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股市 > 中國股票動盪

中國股票動盪

發布時間:2022-08-01 16:07:51

❶ 「風雨交加」中概股,滴滴跌逾40%,監管再生突變,到底何以解憂

疫情如果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控制的話,相信滴滴的股價還會再繼續上漲,所以疫情好轉能夠緩解滴滴的憂愁。滴滴不斷的去規范自己的運營,不斷的變得更加的規范,也能夠緩解憂愁。滴滴作為中國內地的一個大型互聯網公司,雖然暫時遇到了一些困難,但相信他總是能夠挺過去的。滴滴的股價暴跌40%,並且監管也又再一次的生出了變故。關於到底何以解憂?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滴滴所面臨的困難都是暫時的

目前很多的公司都面臨著經營上的困難,股價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跌。不過我們相信這些困難都是暫時的,滴滴所面臨的困難也是暫時。暫時的困難是能夠被人力因素給克服的,所以相信只要滴滴能夠拿出有效的方案,不斷的去解決自身面臨的困難,就一定能夠克服現在的困難。

那麼你覺得這里什麼能夠緩解滴滴的憂愁呢?歡迎評論區下方留言。

中國股市的長期大熊市是什麼原因

特徵之一,政策市。市場唯政策是瞻。十多年來,每次市場重大的拐點及行情產生的背後,都打下了深刻的政策烙印,不管我們承認與否,影響中國股市最突出的因素仍然是政策的走向。我們注意到,無論新股發行速度、紅籌股回歸、股指期貨的推出、貨幣政策出台以及國有股的減持比例、包括新基金發行節奏等都有可能成為政策調控股市的籌碼。當此輪牛市股指不斷攀上新高峰時,估值過高還不是市場最擔心的,恐懼政策的打壓才是投資者頭上的「達摩克里斯劍」,政策走向成了股市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改變了市場固有的運行規律,而大盤的變幻無常也都能從政策調控中找到最終解釋,構成了「中國式牛市」的主要特徵。政策不僅可以產生行情,而且能夠製造拐點,同樣也可以改變股市的運行節奏,加快或放慢行情的演變過程,由此引得不少市場人士熱衷研究「政策底」,「政策底」逐步構成了市場股指運行的「脊樑」。我們認為,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股市依然難以擺脫政策的調控陰影。中國股市常常處於一種既害怕政策調控,又離不開政策托底的矛盾心理,成為市場依賴自身調節功能逐步走向成熟的主要障礙。

特徵之二,博弈市。股市是利益重新瓜分的場所。公司經過IPO後,一級市場的募資流入到了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來,而二級市場如果不考慮分紅派息,那麼市場利益的重新瓜分僅能看成資本利得帶來的一場「零和游戲」。統計顯示,2006年1400多家上市公司賺取了3892億元的凈利潤,但以0.3%的印花稅計算的話,如果按2000億元平均日交易量考慮,每年將有2880億元收歸國庫,如券商平均傭金按0.2%計算,全年產生1920億元傭金收入,兩項之和共計4800億元,已經超過了上市公司全部凈利潤達1000億元之多,使得二級市場淪為了不折不扣的「零和游戲」。這場游戲的背後隱藏著管理層與市場、禁售股與流通股、機構與散戶之間的多重博弈關系,這里邊既包含政策與市場的較量,也有市場內部的結構性博弈。在這種博弈關系下,散戶戰勝市場的前提是先要戰勝機構,機構戰勝市場先要規避政策風險。「5·30」印花稅的意外出台是此輪股市調整的導火索,從防範市場急劇上漲引發的系統性風險來看,是管理層與市場的一次成功博弈。

