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銀行股有哪些股票
銀行股就是目前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商業銀行,銀行股屬於證券市場裡面金融板塊。常見的銀行股包括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
拓展資料:
銀行板塊穩定性在金融板塊裡面最高,並且股息最高,是散戶投資者最喜歡去持有的,股價低,買的多,每年給分紅,基本上大家都會長線持有一些,確實是每次在銀行股低估的時候去投資的話,比存銀行的收益要高很多倍,單單就是股息率就很多在5%以上,加上股價的收益,是非常客觀的數字。
大部分銀行連續多年的資產收益率都能保持在15%以上,要知道在整個A股市場總共3539隻股票中,2017年資產收益率大於15%的公司只有671家,如果再加上連續多年以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這兩個條件,則就屈指可數了。
最簡單的方法看市值+pb配合選擇,這個方法是最懶人的方法,也不需要你太專業。盡可能選擇市值前10的銀行股,尤其是前5,越靠前就越好。
然後選擇其中市凈率(pb)低於0.6倍的股票,開始定投,每跌10%加一點點倉位,這樣去做,長期持有,股息率+股價的收益,總體來說會很不錯。
撥備率低於300%的銀行是有一定潛在風險的,大家要留意,但不是一定,因為都是國有銀行,所以不能那麼死板的去看這個數據,但這個數據有相當高的價值。
存款和貸款的比例其實以前有75%紅線的就怕會有泡沫,有很多不良資產現在取消了紅線,給了銀行發展的機會,應該是15年左右取消的。目前國際上成熟的銀行存貸比在90%左右,控制的挺好,不會讓不良資產大幅提高。
但是如果銀行不貸款出去就不容易賺錢,不容易賺息差。所以存貸比低於80%的銀行潛力大一點,高於95%的銀行潛力小一點。
我們一方面要考慮銀行股賺錢能力,一方面要研究銀行股的風險把控,還要考慮到估值問題,但最大的好處就是國有銀行有兜底,不會破產,所以我們更多的是考慮賺錢能力,但風險也不能太高,64開這樣去看比較好。
㈡ 2017年銀行股大漲原因是什麼銀行股為什麼大漲銀行股有哪些
如果銀行保險茅台美的這類國內的龍頭企業估值太低,對中國加入msci以後很不利。其實現在所有轉強板塊 走最大市值股票 我個人推測。是外資的陽謀。他們的目的 是開始持有這些權重的一定比例,在加入msci.開放股指期貨之後.他們就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控制大盤走勢.從而在股指期貨獲利.股指期貨杠桿率7倍左右比如外資 哪怕虧5%讓A股跌5% 但是股指期貨做空 就可以賺35% 而買小市值股票是無法達到以上目的的.無論是國家隊,法人機構,外資,都看清了這個趨勢,買的也都是這一類
㈢ 平安銀行股票2017年能漲到多少錢
很抱歉您的問題不屬於平安銀行業務,如果您需要咨詢平安銀行業務,可以點擊下方鏈接選擇首頁右上角在線客服圖標或者關注平安銀行微信公眾號(pingan_bank)進行咨詢。
https://b.pingan.com.cn/branch/mkt/bankonline/dist/onlineBankless.html#
應答時間:2020-06-2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㈣ 銀行定期存款的利率,與股票有什麼關系呢
如果按照工商銀行五年期大額存單利率4%計算,100萬持有十年也就是40萬元,答案很明顯100萬當前是持有工商銀行股票會更高。
聰長遠考慮100要絕對是持有工商銀行股票會更好,但持股股票唯一缺點是風險大,存在股價波動,造成投資收益盈虧,而銀行存款是安全可靠有保障,所有各有利弊之處。
㈤ 農業銀行2017年凈利有何特點
3月27日,農業銀行舉行2017年業績發布會。2017年全年實現凈利潤1931.33億元,增速4.9%。反映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凈利息收益率為2.28%,高於大型商業銀行平均水平。
截至2017年末,該行不良率1.81%,比上年末下降0.56個百分點。不過,這一不良率仍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截至2017年底,大型商業銀行不良率為1.53%。同時,該行在職員工總數487307人,較上年末減少9391人。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7年末,本行在職員工總數487307人(另有勞務派遣用工8541人),較上年末減少9391人,減少部分主要來自於櫃面人員。記者發現,櫃面人員在農行員工佔比中依然位居第一,為28.4%。
㈥ 寧波銀行是五月中旬幾乎跌了十塊了這家公司到底怎麼樣
摘要 寧波銀行雖然是一家城商行,但業績的穩定性十分不錯,公司自披露年報2005年至今,沒有一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出現過負增長,期間,僅僅只在2017年時出現過個位數增長,其他年份均保持著雙位數增長。同期,凈利潤同比增長率也不甘落後,除了2009年出現過個位數的增長以外,其他年份均為雙位數增長。這樣的業績成長,不管是穩定性還是持續性方面,均是十分不錯的。
