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佳能中國總部在哪
樓主你好,佳能(中國)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03月06日,注冊地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針織路23號樓中國人壽金融中心33層、35層、36層、37層、地下五層0502、0503,法定代表人為小澤秀樹。
B. 佳能(中國)在哪個證券交易所上市
佳能屬於全球性公司(佳能中國)於1949年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後在大阪證券交易所(1953年)和名古屋交易所上市,2000年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
C. 佳能是不是中國企業
你好,不是的。
佳能成立於1937年,日本,2003年公司實現凈銷售額 298.89 億美元及凈收入 25.77 億美元。在 2004 年全球財富 500 強的營業額排名中列第 165 位,
目前,佳能已在中國大連、珠海、蘇州等地擁有12家獨資公司和4家合資公司,其中包括2001年在蘇州新區成立的耗資1億美元的佳能(蘇州)有限公司。佳能在中國現擁有員工約13,000人。
1997年,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開始負責佳能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及其它所有業務。
佳能是全球領先的生產影像與信息產品的綜合集團。自1937年成立以來,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佳能已將自己的業務全球化並擴展到各個領域。目前,佳能的產品系列共分布於三大領域:個人產品、辦公設備和工業設備,主要產品包括照相機及鏡頭、數碼相機、列印機、復印機、傳真機、掃描儀、廣播設備、醫療器材及半導體生產設備等。佳能總部位於日本東京,並在美洲、歐洲、亞洲及日本設有4大區域性銷售總部,在世界各地擁有子公司203家,雇員約93,000人。
佳能在2001年全球財富500強的營業額排名中列第190位,並在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行業類公司的排名中名列第六。2002年,佳能公司實現凈銷售額245.01億美元及凈收入15.89億美元,雙雙刷新其歷史新高。
佳能是全球領先的生產影像與信息產品的綜合集團。自 1937 年成立以來,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佳能已將自己的業務全球化並擴展到各個領域。目前,佳能的產品系列共分布於 3 大領域: 個人產品、辦公設備和工業設備,主要產品包括照相機及鏡頭、數碼相機、列印機、復印機、傳真機、掃描儀、廣播設備、醫療器材及半導體生產設備等。佳能總部位於日本東京,並在美洲、歐洲、亞洲及日本設有 4大區域性銷售總部,在世界各地擁有子公司 200 家,雇員超過 10 萬人。
回答完畢,謝謝。
D. 佳能科技股票行情(600728)今天的看走勢圖
佳能科技股票行情(600728)今天的看走勢圖
E. 佳能在中國有幾家公司或工廠
佳能已在中國大連、珠海、蘇州等地擁有12家獨資公司和4家合資公司,其中包括2001年在蘇州新區成立的耗資1億美元的佳能(蘇州)有限公司。佳能在中國現擁有員工約13,000人。
F. CANON的企業歷史
1933年 在東京麻布六本木設立精機光學研究所,開始研製高級小型照相機。
1934年 試制日本第一台35毫米焦平面快門照相機「Kwanon」。
1935年 推出35毫米焦平面快門照相機「Hansa Canon」。 申請注冊商標「Canon」。
1937年 佳能公司前身精機光學工業株式會社成立。
1939年 開始自家生產鏡頭(命名Serenar)。
1940年 開發日本首創X射線間接攝影照相機。 1942年 御手洗毅先生出任精機光學工業株式會社社長。
1945年 恢復生產普及型焦平面快門照相機JII。
1946年 開設銀座照相機維修服務站。 戰後首次推出的照相機新產品「Canon SII」,博得駐日美軍及外商的好評。
