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斯利康四得產品組怎麼樣
阿斯利康四得產品組很不錯。
1993年,阿斯利康初入中國,如今中國已躍升為其全球第二大市場,在這份22年深耕中國的孜孜不怠背後是一項項有見解,有前瞻,有腔調的投資。
阿斯利康中國現有10,000多名員工,以推動更廣闊的科學領域為目標,以消除人類的疾病並降低因疾病引起的死亡為主要職責,通過科研創新以及卓越的執行力、不斷滿足中國的醫療需求,未來我們將有更多的投入,為真正改變患者生活而勇往直前,永不停歇
2. 英國阿斯利康公司的阿斯利康在中國
阿斯利康中國總部位於上海,在中國大陸的20多個主要城市設有辦事處。公司在江蘇省無錫市擁有世界一流的生產基地,於2001年正式投產。阿斯利康目前在中國銷售的醫葯產品已有約80%在中國本地生產。
作為全球領先制葯公司之一,阿斯利康藉助其雄厚的研發基礎、強大的生產能力和完善的銷售體系,致力於在諸多重要治療領域為廣大患者提供富於創新、卓有成效的醫葯產品。中國是阿斯利康全球最重要的新興市場。在中國,阿斯利康的使命是開發、供應和推廣優勢治療領域中富於創新、質量上乘的醫葯產品。
阿斯利康於1993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至今已經建立了包括生產、銷售、研發在內的業務機構,員工人數超過2900名。阿斯利康秉承「立足中國,造福中國」 的理念,堅持推出創新葯物造福中國患者、加強葯物研發領域的投資與合作、重視人才發展、加強企業責任的四大發展戰略,自2002年起阿斯利康迎來了中國業務健康高速發展的新階段。目前,在處方葯銷售和包括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在內的葯物研發領域,阿斯利康在跨國制葯企業中保持領先水平。
阿斯利康致力於保持高度的企業責任,加強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成為中國醫學界的首選合作夥伴。阿斯利康通過和著名學術及科研機構在葯物研發上的緊密合作,提高國內醫學科研機構的研發水平。與此同時,阿斯利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斷地將尖端科技引進中國醫學界,為中國的醫學工作者提供最新醫學知識和最佳診療方法的教育培訓。
3. az是哪個醫葯公司
az指的是阿斯利康(AstraZeneca)醫葯公司。
阿斯利康全球總部位於英國倫敦。阿斯利康由前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前英國捷利康公司於1999年合並而成。在中國,阿斯利康的業務重點主要集中在中國患者最需要的治療領域,包括心血管、代謝性疾病、腫瘤、呼吸、消化和腎臟疾病。
公司發展歷程
阿斯利康在中國設立了張江高科技園區,這里有生物制葯研發中心、學術培訓和全球職能部門。該園區設有許多業務部門,包括醫療事務部和數字化與商業創新部等。
在阿斯利康科技園區,秉承多元化思維蓬勃發展。園區營造先進、環保的建築理念以及創新、協作的氛圍,使其成為了鼓舞人心的工作場所和客戶的學術交流中心。
阿斯利康的戰略通過組建區域管理團隊 (RMT) 為員工提供機會,讓他們能彼此協作、開發創新能力,並分享他們對瞬息萬變的格局的看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阿斯利康
4. az是哪個醫葯公司
阿斯利康(AstraZeneca)醫葯公司
阿斯利康(AstraZeneca)是全球領先的制葯公司,由前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前英國捷利康公司於1999年合並而成。作為一家以創新為驅動的全球性生物制葯企業,阿斯利康全球總部位於英國倫敦,全球約有61,500名員工,業務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公司在17個國家設立生產基地。
為了滿足中國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阿斯利康在中國對大量的企業社會責任項目進行投入,與慈善機構發起易瑞沙®慈善贈葯項目。
從2007年起,阿斯利康便攜手中華慈善總會成立易瑞沙®慈善贈葯項目,旨在幫助這些因病致貧的患者能得到充分的治療以及關注,並喚起大眾以及病患對於肺癌晚期治療的意識。
