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營業利潤率多少為好在線等答案
沒有什麼標準的,主營業務成本利潤率就需要在15%以上,這樣,才有多餘的數額去扣減各項經營費用。
Ⅱ 股票主營增長率 主營利潤率 竟資產收益率.
1.股票主營增長率:
主營業務增長率,即本期的主營業務收入減去上期的主營業務收入之差再除以上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值。
通常具有成長性的公司多數都是主營業務突出、經營比較單一的公司。因此,利用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這一指標可以較好地考查公司的成長性。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高,表明公司產品的市場需求大,業務擴張能力強。如果一家公司中能連續幾年保持30% 以上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基本上可以認為這家公司具備成長性。
2.主營利潤率:
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利潤
主營利潤率=主營利潤/主營業務收入
3.竟(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又稱股東權益收益率,是凈利潤與平均股東權益的百分比。該指標反映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
凈資產收益率是公司稅後利潤除以凈資產得到的百分比率,用以衡量公司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還以上述公司為例。其稅後利潤為2億元,凈資產為15億元,凈資產收益率就是13.33%(即<2億元/15億元>*100%)。
凈資產收益率可衡量公司對股東投入資本的利用效率。它彌補了每股稅後利潤指標的不足。例如。在公司對原有股東送紅股後,每股盈利將會下降,從而在投資者中造成錯覺,以為公司的獲利能力下降了,而事實上,公司的獲利能力並沒有發生變化,用凈資產收益率來分析公司獲利能力就比較適宜。
如果說凈資產收益率的年度目標值是2.8%,目前至4月末,凈資產收益率為1.6%合理;凈資產收益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假定各月凈利潤均為正數)。
根據中國證監會發布的《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9號的通知的規定: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的計算公式如下:ROE = P/【E0 + NP÷2 + Ei×Mi÷M0 - Ej×Mj÷M0】 . 其中:P為報告期利潤;NP為報告期凈利潤;E0為期初凈資產;Ei為報告期發行新股或債轉股等新增凈資產;Ej為報告期回購或現金分紅等減少凈資產;M0為報告期月份數;Mi為新增凈資產下一月份起至報告期期末的月份數;Mj為減少凈資產下一月份起至報告期期末的月份數。
在2002年6月2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於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增發新股的通知
(徵求意見稿)》中指出:一、上市公司申請增發新股,除應當符合《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規定的條件外,還須滿足以下條件:
(一)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於10%,且最近一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於1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與扣除前的凈利潤相比,以低者作為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的計算依據。
(二)增發新股募集資金量不得超過公司上年度末經審計的凈資產值。資產重組比例超過70%的上市公司,重組後首次申請增發新股可不受此款限制。
(三)最近一期財務報表中的資產負債率不低於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四)前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完工進度不低於70%。
(五)增發新股的股份數量超過公司股份總數20%的,其增發提案還須獲得出席股東大會的流通股(社會公眾股)股東所持表決權的半數以上通過。股份總數以董事會增發提案的決議公告日的股份總數為計算依據。
(六)最近一年內公司治理結構不存在重大缺陷(如資金、資產被具有實際控制權的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及其關聯人佔用,原料采購或產品銷售的關聯交易額占同類交易額的50%以上等)、信息披露未違反有關規定。
(七)披露的最近一期會計報表不存在會計政策不穩健(如資產減值准備計提比例過低等)、或有負債數額過大、潛在不良資產比例過高等情況。
(八)最近兩年內公司不存在擅自改變募集資金用途的情況。
(九)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條件。上市公司如需增發新股必須符合上述條件。
有關凈資產利潤率分析
①凈資產利潤率反映所有者投資的獲利能力,該比率越高,說明所有者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
