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經濟轉差對醫葯股影響大不
經濟轉差,對醫葯股影響不大。因為醫葯股是非周期股,相對於對經濟景氣度依賴性強的周期股而言。
況且在經濟轉差時,為了提振經濟、促進消費,國家這些年在逐步加大醫保投入,隨著人口老齡化,國際上不少專利葯物到期,這些都從客觀上給醫葯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時機。
就從來自工信部消費品司的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醫葯工業實現銷售收入8094億元,同比增長19.1%;利潤總額810.7億元,同比增長17.7%;銷售利潤率10%。這組數據與今年一季度G D P同比增長8.1%、二季度同比增長7.8%相比,無疑是令人喜悅的。不僅如此,今年一季度醫葯工業增加值的增速為16.6%,超出全國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速5個百分點、二季度仍然超出4個百分點;從生產效益上看,上半年國內全部工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2.8%,而醫葯工業卻是同比增長17.8%。
在醫葯股中,個股的基本面更值得關注,依此能發現不少未來的牛股,況且,醫葯股中歷來就多出牛股。
⑵ 恆瑞醫葯股票市場的影響和投資建議
受到疫情來臨的影響,醫葯行業成為了市場的重點,20年以來醫葯一直就是爆發式的上漲走勢。就當下疫情的反復出現,引起使得醫葯行業繼續成為市場熱點,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下醫葯行業的創新葯械龍頭——恆瑞醫葯。
在全面剖析恆瑞醫葯前,不妨看看我為大家整理好的醫葯行業龍頭股名單,點擊即可:寶藏資料:醫葯行業龍頭股名單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恆瑞醫葯主營業務覆蓋葯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不光是國內最大的抗腫瘤葯,而且還是手術用葯和造影劑的研究和生產基地之一。公司產品涵蓋了抗腫瘤葯、手術麻醉類用葯、特色輸液、造影劑、心血管葯等眾多領域,產品布局已經很好了,在抗腫瘤、手術麻醉、造影劑等領域,市場份額在行業里都是首屈一指的。
這就來跟大家分析一下公司的一些亮點~
優勢一:產品結構優化,推動業績增長
公司收入結構更加先進了,仿製葯業務收入的減少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創新葯業務收入增加的補充。從創新葯業務方面來說,創新葯的銷售情況越來越好,對公司的業績增長有正面的影響,進一步優化了公司收入結構。公司還對研發和海外研發布局加大了投入力度。
優勢二:研發力度加大,鞏固公司龍頭地位
公司每年用於研發的費用呈連續上漲趨勢,公司報告期內研發費用258,050.83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8.48%,占公司銷售收入比重 19.41%。公司目前 16 個重要產品研究進展中,已有 8 個項目進行臨床Ⅲ期試驗。報告期內,公司獲得產品注冊批件 14個,包括 5 個創新葯批件及 9 個仿製葯批件;獲得臨床批件 41 個;獲得一致性評價批件 10 個。公司未來創新產品管線將會繼續豐富,穩固自身創新龍頭地位,自身市場競爭力逐漸提升起來。
優勢三:國際化布局持續推進
公司首個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研究--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治療晚期肝癌國際多中心Ⅲ期研究已完成海外入組,並啟動了美國 FDA BLA/NDA 遞交前的准備工作。隨著公司國際化戰略不斷推進,公司研發團隊與國內團隊溝通合作更進一步加深起來,公司海外業務逐步實現對外擴張,並且也有很大幾率可以更進一步擴充自身研發優勢,健全自身創新產品,促進公司業績向好的方向發展,未來公司將逐漸從"中國新"邁向"全球新",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制葯大平台的願望是很有可能實現的。
因為篇幅不能過長,恆瑞醫葯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的相關內容,都已經這篇研報里准備好了,千萬不要錯過:【深度研報】恆瑞醫葯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行業基本面比較不錯,人口老齡化與消費升級的原因產生了剛性需求,從長遠來看很是很不錯的:
(1)政策方面:政策密集出台,帶量采購常態化持續加速行業分化,倒逼企業向創新轉型;醫保目錄的動態調整已經建立,政策方面大力推進創新研發,我國的醫葯創新行業已經迎來了黃金發展階段,開啟了國際化的道路;
(2)消費升級: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整個醫葯產業迎來了消費需求升級的機遇,具有自我消費屬性且規避醫保控費政策的疫苗等葯品細分領域景氣度持續。
三、總結
總的來說,我認為恆瑞醫葯公司作為醫葯行業中的創新葯的龍頭企業,有望在此行業變革之際迎來高速發展。但是,我們需要知道,文章的發表必然會晚於當下的時代,如若要想更正確地知道恆瑞醫葯以後的情況,不妨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瞧瞧恆瑞醫葯現在的行情是否適合買入或是賣出:【免費】測一測恆瑞醫葯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08-27,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⑶ 醫葯採集為什麼會導致股價下跌
醫葯集采為什麼會導致股價下跌?
