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有多少只金絲猴
1隻
2. 金絲猴目前有多少
我國有3種金絲猴,即川金絲猴、黔金絲猴和滇金絲猴,它們都是我國的特產種類,國家I級保護動物。它們與大熊貓齊名,同屬"國寶"級動物,毛色艷麗,形態獨特,動作優雅,性情溫和,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僅具有重大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還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目前,除我國外,這些稀世珍寶在世界上僅有法國、英國等極少數國家的博物館中收藏有若干標本。 比起其它猴類來,金絲猴的確是非常漂亮,特別是川金絲猴,頭頂的正中有一片向後越來越長的黑褐色毛冠,兩耳長在乳黃色的毛叢里,一圈桔黃色的針毛襯托著棕紅色的面頰,胸腹部為淡黃色或白色,臀部的胼胝為灰藍色,雄獸的陰囊為鮮艷的藍色,從頸部開始,整個後背和前肢上部都披著金黃色的長毛,細亮如絲,色澤向體背逐漸變深,最長的達50多厘米,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閃閃,好似一件風雅華貴的金色斗蓬。川金絲猴的體形較大,頭圓,耳短,眼睛為深褐色,嘴唇厚,吻部肥大,嘴角處有瘤狀的突起,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大和變硬。兩頰和額的正中的毛都向臉的中央伸展,露出兩個凹陷的天藍色眼圈和一個突出的天藍色吻圈,再加上鼻骨退化,沒有鼻樑,形成了一個鼻孔上翹的朝天的鼻子,更顯得格外有趣。根據古生物的研究結果,川金絲猴早在300多萬年前的中更新世就已經存在,從我國各種古籍中的記載來分析,歷史時期川金絲猴分布的地區包括位於渭河、漢水和嘉陵江上游的秦嶺、隴山地區,原來有近30個縣有分布;位於陝西南部、四川東北部和湖北西部的大巴山地,原來有6-7個縣有分布;位於湖南武陵山北側的來鳳、鶴峰和武陵山南側的桑植、大庸、慈利、石門等縣;位於廣東北部從化、龍門、博羅等縣境內的九連山、羅浮山;位於四川東南部20多個縣境內的大涼山和相鄰山區。整個地域跨渭河、長江、珠江、瀾滄江等流域。目前我國川金絲猴在野外的總數尚有20000隻左右,已知的分布於四川、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和湖北神農架等地。現在的分布區與歷史上的分布區相比較,已經大大地縮小了,分布的省(區)數從12個減少到7個,縣級單位的數目從150多個減少到只有50多個。川金絲猴原來廣泛棲息在亞熱帶地區的低山森林地帶,它是樹棲動物,其存在和發展與森林環境的好壞有著密切的關系,失去森林就會影響到它的生存。造成森林破壞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人口的大量增加,為了解決吃飯、住房、燒柴和用具等問題,都要以砍伐森林為代價。經過不斷砍伐森林以發展農業,尤其是由於紅薯與玉米等旱糧高產作物的推廣,使過去不能生長禾稼的山區遭到大面積的開墾,致使金絲猴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低山地帶的闊葉林逐漸向中高山地帶的針闊混交林、針葉林遷移,即從山丘地帶的普遍分布,變為向深山地區收縮,棲息地不斷消失,分布范圍越來越小,後來只能殘存在山高嶺峻,人類活動很少的地方,原來各地曾經連續成片的分布區,也由於退縮而形成了互相隔絕的情況。川金絲猴分布區的變化,大體經歷了下面一些過程:首先是數量的急劇減少,接著便在一些環境條件較差的地區消失,而在另一些條件較好的地區尚有所保存,使分布區形成互相隔離的"孤島"狀,最後一些"孤島"再相繼消失。這種局面的形成,開始於18世紀,但主要是19世紀到20世紀,目前仍在繼續。這是歷史長期發展的結果,也是"人進獸退"的一個具體表現。在18世紀之前,川金絲猴分布的地區都存在著茂密的森林茂密,在秦嶺和大巴山區,就有"南山老林"和"巴山老林"。從18世紀開始,這些森林經過砍伐,不斷遭到破壞。例如在秦嶺山中,僅周至縣至洋縣一段路程砍伐林木的人就經常不下數萬,使得許多青翠的峰巒相繼變成了童山,以後許多地方的金絲猴變相繼滅絕,從甘肅秦州、陝西鳳翔府、廣東廣州府、惠州府等地區逐漸消失。到了19世紀,又從湖北西部、湖南西部、江西東部、貴州東北部、四川東南部等地區不斷退卻,是金絲猴分布區縮小幅度最大的一個時期。20世紀最大的變化,則主要是甘肅南部、陝西南部、貴州北部、四川西南部等地分布范圍的繼續縮小和廣西分布區的消失,形成今天全國僅剩下幾個小片分布區的格局。生活在我國的另外2種金絲猴--滇金絲猴和黔金絲猴的皮毛都不是金黃色的。黔金絲猴全身披著暗灰色的毛發,僅見於貴州北部的梵凈山一帶;滇金絲猴身上的體毛主要是灰黑色,分布於雲南西北部。一個物種的自然分布區域如此狹小,是世界上罕見的,而且種群數量也不多,因此,它們都是最瀕危、最珍貴的猴類。
