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港股中有那麼多幾毛錢的股
第一,在英國幣制改革以前,英國貨幣單位中有一個幣種叫先令士,是英國貨幣名.按照英國舊幣制,1英鎊等於20先令,1先令等於12便士.
當股票跌到港元1元以下時,換算成英國幣值時也就幾先令.港人一般簡稱"先股".是指1元一下的一類股票(即1港幣為0.01先令).
用貨幣單位指稱一類股票,這在中國股市中也有類似說法.比如說某某股票為百元股,或說某某股票為十元股.
第二,這種"先股"雖然現實的投資價值不大,但很適合作為某些公司借道上市的"殼".因此,某一"先股"一旦被選中作為上市"殼",有新的資產注入,就會身價百倍,股價就會一步登天,持有者就會發大財.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一步登天就是意味著成仙,同時這種股票叫"先股".因此,人們也就借音轉而叫"仙股".這在香港叫圖個"好彩".所謂好彩就是吉利話好運氣.
B. 香港股價怎麼會有些股票只有幾分錢那些股東會怎麼處理
香港的股票市場比較完善,基本上已經是一個投資市場,而不是大陸這種的投機市場,所以不值錢的股票自然不會有高價。
C. 為什麼港股有的幾百,有的幾毛
這些幾毛的股票在香港叫仙股,它們的流盤大很大,因為可以T+0,很多老太婆或者老頭等香港市民,早上進場操作幾次,賺了菜金就去買菜。
香港聯交所在上周推出一連串改革證券市場的建議,希望提升香港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卻不料有關除牌機制的內容引發了一場「仙股風波」。面對市場的激烈反應,有關機構緊急剎車,宣布收回引起爭議的有關建議。許多上周暴跌的「仙股」在7月29日顯著反彈,事件暫時得以平息。
200多隻低價股大跌
香港的「仙股」是指那些股價長期偏低、只有港幣幾分錢的低價股。7月25日中午,港交所發表「上市規則修訂建議」咨詢文件,建議建立除牌機制,把股價持續30天低於0.5港元的低價股掃出市場。正是這一建議,成為本次「仙股風波」的導火線。
7月26日,許多投資者擔心「仙股」大限將至,為了避免血本無歸,一開市就立即拋售自己所持有的「仙股」。「仙股」全線下跌,一些低價股也受到拖累。與此同時,向「仙股」投資者提供貸款的證券行收緊信貸,向客戶緊急追收保證金。一旦沒有收到保證金,證券行即把客戶抵押的「仙股」不限價拋售,令「仙股」的跌勢更加一發不可收拾。據香港傳媒統計,366家股價低於0.5港元的股份中,當天共有259家下跌,近20家股份跌幅超過30%。面對這種市況,小股東們和證券行都感到憤憤不平。
港府財經官員緊急採取措施,安撫市場情緒,力爭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26日晚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發表談話指出,有關「仙股」的除牌機制仍在咨詢階段,最快也要到明年初才會落實。27日,港交所宣布,把「仙股」除牌機制的咨詢期從8月底延長至10月底。28日傍晚時分,馬時亨與港交所主席李業廣、港交所行政總裁鄺其志、證監會主席沈聯濤一同出席記者會,正式宣布撤回有關除牌機制的建議,待予以完善、形成獨立的咨詢文件後,再推出市場。
受到新決定的刺激,「仙股」的股價7月29日穩定下來,多隻股票顯著反彈。26日從每股0.17港元直線下跌至0.02港元的「兆晉國際」收市報0.038港元。
業界質疑港交所建議
「仙股風波」發生後,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建立「除牌機制」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但是港交所的建議過於草率,並在兩個方面欠妥。
首先,不能把低價股等同於劣質股。市場人士質疑,為何以0.5港元作為除牌的「生死線」。據統計,港股主板約有780多家上市公司,而「生死線」以下的公司幾乎佔了一半。更重要的是,不少公司股價雖然較低,但是業績依然優良。
其次,市場人士的憂慮是,低價股除牌之後,小股東缺乏沽貨渠道而難以套現,因為在港交所的建議中沒有考慮設立一個交易平台來處理除牌股。市場人士指出,應該考慮為除牌股另設新板,以利於這些股份有秩序地撤出市場。
終將建立除牌機制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這場「仙股風波」並非像有些人渲染的那樣是一場「股災」。證監會的統計顯示,「仙股風波」的交投並非特別熾熱,30隻跌幅最大的股份成交額僅為8400多萬港元,占當天大市成交總額的1%,而它們總市值的跌幅僅佔主板總市值的0.06%。
但是,有財經評論員對記者指出,投資「仙股」可以說是香港金融市場的獨特生態,散戶喜歡投資「仙股」,希望以小搏大,許多證券行願意為散戶投資「仙股」提供貸款,而不少「仙股」公司則拿股票向銀行和金融機構作抵押。一旦處理不當,就可能會引發骨牌效應。
不管怎樣,香港要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吸引更多的企業來上市,就必須通過改革提高股票市場的素質,提高市場的聲譽。因此,引入除牌機制是不可逆轉的大方向,但在實施的具體細節上和配套機制方面,也需要更多地聽取市場的意見,以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D. 為什麼港股中有很多股票價格很低,只有幾分錢
因為在香港以及世界投資者眼裡,這些股票就值這個價
不同股票市場對股票的定價不同,這些在港股里幾分錢的股票到了A股里可能就是幾元甚至十幾元
E. 在香港的股價為什麼只有幾塊錢
因為香港市場是開放的,面向的是全球投資者,大家都不是傻子,股票估值高了就是沒人買。
但是國內市場不同,是封閉的,都是內地資金在玩,資金量大,屬於供不應求的局面,因此股票價格虛高,炒股的散戶多,幾乎都不懂金融,沒有專業知識,只知道跟風炒作。
F. 為什麼香港的很多股票是幾分錢的
這就是市場所說的「仙股」,凡有公司做假賬、業績滑坡、做不道德的事,人們都不會買他,股票就被邊緣化了的結果。這也是成熟市場的反映。
G. 為什麼香港股票很多都幾毛錢幾分錢
第一,在英國幣制改革以前,英國貨幣單位中有一個幣種叫先令士,是英國貨幣名按照英國舊幣制,1英鎊等於20先令,1先令等於12便士.
