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航母概念股有哪些
受國產航母即將下水消息刺激,航母概念股尾盤集體異動,截至收盤,亞星錨鏈(601890)、中船科技(600072)漲停,中船防務(600685)漲逾9%,中國船舶(600150)漲超7%。
據香港商報消息,軍方權威人士透露,綜合天氣及其它因素,周三開始是時間窗口,這意味著航母最快會在明天下水。屆時現場將有慶祝儀式,軍委副主席等重要官員會出席。這也是中國首次自造航母下水,標志著中國在航母研製上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但距離正式服役可能還需3年,要到2020年才能和遼寧號並肩作戰。
001A型航母內部的機庫構造更加合理,遼寧艦前身瓦良格號始建於80年代,中國購入時已完工67%,因此內部結構的改動空間並不大;此番完全自主建造001A型航母,其機庫的設計更加合理,對原有的空間進行更有效的利用。據估計,001A型航母最少能夠搭載36架殲-15戰斗機,必要時甲板上還能夠停放更多,而遼寧號只允許搭載24架殲15戰斗機。除了機庫以外,001A內部的其他部分的布局都將經過重新設計,以達到空間的最大利用和運作時最高的工作效率。
001A航母的外觀和遼寧艦區別並不大,噸位則略有增加,標准排水量在55000噸,滿載排水量在67000噸左右,同樣採用滑躍起飛、常規動力。但是, 001A航母在設計、製造時參考了遼寧艦的改造、使用經驗,其內部結構、設備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001A航母對飛行甲板的布局進行了調整,將艦島位置往右側甲板邊緣移動,取消了艦島右側的人員通道。而且艦島外形也大有變化,縱向拉高、橫向縮短,既抬升了相控陣天線的安裝位置,增加了內部空間,也減小了甲板佔用面積,以搭載更多的飛機。
001A航母甲板的滑躍坡度是12度,而遼寧艦是14度。專家表示,12度坡有助於縮短滑躍起飛距離,在節省飛機燃料的同時,加強艦體結構。
此外,001A航母裝備的是比遼寧艦更先進的相控陣雷達,其艦載機也將是使用主動相控陣雷達的殲-15B型艦載機,優於原來使用的脈沖多普勒機械掃描雷達的殲-15型艦載機。
在護航艦艇上,遼寧艦是以052C為主054A為輔,001A航母則很有可能以055型萬噸導彈驅逐艦為主,以052D型導彈驅逐艦為輔,戰鬥力全面提升。
航母的艦島於航母來說就相當於人體的大腦,航母的雷達系統和大量電子設備都集中在其內部。由於先前缺少研發經驗,遼寧號在艦島的設計上難免有不足之處,在它服役的5年時間里收獲了寶貴的經驗,加上中國在這方面的發展,001A型航母的艦島也更加先進。從外形看001A型航母的艦島就有很大變化,結構更加緊湊,高度也更高。緊湊的結構可以增大航母甲板的空間停放更多艦載機,同時有利於飛機的起降;而較高的艦島則可以使雷達的探測范圍更廣,這在戰場上是非常重要的性能。
航母概念股:
艦船製造:中船防務、中國船舶、中國重工(601989)、中船科技等。
艦載機:中航黑豹(600760)等。
高端裝備製造:中航重機(600765)。
鋼板和復合材料:鞍鋼股份(000898)、包鋼股份(600010)、寶鋼股份(600019)等。
動力系統:中國動力(600482)、湘電股份(600416)、中航動力(600893)等。
電子信息系統:國睿科技(600562)、中航電子(600372)、中航機電(002013)、中電廣通(600764)等。
武器彈葯:航天長峰(600855)、航天科技(000901)、中兵紅箭(000519)等。
多位專家預測,第二艘國產航母的製造也將很快開始,屆時不僅噸位將大大提升,核動力、電磁彈射等最先進的「黑科技」也將悉數上艦。隨著第一艘國產航母近期下水,預計海工裝備行業將迎來發展的高速期,綜合各方情況,除亞星錨鏈、中船防務等短期漲幅較大的個股外,投資者還可關注其他低位受益標的。擁有眾多利好催化的航母板塊後市市場表現值得期待。
❷ 史上最牛發明是什麼
歷史的進步 人類自己開發自己的想像力,最偉大,
1796年,種牛痘
天花是一種會留下疤痕和造成失明的疾病。在18世紀,這種病的傳播達到巔峰,造成了6000萬歐洲人的死亡。安特·愛德華·詹納是一位來自英格蘭鄉間的普通醫師,他於1796年5月14日從格洛斯特郡一名擠牛奶女工身上的小膿包里提取到感染牛痘的淋巴液,並把它注射到一名8歲男孩的身上。7周後,詹納給這個男孩注射了天花疫苗。男孩的免疫系統經受住了天花病毒的攻擊,免疫學終於確立了。肝炎、白喉、小兒麻痹症、麻疹疫苗的接種使公共衛生狀況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1812年,罐頭
第一批罐頭食品出現於1812年,第一隻罐頭開瓶器出現在1885年。盡管剛開始的時候開罐頭是件麻煩事,它還是成為廚房裡長期保存食物的器皿,為死氣沉沉的冬日餐桌送上了夏季的盛餚。傳說拿破崙曾懸賞求賢,只要有誰能為軍隊提供可長期貯存的食物,就重重有賞。1795年,法國釀酒商尼古拉·阿貝爾用高溫殺菌和密閉封存的方法將食物貯存在壇子中,而他並不曉得消毒的原理。到1809年,他的工廠開始為全法國的港口供應壇裝食品。倫敦的唐金·豪爾和甘寶公司將他的方法應用於錫罐,這就是後來我們偏愛的食物儲存方法。
