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叫華潤系 \什麼叫華潤系股票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香港聯合行(Liow & Co.),成立於1938年。1948年12月,聯合行更名為華潤公司。"華潤"涵蓋"中華大地,雨露滋潤"之意。1983年,華潤公司改組並注冊為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總部位於香港灣仔港灣道26 號華潤大廈49樓。華潤植根香港超過半個世紀,一直秉承開放進取、攜手共創美好生活的理念。經過多年的努力,華潤的基業不斷壯大,商譽卓越。今天,華潤集團已發展成為中國內地和香港最具實力的多元化控股企業之一,總資產約807億港元。華潤集團從事的行業都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主營行業包括零售、地產、啤酒、食品加工及經銷、紡織、微電子、石油及化學品分銷、電力、水泥等,並在保險、通訊、基礎建設等領域進行策略性投資。在未來,華潤集團將繼續以香港為基地,積極發展在中國內地的主營行業,爭取建立行業領導者的地位。藉助主營行業的成功,帶動華潤集團整體協同發展,再造一個華潤。
華潤系的所有上市公司
查看該板塊行情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G萬科A(行情、資訊、論壇) 深圳 000002)
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東阿阿膠(行情、資訊、論壇) 深圳 000423)
華潤錦華股份有限公司(華潤錦華(行情、資訊、論壇) 深圳 000810)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萬科B(行情、資訊、論壇) 深圳 200002)
徐州維維食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G維維(行情、資訊、論壇) 上海 600300)
吉林華潤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華潤生化(行情、資訊、論壇) 上海 600893)
2. 友發集團股票代碼
601686。
創立於1948年的友發集團,它是在亞太地區19個城市設立30餘間子公司、聯營公司和關系企業的區域性跨國企業,1995至1999年友發集團連續5年獲得由新加坡經濟發展公司支持評選的「新加坡最佳五十家企業獎」殊榮。
2003年獲得新加坡政府「國家人力資源發展標准」友發集團主要業務包括鋁合金輪圈的製造分銷,輪圈、輪胎、電池以及高爾夫球小車等的代理分銷。
鋁合金輪圈製造分銷方面,主要通過分別位於中國上海、中國蘇州、中國台灣以及馬來西亞有四間鋁合金輪圈製造工廠面向全球客戶供貨。
(2)1948年中國有什麼股票成立擴展閱讀:
公司榮譽
集團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進入中國市場,代理銷售日本橫濱輪胎,2001年還與日本橫濱輪胎株式會社一起投資建立「杭州橫濱輪胎有限公司」。
1999年獨資在上海建立了「友發鋁業(上海)有限公司」,2004年為了更好地為國內消費者提供優秀的輪圈產品,設立了「雅泛迪鋁業(上海)有限公司"及「上海雅泛迪經貿有限公司」分別負責面向國內市場的輪圈製造和銷售。
同時還設有為輪圈製造提供支持的「無錫東聖表面處理有限公司」以及「浦斯聖精密模具(上海)有限公司」。2006年,為滿足國際市場以及國內市場對輪圈產品日趨增長的需求,設立了「蘇州雅泛迪鋁業有限公司」以擴充輪圈生產能力。
3. 誰知道華潤的前身——聯和行的歷史
聯和行的歷史:
聯和行,也即華潤的前身。1931年夏,時任中央特科負責人的陳雲在上海交給秦邦禮兩根金條,指示他以此做資本,以開店為掩護,為黨建立秘密交通站籌集和保護黨的經費,並暗中為中共提供無線電、葯品等這些在當時被國民黨嚴密封鎖的戰略物資。
就這樣秦邦禮創辦了後來華潤公司,成為了華潤第一創始人。抗日聯合統一戰線成立後,陳雲再次指示楊廉安到香港開公司,協助八路軍駐港辦事處工作。
1938年夏,楊廉安化名楊琳帶著當初結業時留下的資金,出現在香港的街頭,不久即開設了「聯和行,總部位於香港中環畢打街。
1948年,聯和行聯和行進行改組、擴大,更名為華潤公司。華潤之名,取自毛澤東的字潤之」,寓意中華潤之。同時,還有中華大地,雨露滋潤之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華潤紮根香港,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部的國有企業,成為國家對外貿易的窗口公司。
1947年3月,根據周恩來、任弼時關於去香港主持海外及內地經營,並籌劃今後蔣管區地下黨經濟接濟的指示,到大連組織中華貿易總公司。
1948年,到香港組建華潤集團總公司,任董事長,進行貿易工作,並以此為掩護開展上層統戰活動。1952年,華潤公司被指定為中國各進出口公司在香港的總代理,劃歸中央貿易部管理。
1952年以前,華潤公司歸屬中共中央辦公廳管理,是黨企,1952年,中共中央決定將所有黨企移交國家,同年10月,華潤歸屬國務院外貿部管理,成為國企一員。
10月24日,經資產評估,中央貿易部向中央辦公廳特別會計室支付了收購華潤公司的資金。至此,華潤14年的黨產生涯結束,依靠兩根金條起家、歷經戰爭洗禮的華潤,此時已成為一家擁有2000萬美元資產的外貿重要企業。
1980年代華潤由代理貿易向自營貿易轉型,努力發展中長線投資項目,重點投資了零售、房地產、電力、基礎設施等領域,項目漸趨大型化和專業化,為今天成為香港和中國內地最具實力的多元化企業之一奠定了基礎。
1998年,為了適應集團投資項目不繼增多的需要,華潤集團董事會決定在集團企發部的基礎上成立華潤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之後,集團進入了開展各種投資活動最活躍的時期。其中重大的投資項目有泰國長春置地、北京華潤大廈、上海華潤時代廣場、華潤澳門假日酒店、萬眾電話、大老山隧道和三號干線。
