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奧園股票是怎麼回事
中國奧園公布4月1日後停牌,收盤下挫15%,是今天港地產股在A地產股連續漲停的情況下,下跌的主要原因。中國奧園現市凈率0.15。
目前中國奧園因為疫情的原因,會延遲發布年度業績報告,也就是無法在2022年3月31日前公布2021年度業績。同時預計公司的股票將在4月1日上午9時起暫停在港交所的買賣。
B. 房企預售資金監管將迎全國統一規定 地產股大漲
2月11日早間開盤後,多隻地產股出現大漲的局面。
A股中,金科股份(000656.SZ)漲8.01%,嘉凱城(000918.SZ)漲幅8.37%,泰禾集團(000732.SZ)漲幅10.16%,榮安地產(000517.SZ)漲幅10.04%,南山控股(002314.SZ)漲幅10.04%。
港股方面,融創中國(01918.HK)漲幅4.48%,富力地產(02777.HK)漲幅達6.23%,中國奧園(03383.HK)漲幅達4.05%,世茂集團(00813.HK)漲幅5.99%。
消息面上,有消息稱,房企預售資金監管將迎來全國統一規定,房企資金流緊張的現狀有望得到緩解。消息稱,新制定出台的管理辦法明確,預售資金監管額度為「重點額度管理」,「由市縣級城鄉建設部門根據工程造價合同等核定,能確保項目竣工所需的資金額度,當賬戶內資金達到監管額度後,超出額度的資金可以由房企提取自由使用。」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負責人王小嬙對澎湃新聞)表示,該辦法意味著對預售資金的監管進行了全國統一,這一舉措有利於預售資金監管的規范性,當前國內各個城市的預售資金監管不一,而爛尾樓、延遲交房以及質量房的現象不減,預售資金的監管顯得更為重要,實現全國標准管理更有利於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的落地,促進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另外,該辦法明確「預售資金額度監管為「重點額度監管」,根據工程造價合同等核定,能確保項目竣工所需的資金額度,當賬戶內資金達到監管額度後,超出額度的資金可以由房企提取自由使用。這一點無疑是對房企來說有較大的利好,以往對於預售資金實行全監管,拉長了企業的回款周期,而房企的融資監管近年來更嚴,從而加大了房企的資金流壓力。此條細則增強了商品房預售資金的靈活性,加強了回款的流動性,有利於緩解房企的資金壓力,對房地產行業的內部循環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在近日發布的報告中稱,預計2022年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全國合約銷售額將下降5%-10%,主要原因是在開發商融資渠道受限和購房者情緒疲軟的環境下銷售量下降和平均銷售價格持平。穆迪認為,開發商的債券融資渠道仍將面臨挑戰,這尤其將增加財務狀況較弱開發商的再融資風險。債務資本市場渠道趨弱導致1月份受評開發商發行規模減少。
C. 港股地產股有哪些
一、中國恆大。
二、花樣年控股。
三、佳兆業集團。
四、中國奧園。
五、禹洲集團。
六、世茂集團。
七、富力地產。
八、當代置業。
九、雅居樂集團。
十、融創中國。
十一、融信中國。
十二、碧桂園。
【拓展資料】
1.華夏幸福、恆大引領地產爆雷潮今年以來,地產行業出現了大面積爆雷。新年伊始,華夏幸福就爆了第一個大雷,打響了地產爆雷第一槍。由於資金緊張,華夏幸福累計未能如期償還債務本息合計110.54億元人民幣,股價腰斬之後再腰斬。
下半年,就連地產巨頭之一的恆大也在破產邊緣徘徊。本來恆大就在為降低負債忙得焦頭爛額,資金非常緊張,但是9月份恆大財富在資金兌付上又出現了問題,徹底把恆大的危機放大,購房者都不敢購買恆大的房子,進一步加劇恆大的資金危機。二級市場上,恆大股價跟年初相比只剩下零頭。
隨後,地產股就好像被詛咒一樣,爆雷事件接連不斷,花樣年、當代置業、佳兆業、中國奧園、寶能等等房企都出現嚴重的兌付危機。內房股成為股價暴跌的重災區,中國恆大、融創中國、中國奧園、佳兆業集團、中國金茂等今年跌幅都在40%以上。
地產股之所以這么慘,主要是「房住不炒」的戰略方針下出台的「三道紅線」政策。「三道紅線」限制了房企的負債規模,負債率不符合要求的房企不得新增負債,而且要在規定時間內把負債率降至政策劃定的合格線。
很多開發商根本就沒法滿足合格線,而前幾年激進擴張導致債台高築的房企們更是亮起了紅燈。在降負債的同時新增有息負債也遭到了限制,也就是又要還錢又不能借錢,資金不緊張才怪。
2.房地產稅改革試點重磅發布盛傳了多年的房地產稅,終於塵埃落定了。