1826年,照相
1826年,一扇窗戶緩緩打開,它比以前任何一扇窗都開得更為寬敞,向人類展示了一種新的「看」的方式。這扇窗戶坐落在勃艮第一所房子的閣樓上。正是從這個鄉村小樓的有利位置,約瑟夫·尼塞福爾·尼厄普斯拍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照片———一個模糊的畫面,上面有一座庭院和一個谷倉,兩邊分別是鴿舍和一個麵包烘爐的煙囪。這位馬上要與聰明的改進者路易·雅克·芒代·達蓋爾攜起手來的尼厄普斯是固定影像的第一人。從這些毫不起眼的起點開始,攝像改變了我們對於世界的觀察方法。最為重要的是,尼厄普斯的發明使我們能夠在很遠的地方或與人們熟悉的名人一起留下自己的身影,以便與朋友、陌生人以及後代共同分享。
1830年,蒸汽火車
1830年9月15日,100萬英國人聚集在利物浦和曼徹斯特之間,觀看了世界上第一列完全以蒸汽為動力的火車的首發式。
那個時候也存在著其它的鐵路線,但在途中都部分使用了馬拉車的辦法,並且沒有一條線可以承受利物浦至曼徹斯特火車每小時30英里的高速度。那些先進的機器和鐵軌是由喬治·斯蒂芬遜和他大學畢業的兒子羅伯特設計的。
盡管在首發式那天,有一名國會議員被撞死,這列利物浦至曼徹斯特的火車還是在世界上激起了一股鋪鐵路熱。鐵路使工業革命達到白熱化,刺激了貿易。
1834年,冰箱
千萬年來人類一直試圖讓他們自身和他們的食物保持清涼。早在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就把冰放在地窖里。但是一直要等到1834年,已經六十八歲高齡、來自馬薩諸塞而客居倫敦的發明家雅各布·珀金斯申請到了壓縮機的發明專利後,人們才知道如何製作人造冰塊。珀金斯的機器與今天的家用電冰箱原理一樣:蒸發一種壓縮的流體———他用的是乙醚,我們後來用氨和氟里昂———以達到製冷的效果,接著再重新將其冷凝。
17年後第一批商用電冰箱在澳大利亞的一家釀酒廠里投入使用。19世紀末冰箱已得到廣泛應用:裝運牛排送到世界各地,在巴黎的餐館里冰葡萄酒,甚至還用來造溜冰場。1902年,威利斯·凱瑞爾在布魯克林的一家印刷廠里裝上了世界上第一台空調器———它不僅能降溫,還可以控制溫度。不久他的機器就出現在各大商店與影劇院中。第一批家用冰箱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初。
1839年,橡膠
包括電器的外殼、網球、避孕套、橡皮擦,還有最最重要的輪胎———對我們的現代生活來說必不可少。它的原料是天然橡膠,一種原產於南美洲原始森林裡的樹膠,這種物質至少在哥倫布時代就有了,但是冬天它硬得像塊石頭,高溫下又軟得像堆爛泥。
一位並不以投資大膽而著稱的康涅狄格人古德耶決定製造適應商業需求的橡膠。當他被債主們關在監獄里的時候,他開始用生橡膠與每一種能找到的物質混合,不管是榛子還是乳酪。1839年,他無意中將一滴橡膠與硫黃散落在燃燒的火爐里,從而發明了硫化制橡膠的方法,為日後汽車的出現及其給商業帶來的繁榮打下了基礎。
1844年,電報
沒有任何一項發明可以和電報一樣使世界一下子變得這么小,因為電報可以以每秒一萬六千英里的速度穿越陸地和海洋。所以1844年5月24日當塞繆爾·F�B�摩爾斯啟用他的第一條電報線由華盛頓特區至巴爾的摩時,他拍了一條引自聖經上的感嘆:「看上帝創造了什麼呀」
電報刺激了跨國公司和洲際鐵路的發展,也幫助改變了戰爭的速度和規模,大大繁榮了新聞業。1848年,六家報社組成了美聯社的前身,並和電報來收集和發布報道。不久,世界各地的人們就能夠看到當天發生在世界各個角落的重大事件了。
1851年,縫紉機
1830年,當法國裁縫巴台勒密·萊蒙尼埃為第一台縫紉機申請專利的時候,他的同行們覺得自己會因此變得過時;這種新機器每分鍾可縫200針,而手工縫每分鍾只能縫30針。1841年他們洗劫了蒂蒙尼埃在巴黎的商店。因此帶領服裝業自動化的榮譽落在了一個德裔美國移民的兒子頭上,他就是以薩克·梅里特·辛格,他在1851年時改進了艾利亞斯·豪的早期設計。1856年,辛格又第一個提出分期付款的方法,使人們買得起縫紉機。
1854年,吹氧法
瑞典人從13世紀起就開始在坩鍋里靠熔化鐵來小規模地煉鋼。但是,直到1864年,當英國發明家亨利·倍斯麥著手為拿破崙三世製造一種更堅固的大炮時,才有人找到製造足以承受炮彈爆炸或支撐起橋梁的高強度鋼的方法。倍斯麥的方法就是用一股氧氣燒去熔鐵中多餘的碳。從此人類邁進了鋼鐵時代。
很快,鋼鐵搭起了高樓,在空中勾勒出了建築物的輪廓。它在河面上撐起了橋梁,在全世界鋪上了鐵軌,並使美國成為了汽車的王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工廠鋼的年產量達到了850萬噸。
1854年,電梯
一個四十歲的事業不成功的機械師,留著整齊如劃的小鬍子,戴著高頂禮帽,站在一個平台上。那個平台由一根纏在驅動軸上的纜繩高高地吊著,懸在參加1854年紐約市博覽會的觀眾們的上方。突然艾立沙·格拉弗斯·奧迪斯下令砍斷纜繩。觀眾們屏住了呼吸。平台在落下幾英尺後又停住了。奧迪斯脫下帽了歡呼道:「完全安全,先生們,完全安全」電梯就在這座城市裡誕生了。
