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國時期有哪些銀行
四大家族控制中國銀行中央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還有私人開始的銀行。以及外國銀行如花旗銀行等。民國時期的銀行:中國銀行、中國交通銀行、中央銀行、中國農民銀行。
拓展資料:
民國時期四大銀行,下面是關於民國時期四大銀行的詳情解說:
中國銀行
1912年1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前夕,前大清銀行總分行號均先後停業。原大清銀行幫辦陳錦濤、上海分行經理宗漢章,在駐滬大清銀行原股東的支持下,請求南京臨時政府將上海大清銀行改組為中國銀行。上海中國銀行於1912年2月5日開業,南京分行2月15日開業。 1912年4月1日北洋政府重新成立中國銀行籌備處,並於1912年8月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國銀行,同時將上海中國銀行改組為分行。1913年月4月15日,北洋政府公布了中國銀行第一個則例。 中國銀行為官商合辦的股份有限公司,總行設於北京,資本額為銀元6000萬元,官商各半。總裁副總裁由政府直接任命。中國銀行從1912年2月成立即開始發行紙幣,至1942年6月底止。
交通銀行
交通銀行是由官商合辦的股份有限公司。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籌備,1908年3月4日開業。清朝末年,交通銀行是享有代理國家發行紙幣權的銀行。1916年,北洋政府明令交通銀行、中國銀行同具中央銀行性質。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該行又是國民政府指定的國家銀行之一,與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民銀行並駕齊驅,俗稱四大行。交通銀行歷年發行各種紙幣到1936年12月止,共發行大銀元票741839528元,輔幣券2723203餘元,小銀元票39068499餘元。交通銀行所發行的紙幣計有:銀兩票、大銀元票、小銀元票、銅元票、輔幣券五種。其中銀兩票有2版,大銀元票11版,小銀元票4版,銅元票4版,輔幣券3版。
中央銀行
1928年10月5日國民政府頒布《中央銀行條例》並著手籌建中央銀行,並於1928年11月1日在上海正式成立。國民政府授予該行一切中央銀行應當具備的特。同時將原由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分享的經理國庫,經募國內外公債等特權全部收歸中央銀行辦理。1935年11月國民政府改行法幣後,將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所發行的紙幣均定為法幣。1942年7月國民政府決定取消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的紙幣發行權,並將兩行發行准備全部移交中央銀行接收、保管。此後,中國貨幣發行權全集中於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於1928年11月1日開始發行紙幣。其時所發行的品種計有:銀元票、銅元票、關金券、法幣、金元券、銀元券及輔幣券。面額分為:壹圓、貳圓、伍圓、拾圓、伍拾圓、壹佰圓七種。輔幣則有:伍分、壹角、貳角三種。其後,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國民政府眼看大勢已去,指令中央銀行無限量發行金元券、銀元券,而且面值越印越大,首次出現千元、萬元、十萬元、百萬元面額的鈔票。
中國農民銀行
1932年,國民黨在對中共所領導的紅軍進行第三次圍剿失敗後,為准備東山再起進行第四次圍剿,並企圖以經濟打壓紅軍。國民黨政府除積極籌備農村金融組織外還同時公布《匪區內各省農村金聯救濟條例》。加強對農村金融的控制。1933年春,國民黨發動的對紅軍第四次圍剿又慘遭失敗。為了繼續發動第五次圍剿,1933年3月正式成立「豫鄂皖贛四省農民銀行」,1934年10月紅軍作戰略性大轉移,進行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此時,國民政府感到僅有四省農民銀行,其實力有限。為適應其圍剿紅軍的需要,認為必須在紅軍長征途中增設機構,掐斷紅軍的經濟來源。於是決定將四省農民銀行更名為「中國農民銀行」,於1935年4月1日正式成立,並發行鈔票。後來「中國農民銀行」同時成為國民政府維持其在中國統治的四大財政支柱之一。
Ⅱ 我有一張民國六年中國銀行股票想出手
這種解放前的股票證券,可以自己收藏。
賣出的話,成交價格差異較大,主要看品相,以及買家。
Ⅲ 十年前中國銀行的股票是多少錢一股
601988中國銀行是2006年上市的,當年最低3.22元,收於全年最高價5.43元,2007年產生歷史最高價7.58元,隨後一路下探,2014年見到2.44元,周五收到3.34元。(圖見年K線)
Ⅳ 中國銀行股票最低價是1.61元1股嗎,在2014年2月的時候
中國銀行歷史最低價2.82元,在2008年9月18日。
影響股價的因素:
影響股價波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經濟因素的影響,利率變動的影響,政治因素的影響以及心理因素的影響。
(1)經濟因素的影響:在影響股價的經濟因素中,經濟周期,亦即景氣的變動,是最重要的因素。當經濟進入復甦階段時,投資者已經預計景氣將會好轉,生產者利潤和股票都會增加,於是爭購股票。股價因而大幅度上漲。但到了蕭條階段,投資者已經預測景氣將會變壞,生產者利潤和股息減少,紛紛拋售手中的股票,股價隨之大跌。
(2)利率變動的影響。從理論上講,股價與利率呈反方向變動。當利率上升時,公司的借款成本增加,利潤自然會減少,同時利率上升會導致資金從股市流銀行,從而股價會下跌;反之則亦是。