1947年 社名改稱「佳能照相機株式會社」。 日本恢復國際貿易。當局指定佳能牌照相機為最佳出口商品。
1949年 日本恢復證券交易所。與此同時,佳能股票上市。 Canon IIB型照相機榮獲全美照相機展覽會(舊金山)一等獎。 1951年 將總部和工廠集中到東京都大口區下丸子。 1952年 推出世界首創同步閃光35毫米高級照相機「Canon IVSb」。
1954年 為了配合日本開始播放電視廣告,與NHK(日本廣播協會)技術研究所聯合開發電視攝像機。
1955年 開設紐約支店。
1956年 吸收「佳能電子」(原「秩父英工舍」)為關聯公司。 推出8毫米電影攝影機「Canon 8T」。
1957年 在日本瓦開開設歐洲總代理店「佳能歐洲」。 照相機「Canon L1」和8毫米電影攝影機「Canon 8T」被選為日本首批最佳設計商品。
1958年 推出電視攝像機專用現場變焦鏡頭。
1959年 與美國Documat公司合作,開發微縮設備。 發展磁頭產品。 推出同步讀出器。
1960年 開發錄像機磁頭。 1961年 推出「Canonet」,創空前暢銷記錄,掀起「傻瓜」相機熱潮。 完成日本第一個轉輪式微縮膠片系統。
1962年 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全力發展辦公設備。 在巴拿馬開設中南美總代理店「佳能拉丁美洲」。
1963年 設立「佳能SA日內瓦」。廢除總代理店制,建立佳能總公司直接管轄的銷售體制。 推出X線鏡面反射式高速攝影機。 著手開發光纖維。
1964年 推出世界首創10鍵式電子計算器「Canola130」。
1965年 推出電子傳真方式復印機「Canofax 1000」。
1966年 設立佳能美國股份有限公司。
1967年 設立拉丁美洲當地人佳能拉丁美洲股份有限公司。 出口比率超過50%。
1968年 設立佳能辦公設備銷售股份有限公司。 設立佳能阿姆斯特丹股份有限公司(現在是佳能歐洲(荷蘭)股份有限公司)。 推出獨創的電子照相方式「佳能NP系統」,開拓普通之復印機(PPC)市場。 推出行業首創4磁軌4通道記錄磁頭。 1971年「 佳能辦公設備銷售 」與「 佳能照相機銷售 」合並,成立佳能銷售股份有限公司。 推出最高級單反照相機「 Canon F -1 」及 FD 鏡頭。 推出會計機「 BP -1000 」。
1972年 設立歐洲第一個生產據點「佳能吉森」(當時是Physotec GmbH西德)。 推出世界首創液乾式普通紙復印機「NP-70」。
1973年 推出日本首批全彩色普通紙復印機。 佳能35毫米電影攝影機超近攝影鏡頭榮獲美國電影藝術科學院頒發的科學技術獎。
1974年 前田武男先生出任佳能公司代表取締役社長。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設立佳能辦公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推出辦公用計算機「 Canonac100/ 500 」。 推出殘疾人攜帶型會話輔助器「 Communicator 」。 推出盲人電子閱讀器「 Optacon 」。
1975年 開發成功激光列印機。
1976年 第一個優良企業構想計劃開始實施。設置佳能式開發、生產、銷售體制研討委員會。 推出內置微機單反照相機「AE-1」,掀起AE(自動聚焦)照相機熱潮。 涉足傳真機領域。 推出世界首創的免散瞳眼底照相機「CR-45NM」。 1977年 賀來龍三郎先生出任佳能公司代表取締役社長。 佳能35毫米電影攝影機鏡頭K-35系列榮獲美國電影藝術科學院頒發的科學技術獎。
1978年 設立佳能澳大利亞股份有限公司。 開展彩色復印服務。 推出世界首創記憶式復印機「NP-8500」。 推出攝像機鏡頭。 推出備有激光自動對准機構的掩模對准儀「PLA-500FA」。
1979年 設立佳能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可比雅股份有限公司為關聯公司。 海外銷售額首次突破 1 , 000 億日元。 推出內置半導體激光器的列印機「 LBP -10 」。 推出全自動照相機「 AutoBoy 」。 推出小型軟盤驅動器。
