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評價巴菲特
Ⅱ 巴菲特炒短期股票嗎
如果你要具體的,有根據的得查「巴菲特自傳」才行,不過我了解一些,大致說說希望對你有幫助;
1。最短一次的買賣時間是三年多,好象是港股(中國石化),賺了約30億港幣;
2,他基本不做短線,
3。最長的一次有四十年的持股時間,也就是說買了沒賣過,一直持有著;
Ⅲ 沃倫·巴菲特
沃倫·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國內希拉斯加州的奧馬哈。他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是當地的證券經紀人和共和黨議員。從最初開始,沃倫就超乎年齡地謹慎,他被母親稱為"很少帶來麻煩的小孩"。小沃倫對數字有著與生俱來的迷戀。他常私小夥伴們這樣消磨整個下午的時間:俯瞰著繁忙的路口,記錄下來來往往的車輛的牌照號碼。暮色降臨以後,他們就回到屋裡,展開糧馬哈世界先驅報》,計算每個字母在上面出現的次數,在草紙上密密麻麻地寫滿變化的數字。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使父親霍華德的證券經紀人工作陷入困境,致使家裡的生活非常桔據。母親常常剋扣自己以便讓丈夫和孩子吃得更飽些。直到沃倫開始念書的時候,這種狀況才漸漸好轉。經歷了這些艱辛的歲月之後,他便懷有一種執著的願望,想要變得非常富有。他在5歲之前便有了這個念頭,而且自那以後,這種念頭就從來沒被拋棄過。
沃倫曾坐在小學的太平梯上,平靜地對他的好友們說他將在35歲以前發財。他從來沒表現出自吹自擂,頭腦發漲的跡象,他自己也對此深信不疑,有人曾問他為什麼想賺那麼多錢,沃倫答道:「這倒不是我想要很多錢,我覺得賺錢來看著它慢慢增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1951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巴菲特回到奧馬哈,到父親的交易部巴菲特一福爾克公司做股票經紀人。在巴菲特一福爾克公司他取得的最大進展不是在投資業上,而是在戴爾·卡內基的公開課上。在課上,他學到了在大庭廣眾之中談吐自如的本領。以後,通過在奧馬哈大學教《投資學原理》,他使自己的這種本領
日臻完善,這種本領對他日後的投資至關重要。1954年,巴菲特前往紐約到恩師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格雷厄姆一紐曼公司任職。由於格雷厄姆的保守態度,使他拒絕對公司進行任何主觀的分析,而是樂於堅持自己的教學准則。這常使投資公司出現持幣待投的現象,從而喪失了許多機會。巴菲特意識到這一點並開始研究質量因素對公司內在價值的影響。為此他會親自到公司拜訪,探尋一家企業比另一家更成功的秘密。盡管格雷厄姆並不贊成巴菲特的做法,但巴菲特還是把這些研究結果默默地用在自己的投資上,他取得了比格雷厄姆一紐曼公司更高的投資收益率。從1950年離開大學校園以來,巴菲特的個人資本已由9800美元激增到了 14萬美元。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
1931年,剛剛跨入11歲,他便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47年,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但他學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後便不辭而別,輾轉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拜師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本
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教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決竅。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
1950年巴菲特申請哈佛大學被拒之門外。
1951年,21歲的巴菲特學成畢業的時候,他獲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但年末則升至50萬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當時他將幾個合夥人企業合並成一個「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資額擴大到10萬美元。情況有點像現在中國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資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
1966年春,美國股市牛氣沖天,但巴菲特卻坐立不安盡管他的股票都在飛漲,但卻發現很難再找到符合他的標準的廉價股票了。雖然股市上瘋行的投機給投機家帶來了橫財,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因為他認為股票的價格應建立在企業業績成長而不是投機的基礎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6500萬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其中屬於巴菲特的有2500萬美元。
1968年5月,當股市一片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夥人,他要隱退了。隨後,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間,美國股市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沒有一絲生氣,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低增長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滯脹」時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源即將滾滾而來——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報刊業,因為他發現擁有一家名牌報刊,就好似擁有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其股票單價已長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於賺了多少,其數目可以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1992年中巴費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價上升到113元。巴費特在半年前擁有的32,200萬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萬美元了
1994年底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話,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萬美元的回報,也就是說,誰若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的網站上公開了今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數字顯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資基金集團伯克希爾公司,去年純收益下降了45%,從28.3億美元下降到15.57億美元。伯克希爾公司的A股價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時伯克希爾的賬面利潤只增長0.5%,遠遠低於同期標准普爾21的增長,是1980年以來的首次落後。
Ⅳ 巴菲特的炒股賺錢秘訣是什麼,急求!
