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股市 > 為什麼香港還有股票經紀

為什麼香港還有股票經紀

發布時間:2023-01-03 18:32:42

A. 香港什麼時候有股市的

1891年香港經紀協會設立,香港才成立了第一個正式的股票市場。但是香港證券交易的歷史,卻可以追溯到1866年。1969年至1972年間,香港設立了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九龍證券交易所。

B. 香港證券交易所是不是正盤合法嗎

年。香港第一家證券交易所---香港股票經紀協會於1891年成立。1914年,改名為香港證券交易所,1921年,香港又成立了第二家證券交易所---香港證券經紀人協會。1947年,這兩家交易所合並為香港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到60年代後期,香港原有的一家交易所已滿足不了股票市場繁榮和發展的需要,1969年以後相繼成立了遠東、金銀、九龍三家證券交易所,香港證券市場進入四家交易所並存的所謂「四會時代」。香港原四家交易所及創立時間:香港證券交易所創立於1947年,遠東證券交易所創立於1969年12月17日。金銀證券交易所創立於1971年9月15日,九龍證券交易所創立於1972年。當時的香港證券交易所主要由英國人管理,上市公司也多屬英資企業。1960年代末,香港經濟起飛,華資公司對上市集資的需求越來越大,促成更多以華資擁有及管理的交易所開業,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及九龍證券交易所先後創立。1973-1974年的股市暴跌,充分暴露了香港證券市場四會並存局面所引致的各種弊端。1980年,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注冊成立。1986年3月27日,四家交易所正式合並組成香港聯合交易所。1986年4月2日,聯交所開業,並開始享有在香港建立,經營和維護證券市場的專營權。聯合交易所開始運作,並成為香港唯一的證券交易所,香港證券市場進入一個新時代。聯交所交易大堂設於香港交易廣場,採用電腦輔助交易系統進行證券買賣。1986年9月22日,聯交所獲接納成為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的正式成員。