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發起、阿斯利康無償捐贈援助葯品,面向中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因愛得芙-芙仕得慈善援助項目」在上海正式啟動,該項目旨在以切實的醫療援助方案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使其獲得晚期乳腺癌的標准治療,增強患者與疾病抗爭的信心。
5. 阿斯利康是哪個國家的
阿斯利康是英國的,阿斯利康是全球領先制葯公司,由前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前英國捷利康公司於1999年合並而成。
作為一家以創新為驅動的全球性生物制葯企業,阿斯利康全球總部位於英國倫敦,全球約有61,500名員工,業務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公司在17個國家設立生產基地。
阿斯利康中國總部位於上海,在中國大陸的20多個主要城市設有辦事處。公司在江蘇省無錫市擁有世界一流的生產基地,於2001年正式投產。阿斯利康目前在中國銷售的醫葯產品已有約80%在中國本地生產。
作為全球領先制葯公司之一,阿斯利康藉助其雄厚的研發基礎、強大的生產能力和完善的銷售體系,致力於在諸多重要治療領域為廣大患者提供富於創新、卓有成效的醫葯產品。
中國是阿斯利康全球最重要的新興市場。在中國,阿斯利康的使命是開發、供應和推廣優勢治療領域中富於創新、質量上乘的醫葯產品。
6. 24小時內連敲兩項「AI制葯」合作,阿斯利康想做「葯企里的BAT」
有著深厚 歷史 沉澱的百年葯企,在擁抱AI技術這方面,嗅覺絲毫不鈍化。最近的一個案例,是阿斯利康。
近日,這家葯企巨頭阿斯利康在一天之內,與兩家制葯公司——Benevolent AI、Scorpion Therapeutics,達成研發合作。
協議稱,阿斯利康將利用兩者的AI葯物開發平台,加快針對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和心力衰竭 (HF)的新葯開發,以及針對難於成葯的轉錄因子開發抗癌創新療法。
早在2019年,阿斯利康就與BenevolentAI公司達成研發協議,合作開發針對慢性腎病和特發性肺纖維化的創新療法。最新協議則是進一步擴展了雙方的合作,將上述兩種疾病添加到研發合作中。
與Scorpion Therapeutics公司合作,阿斯利康則是希望將前者的整合發現平台,與自身在癌症精準醫葯開發方面的專長相結合,攻克靶向轉錄因子的挑戰。
近年來,阿斯利康在數字化醫療布局上十分活躍。
2021年,阿斯利康在杭州設立了中國東部總部,藉助電商新零售、移動醫療及互聯網產業基礎,聚焦於新葯研發、醫療器械、醫療數據這三大領域,並引入創新型葯店新零售模式。
從上述動作來看,阿斯利康越來越不滿足一個葯企的傳統人設。為什麼,它成為了葯企行業的一個「另類」?
Benevolent AI和Scorpion Therapeutics,都屬於AI葯物發現公司。
其中,Benevolent AI成立於2013年,總部在英國倫敦。按照融資金額算,BenevolentAI已經成為歐洲最值錢的人工智慧初創公司,位列全球前五。
目前,該公司已搭建專有的AI葯物發現平台,結合了大約300名世界一流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的科學專業知識和完整的濕實驗室能力,能夠以極高概率交付新的候選葯物。
僅其現有的管道,就有可能服務於超2.6億人的患者群體,市場機會超300億元。
公司業務板塊分為Benevolent Bio和Benevolent Tech兩部分。
阿斯利康看重的,正是Benevolent在知識圖譜、Al葯物發現平台和濕實驗室設施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另外一家Scorpion Therapeutics,是一家精準腫瘤公司,成立於2020年,總部在美國波士頓,專注於針對癌症腫瘤的下一代精準治療的葯物研發。
該公司將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葯物化學和新靶點鑒定結合到一個平台中,目前,已推出精準腫瘤2.0葯物的研發計劃。
此次,與阿斯利康的合作就建立在其2.0計劃上,希望針對"不可治療"的非酶靶點以及內部發現的蛋白質靶點開發治療候選葯物,在同領域的葯物研發中達到best-in-class(同類最優)和first-in-class(同類最新)。
總體來看,這兩家公司,一家在AI制葯行業業務老道,研發管道成熟;一家在癌症疾病領域精準定位,競爭潛力充分,阿斯利康看中這兩家,就是選擇將葯物研發「做深做精」。
