畢業、投資經歷不超過3年的大學生,還沒有經歷過牛熊洗禮,更談不上成熟獨特的投資理念,叫股神未免有點“言過其實”了。
她有著超強的工作耐力和勤奮勁頭,不僅在超過3個網站每日更新博客,而且在超過5份報章定期撰寫專欄,甚至網友們在博客上關於投資的留言,有時她也會很認真地答復。
談及投資理論,王雅媛以談戀愛作比,說愛情跟投資有相同之處,都需要用心全情投入,去發現有潛力的對象,但投資和愛情也有不同之處,愛情有時會讓人喪失理智,缺乏判斷,而投資需要很強的理性,並且要有很強的紀律性。
民間“股神”殷保華
殷保華有許多“獨門暗器”,他當過兵,性格豪爽,不藏不掖。他的炒股秘籍在於7種股票堅決不買:暴漲過的股票、放過天量的股票、大除權股票、大問題股票、長期盤整的股票、利好公開的股票和基金重倉股票。他認為規避風險才能賺大錢,這七不買經驗是在工作中總結出的,並非股市定律,且是在某一段時間內可以參考。
這也驗證了股市中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沒有隻漲不跌的股票,更沒有隻跌不漲的股票。以前筆者提過單純7條提綱般的條款,特別是對“基金重倉股堅決不買”的原則,
農民“股神”:謝賢清
1991年,懷揣6萬元,他殺奔深圳炒股,一年時間便成為百萬富翁,到1993年,他已是資產過千萬,名震A股市場。但他並不滿足。其後十餘年間,他涉足期貨、外匯等多個市場,賺了上千萬元,也虧掉了上千萬元,人生三起三落,跌宕起伏,比最精彩的小說更加精彩。
而為了尋找到股市真諦,謝賢清更是足跡踏遍祖國各地,遍尋良師。屢敗屢戰之後,他終於摸透股市的規律,成為真正的高手。目前,他投資股票、權證和期貨,擁有自己的公司,涉足於影樓、房產等產業。
資料顯示,胡立陽曾是美林證券副總裁兼矽谷分公司總經理,享有“華爾街神童”的盛名。然而,處於人生頂峰的他卻辭去高薪職位回到台灣,當起了“股市傳教士”,之後到大陸發展,至今已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