特徵之三,全民市。投資渠道狹窄使得股票投資成為居民投資的主要渠道。在社會保障沒有健全的情況下,財富積累成了全民追逐的目標,而多年來居民儲蓄的大幅增長反襯了人們對住房、子女教育、養老等費用不斷增長以及未來通脹的擔憂,資產增值成了人們擺脫貧困、追求資產安全的必然選擇。而股市由於流動性強、投資門檻低、在人們意識中賺錢快成為國內居民致富的首選,上半年市場呈現了儲蓄搬家、股市結構散戶化的特徵,一場轟轟烈烈的全民炒股運動便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了。但由於投資者缺乏對股市本質的認知和風險防範意識的建立,上半年市場出現了低價股和垃圾股雞犬升天狀況,隨後在5·30中引發了題材股、績差股的一場暴跌,為投資者追逐短期財富敲響了警鍾。

特徵之四,過渡市。由於上市公司處於非流通股禁售期,市場步入了一個特殊階段,這階段上市公司成為自身市值增長的擁戴者。首先反映在因股權激勵必須做出未來公司盈利或市值增長承諾。其次,大股東由過去的「掏空」轉為「注入」,但由於「優質」資產的「注入」往往是一次性的,盈利持續增長缺乏相應的保障。第三,反映在上市公司既是投資對象又是市場參與者,上市公司熱衷二級市場的股權投資,製造盈利轟動效應,從而有可能偏離原來主業,放大了公司經營風險。第四,大非尋找有利的套現機會進一步透支公司盈利。上市公司有可能製造短期盈利增長、拉高股價,透支未來,製造最佳出逃機會。過渡市加大了研究機構對市場趨勢與公司盈利的預測難度。

特徵之五,震盪市。其一,研究機構推介品種與觀點高度趨同。由於研究的影響力日益擴大,直接影響到市場主流資金流向,也容易成為市場助漲助跌的影響因素。其二,全民參與,散戶機構一哄而上,行情發展與散戶開戶數高度相關。容易誘發市場的盲目跟風。其三,海外資金流入股市暗潮湧動,加劇了市場的動盪。其四,基金交叉持股增加了股市風險。盡管扎營績優股與大盤藍籌股,客觀上可能起到了穩定市場作用,但由於交叉持股現象嚴重,一旦市場出現暴跌,持有人大量贖回,基金仍難以擺脫「囚徒困境」,有可能成為市場崩盤、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其五,上市公司盈利波動加大。由於上市公司盈利不僅受經濟本身影響,也受資產注入的影響,盈利出現大起大落可能性加大,加之在兩稅合並、新會計准則以及股權激勵的背景下,迎來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虛假繁榮,相應地,基於盈利分析的基本面研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從本質上看,「新興加轉軌」的國內證券市場造就了「中國式牛市」的主要特徵,也不斷引發價值估值爭論的升級,加大了基本面研究的難度,放大了市場風險。「中國式牛市」特徵提醒投資者股市是利益重新瓜分的場所,如果上市公司盈利增長難以為繼,市場會淪為「零和游戲」,此外,基本面研究要特別注重政策走向研讀,要充分認識全民參與帶來的市場風險,理性對待過渡階段上市公司盈利的非正常波動,從而防範股市高位震盪運行的風險。

