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有兩種:一是成本法;二是權益法。
(1) 成本法核算的范圍
①企業能夠對被投資的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即企業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
②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2)權益法核算的范圍
①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即企業對其合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
②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占股權的20%-50%)的長期股權投資。即企業對其聯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
採用成本法時,除追加或收回投資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一般應保持不變。投資單位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後當被投資單位實現凈利潤時不作賬務處理。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不管凈利潤是在被投資單位接受投資前還是接受投資後實現的。投資企業確認投資收益,僅限於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後產生的累計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投資的賬面價值。
採用權益法時,投資單位取得投資時應該將成本(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與所享份額(按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公允價值的份額)進行比較,如果前者大於後者,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賬面價值(即以取得的成本作為初始賬面價值),如果前者小於後者,則要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賬面價值(即以所享份額的公允價值作為它的初始價值,將二者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投資企業應在取得股權投資後,按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當年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的份額(法規或公司章程規定不屬於投資企業的凈利潤除外),調整投資的賬面價值,並確認為當期投資損益。投資企業按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計算應分得的部分,相應減少投資的賬面價值。
企業應當定期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逐項進行檢查,至少於每年年末檢查一次。如果由於市價持續下跌或被投資單位經營狀況變化等原因導致其可收回金額低於投資的賬面價值,應將可收回金額低於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為當期投資損失。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轉換:
長期股權投資在持有期間,因各方面情況的變化,可能導致其核算需要由一種方法轉換為另外的方法。
(一)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由成本法轉為權益法時,應區別形成該轉換的不同情況進行處理。
1、原持有的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追加投資導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夠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或是實施共同控制的,在自成本法轉為權益法時,應區分原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以及追加長期股權投資兩部分分別處理:
首先,原持有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與按照原持股比例計算確定應享有原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前者大於後者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前者小於後者的,根據其差額分別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和留存收益。其次,對於新取得的股權部分,應比較追加投資的成本與取得該部分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前者大於後者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前者小於後者的,根據其差額分別調增長期股權投資成本和當期的營業外收入。進行上述調整時,應當綜合考慮與原持有投資和追加投資相關的商譽或計入損益的金額。
對於原取得投資後至追加投資的交易日之間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相對於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屬於在此期間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中應享有份額的,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同時對於原取得投資時至追加投資當期期初按照原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應調整留存收益,對於追加投資當期期初至追加投資交易日之間享有被投資單位的凈損益,應計入當期損益;屬於其他原因導致的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變動中應享有的份額,在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同時,應當記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
2、因處置投資導致對被投資單位的影響能力由控制轉為具有重大影響或者與其他投資方一起實施共同控制的情況下,首先應按處置或收回投資的比例結轉應終止確認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在此基礎上,應當比較剩餘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與按照剩餘持股比例計算原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屬於投資作價中體現的商譽部分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屬於投資成本小於原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在調整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的同時,應調整留存收益。對於原取得投資後至處置投資導致轉變為權益法核算之間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中應享有的份額,一方面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另一方面,對於原取得投資時至處置投資當期期初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扣除已發放及已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及利潤)中應享有的份額,調整留存收益,對於處置投資當期期初至處置投資之日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中享有的份額,調整當期損益;其他原因導致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變動中應享有的份額。
長期股權投資自成本法轉為權益法後,未來期間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定計算確認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及所有者權益其他變動的份額。
(二)權益法轉換為成本法