在此之前電梯就已經出現了。但奧迪斯設計了一種彈簧,把兩個鋼齒嵌到滑道的V型切口中以防纜繩受到斷裂,這樣他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安全電梯。
1867年,炸葯
如果阿爾弗萊德·諾貝爾沒在1867年發明炸葯,人們可能要花上幾個世紀的時間來開鑿那條通向洛杉磯的九十二英里長的水渠,而現在人們只花了七年。有了炸葯,堤壩、鐵路和公路造起來了,巴拿馬運河得以開鑿,地球也被炸開,挖出了豐富的礦源。諾貝爾的發明是用一種作為吸收劑的沙子與硝化甘油相混合並做成棒狀,這一發明使爆炸品可以安全地送到任何一處戰場和建築工地。一時間,人類可以重新規劃其環境,然後再毀掉其先前親手做下的事情。
1876年,電話
1876年3月10日,世界上第一次用電話傳輸的是一條簡單的信息:「華生先生到這兒來我需你」但是亞歷山大·格蘭漢姆·貝爾的發明卻永遠改變了人們的通訊方式。貝爾在20年的時間里一直夢想著用電線來傳遞話音。當他努力嘗試發明一種改良的電報時,他發現了這樣的一個使電話成為可能的現象:被吸收到鼓狀薄膜里的聲音要先被轉化為電磁波。
靠著技術助理托馬斯·華生的幫助,貝爾找到一種方法,可以把那些電磁波發送到一個接收器,再把他們還原成聲音。他所參與建立的公司後來成了「AT&T」,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
今天,世界上大約有7.5億電話用戶。計算機,包括1070萬網際網路用戶分享著這個網路。寫信進入了一個令人驚訝的復甦階段———但這一次是在電話互上,通過電子郵件進行的。
1876年,燈泡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1876年在曼樂公園造了一棟兩層的四方樓,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家用來發明而不是生產的工廠。1879年,曼樂公園的研究小組試驗了一種卡紙板做的細絲,經過炭化後,這種細絲可能連續幾天發出光亮。經過一千多次的試驗,愛迪生終於成功了,他發明了用途廣泛的白熾燈泡。他的目標並不是要發明電燈———早在好幾年前就已有人發明了電燈,他要發明一種持久、便宜的燈泡,以及從發電廠到插座等一整套電力系統,從而使電燈得到廣泛應用。而在愛迪生之前,人們只能生活在刺眼、閃爍、短暫和危險的人造光中。
1895年,電影
1889年,喬治·伊斯特曼發明了卷狀膠片,托馬斯·愛迪生曾用這種膠片和他研製的活動放映機來放電影,但一次只能播放給一個人看。在法國,奧古斯特和路易·魯米埃爾兄弟致力於使電影可以面向一群人。1895年12月28日,他們播放了10部電影。在《火車大劫案》的播放過程中,驚呆了的觀眾因片中的火車駛來而紛紛閃避。
製作電影的技術到位後,電影的製作手法開始迅速發展。愛迪生用一具木偶代替真人來模擬蘇格蘭女王瑪麗的斬首,而科幻小說的創始人喬治·梅里耶則在1902年拍攝的《登月之行》中
1895年,X光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科學突破,X射線也被一位叫做威廉·倫琴的德國物理學家在他研究電的特性時偶然地發現了。1895年11月8日那天,他得到了這個意外的收獲。他把一支一頭帶有電線的真空試管放進一個暗盒裡,然後關掉了實驗室的燈。
當他給試管通上電時,一種神奇的熒光開始發光了,他把自己的手伸到屏幕前,成了第一個看到自己骨頭陰影的人。
兩個月後倫琴公布了他的這一發現,立刻引起了轟動。雜志上刊登了有關X射線的詩歌,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商店貼滿了防X射線的服裝廣告。幾個月內,醫生們開始用這一新技術查看傷員體內的裂骨和子彈。後來,這一技術經過完善,減少了灼傷和脫發等副作用。到了20世紀70年代,X光攝影縮短了曝光時間,從而降低了致癌的危險性。隨之而來的相關技術,從CAT掃描到MRI,都為探究事物的結構和進行人體研究打開了窗口。
1901年無線電
20世紀初期,幾乎沒有人能夠想像一種電磁波可以在沒有任何金屬線或電纜作導體的情況下穿行任何有意義的距離。那麼無線電信號怎麼可能沿著地球的表面行進呢當然它可以沿著一直線射離地平線。但是古格里爾莫·馬可尼認為,如果提供一些條件的話,無線電波是可以沿著地球表面行進的。1895年,在他的出生地義大利,他發射了一個無線電信號,穿行了1�5英里;6年後,即1901年12月12日,年僅27歲的馬可尼創造了奇跡,他將無線電天線牢牢地系在高飛的風箏上,發射了一個摩爾斯電碼「S」。它穿行了約2000英里,橫跨了大西洋。這個信號從英國康沃爾郡的波爾德胡鎮發出,在不到1秒鍾的時間內就到達了接收地紐芬蘭的聖約翰,馬可尼聽到了三聲微弱的滴答聲。這是通訊事業宣告誕生的聲音,是電子時代到來的第一道沖擊波。這個時代包括了無線電廣播、電視和蜂窩式電話———因此這是一項將會打開我們想像力的發現。
1903年飛機
1903年12月17日,在太陽下山以前,奧維爾·萊特和威爾布·萊特已經能使他們用木頭、電線和布料製成的飛機飛行59秒鍾了。但卻很少有報社願意對這件事作出評論,因為人類飛上天空成為當代的代達羅斯和伊卡洛斯的念頭,被大多數頭腦清醒的人認為是荒誕可笑的。可是一旦成功了,這項事業的發展就是極為迅猛的。事實上,僅僅在15年後,所有現代飛機的各種部件即使沒有全都製造出來,那麼至少關於它們的想法已經誕生了。
