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股市 > 阿里巴巴美國和香港都有股票嗎

阿里巴巴美國和香港都有股票嗎

發布時間:2022-07-21 14:24:54

1. 阿里巴巴在美國和香港同時上市股價怎麼算

如果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相信其股票的估值將高於目前在紐約的估值。

在中國內地和香港,越來越多的人使用阿里巴巴的服務和網站,由此增加的知名度可能會吸引更多散戶投資者購買,從而會讓阿里巴巴股價進一步提高。

雖然這對阿里巴巴的美國股東來說聽起來是個好消息,但部分原因是這兩家交易所很難套利。在理想的情況下,如果阿里巴巴在香港的股價高於紐約,精明的投資者可以買入紐約股票,賣出香港股票,並希望最終以相對無風險的方式收盤。

問題是,在現實世界中,並不能保證交易就一定會成功。雖然港元與美元掛鉤,但香港與紐約證券交易所之間並沒有「滬港通」,投資者可以輕松購買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股票,同時賣出在紐約上市的股票。

(1)阿里巴巴美國和香港都有股票嗎擴展閱讀:

業務模式

阿里巴巴已經形成了一個通過自有電商平台沉積以及UC、高德地圖、企業微博等埠導流,圍繞電商核心業務及支撐電商體系的金融業務,以及配套的本地生活服務、健康醫療等,囊括游戲、視頻、音樂等泛娛樂業務和智能終端業務的完整商業生態圈。