10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決定,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
《決定》主要內容有三點,一是國務院制定房地產稅試點具體辦法,試點地區人民政府制定具體實施細則。二是新增住宅作為房產稅和房地產稅徵收對象。三是自國務院試點辦法印發之日起算,授權的試點期限為五年。
消息一出,讓本就萎靡已久的地產股慘上加慘,次日地產板塊普遍大跌。短期來看,當前房地產市場銷售清淡、土地市場大幅流拍,因此房地產稅在這個時點推出對市場壓力不小,具體影響程度取決於征稅力度。從長期看,伴隨著房地產稅的到來,持有多套房的業主的持房成本將大幅增加,短期內房價或會抑制,房地產的賺錢時代也可能到了拐點。
3.中央經濟工作經濟會議再提「房住不炒」,政策依然不放鬆。
D. 誰比較了解中國奧園,股票穩健不
激進和穩健是兩種投資風格甚至是兩種投資方式。激進從專業角度就是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穩健就是力求保本為原則,選擇風險較小的去投資。激進投資指以獲取股票價格波動產生的價差收益為目的的投資者。一般不太重視股票的品質,而更注重其價格的變動趨勢。激進型投資者多將資金投放於價格波動幅度大的股票種類,如熱門股、投機股等,並頻繁買賣,以承擔較大風險來獲取利益。穩健性投資,投資者為風險中性投資者,該類投資者具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希望可以獲得較為穩健的投資回報,理財時要對投資本金的安全性給予適當關注。長期持有穩定的股票,或者是採用定投的方式投資穩健的資產,只要是時間足夠長都是非常合適的穩健理財和保本增值的理財方式。長期持有可以避免短期的波動風險,比如最近的股市一直是大起大落,但是一年內總體在增長,放觀十年更是翻了幾倍,所以比較穩健和保本增值。工行的股票近年來的表現一直算是穩健的增長,光是持有等待派息也是很可觀的穩健型收入。參見派息記錄。
E. 奧園的股票值得長期持有嗎謝謝了。
股票投資有風險,有人是說這次情況過後地產股票會大漲,這個見人見智罷,只能說作為中國年銷售超千億的集團,在面對目前的情況,積極提供人力,物質,積極整合人員開工的問題,做得還是很值得大眾肯定的。
F. 奧園集團的股票值得投資嗎
當然值得買,為什麼這么說呢,前幾天看到知名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發布研報覆蓋中國奧園集團股份公司(股票代號:3883.hk),予以「增持」評級,設定目標價為15.16港元,所以買了一定沒錯,坐等發財吧。
G. 地產股洶湧上漲,預售金松綁傳言是否過度解讀
2021年房地產開發商的資金鏈普遍承壓,其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就是預售資金監管變得異常嚴格。在樓盤停工多點開花的大背景下,許多城市的預售金監管政策層層加碼。
新春來臨,房企預售金監管或許迎來松綁。2月10日晚間,市場消息稱「全國性的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督管理辦法」已於近日制定出台,要求各地方根據工程造價合同等核定重點監管資金額度。此舉意味著,去年下半年來趨緊的監管局面有望得到放鬆。受此消息刺激,11日上午,房地產開發、家居裝修、建築、地產中介代理等板塊齊聲上漲,多股漲停。
對於這一「利好消息」,多位房地產業內高管及一線投融資從業者對第一財經發表了謹慎觀點。首先是地方和企業層面尚未接到正式通知或看到正式文件出台;其次,即便消息屬實,房地產從業者普遍認為對行業利好有限。
「對信用已崩潰的那部分房企不會產生實質正面影響。」一名受訪者表示。
此外有業內人士指出,按照工程造價總額為基數進行監管額度計算並不是新事物,此前很多地方政府已經按類似辦法執行,因此未必能帶來太多資金量釋放。
A股8只地產股漲停
2月11日,房地產及其上下游產業鏈板塊一掃陰霾,領跑股市。
截至中午12時,A股裝修建材板塊整體大漲3.3%,建築板塊整體漲2.8%,房地產開發板塊漲1.2%。港股地產代理板塊漲4.74%,樓宇建造板塊整體漲3.4%,家居裝修零售板塊整體漲3.3%,地產發展商板塊漲1.3%。
具體看上市企業,上午開盤後不久,A股的泰禾集團、榮安地產、南山控股、天保基建、金科股份、京投發展、嘉凱城、中國武夷8隻股票漲停,新城控股漲6.3%,萬科A漲2.3%,陽光城漲1.0%。港股內房股中,時代中國漲7.8%,富力地產漲7.3%,世茂集團漲6.6%,中國奧園漲6.4%。港股地產代理上市公司易居企業控股漲幅達5.4%。
為何一則關於商品房預售資金管理的消息,能讓股市掀起這么大的波瀾?這對房地產究竟釋放了怎樣的信號?