㈦ 2017年銀行業盤點要點有哪些
嚴監管」是貫穿2017年銀行業的關鍵詞。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是今後3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可見,嚴監管、防風險是銀行業乃至整個金融領域的重中之重。
針對市場上亂象頻出,「套路」橫行,監管重拳層層加碼,相繼落地,擲地有聲。
站在2017年的年尾,本網盤點了一年來銀行業的重點監管事件,每一件都反映了監管趨嚴的態度,每一件都見證了銀行業發展的進程。
一、凈化金融環境,銀監會啟動三三四專項治理
3月29日,銀監會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開展銀行業「違法、違規、違章」行為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全面開展「違反金融法律、違反監管規則、違反內部規章」(「三違反」)行為專項治理工作。
同天,還下發了《關於開展銀行業「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的通知》。
4月6日,銀監會繼續下發《關於開展銀行業「不當創新、不當交易、不當激勵、不當收費」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瞄準銀行同業業務、理財業務、信託業務。
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王勇認為,監管文件不斷發布,監管措施不斷推進,這代表了監管層對金融業加強監管的決心,目的就是凈化金融環境,使金融進一步為實體經濟服務。
二、銀監會:大中型銀行年內需完成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
5月26日,銀監會印發《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實施方案》,推動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聚焦小微企業、「三農」、創業創新群體和脫貧攻堅等領域的普惠金融事業部。
銀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有利於相關銀行進一步縮短融資鏈條,提供差異化產品,加大資源保障,增強業務開展動力。
三、防範利益輸送,銀監會規範金融機構吸收公款存款行為
6月26日,銀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吸收公款存款行為的通知》,整頓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吸收公款存款行為。在強化廉潔從業、嚴禁利益輸送、防範道德風險、提升服務水平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通知》的實施有利於銀行業金融機構營造廉潔從業風氣,培育合規文化,並有利於維護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場環境。」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四、銀監會等三部委發文整治校園貸
6月28日,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疏堵結合、打開正門、扎緊圍欄、加強治理」的總體思路,防範和化解校園貸風險。
同濟大學教授蔡建國強調,應針對校園貸加快立法,盡快出台相關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對借貸平台的資質審核、資金監管、信息共享、監管主體等作出詳盡的規定,以科學立法引導健康發展。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堅決取締具有欺詐性、不合規的校園貸平台。
五、銀行取消多項收費,中小企業或將獲得實惠
7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銀監會發布《關於取消和暫停商業銀行部分基礎金融服務收費的通知》,取消個人異地本行櫃台取現手續費,暫停收取本票和銀行匯票的手續費、掛失費、工本費6項收費等。
業內人士稱,此次通知調整較大的主要是對公業務,即本票、匯票的費用減免,中小企業或將從此規定中獲得實惠。
六、七部門定性ICO為非法公開融資
9月4日,為貫徹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公告》稱,代幣發行融資中使用的代幣或「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此次七部門聯合發布的《公告》維護了法律的權威,充分利用了法律的武器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防範化解了金融風險。」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表示。
七、銀監會提高股東准入門檻,隱性股東將被有效監管