3. 滇絲猴在中國,僅有多少只
據中科院昆明動物所調查報道,滇金絲猴僅分布於滇西北,北起西藏芒康,南至雲南雲龍一個狹窄的高山深谷地帶,猴群數量較少,一般僅20~60隻,很少超過100隻大群,估計種群總數在雲南難以逾越1,000隻;西藏芒康約1,000隻。
2013年8月7日,中法生物學家聯合考察團在經過多天的實地考察和分析研究後對記者透露,中國的滇金絲猴數量已增至3000多隻。[8]
野生
布在喜馬拉雅山南緣橫斷山系的雲嶺山脈當中,瀾滄江和金沙江之間一個狹小地域 。[9-10] 分布於瀾滄江與金沙江之間雲嶺山脈主峰兩側的高山深谷地帶,面積約20,000平方公里,向北延伸到西藏境內的寧靜山脈,包括雲南德欽縣、維西縣、麗江、劍川縣、蘭坪、雲龍縣等縣,以及西藏芒康縣境內[4] 。在世界近200種現存的靈長類動物中,海拔分布超過2000米的寥寥無幾,但滇金絲猴卻能夠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是金絲猴界最特化的一個亞種。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的滇金絲猴分布區域廣泛,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才逐漸退縮到雲南與西藏交界的一隅,終年生活在冰川雪線附近的高山針葉林帶。這里坡陡崖深,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十分惡劣。現已查明滇金絲猴自然種群僅存13個,約1000~1500隻,它們活動在金沙江與瀾滄江夾峙的雲嶺山脈,行政區劃是西藏的芒康,雲南的德欽、維西、蘭坪和麗江等五縣境內「已極度破碎的高寒冷杉林帶之中」,分布面積約兩萬平方公里。這些自然種群處於彼此隔離的狀態,呈島嶼狀分布,各群體之間無法進行基因交流。這更增添了人們的憂慮。的確,滇金絲猴已經到了滅絕的邊緣。保護生物學認為,有一類物種叫做「關鍵種」,它在生態系統中起著主導作用。關鍵種的興衰直接影響著系統中其它物種的興衰。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種往往是植物。例如在雲嶺山脈的關鍵種就是雲杉和冷杉,它關繫到林中無數物種的生存,包括滇金絲猴。所以,一旦這兩個樹種毀滅,必將導致整個森林生態系統分崩離析。[1]
4. 全世界有金絲猴多少只
滇金絲猴種群現狀:
據中科院昆明動物所調查報道(李致祥等,1979;馬世來等,1984-1985;楊德華等,1981;白壽昌,1988;王應祥等,1985-1988),滇金絲猴僅分布於滇西北,北起西藏芒康,南至雲南雲龍一個狹窄的高山深谷地帶,猴群數量較少,一般僅20-60隻,很少超過100隻大群,估計種群總數在雲南難以逾越1,000隻(白壽昌,1988);西藏芒康約1,000隻(尹秉高、劉務林,1993)。
川金絲猴
種群現狀 據湖北神農架調查有4群,最多的猴群為123隻,估計約有500隻左右(華中,1980)。川東巫山有2-3群,數量不足100隻(王應祥等,1990)。陝西秦嶺約有53個猴群,每群小的約50隻左右,大的約100隻左右,最多約300隻,估計陝西境內約有5340隻(李保國、楊興中,1994)。四川和毗鱗甘肅南部,金絲猴的分布,在岷山約有1300 km2面積,邛崍山約10000 km2,大雪山和小涼山約有2000 km2有分布,總計約有2500 km2內面積有分布。但它們棲息的生境離不開森林,實際棲居的環境約為其總面積的1/5。四川猴群數量較多,一般為200-300隻,每群活動范圍是30-60 km2,除去猴群之間的距離,估計約有100群,若每群以200隻計,四川加上甘南約有2萬只。因此,四個省總計約25000隻左右。據Eudey1987年估計,川金絲猴的總數不超過1.5萬只。
黔金絲猴
【種群現狀】
梵凈山的黔金絲猴,據1991-1993年考察有3個猴群,總數約550-600隻,數量增長緩慢。據Eudey1987年估計黔金絲猴的總數不超過500-670隻。1995年對黔金絲猴進行了系統考察,確認黔金絲猴現存約750隻,組成20多個家族,活動范圍約4萬公頃
5. 全國金絲猴總數量有多少
估計至少在2萬只以上,僅甘肅金絲猴數量超過萬只
6. 滇金絲猴在中國的數量
2022年,滇金絲猴在中國的種群數量增至3800餘只。
滇金絲猴是生活在「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地的旗艦物種與傘護物種,為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非人靈長類動物,也是中國獨有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與大熊貓一樣被稱為中國的「國寶」。