這次集采對制葯企業影響會逐漸轉正。此次集采大多數葯品品種,在這之前均是外企主導品種。在有國產替代品背景下,受集采負面影響最嚴重的是國外葯企,中國制葯企業反而是受益者。
雖然如此,但中標的多家公司近日股價並不好看。從以往中標企業來看,公司面臨不中標以及中標後產品價格下降,導致經營業績增長放緩甚至下滑的可能。總而言之,中不中都是個問題。
葯品集采是什麼意思?
葯品集采其實就是葯品集中采購的意思,是為了加強對醫療機構葯品集中招標采購的監督管理,遏制葯品購銷中可能存在的不法行為,保證醫療機構葯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規范有序進行而制定的采購規定。
醫療機構葯品集中招標采購必須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社會和輿論的監督。葯品集中招標采購當事人必須嚴格遵守醫療機構葯品集中招標采購相關法規政策和工作規范。
葯品集采有什麼好處?
有以下幾種好處:
1、葯品降價保質。具體來說,可以擠出葯價水分、減輕用葯負擔,促進葯品可及性,提高用葯質量,增強保障水平。
2、帶量采購,招采合一。國家組織葯品集中采購,核心就是以合同形式承諾在采購周期內完成約定采購量,通過以量換價、確保使用,明確葯企市場預期,使其不必再為葯品進醫院而做各種營銷工作,降低銷售費用,真正擠掉葯價虛高空間。
3、政府組織,聯盟采購。通過制定規則、強化保障,引導企業以成本和質量為基礎開展公平競爭,持續完善以市場為主導的葯品價格形成機制。同時使得質量和療效類似的葯品「同台競爭」,避免了招標競價過程中出現的「劣葯驅逐良葯」現象。
4、改善行業生態、降成本促研發。部分企業在集采中,多個產品中選,由於采購執行度高,銷售成本大幅下降,貨款及時回籠,給了企業很大的信心,同時積極創新研發新產品,研發積極性大大提高。
5、降銷售成本、穩市場預期、促產品研發,集中采購像一根杠桿,撬動行業變革,改變了醫葯行業生態。
⑷ 醫葯股還有行情嗎
醫葯股未來的幾年裡還是會有行情,並且行情還會不小!原因有幾點:
1、醫葯板塊的高價值,低風險性!從A股成立的29年裡,醫葯板塊就被市場認定為一個防禦性極強,但是價值極高的板塊,醫葯股依然是股市裡的重點防禦性板塊,一旦出現大跌和回調,資金第一時間還是會湧入醫葯板塊的個股!並且醫葯板塊的個股往往都是牛股,價值股,慢牛行情發源的根據地,所以一旦行情好轉,許多長線資金還是會湧入這些個股中布局!