②凈資產利潤率是從所有者角度來考察企業盈利水平高低的,而總資產利潤率別從所有者和債權人兩方來共同考察整個企業盈利水平。在相同的總資產利潤率水平下,由於企業採用不同的資本結構形式,即不同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例,會造成不同的凈資產利潤率。
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的計算方法
凈資產收益率也叫凈值報酬率或權益報酬率,該指標有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是全面攤薄凈資產收益率;另一種是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同的計算方法得出不同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結果,那麼如何選擇計算凈資產收益率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從兩種計算方法得出的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的性質、含義及計算選擇,筆者談點看法:
一、兩種計算方法得出的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的性質比較
全面攤薄凈資產收益率=報告期凈利潤÷期末凈資產 ―――――(1)
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報告期凈利潤÷平均凈資產 ―――――(2)
在全面攤薄凈資產收益率計算公式(1)中,分子是時期數列,分母是時點數列。很顯然分子分母是兩個性質不同但有一定聯系的總量指標,比較得出的凈資產收益率指標應該是個強度指標,用來反映現象的強度,說明期末單位凈資產對經營凈利潤的分享。
在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計算公式(2)中,分子凈利潤是由分母凈資產提供,凈資產的增加或減少將引起凈利潤的增加或減少。根據平均指標的特徵可以判斷通過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計算公式(2)中計算出的結果是個平均指標,說明單位凈資產創造凈利潤的一般水平。
二、兩種計算方法得出的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的含義比較
由於兩種計算方法得出的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的性質不同,其含義也有所不同。
在全面攤薄凈資產收益率計算公式(1)中計算出的指標含義是強調年末狀況,是一個靜態指標,說明期末單位凈資產對經營凈利潤的分享,能夠很好的說明未來股票價值的狀況,所以當公司發行股票或進行股票交易時對股票的價格確定至關重要。另外全面攤薄計算出的凈資產收益率是影響公司價值指標的一個重要因素,常常用來分析每股收益指標。
在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計算公式(2)中計算出的指標含義是強調經營期間凈資產賺取利潤的結果,是一個動態的指標,說明經營者在經營期間利用單位凈資產為公司新創造利潤的多少。它是一個說明公司利用單位凈資產創造利潤能力的大小的一個平均指標,該指標有助於公司相關利益人對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作出正確判斷。
三、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的計算選擇
由於凈資產收益率指標是一個綜合性佷強的指標。
從經營者使用會計信息的角度看,應使用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計算公式(2)中計算出的凈資產收益率指標,該指標反應了過去一年的綜合管理水平,對於經營者總結過去,制定經營決策意義重大。因此,企業在利用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分析企業財務情況時應該採用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另外在對經營者業績評價是也可以採用。
從企業外部的相關利益人股東看,應使用全面攤薄凈資產收益率計算公式(1)中計算出的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只是基於股份制企業的特殊性:在增加股份時新股東要超面值繳入資本並獲得同股同權的地位,期末的股東對本年利潤擁有同等權利。正因為如此,在中國證監會發布的《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准則第二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中規定了採用全面攤薄法計算凈資產收益率。全面攤薄法計算出的凈資產收益率更適用於股東對於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的判斷,所以對於向股東披露的會計信息,應採用該方法計算出的指標。
總之,對企業內更多的側重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出的凈資產收益率;對對企業外更多的側重採用全面攤薄法計算出的凈資產收益率。
Ⅲ 年報利潤率低於同行業的平均值是什麼意思啊
指的是該股的盈利水平在整個行業中處於下游水平,盈利情況比較差。
Ⅳ 行業平均利潤率的計算公式
一、公式:平均利潤率=(剩餘價值總額-純粹流通費用)/(產業資本總額+商業資本總額)