新葯研發是一項環節多、時間長、風險高的工程,主要包括葯物發現、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以及審批與上市4個階段。
但從人體疾病的角度來看,人類2萬多個可編碼蛋白的基因,其中10%-15%與疾病相關,而可作為小分子葯物靶點的小於700種,容易的靶點已經開發殆盡,剩下的都是難度很高的或者難以成葯的靶點,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經濟成本才可能成功。
這一流程的升級加速,為傳統葯企葯物研發周期長,成功率低、成本高的問題,撬開一個突破點。
阿斯利康成立於1999年,由兩家葯企合並。
在20多年的發展中,從自研新葯到代理賣葯、從共研新葯到醫療服務,從創新孵化到資本合作,在不同的時代,它有著不同的「生存方式」。
阿斯利康的發展歷程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成立之初的阿斯利康,憑借三大慢病專利產品形成競爭優勢,並以終端市場規模覆蓋前端研發成本,在二十世紀的發展一路暢通。
然而,到21世紀頭十年,阿斯利康繼續「吃」專利,在新葯研發成本上居高不下,研發效率遠不如創新型小公司,於是開始一邊向第三世界國家轉移研發中心,一邊維持全球價格體系。
這種瞻前顧後的局面,導致阿斯利康內部產品線出現了嚴重的「青黃不接」。
隨後,2010年後,阿斯利康專利「坐吃山空」,逐漸失去專利保護。一般而言,在專利制度的保護下,創新葯物廠商不僅能夠抵制其他葯企的仿製,同時還能有時間研製新的創新葯、培育新興市場。
但是沒有走出專利低谷的阿斯利康,只能一邊拒絕輝瑞的吞並邀約,一邊大幅增加研發投入、並購頻率以及甩賣力度。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15年,阿斯利康的收購數量達14起,其中四筆交易都超過了20億美元。
在2016年,阿斯利康又集中於甩賣,數量達11起,涉及小分子感染部門、麻醉部門等。
一系列的減肥、瘦身動作,為阿斯利康後續的路線埋下了伏筆。
2015年,是阿斯利康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一年。
這一年裡,公司提出新的商業創新構想和市場策略,宣布逐漸從一家傳統的外資制葯企業,轉向創新醫葯的平台型企業。
這個時期的阿斯利康,加快與制葯、器械、診斷、數字化、資本等領域的夥伴「跨界」合作,滲透入基層市場的毛細血管。
2019年,中國市場首次成為阿斯利康的第二大市場,收入佔到整體收入的五分之一,阿斯利康更是擊敗輝瑞,坐上了中國市場的頭把交椅。
2020年,阿斯利康蟬聯中國區市場第一,全年營收53.75億美元,而位居第二的默沙東和第三的羅氏收入都為35億美元,遠遠落後於阿斯利康。
此時,中國區的「穩定輸出」,才讓阿斯利康緩了一口氣。直到疫情的帶來,又推了阿斯利康一把。
數字化技術與各行業間的結合在疫情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醫療 健康 行業尤為如此。線下醫院的運轉受到疫情阻礙,但民眾的醫療需求卻有增無減,互聯網醫療迎來了有史以來增長最為強勁的發展。
2021年,王磊在采訪中說到,「阿斯利康的主營業務還是賣葯,但你為什麼一定要惦記人家吃葯呢?」
在阿斯利康的構想中,醫葯公司不再只是葯品銷售,而是「創新的平台公司,為患者提供整合型服務的平台公司」。
如果一家葯企基於自身產品線,把全部精力和資源都集中在晚期治療上,沒有用在早期預警、疾病診斷,愈後管理上,無疑是增加了患者和醫保的負擔。
但如果將商業模式從賣葯變成賣服務,願意在數字營銷上下點功夫,不僅能幫自己找到潛在用戶、增加銷量,覆蓋原來葯品銷售環節的長尾,還能將其他上下游的新產品傳達給用戶。
本質上來說,這也是迎合了數字經濟時代,用戶消費心理與方式變遷的必然之舉。
從長期來看,數字化的效果一定會顯現,影響的目標人群和次數越多,效果越好,同時邊際成本遞減。
所以,除了賣葯,其他環節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依託物聯網技術,逐漸構建起一張連通不同地區、不同等級醫療機構的 健康 物聯網路,實現從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到康復的患者全病程管理。
再比如,尋求本土各類合作夥伴的支持。
其中重要一點是,中國廣闊的市場、中國本土醫療習慣,中國的數字環境,都為阿斯利康打造出一套「中國模式」埋下根基,並被全球所復制。