1980年 推出首次採用羅馬字輸入的日文文字處理機「Canoword 55」. 推出日本首創G2標准傳真機「Telefax B-601」。 推出自動眼球折射能力測試儀「AutoRefR-1」。 1981年 設立元件開發中心。 推出每分鍾 135 張的超高速復印機「 NP-8500 SUPER 」。 在世界上首次開發成功氣泡噴墨列印技術。 推出新型專業系統單反照相機「 F -1 」。 推出 CVC 錄像系統。
1982年 設立大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個優良企業構想計劃開始實施。 推出世界首創暗合方式小型復印機「 PC10/PC -20 」。 推出彩色氣泡噴墨列印機。 推出手提終端( HT-3000 )。 推出 16 位個人計算機「 AS -100 」。 推出西文電子打字機「 AP400/ 500 」。 推出 40 倍電視變焦鏡頭。 開始銷售嬰兒聽覺檢查儀「 Crib-0-Grarm 」。
1983年 設立佳能布列塔尼股份有限公司。 推出佳能第一台彩色復印機 NP Color T 。 推出單反照相機「 T 50 」。該機榮獲日本 1983 年度最佳設計獎。
1984年 設立佳能元件股份有限公司。 推出世界首創商務用普通紙列印機「 PC Printer 70 」。 推出 AS-300 工作站。 推出激光傳真機。 在洛杉磯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進行了靜止錄像機的實用試驗。 以中國簽訂技術合作協議,在湛江和天津生產復印機。 推出數碼激光復印機「 NP -9030 」。 推出世界最小最輕的激光列印機「 LBP-8/CX 」。 推出步進曝光裝置「 FPA-1500FA 」。 退出高清晰度電視變焦鏡頭「 PV14x12.5BHD 」。
1985年 設立佳能弗吉尼亞股份有限公司。 在韓國設立了合資公司一羅鐵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與美國惠普公司建立計算機領域的業務協作關系。 佳能中央研究所建成。 推出單觸式自動雙色復印機「 NP -3525 」。 推出氣泡噴墨列印機「 BJ -80 」。 推出電子文件歸檔系統「 Canovision8VM-E 1 」。 開發成功世界首創「 光卡讀寫器 」。 宣布第二次創業。以「 共生 」為企業宗旨,開始實施第一次全球企業構想(五年)。 設立海外第一個研究所「 佳能研究中心歐洲 」。(美國) 設立佳能 Opto 馬來西亞股份有限公司。 設立佳能辦公設備墨西哥股份有限公司。 於北京大學合作興辦合資企業 — 北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設立長濱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在日本企業中,第一個獲准實施「 CSA 」標記(加拿大電氣安全標准)自家公司認證制度。 PC 系列個人用復印機的累計產量達到 200 萬台。 推出彩色氣泡噴墨復印機「 A1 」。 推出光磁碟系統。 推出使用了「 GENESIS 」(數碼圖像處理技術)的「 Canofax 705 」。 推出軟盤照相機「 Q-PIC 」。
1989年 山路敬三先生出任佳能公司代表取締役社長。 投資入股美國 NeXT ,獲得遠東地區銷售權。 在中國設立佳能大連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與 NTT (日本電信電話公司) Internet 公司等合作,成立提供國際傳真服務的合資企業 — FastNet 股份有限公司。 NP 系列復印機積累產量達到 500 萬台。 推出彩色激光復印機「 CLC-500 」。 與美國惠普公司共同開發了計算機軟體「 NewWave 」的日文版本。 推出最高級 AF 單反照相機「 EOS-1 」。 推出高頻帶規格 8 毫米 攝像機「 Canovision 8A -1 」。 推出 55 倍廣播電視攝像機變焦鏡頭。 不斷選擇戰略重點,建立事業健康發展的藍圖
2005年是我們的「全球優良企業計劃」第二階段的最後一年。佳能通過不斷選擇戰略重點,已經在成為真正優良企業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努力完全實現第二階段目標的同時,我們也積極地為將於2006年啟動的第三階段新目標,即追求健康發展進行准備。
整合開發、製造和生產,以爭取三位一體的競爭優勢