二、各個產業部門不同的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取決於三個主要因素:
①剩餘價值率;
②資本有機構成;
③資本周轉速度。
三、意義:
平均利潤率體現著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在其他一切條件已定的前提下,平均利潤率取決於社會總資本對社會總勞動的剝削程度,每個產業資本家和商業資本家都直接參與社會總資本對社會全體雇傭工人的剝削,共同決定這個剝削程度。
這表明:雇傭工人不僅受到直接僱用他們的單個資本家的剝削,而且還作為一個階級而受到整個資產階級的剝削。
(4)股票營業利潤率行業平均值擴展閱讀:
平均利潤率取決因素:
1、平均利潤率水平的高低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各部門利潤率水平,二是利潤率不同的各部門的資本量在社會總資本中所佔的比重大小。
2、不能把平均利潤率看作是各部門利潤率的簡單的和絕對的平均。平均利潤率是一種利潤率平均化的總的趨勢。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進一步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
3、平均利潤率是由全社會各個產業部門不同的個別利潤率,在競爭規律作用下,趨向平均化而形成的。
4、各個產業部門不同的利潤率的形成取決於三個主要因素:①剩餘價值率;②資本有機構成;③資本周轉速度。假定社會上有五個不同的產業部門,各投資100萬元,剩餘價值率都是100%,資本周轉速度都是一年一次,但資本有機構成各不相同。
Ⅳ 商業企業利潤率指標是多少
一般來說,大家比較常說的商業項目利潤率,一般要求為20%。不過這個問題沒有一個非常標準的答案,利潤率指標多少取決於選擇的行業,有些行業的利潤率就是很低,而有些行業的利潤率就是很高,主要是由行業特點決定的。當然,企業自身的運營和管理會對利潤率的提升有一定的影響,一般情況下,但很難高於行業平均值的20%。
拓展資料:
利潤率的計算公式: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利潤率常用百分比表示。營業利潤率是指企業的營業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率。它是衡量企業經營效率的指標,反映了在考慮營業成本的情況下,企業管理者通過經營獲取利潤的能力。
利潤率的表現形式:
銷售利潤率: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銷售收入總額的比率。它表明單位銷售收入獲得的利潤,反映銷售收入和利潤的關系。
成本利潤率: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銷售成本總額之比。它表明單位銷售成本獲得的利潤,反映成本與利潤的關系。
產值利潤率: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總產值之比,它表明單位產值獲得的利潤,反映產值與利潤的關系。
資金利潤率: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資金平均佔用額的比率。它表明單位資金獲得的銷售利潤,反映企業資金的利用效果。
凈利潤率:一定時期的凈利潤(稅後利潤)與銷售凈額的比率。它表明單位銷售收入獲得稅後利潤的能力,反映銷售收入與凈利潤的關系。
影響利潤率的主要因素:
利潤率是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剩餘價值率就轉化為利潤率。利潤率是剩餘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利潤率和剩餘價值率是同一個剩餘價值量與不同資本數量的對比得出的不同比率。利潤率表示全部預付資本的增值程度,而且在量上總是小於剩餘價值率,從而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程度。利潤率是經常變動的,決定和影響利潤率的主要因素有:
1、剩餘價值率。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剩餘價值率高,利潤率就高;反之,剩餘價值率低,利潤率也低。因此,凡是能夠提高剩餘價值率的方法,都會相應地提高利潤率。
2、資本有機構成。資本有機構成高,利潤率低;資本有機構成低,利潤率高。
3、資本周轉速度。資本周轉速度加快,提高年剩餘價值率,從而也提高年利潤率。資本的年利潤率與資本周轉速度成同方向變化。
4、不變資本的節省。在剩餘價值率、剩餘價值量一定的情況下,節省不變資本,可以減少預付資本,從而提高利潤率。
Ⅵ 求問營業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和平均每股凈資產各個因素對每股收益指標的影響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又稱每股稅後利潤、每股盈餘,指稅後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是普通股股東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業凈利潤或需承擔的企業凈虧損。每股收益通常被用來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衡量普通股的獲利水平及投資風險,是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據以評價企業盈利能力、預測企業成長潛力、進而做出相關經濟決策的重要的財務指標之一。利潤表中,第九條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項目。