因追加投資原因導致原持有的對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的投資轉變為對子公司投資的,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調整應當按照分步實現企業合並的原則處理。除此之外,因減少投資導致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由權益法轉換為成本法(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並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的,應以轉換時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基礎。 長期股權投資應以取得時的成本確定。長期股權投資取得時的成本,是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時支付的全部價款,或放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或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包括稅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不包括為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所發生的評估、審計、咨詢等費用。長期股權投資的取得成本,具體應按以下情況分別確定:
(1)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按支付的全部價款作為投資成本,包括支付的稅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例如,A企業購入B企業股票以備長期待有,支付購買價格9000000元,另支付稅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40000元,A企業取得B企業股權的投資成本為9040000元。企業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如果實際支付的價款中包含已宣告而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應作為應收項目單獨核算。
(2)以放棄非現金資產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非現金資產,是指除了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現金等價物以外的資產,包括各種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不含股權,下同),但各種待攤銷的費用不能作為非現金資產作價投資。這里的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
公允價值按以下原則確定:
①以非現金資產投資,其公允價值即為所放棄非現金資產經評估確認的價值。
②以非現金資產投資,如果按規定所放棄非現金資產可不予評估的,則公允價值的確定為:如該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該資產的市價即為其公允價值;如該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但與該資產類似的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應比照相關類似資產的市價確定;如該資產和與該資產類似的資產均不存在活躍市場的,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按其所能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以適當的折現率貼現計算的現值確定。
③如果所取得的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比所放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更為清楚,在以取得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確定其投資成本時,如被投資單位為股票公開上市公司,該股權的公允價值即為對應的股份的市價總額;如被投資單位為其他企業,該股權的公允價值按評估確認價或雙方協議價確定。
例如,A企業以固定資產作價對外投資以取得B企業的股權,固定資產的賬面原價580000元,已提折舊150000元,該項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為440000元,則A企業長期股權的投資成本為440000元(不考慮相關稅費)。假如該項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無法確定,取得B企業股權每股市價為6元,A企業共計取得B企業65000股股份,則取得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為390000元(6×65000),作為該項股權投資的投資成本為390000元(不考慮相關稅費)。以非現金資產作價投資,其應交納的相關稅費,也應作為股權投資的成本。
放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或取得股權的公允價值超過所放棄非現金資產的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營業外收入項目;反之,則應依據謹慎原則確認為損失,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
(3)原採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改按成本法核算,或原採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改按權益法核算時,按原投資賬面價值作為投資成本。
B. 請問長期投資的核算方法——成本法與權益法區別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與權益法的核算區別如下:
1、採用成本法核算:
借:長期股權投資,應收股利(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股利)
貸:銀行存款
2、採用權益法核算:
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公允價值份額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貸:銀行存款
1、採用成本法核算:
借:應收股利,貸:投資收益
2、採用權益法核算:
(1)被投資單位實現凈利潤: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貸—投資收益;
(2)被投資單位發生凈虧損:借—投資收益,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以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減記至零為限);
(3)被投資單位以後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借—應收股利,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或成本;
(4)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借—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採用成本法核算:
借:銀行存款,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已計提的減值)
貸:長期股權投資(賬面余額)
應收股利(尚未領取的),投資收益(差額,或借記)
2、採用權益法核算:
借:銀行存款,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以計提的減值)
貸: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損益調整(或借記),其他權益變動(或借記)
(2)長期投資中股票投資的核算方法有兩種擴展閱讀:
1、購買股份時,長期股權投資按購買成本反映;
2、會計期末,把在被投資公司所享有的那部分凈損益(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份額確認為投資損益,並相應調整長期股票價值;
3、收到股利時,應沖減長期股權投資帳戶;
4、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同時沖減長期投資和投資收益帳戶。
C. 長期股權投資,哪兩種核算方法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有兩種:一是成本法;二是權益法。
長期股權投資(Long-term investment on stocks)是指通過投資取得被投資單位的股份。企業對其他單位的股權投資,通常視為長期持有,以及通過股權投資達到控制被投資單位,或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或為了與被投資單位建立密切關系,以分散經營風險。
D.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有哪些
1、最新會計准則規定長投的核算方法有兩種,即實施控制,就是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成本法核算。
2、對被投資方有共同控制(合營企業,甲乙各佔50%)以及對被投資企業實施重大影響(聯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進行核算。
3、新准則把那些在市場上沒有報價,也沒有公允的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響的投資,從長投里清除出去,或作為其他金融工具核算諸如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核算,那要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方法,不在長投核算之列。
筆者願意就金融工具的核算問題繼續和您討論,如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懇請採納為盼!