C. 股票經紀是什麼意思

就是幫你炒股的人

D. 中國最早的股票交易所是在上海嗎

是的,在上海
上海證券交易所
1990年12月19日正式開業

E. 香港股市與內地的區別:二者之間有哪些區別

1.證券市場的差異
由於香港證券市場較國際化,兩地的投資者會對證券估值和市場前景或會作出不同的判斷,內地投資者在參與香港證券市場時宜審慎。根據香港交易所資料研究及策劃部提供的研究報告,由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的12個月期間,本地投資者的交易占市場總成交額的53%,較上一年度的56%為低。外地投資者(主要為機構投資者)的交易約佔42%,較上一年度的36%為高。其中美國投資者佔全部外地投資者交易的比重最大(26%),英國投資者為24%,歐洲其他地區為23%,新加坡為9%,中國內地為5%,日本為3%,中國台灣地區為1%。在衍生產品市場中,由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的12個月期間,英國投資者佔香港交易所市場交易總額的33%,歐洲(不包括英國)佔19%,美國為18%,新加坡為11%,中國內地為6%,日本及中國台灣地區各為1%。研究發現,來自英國、美國與歐洲、日本及新加坡的外地投資者主要來自機構投資者(接近或超過90%),然而,內地投資者的交易最少有2/3來自個人投資者。同時,外地股票經紀承接投資者交易總額的73%,該比例與外地衍生產品經紀佔香港交易所期貨與期權市場總成交量的的比例一樣,82%的股票期權莊家是外地衍生產品經紀。外地投資者在香港交易所期貨及期權市場的交易主要通過外地衍生產品經紀進行(93%),在這些外地衍生產品經紀中,美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比重最大(分別為38%及32%)。75%的英國投資者交易是通過美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進行。新加坡是外地投資者交易的亞洲區最大來源地(11%),這其中的53%是通過英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53%)及中資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24%)。來自中國內地的投資者交易大部分是通過香港本地衍生產品經紀(63%)進行,其次是台資經紀(14%)及中資經紀(12%)。總體來講,香港的證券市場被美資和歐資掌控,而且這些外資交易主要來自外資機構交易(94%),可以說內地投資者面對的對手是非常強大而專業的,務必要高度謹慎。我們要深入研究和投資自己最熟悉的公司才能相對安全。
經濟學者萬如海撰文提醒內地投資者要高度警惕對沖基金的投資戰法,對沖基金很可能會先向上做多,推波助瀾撈一把,等到漲幅足夠、估值高估明顯後,再反手做空。君不見,目前漲幅巨大的熱門股都是有權證、個股期權、個股期貨的大股票,這種利用杠桿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手法正是對沖基金的風格。如果內地投資者只看到了價值型外資機構減持對股價的影響有限,沉浸在「人民幣全面驅逐美元」的幻境中,那麼,當對沖基金將一套做空工具揮舞得令人眼花繚亂時,對此缺乏准備的內地投資者就會感到茫然失措。投資者應開始調整投資策略:①保守型內地投資者現在應該降低熱門股票上使用杠桿的比率,只持有正股,不再買高杠桿的權證等衍生品,以防風險;②可以轉向一些冷門、但股價仍被低估的股票。最近港股上市公司紛紛回購股票,買這些股票,起碼可以保證短期內你跟這些大股東的利益是一致的,再加上物有所值,何樂不為;③假如指數繼續上漲,可以買一些國企指數的認沽權證來給自己做個保險,不要按照全部現貨的比例對沖,因為指數繼續向上的可能顯然大於向下,可以對部分現貨做對沖,國企指數認沽權證的杠桿一般在3倍多,買5%~10%的倉位足夠了。」在產品種類方面,香港證券市場提供不同類別的產品,包括衍生權證、期貨、期權、牛熊證、交易所買賣基金、單位信託/互惠基金、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及債務證券,以供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在不同市況下有所選擇。香港證券市場亦准許進行受監管的賣空交易。
2.交易安排的差異
內地市場有所謂漲跌停板制度,即漲跌波幅如超過某一百分比,有關股份即會停止交易一段指定時間;香港市場並沒有此制度。無論是新上市股份還是已上市股份,每天的漲跌幅都不受限制。因此香港股市波幅劇烈,新股民一定要有心理准備。
香港股市採用的是「T+0」交易方式,也就是說股民當天買入的股票當天可以賣出。這種交易方式的好處在於提高市場的交易量,當投資者發現自己犯錯誤時,也可以馬上止損。新入市的股民往往喜歡利用這點來頻繁買賣,做超短線的交易。在香港證券市場,股份上漲時,股份報價屏幕上顯示的顏色為綠色,下跌時則為紅色;內地則相反。
港股的交易征費、交易費與股票印花稅三項費用合計為0.109%,再加上0.25%的傭金,投資者交易港股單向交費標准為交易額的0.359%,雙向則為0.718%,而內地A股市場印花稅為0.3%,再加上券商傭金收取比例0.2%,目前A股單向交易費用為0.5%,雙向則為1%.即使考慮內地券商傭金收取大多會有所優惠,目前行業平均水平為0.16%左右,A股雙向交易成本仍達0.92%,還是高於香港的0.718%。
申購港股新股時可以申請券商提供融資,這是和內地A股市場有明顯差異的地方。新股認購時常出現超額認購的情況,投資者獲分配之機會相對減少。在此情況下,投資者可能預計未必會完全獲取其認購數量,因而認購多於自己的實際希望獲分派之股份數量。通過券商提供之融資服務,便可用現有的資金認購更多的新股,從而增加獲配售機會。一般在主板上市之新股信貸比率可高達90%,即您只需支付申購金額之10%現金即可申購,其餘90%之申購金額將由券商以貸款形式代為支付。認購到的新股將直接進入投資者賬戶,上市當天即可拋出。每次收取100港元手續費,如果沒有認購到,手續費也不會退還。
香港證券市場以港元為交易貨幣;而內地股市用作交易的是人民幣。內地投資者在參與香港證券市場時宜留意以上交易方式的差異。
3.證券文化的差異
香港市場是國際市場,遵循國際慣例。經濟學者周到撰文指出,「香港市場的股票買賣基本單位自50股至100000股不等,而內地市場統一規定為100股,內地股市會計年度起訖日期規定為1月1日至12月31日,股票面值約定俗成為1人民幣元。而香港會計年度有12種,導致它們分散公布定期報告。香港市場既有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和中國上市公司,也有澳大利亞、百慕大群島(英)、加拿大、開曼群島(英)、英國等海外公司前來上市。其上市股票的面值從0.1至1元不等,甚至有以0.0001至5不等港元載明面值的,有以0.00001至0.5不等美元載明面值的,有以0.2澳門元載明面值的;也有上市股票乾脆無面值。發行人可以選擇任一月份的最後一天作為會計年度終了日。這些與內地市場大相徑庭的做法,導致人們無法對其整體業績予以統計,並進而計算整體財務指標。香港財經類媒體看著內地蔚為大觀的業績話題,只能瞠目結舌。它們能關注的,只是某一家上市企業給出的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香港市場上市企業的會計年度有12種,導致它們分散公布定期報告

F. 股票在香港上市 是港交所上市還是聯交所上市

當然是聯交所了。現在已經沒有「港交所」了。 香港最早的證券交易可以追溯至1866年。香港第一家證券交易所——香港股票經紀協會丁1891年成立,1914年易名為香港證券交易所,1921年,香港又成立了第二家證券交易所——香港證券經紀人協會,1947年,這兩家交易所合並為香港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到60年代後期,香港原有的一家交易所已滿足不了股票市場繁榮和發展的需要,1969年以後相繼成立了遠東、金銀、九龍三家證券交易所,香港證券市場進入四家交易所並存的所謂"四會時代"。 1973~1974年的股市暴跌,充分暴露了香港證券市場四會並存局面所引致的各種弊端,1986年3月27日,四家交易所正式合並組成香港聯合交易所。4月2日,聯交所開業,並開始享有在香港建立,經營和維護證券市場的專營權。