傳統的每股收益指標計算公式:
每股收益=(本期毛利潤-優先股股利)/期末總股本。基本每股收益=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
一、營業利潤率是指經營所得的營業利潤占銷貨凈額的百分比,或占投入資本額的百分比。這種百分比能綜合反映一個企業或一個行業的營業效率。
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全部業務收入×100%
由此可見,營業利潤率越高,每股收益越高。
二、總資產周轉率是企業一定時期的銷售收入凈額與平均資產總額之比,它是衡量資產投資規模與銷售水平之間配比情況的指標。
計算公式:總資產周轉率(次)=營業收入凈額/平均資產總額。
總資產周轉率越高,每股收益越高。
三、股東權益比例的倒數稱為權益乘數,即資產總額是股東權益總額的多少倍,是杜邦分析法中的一個指標。權益乘數反映了企業財務杠桿的大小,權益乘數越大,說明股東投入的資本在資產中所佔的比重越小,財務杠桿越大。權益乘數越大,每股收益有可能越小。
四、平均每股凈資產是指股東權益與總股數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每股凈資產= 股東權益總額 /股本總股數。這一指標反映每股股票所擁有的資產現值。每股凈資產越高,股東擁有的每股資產價值越多;每股凈資產越少,股東擁有的每股資產價值越少。通常每股凈資產越高越好。每股凈資產越高,每股收益也越高。
Ⅶ 個股凈利潤多高為好
個股的凈利潤當然越高越好呀,這樣子賺錢能力就越強呀
Ⅷ 股市裡利潤率,收益率是什麼,怎麼算的
市盈率=當前股價/當前每股收益
更多信息如下
【市盈率】
市盈率 Price-earnings ratio:市盈率指在一個考察期(通常為12個月的時間)內,股票的價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投資者通常利用該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資價值,或者用該指標在不同公司的股票之間進行比較。市盈率通常用來作為比較不同價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標。然而,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股票的質地時,並非總是准確的。一般認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過高,那麼該股票的價格具有泡沫,價值被高估。然而,當一家公司增長迅速以及未來的業績增長非常看好時,股票目前的高市盈率可能恰好准確地估量了該公司的價值。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市盈率比較不同股票的投資價值時,這些股票必須屬於同一個行業,因為此時公司的每股收益比較接近,相互比較才有效。
【計算方法】
每股盈利的計算方法,是該企業在過去12個月的凈收入除以總發行已售出股數。市盈率越低,代表投資者能夠以較低價格購入股票以取得回報。
假設某股票的市價為24元,而過去12個月的每股盈利為3元,則市盈率為24/3=8。該股票被視為有8倍的市盈率,即每付出8元可分享1元的盈利。
投資者計算市盈率,主要用來比較不同股票的價值。理論上,股票的市盈率愈低,愈值得投資。比較不同行業、不同國家、不同時段的市盈率是不大可靠的。比較同類股票的市盈率較有實用價值。
【決定股價的因素】
股價取決於市場需求,即變相取決於投資者對以下各項的期望:
(1)企業的最近表現和未來發展前景
(2)新推出的產品或服務
(3)該行業的前景
其餘影響股價的因素還包括市場氣氛、新興行業熱潮等。
市盈率把股價和利潤連系起來,反映了企業的近期表現。如果股價上升,但利潤沒有變化,甚至下降,則市盈率將會上升。
一般來說,市盈率水平為:
0-13 - 即價值被低估
14-20 - 即正常水平
21-28 - 即價值被高估
28+ - 反映股市出現投機性泡沫
【股市的市盈率】
股息收益率
上市公司通常會把部份盈利派發給股東作為股息。上一年度的每股股息除以股票現價,是為現行股息收益率。如果股價為50元,去年股息為每股5元,則股息收益率為10%,此數字一般來說屬於偏高,反映市盈率偏低,股票價值被低估。
一般來說,市盈率極高(如大於100倍)的股票,其股息收益率為零。因為當市盈率大於100倍,表示投資者要超過100年的時間才能回本,股票價值被高估,沒有股息派發。
平均市盈率
美國股票的市盈率平均為14倍,表示回本期為14年。14倍PE摺合平均年回報率為7%(1/14)。
如果某股票有較高市盈率,代表:
(1)市場預測未來的盈利增長速度快。
(2)該企業一向錄得可觀盈利,但在前一個年度出現一次過的特殊支出,降低了盈利。
(3)出現泡沫,該股被追捧。
(4)該企業有特殊的優勢,保證能在低風險情況下持久錄得盈利。
(5)市場上可選擇的股票有限,在供求定律下,股價將上升。這令跨時間的市盈率比較變得意義不大。
計算方法
利用不同的數據計出的市盈率,有不同的意義。現行市盈率利用過去四個季度的每股盈利計算,而預測市盈率可以用過去四個季度的盈利計算,也可以根據上兩個季度的實際盈利以及未來兩個季度的預測盈利的總和計算。
相關概念
市盈率的計算只包括普通股,不包含優先股。
從市盈率可引申出市盈增長率,此指標加入了盈利增長率的因素,多數用於高增長行業和新企業上。
【 不同市場市盈率橫向比較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
市盈率是一個非常粗略的指標,考慮到可比性,對同一指數不同階段的市盈率進行比較較有意義,而對不同市場的市盈率進行橫向比較時應特別小心。
★(1) 綜合指數的市盈率與綜合指數的市盈率比,成份指數的市盈率與成份指數的市盈率比。綜合指數的樣本股包括了市場上的所有股票(滬深市場上PT股除外),市盈率一般比較高,而成份指數的樣本股是精挑細選的,通常平均股本較大、平均業績較好,所以其市盈率比較低一些。而我們經常看到的國外股票時常的市盈率大多是成份指數的市盈率,如果將它們與我們綜合指數的市盈率相比較,則犯了概念性錯誤。
