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股市 > 中國居民總資產中股票佔比

中國居民總資產中股票佔比

發布時間:2023-01-08 01:52:52

⑴ 合理的資產配置比例是怎樣的股票應該佔多少

隨著國家注冊制的出台,股市行情的轉好,居民對證券資產的配置熱情進一步增強,但該不該入市?進多少比例合適?各類資產又該怎樣配置?這已經是擺在各個家長面前的重大問題,畢竟與自己的財富有關,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並給出合理意見,僅供參考!

現狀分析
1.美國的平均分配
根據興業證券的策略研究報告:《主要國家居民的資產配置比例如何?中國股票配置比例如何?——興證策略小學問系列(興證策略王德倫團隊20180813)》研究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居民資產配置的比例是地產25%,保險和養老金25%,公司股權26%,存款基金等24%,這個配比大致分為四大類,將地產、保險、股票、現金進行平均分配,非常具有參考意義,當然我們把8%的基金歸為了現金一類,按道理要歸為股票類,那麼股票的比例應該在34%左右。
2. 韓國的4321
韓國居民的資產配置的主要按現金、保險、股票、其他,大概是按4321進行安排的,也就是現金佔比40%左右,當然股票都是包括股權的,也就是沒上市的企業股權也算在裡面。這個比例也是有參考意義的,但類別與中國差別很大。
3.中國的有錢買房
約55%在房產,30%為現金,10%為股票,5%為保險,這個比例明顯與發達國家有差距,而且固定資產佔比過高,經營資產佔比偏低,保險則更低,風險承受能力不強,比例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一個調整的過程。那麼合理的比例應該是怎麼樣的呢?
參考比例
標普的家庭資產配置的方案是這樣的:
40%:保本升值採用低風險低收益的債券、信託;
30%:投資於風險偏好和收益更高的股票、基金、房產等;
20%:保險等應對家庭重大風險和變故;
10%:活期以備3-6個月的日常生活開支。
我們看到這個方案類現金的比例超過50%,與韓國的配置比例十分相似,但保守有餘,進取不足,我們可以適當調整。
給出合理的建議比例大概是這樣的:
40%:投資於風險偏好和收益更高的股票、基金、債券、信託等;
30%:保本升值採用低風險低收益的房產;
20%:保險等應對家庭重大風險和變故的保險;
10%:活期以備3-6個月的日常生活開支。
從大到小按照證券、房產、保險、現金排序,也就是4321的比例,但權益類資產最多,其次才是保本升值類資產,然後是保險,最後才是現金,這是一個理想的狀態,可以供大家參考。

⑵ 總資產中,股票投資佔比多少才合理

現在很多年輕人的理財習慣,都是把所有錢存在余額寶里,資產以萬份收益一塊多的速度緩慢增長。
其實在兩分鍾金融看來,這種投資理財觀念太保守了!就像已逝的謝百三教授曾經講過的,炒股可能會虧損,但不炒股可能窮一輩子。
當然,這里不是鼓勵大家炒股,畢竟兩分鍾金融自己都被套著!只是想說,在家庭總資產中,適當配置一些股票等高風險高收益的資產是有必要的。

至於具體配置的合理比例,也是今天要科普的一個實用定律——80定律。它是指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占家庭總資產的合理比重,不高於80減去你的年齡。
比如你今年30歲,股票可占總資產的50%,這個風險也是這個年紀能承受的,而到了50歲,則要降到30%。
當然,在實際運用80定律的時候,要活學活用,避免四個誤區。
1、總資產中,如果房產佔了比較高的比例,那麼80定律就未必適合你;
2、不能把定律當真理,死板按照(80減去年齡)進行投資;
3、不顧家庭實際情況,明明可以多投資一些在股市,卻放不開;
4、不要忽視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明明偏好低風險,卻硬著投資要投資股市。

而在兩分鍾金融看來,80定律真正傳達的是年齡與風險投資的關系,年輕時比較激進,要能承受較高風險,而隨著年齡增大,則轉向對本金保值的要求。

⑶ 中國股民有多少

呵呵,先請看一組數字(感謝中登公司的月報):

2009年末A股賬戶市值分布表:自然人(不含基金,債券)
0--1萬 15613802戶
1-10萬 26227865
10-50萬 6899047
50--100萬 833778
100-500萬 498631
500-1000萬 37229
1000萬以上 18468
合---計 50128820戶