巴菲特的炒股賺錢秘訣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選擇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公司股票,在公司股價低於公司價值的時候買進並長期持有」。關鍵點有三個,一是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公司;二是股價低於價值;三是長期持有。股市中的絕大部分人很難做到第二和第三點。因為人性的貪婪和恐懼使股民們在「長期持有」方面望而卻步。
例如0538雲南白葯,你可以仔細看一看它上市以來的月線圖,你就會發現,該股自上市以來,一直在上漲,目前已經創出歷史新高。就是因為該公司具有持續的競爭優勢,假如該股上市就買進並長期持有,股價已經上漲了100倍,如果加上歷年分紅,該股實際上漲了近800倍。這就是股神巴菲特告訴我們的秘訣。
股票投資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需要系統學習價值投資理論,不掌握這一理論的投資者,最終的結局就是不斷虧損,而掌握了這一理論的投資者,才是未來股市的大贏家。
Ⅳ 股神巴菲特的人生歷程
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長。
出生年月:1930年8月30日 籍貫: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
畢業院校: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
沃倫·巴菲特經歷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沃倫·巴菲特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他鍾情於股票和數字的程度遠遠超過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滿肚子都是掙錢的道兒,五歲時就在家中擺地攤兜售口香糖。稍大後他帶領小夥伴到球場撿大款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後轉手倒賣,生意頗為經火。上中學時,除利用課余做報童外,他還與夥伴合夥將彈子球游戲機出租 給理發店老闆們,掙取外快。
1941年,剛剛跨入11歲,他便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47年,沃倫·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但他學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後便不辭而別,輾轉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拜師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家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教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決竅。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
1950年巴菲特申請哈佛大學被拒之門外。
1951年,21歲的巴菲特學成畢業的時候,他獲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但年末則升至50萬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當時他將幾個合夥人企業合並成一個「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資額擴大到10萬美元。情況有點像現在中國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資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
1966年春,美國股市牛氣沖天,但巴菲特卻坐立不安盡管他的股票都在飛漲,但卻發現很難再找到符合他的標準的廉價股票了。雖然股市上瘋行的投機給投機家帶來了橫財,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因為他認為股票的價格應建立在企業業績成長而不是投機的基礎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6500萬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其中屬於巴菲特的有2500萬美元。
1968年5月,當股市一片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夥人,他要隱退了。隨後,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間,美國股市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沒有一絲生氣,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低增長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滯脹」時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源即將滾滾而來──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報刊業,因為他發現擁有一家名牌報刊,就好似擁有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其股票單價已漲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於賺了多少,其數目可以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價上升到113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擁有的32,200萬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萬美元了
1994年底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話,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萬美元的回報,也就是說,誰若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的網站上公開了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數字顯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資基金集團伯克希爾公司,去年純收益下降了45%,從28.3億美元下降到15.57億美元。伯克希爾公司的A股價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時伯克希爾的賬面利潤只增長0.5%,遠遠低於同期標准普爾21%的增長,是1980年以來的首次落後.
