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去香港買美國的保險
隨著中國居民對保險觀念的轉變,這個曾經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晦氣」保障,成為中國人新的投資和保障手段。相比內地幾家獨大的單一保險產品,更多的高凈值家庭選擇境外人壽保險,近水樓台的香港成為首選投保地,內地人跑到香港去購買保險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了,香港保險的保費更便宜、保障范圍更廣泛、全球范圍內理賠、收益更高等諸多優勢吸引著內地中高端用戶前往購買。
據搜狐財經報道,2010年內地客戶到香港投保金額僅44億元港元,2014年已達到244億港元,2015年超過300億港元,5年內增長近7倍。2016年以來更是急劇增長,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的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489億港元,較2015年前三季度的211億港元大幅增加132%,較2014年前三季度的169億港元同比增加189%。2016年度前三季度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占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1323億港元)的37%,這一佔比在2014年2015年分別為20.3%和21.7%。
CRS實施後香港保險還能走多遠
正在實施的中國版的CRS(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標准通用報告准則),正讓很多事情發生微妙變化。7月1日,中國國內將開始執行《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這是一場針對特定群體的國內金融賬戶盡職調查,被調查的資產包括銀行賬戶、證券、保險等,由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中國央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等六部門聯合行動。2018年9月,中國政府將把這次調查得到的數據,首次與相應國家、地區進行交換,從而得到對方國家、地區搜集到的特定中國人的金融賬戶信息。
這意味著特定中國人在海外的金融資產將曝光在監管層視野下。
中國香港地區則早一步,在2017年1月1日開始執行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標准通用報告准則(CRS)。CRS主要關注海外金融資產,包括海外的銀行存款、帶現金價值的保單、股票、信託受益權或投資公司的股權等,中國納稅人在香港購買的保險就在CRS關注之列。同時從今年開始在香港購買保險交保費的程序變復雜了,每筆購匯單都要填寫一個詳細的用途,如果發現填寫購匯用途和實際購匯用途不符的話,需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基於此,不少國人走出國門,尋求新的投資理財工具,其中一些人把眼光聚焦到美國的人壽保險上。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國高凈值人士全球資產配置的首選國——美國,並未加入與中國相關的CRS計劃中,原因是美國並不屬於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布的已經簽署或者承諾簽署CRS的國家或地區,被列為非CRS參與國。雖然美國通過《海外賬戶納稅法案》實現金融賬戶涉稅信息交換,但海外資產配置主流的美國房地產投資,不屬於CRS交換信息行列。
什麼人適合買美國保險
1、打算或已經移民美國的人
美國保險是按照美國國稅局(IRS)的規定來設計的產品,從而可以得到保險在稅費上的巨大好處;同時,購買美國保險可以作為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障福利的有益補充。
2、在美國買了房產的人
有些人不打算移民,但出於投資或小孩教育等方面的考慮,在美國買了房。在美國購房的海外投資者面臨諸多風險:遺產稅的風險、貸款的風險、法律訴訟的風險,而美國保險天然具有應對這些風險的功能。身故賠償可以支付遺產稅,償還貸款,保險里的現金價值不受法律訴訟追討,具有資產保障的功能。
3、想要配置美元資產的人
去年以來,由於對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很多人尋求美元資產配置的方式。對於美國這樣一個陌生的投資環境,大部分人的選擇無外乎是兩種:買房子或是買保險。在美國進行房地產投資想要取得可觀收益率的關鍵在於通過貸款放大杠桿,用租金收入沖抵房貸,但一方面美國的銀行對境外投資者貸款有諸多要求,另外一方面美國房市的火熱讓買家不得不用全額現金的方式才能搶到房子。從歷史數據來看,這樣投資房地產的收益率只能和通貨膨脹率相當,約為2~3%。此外,房地產投資還有買單一物業風險較大和流動性差的缺點。相比之下,買美國保險的優勢在於收益率跟隨股市大盤而保本不虧,長期達到6~8%;現金價值如同活期存款一樣,可以隨時使用。
4、尋求資產保護和風險隔離的人
國內的信託法才施行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而美國的信託法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在法律保護上非常完善。此外和香港相比,美國司法上和大陸完全獨立,也沒有被政府幹預的風險。因此採用美國信託+美國保險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實現資產保護和風險隔離。
5、想要買最劃算的保險的人
與香港保險相比,美國保險在保費上更具有優勢。以一位實際客戶為例,40歲的男性,同樣年繳保費8萬美金,繳5年,香港保險得到的保額是80萬,而美國保險的保額是200萬。這樣保費上的巨大差異,再加上國內飛美國機票價格屢創新低,使得美國保險對最精明的保險買家更具有吸引力。
全方位海外生活規劃來僑外「第7屆全球移民房產展」
作為提供從身份規劃、置業規劃、教育規劃到財富規劃的全方位海外生活規劃服務平台,僑外集團將於2017年6月17日-7月16日在全國11個城市舉辦「僑外海外生活規劃服務展暨第七屆全球移民房產展」,同時在活動現場還有美國保險相關的講座和嘉賓,為廣大投資人提供海外置業、投資、移民、教育等全方位解決方案!