分析這組數字之前,簡單回顧一下前幾年本人對這個問題的分析結論。在2006年底,當時A股流通市值是3萬億左右,估計當時活躍股民約在2000萬人到3000萬人之間,以30萬元投入股市資產(資金加市值)為大戶標准,大股民數約為40到50萬人之間;2007年底,流通市值在8萬億元左右,估計當時活躍股民在2500萬到3000萬人之間,以50萬元為大股民標准,總人數與一年前相比不變。

再回到這組數字。在2010年初,中國A股的總流通市值超過16萬億,和2007年底相比,大家都知道流通市值翻一倍主要是限售股解禁和IPO的貢獻。考慮到流通市值增長和CPI,我們把大股民的標准提高到100萬元如何?

那麼活躍股民(一年內有交易)人數如何?我不認為和2007年底相比有多大變化。雖然深滬兩市有效A股賬戶超過了一億三千萬個,但活躍賬戶和有股票的賬戶始終在6000萬以內,考慮到活躍股民肯定是深A滬A都有賬戶,其結果實際人數要打個對折,也就是保持在3000萬以內。

大股民數又該怎麼計算呢?這里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一、 中登公司的統計數是把深滬兩市合並計算的,也就是說在大市值股民中人數和賬戶數仍然存在打對折的問題(反而是萬元市值以下的股民數可以基本按賬戶數算,因為幾千塊錢還同時買深滬兩市的股票的可能性極小)。這樣考慮,就需要把50萬——100市值的賬戶也要折算進100萬資產以上的大股民數。以此計算,大股民數接近七十萬人;
二、 考慮到50萬——75萬市值左右賬戶會在50萬以上賬戶中占很大比例(中國股民的人數和資產關系的金字塔極為陡峭,基本上人數比例與資產倒數成正比關系),而雙賬戶的股民同時持有深滬股票且市值基本相同的可能性並不大,所以有相當一部分人還是被排除在百萬標准之外,這是一個減少大股民數量的重要因素;
三、 莊家和大資金的拖拉機賬戶也會使資產集中度更高、真實的大股民數字更少。
四、 另外一個影響大股民數的因素是持倉比例。考慮到中國股市哪怕是最低迷時期的總體持倉比例都在八成以上,而2009年底的市道並不算很差,估且認為持倉比在九成,那麼股民的資產數應該至少是市值數的1.1倍以上,這是一個會增加大股民數量的因素。
因為二、三、四幾個因素沒有足夠的資料進行定量分析,我們綜合考慮一下的話,可以武斷地認為當下中國在股市資產超百萬的大股民數在60萬人左右。這個數量,遠比兩年前要多。
什麼原因造成了中國A股市場大股民的資產數和人數都有大幅增加呢?是大家都賺錢了嗎?我認為主要原因不是這個,而在於這幾年的小非解禁和IPO,這個,才是真正創富的不二法門。

幾點感慨。
首先是中國人總體上比想像中要窮得多。中國個人和家庭的財富,主要分布在以下三個方面:房產是大頭,按市價約是100萬億,其中城市房產80萬億;個人存款按20萬億計算(扣除公款私存部分);股票按16萬億計算。除此之外的非上市股權、商業地產、黃金外匯債券都是小頭,且跟絕大多數國民沒什麼關系。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人在房產和存款上的分布規律也會類似於股市資產的分布。那麼,由此推斷,一個在中國一線城市的標准中產家庭,也不過就只有一套價值100萬的房子和20萬左右的金融資產罷了。請注意,這還是一線大城市的標准,根本不包括農民和中小城市居民。
其次是中國人的財富集中度可能比想像的還要高。幾千萬股市資產不到十萬的散戶和幾十萬資產超百萬的大股民比,我只能得出這個結論。
最後,中國股市的重要性遠比想像的還要低。折騰了這么多年,也不過就三千萬股民活躍在市場,而且95%以上都沒幾個錢,仍然僅僅是少數人的財富游戲。因此當局註定今後還要不斷折騰這個市場,反正股民也翻不起什麼浪花,無關多少人的身家性命。對比一下,房子的重要性可就大多了。

⑷ 股票真正的本質

股票市值並不等於現金,這就是股票的本質,那就是一張賦予了一個價格的憑證而已,那隻是一個數字,並不是真實存在的錢。真實的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憑空增加。