2007年3月1日晚間,「股神」沃倫·巴菲特麾下的投資旗艦公司——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財政年度的業績,數據顯示,得益於颶風「爽約」,公司主營的保險業務獲利頗豐,伯克希爾公司去年利潤增長了29.2%,盈利達110.2億美元(高於2005年同期的85.3億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間,伯克希爾公司凈資產的年均增長率達21.4%,累計增長361156%;同期標准普爾500指數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長率為10.4%,累計增長幅為6479%。
2007年3月1日,伯克希爾公司A股股價上漲410美元,收於106600美元。去年伯克希爾A股股價上漲了23%,相形之下,標普500指數成分股股價平均漲幅僅為9%。
巴菲特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家,他依靠股票、外匯市場的投資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翁。他倡導的價值投資理論風靡世界。價值投資並不復雜,巴菲特曾將其歸結為三點:把股票看成許多微型的商業單元;把市場波動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敵人(利潤有時候來自對朋友的愚忠);購買股票的價格應低於你所能承受的價位。「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架投票計算器。但從長期看,它是一架稱重器」——事實上,掌握這些理念並不困難,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巴菲特似乎從不試圖通過股票賺錢,他購買股票的基礎是:假設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再重新開放。在價值投資理論看來,一旦看到市場波動而認為有利可圖,投資就變成了投機,沒有什麼比賭博心態更影響投資。」
巴菲特2006年6月25日宣布,他將捐出總價達370億美元的私人財富投向慈善事業。這筆巨額善款將分別進入全球首富、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創立的慈善基金會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會。巴菲特捐出的370億美元是美國迄今為止出現的最大一筆私人慈善捐贈。
據路透社報道,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巴菲特現年75歲,《福布斯》雜志預計他的身價為620億美元,是全球首富。370億元的善款佔到了巴菲特財產的大約60%。
巴菲特在一封寫給比爾與梅林達·蓋茨基會的信中說,他將捐出1000萬股伯克希爾公司B股的股票,按照市值計算,等於巴菲特將向蓋茨基金捐贈300億美元。
蓋茨基金會發表聲明說:「我們對我們的朋友沃倫·巴菲特的決定受寵若驚。他選擇了向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捐出他的大部分財富,來解決這個世界最具挑戰性的不平等問題。」
此外,巴菲特將向為已故妻子創立的慈善基金捐出100萬股股票,同時向他三個孩子的慈善基金分別捐贈35萬股的股票。
不久前,蓋茨剛剛宣布他將在兩年內逐步移交他在微軟的日常管理職責,以便全身心投入蓋茨基金會的工作。蓋茨基金會的總財產目前已達300億美元。該基金會致力於幫助發展中國家的醫療事業以及發展美國的教育。
《福布斯》雜志3月6日發布2008年度全球富豪榜,「股神」沃倫·巴菲特由於所持股票大漲,身家猛增100億美元至620億美元,問鼎全球首富;墨西哥電信大王卡洛斯·斯利姆·埃盧位列第二,其個人資產為600億美元,比去年的490億美元猛增110億美元;曾經連續13年蟬聯首富桂冠的微軟主席比爾·蓋茨則退居第三,個人資產為580億美元,比去年增長20億美元。