2020年,阿斯利康發布AI醫療「武林召集令」,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尋求與頂尖人工智慧公司進行合作。
2021年年初,阿斯利康頻頻促成商業合作,並宣布已經轉型為平台型公司,在數字化和創新生態上多有布局。
從對外合作來看,阿斯利康計劃落地200款產品,支撐150億美元收入的目標,方式包括自研、聯合開發、代理以及投資等。
其中包括與昆葯集團(醫療大 健康 )、零氪 科技 (醫療大數據)、君實生物(港股上市的明星公司)、歐姆龍(器械公司)、橙意家人(數字醫療方案提供方)等數十家醫葯公司達成合作;
將澤橋醫生(醫療信息化)、海王星辰(連鎖葯店)、深至 科技 (超聲AI)及其自身孵化的迪哲醫葯等企業引至自家生命科學創新園;
以及與中金資本、高瓴創投、泰格醫葯、雲鋒基金、弘暉資本等建立夥伴關系。
從內部架構調整來看,2022年年初,阿斯利康在中國建立全新的事業部—全渠道事業部,涵蓋及縣慢病業務部、零售業務部、社區業務部、飛鷹業務部及東五縣域市場。
另外,在人事調動上,阿斯利康新設副總裁級別的崗位,統管數字化相關工作,並由其整合阿斯利康的IT團隊、智慧 健康 創新中心、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和數字化業務等四大團隊,一齊指向渠道與數字化的布局。
簡而言之,阿斯利康想做的,是一個醫葯行業的BAT。
正如中國區總裁王磊所說:「如果你覺得這個不是和你核心的治療領域相關的,就盡可能讓別人去做。你不要碰,讓別人碰,你就做一個會議主持人,你不用想內容,就參與唄。或者說是 汽車 總裝廠,我們做好總裝的工作就可以了。」
當前,在各種采購政策和數字技術的加持下,大批葯企都順應時代趨勢,思考企業轉型的新思路。
其中有像昆葯集團這種轉型大 健康 領域,拓展更大的消費群體和規模;
有像恆瑞醫葯的公司一面研製仿製葯,一面用更大的現金流支持創新葯研發;
也有像亞虹醫葯類似的中小葯企收縮葯品研製規模,在仿製葯市場中走好自己的路。
但其中更多的,是像阿斯利康這種葯企巨頭轉為平台型公司,諾華、武田、輝瑞等也是如此。
在諾華全球CEO萬思瀚上任後,諾華從2018年開始轉型為數據科學和數字化技術為核心驅動的醫葯 健康 公司,並與騰訊智慧醫葯、方舟健客等達成慢病合作,共同 探索 全病程創新管理模式的更多可能性。
而亞洲最大的制葯企業武田,並沒有採取巨頭葯企全流程鋪開進行數字化創新的模式,而是在已有的核心產品線上附加數字化模塊,用數字化解決燃眉之急。
比如在2017年收購夏爾後,武田緊接著完成全球化重組,將經營資源集中於癌症、消化器官、中樞神經等核心業務,圍繞這幾項核心葯物搭建了「腸胃疾病 數據」、「精神疾病 患者服務」、「AI加新葯發現以及孵化器」等三種項目。
輝瑞則因為中國區帶量采購政策的實施,核心產品業績表現平平,於是從2020年開始加大新銷售渠道的布局,並在2021年初宣布設立單獨的市場擴張團隊,開發新的數字平台、電子商務渠道、互聯網醫院、政府合作夥伴關系和許多其他新舉措,支持所有業務部門。
總之,這些企業無一不在進行數字化布局。
一方面,它們看到了未來的趨勢: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成為新的關鍵生產要素,平台化是重塑創新經濟中的新生產關系。
另一方面,外界環境倒逼:新冠肺炎疫情、新醫改使得葯企數字化轉型必須提上日程。
從AI制葯到研發合作,從傳統葯企到平台巨頭,葯企的數字化轉型暗含了更多的時代命題,折射出行業和企業自身不斷變化的需求。
葯企的發展,要跟緊時代的大勢,「AI+數字化」的組合方式,或是未來葯企的一個必然走向。
雷峰網雷峰網
7. 阿斯利康投資(中國)有限公司電話是多少
阿斯利康投資(中國)有限公司聯系方式:公司電話021-60301096,公司郵箱[email protected],該公司在愛企查共有7條聯系方式,其中有電話號碼2條。
公司介紹:
阿斯利康投資(中國)有限公司是2007-09-20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成立的責任有限公司,注冊地址位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亮景路199號。
阿斯利康投資(中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MICHAEL MING LONG LAI,注冊資本12,000萬(美元),目前處於開業狀態。
通過愛企查查看阿斯利康投資(中國)有限公司更多經營信息和資訊。
8. 阿斯利康是哪個國家的
