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份支付 | 限制性股票會計處理原理解析
限制性股票會計處理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授予日會計處理:
- 記錄:當企業收到認股款項時,會計分錄為借「銀行存款」,貸「股本」和「資本公積—股票溢價」。
- 解釋: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增加股本,超出股本的部分計入資本公積。若員工未達到解鎖條件,公司可能會回購並退還股票,這體現了會計的謹慎性原則。
回購義務與負債確認:
- 記錄:當預計需要回購時,會計分錄為借「庫存股」,貸「其他應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購義務」。
- 解釋:這是對股票回購義務的會計體現,負債金額基於發行數量和回購價格計算。庫存股表示企業回購的尚未注銷的股票。
等待期內會計處理:
- 原則:權益結算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內需要分批確認成本。
- 處理:在等待期內,根據解鎖條件逐步確認成本,並區分是否可撤銷的現金股利進行不同的會計處理。
解鎖日會計處理:
- 回購:對於未達到解鎖條件的股票,企業需要回購,會計分錄會沖減回購義務,並減少股本和庫存股。
- 無須回購:對於達到解鎖條件的股票,企業無須回購,會計分錄僅沖減剩餘的回購義務。
以上是對限制性股票會計處理原理的解析,這些步驟和原則共同構成了股份支付會計處理的復雜性,需要財務人員准確理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