Ⅵ 《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股神巴菲特是怎樣煉成的
說到沃倫•巴菲特,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陌生。他從小就有天才般的投資嗅覺,32歲成為百萬富翁,創立了世界著名的投資集團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70多歲問鼎世界首富。美國人通常稱他為「奧馬哈的先知」,中國人則親切地叫他「股神」,總之,不管在哪一個國家,巴菲特都是人們心中當之無愧的天才和傳奇。然而,褪去神話般的外衣,巴菲特的成功究竟有什麼獨門秘籍呢?《滾雪球》這本書首次以巴菲特的視角客觀地講述了一代股神的成長經歷,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了,每一個天才都不是憑空出現的,背後一定付出了異於常人的堅持和努力。
1930年,沃倫•巴菲特出生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的家族世代在奧馬哈經營著一家雜貨店,由於經營有方,雜貨店的生意一直做得不錯。不過巴菲特的父親並沒有子承父業,而是在1931年股市大蕭條時,特立獨行地開了一家股票經紀公司。受父親和家族環境的影響,巴菲特從小就對賺錢感興趣。
6歲的時候,當大多數小夥伴還在大街上調皮搗蛋時,巴菲特已經通過賣口香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盡管每賣一包口香糖,他才賺2美分,但這足以讓人對一個6歲的小孩刮目相看了。後來巴菲特還相繼賣過二手高爾夫球、花生和爆米花,只不過都是小打小鬧,也沒有給他帶來太多的商業啟蒙。
真正讓巴菲特找到賺錢的門道和樂趣的,還要歸功於他送報紙的經歷。巴菲特12歲時,父親贏得了國會議員大選,全家遷往了華盛頓。盡管巴菲特很不適應新學校的生活,但是他很快在華盛頓找到了一份自己真正喜歡和擅長的工作,那就是《華盛頓郵報》和《時代先驅》的送報工作。
巴菲特在送報的過程中,不僅每天起早貪黑、兢兢業業,而且講究方法、懂得變通。比如,為了防止客戶不給報紙錢,他會主動給電梯小姐小費,好讓他提前知道訂報紙的這家人什麼時候搬走;再比如,他也會主動說服負責報紙路線分派的經理,把訂戶比較多的高檔小區分派給他。
就這樣,僅僅是通過送報紙,巴菲特在14歲的時候,就已經有1000美元的儲蓄了,這在當時也算一筆不小的款項。
12歲可以說是巴菲特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同樣也是在這一年,巴菲特和他的姐姐合夥買了人生中的第一支股票,美國城市服務公司的優先股,他們一共買了3股,每股38.25美元。
和大多數剛入股市的新人一樣,巴菲特對這支股票也不了解,只是知道這是父親多年來最喜歡的一支股票。巴菲特在購買了城市服務公司的優先股以後,這支股票就開始大幅度下跌,這也讓他初次嘗到了投資的風險和壓力。
所以,當城市服務公司的優先股開始回升到40美元一股時,巴菲特便迫不及待的拋售了。然而,令巴菲特遺憾的是,城市服務公司的股價很快就一路高漲到每股202美元。
這就是巴菲特的第一次投資經歷,盡管沒有賺到太多錢,但是他從中吸取了很多投資的經驗和教訓。比如,不要過分關注股票的買入成本;再比如,不要著急抓住蠅頭小利,要有耐心,放長線、釣大魚。
此外,在這個階段,巴菲特還深刻地領悟了另外一個道理。由於父親大選失利,巴菲特又轉學回到了家鄉。回來之後,巴菲特不僅應聘成為了《林肯日報》的區域負責人,管理著50多個小報童,還繼續 探索 著股市投資,購買一些股票。
19歲時的巴菲特已經有了更加獨立的股市判斷能力和敏銳的投資眼光。
他通過大量的財務數據分析認為, 汽車 製造商西澤-弗雷澤公司的經營狀況正每況愈下,未來不排除破產的可能性。
於是,在西澤-弗雷澤公司的股價下跌以前,巴菲特便從別人手中借來了這家公司的股票並全部賣空,等西澤-弗雷澤公司的股票大幅度下跌時,巴菲特又以十分便宜的價格把股票買回來,歸還給別人,最終達到了從中賺取差價的目的。這其實也就是現在股市中我們常說的股票「做空」。
1949年,19歲的沃倫•巴菲特從內布拉斯加州商學院畢業,此時,他的資產已經很豐富了。
其中有他花自己的積蓄買下的一家農場,出租給了一戶人家在經營,還有他買的一些股票,另外還有10000 美元存款。