❸ 中國的股市動盪原因是什麼

具體誰也說不準,中國的股市是熊長牛短,經過一輪井噴式的上漲,是每個人都知道有股票這么重東西存在,也許幾個月後隨著世界經濟好轉,股市逐漸起步,也許人們的信心一直不足,擔心6000點至2000點那種高空摔痛的感覺。期間也許會漲到4000點,再跌下來,再漲,什麼可能都是有的,世界經濟在不停的變化著,突如其來的事件就是牛熊開始的導火索,比如美國次級債引起的這次全球股市低迷。相信中國的股市會復甦的,不會短期內,時間也不會超過1、年。
祝你好運!
在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和擴散的背景下,由於市場普遍擔憂全球經濟可能進一步惡化,外圍股市持續低迷,並拖累A股市場繼續維持弱勢探底的格局。面對國際形勢發生復雜變化和國內出現困難的情況,我國政府已經並將繼續採取措施應對外部沖擊,"努力保持經濟穩定、金融穩定、資本市場穩定"。可以預期的是,上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都將有利於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有利於改善企業的經營環境和盈利能力,同時也有利於改變市場的悲觀預期,重新塑造投資信心。
行業繼續被超配。根據證監會行業的分類,基金持有生物醫葯行業的總市值占基金全部持股市值的比例為5.10%(生物醫葯行業流通市值佔A股上市公司總流通市值比重為3.77%),行業明顯繼續被超配。從持股數量上來看,扣除因轉增、送股等被動持股增加的情況下,截至2008年三季度末,基金重倉持股總數比2008年二季度末下降了2.68%,變化幅度不大;從市值方面來看,基金公司重倉持有的醫葯股市值合計為159.50億元,由於大盤因素的影響,與2008年二季度末相比下降7.40%。從持股結構上來看,被重倉持有的醫葯股由二季度末的34家增加到36家,變化不大;而重倉持有醫葯股的基金數量由2季度末的139隻激增到171隻,增加了32隻基金。我們認為這種現象無論是基金主動增倉還是被動表現,都表明了基金在當前形勢下對醫葯股偏好的態度。首先,醫葯行業是典型的非周期性行業,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小;其次,在醫改的大背景下,需求不斷上升,醫葯公司盈利有保障,因此從三季度基金重倉股醫葯股的情況來看,醫葯股再次成為資金的避風港。

❹ 中國發生過幾次股崩

什麼叫崩盤?
崩盤即證券市場上由於某種原因,出現了證券大量拋出,導致證券市場價格無限度下跌,不知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停止。這種大量拋出證券的現象也稱為賣盤大量涌現。

世界最慘烈的幾次股市崩盤
紐約1929大崩盤:一個小時內,11個投機者自殺身亡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
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給人們燙上了關於股市崩盤的最深刻的烙印。
那天,換手的股票達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許多股票售價之低,足以導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夢破滅。
但回頭來看時,災難的發生甚至是毫無徵兆的。開盤時,並沒有出現什麼值得注意的跡象,而且有一段時間股指還非常堅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價開始下跌。到了上午11點,股市陷入了瘋狂,人們競相拋盤。
到了11:30,股市已經完全聽憑盲目無情的恐慌擺布,狂跌不止。自殺風從那時起開始蔓延,一個小時內,就有11個知名的投機者自殺身亡。
隨後的一段日子,紐約證券交易所迎來了自成立112年來最為艱難的一個時期,大崩盤發生,而且持續的時間也超過以往經歷的任何一次。
而那些活著的投機者,接下來的日子也是生不如死,小弗雷德·施維德在《客戶的遊艇在哪裡》講述的1929年股市崩盤前後的一個故事,成為那一時期投機者的經典寫照。
一個投資者在1929年初的財產有750萬美元,最初他還保持著理智,用其中的150萬購買了自由國債,然後把它交給了自己的妻子,並且告訴她,那將是他們以後所需的一切花銷,如果萬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這些債券,一定不可以給他,因為那時候他已經喪失理智了。
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來了。他就向妻子開口了,說需要追加保證金來保護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萬美元。他妻子剛開始拒絕了,但最終還是被他說服了。故事的結局可想而知,他們以傾家盪產而告終。
實際上,這種遭遇不僅僅降臨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資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經濟學家也沒有逃脫噩運。20世紀最為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也在此次危機中幾近破產。
像其他人一樣,凱恩斯也沒有預料到1929年大崩盤,而且還低估了這次危機對美國和世界經濟的影響。凱恩斯積累的財富在1929年崩盤時受到重創,幾乎變得兩手空空。
後來憑借著敏銳的判斷力,到1936年的時候,他靠投資股市把財富又增長到了50萬英鎊以上(相當於現在4500萬美金)。但是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的資金又縮水了62%。一直到他1946年去世,1929年的崩盤都是他心理上抹不掉的陰影。
盡管股市暴跌最初影響到的只是富人,但這些人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群體,其成員掌握著大部分消費收入,構成了最大部分的個人儲蓄和投資來源。因此,股市崩盤導致美國經濟失去了由證券投資盈利形成的對支出的支撐。
股市崩盤以後,控股公司體系和投資信託的崩潰,大幅削弱了借貸能力和為投資籌措資金的意願,這迅速轉化為訂單的減少和失業的增加。
從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間,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的價格從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種公用事業的股票的平均價格從141.9跌到28,20種鐵路的股票平均價格則從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受股市影響,金融動盪也因泡沫的破滅而出現。幾千家銀行倒閉、數以萬計的企業關門,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間出現了四次銀行恐慌。盡管在泡沫崩潰的過程中,直接受到損失的人有限,但銀行無法避免大量壞賬的出現,而銀行系統的問題對所有人造成間接沖擊。
大崩盤之後,隨即發生了大蕭條。大蕭條以不同以往的嚴重程度持續了10個年頭。從1929年9月繁榮的頂峰到1932年夏天大蕭條的谷底,道瓊斯工業指數從381點跌至36點,縮水90%,到1933年底,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幾乎還達不到1929年的1/3。實際產量直到1937年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接著又迅速滑坡。直到1941年,以美元計算的產值仍然低於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間,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業人數少於800萬。1933年,大約有1300萬人失業,幾乎在4個勞動力中就有1個失業。
更嚴重的是,股市崩盤徹底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國股市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