想了解更多的保險知識,可以進入 >> 「多保魚講保險」進行免費咨詢!
B. 持有香港股票屬於crs交換內容嗎
設宴泛欄體統肆緯
C. 大陸人怎麼在香港銀行開戶
大陸人在香港銀行開個人賬戶,需要的 資料如下,1.大陸身份證,2.港澳通行證或護照,備一萬港幣現金作存款(中銀香港,招商永隆,匯豐都有要求),4.3個月內本人任何一家銀行流水(有一定的流水,太小失敗率很高)
當然,如果通過專業的代辦機構,很多問題都不是問題,只要提供身份證和港澳通行證就可以了,其它都會安排好,過去不用排隊,只要保證是正常客戶,直接辦理。
D. crs後 外國人在中國繳境外股票所得稅嗎
隨著中國加入多國聯合加強稅收征管的CRS(統一報告標准)機制,按照計劃,中國將於2018年9月啟動與其他參與方的金融賬戶涉稅信息交換。中國與其他司法管轄區開展金融賬戶涉稅信息交換後,對於通過全球金融賬戶信息交換所獲取的納稅人涉稅信息。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4)crs香港股票擴展閱讀:
主要特點:
第一:通常以純所得為征稅對象。
第二:通常以經過計算得出的應納稅所得額為計稅依據。
第三:納稅人和實際負擔人通常是一致的,因而可以直接調節納稅人的收入。特別是在採用累進稅率的情況下,所得稅在調節個人收入差距方面具有較明顯的作用。對企業徵收所得稅,還可以發揮貫徹國家特定政策,調節經濟的杠桿作用。
第四:應納稅稅額的計算涉及納稅人的成本、費用的各個方面,有利於加強稅務監督,促使納稅人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和改善經營管理。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所得稅收入在中國稅收收入中的比重很小,所得稅的作用微乎其微,這種狀況直到改革開放,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營企業"利改稅"和工商稅制改革以後才得以改變。
E. 大陸的自然人可以在香港銀行開戶嗎
大陸人是可以在香港銀行開戶的,不過隨著CRS協議的實施以及全球反避稅風潮的形成,令香港銀行開戶越來越難,建議您這邊找專業的代理機構協助您開立香港銀行賬戶,能夠提高開戶的成功率。
一般開立香港銀行個人賬戶需要提供以下幾項資料:
1、個人身份證件:提供身份證或者護照原件、港澳通行證原件(建議保留過關時的白色小票)
2、個人住址證明:可為近三個月的信用卡賬單、水電費單等等
3、開戶資金:每家銀行要求的開戶資金略有不同,可為現金或者銀行卡
開立香港銀行個人賬戶的流程:
提供個人全部開戶資料——代理轉交合作的香港銀行經理做資料預審——預審通過後即可安排您過港與銀行經理面談開戶的時間——當場拿賬戶香港銀行開戶注意事項:1. 開戶時如果被問到沒有準備的文件,就說來的匆忙,回去後補交。2. 每間分行開戶操作準則不一樣,准備好開戶文件也不一定開到。3. 兩年內不使用賬戶會被凍結。4. 在銀行辦理業務時候,態度一定要誠懇、低調、實在。香港銀行跟國內銀行不同,更注重商務禮儀問題,個人的談吐、穿著這些直接會影響銀行對於開戶人的第一印象。5. 開戶成功後需注意謹慎使用,尤其是短期內大額的進出賬,很可能會被認為是可疑交易。