要知道1949年的10000美元,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十幾萬美元,這些錢對於任何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來說,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不過,巴菲特大學畢業以後,並沒有著急投身商海大展身手,而是選擇申請哈佛商學院的碩士繼續攻讀。他希望能從哈佛大學收獲事業發展所必須的聲望威信和人際關系網。巴菲特本來信心十足,期待憑借自己對股票知識的了解,在面試中取得不俗的成績。
可是結果事與願違,哈佛大學甚至沒有給他半點展示股票才華的機會,就無情地把他拒之門外了。
不過,巴菲特並沒有氣餒,而是馬上尋找新的學校,在翻閱哥倫比亞大學的宣傳手冊時,他發現自己的偶像,也就是華爾街著名的投資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恰好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書。興奮之餘,巴菲特立刻著手申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研究生。
由於他的申請書極富個人特色,最後巴菲特被破格錄取了。在哥大商學院,巴菲特不僅學到了最前沿的金融知識和投資理念,還時常有機會跟華爾街知名的金融大鱷近距離交流。經過三年的系統學習,最終巴菲特以史無前例的A+的成績從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畢業。
哥大畢業後,巴菲特主動請纓去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工作,然而卻多次遭到拒絕。後來,在巴菲特的堅持和努力下,格雷厄姆終於向他遞來了橄欖枝。
在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歷練了兩年以後,26歲的巴菲特懷揣著174000美元回到了奧馬哈,開始成立自己的投資公司。起初他的合夥人都是家人、發小和朋友,後來由於巴菲特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可觀,越來越多的合夥人加入了進來。
到1961年的時候,巴菲特的合夥人公司已經發展到了十一家,投資回報率更是高達46%。緊接著,1962年,巴菲特合並了所有的合夥人公司,重新組建了巴菲特有限責任合夥公司。新公司的凈資產總額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超過13%的財產都屬於巴菲特個人。就這樣,巴菲特不到35歲便實現了百萬富翁的夢想。
那麼巴菲特是怎樣在短短的幾年內就實現了財富的爆發式增長呢?這主要歸功於他的投資理念。
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資階段,始終遵循老師格雷厄姆的「煙蒂法則」。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煙蒂法則」,在格雷厄姆看來,那些便宜又不受寵的股票,就好像大街上被隨手丟棄的煙頭一樣,盡管看起來一文不值,但是仍然可以點燃,還能讓人再滿滿地吸上一口,榨取最後一點價值。
正是在「煙蒂法則」的指導下,從1956年到1962年,巴菲特相繼投資了美洲國家火災保險公司、美國國家證券公司和馬拉開波石油勘探公司等等。這些公司後來也恰如其分地發揮了「煙蒂」的作用,為巴菲特帶來了巨額的投資回報。
正如我們在第二部分中看到的,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資階段,始終信奉「煙蒂法則」,他總是樂於尋找一切可能被低估的股票,以低於賬面價值的價格買入,然後等股票價格回升到真實價值的時候再賣出。