11月16日,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總的原則和目標就是要進一步加強股權、股東的管理,避免和杜絕代持、隱形股東,通過穿透的原則識別出最終受益人,要求其真正履行股東的責任和義務。
中信證券研究部研究員肖斐斐、冉宇航認為,《辦法》賦予銀行監督股東的權力,加強對股東行為的管理和信息披露,股權代持、惡意收購、經營干預等亂象有望得到遏制。
十、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加碼,中小行將被有效監管
12月6日,銀監會就《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修訂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本次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新引入三個量化指標:凈穩定資金比例、優質流動性資產充足率和流動性匹配率。二是進一步完善流動性風險監測體系。三是細化了流動性風險管理相關要求,如日間流動性風險管理、融資管理等。
聯訊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指出,新增三個量化指標彌補了之前對資產規模在2000億元以下的中小銀行缺乏有效監管的短板,加強了對銀行同業業務的抑制,有助於鼓勵銀行業務回歸傳統業務本源、服務實體經濟。
㈧ 怎麼精選銀行股
個人認為,玩股票的經驗,別聽意見,推薦,都騙人的,自己絕得好就買,要是沒經驗就別亂買,買了就套的牢牢的,銀行股盤子太大不愛漲,適合大資金長期作戰
㈨ 農業銀行股票和中國銀行股票買哪個好一點更有前途長期持有的。
這五大銀行,涉及的主要業務基本類似,根據名稱也有其側重點,比如農業銀行扶農、工商銀行助工商等等,過去很明顯,現在基本不明顯了。其中中行全球擴展更多,全球業務也更多。
單看分紅,根據收益率,就是紅利÷估計×%,從上市開始算,目前建行是分紅收益率最高的。分紅收益率超過了一年期定期存款,可以長久持有。
㈩ 銀行股(分紅)怎麼買需要注意什麼
銀行股可以大致分為國有商業銀行(中農工交建),全國性商業股份銀行(平安,招商等),城市商業銀行三類。買分紅股其實主要集中在國有商業銀行(中農工交建)這5家裡面。
國有大型銀行在金融系統中的作用是定海神針,所以大部分持股都是在國家機構手裡,本身流通股份就很少,所以散戶持倉相對較少,股價波動很小。
銀行股(中農工交建)需要注意的主要是股息率。買銀行股就是為了買省心,買穩定收益。股息率是決定了你分紅多少的關鍵。
股息率=每股分紅/股價 ,從這個公式我們就可以看出,股息率和分紅成正比,和股價成反比,大多數情況下每股分紅會逐步微量增加,每年的波動其實不算大。所以股息率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和股價成反比, 股價高的時候股息率就低,股價低的時候股息率就高 。
買銀行股記住6%以上股息率可以買入,5%以下股息率就可以賣出。
以農業銀行為例,歷史分紅每股大概在0.18元(我知道22年分紅高一些,舉例而已)左右,那麼就是股價在3元以內可以買入,在3.6元以上可以賣出為最優。
2022年分紅是每股0.2元,按照6%股息率計算,理論上3.33元以內可以隨便買,但是考慮到2022年分紅增幅過大,可以適當縮小目標股價在3.1元以內。所以更多時候我們不能單純只看當年的股息率,還要把歷史分紅數據拉出來對比,看看平均值。
誤區一 、有一部分人認為股價跌了分紅會減少,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分紅是按照每股分紅,而不是按照持倉市值分紅。
仍然以農業銀行為例,30萬買入10萬股,分紅為每股0.18元,每年分紅1.8萬元。
如果股價漲了,3.6元你賣出,股票盈利20%,如果股價沒漲跌到了2.4元,這個時候持倉市值是24萬,但是分紅仍然是0.18元每股,0.18*10萬=1.8萬元,分紅一分不少的。你需要做的只是慢慢等待股價回升,甚至加點倉。我相信真正懂銀行股,持有銀行股三年以上的玩家,這個時候八成都會去加倉,下跌更讓他們興奮。
誤區二 、銀行股收益太低,沒什麼人買。銀行股收益單獨拎出來看確實算不上很高,跟什麼一年三倍比起來真的差太遠,可能一年收益還不如一個漲停板。可是,你以為真的沒什麼人買嗎?往往小資金才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稍微大一點的資金在股市已經很難靈活進出。看上去上是一個漲停就可以,但是你要想一下,如果500萬持倉,你是否能做到一年收益10%。所以這里存在一個極大地誤區,大資金買銀行股的不少,我了解到的買銀行股的投資者大多數都是50萬以上持倉的,而中國所有股民,持倉十萬以上的不超過10%。說白了,大多數人根本沒有持有過銀行股一年以上的體驗。
買銀行股更像是理財中的資產配置,獲得穩定的現金流。其實把思想轉換一下,假如你有50萬存大額存單5年,約定年化收益4%,也就是到期還本付息一共60萬。那麼買入50萬農行,每年股息率6%,穩定的3萬利息。你把他當做一個大額存單,按年計息。在此期間股票跌了對你有影響嗎?沒有影響的。股價漲了的話,你設置好條件單。3.3元就賣出一半,3.6元就清倉。這樣即使沒到五年,你的20%收益已經拿到手。即使銀行股不漲不跌,共計獲利65萬。這不比大額存單香嗎?