也可以說,這就是資本市場泡沫的本質,如果把這些虛擬的游戲當成了真實的資本,那跟在做夢也沒什麼區別。

就像是棉花糖,一小勺的白砂糖,經過加熱,機器的攪動,就變成一個體積大了百倍千倍的棉花糖,實際上不管棉花糖膨脹到多大的體積,他裡面的實質就是那一點白砂糖而已。

股票市值就是棉花糖,市場裡面的資金就是白砂糖,棉花糖可大可小,並沒有穩定的形態,只要大家都不套現,並且還一直在買進去,市值就可以不斷膨脹下去,這時候看起來大家就都掙了錢,但其實只是掙了一些數字而已,都是紙面財富,是虛幻的,只有賣出去後不再買入的錢才是真實的錢。

如果大家一直在賣出,股票市值就會一直在減少,就像棉花糖一直在被壓縮一樣,最終也可以被壓縮到只有一勺白砂糖那麼小的面積,接近於無限縮小了。

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牛市裡面,所有人都賺了錢,那誰虧了?

反之,熊市裡面所有人都虧了錢,那錢被誰賺走了?

從宏觀視角看問題,確實是所有人都賺了錢,沒有人虧錢,因為股市的棉花糖膨脹了,記在大家賬上的數字大了,但是社會上總的錢並沒有增加。

同理,下跌的時候,股票的棉花糖被壓縮了,記在大家賬上的數字小了,但社會上總的錢並沒有減少。

也並不只有股票市場是這樣子,房地產市場,任何具備金融屬性的交易市場都是同樣的道理,市值並不等於真實存在的金錢的數量

⑸ 家庭形成期的核心資產中股票和債權各佔多少

2018年下半年我開始不斷建議配置基金類資產,現在大家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收益,而大家頻繁接到各類基金營銷電話或者簡訊已經是一年半以後的事情了,所以投資必須先人一步,提前布局,你要有發現投資機會的專業眼光。
一些朋友喜歡追逐熱門基金,當然很多時候都是被各類基金銷售給帶入坑的。我記得2個月前還有不少朋友問我半導體晶元概念類基金,我的建議統一都是不買。現在結果出來了,半導體晶元概念類基金不但大幅跑輸滬深300指數,而且自高點調整回落幅度已超過20%。當然這還不是最慘的,一些炒半導體晶元概念的股票已經腰斬了,也就是跌幅超過50%,哎,你想回本需要翻一倍啊!
這時候不要抱怨,想想都是什麼樣的基金銷售讓你買的?他到底懂不懂?如果是不懂,那就是他的無知害了你,如果他懂,那就是利益蒙蔽了雙眼,明知是坑還讓你毫無猶豫地跳進去。所以買基金的時候你應該咨詢誰的建議?是基金銷售嗎?當然不是,它就是賣基金的,任何時候你問,他都會給出你應該買入的理由。這就好比你去地攤兒上買西瓜,問人家:瓜甜嗎?這就是多此一問,他能說不甜嗎?
哎呀,又扯遠了,回歸正題,說一說在家庭資產配置中基金、債券類資產到底該佔多大比重。之前我也在文章中介紹過標准普爾家庭資產配置方案,這個方案被全球眾多投資機構公認為最合理穩健的家庭資產配置方案,這個方案就是大名鼎鼎的標准普爾公司推出的,普爾公司有160年歷史了,是世界500公司,是全球頂級評級機構。這個方案認為基金等高收益類的資產應該佔到家庭總資產的30%,而債券類等安全穩健的資產應該占據40%,也就是差不多權益類資產要佔到家庭總資產的70%。
很多人就開始犯嘀咕了,這是不是風險太大了。你這個擔心就好比是說普爾公司雖然很牛,但它這個方案是不是犯糊塗了,不好意思,我只能說人家這個方案是被無數世界頂級機構公認的。這就好比你自己學習成績一般,有道數學題不會,然後你去請教你們班級經常數學滿分的第一名,人家解答以後,你會懷疑它講的是否正確嗎?所以這個道理是相通的,但很多時候我們身在其中,當局者迷而已。你自己如果沒有什麼依據和專業度就去懷疑被公認的資產配置方案,你好好靜下心來想一想,你到底那裡來的自信?
最後給大家一組數據,美國最富有的1%的富豪們,他們家庭資產中股票、基金類資產佔比超過50%,而房產佔比僅僅為7%;美國第二富有的9%的人群中,股票基金類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近40%,房產佔比大概25%;最後90%的普通人中,股票基金類資產佔比僅為12%,房產佔比妥妥超過65%;好吧,你想想自己是哪個類型?到底是頂級富豪們對呢還是普通人對呢?
最後想告訴大家,你應該配置多少比例的基金類資產和你有多少資產沒一毛錢關系,無論你有100萬還是一個億,你的配置比例並不會因此產生多大變化。