當股票跌到港元1元以下時,換算成英國幣值時也就幾先令。港人一般簡稱"先股"是指1元一下的一類股票(即1港幣為0.01先令)。
用貨幣單位指稱一類股票,這在中國股市中也有類似說法。比如說某某股票為百元股,或說某某股票為十元股.
第二,這種"先股"雖然現實的投資價值不大,但很適合作為某些公司借道上市的"殼".因此,某一"先股"一旦被選中作為上市"殼",有新的資產注入,就會身價百倍,股價就會一步登天,持有者就會發大財。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一步登天就是意味著成仙,同時這種股票叫"先股"。因此,人們也就借音轉而叫"仙股"。這在香港叫圖個"好彩",所謂好彩就是吉利話好運氣。
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原始股」一向是贏利和發財的代名詞。在中國股市初期,在股票一級市場上以發行價向社會公開發行的企業股票,投資者若購得數百股,日後上市,漲至數十元,可發一筆小財,若購得數千股,可發一筆大財;
若是資金實力雄厚,購得數萬股,數十萬股,日後上市,利潤便是數以百萬計了。這便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桶金。原始股的收益:通過上市獲取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高額回報,很多成功人士就是從中得到第一桶金的。通過分紅取得比銀行利息高得多的回報。
H. 為什麼香港的股票價格這么低,有幾分的價格!
因為香港股市,可以無限制的增發,差分和合並,股本可以從幾千萬不停增發,發到幾百億,股價跌倒1分,也照樣可以跌(上市公司會把20股1股,從2毛錢繼續往下跌),這些不負責任的公司股票流動性差,幾乎沒有成交量,即使在1分錢買入,也可能找不到下家可以接盤。
I. 為什麼香港指數的股價有0.0幾的價格
因為跌太多了。
股市指數的意思就是,就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數字。
對於當前各個股票市場的漲跌情況,通過指數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
股票指數的編排原理是比較復雜的,學姐在這兒就說這么多吧,點擊下方鏈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數: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一、國內常見的指數有哪些?
根據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和性質來有針對性的分類,股票指數有五種類型:規模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風格指數和策略指數。
其中,最為常見的是規模指數,比如我們熟知的「滬深300」指數,它反映的整個滬深市場中代表性好、流動性好、交易活躍的300家大型企業股票的整體狀況。
當然還有,「上證50 」指數也屬於規模指數,代表的是上海證券市場代表性好、規模大、流動性好的50 只股票的整體情況。
行業指數其實代表的就是某一行業的現在的一個整體情況。例如「滬深300醫葯」就屬於行業指數,由滬深300中的17個醫葯衛生行業股票所構成,同時也是在反映了這個行業公司股票的整體表現。
主題指數代表的是某一主題的整體情況,例如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等等,那麼相關指數有「科技龍頭」、「新能源車」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數分類,可以通過下載下方的幾個炒股神器來獲取詳細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二、股票指數有什麼用?
通過前文我們可以了解到,指數一般選擇了市場中的一些股票,而這些股票非常具有代表意義,因此有了指數,我們就可以第一時間對市場的整體漲跌情況做到了如指掌,那麼市場熱度如何我們也能有大概的了解,甚至,知道能夠預估未來的走勢如何。具體則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獲取專業報告,學習分析的思路:最新行業研報免費分享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J. 香港股市的股票,怎麼有好多不到一塊錢的
因為那是香港,人和人不一樣的,GP和GP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