G. 港股經紀席位有什麼作用

A股的席位數據在盤後展示在「龍虎榜」里,並且只公布達到條件的買賣排名靠前的營業部名稱,盤中無法通過對買賣席位進行任何實時分析。在香港股市,港股報價軟體系統中都有「經紀席位」這一數據,券商的委託掛單情況會在報價畫面實時更新,能體現所有股票的實時掛單、成交以及相關統計數據。
港股經紀席位即「交易所參與者」在交易所的經紀代號。香港交易所會分配給每位進行買賣的參與者一個或多個獨有的四位數字型大小碼,也就是經紀席位號。
如果你在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開了一個港股賬戶,當你下單進行委託時,這67個席位中的某一個席位將會幫你把這筆下單指令提交到香港交易所。通過經紀席位監察功能,你可以查看到所有經紀席位的實時買賣掛單情況。

數據來源:交易寶行情軟體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還可以通過券商追蹤來查看今日騰訊控股買入、賣出最多的十大券商,來估算騰訊控股今日的資金變動,持股變動,以及機構或者投資者的大概持倉價格。當資金呈凈流入狀態時一般會支撐股價上漲,若股價在大幅上漲過程中,資金呈大幅凈流出,不排除主力在拉高出貨。

H. 為什麼香港的股票交易還要打電話交易

香港的股票交易可以用電話指示股票經紀去進行賣股票。

以下是港股的交易規則

股票交易是指股票投資者之間按照市場價格對已發行上市的股票所進行的買賣。股票公開轉讓的場所首先是證券交易所。中國大陸目前僅有兩家交易所,即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

I. 一國兩制為什麼能帶動香港經濟的發展

簡單來說,香港的對外貿易、金融的游戲規則不一樣的
好像股票,內地一天只能對一隻股票只能買賣一次,而香港可以無限制買賣,而且香港不像大陸那樣,跌或漲超過一定百分比就得跌停或者漲停等,還有股票經紀、所得稅等方面設計跟內地不一樣。
再有香港當年為了發展工業,英國人設定了自由港政策,出了4樣東西(好像是汽油、煙、酒還有一個化學物品,不太記得了),進出口免關稅,不但為香港工業鋪平道路,雖然今天香港沒有什麼工業了,但是為香港作為旅遊城市,購物天堂,依然吸引很多遊客來光顧,畢竟便宜,帶動經濟發展。
而且香港的金融制度允許做空等操作,也有英國人留下的一套國際上比較接受的游戲法則,外國公司很多都在香港設立分部。
而一國兩制是確保一些好的如金融制度等繼續有效,繼續保持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時也為大陸的發展提供幫助。畢竟大陸不可能像香港那樣對很多商品免稅,我們也要發展自己的工業,還有就是股票也要防止波動太大影響國內大局,當然香港有很多好的制度值的學習,所以要通過一國兩制來保留下來。

J. 香港哪一年開始有股市的

香港的證券交易歷史悠久,早於19世紀香港開埠初期已出現,但到1891年香港股票經紀會(The Stockbroker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成立,香港始有正式的證券交易市場。1914年2月21日,該會易名為香港股份總會(Hong Kong Stock Exchange)。1921年10月1日,香港股票經紀協會(Hong Kong Sharebrokers' Association)注冊成立,結束香港股份總會壟斷的局面,會員大多是被香港股份總會排擠的經紀,華人更佔大多數,屬香港第二間交易所。此外,更有香港股票及經紀社(1924年),加以香港匯兌經紀會所(年分不詳),但此兩間交易所均於三十年代初倒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香港股票經紀會和香港股票經紀協會於1947年3月合並,成為香港證券交易所(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Limited),俗稱「香港會」。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香港還有股票經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法院起訴保全會查封股票賬戶嗎 瀏覽:139
使用開盤價數據的股票指標 瀏覽:311
市政基礎設施收入債券股票分析 瀏覽:585
股票卓朗科技的代碼 瀏覽:33
股票轉入二類銀行卡超過1萬 瀏覽:779
中國中鐵屬那類股票 瀏覽:939
長期股票有哪些 瀏覽:126
股票10點前封漲停板 瀏覽:67
股票回購在哪個時間 瀏覽:676
公司戶股票賬戶開通創業板 瀏覽:914
為什麼股票主力昨天進今天就賣 瀏覽:655
股神長期做一隻股票波段 瀏覽:592
股票主力8塊賣散戶不買怎麼辦 瀏覽:72
為什麼股票開市時間那麼短 瀏覽:520
股票成交量數據單位是什麼 瀏覽:120
買了st股票可以賣嗎 瀏覽:945
股票漲停了第二天會怎麼辦 瀏覽:295
2007年上半年廣濟葯業股票漲幅 瀏覽:89
中信證券看現在的股票 瀏覽:811
股票的信用賬戶如何使用 瀏覽: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