F. 關於CRS,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共同申報准則(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 CRS)是一種信息標准,將用於全球層面的信息交換,是由G20和OECD推出,預計在2018年完全覆蓋所有成員國。
FATCA則是美國制定的規范,美國沒有加入CRS的簽訂國家,自己玩自己的,但同樣是針對全球追稅的一個法案。
過去,全球富豪會追求在BVI注冊公司,做許多稅務上的安排。但不管你在哪裡注冊公司,只要涉及資金流入流出,就必須開立一個銀行帳戶。
一般來說,BVI公司的離岸銀行帳戶會設在香港、瑞士(開曼本土是沒有開設銀行帳戶服務的)。離岸帳戶提供了非居民很大的彈性和運用空間,例如不受外匯管制、資金調撥比較自由、還有存款利息免稅...等。
這些往日的美好在CRS實施後,都可能不復存在。
目前開曼、塞席爾、貝里斯的傳統Tax Haven都已經承諾實施CRS。一旦CRS規定上路後,只要是有簽署的國家,都必須實行新的開戶程序。
舉例來說,中國自2017.1.1起已經開始實施了新的帳戶開戶程序。香港的本地銀行也落實了CRS相應措施,要求在2017.1.1之後開立的帳戶需填寫一份實體CRS自我證明表格。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填,但如此一來 你將無法開設銀行帳戶!
CRS自我證明表格其中最關鍵的欄位,是你的實體種類,因為這決定了你申報的方式:
CRS 把公司分為金融機構(財務機構)和非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中又分為積極非金融實體和消極非金融實體。
(img)
(1)金融機構主要有四大類:存款機構、託管機構、特定保險公司、投資機構。
(2)「主動非財務實體」一般定義為:該實體經營的主動交易或業務產生的收益總額中少於 50%屬 被動收益(股利、利息) ,或所持資產中少於 50% 產生被動收益。一般的製造業、批發商、零售業等都落入這個種類。這類機構的開戶銀行只要把機構的信息披露給稅務注冊地政府即可。
(3)「被動非財務實體」則指的是主要收入來源為收取被動收益或持有被動資產的實體、組織或公司(一般社會大眾的認知就是「殼公司」)。
為什麼要區分「主動非財務實體」和「被動非財務實體」?原因在於,被動非財務實體雖然被注冊為公司法人,但實際上並沒有從事實體的商業行為,而更有可能是個人股東為了躲避個人稅賦,中間另外架設了一層公司。針對這類型的法律實體,CRS要求追溯到背後實際控制人的信息,因為CRS的政策目的就是要消除離岸公司的隱密性,將實際控制人的資訊揭露給其稅收居民所在國的政府。
也就是說,如果你屬於「被動非財務實體」,銀行必需穿透你這家BVI公司,最後會識別出其背後的實際控制人是誰,並且與國家交換該負責人的相關信息。
如果你本身是中國的 稅收居民 ,卻把你的財產存款等資訊都移到海外帳戶,雖然在原本的BVI下沒有稅負,但BVI政府只要將你的信息與中國政府交換,中國政府即有辦法對你追稅。
假設你在開曼注冊了公司,並在香港B銀行開設一個存款帳戶,B銀行通過盡職審查,識別非本地稅務居民和企業(因為你是開曼公司,屬於非本地稅務居民和企業)開立的財務帳戶,並把這些帳戶的持有人名稱、出生日期(如果是個人帳戶)、稅務居住地、稅務編號(TIN)、地址、賬戶編號、帳戶的年終結余或價值、相關年度的收入,包括利息和股息及出售財務資產所得的收益等信息,定期提交至香港的稅務局,然後香港的稅務局會與帳戶持有人所申報的稅務居住地的稅務機構(開曼的稅務局)進行信息交換,以達監管目的。
