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第一隻股票是怎麼產生的
1986年11月14日,當鄧小平將「飛樂音響」股票贈予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約翰·凡爾霖後.這俗稱「小飛樂」的股票成了改革開放後我國公開發行的第一支股票,它讓世界為之轟動。這「中國第一股」是怎樣勇敢地橫空出世的?�
「中國第一股」誕生�
「中國第一股」的發行不能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秦其斌。秦其斌1940年出生,復旦大學電子專業畢業.1984年任上海飛樂電聲總廠廠長,這時的秦其斌年富力強、雄心勃勃,有知識懂技術又有管理經驗。他不甘於僅僅為儀表系統的產品做配套,開始帶領電聲總廠開拓經營。當時,「音樂茶座」十分紅火,他就大膽設
想,提出本廠生產的揚聲器除了給電視機做配套,還可以做成音響。於是.就有了電聲總廠下設上海飛樂音響公司(即「小飛樂」)的創新,有了以後「小飛樂」發行股票的故事。�
企業要發展,資金是關鍵。但資金從哪裡來?�在這之前,秦其斌曾經參加過上海市長寧區工商聯的一次集會,也結識了一些老工商業主,他們集資人股辦企業的事啟發了秦其斌。情急之下,秦其斌提出了股份制的構想,即:一方面企業拿出一元錢,另一方面再向企業內部職工集資一元錢,這樣,既解決資金問題,又能把職工的利益和企業的命運捆綁在一起,可謂一舉兩得的好事。�然而,有人說,搞股份制,這不是要
培養一批「食利階層」嗎?這不是蘊含著極大的政治風險嗎?�好在對於政治並不十分敏感的秦其斌也沒有多想,他只是覺得黨委已經通過了,廠里已經作了動員,這事就必須做。�
當「小飛樂」開始公開向社會發股票的時候,媒體報道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而廠里電話響個不停,上門來訪的也很多。最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有一位素不相識的上海外貿學院的教授就給秦其斌寫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件,稱贊說:「你是英雄,走了一條非常偉大的道路,勇氣了不得!」�然而,相比之下,廠里職工對出資認購股份卻有種種顧慮和質疑,、這迫使秦其斌更傾向於向社會公開發行。「小飛樂」最終把目光和希望投向了社會公眾:50元一股,發行1萬股。發行股票的那天.許多人早早來排隊購買股票,人頭攢動,真是盛況空前。�就這樣,「小飛樂」實現了我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零的突破。�分紅是私分國有財產?�「小飛樂」召開成立大會之前,必須走一道必不可少的關鍵程序——去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孰料,卻又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麻煩。�
工商局工作人員用疑惑的口氣問道:「你們是什麼所有制的?」�秦其斌回答說:「我們是股份制的。」�工商局工作人員說:「股份制?所有制中沒有股份制!」�當時工商部門登記的表格上只有三
種選擇:國營、集體和私營。�秦其斌想,我們肯定不是國營的,也不是私營的,那就登記「集體」的吧。最後,他拿起筆來選擇了「集體」這一隸屬關系,解決了這一尷尬難題。但他沒曾想,「集體」這一性質為後來第一次的分紅帶來了困擾和代價。�
經過了種種風波之後,1984年11月18目,「小飛樂」成立大會在錦江俱樂部隆重舉行。�秦其斌雖然榮任「小飛樂」的董事長兼總經理,但卻是「零股東」。在當時的環境下,有的領導還特意囑咐他:「你是黨
員幹部,你不能買股票,家屬也不能買!」後來經過討論,上級部門最終批准秦其斌購買一股股票。�
1986年初,「小飛樂」進行第一次分紅。剛剛完成了操作,稅務局稽查大隊就查賬審核。稅務局稽查大隊毫不客氣地說:「你們這是私分國有財產!」秦其斌握理力爭:「我們不是國營的。」「集體的也是國家的!」稽查大隊認為公積金公益金是不能私分到個人的。於是,秦其斌只好寫檢討罰款。�但無論如何,秦其斌還是讓「小飛樂」按照股份制的形態運作起來了,其歷史性的價值不言而喻。�
鄧小平贈送外賓「小飛樂」�
1986年11月14日,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凡爾霖率領的美國證券代表團。其時,凡爾霖還給鄧小平帶來了兩件特殊的禮物——美國證券交易所的證券樣本和一枚可以自由通行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徽章。�
股票,市場經濟的象徵,這在中國是被當作資本主義的專利長期棄之不用的。因而,鄧小平能否接受這兩件禮物.凡爾霖心中忐忑不安。�然而,凡爾霖過慮了。鄧小平不僅高興地收下了他的禮品,而且還將一張面額為人民幣50元的上海飛樂音響公司股票——改革開放後我國公開發行的第一張股票回贈給凡爾霖。這張「小飛樂」股票成為第一張被外國人擁有的股票.凡爾霖先生成為中國上市公司第一位外國
股東。�這一舉動在當時及至後來都成為極具象徵意義的歷史美談。
② 中國第一隻股票是什麼股票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中國第一隻股票是 流動,才是股票的生命 如果說「小飛樂」的誕生是秦其斌的創舉,那麼「小飛樂」股票的流通則是黃貴顯的成就。 在一張拍攝於1986年9月26日的黑白照片的背面,黃貴顯記下了這樣一段話:「代理股票交易第一天,第一個進營業廳的是一個推著輪椅的顧客,他是6點前來的。因為外面人多,公司提前半小時開門營業。」這是他的相冊中眾多關於股票記錄的鏡頭之一。 實際上,在飛樂音響以及隨後的延中實業成功發售後不久,作為「證券商」代表的秦其斌,就不得不面對一個難題:買了股份的人,能不能變現出去?在現實中,雖然股票能夠保本付息,但是如果遇到婚喪嫁娶之類的急事,或者乾脆就是持股人不想再持有,想把這些股份轉出去變現,怎麼辦? 「有女總要出嫁,有兒總要結婚。這樣不嫁不婚的,難道只好等著老死嗎?」黃貴顯聽到這種抱怨時,很受刺激。於是,他和同事胡瑞荃等開始設計方案,並向人民銀行打報告要求放開股票交易。1986年8月,上海市政府召開會議,聽取關於股份制的匯報,胡瑞荃到會做了《股票的生命在於流動》的發言,反映市民「有女要出嫁,有兒要結婚」的呼聲。這次會議後,證券股票交易的方案被批准了。 1986年9月26日,在上海南京西路1806號,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櫃台——靜安證券營業部誕生了,上市交易的只有飛樂音響和延中實業兩只股票。9點正式開盤,飛樂音響開價55.6元,比起一年多前的股價,漲幅超過了10%,當天上市的100股股票不到一個半小時即被搶購一空。 開市不到兩個月,中國終於有了股票櫃台交易的消息,傳到了世界很多地方。 1986年11月23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當時的董事長凡爾霖聞訊而來。在此之前,鄧小平在接見凡爾霖時,將一張飛樂音響的股票,當作禮物贈送給凡爾霖。深諳股票之道的凡爾霖看到股票上不是自己的名字,執意要親自到上海去過戶。 20年過去,黃貴顯對那天的情景依然記憶猶新。工作人員在小飛樂股票上寫好凡爾霖的名字,蓋好章。凡爾霖問,要多少過戶費?陪同來的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長李祥瑞說,免了吧。凡爾霖笑著說:「還是你們中國好,不像我們美國,只認錢。不過今後你們買美國股票,要過戶,我可不能給你們免費。」 股票櫃台交易,得到了上海市民的熱烈擁護。開業之後,上海南京西路1806號靜安證券業務部外,排隊的人經常能在街上繞好幾個圈,長得看不到隊尾,以至引起了交通管理部門對交易所的不滿。 靜安證券交易所的成功,使決策者產生了信心,也促使更多的老百姓願意投入到股票投資理財中。在這種情況下,199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授權,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這是建國以來內地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幾天之後,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證券交易所試開業。 