2017年,為全面摸清滇金絲猴種群情況,中國首次啟動滇金絲猴種群數量全境同步動態監測項目,採用政府+公益組織+專家+保護專業人員+社區居民調查的形式,運用實時監測、猴群痕跡觀測、紅外相機監測、猴糞便採集監測等方法,進行全面、深入的監測調查,並建立綜合數據檔案庫。
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滇金絲猴種群總體數量一直呈增長趨勢。從1996年的大約13群1000-1500隻,2016年調查的18個種群3000隻,增加到現在的23個種群3845隻。
分布范圍:
滇金絲猴僅分布於金沙江和瀾滄江之間雲嶺山脈的一個狹長區域,為青藏高原的南緣和橫斷山脈的中心區域。面積約20,000平方公里,向北延伸到西藏境內的寧靜山脈,包括雲南德欽縣、維西縣、麗江、劍川縣、蘭坪、雲龍縣等縣,以及西藏芒康縣境內。
目前分布最北猴群為西藏芒康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執那猴群,分布最南猴群為雲南雲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天池猴群。
7. 金絲猴現剩多少只
川金絲猴約有1000多隻,滇金絲猴約1500隻,黔金絲猴最少,約3,400隻。
棲息環境:金絲猴是典型的森林樹棲動物,常年棲息於海拔1500~3300米的森林中。其植被類型和垂直分布帶 屬亞熱帶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亞熱帶落葉闊葉林和常綠針葉林以及次生性的針闊葉混交林等四個植被類型。
隨著季節的變化,它們不向水平方向遷移,只在棲息的環境中作垂直移動。群棲生活,每個大的集群是按家族性的小集群為活動單位。最大的群體可達600餘只在靈長類中,如此龐大的群體亦屬罕見。
外形特徵:
金絲猴的共同特徵為鼻孔大,上翹,唇厚,無頰囊,這是為了適應高原缺氧進化而來。
其中川金絲猴毛色為金黃色,肩背具長毛,尾與體等長或更長,成年雄體長平均為680毫米,尾長685毫米;
黔金絲猴體型近似川金絲猴而稍小,但尾較之更長,體長為637~690毫米,尾長846~905毫米,體背灰褐,有的具黃的色調;
滇金絲猴身體較川金絲猴稍大,體長740~830毫米,尾相對較短,略等於體長,約510~720毫米,身體背面、側面、四肢外側,手、足,和尾均為灰黑色。在背面並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長毛。頸側、腹面、臀部及四肢內側均為白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金絲猴
8. 金絲猴在中國有多少只
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的世界珍稀動物之一,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全國只有60多隻,分養在19家動物園中。
9. 金絲猴有多少只
滇金絲猴種群現狀:
據中科院昆明動物所調查報道(李致祥等,1979;馬世來等,1984-1985;楊德華等,1981;白壽昌,1988;王應祥等,1985-1988),滇金絲猴僅分布於滇西北,北起西藏芒康,南至雲南雲龍一個狹窄的高山深谷地帶,猴群數量較少,一般僅20-60隻,很少超過100隻大群,估計種群總數在雲南難以逾越1,000隻(白壽昌,1988);西藏芒康約1,000隻(尹秉高、劉務林,1993)。
川金絲猴
種群現狀 據湖北神農架調查有4群,最多的猴群為123隻,估計約有500隻左右(華中,1980)。川東巫山有2-3群,數量不足100隻(王應祥等,1990)。陝西秦嶺約有53個猴群,每群小的約50隻左右,大的約100隻左右,最多約300隻,估計陝西境內約有5340隻(李保國、楊興中,1994)。四川和毗鱗甘肅南部,金絲猴的分布,在岷山約有1300 km2面積,邛崍山約10000 km2,大雪山和小涼山約有2000 km2有分布,總計約有2500 km2內面積有分布。但它們棲息的生境離不開森林,實際棲居的環境約為其總面積的1/5。四川猴群數量較多,一般為200-300隻,每群活動范圍是30-60 km2,除去猴群之間的距離,估計約有100群,若每群以200隻計,四川加上甘南約有2萬只。因此,四個省總計約25000隻左右。據Eudey1987年估計,川金絲猴的總數不超過1.5萬只。
黔金絲猴
【種群現狀】
梵凈山的黔金絲猴,據1991-1993年考察有3個猴群,總數約550-600隻,數量增長緩慢。據Eudey1987年估計黔金絲猴的總數不超過500-670隻。1995年對黔金絲猴進行了系統考察,確認黔金絲猴現存約750隻,組成20多個家族,活動范圍約4萬公頃(周曉農等,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