1907年塑料
在得知塑料的發明之後,全世界最開心的莫過於大象了。幾百年來,從小刀的把手到檯球,一切都以象牙為標准原料。19世紀80年代,象牙供應的逐步減少與檯球運動的興起就曾引發了一場危機。美國最大的檯球生產商費蘭與考蘭德公司迫不及待地懸賞價值1萬美元的黃金———這是一筆很可觀的獎賞———招募任何能夠提供代替象牙的合成品的「發明天才」。
一直到1907年,利奧·貝克蘭,一位曾因發明了用於拍攝快速運動照片的相紙而獲豐厚利潤的比利時籍發明家,無意中發明了苯酚和甲醛的化合物。這種首創的純合成塑料———酚醛塑料,具有防熱、防電和防腐蝕的功能。它不僅使檯球游戲獲益,塑料的一大好處在於其用途的多面性,從電話機到馬桶,從煙灰缸到飛機零件,一切東西都用得上塑料。到1968年,年輕的畢業生若要在一個有前途而又會成功的行業里找一份工作,就一定要聽從一個詞———塑料。
1928年青黴素
人們稱青黴素是本世紀最有貢獻的葯品,它的發明者是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1928年,這位發明家在一次細菌培養實驗中偶然地發現有一種後來被稱為青黴素的黴菌正吞噬他在培養皿中培養的細菌。根據弗萊明研究的成果,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者們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找到了提煉這種黴菌的辦法,並投入醫學治療試驗。1943年,為了醫治在二戰中負傷的戰士,盟軍開始將青黴素投入工業生產。在半個多世紀中,青黴素救活了無數人的生命,並促使人們開始重視抗生素家族的研究開發。
1923年電視機
電視機的發明者是英國的電子工程師約翰·貝爾德,1923年他為自己發明的能產生8線圖像的裝置申請了專利。1930年底賣出了第一台電視機。1932年,英國廣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規范的電視節目。從此,人類開始步入了電視時代。今天,人們利用衛星等途徑,將電視信號傳播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1942年核武器
原子時代開始於1942年。為了打敗軸心國法西斯,美國最高當局決定啟動旨在研製原子武器的「曼哈頓工程」。年底,作為「曼哈頓工程」的一部分,第一個核反應堆在芝加哥大學一個體育設施下面建成並開始運行。1945年的7月16日,一團蘑菇雲從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能研究中心騰空而起,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年的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將兩顆取名為「胖子」和「小男孩」的原子彈投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日本天皇隨後宣布無條件投降,原子彈似乎為贏得二戰的勝利立了大功,但是人類從此便生活在可怕的原子武器的陰影中。
1943年計算機
計算機是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的基礎,但它是因戰爭而誕生的。1943年,為破譯德國的密碼,英國數學家阿蘭·圖靈設計了第一台名為「巨人」電動機械式計算機,雖然這僅僅是一台用於解碼的假想計算機,但卻開創了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先河,從此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1947年,晶體管計算機問世;1959年,集成電路計算機誕生;1970年,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產生;從80年代開始,新一代微型計算機異軍突起。在此基礎上,人類迎來了網路新時代。
1953DNA
1953年2月28日,英國著名遺傳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宣布他「發現了生命的秘密」。克里克和他美國的同行詹姆斯·沃森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生命科學的研究,終於從細胞核中發現了決定生命遺傳的脫氧核糖核酸雙螺旋分子結構,破譯了人類、植物和動物的遺傳密碼。這個發現初步揭示了生命的秘密,推進對各種疾病的研究和醫治,也促進了人類對改善食物結構的研究。在下世紀的前20年,人類就可能通過採用基因治療的辦法消除遺傳缺陷,進而攻克癌症、心臟病、血友病、糖尿病以及其它致命的機能失調症。人類對DNA分子結構的研究成果,無疑是對人類研究生命、治療疾病具有極大的作用,但是也使人們面臨著因此而造成的道德危機,比如克隆技術的發展,就給人類自己出了個難題。
1954年,避孕葯:
1954年,美國醫師格雷戈里·平卡斯發明了避孕葯,它是由兩種抑制女性排卵的激素組成的混合物。避孕葯之所以被列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原因就在於它把婦女從被動的生育中解放出來從此婦女們可以自主地控制生育,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要小孩,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何時懷孕。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禁錮婦女性自由的枷鎖,使她們有權走出家庭參加社會工作,最終擴大婦女們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影響。
1957年人造衛星
1957年10月4日,蘇聯為了紀念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標志著航天時代的開始。1961年4月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飛船進入太空,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1969年7月20日,美國兩名宇航員乘宇宙飛船登上月球。衛星可以傳輸電視、廣播節目信號,還可以為航空、海航、天氣預報、科技信息等提供服務,從而把地球大大地「縮小」了。為了進一步探索宇宙的奧秘,人類在太陽系的主要行星上投放了許多探針,並且一個建立國際太空站的宏偉計劃也在醞釀之中。
1967器官移植
1967年,南非外科醫師克里斯蒂安.巴納德成功地進行了首次心臟移植手術。此後,隨著醫葯和醫療器械越來越先進,醫學家們逐漸解決了移植器官感染等難題,成功地進行了手肢、肝臟、皮膚、視網膜甚至睾丸的移植手術。醫學界認為,器官移植的下一個前沿技術就是腦細胞移植,來根治諸如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症等醫學頑症。下世紀,醫學家們將致力於攻克異種器官移植難題,將其它動物的器官移植到人體中。
1978試管嬰兒:
英國姑娘路易斯.布朗是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現在21歲。當年,她的母親的卵子和她父親的精子在試管中交配成功,孕育了她。此後,體外孕技術不斷發展完善,1984年,胚胎冷凍技術試驗成功;1990年,胚胎移植技術試驗成功。試管嬰兒的培育成功,給了那些不育夫婦很大的希望,但是這也引起了人們對一個道德問題的憂慮,比如說,一個婦女在50多歲甚至60歲時通過體外孕技術生一個孩子,有可能在孩子還未成年時,老人就會去世,那麼誰來撫養這個孤兒呢?(本文部分資料摘自《人類1000年,上海三聯)
❸ 請問紅警3戰役模式中的蘇聯共有幾個任務
蘇聯戰役
背景:
蘇聯戰敗前夕,庫可夫將軍以及查丹科上校為了挽回敗局,利用時光機器回到1927年,當時愛因斯坦正在發表演講,當上校和他握手之後,愛因斯坦消失於無形,這使盟軍在後來的戰爭中喪失了科技上的優勢,在戰場上節節敗退,然而日本卻坐收漁人之利,借機猛攻蘇聯。
第一關
列寧格勒保衛戰:伯勞與荊棘Leningrad: The Shrike and the Thorn
任務背景:
日軍已開始進攻列寧格勒,蘇軍派遣娜塔莎前往救援……
主要目標:
1、殲滅城堡附近的敵軍
2、訓練5個導彈兵
3、保衛城堡
4、摧毀日軍戰艦
次要目標:
1、殲滅修道院附近的敵軍
蘇軍的步兵車穿過地圖西南面的城區,近海時將娜塔莎發射到中央的島嶼上,利用其狙擊技能消滅外圍的敵兵,再召喚空軍炸開城牆,消滅城堡附近的日軍步兵後,蘇軍將派遣奧利格·維多立克(oleg vodnik)指揮官協同作戰,之後利用島上的兵營生產五個導彈兵,日軍的坦克和武直很快在東南和西南方向發動進攻,將其全殲之後,還會有一批步坦混編從東北面進行試探性攻擊,可生產一些動員兵配合防守,接著用步兵車將娜塔莎發射到東南面半島上,消滅圍攻修道院的敵步兵,再用步兵車將其發射回島嶼,不久日本海軍開始炮擊城堡,我方可利用升級技能中的磁能衛星,將日軍艦艇吸入太空,或者利用娜塔莎召喚攻擊機擊沉艦艇,全殲八艘艦艇後任務結束。
第二關
克拉斯納-45:叛亂的鬧劇 Krasna-45: Circus of Treachery
任務背景:
日軍准備進攻莫斯科,我方必須在其攻入之前進行阻截。
主要目標:
1、帶領娜塔莎趕到k45火箭發射場
2、消滅所有伏擊我方的帝國軍隊
次要目標:
1、幫助電磁兵
2、營救電磁兵
任務開始後,三個切割者(sickle)出現在地圖西南面,消滅附近的日軍步兵後,利用其跳躍能力越過河流,救出對面籠中的幾只戰斗熊,再用戰斗熊殲滅南面和西北面兩處圍攻電磁兵的日軍導彈兵,接著利用導彈兵對付東北城區中的日軍坦克,切割者和戰斗熊分別對付不同的步兵,順利清除所有敵軍後來到k45發射場,火箭升空後日軍伏擊部隊呈現在地圖上,我方混編部隊後快速殲滅其步兵,摧毀兵營、主基地等建築後,在北面將會遇到百合子,雖然無法抵擋住其優勢兵力的反攻,但同樣能完成這個任務。
第三關