2、時機未到!吃葯行情只會遲到,不會缺席!A股目前的上漲其實是一個人氣的積累,指數的修復,所以第一批上漲的個股主要還是集中在金融股,權重股,大藍籌,大白馬,以及部分概念炒作下的熱點個股。
3、中國人口紅利趨勢,14億人口裡有絕大部分離不開看病和吃葯!中國14億的人口裡有4億是離不開葯物治療的,特別是我們常見的那些疾病和需要長期服用葯物的一些病症,所以這給與醫療治療,醫療葯品生產等眾多醫療板塊行業和個股帶來了持續的盈利和增長!
⑸ 12.14為什麼醫療股票大跌呢
其一是高位連續加速,獲利盤巨大,加速當前醫療醫葯股下跌主要是因為資金和情緒的因素,醫療行業本身的估值就較高,前期醫療股相當...
康波財經
優質財經領域創作者往往是在趕頂,暴跌總在加速趕頂之後
⑹ 戰爭對醫葯股的影響
戰爭對醫葯股市的走勢影響較大,主要看國內股市本身所處的狀況做決策,對能源股、金屬股以及相關聯的軍工股、醫葯股可以在戰爭爆發前選擇性買入,戰爭一旦爆發隨時准備賣出;另外可以緊密關注外盤特別是美股的走勢,美國因戰爭受益而股市大漲,則可能會帶動中國A股上漲,這是可選股買入,股指期貨則做多。
【拓展資料】
抗癌醫葯股:
1.江蘇吳中:控股子公司吳中醫葯目前在研「國家一類生物抗癌新葯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注射液獲得的研發與產業化」項目處於申請三期臨床研究階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2006年曾獲國家「863」項目支持,用於非小細胞肺癌。2010年11月,獲得江蘇省科技成果漿。
2.海欣股份:自主研發國家一類新葯,該葯品叫「抗原致敏的人樹突狀細胞(APDC)」,可用於治療直腸癌,由海欣生物技術公司(公司持股51%)與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合作研發,國家一類新葯,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獲得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SFDA)正式批准,針對晚期大腸癌APDC治療性疫苗,09年年報披露,三期臨床已通過國家葯監局組織專家論證,批文正在審批之中,該企業經過努力,獲得國家「重大新葯創制」基金近500萬元。
3.亞泰集團:投資醫葯行業——公司以生物疫苗和抗腫瘤系列葯為新品開發方向,已形成以「參一膠囊」,抗癌生物導彈為主導抗癌系列產品,同時還儲備白介素-11,人參皂甙Rg3注射劑等在研抗癌新葯。
4.雙鷺葯業:公司入選「北京生物醫葯產業跨越發展工程」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首批「十百千工程」重點培育企業。公司在腫瘤治療,抗炎鎮痛,心腦血管和肝病等領域已儲備多個具有國內外市場潛力的優勢大品種,力爭推出3個以上的抗體和疫苗葯物。在肝病治療領域不斷培育重磅品種,力爭成為國內肝病治療領域的重要企業。公司主打品種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11,門冬醯胺酶,抗腫瘤產品等10餘個品種正陸續進入東歐,亞洲,南美市場。
5.四環生物:公司主要產品包括一類抗癌新葯注射用重組人白介素-2(用於腎癌、惡性黑色素瘤以及其他惡性腫瘤綜合治療)、重組人白介素-2注射液、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其中注射用重組人白介素-2是國家項目「基因工程人白細胞介素-2的研製、中試生產及臨床應用」產業化基因工程產品;目前仍持有55%股權的北京四環生物制葯是我國最早從事基因工程葯品和診斷試劑研究生產的企業,其專有技術包括白介素2(用於肝癌治療)、干擾素、EPO、G-CSF等舌下含片。
⑺ 疫情防控政策不變為什麼對醫葯股是利空
疫情防控政策不變對市場影響最大的利好因素便是國務院聯防聯控小組推出的「精準防控20條」。這個消息雖然未能帶來大盤的上漲,但是對醫葯板塊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好——整個醫葯板塊大漲3.72%,名列板塊漲幅第一,而漲幅第二的板塊則是醫療保健,上漲了2.51%,第三個上漲板塊則是保險,上漲幅度為2.02%。在56個行業板塊里,只有這三個行業的平均漲幅超過2%,可見是相當受寵的。