(3)物價因素的影響。物價溫和上漲,企業庫存商品價值上升,如果生產成本不變,或銷售價上漲的幅度大於成本上升的程度,公司盈利可以增加;反之,物價下跌,商品只能按低價出售,這會造成收人減少甚至虧損。因此,一般說來,物價上漲,股價上漲。
(4)政治因素的影響:政治是經濟的集中反映。一般說來。它的變化會使股票市場發生波動。
(5)心理因素的影響:人們心理狀態的變化,也會導股價變動。如果投資者對於購買股票的基本情況表示樂觀,股價就會上升,但這種上升卻不一定有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如果投資者對將來的前途表示悲觀,將會忽視發行公司的盈狀況而大量拋售手中股票,致使股價可能會莫名其妙地下跌。特別是許多投資者具有盲目跟風、缺乏主見、疑神疑鬼、嫌貴貪低的心理經常造成大規模地哄搶和拋售,也給投機者造成了可乘之機。
Ⅳ 國民黨政權金融壟斷體系中「四行二局」分別指什麼
四行是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中央銀行,兩局是郵政儲金匯業局和中央信託局這六家金融機構是當時南京國民政府控制國家金融體系的核心。
拓展資料: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主要的金融機構都跟隨遷往中國台灣省,但是仍然留下了很多金融分支機構,我黨領導人民對其實行了合並改造,發展至今,大致如下:
(1)中國銀行繼續存在,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除了具有現代銀行的業務外,還是中國香港、澳門兩地的發鈔行。
(2)中央銀行經過重組改造後成為國家最高金融機關,壟斷國內貨幣發行及制定各類金融政策,是國家的銀行、銀行的銀行、發行的銀行,扮演最終承兌人的角色。
(3)交通銀行重組之後成為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
(4)中國農民銀行消失,但是新成立了中國農業銀行。
(5)郵政儲金匯業局消失,其後身應為郵政儲蓄集團,包含郵政業務、銀行業務的部分。
(6)中央信託局消失,信託業務在我國發展較慢,如今由中國銀監會對相關業務進行監管。
(7)中央合作金庫清理消失,如今形式應是各種信用合作社,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以及儲蓄信用合作社。
拓展資料: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是清朝末年舉行新政改革的產物,辛亥革命後被民國政府接管,不過當時的中國銀行背後主要是江浙財團。由於有代理國庫發行鈔票之特權,因此在全國各地陸續開設分行。可以說中國銀行早期就是實際上的中央銀行。
南京國民政府掌權之後,中國銀行總部遷往上海,並加入部分官股,成了官商合營的銀行。此時的中國銀行主要業務是國際匯兌、發行海外公債、發展海外貿易等,仍然可以發行貨幣,後於1942年7月貨幣發行權被取消。後來官股再次增多,官商各佔一半。
Ⅵ 解放前 民國的時候中國有股市嗎
我國的滬深股市是從一個地方股市發展而成為全國性的股市的。在1990年12月正式營業時,上市的股票數量只有為數很少的幾只,其規模很小,且上市的股票基本上都是上海或深圳的本地股,如上海的老八股中只有一支是異地股票。在其後股市的發展中,由於缺乏戰略性的考慮,造成了資金的擴容與股票的擴容不同步,特別是資金擴容,其速度遠遠快於股票擴容。在1991年至1996年的五年間,股票營業部從數十家擴展到現在的近3000家,入市資金從10多億元增加到現在的3000多億元,而上市公司卻只從當年的近20家增加到現在的400多家,上市流通的股票只有300億股。股市的供求關系極不平衡,這樣就造成了股價在最初兩年出現暴漲的局面。
上海股市從1990年12月開始計點,1992年年底就上升到了780點,平均年漲幅達到179%;深圳股市從1991年4月開始計點,1992年底也漲到了241點,年均漲幅也有68.5%。
Ⅶ 中國銀行的發展歷史
您可通過中國銀行門戶網站(www.boc.cn)「首頁 > 關於中行 > 中行歷程」查看相關信息。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
誠邀您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或中銀跨境GO APP辦理相關業務。
Ⅷ 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中石油,中石化六個股票的歷史最高價和最低價是多少
601988中國銀行,歷史最高價7.58(07年11月1日),最低價2.82(08年9月18日)
601939建設銀行,歷史最高價11.58(07年11月2日),最低價3.46(08年9月18日)
601398工商銀行,歷史最高價9.00(07年11月1日),最低價3.13(08年9月18日)
601328交通銀行,歷史最高價17.08(07年10月30日),最低價3.97(08年10月28日)
601857中國石油,歷史最高價48.62(07年11月5日),最低價9.71(08年10月28日)
600028中國石化,歷史最高價29.31(07年11月5日),最低價2.93(03年1月2日)
Ⅸ 民國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十股股票的價格
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
全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目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