有且僅有一種情況你會虧損,那就是你買的銀行股一直跌,跌破20%並且一直不修復。理論上是有這種可能,實際很難發生,這是你需要取捨的。並且,只要保持分紅,12年不到你就可以把本金賺回來了,如果還有人要問不分紅咋辦,我只能說你還是去存銀行吧。
誤區三 、分紅會除權,不填權分紅沒有意義,就是左口袋進右口袋還要交稅,所以買銀行股沒啥用。這句話前半句是對的,但是後半句明顯是建立在不填權的基礎上的,這就是個文字陷阱。
首先我們來說下 除權和填權是什麼? 其實沒有很多人說的那麼高深。還是以農業銀行為例,股價3元,分紅除權的意思就是,分紅每股0.18元,股價下跌到2.82元,投資者實際並沒有收益,只是左口袋進了右口袋。填權就是在之後的一年,股價會慢慢漲回到3元左右。這個時候明眼人都會發現問題,如果不填權那麼按理說農業銀行的股價早就是0甚至負數了。想一想,可能嗎?
買銀行股就是為了長期投資, 表面賺的是分紅的錢,實際賺的就是填權的錢 ,只是這兩者在大多數情況下比較接近罷了。如果你在乎除權,沒懂這個本質,只能說明你是短線投資者,銀行股並不適合你。然後有人會提到前復權,後復權,這其實只是K線形態修復而已,對股價沒有任何影響。記住, 提到銀行股,誰再拿除權、復權、填權來給你說沒用,他們就是知道個名詞裝X而已 , 不用理會。我也歡迎杠精們拿這點來杠,評論區見。
首先是打新債和打新股,新債基本是穩賺,每年一兩千還是很輕松的。新股目前行情不好,可以暫放。我之前發的買銀行股打新股的案例,很多人就會在評論區杠精(網上杠精真的很多)說打新股破發。我特別想問,大哥,破發你不會不打嗎?難道有人強制你打新。 求你們都別打,留給我,我不怕破發。
其次,股息率6%,但是實際收益不止6%。以分紅再買入為例,30萬持倉,10萬股,分紅1萬8,股價下跌為2.82元,此時可以增加6383股,為了計算方便,我們簡化為6400股。你會發現增加的是6.4%的股數,也就是你下一年實際收益會增加6.4%,並且以後每年都是如此,如果選擇分紅再買入,收益是1/(1-股息率)這個數字會略大於股息率。所以除權其實在分紅再買入這個角度來看是一件好事。
股息紅利稅的收取為:
1.持股超過一年,可免徵收紅利稅;
2.持股1月至一年,需交紅利稅為紅利的10%;
3.持股1個月以內,需交紅利稅為紅利的20%。
這個分紅稅是指分股票買入後持有時間, 做T也會收分紅稅 ,所以很多人會在分紅股權登記日前賣出股票,除權後再買入,主要是因為他們平時有做T增加收益,如果想躺平,完全不用管這個。即使分紅稅最高20%扣除掉,也有年化收益4.8%,碾壓大額存單。
這是一個股民利用自己小賬戶購買銀行股測試。在2017年7月5日,股價6.08元買入。多年持股未動,實倉現金分紅(沒有分紅再買入)的真實數據,5年時間22.63%的收益,平均年化4.52%雖然不高,但和直接銀行存定期比起來還是高一點點,畢竟資金靈活。需要注意的是他是隨機購買的,並沒有擇時。買入時股息率小於5%,只有4.76%。這個其實不在我們適合買入的股價區間,盡管如此仍然有年化4.5%以上收益。如果按照我們的理想情況買入,股息率6%對應的股價會是4.8元。你會發現,這裡面差了25%的股價波動。也就是說,如果在理想的6%股息率買入,收益會是平均每年9%。當然,理想情況很難實現也存在偏差,以此為例只是想說明按照6%股息率買入,5%股息率賣出嚴格執行,實際收益會比4.5%年化高很多,大概在8%以上。
買銀行股(分紅)不像是炒股,更像是買基金或者理財,沒有持有3年以上打算不用考慮買銀行股,不過多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