隨著證券交易所的成立,股市風雲以及沉浮其間的故事、人物,開始不斷地演繹並展現在普通中國人面前。一個叫楊懷定的普通工人,辭去公職,投身其中,不久之後,就被人們稱為了「楊百萬」。在「楊百萬」等人的帶動下,大批中國人走進了股市。 由此,中國股票交易市場全面啟動,億萬中國人的生活與此息息相關。股票及股票交易,使得中國人告別了單一銀行存款的資產打理方式,股票、基金,甚至黃金、藝術品投資,走進了越來越多中國人的家庭。 2007年5月底,伴隨著當時股市的不斷飄紅,滬深兩市賬戶合計已經過億。從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之初鮮有人敢嘗試股票,到如今「有上億的人在炒股」,僅用了17年時間。
求採納
③ 中國第一股票是什麼股
貴州茅台為中華第一股
④ 中國第一支股票是哪年發行的
中國第一支股票是1984年11月18日發行的。
上海飛樂音響公司位於武夷路的上海飛樂音響公司由上海電聲總廠發起成立,經營成套設備並承包賓館、影劇院、體育館等音響設施的設計、安裝工程,是一家接受個人和集體自願認購股票並以此籌集資金的新型公司,於1984年11月18日正式開業。
公司委託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證券部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一萬股,每股50元。這是「文革」結束以來中國金融機構第一次發行的股票。
(4)中國的第一支股票意味了什麼擴展閱讀:
1986年11月14日,當鄧小平將「飛樂音響」股票贈予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約翰·凡爾霖後,俗稱「小飛樂」的「中國第一股」讓世界為之轟動。上海飛樂音響公司1984年發行的股票(通稱「小飛樂」),是改革開放後我國公開發行的第一支股票。這「中國第一股」究竟是怎樣勇敢地橫空出世?
改革浪潮初涌,有志勇士敢設想
20世紀80年代初,在黨和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下,城市改革的浪潮已經開始涌動,各單位開始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要求培養幹部。
1940年出生的秦其斌,於1958年順利考入復旦大學電子專業。畢業後,被分派在上海無線電九廠技術科。年輕好學、思想活躍的秦其斌被抽調到上海儀表電訊工業局下面的元件工業公司擔任辦公室副主任,當時吳邦國委員長是元件公司的副經理。
1983年初,秦其斌被任命為上海飛樂電聲總廠第一副廠長,1984年接任退休的老廠長成了電聲總廠廠長。這時的秦其斌43歲,年富力強,雄心勃勃,有知識懂技術又有管理經驗。他不甘於僅僅為儀表系統的產品做配套,開始帶領電聲總廠開拓經營。
當時,「音樂茶座」十分紅火,他就大膽設想,提出本廠生產的揚聲器除了給電視機做配套,還可以做成音響。於是,就有了電聲總廠下設上海飛樂音響公司(即「小飛樂」)的創新,有了以後「小飛樂」發行股票的故事。
⑤ 中國歷史上第一支股票上市後為什麼沒人要
1872年發行的「輪船招商公局」股票
上圖就是「中國第一股」的票樣,只看上面的文字代表的意味,足有亮瞎時下股民雙眼的效果。
大清朝廷「札飭商辦」,用今天的話講是「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造試點」;直隸總督李鴻章出手「奏准設局」,則「李鴻章概念股」,比「黃光裕概念」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輪船運漕」,每年幾十萬兩白銀旱澇保收,絕對的「高科技政府項目」,比起掛風帆的沙船運漕,妥妥的產業升級。
「產業升級加混改」題材集於一身,又是國內獨家「特許經營」輪船(當時的高科技)運輸企業,剛一出生就捧上了金飯碗,更何況1000兩一股的股票,先交500兩就能拿走,無論盈虧,股東每年都有1分的官利,也就是年固定股息10%。
這樣的個股,上市之後,是不是得連續10個漲停板才靠譜?