符拉迪沃斯托克:奪回冰港 Vladivostok: Taking Back the Ice Harbor
任務背景:
日軍佔領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是蘇軍的主要海軍基地,我方必須奪回此港,重新建立海軍。
主要目標:
1、清除島上的敵軍
2、建立兵營和船廠
3、摧毀日軍前哨基地
4、摧毀日軍海軍基地
5、摧毀日軍指揮中心
次要目標:
1、建立海軍基地防禦設施
2、摧毀日軍電廠
我方的蛙足運輸艦抵達西南面島嶼外圍時,將步兵發射到島嶼沿岸,在變形後登陸的黃貂魚電磁巡洋艦(stingray)配合下奪下此島嶼,和扎那·安國妮卡莎指揮官(zhana agonskaya)分別在島嶼兩頭建立陸軍基地,並在島嶼東側建立船廠和防禦建築,日軍東面的前哨海軍基地會派出少量兵力進行騷擾,我方可用黃貂魚巡洋艦和具有防空能力的蛙足運輸艦對付,積蓄了一定兵力後一鼓作氣奪下日軍前哨海軍基地,從南面登陸後,在導彈兵配合下清除東面低地上日軍電廠和躲藏在建築中的日軍步兵,接著在無畏級導彈驅逐艦(dreadnought) 的配合下進攻西北面日軍海軍基地,由於無畏導彈艦較遠,無論是對付建築還是海陸軍單位都有較大的殺傷力,因此能夠輕易摧毀此基地,等到消滅北面港口所有日軍建築後,日方會派遣部隊從南面進行一次中等規模的突擊,可讓我方駐守部隊應付此次襲擊。局勢穩定後,將無畏艦調到東北面高地下的狹窄水域中,黃貂魚從北面港口登上高地,獲得視野後可用無畏艦先行打擊建築和日軍單位,全殲駐守及增援部隊後摧毀其指揮中心,任務便可順利結束。
第四關
日內瓦:紅軍挺進 Geneva: March of the Red Army
任務背景:
美國總統發布演講,再次對蘇宣戰,我軍須閃擊日內瓦,還以顏色。
主要目標:
1、摧毀盟軍補給港口
2、摧毀盟軍陸軍基地
3、摧毀盟軍司令部
4、庫可夫將軍的指揮部不能被摧毀
次要目標:
1、佔領五個瑞士銀行
蘇軍的海軍基地位於地圖西面海域,使用黃貂魚和蛙足擊斃盟軍來往於海面上的工程兵後,盟軍海軍會向我方發動進攻,其中包括幾艘航母,我方很快會有四艘阿庫拉攻擊型潛艇抵達北面海域,擊沉盟軍航母後來到基地,積累了一定數量後配合其他艦艇可消滅盟軍整個海軍基地,激戰前可利用潛艇的同時發射兩枚魚雷的特殊功能打擊其建築,但要防止不要誤傷己方船隻。成功之後將潛艇部署在北面海域,盟軍會不時派遣航母編隊前來騷擾,我方須清除西北面島嶼上的敵兵,然後造基地車登陸南面陸地,出工程師佔領分布在地圖上的銀行,建立坦克工廠後生產鐵錘坦克和收割者,摧毀東南面的盟軍基地。之後庫可夫將軍會在此地建立他的基地,在進攻盟軍東北面基地的同時不斷的催促蘇軍指揮官,言辭之中頗多奚落之詞,因此我方應盡快揮戈北進,鏟除北面盟軍海上和路上的司令部。
第五關
米克諾斯島:戰爭科學 Mykonos: The Science of War
任務背景:
庫可夫將軍對查丹科總理重用玩家所扮演的指揮官歷來不滿,在日內瓦之役後更是不停的貶低指揮官的軍事能力,但總理不為所動,並警告他做好本分。與此同時,盟軍正在米克諾斯島研究一種新科技,為了防止其研製成功並用於戰爭,我方必須盡快奪取此島,佔領其研究所。
主要目標:
1、奪取地圖中央兩個小島,在中央小島上建立基地
2、摧毀盟軍海軍基地
3、佔領盟軍科學研究所
次要目標:
1、摧毀科技抑制建築
蘇軍基地位於西南面的半島上,在南面小島上的科技抑制建築被摧毀之前,我方只能建造部分單位,海軍可生產若干阿庫拉潛艇,空軍可生產大批雙刃武裝直升機(twinblade),機炮可攻擊步兵,機載火箭對於地面裝甲單位和海軍水面艦艇也有很大的殺傷力,靈活調動於三個小島之間,便可順利殲滅來襲的盟軍艦艇,島上的盟軍建築旁建有許多光棱塔(spectrum tower),使用海軍或地面部隊直接進攻並不是明智之舉,只需使用武直便可輕易奪取,只是在南面島嶼上有一些導彈兵和港灣里的防空艦艇需要稍加註意,利用武直的數量優勢強行摧毀也可。同時在基地及港口內建立維修廠,維修損壞的船隻和武直。消滅三個島上的所有盟軍和建築後,我方可生產若干防空部隊和無畏級導彈艦,並在中央島嶼上建立分基地,配合北面的盟友進攻東北半島上的盟軍海軍基地,由於盟軍在外圍部署了大量防空艦艇和導彈兵,武直無法直接攻擊,因此需要用潛艇消滅防空艦艇,無畏導彈艦攻擊沿岸部隊和防禦設施,並摧毀半島西翼的盟軍船廠,之後利用技能配合武直消滅其他盟軍建築,逼近研究所時,用導彈驅逐艦摧毀四個多功能炮塔(multigunner turret),然後用工程師佔領研究所,在盟軍大軍圍攻之前,在研究所外圍建立基地和防禦建築,將幾十架武直部署在上方,不久,盟軍派遣步坦、武直、空軍對研究所狂轟亂炸,並持續數分鍾之久,成功守住研究所後,任務結束。
第六關
馮·埃瑟林空軍基地:叛徒絕跡 Van Esling Airbase: No Traitors Tomorrow
任務背景:
小島失利之後,歐洲的盟軍進一步敗退,蘇軍須乘勝追擊,加以剿滅,在這次任務中,庫可夫將軍將再次配合你的行動。
主要目標:
1、摧毀盟軍前進基地
2、除掉庫可夫將軍
3、摧毀盟軍戰略空軍基地
次要目標:
1、建立一個前進基地