盡管巴菲特在彎腰撿煙蒂的時代賺了很多錢,但是同樣也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投資經歷。比如,在拋售奄奄一息的丹普斯特磨坊製造公司時,遭到了全鎮人的反對和圍攻;再比如,為了拯救日薄西山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紡織公司,巴菲特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但最終這家公司仍難逃破產的命運。
好在這個時候,巴菲特認識了自己事業的好搭檔查理﹒芒格。
芒格與巴菲特在投資理念上既相互欣賞,又略有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對風險的態度,受格雷厄姆和父親的影響,巴菲特對風險持悲觀的態度,他會為了避免太大的風險,放過獲利的機會。而芒格卻認為,市場充滿了機會,只要你有一定的勝算,就可以承擔一些風險,與其總是做彎腰撿煙蒂的苦差事,不如花合理的價錢,投資一家有潛力的公司。
在芒格的影響下,巴菲特開始重新審視「煙蒂法則」,他深刻地認識到這種只在乎股票價格,而不顧及公司經營和管理狀況的投資理念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
於是,巴菲特開始放棄格雷厄姆的悲觀主義投資理念,不再只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等賬面數字,而是像芒格一樣重點關注一家公司的無形資產。
比如,關注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品牌的持久性、獨特的競爭優勢等等。然後花合理的價錢,購買一家好公司。在這種投資理念的引導下,巴菲特的投資生涯進入了成熟期,他相繼投資了美國運通公司、迪士尼公司、華盛頓郵報、可口可樂等公司。這些公司日後不僅給巴菲特帶來了高額的投資回報率,而且本身經營發展的也很不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運通公司,1963年當巴菲特出資購買它時,它還深陷商業交易的丑聞不能自拔,等到1965年,靠著公司多年來積累的信譽和品牌效應,美國運通公司的股價一度上漲到70美元一股,當然,也為巴菲特帶來了巨額的利潤。
此外,也正是由於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從「煙蒂法則」到「潛力股」的轉變,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才得以發展壯大,最終由一個每股19美元的紡織公司成長為每股26萬美元的世界一流投資公司。
需要補充的是,在這個階段巴菲特還始終堅持一個重要的投資理念,那就是「安全邊際原則」。所謂安全邊際原則是指,股票市場具有不確定性,在進行投資以前一定要做好風險評估,為自己留足餘地,最終確保投資不會因為誤差或者市場的變動而經歷過於嚴重的失敗。
可以說,巴菲特的每一次精準投資都離不開「安全邊際原則」的保駕護航,同樣的,也正是有了安全邊際原則為底線,巴菲特才有信心把大量的資金押在同一支股票上。
《滾雪球》共分上下兩冊,今天咱們聊了上冊的內容,下次咱們繼續聊聊下冊的內容,你對巴菲特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Ⅶ 在投資股票這種方式上,可以實現穩定的賺錢嗎
股票投資如何實現持續、穩定的盈利?在我看來:
1.堅持做能力以內的事情時刻保持對市場的敬畏之心,堅持只做自己體系內的股票,堅持只做自己看得懂的波段。不要使用借來的錢,不要傷及無辜。杠桿是魔鬼,能不用就不要用。
大多數人都可以歸於此類:比如某醫院的葯房,知道某種葯品價格奇高,並且供不應求,就可以通過投資相關股票獲取收益;再比如某口罩廠采購,知道口罩核心材料是熔噴布,知道上游的核心廠商如數家珍,在別人買口罩股票時他就可以買熔噴布股票,等別人反應過來時,熔噴布股票已經連續一字板了。
3.自強不息股票投資,應該像天道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巴菲特每天要看500頁書或財務報表,徐翔每天研究股票超過12小時,這些比我們成功的人,每天都比我們更加勤奮,這就是他們對待投資的態度。目前,我每天研究股票的時間超過10小時,革命尚未成功,還需繼續努力。
一些感受,希望能幫助到有緣人。
Ⅷ 巴菲特簡介!