1987:大恐慌再臨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段美國股民的黑色記憶,這一天美國股市又一次大崩盤。
股市開盤,久違了半個世紀的恐怖重現。僅3小時,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下跌508.32點,跌幅達22.62%。
這意味著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內即貶值了二成多,總計有5000億美元消遁於無形,相當於美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八分之一的財產瞬間蒸發了。
隨即,恐慌波及了美國以外的其他地區。10月19日當天,倫敦、東京、香港、巴黎、法蘭克福、多倫多、悉尼、惠靈頓等地的股市也紛紛告跌。
隨後的一周內,恐慌加劇。10月20日,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跌幅達14.9%,創下東京證券下跌最高紀錄。10月26日香港恆生指數狂瀉1126點,跌幅達 33.5%,創香港股市跌幅歷史最高紀錄,將自1986年11月以來的全部收益統統吞沒。與此相呼應,東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馬尼拉的股市也紛紛下跌。於是亞洲股市崩潰的信息又回傳歐美,導致歐美的股市下瀉。
據統計,在從10月19日到26日8天內,因股市狂跌損失的財富高達2萬億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及間接損失總和3380億美元的5.92倍。美林證券公司的經濟學家瓦赫特爾因此將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稱之為「失控的大屠殺」。
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響到的還是那些富人。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雜志上公布的美國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從榜上抹去了。10月19日當天,當時的世界頭號首富薩姆·沃爾頓就損失了21億美元,丟掉了首富的位置。
更悲慘的是那些將自己一生積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眾,他們本來期望借著股市的牛氣,賺一些養老的錢,結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積蓄便在跌落的股價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股市的震盪剛剛有所緩解,社會經濟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動之中。銀行破產、工廠關閉、企業大量裁員,1929年發生的悲劇再度重演。
比1929年幸運的是,當時美國經濟保持著比較高速的增長,股市崩盤並沒有導致整體的經濟危機。但股災對美國經濟的打擊仍然巨大,隨之而來的是美國經濟的一段長時間的停滯。