★(2) 市盈率應與基準利率掛鉤。基準利率是人們投資收益率的參照系數,也反映了整個社會資金成本的高低。一般來說,如果其他因素不變,基準利率的倒數與股市平均市盈率存在正向關系。如果基本利率低,合理的市盈率可以高一點,如果基準利率很高,合理的市盈率就應該低一些。目前我國央行再貼現率為2.97%,一年期儲蓄存款收益率為1.80%,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為1.75%,美聯儲再貼出率為1.25%,中美基準利率差別不大,但縱向看,中國目前的基準利率是很低的。另據權威部門研究顯示,根據我國目前物價水平及國家未來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貨幣政策取向,中國存在再次調低利率的可能。
★(3) 市盈率應與股本掛鉤。平均市盈率與總股本和流通股本都有關,總股本和流通股本越小,平均市盈率就會越高(思騰思特管理咨詢中國公司,2001),反之,就會越低,中西莫不如此。據統計,2001年10月16日中國滬深市場770隻樣本股(剔除了PT股、ST股、虧損股和2001年中期每股收益低於0.05元股票)算術平均市盈率為29.43倍,其中,總股本最小的100家上市公司算術平均市盈率為42.74倍,而總股本最大的100家上市公司算術平均市盈率只有19.82倍,前者是後者的2.16倍。在美國,小盤股的平均市盈率也高於大盤股平均市盈率的好幾倍,NASDAQ市場市盈率高於紐約證券交易所市盈率,部分地與股本因素有關。
因此,看一個市場平均市盈率水平,還應考慮到這個市場的上市公司結構,如果是以小股本公司為主的市場,它的合理市盈率就應高一些。如果不考慮股票市場上市公司的股本構成,就不能解釋為什麼即使原有上市公司價格水平不變,只要上一個中石化,若再上中石油、中移動、中海油,就會把平均市盈率降下十幾倍,就會把市盈率降到所謂的「合理區域」。事實上,2001年12月 31日上證A股指數市盈率降為37.59倍,如果中石化尚未上市,這一數字將戲劇性地升為43.31倍。
★(4) 市盈率應與股本結構掛鉤。市盈率跟股本結構也有關系。如果股份是全流通的,市盈率就會低一些,如果股份不是全流通的,那麼流通股的市盈率就會高一些。原因在於,如果上市公司的總價值不變,股份分成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而資產的流動性會增加資產的價值(流動性溢價),從一般意義上說,流通股的每股價格自然要高於非流通股的價格,非流通股的價格越低,流通股的價格就越高,其結果就必然是流通股的平均市盈率高於非流通股的平均市盈率。流通股在中股本中所佔的比例越小,流通股與非流通股價格差異越大,流通股的平均市盈率就越高。
目前的中國市場,非流通股佔到總股本的三分之二,在它們沒有流通的情況下,流通股的市盈率較高,也是正常的。
★(5) 市盈率應與成長性掛鉤。同樣是20倍市盈率,上市公司平均每年利潤增長7%的市場就要遠比上市公司平均每年利潤增長3%的市場有投資價值。根據經典的股票內在價值評估模型,如式(1)所示。其中V為股票內在價值,D。為在未來無限時期支付的每股股利,k為到期收益率,g為股利每期固定的增長率。從式(1)可以看出,假定其他因素不變,成長性對股票的內在價值,從而對市場價格和平均市盈率影響巨大。
V= D。(l+g)
K – g (1)
舉個簡化的例子,假設上市公司凈利潤與經濟同步增長,中國年均 經濟增長率7%,,美國年均經濟增長率為3%,那麼中國股票的平均內在價值就是美國的2.42倍,中國股市的合理市盈率也是美國的2.42倍。從成長性這個角度看,NASDAQ指數的市盈率比較高,新興市場國家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比較高,都是有道理的。
★(6) 市盈率與一些制度性因素有關,居民投資方式的可選擇性、投資理念、一國制度(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外匯管制等制度性因素,都與平均市盈率水平有關。
★(7) 中國股票市場的平均市盈率還應考慮發行價因素。1997年以前,參照當時中國的利率水平,管理層對股票初次發行定價控製得比較嚴,一般初次發行市盈率不得超過15倍,為了照顧邊遠地區,像西藏金珠這樣的股票才發到20倍左右的市盈率。後來為了推進證券市場的市場化改革,對發行定價的控制漸漸放鬆了,閩東電力2000年發行時達到了88倍的市盈率,一般股票的平均發行市盈率也維持在四五十倍的水平。發行市盈率四五十倍都可以,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四五十倍怎能說不正常?從理論上說,發行市盈率越高,籌集的資金越多,上市公司潛在的發展、盈利能力就越強,上市公司帳面資產的含金量也就越高,而這一點從靜態的市盈率指標中是看不出來的。既然靜態市盈率指標中沒有充分反映近年來發行市盈率較高的影響,那麼目前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比以前年份稍高一些也是正常的。
【 市盈率指標評判股票市場投資價值的缺陷 】
市盈率指標用來衡量股市平均價格是否合理具有一些內在的不足:
★(1) 計算方法本身的缺陷。成份股指數樣本股的選擇具有隨意性。各國各市場計算的平均市盈率與其選取的樣本股有關,樣本調整一下,平均市盈率也跟著變動。即使是綜合指數,也存在虧損股與微利股對市盈率的影響不連續的問題。舉個例子,2001年12月31日上證A股的市盈率是37.59倍,如果中石化2000年度不是盈利161.54億元,而是0.01元,上證A股的市盈率將升為48.53倍。更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果中石化虧損,它將在計算市盈率時被剔除出去,上證A股的市盈率反而降為43.31倍,真所謂「越是虧損市盈率越低」。