過去,商品房預售款監管的具體辦法由各地地方政府制定,標准和實施細則都不統一。有城市要求預售款全額轉入監管賬戶並監管40%-50%,也有城市僅監管5%。但去年下半年以來,由於房企資金鏈緊張,多地出現房地產開發項目停工現象,因此很多城市趕緊給預售資金監管套上「緊箍咒」,嚴格限制房企取用預售資金。
有統計顯示,去年下半年,超過40城收緊了預售資金監管,如上調監管額度佔比、「將全部購房款納入監管」、不再區分重點監管和一般監管、提高支付節點要求、拉長支取時間等。此外,在執行層面,監管部門對於企業盤活預售資金的方式、工程進度及質量等核查也更趨嚴格。
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稱,多地通過收緊預售資金監管預防「交付風險」,有利於維護購房者權益,但部分城市出現了過度收緊的情況,這對於財務結構較為一般的房企而言,意味著在艱難時刻遭遇更大的流動性壓力,使企業整體償付和投資能力受到影響。
監管的層層加碼,導致一種奇怪的現象出現了——很多房企賬本上躺著幾百億,但實際可靈活動用資金只有幾億,甚至還不了兩三億的債務,最終出現實質性債務違約,從而引發違約的「雪球」越滾越大。
此前,已有不少房企反映,資金鏈壓力大的主因就是遭遇了預售資金的強監管。「去年上半年累死累活降價促銷賣掉一批房,但是最後能回到集團的資金還不到30%,這樣房企想自救也很難。」一家20強房企內部人士曾對第一財經表示,該公司去年11月發生債務違約。
據了解,在資金監管上,各地標准不統一,有些地方卡得特別嚴。「有房企出險後,其他正常經營企業去取錢時,也被卡得很死,拿不出來資金就會比較麻煩。」一家頭部房企的投資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
根據市場消息,新出台的全國性的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督管理辦法,與舊版規定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明確對預售資金的規定進行了全國統一,要求由市縣級城鄉建設部門根據工程造價合同等核定,能確保項目竣工所需的資金額度,當賬戶內資金達到監管額度後,超出額度的資金可以由房企提取自由使用。
在虎年春節之前,就有消息稱,全國性的預售資金解綁政策正在起草制定中,以緩解地產行業流動性壓力。盡管當時只是一則傳言,也引發了不小的關注度。因為在房地產企業可依仗的資金中,賣房回款是確定性最高的類別,因此預售資金放鬆政策被寄予很大期待,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房地產行業情緒就會空前高漲。
「出險房企依然會被按住」
值得提及的是,截至目前,有關「全國性的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督管理辦法」並無任何正式文件對外公開。市場消息流傳後,第一財經采訪了多家頭部房企,但身處市場一線的地產公司還未接到正式文件或通知。
「文件是住建部牽頭做的,但目前下面都還沒有看到。」一家大型房企的區域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
一家TOP20房企內部人士則告訴記者:「看到消息後,就咨詢了我們總部所在地房協,房協也還沒有看到相關文件。」
「還沒有看到正式文件,傳得風風雨雨,希望它是真的。」某TOP20房企CFO稱。
大部分房企人士都認為,如果消息屬實,確實是對行業的整體利好,但具體細則如何、何時推行、各地如何落地執行等,目前都沒有底,因此一線從業者的態度基本是謹慎的。
一家頭部房企投資部負責人表示,目前國家確實是希望銀行對房企加大放款力度,但銀行放下來的貸款(主要是開發貸和按揭貸)都進了監管賬戶,取不出來,如果不把監管賬戶規范起來,相當於上層的政策出來,到了尾端控制不了。
某TOP20房企的CFO則認為,政策如若屬實,那麼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過去在預售資金監管這塊,有地方做得「過火」,甚至有出於私利將房企資金放到第三方賬號並挪用的現象,新政策對於過往亂象有糾偏的作用。對於行業來說,應該回到正常范疇,該監管的就監管,不該監管的就放回給房企。
對於政策後續影響,該CFO認為,對於不同房企的影響要區分看待。信用好的房企,是收獲了重大利好,本身這些企業的資金監管就相對比較松,跟出險房企是不同的。出險房企的監管賬戶資金,接下來依然會被「按得死死的」。政策並不是雪中送炭,也不是江湖救急,政策不會影響行業洗牌,只是讓優質房企有空間和實力去收拾爛攤子。