沃倫·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國內希拉斯加州的奧馬哈。他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是當地的證券經紀人和共和黨議員。從最初開始,沃倫就超乎年齡地謹慎,他被母親稱為"很少帶來麻煩的小孩"。小沃倫對數字有著與生俱來的迷戀。他常私小夥伴們這樣消磨整個下午的時間:俯瞰著繁忙的路口,記錄下來來往往的車輛的牌照號碼。暮色降臨以後,他們就回到屋裡,展開糧馬哈世界先驅報》,計算每個字母在上面出現的次數,在草紙上密密麻麻地寫滿變化的數字。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使父親霍華德的證券經紀人工作陷入困境,致使家裡的生活非常桔據。母親常常剋扣自己以便讓丈夫和孩子吃得更飽些。直到沃倫開始念書的時候,這種狀況才漸漸好轉。經歷了這些艱辛的歲月之後,他便懷有一種執著的願望,想要變得非常富有。他在5歲之前便有了這個念頭,而且自那以後,這種念頭就從來沒被拋棄過。
沃倫曾坐在小學的太平梯上,平靜地對他的好友們說他將在35歲以前發財。他從來沒表現出自吹自擂,頭腦發漲的跡象,他自己也對此深信不疑,有人曾問他為什麼想賺那麼多錢,沃倫答道:「這倒不是我想要很多錢,我覺得賺錢來看著它慢慢增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1951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巴菲特回到奧馬哈,到父親的交易部巴菲特一福爾克公司做股票經紀人。在巴菲特一福爾克公司他取得的最大進展不是在投資業上,而是在戴爾·卡內基的公開課上。在課上,他學到了在大庭廣眾之中談吐自如的本領。以後,通過在奧馬哈大學教《投資學原理》,他使自己的這種本領
日臻完善,這種本領對他日後的投資至關重要。1954年,巴菲特前往紐約到恩師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格雷厄姆一紐曼公司任職。由於格雷厄姆的保守態度,使他拒絕對公司進行任何主觀的分析,而是樂於堅持自己的教學准則。這常使投資公司出現持幣待投的現象,從而喪失了許多機會。巴菲特意識到這一點並開始研究質量因素對公司內在價值的影響。為此他會親自到公司拜訪,探尋一家企業比另一家更成功的秘密。盡管格雷厄姆並不贊成巴菲特的做法,但巴菲特還是把這些研究結果默默地用在自己的投資上,他取得了比格雷厄姆一紐曼公司更高的投資收益率。從1950年離開大學校園以來,巴菲特的個人資本已由9800美元激增到了 14萬美元。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
1931年,剛剛跨入11歲,他便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47年,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但他學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後便不辭而別,輾轉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拜師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本
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教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決竅。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
1950年巴菲特申請哈佛大學被拒之門外。
1951年,21歲的巴菲特學成畢業的時候,他獲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但年末則升至50萬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當時他將幾個合夥人企業合並成一個「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資額擴大到10萬美元。情況有點像現在中國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資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
1966年春,美國股市牛氣沖天,但巴菲特卻坐立不安盡管他的股票都在飛漲,但卻發現很難再找到符合他的標準的廉價股票了。雖然股市上瘋行的投機給投機家帶來了橫財,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因為他認為股票的價格應建立在企業業績成長而不是投機的基礎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6500萬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其中屬於巴菲特的有2500萬美元。
1968年5月,當股市一片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夥人,他要隱退了。隨後,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間,美國股市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沒有一絲生氣,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低增長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滯脹」時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源即將滾滾而來——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報刊業,因為他發現擁有一家名牌報刊,就好似擁有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其股票單價已長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於賺了多少,其數目可以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1992年中巴費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價上升到113元。巴費特在半年前擁有的32,200萬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萬美元了