日本股市夢魘
在1987年10月17日美國「黑色星期一」過後,率先恢復的是日本股市,並且帶動了全球股市的回升。
此後,日本股市一直呈上升態勢,但另外一個噩夢般的恐慌卻在醞釀之中。
1989年12月,東京交易所最後一次開市的日經平均股指高達38915點,這也是投資者們最後一次賺取暴利的機會。
進入90年代,股市價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點。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勢更猛。1992年4月1日東京證券市場的日經平均指數跌破了17000點,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點,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時價總額由1989年底的630萬億日元降至299萬億日元,3年減少了331萬億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徹底破滅。
股市泡沫的破滅帶來的後果是嚴重的。一方面證券業空前蕭條。1991年股市大幅下跌以來的兩年中股票市場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主要靠賺取交易手續費生存的200多家證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經營赤字越來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達400億日元以上。
對外資本交易方面,由於對外證券交易額減少,出現長期資本收支盈餘,日本戲劇性地變為了資本輸入大國。
另一方面由於股市瘋狂上漲,吸引企業都轉向直接融資,銀行被迫以風險大的企業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為主要融資對象,從而間接地導致了銀行業的危機。
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形勢急轉直下,立即呈現設備投資停滯、企業庫存增加、工業生產下降、經濟增長緩慢的局面。影響所至,連房地產也未能倖免。日本房地產價格在1990年達到了聳人聽聞的高位,當時日本皇宮地塊的價格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所有房地產價格的總和。泡沫破滅後,日本房地產價格跌幅近半才剛剛開始穩住,整個國家的財富縮水了近50%。
當年資產價格的持續上漲激發人們借貸投機的慾望,日本銀行當初急切地給房地產商放貸終於釀下了苦果。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和不良貸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銀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發了通縮,使得日本經濟經歷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蕭條。
日本經歷了長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彈之後,日本股市離它的歷史最高點還有70%之遙。

中國式股災
目光放回國內。雖然與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相比,中國股市發展歷程較為短暫,但依然經歷了兩次驚心動魄的股災。
一次發生在1996年。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從4月1日到12月9日,上證綜合指數漲幅達120%,深證成份指數漲幅達340%。證監會連續發布了後來被稱作「12道金牌」的各種規定和通知,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給股市定性:「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漲勢終於被遏止。上證指數開盤就到達跌停位置,除個別小盤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體持倉股民三天前的紙上富貴全部蒸發。
另一次發生在2001年。當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 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到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
與國外股災相比,中國股災的發生原因不盡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勢大大脫離經濟的基本面,因此註定難以持續,一有風吹草動,便全線潰敗,而股市中人則投機心態過盛,或風雨將至仍勉力為止,或追漲賣跌全憑感覺,終不免悲慘收場。