之前很多防疫的封控措施,比如全員核酸,三天三檢,以及需要打疫苗等等。這些難道不都是利好相關醫葯板塊的嗎?可是為啥醫葯板塊都不怎麼漲呢?這回說要放鬆了,很多地方沒有全員核酸了,甚至也沒有三天三檢,按說檢測劑的消耗量會下降,怎麼醫葯股就突然爆發了呢?就連香雪制葯業績這么差的公司,股價都大漲了17%,著實令人奇怪。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借用石家莊的防控公告里的一句話,那就是:每個人自己是疫情防控的第一責任人。
過去檢測很多點都是免費的,只要略微有一點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個免費的檢測,雖然混檢的錢不多,但是小數怕常計,還怕基數大。
一個人是不多,但是10億人,天天檢,有時候一天還要檢兩次。這個錢就不是小數目了。
這個錢表現上看起來是政府向企業采購的。企業的產品銷量大,當然就不用愁業績了。可是為什麼這些公司的股票都不漲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資者知道,國家的錢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如此天量的采購,最終是不是能夠付得出來,是存疑的,也就是很可能是有營收,沒利潤,也沒有現金流。
而現在,雖然檢測的量少了,但是醫院不提供免費檢了,很多免費檢的網點也取消了。這樣國家的采購量會下來,采購金額會有所下降,不會一直上漲,漲到誰都無法承受的時候變成壞賬。
⑻ 醫葯股票現在還能買嗎
能買。長期來看,醫葯行業的賺錢趨勢依舊存在。
據相關數據報道:當前我國人均醫療支出僅420美元,而美國高達9403美元,日本是3703美元。中國人口結構、發展趨勢和日本很像,對比來看,人均醫療支出存在9倍增長空間。長期來看,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到來,醫葯行業將是投資者不可忽視的金礦。短中期再加上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更加速了醫葯行業利潤、業績、資金關注度的爆發。截止2021年12月底,A股總市值約80萬億,醫葯行業佔比約9%。十年前,這個數字還只有3%。隨著醫療消費升級、人口老齡化來襲、新冠遲遲不滅……醫葯行業前景巨大。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對醫療保健需求爆發增長。大家肯定都能感受到: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逐漸顯著。這個趨勢我們可以用一些數據來說明:截至2017年底,我國65周歲以上的人口有1.58億,占總人口的11.39%,且65歲以上的人口增長率始終保持在10%左右。而人類患病概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上升,據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預測:中國老年人口的慢性病患病人數正逐加大。
二、醫葯行業的防禦屬性,深受機構喜愛。醫葯行業是典型的弱周期性行業,需求剛性大、彈性小,受宏觀經濟的影響較小。因而醫葯行業具有防禦性強的特徵。即使整個國家的宏觀經濟不景氣,醫葯行業指數也很有可能漲得不錯。以日本股市為例。從1992年到2012年,日本經濟陷入「失落的二十年」。日經指數下跌25.6%,而醫葯行業指數上漲了92%,有14年醫葯行業指數都跑贏了日經指數。反觀A股,素有「喝酒吃葯」的傳統。行情不好時,機構資金就會抱團白酒股和醫葯股。無他,白酒和醫葯有業績支撐罷了。白酒和醫葯也一直是機構的心頭好。現在霧霾、地溝油等等問題,未來的國人的身體會有怎樣的疾病,還不好說,但是可以肯定的一件事,以後葯品的需求會很大。行業需求旺盛,市場認可度強。這才是早就醫葯行業賺錢神話的核心原因。總的來說,醫葯行業是一個值得我們長期關注的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