1994年底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話,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萬美元的回報,也就是說,誰若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的網站上公開了今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數字顯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資基金集團伯克希爾公司,去年純收益下降了45%,從28.3億美元下降到15.57億美元。伯克希爾公司的A股價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時伯克希爾的賬面利潤只增長0.5%,遠遠低於同期標准普爾21的增長,是1980年以來的首次落後。
沃倫·巴菲特(股神)
投資策略及理論:以價值投資為根基的增長投資策略。看重的是個股品質。
理論闡述:價值投資的精髓在於,質好價低的個股內在價值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總會體現在股價上,利用這種特性,使本金穩定地復制增長。
具體做法:買入具有增長潛力但股價偏低的股票,並長線持有。是長線投資者致富之道,在於每年保持穩定增長,利用復式滾存的驚人威力,為自己製造財富。
遵守的規則與禁忌:
八項選股准則:1、必須是消費壟斷企業 2、產品簡單、易了解、前景看好 3、有穩定的經營歷史 4、管理層理性、忠誠,以股東的利益為先 5、財務穩健 6、經營效率高,收益好 7、資本支出少,自由現金流量充裕 8、價格合理
四不:1、不要投機 2、不讓股市牽著你的鼻子 3、不買不熟悉的股票 4、不宜太過分散投資
對大勢與個股關系的看法:只注重個股品質,不理會大勢趨向。
對股市預測的看法:股市預測的唯一價值,就是讓風水師從中獲利。
對投資工具的看法 :投資是買下一家公司,而不是股票。杜絕投機,當投機看起來輕易可得時,它是最危險的。
名言及觀念:「時間是好投資者的朋友,壞投資者的敵人。」 「投資必須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了解它,就不要投資。」 「要想成功,你就必須逆向使用華爾街投資的兩大死敵:恐懼與貪婪。你不得不在別人恐懼時進發,在別人貪婪時收手。」
其它及成就:1930年出生於美國,猶太人,是價值投資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學生。1956年以100美元入股,2003年身價達429億美元,46年每年復式增長52.9%。
沃倫·巴菲特
職務: CEO
公司名稱: 伯克希爾·哈斯維公司
出生日期: 1930.8.30
個人簡歷: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本科就讀於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畢業後又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師從有金融分析的鼻祖之稱的本·格雷厄姆教授。
1941年,11歲的他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62年,巴菲特與合夥人合開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
1994年底巴菲特公司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
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2005年3月10日,美國《福布斯》雜志在紐約公布了2005全球富豪排名,巴菲特名列第二,僅次於比爾·蓋茨。
Ⅸ 巴菲特有沒有研究過K線圖有的話花了多少時間
當然研究過,花多少時間,不好說。巴菲特他的資金是用億來計算的,他看的是未來的收益和基本面,K線的形態是選股的第一感官,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還有其他的因素輔助。
巴菲特本人比較擅長於長線投資。
長線投資是購買公司生意的一部分,購買股票就是等於購買企業的一部分的股權。所以要選擇優秀的質地,知名的品牌公司,市盈率要低於14倍,凈利潤增長率最低要保持10-25%增長,分紅率保持3%左右,每年保持分紅再投資增加對應股數。短期波動可以忽略不計,並持有5年以內才算真正的長線投資。投資者不會在短期波動或短期波動虧損內賣掉持有的股票及股份,在通常情況下,三年以上的持有者就應該算是長期投資了,但是有好多股東幾乎是幾年乃至十幾年持有同一股票,這更是長線投資了。長線,多數情況下是以基本面為依據或者買入後期待公司出現大的發展進而帶動股票價格出現漲幅。一般來說,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很難在幾個月內出現明顯的轉變,所以,如果以這種思路去介入股票的話,往往要持續一年以上,一般稱為長線投資。
Ⅹ 巴菲特三季度賺了2000億,他是憑借什麼賺錢的
巴菲特是世界股神,我想大家都知道,巴菲特靠著股票投資成為了世界第三大富豪,很多人非常奇怪,巴菲特三季度又賺2000億,他投資有什麼秘籍?為什麼賺錢的總是他?經過思考,我認為巴菲特賺錢的秘籍大概有幾個原因吧。
一、價值投資為主。
巴菲特是價值投資的鼻祖,每一個股票持有時間都非常長,巴菲特在股票價格非常低的時候大量買入,然後,長期持有,這是他賺錢的主要秘籍,耐心持有股票不被短期波動影響,這是巴菲特最厲害的地方,很多人賺一點錢就跑了,而巴菲特可以持有十年,二十年,這種手中有股,心中無股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夠達到的,這也是他厲害之處。
四、不斷的學習和積累。
巴菲特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看財務報告,幾十年如一日,不斷地學習和積累,讓他對行業發展,企業拐點認知更清晰,專注,專一讓他能夠取得更好的收益。
巴菲特三季度能夠賺這么多錢,這給他的投資理念,分析方法以及每天的研究有很大關系,要想成功都不容易,巴菲特也不例外,只是我們只看到他賺錢,沒有看到他背後的努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