蘇軍基地位於地圖中央的小島上,初始資金大約有10萬左右,在盟軍發動空襲前先在沿岸部署防空塔,並迅速建造主要建築,讓工程師佔領島嶼東面的石油鑽井平台,由於庫可夫將軍到來後從我方手中扼取了大部分資金,礦廠生產十分緩慢,這個鑽井平台就成為初期資金的主要來源,不久,數天前在克里姆林宮辦公室遇襲的總理頭扎綳帶發來情報,認為庫可夫將軍是襲擊事件的主謀,要求我方除掉庫可夫。命令下達之後,庫可夫將很快向盟友發動進攻,我方應迅速生產若干艘蛙足防空艇和無畏級導彈驅逐艦,幫助西面的盟友殲滅庫可夫的位於西南面的海軍基地,用工程師佔領那裡的石油鑽井平台,生產分基地車(Sputnik,人造衛星的意思),在兩個平台周圍建立前進基地,部署防禦建築,然後利用無畏級的射程優勢摧毀庫可夫沿岸的地面單位和建築,導彈車的射程和威力都很大,要優先消滅,蛙足防空艇要留意庫可夫的飛艇,在其抵達基地上空之前就提前消滅,在無畏艦摧毀庫可夫所在的目標建築及主基地後,庫可夫大致會更換兩次藏身地點,全部被毀後,庫可夫的基地便歸我方所有。盟軍在東北面的島嶼上建立了一座質子對撞機(proton collider),每隔數分鍾就會發射一次,主要目標是我方的經濟設施,包括礦廠和鑽井平台,在其攻擊前,可將各種單位調離經濟建築所在區域,利用鐵幕保護鑽井平台,同時使用技能中的衛星墜落來攻擊對撞機,大致三次就能摧毀(之前可將金錢獎勵技能用在對撞機上),也可以用無畏艦摧毀東岸高地上的盟軍前進基地中的機場,然後再派遣武直編隊加以攻擊,成功之後,用工程師佔領對撞機附近海域上的鑽井平台。接著用蛙足配合無畏艦來到我方基地所在島嶼的北面海域,殲滅那裡的盟軍艦艇和高地上的前進基地,並扼守住海峽。盟軍的船廠位於西北面的海灣中,大量生產航母及其他水面艦艇,但防空火力不足,我方用海軍強攻勢必傷亡慘重,相形之下,用武直編隊攻擊此處更為便捷有效。在盟軍船廠東面,就是其戰略空軍基地,裡面的防空火力較強,可用磁能衛星技能將火箭車等單位吸走,如要用武直攻擊,可以借其巡邏間隙攻擊,便能迅速獲勝,也可以將無畏艦調到外圍,殲滅所有單位及建築,如此便更為穩妥。
第七關
富士山:刺殺日本天皇 Mt. Fuji: To Tame a Living God
任務背景:
在成功消滅庫可夫和歐洲盟軍部隊之後,玩家所扮演的指揮官被總理提拔為將軍,此時日軍再次進犯蘇聯,總理下令刺殺日本天皇,向日本人證明天皇同樣是凡夫俗子,血肉之軀。
主要目標:
1、使用調虎離山之計調開宮前衛兵
2、刺殺天皇
3、摧毀晉三(shinzo)的基地
4、摧毀納奧米(naomi)的基地
5、摧毀長井(kenji)的基地
6、摧毀皇宮
7、除掉天皇
次要任務:
1、摧毀電廠
2、營救被俘的士兵和戰斗熊
蘇軍在日本本土進行了一次空降,但大部分士兵都陣亡了,只在地圖北面剩下一個步兵和一隻戰斗熊,由於東北角的幾個路口均有日軍駐守,只能讓步兵沿著北面基地外圍的圍牆走,避開巡邏車,中部南下的路口布有流動崗哨,待他們離開後穿過路口,沿著天皇所在區域外圍的圍牆往東走,東邊門外的日軍駐留不動,可讓步兵到東南面低地上的建築旁擊毀油桶,吸引日軍的注意力,然後進入天皇的庭院,刺殺天皇。然而殺掉的只不過是天皇的替身,真正的天皇正呆在日軍基地之中,於是蘇軍派來增援部隊和日軍作戰。基地車展開之後,建立兵營,生產工程師,佔領邊上的油井,用隨軍趕來的天啟坦克抵擋日軍初期的進攻,隨後,在我方基地外圍建立大量防禦建築,生產數十架武直逐步削弱晉三的基地,殲滅其地面部隊,並讓米格戰機對付日本空軍,對於零星的防空建築,可利用武直的數量優勢直接摧毀,如有損傷,則返回基地維修。幾番進攻之後,便可順利打下晉三的基地,之後一鼓作氣打下實力不強的長井基地,密集的防空建築可用導彈車加以拔除。與此同時,盟友的基地面臨納奧米基地中海空軍的聯合進攻,吸引了大量敵兵,我方需要盡快增援,殲滅頻繁騷擾的鬼王機器人,空軍沿海路襲擊日軍海軍基地,然後讓導彈車逐漸摧毀防空設施,打下納奧米的基地。成功之後,地圖會進一步展開,皇宮位於北面基地外圍,東北角有兩個電廠區,中間是日軍軍港,裡面有兩個船廠,可用衛星墜落和空襲技能摧毀船廠,米格配合武直先後毀掉電廠,這樣北面日軍基地中的防禦建築全部停電,空軍沿著地圖邊緣趕到西北角上一番廝殺,救出被囚的士兵和戰斗熊,然後返回北面日軍基地,炸掉皇宮後,天皇將駕駛一個鬼王機器人和我方作戰,肩部還能發射防空導彈,威力頗大,但仍無法抵擋具有數量優勢的武直,在其被擊斃後任務結束。
第八關
復活節島:石面證人Easter Island: The Stone-Faced Witnesses
任務背景:
日本被滅之後,盟軍派特使和蘇聯進行和談,但總理並無意於談判,而想藉此機會打擊盟軍,展示蘇聯的軍力。
主要目標:
1、摧毀盟軍特使所在的艦艇極其護衛艦隊
2、粉碎盟軍的反攻
3、在真空聚爆器(vacuum imploder)發射前摧毀它
4、摧毀總理所在的火山城堡
我方的基地位於半島南面,建兵營後派工程師佔領北面高地上的兩個油井,然後在海面上建船廠,出潛艇和無畏艦,陸地上建機場,生產武直,倒數時間結束後,盟軍特使所在的航母會徑直駛往中間的港口,在那裡將其摧毀,其護衛艦隊將駛往我方盟友處,很快便被殲滅。之後盟軍在西面的島嶼上建立基地,借其立足未穩,用無畏艦和蛙足防空艦配合盟友的艦隊,輕易摧毀其船廠和陸地建築。成功之後,總理恐我部尾大不掉,成為他潛在的威脅,忽然向我方宣戰,並在東北面建立了真空聚爆器,由於其基地外圍部署了大量防空設施,我方無法利用空軍快速突擊,只能先在佔領的油井處建立前進基地和防禦設施,阻止其地面部隊的進攻,接著讓武直和米格配合水面艦隊沿著東面海域北上,和盟友一起摧毀總理的海軍,無畏艦駛進港口後恰好能擊中真空聚爆器。消除這個隱患之後,我方建立陸軍,使用導彈車或飛艇攻擊北面火山高地上總理的城堡,由於此役盟友方面沒有受到大的打擊,發展勢頭也很好,到後期會出大量飛艇進攻總理的基地,因此即便玩家消極進攻,盟友也會完成這個任務。