英國的
阿斯利康(AstraZeneca)是全球領先的制葯公司,由前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前英國捷利康公司於1999年合並而成。作為一家以創新為驅動的全球性生物制葯企業,阿斯利康全球總部位於英國倫敦,全球約有61,500名員工,業務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公司在17個國家設立生產基地。
自1993年進入中國以來,阿斯利康堅持科學至上,注重創新,以滿足中國不斷增長的醫療需求,實現「開拓創新,造福病患,成為中國值得信賴的醫療合作夥伴」這一宏偉願景。阿斯利康的中國總部位於上海,在全國擁有超過10000名員工,2018年在華銷售額達37.95億美元。
公司在華投資超過7.5億美元,分別在無錫和泰州投資建有生產基地,並在無錫建立了中國物流中心。在中國,阿斯利康的業務重點主要集中在中國患者最需要的治療領域,包括心血管、代謝性疾病、腫瘤、呼吸、消化和腎臟疾病。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阿斯利康
9. 阿斯利康股票代碼
阿斯利康(US)股票代碼:AZN.N,股票名稱:阿斯利康(US),公司全稱:AstraZeneca PLC。
阿斯利康是全球領先制葯公司,由前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前英國捷利康公司於1999年合並而成。阿斯利康在諸多治療領域為患者提供富於創新,卓有成效的處方葯產品,包括消化、心血管、腫瘤、中樞神經、麻醉、呼吸和抗感染領域等,其中許多產品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拓展資料:
股票代碼用數字表示股票的不同含義。股票代碼除了區分各種股票,也有其潛在的意義,比如600***是上交所上市的股票代碼,6006**是最早上市的股票,一個公司的股票代碼跟車牌號差不多,能夠顯示出這個公司的實力以及知名度,比如000088鹽田港,000888峨眉山。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證券,根據上交所"證券編碼實施方案",採用6位數編制方法,前3位數為區別證券品種,具體見下表所列:001×××國債現貨;110×××120×××企業債券;129×××100×××可轉換債券;201×××國債回購;310×××國債期貨;500×××550×××基金;600×××A股;700×××配股;710×××轉配股;701×××轉配股再配股;711×××轉配股再轉配股;720×××紅利;730×××新股申購;735×××新基金申購;737×××新股配售;900×××B股。
滬市A股票買賣的代碼是以600、601或603打頭,如:運盛實業:股票代碼是600767。中國國航:股票代碼是601111。應流股份:股票代碼是603308。B股買賣的代碼是以900打頭,如:儀電B股:代碼是900901。
滬市新股申購的代碼是以730打頭。如:中信證券:申購的代碼是730030。深市新股申購的代碼與深市股票買賣代碼一樣,如:中信證券在深市市值配售代碼是003030。
配股代碼,滬市以700打頭,深市以080打頭。如:運盛實業配股代碼是700767。深市草原興發配股代碼是080780。
以前深交所的證券代碼是四位,前不久已經升為六位具體變化如下:深圳證券市場的證券代碼由原來的4位長度統一升為6位長度。1、新證券代碼編碼規則升位後的證券代碼採用6位數字編碼,編碼規則定義如下:順序編碼區:6位代碼中的第3位到第6位,取值范圍為0001-9999。
新舊證券代碼轉換此次A股證券代碼升位方法為原代碼前加"00",但有兩個A股股票升位方法特殊,分別是"0696 ST聯益"和"0896 豫能控股",升位後股票代碼分別為"001696"和"001896"。
股票代碼中的臨時代碼和特殊符號臨時代碼新股:新股發行申購代碼為730***,新股申購款代碼為740***,新股配號代碼為741***;新股配售代碼為737***,新股配售的配號(又稱"新股值號")為747***;可轉換債券發行申購代碼為733***;
深市A股票買賣的代碼是以000打頭,如:順鑫農業:股票代碼是000860。B股買賣的代碼是以200打頭,如:深中冠B股,代碼是200018。
中小板股票代碼以002打頭,如:東華合創股票代碼是002065。創業板股票代碼以300打頭,如:探路者股票代碼是:3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