這一商業生態圈的核心是數據及流量共享,基礎是營銷服務及雲服務,有效數據的整合抓手是支付寶。

2. 在國內能買港股、和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股票嗎

可以,但要委託有香港、美國業務的公司開戶交易。比如可以聯系香港的證券公司,傳真、快遞證件開戶,就可以通過網路來交易港股了,美國的同理。

3. 阿里巴巴美國上市後實際控制權在誰手上

還是在馬雲手裡面,軟銀跟雅虎雖然股份比較多,但馬雲選擇在美國上市就是為了避免管理層控制權落入他人手中.
阿里巴巴採用的是二元股權結構,以小控大,為了避免股東干擾,公司管理團隊可以不因股份大小在運營制度上受大股東影響,阿里之所以放棄在香港上市就是因為香港要求同股同權,不允許擁有大部分股權的股東不能制定運營制度。再者,根據阿里巴巴與雅虎2012年達成的協議,阿里巴巴有權在IPO之際回購雅虎持有的剩餘24%股份的二分之一,即12%。但回購前提是阿里巴巴需要在2015年12月之前完成上市。
_ 揭秘阿里巴巴的掌控權在誰的手裡?
_ 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內部有很多股東,而其中比較大股東就有軟銀,而軟銀的大老闆大家也不會陌生,那就是孫正義,於是有很多人會說馬雲是在替孫正義打工,其實不然,那麼阿里的實際掌控權在誰的手裡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_
_ 1、先來說說阿里巴巴的控制權。
_ 阿里巴巴2014年9月19日晚登陸紐交所,開盤報92.7美元,較發行價大漲36.32%。總市值高達2314億美元。阿里此次IPO發行價為每股68美元,是此前預定發行價區間的上限,融資218億美元。若行使超配權,阿里巴巴IPO融資約250億美元。
_ 阿里IPO招股書中信
_ 誠然,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是軟銀和雅虎。
_ 這其中過程,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但是股份多不代表就可以控制公司。
_ 美股上市是允許AB股雙層架構的,像網路、京東都是AB股模式。劉強東和李彥宏雖然擁有少量的股份,但是確有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AB股模式,簡單說就是兩種不同的股票,對應不同的投票權,比如A股對應1個投票權,B股對應10個投票權,那麼一個人擁有上市後公司10%的股份,假如說都是B股,那麼TA就有100個投票權,而其他股東合計只有90個投票權,所以TA雖然只佔10%的股份,但是卻擁有一票否決權。
_ 不過阿里不是採用AB股模式,阿里是設計了一套合夥人制度。
_ 簡單點說就是公司董事會成員大部分都由阿里合夥人選出,軟銀有權提名一個,雅虎有權提名一個,(但是軟銀和雅虎是有股份限制的,低於一定的股份就沒有提名權了),其他是獨立非執行董事。
_ 阿里上市後,董事會席位共有9個,合夥人選出四個,軟銀提名一個(一般就是孫正義),雅虎退出,其他為獨立非執行董事。這個董事有前特首董建華,阿里BtoB在香港上市時的獨立董事。而且合夥人有權利增加2名董事會成員,也就是6名,也就是完全控制公司了。
_ 所以,阿里的控制權就是合夥人控制董事會,董事會控制公司,大股東允許每人提名一個(給予參政議政的權力,哈哈)。
_ 所以說,合夥人聽誰的?那還不是馬雲了。馬雲如果去世了,那麼有可能就是張勇這個CEO了。阿里就變成了一個和蘋果公司類似的職業經理人管理的大集團,而不是一家私人企業,但是毫無疑問,阿里始終都是掌控在中國人手裡的,是一家優秀的國際化的中國上市公司。
_ 2、再來說說阿里巴巴為外國人賺錢這個話題。
_ 阿里巴巴確實賺了很多錢,阿里在上個季度就賺了174億人民幣,預計2017全年能賺個六七百億人民幣。
_ 但是上市公司賺的錢是按股份比例分了嗎?
_ 很多沒有炒股的人多有誤解。上市公司賺的利潤不是一定要分的,因為上市公司可能要進行再投資擴張,而且至少得維持他的現金流吧!你把錢都抽走了,公司關門大吉?