❺ 現在股市這么動盪,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我只談核心問題。 雖然連續超跌下挫後,16日小漲5點,有減緩下跌的跡象,但是不管從量能還是盤面的走勢強度來看,還是一個字"弱"(17日的走勢暫時還是沒有擺脫這個基調,如果後市連續兩個交易日繼續弱勢橫盤震盪下行無法有大資金抄底突破壓制位,那要注意風險了,在均線壓制位附近可能還會再次破位下行探底,請嚴格控制自己倉位不要太重),投資者信心的積弱使得抄底資金非常謹慎,雖然今天抄底資金試圖該變這種運行頹勢,但是情況卻並不是太樂觀,現在的股市並不是政府說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資金,個人覺得在大小非的陰影下現在這兩樣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輕的一年,只有3萬億的解禁資金,但是已經讓市場中的主力資金吃不消了(在主力開始出貨前市場中的主力資金一共只有3萬億,但是大小非足夠消滅它們了),雖然政府來了個基金也要講政治的說法,不過看來實質作用不大,機構繼續反彈出貨的動作沒有停止,不得不選擇邊打邊撤退的策略,來降低損失,就算在奧運前政府再出所謂的利好來阻止股市的繼續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針對大小非的實質性的解決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癢的政策的話,那在資金的多空平衡已經打破的現在的這種行情下,就算在利好刺激下奧運期間採用橫盤運行或者小幅度反彈的走勢下,投資者仍然不要太過於樂觀,因該謹慎對待,因為實質問題沒解決,資金面就會繼續緊張.如果出現政策帶來的反彈時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舉.不要去相信股評不考慮實際的大行情.由於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資金是近7萬億,2010年的解禁資金是近10萬億,而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今年的3萬億,所以,在這個導致這次大跌的核心問題解決前,資金面的壓力是不可能解決的,任何邊緣性的利好政策帶來的都只是反彈而不會是反轉,股市雖然很復雜但是其實也很簡單,股市的規律就是賣的多餘買的就跌,買的多於賣的就漲,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當資金面已經體現出來的時候為什麼有些人卻不願意去面對.別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長線投資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況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潤高達400%以上,甚至高達1000%以上時,這種成本帶來的暴利,在一個弱勢行情下,你認為大小非持有者是會落袋為安還是會繼續看著自己的利潤縮水(大小非也是投資者,利潤第一同樣是他們的理念,當長期股東這種想法只有被機構教育出來的散戶會去干)而一個長期趨勢中因為某種原因賣的力量都處於壓倒性的優勢時去談牛市什麼時候回來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實質性政策帶來的就是反彈不是反轉.由於大盤最強的支撐區域3300~3400和股評、機構口中最強的所謂永遠不會被擊穿的政策鐵底2990都已經在資金面失衡的現實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線在沒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撐情況下,反彈就是降低倉位的機會,當然如果有邊緣性的利好政策出台帶來抄底資金抄底,帶來的反彈相對規模較大當然最好,對散戶來說機會難得。嚴格控制倉位是我現在唯一要說的,逢反彈減倉是嚴謹的。有資金在手裡才有主動權,才能夠迎來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來的不是散戶,在主力都迫於大小非壓力減倉時,做為中小投資者能夠做的就是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動,機構減倉我們也要控制倉位。 如果非要談下面有什麼支撐位就看2500附近吧,其實最強的支撐位已經失守了。當然如果政府願意出台實質性的解決大小非的政策,那產生的行情就是大行情,就不是現在這種小打小鬧了,不過個人覺得不是太現實,近20萬億的資金本來政府就是想讓市場來消化,政府會願意自己來掏錢?? 這段時間的新股以不可思議的瘋狂數量發行沒有斷過,國家降低印花稅的目的就更令人深思了,不排除順便滿足股民要求的同時(政府面子也做足了),逼迫主力資金在現在的點位做多,去接大小非,而連續的大量新發基金也是借市場的錢(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什麼都沒出,還是散戶的錢)去接大小非,市場在短時間火暴的情況下,又引誘其他場外的資金介入,新股發行的資金壓力也短暫緩解了,一箭多雕。而後市如果再次發出一些非實質的利好政策,不排除仍然是為了新股著想的而不是廣大投資者。 而之前的熊市是由國有股減持造成的,05年熊市進行時印花稅調低的結果是有一定幅度拉升後主力再次出貨,大盤再次震盪下行探底創下新低,現在的情況和當時有點類似可以謹慎參考。 但是在弱勢狀態下一個小小的負面消息可能因為恐慌的心理被數倍放大,請已經介入的散戶朋友要保持一份警惕心,隨時關注有沒有什麼利好消息再出來。 現在要順勢而為了,不做死多頭,也不做死空頭,做個滑頭就行了在大盤沒有選擇方向前,嚴格控制倉位會讓你風險降到最低的。 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祝你好運

❻ 中國股市的股災是在哪幾年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整個股票市場和投資者素質還不成熟,目前正處於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股票災難也具有不同於發達國家的特點。股市災難的未來發展仍有待觀察,但從政府的堅定決心來看,預計未來股市將止跌回升。

股市崩盤後,不少人說,當電腦程序看到股價下跌時,它又按照程序設定的機制追加拋售股票,形成惡性循環,加速了股價下跌,股價下跌使程序賣出更多的股票。為了避免股市災難再次發生,我們加快了證券市場法律法規的建設和完善,加強了市場的有效監管和規范運作,促進了經濟復甦和經濟發展,重塑了投資者信心。

❼ 一百年前的一次中國股災,引發經濟危機,大清帝國倒下。結果呢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要謹慎。在發達國家,公民通過中介機構進入股票市場是普遍現象。在中國,股票不適合普通人接觸,風險高。股票雖然不是一個普通的東西,但並不代表中國股票的後期出現,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在中國,清朝出現了股票,是的,一個半殖民地封建社會的小農經濟,居然可以交易股票。