不幸的是,輪船招商局初創之時,招股極其困難,按照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的說法是「招股年余,無人過問。」
在此之前,李鴻章對於自己這套「官商合辦」的手段頗為自得,於1872年12月23日《試辦輪船招商局折》中述及:
「迭據稟稱:會集素習商業殷富正派之道員胡光墉、李振玉等公同籌商,意見相同,各幫商人紛紛入股,現已購集堅捷輪船三隻。」
可見李鴻章對於胡雪岩(胡光墉)主動當「肥羊」給予了厚望,起碼做個千金馬骨,引領商人入股也是正辦。不想事到臨頭胡雪岩以「畏洋商嫉忌,不肯入局」,搞得李鴻章只好從天津練餉錢中撥出20萬串(編者註:還記得盛宣懷的煤礦本錢吧?),不足部分,讓總辦朱其昂(註:沙船商人)自掏腰包墊付,經營更是舉步維艱。
原因何在?
以胡雪岩為首的買辦、錢商,按照今天的說法是「銀行家」,深知胳膊擰不過大腿,李中堂要和你合作「高新技術產業」,說好聽是生意,說不好聽了就是命令,真進了董事會,反倒要跪著聽招呼,何苦來哉?
至於說暴利誘惑就更是談不上了,10%的年收益率,在李中堂看起來是不少了,畢竟當時廣大農村的土地利潤率只有4%左右,但在胡雪岩、李振玉、南潯四象八牛之類的大商人眼裡,根本就不夠看。
當時僅僅內地貿易的利潤率即可達20%,國際貿易的利潤率更多達40%,沿海商人平均利潤率也能到30%左右。(郝延平[美]:《中國近代商業革命》)
在正常貿易之外,還有白銀銅錢兌換的投機、銀兩與銀元的投機、票據的投機等等伴生的機遇,胡雪岩、李振玉都是錢商出身,可謂此道的行家裡手,操盤利潤還要翻番。
因此,不僅胡雪岩等人不玩,江浙買辦圈子也少人問津「輪船招商公局」這個「大型壟斷國企」,原因很簡單,沒人願意自掏腰包給李鴻章製造一個「愛國大玩具」,同樣的「玩具」,在前幾章里就提到過,盛宣懷的湖北煤礦、鐵礦,終究只是個騙財政撥款的故事罷了。
李鴻章是一個合格的官僚,此路不通換條路,「官商合辦」不可取,「官督商辦」行不行?江浙商人不熱心,廣東買辦行不行?
1873年5月,掛牌開張半年的「輪船招商公局」又換了牌子,改名「輪船招商總局」,企業改為「商辦」,規定商股自負盈虧,官方只起監督之責,前期付出了巨大成本卻辦不成事兒的總辦朱其昂退居會辦,李中堂嫻熟地完成了一次「卸磨殺驢」。
接任總辦的是廣東香山商人唐廷樞,他的身後跟著兩位名人——香山人鄭觀應、香山人徐潤,香山買辦小圈子基本掌握了輪船招商總局,此後十餘年間,局面完全翻轉。
1875年,在英國太古、怡和輪船公司,美國旗昌輪船公司等外商聯手壓運價的惡劣形勢下,輪船招商局盈利15萬余兩;1876年,盈利34萬余兩;1877年,輪船招商局斥資200多萬兩白銀買下旗昌輪船公司,仍盈利45萬余兩;1879年,運價回歸正常,盈利翻倍,直超76萬兩。
公司治理水平飛躍,盈利能力節節攀升,1874年輪船招商局又開始發放10%的高額股息,利好消息不斷,股價卻仍然不溫不火。1876年,已經改小面額到100兩1股的招商局股價仍在40-50兩徘徊。
奇怪嗎?根本不需要喊冤,因為當時外資企業的股票也沒幾個人看得上,簡言之,市場沒培育起來。
⑥ 中國第一支股票是什麼名字和什麼時候發行的
1984年發行中國第一支股票飛樂音響
「老八股」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直接產物。1984年11月「飛樂音響」公開發行股票50萬元,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發行的第一隻股票,猶如建立新中國證券市場的一支嚆矢。次年,「延中實業」和「愛使電子」分別發行股票500萬元和40萬元; 1987 年,「真空電子」和「飛樂股份」分別發行1000萬元和210萬元; 「豫園商場」於 1988年發行129.1萬元,「申華實業」(當時名申華電工聯合公司)發行46 萬元。 1992年2月,「真空電子」又發行首隻B股。
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時,上述八家公司成為上交所首批掛牌交易的上市公司,因而獲得了「老八股」的雅號。面對投資者旺盛的投資熱情,有限的幾只股票供不應求,「老八股」著實熱鬧了一番,成為第一批老股中的寵兒。
⑦ 中國的哪年開始發行股票第一個股票是什麼股票
國股票證券市場 起始於
春秋戰國時期,國家的舉貸和王侯的放債,形成了中國最早的債券。明後清前,在一些收益高的高風險行業,採用了「招商集資、合股經營」的經營方式,參與者之間簽訂的契約,成為中國最早的股票雛形。19世紀40年代外國在華企業發行外資證券。1872年,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和中國人自己發行的第一張股票誕生。證券的出現促進了證券交易的發展。最早的證券交易也只是外商之間進行,後來才出現華商證券交易。1869年中國第一家從事股票買賣的證券公司成立。1882年9月上海平準股票公司成立,制定了相關章程,使證券交易無序發展變得更加規范。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這兩所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市場的形成。1992年中國開始向境外發行股票,2月,第一支B股(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B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1996年12月,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停製度(即指漲跌幅一旦超過前日收市價的10%,該股票將於當天停止交易)。