★(2) 市盈率指標很不穩定。隨著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會大起大落,這樣算出的平均市盈率也大起大落,以此來調控股市,必然會帶來股市的動盪。1932年美國股市最低迷的時候,市盈率卻高達100多倍,如果據此來擠股市泡沫,那是非常荒唐和危險的,事實上當年是美國歷史上百年難遇的最佳入市時機。
★(3) 每股收益只是股票投資價值的一個影響因素。投資者選擇股票,不一定要看市盈率,你很難根據市盈率進行套利,也很難根據市盈率說某某股票有投資價值或沒有投資價值。令人費解的是,市盈率對個股價值的解釋力如此之差,卻被用作衡量股票市場是否有投資價值的最主要的依據。實際上股票的價值或價格是由眾多因素決定的,用市盈率一個指標來評判股票價格過高或過低是很不科學的。
【正確看待市盈率】
在股票市場中,當人們完全套用市盈率指標去衡量股票價格的時候,會發現市場變得無法理喻:股票的市盈率相差懸殊,並沒有向銀行利率看齊;市盈率越高的股票,其市場表現越好。是市盈率沒有實際應用意義嗎?其實不然,這只是投資者沒能正確把握對市盈率的理解和應用而已。
1.市盈率指標對市場具有整體性的指導意義
2.衡量市盈率指標要考慮股票市場的特性。
3.以動態眼光看待市盈率
市盈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對公司增長潛力的認同,不僅在中國股市如此,在歐美、香港成熟的投票市場上同樣如此。從這個角度去看,投資者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高科技板塊的股票市盈率接近或超過100倍,而摩托車製造、鋼鐵行業的股票市盈率只有20倍了。當然,這並不是說股票的市盈率越高就越好,我國股市尚處於初級階段,莊家肆意拉抬股價,造成市盈率奇高,市場風險巨大的現象時有發生,投資者應該從公司背景、基本素質等方面多加分析,對市盈率水平進行合理判斷。
【衡量股市泡沫的指標 】
除了市盈率外,衡量一個股市整體是否存在泡沫或是具有投資價值,還有如下指標。
(1) 紅利支撐股價水平。
(2) 平均股價。
(3) 平均市銷率。
(4) 平均市凈率
(5) 市場成本。
動態市盈率、靜態市盈率
動態市盈率,其計算公式是以靜態市盈率為基數,乘以動態系數,該系數為1/(1+i)n,i為企業每股收益的增長性比率,n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存續期。比如說,上市公司目前股價為20元,每股收益為0.38元,去年同期每股收益為0.28元,成長性為35%,即i=35%,該企業未來保持該增長速度的時間可持續5年,即n=5,則動態系數為1/(1+35%)5=22%。相應地,動態市盈率為11.6倍�即:52(靜態市盈率:20元/0.38元=52)×22%�。兩者相比,相差之大,相信普通投資人看了會大吃一驚,恍然大悟。動態市盈率理論告訴我們一個簡單樸素而又深刻的道理,即投資股市一定要選擇有持續成長性的公司。於是,我們不難理解資產重組為什麼會成為市場永恆的主題,及有些業績不好的公司在實質性的重組題材支撐下成為市場黑馬。
市盈率=市價/每股收益
你第一個問題如果通過上面的公式可以機械地回答成為目標價和每股地收益成正比。一般地教科書都是這樣教的。
Ⅸ 請問股票市場上用於CAPM估價的平均收益率是怎樣計算得到的
佯輸詐敗除息前,股票市場價格大約等於沒有宣布除息前的市場價格加將分派的股息。因而在宣布除息後股價將上漲。除息完成後,股價往往會下降到低於除息前的股價。二者之差約等於股息。如果除息完成後,股價上漲接近或超過除息前的股價,二者的差額被彌補,就叫填息。sure. For this reason, I初發地,你註定是個浪子,可惜我不能陪你。
Ⅹ 股票中的市盈率,凈資產收益率,已獲利息倍數,流動比率,資產周轉率分別怎麼計算,請詳細說明,謝謝~
財務分析是企圖了解一個企業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的真實面目,從晦澀的會計程序中將會計數據背後的經濟涵義挖掘出來,為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決策基礎。由於會計系統只是有選擇地反映經濟活動,而且它對一項經濟活動的確認會有一段時間的滯後,再加上會計准則自身的不完善性,以及管理者有選擇會計方法的自由,使得財務報告不可避免地會有許多不恰當的地方。雖然審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這一狀況,但審計師並不能絕對保證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恰當性,他們的工作只是為報 表的使用者作出正確的決策提供一個合理的基礎,所以即使是經過審計,並獲得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財務報表,也不能完全避免這種不恰當性。這使得財務分析變 得尤為重要。 一、財務分析的主要方法 一般來說, 財務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1.比較分析:是為了說明財務信息之間的數量關系與數量差異,為進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這種比較可以是將實際與計劃相比,可以是本期與上期相比,也可以是與同行業的其他企業相比; 2.趨勢分析:是為了揭示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化及其原因、性質,幫助預測未來。用於進行趨勢分析的數據既可以是絕對值,也可以是比率或百分比數據; 3.因素分析:是為了分析幾個相關因素對某一財務指標的影響程度,一般要藉助於差異分析的方法; 4.