美國FATCA開出的條件是,為了對付「不參與,不接受,不承認」 FATCA的國家或者金融機構,美國政府對這些金融機構從美國獲得的某些收入 無條件徵收30%的預提所得稅作為懲罰 。
CRS相較之下執行力沒這么嚴格,CRS是通過各國本地的立法來實施,這對各國就有了很大的立法彈性,但OECD也想出了一個配套,那就是要求所有參與國金融機構將所有 位於非CRS參與國的「被管理類投資實體」 分類成 消極非金融實體(Passive NFE) ,這就意味著該投資實體的 實際控制人 是需要被識別的,也就是所謂的「穿透」原則。
不過,FATCA和CRS都有一個豁免規定,是金融機構可以選擇對帳戶余額或價值不超過一定門檻的金融帳戶豁免進行盡職調查,也就不需要申報此類帳戶。
在FATCA下,若機構帳戶的存款余額在基準日不超過25萬美元,可以豁免進行盡職調查。且此後每年年底該帳戶余額不得超過100萬美元,也可以豁免申報。
在CRS下,若機構帳戶的存款余額在基準日不超過25萬美元,可以豁免進行盡職調查。且此後每年年底該帳戶余額不得超過25萬美元,也可以豁免申報。
有一種方式,是把你銀行賬戶資金拆小、分存多家銀行,讓自己不進入各家銀行首批被盡職調查的高凈值客戶名單。
如果你真的超有錢,你在海外有多棟房產,因為房地產不屬於金融帳戶的范疇,所以是不需納入申報的。另外除了房地產外,古董、紅酒、珠寶等收藏品的投資也不會受到CRS的影響。
以上三種方式,比較保險的是第二種做法。基本上第三種做法行不太通。因為即使你獲得了小國稅務居民身份,如果你長期工作生活在A國,那麼你仍然是A國稅務居民(或者雙重稅務居民)。如果開戶人故意隱瞞自己有雙重稅務居民的身份,那是要依據開戶金融機構所在地法律承擔不利法律後果的。
此外,OECD也不是省油的燈,OECD在規定中有列舉了幾項反規避措施,如果被認定為有規避舉動(包括操縱年末余額、將資金臨時移轉到獲免申報帳戶,基準日後再轉回來...),這種架構安排是無效的,一切都要回歸到 」實質重於形式「 原則。
G. CRS是個什麼「鬼」 和買香港保險有關系嗎
CRS (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即是「共同申報准則」。2014年,經合組織(OECD)發布了《金融賬戶信息自動交換標准》,旨在打擊跨境逃稅,標准中即包含「共同申報准則」(CRS)。目前已有逾90個國家(地區)承諾積極落實推行CRS,當中逾50個國家(地區)承諾於2017年進行第一次信息交換, 並於2016年1月1日實施新的賬戶開戶流程。
中國和香港承諾成為第二批實施CRS的國家(地區), 並於2017 年1月1日實施新的賬戶開戶程序,並於2018年進行第一次信息交換。
CRS並非是一種增加的稅收,而是把原本應該向中國居民收的海外稅項給收回來。比如有人或者企業確實是在中國開展業務,但是收入來自海外,於是把收入藏在海外的子公司,享受低稅率的政策,這樣的做法以後可能就會成為CRS打擊的重點對象。
香港各大保險公司於2017年1月1日開始識辨和搜集相關財務帳戶的資料,並要求賬戶持有人提供稅務居住地自我證明(self-certification)。各大香港保險公司已將自我證明加入新版投保申請書。稅務居住地自我證明就是保單持有人/申請人就其稅務居民身份作出的一份正式的聲明,申報的實質內容包括稅務居住地及稅務編號。