當時,有一個特別的「股東」,石殿章,常年駐扎在上海,是川漢鐵路公司的全部收支。我們都知道,四川是一個富裕的地方。當時,它想要與鐵路相連,但清政府已逐漸成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由於國家的長期孤立和割讓補償,國庫空虛,沒有錢建設鐵路。因此,當地政府「眾籌」成立了一家愛國鐵路公司。四川和漢族的商人、農民和地主都做出了貢獻。政府徵收各種稅收和捐款,所以大多數人被迫花光他們所有的錢加入該公司。然而,這家公司尚未成立多年,幾英寸的鐵路,300萬多的錢都是管理水平人用於股市「保值升值」,最重要的是,所有的錢是空的,都沒有。所以四川和漢人的七千萬人民非常憤怒,等待清政府給予他們公正。








如果一個國家是這樣的,一個人或一家公司怎麼能玩弄股市呢?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判斷投資是否可靠。我們不知道看不見的真相在哪裡。即使你把雞蛋放在許多籃子里,你甚至不能保證所有籃子後面的人不是同一個人!所以,再次說明:股市是有風險的,投資需要謹慎。

❽ 中國的股災是那一年,有什麼引起的

有兩年,分別是1996年和2001年,下面具體說明一下:

1、引起的原因:股市的走勢大大脫離經濟的基本面,因此註定難以持續,一有風吹草動,便全線潰敗,而股市中人則投機心態過盛,或風雨將至仍勉力為止,或追漲賣跌全憑感覺,終不免悲慘收場;

2、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從4月1日到12月9日,上證綜合指數漲幅達120%,深證成份指數漲幅達340%。證監會連續發布了後來被稱作「12道金牌」的各種規定和通知,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

3、2001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到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

(8)中國股票動盪擴展閱讀:

股災(The Stock Market Crash)是股市災害或股市災難的簡稱。它是指股市內在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由於受某個偶然因素影響,突然爆發的股價暴跌,從而引起社會經濟巨大動盪,並造成巨大損失異常經濟現象。股災不同於一般的股市波動,也有別於一般的股市風險。

參考資料:股災-網路

❾ 中國總共出現過幾次股災

股災是股市災害或股市災難的簡稱,它是指股市內在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由於受某個偶然因素影響,突然爆發的股價暴跌,從而引起社會經濟巨大動盪,並造成巨大損失的異常經濟現象。中國總共出現過4次股災,具體如下:
1、1992年5月-1992年11月,上證指數從1429點跌至400點,歷時5個月,最大跌幅達72%;
2、1993年2月-1994年7月,上證指數從1553點跌至325點,歷時18個月,最大跌幅達79%;
3、2007年11月-2008月10月,上證指數6124點跌至1664點,歷時12個月,最大跌幅達72.8%;
4、2015年6 月-2016年1月,上證指數從5178點跌至2638點,歷時8個月,最大跌幅達49.05%。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5-2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❿ 我國股票市場的波動往往與世界主流市場不同步,你認為主要原因是什麼

我國這個經濟體有著與以老美為核心的經濟體不同的運行周期,這是個奇怪的現象。說明我國的外向經濟比重比較小,內部資源配置佔主導。

閱讀全文

與中國股票動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上下載什麼股票軟體好用 瀏覽:995
金洲慈航的股票市值最新排名 瀏覽:471
st股票質押65折 瀏覽:261
有股票賬戶怎樣查資金賬戶 瀏覽:769
雨虹科技股票 瀏覽:720
科森科技股票價值分析 瀏覽:955
股票各周期k線區別 瀏覽:593
如何查詢個人已開的股票賬戶 瀏覽:936
智能裝備企業股票行情 瀏覽:386
股票賬戶的銀行卡怎麼解除綁定銀行卡嗎 瀏覽:641
股票大宗交易賺錢技巧 瀏覽:650
601005股票每股凈資產 瀏覽:196
視覺中國的股票行情 瀏覽:933
健康元股票個股資金流向查詢 瀏覽:925
浙商證券股票代碼多少 瀏覽:281
聯行科技股票漲停 瀏覽:309
股票開戶支持銀行卡嗎 瀏覽:666
2016股票基金業績排名 瀏覽:720
中登聯網查股票賬戶 瀏覽:762
股票st三維 瀏覽: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