佳能的改革進程現在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通過開發和生產的整合,以進一步提高成本效率。第一個挑戰就是實現「原型最少化設計」即徹底做到無原型試驗品。而且,在不斷開展零部件采購方面的改革的同時,我們正努力加強工廠自動化,以便進一步增強內部生產能力。佳能的目標是通過開發、生產和製造技術的三位一體的無縫整合,最終建立起具有高度競爭力的生產體系。
提高研發能力,不斷拓展新業務
在2005年,佳能將加速顯示設備的開發和商品化。特別是,我們將加快與東芝公司成立的合資公司的SED的批量生產准備工作。同時,我們將積極推進歐美銷售公司和生產子公司等在「培養集團公司自主業務」方面的快速發展。我們將繼續加快佳能新一代業務的活動。在不斷拓展新的業務領域的同時,探索關鍵零部件的開發和商品化道路。 基於「共生」的企業理念,我們的「全球優良企業計劃」是一項中長期的經營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技術創新使佳能成為一家不斷為社會做出貢獻並獲得全世界的歡迎和尊敬的集團公司。在1996年啟動的計劃第一階段的5年裡,佳能在集團內部徹底灌輸以利潤為導向和整體優化概念,通過單元生產方式和基於現金流的整合業務績效評估來引進生產改革。在2001年我們啟動了該計劃的第二階段,我們著眼於在我們從事的所有業務領域達到全球第一,並不斷加強我們的研發能力。我們已經在這一階段中取得了包括、開發改革和關鍵零部件自行生產在內的巨大成果。
G. 佳能canon的董事長是誰
御手洗富士夫 佳能公司董事會董事長
御手洗富士夫是在美國留學,90年代初從佳能美國公司經理職位上返回佳能公司東京總部的。1995年,他成為佳能公司社長標志著佳能轉型的開始。美國《商業周刊》分析,御手洗結合了「日式管理的品質及細膩,與美式管理關心現金流量及股東利益的作風」。御手洗上任前,佳能營收309億美元、獲利16億美元,負債比例34%(1995年),上任後佳能營收216億美元、獲利22億美元、負債比例10.7%(2001年)。
御手洗富士夫關於中國(企業)的語錄:
「中國已成為繼北美、歐洲後的第三大全球市場,各種資源都在向此集中,中國正在制定某一方面的『世界標准』。中國的優勢不僅僅是低價勞力,而且具有最先進技術的開發潛力。把開發和生產部門都轉移到中國可以實現『製造的理想』。預計到2005年,中國市場在佳能的全球市場中將排在第三位。」
「佳能的成功得益於改革。而佳能最大的改革就是中國公司的管理及商業結構。」
佳能有今天的成果,有一個人的功勞非常大。如其他企業一般,佳能並不是開業至今都一帆風順,也有挫折的時候。但是佳能可以避開日本經濟低谷,全靠佳能現任行政總裁御手洗·富士夫(Fujio Mitarai)。御手洗是創辦人之一的侄子,1960年代中期他被調到美國分部,最後成為美國分部總裁直到1989年才返回東京,接著在1995年成為總裁,兩年後擢升為CEO,把美國的作法注入公司,進行改革。
御手洗這種融合了美日的經營手法,拋棄了日本以年資論薪金的文化,改為以工作成果作為衡量標准。雖然如此,他依然保留一些日本的組織文化,例如他堅持不裁員,提供員工終身職位的工作報章,因為他相信美國人在工作流動性以及機會上都比日本多,所以因文化的因素,他保留了日式企業的作法。
在一些關鍵性時刻御手洗發揮了他的才能。自他接手佳能後,佳能的凈收入增加了兩倍之多;他毅然的刪減支出,果斷的關閉了個人電腦、液晶顯示器個電子打字機等一些列虧損的部門,將這些部門的資源放到列印機、影印機、相機以及光學儀器等,這樣一來他替佳能避免了近3億美元的虧損。
同時御手洗在1998年時以蜂巢室的小組(Cell)系統取代傳統的作業線,以組裝影印機為例,公司不再採用冗長的作業線,而改將6名員工編為一個小組,在一個小工作室中合力製作一部影印機。在工作室里,什麼零件或工具都唾手可得;在這樣的系統下,6名員工的生產力等於舊式生產線的30員工。這樣生產方式的改變幫助公司減少僱傭1萬名人工,等同於5個工廠的人力。這可謂是御手洗的最大成就。
H. 佳能什麼時候進入中國
1997年,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開始負責佳能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及其它所有業務
在這年成立,另外它家出的相機還是看歷史記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