_ 上市公司的重大決策都是董事會決定的。阿里的董事會,上面咱們也提到了,是合夥人控制的,所以賺的利潤分不分是馬雲、張勇等阿里的高管決定的,而不是所謂的大股東、股民。
_ 查詢分紅記錄,發現阿里從2014年上市至今,一次也沒有分紅。
_ 不但沒有分紅,阿里還借錢,之前借過一次,這幾天也傳阿里又要借70億美元。
_ 當然了,借是要還的。有利息。但是這跟分紅可扯不上關系。分紅是直接給人家的,借是借誰都有利息,無法避免。
_ 不過阿里「白拿」過一次錢。阿里是在美國上市的,他發行股份,咱們可以想見,大多都是美國股民。阿里IPO募集資金250億美元,也就是大多都是從這些美國股民手中無償拿走的。250億美元,按今天的匯率,摺合人民幣1651億人民幣。如果阿里開始分紅了,每年分紅30億,那也要分紅55年。也就是說他要把這些錢都吐出來,那也至少需要幾十年時間。而且,如果阿里需要融資,增發股票,那毫無疑問,又是從股民手裡拿錢。
_ 這種事,其實A股常見,A股很多上市公司不分紅,有的從上市開始十幾二十年都沒分紅,效益好不分,效益不好也不分,還不斷地增發股票從股民手裡拿錢。
_ 那麼,為什麼阿里不分紅,股民為什麼還搶著買阿里的股票呢?
_ 阿里是個成長型的企業,上個季度,阿里營收都增長61%,凈利潤暴增146%,如此高的增長,放在初創企業都不一定有。人家在高增長中,需要大量的資金進行投資,不分紅也情有可原啊。而且股民倒賣股票都賺一大筆錢了,誰還不搶著買。
_ 有些人可能會說軟銀當初投資賺了幾千倍。
_ 首先應該搞清楚,軟銀這是賺誰的?軟銀當初的投資,換到的是股票,股票如果賣出,那是別的股民買的,大部分都是美國股民買了吧。所以,這跟阿里其實沒多大關系,軟銀賺的錢,那是股民給的,並不是阿里給的。
_ 3、最後再來說說什麼電商危害實體經濟。
_ 先說說阿里的主要業務。
_ 阿里巴巴,這是阿里最早進行的業務,是進行供應、采購的網站,是商家對商家的,也就是B to B,這部分業務曾經分拆在香港上市。但是後來退市了,2014年,阿里巴巴所有業務整體在美國上市。
_ 然後是淘寶,這是專做平台的,C to C,是第三方賣家對消費者,淘寶只是一個平台。個人也可以開網店。
_ 再然後是天貓。天貓是做B to C的,也就是跟京東類似,不過沒有自營,也就是一個品牌電商的平台。
_ 其他像阿里雲、菜鳥等就不介紹了。
_ 看這些業務,大家也就看出來了,一、阿里是不生產的,平台上的假貨都不是阿里生產的。二、阿里也不負責銷售,也不運營網店,也不負責售後,只是提供了一個平台一個渠道,它只收租金。
_ 那麼淘寶那麼多假貨,到底誰的責任最大?假貨多,說明中國本身生產的假貨就很多,即使沒有淘寶,這些假貨也會通過各種其他渠道流通到市場上(不過可能由於阿里平台的存在,刺激了假貨的生產?)。為什麼生產假貨那麼多? 那還不是監管缺失,法律放縱!你怪一個平台,有道理嗎?當然了,淘寶確實該負一些責任,畢竟他就相當於中介。但是不能全怪淘寶,罪魁禍首是有關部門打假不力。
_ 其次,什麼是實體經濟?租個店面賣東西?在萬達廣場租個店面賣東西?這些實體店對經濟的貢獻有多大?難道就是為了創造就業?顯然,這些促進商品流通的實體店貢獻並不大。他們是商品流通的一個渠道,受線上電商影響,受房價影響(店鋪租金變高),不得不面臨虧損倒閉。作為替換的是,工廠通過電商,直接流通商品。或是批發給個人,個人通過電商售賣,或是渠道上轉移線上。只是變通了一下渠道而已,沒有了實體店,商品就不流通了?商品流通變得更自由,更高效,更定製化而已。
_ 電商不是中國獨創,有了網路,就已經有了電商誕生的可能,亞馬遜是走在前列的先行者,阿里只是後來的追趕者。如果沒有馬雲,中國的電商市場也只會被亞馬遜和eBay佔領,到時候,你們就去罵亞馬遜和eBay?有用嗎?
_ 此外,電商的崛起,雖然對實體店形成了巨大沖擊,但是方便了購物,促進了個人電商的發展,促進了快遞業的繁榮,誰能說的清是危害大還是益處大?不過電商並沒有對製造業形成沖擊。製造業是基礎,雖然製造業占經濟的比重不如服務業,但是製造業是最重要的。要說什麼讓製造業利潤微薄,工廠接連倒閉,那毫無疑問是房價!樓市調控前,上市公司發布業績,辛辛苦苦幹半年,不如在北上廣深買套房,還有比這更荒唐的嗎?