第九關
紐約:枯萎的蘋果 New York: Blight on the Big Apple
任務背景:
情報顯示,總理本人刻意安排了刺殺行動,以便陷害庫可夫將軍,同時,他還要對澤倫斯基博士(Doctor Gregor Zelinsky)的失蹤負責。在其戰敗之後,蘇聯歸我方掌控,現在剩下的唯一任務就是追剿位於紐約的盟軍殘余部隊。
主要目標:
1、摧毀盟軍的礦車
2、摧毀盟軍在島上的基地
3、摧毀自由女神像
次要目標:
1、除掉譚雅
2、佔領紐約股票交易所
任務開始時,有一批恐怖機器人出現在島嶼西南角上,讓他們鑽進礦廠附近的坦克和礦車內部,礦車全部爆炸之後,我方的增援部隊趕到,其中包括四輛磁暴坦克和兩艘飛艇,使用飛艇配合盟友進攻中央基地,那裡的電廠被毀後,防禦建築將會停電,我方便能進一步毀掉礦廠等設施,地圖拓展之後,我方在東南面的半島上建立基地,將飛艇調去應付盟軍不久後到來的空降部隊,磁暴坦克消滅隨後西南半島上趕來的美軍地面部隊,米格擊落兩架冰凍直升機,然後用蛙足將工程師發射到對岸島上,佔領紐約股票交易所,以解決資金問題,這樣我方就能在基地邊建立大量防禦,生產武直和米格,並在前方海域建立前進基地,生產大量無畏艦和蛙足防空艇。盟軍在東北面的島嶼上建有基地,派遣戰機和航母從各個方向頻繁進攻我方,在武直摧毀其航母後,應迅速用蛙足、無畏艦、武直攻下島嶼南面的船廠,除掉譚雅。接著讓艦隊進入東面的港灣,武直壓制沿岸的盟軍地面部隊,蛙足對付盟軍戰機,無畏艦抓住時機摧毀
質子對撞機、超時空傳送儀以及更遠處的自由女神像,完成後任務結束。玩家所扮演的將軍在戰後成為蘇聯總理,受萬人敬仰。
樓上的是紅色警戒3的資料片起義時刻的任務啊
❹ 如果核聚變被攻克,世界會有什麼變化
核聚變不但是中國,也是全球都在攻克的一個項目,如果成功攻破,那麼人類的世界將會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就讓我們來提前想像一下吧。
能源、材料、信息是當今影響著世界科學及生活的主要因素。
而核聚變就是能源問題的解決。那當人類通過核聚變獲得巨大的便宜能量以後會怎麼樣呢?
一、節省巨大的資源
近100多年來,人類對資源的使用及開發達到了人類史上的一個新高度,而且是呈幾何級數的增長。如果成功使用核聚變來代替目前的常規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等。那麼地球的二氧化碳含量將得到極大的改善。
全人類的電能都有保障了,而且由於核聚變能量需要的物質極少,同時也是清潔能源。可以這么說,人類從此可以享受到免費的能源了。
大量的煤電、垃圾焚燒發電站、水電站等等都可以停掉了。估計到時人類可以減排90%以上。
至於二級文明,那就是突破恆星的限制,也就是說人類可以隨意離開地球,移居其他星球並可以改造其他行星的環境,那就是如果人類可以大規模移居火星、可以在太陽系中旅行時,甚至可以抵達太陽內部進行研究,那時候人類的文明程度就達到了第二級了。
所以說,就算人類攻克了核聚變,還距離第二級文明還有很長的距離。但由於這一級文明的要求很高,需要很長時間,一般情況下,人類至少需要5萬到10萬年才能達到第二級文明。而有了核聚變的開發使用,將把這個時間大大縮減,可以節省三分之一時間。
三、人類的星際開發將向前一大步
對於飛行器與火箭發射等電能並無法完全替代,比如飛行器中的電能使用方式僅僅還是螺旋槳,即使電池密度夠高,但螺旋槳推動的飛行器估計不太可能大規模回歸了。這個也許要等到可控核聚變小型化,比如能裝入飛行器並且推重比依然有達到一定的比例,這個也是可以期待的,但在早期,我們得繼續開採石油供給噴氣式的飛行器使用。火箭發射的行業盡管可以電磁彈射取代一級火箭,但二級和三級依然需要石油與傳統燃料。試想一下如果可以使用核聚變作為火箭的能源,就可以節省不少的能源。
太陽系內的行星際旅行將指日可待 即使聚變發動機達到預測的1%-10%光速,那麼依然可以在35分鍾×100的時間內到達木星,約合:2.43天,如果減去加速與減速的時間,那麼10天就可以打一個來回,木星10日游即將成為現實!
核聚變的條件與實現
由於核聚變的溫度高達千萬度以上,在這樣的狀態下,所有原子成為等離子態,而且核聚變條件除了高溫,還要使等離子體的密度足夠大,維持時間足夠長,這樣才能發生自持的核聚變反應。這樣只有太陽這樣的恆星才具備這樣的天然條件,不斷釋放出巨額的光和熱量。恆星依靠自身巨大的質量和引力能夠束縛等離子體,在高溫下持續的核聚變。
人工可控核聚變的困難
人工可控核聚變的困難在於如何實現對高溫等離子體的束縛,地球上當然無法具有恆星那樣足夠大的引力來約束高溫等離子體。目前研究可控聚變的有效途徑是磁約束和激光慣性約束等方案,國際和國內都啟動了多項可控熱核聚變實驗堆的研究,盡管對核聚變過程的研究進行了數十年,但目前對還具有很大的技術挑戰,樂觀估計,離商業應用還要幾十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