⑹ 股票占家庭現金資產的比例多少最好

投資者可以通過4321定律來合理配置家庭資產,即40%的收入用於買房或股票、基金等方面的投資;30%用於家庭生活開支;20%用於銀行存款等以備不時之需,10%用於保險之類的保障。股票只是理財中的一種,目前有多種理財方式可以讓您對自己的資產進行配置規劃。
拓展資料
理財的幾個途徑
1.銀行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風險一般很低,可選類型較多,回報相對穩定,投資門檻也相對較低。但是現在銀行為了吸取更多的存款,往往會發行一些收益率高於存款利率的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雖然是銀行發行,但也有風險,而且是不保本的,需要謹慎投資。
2.基金。基金的種類有很多,風險也有不同,但是基金的風險小於股票,收益較高。
3.股票。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公開或私下發行的、用以證明出資人的股本身份和權利,並根據持有人所持有的股份數享有權益和承擔義務的憑證。股票的風險很高,同時高風險的同時也有著高的回報和收益。
4.保險理財。保險理財是投保客戶從保險公司購買的年金險、終身壽險等保險產品,保險公司從設立條件、償付能力監管、資金運用監管、再保險機制、再到人壽保險公司不得解散,每一個環節都是由銀保監嚴格監管的。保險理財的風險較低,可選種類多,但是靈活度比較差,需要較長的期限。
5.互聯網理財。很多手機APP都具備理財功能,種類較多,理財者可以自行選擇,靈活度較高,風險較低,收益比銀行更高。
6.購買債券。債券有很多種,根據發行主體分為國債,地方債、企業債等,債券收益固定,風險視發行主體不同差別很大。國債是國家發行,風險很小,收益也不高;地方債為地方政府發行,企業債為企業發行,風險相對較大。
總之,不管哪種理財方式,都需要謹慎小心。

⑺ 中國居民戶均資產高達134.4萬,實物資產佔比有多少

中國居民戶均資產高達134.4萬元,但是其中有將近70%的財產都是屬於實物資產。而在實物資產當中,房子占據的比例又是最高的,所以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的話,雖然從2005年到現在為止,我國居民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4.7%,是要遠遠超過其他發達國家。但是在資產的配比上,我們依舊落後於很多國家。

在這一次的調查當中,實物資產的提升比例遠遠落後於金融資產。在新冠疫情影響之下,金融資產的增長比例已經超過了17%,但是實物資產卻沒有超過5%。而且在我國的金融資產當中,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資金都是被當做存款保存在銀行當中。這體現了我國居民的投資偏向於保守,對於增長速度比較快的基金,股票並不感興趣,一方面是因為風險,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政策,市場的變動。

閱讀全文

與中國居民總資產中股票佔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000919股票業績預告 瀏覽:617
股票賬戶網銀密碼忘了 瀏覽:608
股票怎麼更改賬戶 瀏覽:223
股票數據視頻教程 瀏覽:470
廈門機場股票發行時間 瀏覽:566
股票當時走勢圖按什麼 瀏覽:54
股票提醒系統資料庫設計 瀏覽:856
2019年2月26曰股票漲停目錄 瀏覽:17
重慶啤酒股票走勢圖 瀏覽:3
香雪制葯股票什麼時間上市 瀏覽:515
股票走勢技術分析 瀏覽:225
開戶後股票資金賬號怎麼用 瀏覽:97
股票賺錢了應該全拋嗎 瀏覽:738
股票開戶證券哪家好 瀏覽:575
股票資金流入多漲幅少 瀏覽:916
上海銀行股票行情東方 瀏覽:59
跟特朗普相關的中國股票 瀏覽:127
蘭溪農商銀行銀行股票拍賣 瀏覽:553
散戶炒股買一隻股票還是多隻賺錢 瀏覽:227
crs包括股票賬戶嗎 瀏覽: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