加入CRS的信息交換范圍包括海外保險,不過重疾險和定期壽險不在申報范圍,終身壽險在申報范圍內。香港保險公司對合規十分嚴格,保費的每一筆交易都應該來自合法收入、合法渠道、合法支付方式,既然保險公司能夠收取這筆保費,核發這份保單,合法性自然無需質疑。因此,只要你知道自己的收入是干凈的,就算政府知道你海外保險有多少,既然不征稅,那就沒什麼擔心。
H. 為什麼那麼多企業主要去香港銀行開戶有什麼好處嗎
對於那些和外國客戶合作的企業家和外貿人員來說,他們大多都會選擇在香港銀行開戶。
在香港銀行開戶的好處如下:
1、網上銀行方便境外操作,資金進出自由;
2、香港沒有外匯管制,可以方便的接收國外貨款;
3、可以購買境外理財產品,如投資等;
4、獲得國外客戶更多的信任,提升公司形象;
5、合理減免稅收,有更多資金投入再生產;
6、以購置不動產形式,避免CRS信息交換;
7、方便接受國際投資。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2-02-2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I. 香港銀行賬戶crs申報標准
CRS框架下,涉稅信息的交換是自動並無需提供理由的,也就是簽署國家之間通過信息平台自動向相關方提供金融賬戶的交易信息。我們以B國居民為例,如果B國居民在A國或者C地區開立了銀行賬戶並存入了資金,而A國還有C地區。都跟B國簽訂了交換協議,那麼A國和C地區的稅務機關會將相關信息交換至B國,B國稅務機關可以據此來收稅。
(9)crs香港股票擴展閱讀:
共同申報准則也就是CRS的本質是旨在通過在不同國家之間進行財務信息自動交換,加強全球稅收合作提高稅收透明度,打擊利用跨境金融賬戶逃避稅行為。
相信各位高凈值人士已經被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的CRS刷過了幾次屏了,今天我們就進一步談一談關於CRS的深層次的東西。中國加入CRS,跟荷蘭政府的金融信息共享從根本上動了荷蘭華人的「乳酪」了。詳情如下:
《共同申報准則》也就是CRS的本質,是旨在通過在不同國家之間,進行財務信息自動交換、加強全球稅收合作提高稅收透明度、打擊利用跨境金融賬戶逃避稅行為。
簡單來說,就是承諾遵守這個准則的國家,相互之間要定期相互交換對方國家公民在本國的經濟財產情況。
舉例來說,有荷蘭和中國兩個國家共同採納實施《共同申報准則》(CRS),荷蘭稅收居民在中國金融機構擁有賬戶,則荷蘭居民的個人信息以及賬戶收入所得會被中國的金融機構收集、上報至相關政府部門,之後會與荷蘭相關政府部門進行信息交換,這種交換每年進行一次。這樣一來,荷蘭稅務部門將掌握稅收居民海外資產的收入狀況。
稅務居民的定義,早在2016年1月,歐盟境內的各大銀行開始實施了。以前我們為來自中國的公司和個人開立在荷蘭的銀行賬戶時,遠程就可以操作,客戶不必要到荷蘭來。但是近幾年感覺銀行的內部風控政策嚴格許多,客戶不僅僅需要親自到荷蘭來,而且來了也不一定能開出來賬戶。對於個人客戶來說,如果銀行對您的稅務居民的定義猶豫不決的時候一般會讓您出下面這個聲明:
如果是長期在荷蘭工作生活的華人,很大的可能性是被定義為荷蘭的稅務居民的。我們這個文章也是針對這個人群寫的。
哪些資產類型需要進行CRS申報?
①帳戶及帳戶余額;
②相關賬戶的利息收入、股息收入、保險產品收入、相關金融資產的交易所得;
③帳戶的一系列基本信息:姓名、出生日期、國別等;
④以及年度付至或記入該賬戶的總額;
⑤海外保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