比率分析:是通過對財務比率的分析,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往往要藉助於比較分析和趨勢分析方法。 上述各方法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在實際工作當中,比率分析方法應用最廣。 二、財務比率分析 財務比率最主要的好處就是可以消除規模的影響,用來比較不同企業的收益與風險,從而幫助投資者和債權人作出理智的決策。它可以評價某項投資在各年之間收益的變化,也可以在某一時點比較某一行業的不同企業。由於不同的決策者信息需求不同,所以使用的分析技術也不同。 1.財務比率的分類 一般來說,用三個方面的比率來衡量風險和收益的關系: 1) 償債能力:反映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 2) 營運能力:反映企業利用資金的效率; 3) 盈利能力:反映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 上述這三個方面是相互關聯的。例如,盈利能力會影響短期和長期的流動性,而資產運營的效率又會影響盈利能力。因此,財務分析需要綜合應用上述比率。 2. 主要財務比率的計算與理解: 下面,我們仍以ABC公司的財務報表(年末數據)為例,分別說明上述三個方面財務比率的計算和使用。 1) 反映償債能力的財務比率: 短期償債能力: 短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短期償債能力不足,不僅會影響企業的資信,增加今後籌集資金的成本與難度,還可能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甚至破 產。一般來說,企業應該以流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而不應靠變賣長期資產,所以用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數量關系來衡量短期償債能力。 以ABC公司為例: 流動比率 = 流動資產 / 流動負債 = 1.53 速動比率 = (流動資產-存貨-待攤費用)/ 流動負債 =1.53 現金比率 = (現金+有價證券)/ 流動負債 =0.242 流動資產既可以用於償還流動負債,也可以用於支付日常經營所需要的資金。所以,流動比率高一般表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較強,但如果過高,則會影響企業資金的 使用效率和獲利能力。究竟多少合適沒有定律,因為不同行業的企業具有不同的經營特點,這使得其流動性也各不相同;另外,這還與流動資產中現金、應收帳款和 存貨等項目各自所佔的比例有關,因為它們的變現能力不同。為此,可以用速動比率(剔除了存貨和待攤費用)和現金比率(剔除了存貨、應收款、預付帳款和待攤費用)輔助進行分析。一般認為流動比率為2,速動比率為1比較安全,過高有效率低之嫌,過低則有管理不善的可能。但是由於企業所處行業和經營特點的不同, 應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長期償債能力: 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長期利息與本金的能力。一般來說,企業借長期負債主要是用於長期投資,因而最好是用投資產生的收益償還利息與本金。通常以負債比率和利息收入倍數兩項指標衡量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 以ABC公司為例: 負債比率 = 負債總額 / 資產總額 = 0.33 利息收入倍數=經營凈利潤/利息費用=(凈利潤+所得稅+利息費用)/利息費用=32.2 負債比率又稱財務杠桿,由於所有者權益不需償還,所以財務杠桿越高,債權人所受的保障就越低。但這並不是說財務杠桿越低越好,因為一定的負債表明企業的管 理者能夠有效地運用股東的資金,幫助股東用較少的資金進行較大規模的經營,所以財務杠桿過低說明企業沒有很好地利用其資金。一般來說,象ABC公司這樣的 財務杠桿水平比較合適。 利息收入倍數考察企業的營業利潤是否足以支付當年的利息費用,它從企業經營活動的獲利能力方面分析其長期償債能力。一般來說,這個比率越大,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從這個比率來看,ABC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較強。 2) 反映營運能力的財務比率 營運能力是以企業各項資產的周轉速度來衡量企業資產利用的效率。周轉速度越快,表明企業的各項資產進入生產、銷售等經營環節的速度越快,那麼其形成收入和利潤的周期就越短,經營效率自然就越高。一般來說,包括以下五個指標: 應收帳款周轉率 = 賒銷收入凈額 / 應收帳款平均余額 =17.78 存貨周轉率 = 銷售成本 / 存貨平均余額 = 4996.94 流動資產周轉率 = 銷售收入凈額 / 流動資產平均余額 = 1.47 固定資產周轉率 = 銷售收入凈額 / 固定資產平均凈值 = 0.85 總資產周轉率 = 銷售收入凈額 / 總資產平均值 = 0.52 由於上述的這些周轉率指標的分子、分母分別來自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而資產負債表數據是某一時點的靜態數據,損益表數據則是整個報告期的動態數據,所以為 了使分子、分母在時間上具有一致性,就必須將取自資產負債表上的數據折算成整個報告期的平均額。通常來講,上述指標越高,說明企業的經營效率越高。但數量 只是一個方面的問題,在進行分析時,還應注意各資產項目的組成結構,如各種類型存貨的相互搭配、存貨的質量、適用性等。 3) 反映盈利能力的財務比率: 盈利能力是各方面關心的核心,也是企業成敗的關鍵,只有長期盈利,企業才能真正做到持續經營。