1988年,深圳特區嘗試對一些企業進行股份制改制,選擇了5家企業作為股票發行上市的試點,其中包括一家由深圳幾家農村信用社改組而成的股份制銀行,這就是後來讓無數股民愛恨交織的深發展(深圳發展銀行,股票交易代碼為000001),由此產生了經人民銀行批准公開發行上市的中國第一支股票。
⑧ 中國上市第一個股票是什麼
1986年11月14日,當鄧小平將「飛樂音響」股票贈予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約翰•凡爾霖後,俗稱「小飛樂」的「中國第一股」讓世界為之轟動。上海飛樂音響公司1984年發行的股票(通稱「小飛樂」),是改革開放後我國公開發行的第一支股票
⑨ 中國股市第一隻股票是什麼
新中國的第一張股票是由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1984年11月,經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批准,上海飛樂電聲總廠發起設立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總股本一萬股,每股面值50元,其中35%由法人認購,65%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這是我國建國以來第一隻比較規范的股票。
我國第一支規范動作的證券投資基金產生於1998年。1997年底,為了解決我國基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規范基金的運作,我國出台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取消了長期以來束縛投資基金業發展的法規限制,確定了開放式、封閉式並存的基金經營方式,加強了對基金的監管。1998年3月23日,按該辦法要求設立的開元、金泰兩家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公開發行上市,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新的機構投資者——證券投資基金的出現,我國的投資基金開始了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時代。1998年我國共成立了第一批5隻封閉式基金:基金開元、基金金泰、基金興華、基金安信和基金裕陽。
2001年9月,經管理層批准,由華安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我國第一支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華安創新,我國基金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舊中國
1872年,同治皇帝批准李鴻章的奏摺,正式同意成立招商局。此時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文華殿大學士,賞穿方龍補服,是清朝政府高層參與決策、執行決策的重要人物。
這份引起朝廷上下,特別是滿族王公非議的奏摺已在慈禧太後案頭擱了十年,若不是李鴻章「毅然必行之事,破群議而為之」,恐怕要拖到猴年馬月了。
奏摺是批了,頭疼的事還在後面,因為老佛爺「准奏」後面還有一句話,「朝廷手頭上也緊,你自個兒想法子去吧。」
這叫政策照給,資金自籌。
當晚李鴻章找來造船界巨子朱共昂,即後來的招商局董事長,商量如何解決資金問題。兩人先按官場習慣相互兜圈子,盡量摸清對方態度,最後不約而同提到一個人:容閎。容閎是清政府首批官費留學生,著有《西學東漸記》,他計劃以股份制形式創辦造船廠,並擬列《聯設新輪船公司章程》,這是中國最早模仿西方股份制籌組股份公司的設想,章程報到總理衙門後由於多方掣肘未能通過,但給李鴻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著這份章程兩人反復醞釀並形成一致意見:按此法進行。
於是,輪船招商局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家發行股票面向社會籌集資本興辦的新型股份制企業,號稱「中華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