以及沈陽壓縮機廠和黑龍江金玉集團等。投資項目涉這樣的案例層出不窮。其一是華潤創業。1999年,為了整合集團零售業務資產,同時扶助下屬上市公司華潤創業零售消費品業務的發展,華潤集團將香港的零售業務及投資物業注入華潤創業,注資總值達27.2億港元。
注資完成後,華潤創業股票的每股凈資產值由5.81港元上升至7.08港元,增幅約22%。通過這次注資,華潤集團收取了13.6億港元現金、1.13億股華潤創業股份。
在此之後,華潤對孵化注資的運用越來越頻繁和嫻熟。以華潤置地為例,2005年到2008年,華潤集團分4次合計向其注入了197億元的物業和地產項目,土地1445萬平方米,使之快速進入行業領先的企業陣營。
2013年5月6日,華潤電力及華潤燃氣發布聯合公告稱,兩者將在華潤集團旗下籌建一個統一的能源集團,並繼續於港交所掛牌上市。
(3)1948年中國有什麼股票成立擴展閱讀:
華潤創業,成立於1992年,由華潤集團持股51.33%,也是華潤系第一家上市公司,佔到整個集團銷售額的近1/3。
華潤創業由華潤萬家、華潤雪花、華潤五豐和華潤飲料四家一級利潤中心組成,專注於中國的消費品業務,包括零售、啤酒、食品及飲品業務。
其中最熟為人知的是華潤萬家。華潤萬家1984年創立於香港,80年代末即成立為香港第三大超市。2001-2012年,華潤萬家店面數量從42個增長到4425個。
銷售額從99.4億增長到941億,員工數目多達21.10萬人。華潤創業旗下零售板塊品牌眾多,包括華潤萬家超級市場、中藝、華潤堂、葯妝店采活VIVO、太平洋咖啡等。
而電力是占華潤集團資產規模近2成的板塊,旗下的平台主要是華潤電力。華潤電力成立於2001年8月,主要是投資、開發、建設、運營和管理火電、風電、水電、煤炭及分布式能源項目。
其下屬有華潤新能源和華潤煤業。前者從事風電和水電業務,後者負責煤礦投資、建設與運營,是華潤集團的一級利潤中心。
4. 美羅國際生物集團有限公司發展歷程
自1925年在大連衛生研究所創立以來,美羅國際生物集團有限公司歷經80多年的發展歷程,書寫了醫葯行業的輝煌篇章。
1948年9月,新中國的第一家國營醫葯企業——中華醫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這是美羅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緊接著,1958年7月,美羅在抗生素領域取得突破,成功獨立研製出紅黴素,並將其發展成為中國的抗生素生產基地,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醫葯行業的地位。
1989年10月,美羅與美國輝瑞公司合資,共同創建了大連輝瑞制葯廠,邁出了國際化合作的步伐。2000年10月,大連美羅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為國內醫葯企業中的佼佼者。2000年12月,大連美羅大葯廠搬遷並投產,且首批通過國家級GMP認證,展示了其在生產標准和質量控制上的領先地位。
2004年4月,美羅集團完成整體改制,國有股權轉變為中外合資股份有限公司,推動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同年11月,美羅購並大連中葯廠,更名為大連美羅中葯廠,進一步豐富了產品線,增強了綜合競爭力。2005年12月,美羅大葯廠獲得TGA國際認證,標志著其產品質量和服務達到了國際標准。
2006年11月,大連美羅葯業股份有限公司順利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實現了公司股票的全流通,進一步激發了企業的活力。如今,美羅集團正緊跟世界醫葯行業的發展趨勢,致力於成為「運用科技、服務卓越、精於變化的國際性制葯公司」,在醫葯領域持續創新,為全球健康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美羅國際生物集團有限公司母公司為大連美羅葯業集團。 美羅葯業集團,是具有80多年歷史的大型葯業上市集團公司,成立於1925年,是新中國第一家國營醫葯公司。2000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以4000萬流通股上市。總資產36億元,凈資產20.6億元。下設15家分公司、9家子公司和2個葯物研究院。
5. 股票市場是哪一年成立的
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股票。
同年,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成立,成為全球第一家股票交易所。
1685年,德國柏林證券交易所問世。
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現在是德國最大的證券交易平台,也是歐洲的一個重要證券交易中心。
1724年,法國巴黎證券交易所創立。
1773年,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前身在「喬納森咖啡館」誕生。
1790年,美國成立了其第一家證券交易所——費城證券交易所。
1792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在「梧桐樹下的每日聚集商人」的基礎上建立,如今它是全球最著名的交易所之一。
1877年,瑞士蘇黎世證券交易所開業。
1878年,日本東京和名古屋成立了股票交易所。戰後,東京證券交易所於1948年重建。
1914年,香港證券交易所成立。隨後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遠東、金銀、九龍等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1980年這些交易所合並為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
1956年,韓國首爾證券交易所成立。
1962年,台灣證券交易所創立。
1971年,美國「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SDAQ)成立,它是著名的納斯達克市場的核心。
1973年,新加坡證券交易所開業。
1990年和1991年,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