因此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債權人,都對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比率非常重視。一般用下面幾個指標衡量企業的盈利能力,再以ABC公司為例: 毛利率=(銷售收入-成本)/ 銷售收入 = 71.73% 營業利潤率 =營業利潤 / 銷售收入=(凈利潤+所得稅+利息費用)/ 銷售收入 = 36.64% 凈利潤率 = 凈利潤 / 銷售收入 = 35.5% 總資產報酬率 = 凈利潤 / 總資產平均值 = 18.48% 權益報酬率 = 凈利潤 / 權益平均值 = 23.77% 每股利潤=凈利潤/流通股總股份= 0.687(假設該企業共有流通股10,000,000股) 上述指標中, 毛利率、營業利潤率和凈利潤率分別說明企業生產(或銷售)過程、經營活動和企業整體的盈利能力,越高則獲利能力越強;資產報酬率反映股東和債權人共同投入 資金的盈利能力;權益報酬率則反映股東投入資金的盈利狀況。權益報酬率是股東最為關心的內容,它與財務杠桿有關,如果資產的報酬率相同,則財務杠桿越高的 企業權益報酬率也越高,因為股東用較少的資金實現了同等的收益能力。每股利潤只是將凈利潤分配到每一份股份,目的是為了更簡潔地表示權益資本的盈利情況。 衡量上述盈利指標是高還是低,一般要通過與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水平相比較才能得出結論。就一般情況而言,ABC公司的盈利指標是比較高的。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由於其發行的股票有價格數據,一般還計算一個重要的比率,就是市盈率。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收益,它代表投資者為獲得的每一元錢利潤 所願意支付的價格。它一方面可以用來證實股票是否被看好,另一方面也是衡量投資代價的尺度,體現了投資該股票的風險程度。 假設ABC公司為上市公司,股票 價格為25元, 則其市盈率= 25 / 0.68 = 36.76倍。該項比率越高,表明投資者認為企業獲利的潛力越大,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購買該企業的股票,但同時投資風險也高。市盈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 為股票市價是一個時點數據,而每股收益則是一個時段數據,這種數據口徑上的差異和收益預測的准確程度都為投資分析帶來一定的困難。同時,會計政策、行業特 征以及人為運作等各種因素也使每股收益的確定口徑難以統一,給准確分析帶來困難。 在實際當中,我們更為關心的可能還是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即成長性。成長性好的企業具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因而更能吸引投資者。一般來說,可以通過企業在過去幾年中銷售收入、銷售利潤、凈利潤等指標的增長幅度來預測其未來的增長前景。 銷售收入增長率=(本期銷售收入-上期銷售收入)/上期銷售收入×100% = 95% 營業利潤增長率=(本期銷售利潤-上期銷售利潤)/上期銷售利潤×100% = 113% 凈利潤增長率 =(本期凈利潤-上期凈利潤)/上期凈利潤×100% = 83% 從這幾項指標來看,ABC公司的獲利能力和成長性都比較好。當然,在評價企業成長性時,最好掌握該企業連續若干年的數據,以保證對其獲利能力、經營效率、財務風險和成長性趨勢的綜合判斷更加精確。 三、現金流分析 在財務比率分析當中,沒有考慮現金流的問題,而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現金流對於一個企業的重要意義,因此,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地看一看如何對現金流進行分析。 分 析現金流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個方面是現金流的數量,如果企業總的現金流為正,則表明企業的現金流入能夠保證現金流出的需要。但是,企業是如何保證其現金 流出的需要的呢?這就要看其現金流各組成部分的關系了。這方面的分析我們在前面已經詳細論述過,這里不再重復。另一個方面是現金流的質量。這包括現金流的 波動情況、企業的管理情況,如銷售收入的增長是否過快,存貨是否已經過時或流動緩慢,應收帳款的可收回性如何,各項成本控制是否有效等等。最後是企業所處 的經營環境,如行業前景,行業內的競爭格局,產品的生命周期等。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企業產生未來現金流的能力。 在部分一的分析中我們已經指出,ABC公司的現金流狀況令人擔憂,但從上面的比率分析中卻很難發現這一點,這使我們從另一個方面深刻認識到現金流分析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 小結 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分析主要通過比率分析實現。常用的財務比率衡量企業三個方面的情況,即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使用杜邦圖可以將上述比 率有機地結合起來,深入了解企業的整體狀況。對現金流的分析一般不能通過比率分析實現,而是要求從現金流的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評價企業的現金流動情況,並據此判斷其產生未來現金流的能力。比率分析與現金流分析作用各不相同,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