中國銀行是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開業的。中國銀行的前身是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戶部銀行。在1908年改稱為大清銀行,負責整理幣制,造幣,發行紙幣,整理國庫,行使中央銀行權利,並添股招商。這是清政府「與國際接軌」的嘗試。
中國銀行成立後,繼續擔負中央銀行職責,到了1928年,國民政府另立央行,特許中國銀行為國際匯兌銀行。中國銀行一開始就走國際化道路,先後分別在香港、澳門、倫敦、大阪、新加坡、紐約等地設立海外分支機構。
舊中國的中國銀行是官商合辦的股份制銀行,早期的中國銀行在限制北洋軍政府開支,抵制袁世凱停兌令,支持民族經濟發展,組織愛國華僑支援國內抗戰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1935年之後,中國銀行的實際控制權已經落到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資本主義聚斂財富的工具,是中行歷史上的一個污點。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了中國銀行,1950年1月,周恩來總理向我國駐港機構發布保護,聽候接管的命令。中國銀行香港分行響應周總理的號召,率先起義,宣布接受北京總管理處的領導,不久,倫敦、新加坡、雅加達、吉隆坡、卡拉奇、孟買、加爾各答、仰光等分支機構紛紛宣布接受國內總管理處的領導,為新中國保存了大量的海外資產。此後,中國銀行成了新中國金融體系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1950年4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劃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
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銀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領導的一個職能部門,利用信貸、結算、匯率等多種手段促進外貿的發展,使我國外匯收入不斷增加;積極參加反對凍結美元資產的斗爭,抵制美國政府對我國實行的經濟封鎖;支持交通部門逐步建立遠洋船隊,支持企業通過進口設備合遠材料來增加產量和質量;認真履行國家外匯專業銀行的職責,加強外匯管理發展與國際金融界的交往。
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兩塊牌子,內部一套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
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此時中國銀行的身份才發生的根本性的變化,由原中國人民銀行的一個分支部門,國家金融管理機關,向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轉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銀行的前列。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家放寬對各家銀行經營領域的控制。根據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部署,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由外匯管理局經營,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各外匯業務銀行在外匯業務經營方面享有平等地位,這打破了中國銀行在外匯業務方面的壟斷地位,這也標示中國銀行正式結束了國家外匯管理機構的歷史使命,完成了向綜合性商業銀行的轉型。
中國銀行集團成立於1990年代,由原來以中國銀行為首的13家銀行合並而成。根據中銀香港的網頁,這12家銀行分別是:
1. 中國銀行香港分行
2. 八家內地成立銀行的香港分行:廣東省銀行、新華銀行、中南銀行、金城銀行、國華商業銀行、浙江興業銀行、鹽業銀行、集友銀行
3. 兩家香港注冊的銀行:華僑商業銀行、寶生銀行
4. 南洋商業銀行(部份分行)
交通銀行在香港的業務曾經有一段時間也屬於中國銀行集團,但後來退出了。
從1994年到2004年這10年間,中國銀行憑借悠久的歷史、廣泛的海外網路、出眾的實力和國際金融、外匯業務優勢,使中國銀行成為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銀行,盈利總額在國內銀行中一直居於首列。許多權威的國際金融雜志一致認為,中國銀行是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中員工數量最少,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最強的銀行,人均利潤、人均資本合人均資產各項指標均居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之首。
中國銀行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5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八位。