E. 長期股權投資有哪兩種核算方法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有兩種:一是成本法;二是權益法。
1、成本法的優點在於:
投資賬戶能夠反映投資的成本;核算簡便;能反映企業實際獲得利潤或現金股利與其流入的現金在時間上基本吻合;
與法律上企業法人的概念相符,即投資企業與被投資單位是兩個法人實體,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不會自動成為投資企業的利潤或虧損。雖然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單位的股份,是被投資單位的股東,但並不表明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利潤能夠分回,只有當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利潤或現金股利時,這種權利才得以體現,投資收益才能實現;
成本法所確認的投資收益,與我國稅法上確認應納稅所得額時對投資收益的確認時間是一致的,不存在會計核算時間上與稅法不一致的問題;第六,成本法的核算比較穩健,即投資賬戶只反映投資成本,投資收益只反映 實際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
2、成本法的局限性表現為:
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賬戶停留在初始或追加投資時的投資成本上,不能反映投資企業在被投資單位中的權益;
當投資企業能夠控制被投資單位,或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的情況下,投資企業能夠支配被投資單位的利潤分配政策,或對被投資單位的利潤分配政策施加重大影響,投資企業可以憑借其控制和影響力,操縱被投資單位的利潤或股利的分配,為操縱利潤提供了條件,其投資收益不能真正反映應當獲得的投資收益。
3、權益法的優點在於:
投資賬戶能夠反映投資企業在被投資單位中的權益,反映了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經濟現實;
投資收益反映了投資企業經濟意義上的投資利益,無論被投資單位分配多少利潤或現金股利,什麼時間分配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凈利潤的份額或應當承擔虧損的份額,才是真正實現的投資收益,而不受利潤分配政策的影響,體現了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
4、權益法也有其局限性,表現為:
與法律意義上的企業法人的概念相悖。投資企業與被投資單位雖然從經濟利益上看是一個整體,但從法律意義上看,仍然是兩個分別獨立的法人實體。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利潤,不可能成為投資企業的利潤,被投資單位發生的虧損也不可能形成被投資企業的虧損。投資企業在被投資單位分派利潤或現金股利前,是不可能分回利潤或現金股利的;在權益法下,投資收益的實現與現金流入的時間不吻合,即確認投資收益在先,實際獲得利潤或現金股利在後;會計核算比較復雜。
F. 長期股權投資有哪些核算方法
一、長期股權投資核算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有兩種:一是成本法;二是權益法。
二、計算方式
1、成本法適用的范圍(注意變化的部分)
(1)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與舊准則不同)
(2)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2、權益法適用的范圍
(1)共同控制;
(2)重大影響。
兩種方法的比較:
成本法注重的是初始投資成本,受資企業的其他變動,投資企業一般不做調整。
權益法注重受資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只要受資企業的所有者權益變動了,投資企業也隨之進行調整。
三、採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
(一)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
以支付的現金、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二)取得長期股權投資
舉例:A公司購買B公司股票,每股購買價格為5.1元,購買了100萬股,又支付了3萬元的稅費。
初始投資成本=5.1*1000000+30000=5130000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B企業5130000
貸:銀行存款5130000
如果購買價格5.1元中含有B企業已經宣告發放但尚未支付的0.1元股利的處理
舉例:A企業在07年2月15日購買B企業的股票,B企業已在1月15日宣告分派股利,每股0.1元,以2月28日股東名冊為准。
0.1元股利是B企業06年賺取的收益,所以B企業將這部分股利加入到A企業的購買價格里。0.1元的股利A企業不能作為初始投資
成本,應作為應收股利處理。
初始投資成本=(5.1-0.1)*1000000+30000=5030000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B企業5030000
借:應收股利100000
貸:銀行存款5130000
對於購買價格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支付的股利,應作為應收股利處理,不能計入初始投資成本。
收到股利時:
借:銀行存款100000
貸:應收股利100000
(三)長期股權投資持有期間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兩種不同情況的處理)
舉例:A企業向B企業投資,07年2月15日購買B企業股票,B企業07年2月28日宣告分派股利,因為B企業發放的是06年的股
利,2月15日A企業在購買股票時未支付這部分款項,所以應該沖減投資成本。
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
舉例:06年1月1日,A對B投資。06年12月31日B企業宣告凈利潤10萬元(A企業不做賬務處理),07年1月15日宣告分派6
萬元的股利,07年宣告分派的股利是06年賺取的收益,應確認為投資收益。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
注意兩個例子的不同:投資賺取的應計入投資收益,不是投資賺取的應沖減投資成本。(一定要注意)
(四)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理
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按實際取得的價款與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為投資損益。
舉例:06年1月1日投資,被投資企業06年賺取10萬元,07年分了6萬元,07年12月31日進行處置,以11萬元賣出,原來投資
為10萬元。
借:銀行存款11
貸:長期股權投資10
投資收益1投資賺取的應計入投資收益
如果07年2月15日投資了10萬元,07年2月28日分派6萬元股利,股權比例為10%,將得到0.6萬元的股利。07年12月31日以11萬元賣出。分得的0、6萬元的股利不是因投資而賺取的,所以應沖減投資成本,即投資的賬面價值=10-0.6=9.4萬元,投資收益=11-9.4=1.6萬元