4. 阿里巴巴在香港和美國上市有什麼區別

阿里巴巴在香港和美國上市的區別如下:

(1)上市制度:

上市制度上,最近有關「合夥制」、「AB股」的報道很多,港交所不允許,而美國允許。究其原因,則因美國對投資者的保護更加嚴厲,甚至近乎嚴苛,集體訴訟制度是一大監管利器。而美國是支持美國支持A/B股。

(2)監管環境:

前幾年的中概股風波讓投資者心有餘悸,中美之間的跨境審計監管也只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而這些在香港並不存在問題。考慮到阿里巴巴本身是非多,支付寶、淘寶殤城什麼的,假使在美國上市,僅應對這些是非就夠喝一壺了。

(3)對馬雲的約束:

美國雖然號稱是最大的自由金融市場,但其實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很嚴。尤其是世紀之交的安然、世通丑聞以及08年金融危機後,通過了一系列法案,比如巨額獎勵告密者、財報真實性採取連坐制等等。美國進行法律訴訟比較容易。尤其考慮到Yahoo是美國公司。

5. 阿里巴巴美國跟香港同時上市,總市值是相加嗎

是的,就和國內市場的增發差不多
當然也得減去美國回購的一部分

香港上市後總的股本增加了,由於募集到新的資金,公司總的資產也增加了

6. 京東商城、當當網、淘寶網、阿里巴巴有股票嗎

阿里巴巴有股票,其它沒有1688在香港上市




阿里巴巴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巴巴集團)是由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雲為首的18人,於1999年在中國杭州創立,他們相信互聯網能夠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讓小企業通過創新與科技擴展業務,並在參與國內或全球市場競爭時處於更有利的位置。

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另外也從關聯公司的業務和服務中取得經營商業生態系統上的支援。業務和關聯公司的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創始人和董事局主席為馬雲。2014年全年,阿里巴巴總營收762.04億元人民幣,凈利潤243.20億元人民幣。

2015年10月16日阿里巴巴宣布將收購優酷土豆,將以每股美國存托股票26.60美元的價格收購。

7. 阿里巴巴為什麼在美國上市

1、在中國,管理在中國,但資金來源和注冊點在海外。中國目前禁止外國控制信息公司,外國風險投資家通常拒絕他們的公司在國內上市(事實上,由外國投資者控制的互聯網公司不能在國內上市,而且在證監會看來,可變實體是非法的)。

2、從監管的角度來看,我國對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較高,要求上市公司持續盈利。企業結構不會那麼復雜。阿里巴巴的控股結構包括多個子公司,每個子公司控制另一個子公司。

3、從企業注冊的角度來看,目前中國有工商注冊,而美國有商業注冊。後者對企業本身的要求很低。在上市過程中,國內審批時間很長。2009年,在紐交所(NYSE)加入納斯達克(Nasdaq)之後,上市要求遠低於美國本土。

作為世界上最激進的交易所,納斯達克甚至允許雙重股權結構(阿里巴巴沒有在香港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交易所堅持權利平等)。阿里巴巴管理層持有的股份不多,但其投票權大於普通股東。VIE結構,簡稱VIE,是指將公司的經濟利益轉移給第三方的一系列合同。通過這種結構,日本的軟銀集團和美國的雅虎公司實際上持有阿里巴巴的「多數股權」。

4、美國是一個巨大的融資市場,阿里巴巴認為它籌集到的217.6億美元在中國很難實現。

5、所涉及的稅收、審計和時間都是昂貴的。阿里巴巴集團之前的上市准備,包括文件和期權,都是按照海外規定設計的。如果轉移回中國,一方面是面臨大量的稅收,另一方面是需要根據國內會計准則重新設計。「稅收的成本,審計的成本,簡直令人震驚。這超出了許多人的想像。

6、A股上市也不利於阿里巴巴的國際化進程。

最後,國內的上市制度並不適合阿里巴巴這樣的龐然大物的發展。或者這些互聯網公司不符合中國的上市制度。

閱讀全文

與阿里巴巴美國和香港都有股票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港鳳凰股票 瀏覽:392
員工持股計劃屬於股票么 瀏覽:514
2020年並購重組的股票有 瀏覽:384
st當代大股東被凍結股票 瀏覽:245
秀強股份股票最新信息 瀏覽:164
養豬退市的是哪只股票 瀏覽:275
股票賬戶轉賬記錄可以刪除嗎 瀏覽:304
怎麼樣利用股票軟體選出好股票 瀏覽:741
怎麼投資股票型基金經理 瀏覽:970
北汽藍谷股票走勢趨勢預測 瀏覽:2
股票市場當天賣出的資金還能買入嗎 瀏覽:215
中國新電信的股票指數 瀏覽:872
段永平買入特斯拉股票時間 瀏覽:180
股票數據能否導出來 瀏覽:757
各證券公司股票代碼 瀏覽:923
股票最新利空消息 瀏覽:275
中金公司股票投資業績 瀏覽:834
手機股票app反轉坐標 瀏覽:649
銀行基金股票年化收益率 瀏覽:548
買股票凍結資金怎麼辦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