中國銀行主營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個人金融、資金業務和金融機構等業務。公司業務以信貸產品為基礎,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和融資、財務解決方案。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儲蓄存款、消費信貸和銀行卡在內的服務。資金業務包括本外幣保值、資金管理、債務保值、境內外融資等資金運營和管理服務。而金融機構業務則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諸如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注重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中國銀行有近百年輝煌而悠久的歷史,在中國金融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銀行於1912年由孫中山先生批准成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37年間,中國銀行先後是當時的國家中央銀行、國際匯兌銀行和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1949年,中國銀行成為國家指定的外匯外貿專業銀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1994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銀行成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中國銀行於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中國銀行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業銀行。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擁有遍布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共計11,307個,境外機構共計603個。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發鈔銀行。中國銀行在國內同業中率先引進國際管理技術人才和經營理念,不斷向國際化一流大銀行的目標邁進。
2004年7月14日,中國銀行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銀行合作夥伴。中國銀行將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宣傳和普及奧運精神,促進本次體育盛會的圓滿成功,提升本行企業形象和社會價值。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來自業界、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6年進入《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同時,被《財資》評為" 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十強企業";中銀香港重組上市後,先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和《亞洲金融》"最佳交易、最佳私有化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在近百年的歲月里,中國銀行以其穩健的經營、雄厚的實力、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深得廣大客戶信賴,打造了卓越的品牌,與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中國銀行將承秉"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創建國際一流大銀行"的宗旨,依託其雄厚的實力、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銀行服務,與廣大客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2006年6月1日起,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門戶網站域名由www.bank-of-china.com 變更為 www.boc.cn。新域名更方便訪問中國銀行門戶網站。
2006年6月1日正式在香港掛牌上市
內地股票代碼:601988
中國銀行與奧運
2005年2月22日
中國銀行作為國內獨家經銷「北京奧運金」的金融機構,在京成功發行第一組「北京奧運金」本色系列產品。
2005年2月2日
北京2008年奧運會合作夥伴俱樂部成立,北京奧組委向中國銀行頒發紀念牌和俱樂部會員證。
2004年12月8日
中國銀行和Visa國際組織在京舉行了全球首張北京奧運主題的「中銀VISA奧運信用卡」的首發儀式。
2004年11月3日
國際奧委會執委、市場開發委員會主席傑哈德·海博格先生及北京奧組委有關領導一行訪問中國銀行。
2004年8月23日
中國銀行在中國駐希臘大使館為中國奧運健兒舉辦慶功酒會。
2004年7月22日
中國銀行推出第一款奧運題材金融產品——長城VISA歐元卡雅典奧運珍藏版,支持中國體育代表團出征雅典。
2004年7月14日
北京奧組委正式宣布中國銀行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銀行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