借:銀行存款11
貸:長期股權投資9.4不是投資賺取的應沖減投資成本。
貸:投資收益1.6
如果投資還計提了減值准備,應將減值准備予以轉出
借:銀行存款
借: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
貸:長期股權投資
投資收益(如果是投資損失,應借記「投資收益」)
處置時,要將處置收入與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比較,賬面價值是指賬面余額減去減值准備、
四、採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
(一)取得長期股權投資
要考慮「占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
1、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已確認的初始投資成本。
2、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要增加長期股權投資,兩者的差額計入
「營業外收入」。
舉例:A向B企業投資,B企業的可辨認資產公允價值為100萬元,A佔有表決權股份的30%。
(1)A如果投資了3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30
貸:銀行存款30
(2)A如果投資了35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35
貸:銀行存款35(大於所佔的份額,不調整已確認的初始投資成本)
(3)A如果投資了25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25
貸:銀行存款25
借:長期股權投資5
貸:營業外收入5
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
注意:新准則規定接受捐贈記入「營業外收入」
(二)持有長期股權投資期間被投資單位實現凈利潤或發生凈虧損
受資企業的凈利潤變動,投資企業的投資也隨之調整(注意)
舉例:A向B投資,年末B企業獲利10萬元,A佔30%股份,做如下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3
貸:投資收益3
如果年末B企業為虧損,應做相反分錄
借:投資收益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如果下一年B企業分派股利6萬元,因A佔30%,所以分得1.8萬元股利
借:應收股利1.8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1.8
(三)持有長期股權投資期間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
比如:受資企業資本公積變動了,投資企業的投資也變動。B企業資本公積增加20萬元,A企業做如下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損益變動6(20*3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6
老師此處出現口誤,正確如上分錄。
(四)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置
按實際取得的價款與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為投資損益,並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
舉例:A企業以40萬元將此股權賣出,其他條件見上面敘述。
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35+3-1.8+6=42.2萬元
借:銀行存款40
借:投資收益2.2
貸:長期股權投資-成本35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1.2
貸: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損益變動6
如果是以50萬元賣出,就有投資收益=50-42.2=7.8萬元
借:銀行存款50
貸:長期股權投資-成本35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1.2
貸: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損益變動6
貸:投資收益7.8
需要注意的是,還應同時結轉原記入資本公積的相關金額,借記或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
五、長期股權投資減值
(一)長期股權投資減值金額的確定
期末應該進行減值測試,將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進行比較。如果賬面價值低於可收回金額,應該計提減值准備。
注意: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一經確認不得轉回(防止肆意調節利潤)【07年新變動的考點,需要特別注意。】
(二)長期股權投資減值的會計處理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
貸: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
G.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是什麼
法律分析: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是:一是成本法;二是權益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八條規定: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 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H.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有哪些核算方法,各自特點是什麼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權益法兩種。 成本法認為投資企業與被投資單位是兩個獨立的法人實體和會計主體。投資企業只有在與被投資單位之間發生以原有資產增減變動為條件的經濟業務,或對被投資單位稅後利潤或現金股利的要求權實現時,才進行相應的會計核算。相關投資的持有收益為實際收到或確定將收到的利潤或股利。
權益法認為被投資單位是投資企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被投資單位的所有經濟活動都部分或全部被看作是投資企業的經濟活動,投資企業對此均應在活動發生時或年終進行會計結算時進行相應的會計核算,相關投資的持有收益則因核算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從財務的角度不難推導出,非完全權益法下相關投資的持有收益理論上一般應為投資額與市場利率的乘積,與被投資單位個別利率無實質聯系;完全權益法下相關投資的持有收益理論上最後則為所享凈投資額(所有者權益)與被投資單位個別利率的乘積,體現了投資企業與被投資單位的整體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