「對出險房企來說,影響不大,因為現在很多項目是合作的,合作項目的資金之前都不敢分配,現在即使把錢盤回來,考慮到合作方的風險,一樣不敢分配。」他表示。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稱,從最近各地的預售政策變化看,基本都是有松綁有收緊,核心依然是針對信用高的企業相對放寬,針對資金鏈緊張的企業反而繼續收緊,一方面可以釋放市場整體資金流動性,另外一方面保證了購房者的基本權益被保障。
一家TOP20房企的一線融資業務負責人認為,後續影響仍要分城市來看,因為盡管全國統一出政策,但具體細則制定和執行仍然要靠地方,「我們的預售資金監管戶余額確實是很大的,能釋放多少現在真不知道。」
多方博弈
同時,在業內人士看來,即便預售金監管政策有所松動,未來在執行層面,也大概率會出現地方政府、房企、項目合作方的多方博弈。
從地方政府的角度來看,去年以來房企暴雷、項目停工的情況,確實帶來巨大壓力,尤其是部分房企資金「十鍋九蓋」,為了保交樓,地方政府不得不對預售金監管層層加碼。
「上面喊話容易,但責任還是落在地方,地方政府責任是很大的。所以新政策要落地也不是那麼容易,貫徹政策不可能一刀切,肯定會差異化處置。」上述TOP20房企CFO預估,出於擔責考慮,地方政府在執行政策時會嚴謹考慮地方具體情況。
某頭部房企投資負責人也認為,現在誰都不敢保證公司不會出事,尤其民營房企,地方政府的態度依然相當謹慎。
而且實際上流傳的「新規」並不是新事物,此前很多地方政府已經採取類似辦法執行了。根據華西證券對50城此前預售資金監管政策的調研,按照工程造價總額為基數進行監管額度計算早已是一種主流方式,比如:大連要求重點監管資金額度按照工程預算清冊總額的110%計算,寧波要求按照工程造價的130%計算。這與流傳的新政中「市縣級城鄉建設部門根據工程造價合同等核定」的要求並沒有太大區別,因此並不會帶來太多資金量釋放。
有業內人士指出,有些城市按照新政策來計算,不僅不會放鬆,還可能趨嚴。比如北京此前要求預售金重點監管額度不得低於5000元/平方米,如果北京的實際工程造價超過5000元/平方米,則重點監管額度反而上升。
億翰智庫認為,預售資金監管嚴厲有其合理性存在,主要是為了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然而此前政策嚴厲程度似乎超出了預期,對於企業而言雪上加霜。因此,預售資金監管應該適度合理化,在市場和企業間找到平衡點。若消息為真,無疑將減輕企業資金負擔,但即使是放鬆,大概率也是在保障房屋正常交付的基礎上做適度的調整,不會有大范圍的松動,適度調整之後的資金或優先用於支付拖欠供應商的欠款等,這種適度調整對企業本身的幫助或許並不大。
此外,億翰智庫表示對於杠桿特別高、信用已崩潰的民營房企,預售資金監管大概率不可能有所松動,松動之後無法保證企業能夠順利實現項目交付。因此放鬆的主要對象仍將是信用較高的、經營穩健型的企業。不同城市的基本面也有差異,若某一城市內爛尾項目普遍,大概率不會明顯放鬆。
「即使出台全國性的預售資金監管新政,也不意味著放鬆預售資金監管。地方政府為了保障購房者權益會明確。整體上看,部分城市因前期過度收緊可能有所放寬,具體執行還會因城施策。」張大偉稱。
H. 分析"中國奧園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中國奧園公布的年度業績,截至2007年12月31日,該集團總收入為25.01億元,同比增加183%,毛利為13.24億元,同比增長191%;純利為6.02億元,同比提升101%,較上市時預測的不少於5.42億元要高出11%。
截至2008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股東應占溢利1.68億元(人民幣,下同),較07年同期的3,185萬元增長4.3倍,每股盈利7.4分,不派息;期內營業額升5.5倍至4.84億元。
短期房地產會有超跌反彈機會,中長期的話,銀根收緊,泡沫還沒有完全擠破,不看好。
長線看好,一,房地產是國家財政收入的支柱,房地產的繁榮衰落直接關繫到國家經濟的發展,GDP增長,財政收入,必然會倍受國家關注,所以當國家在通脹方面取得效果後會逐漸放鬆銀根 或者出一系列政策推進房地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