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疫情對保險股票的影響

疫情對保險股票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2-11-27 22:47:16

① 2021年最近保險股為什麼下跌呢

目前市場的普遍預期是人身險銷售會長期陷於低谷,原因一是大增大脫的人海戰術難以持續導致代理人數量難以明顯提升,原因二是互聯網保險與保險經代公司持續沖擊個險渠道。
拓展資料:
保險股價格暴跌背後:豐滿的理想與骨感的現實
低估值、低漲幅、高分紅,保險股與銀行股、地產股一道被稱為「三傻」,2020年,因疫情影響,上市險企業績普遍承壓,但考慮到市場發展潛力依然巨大,保險股也依然為價值投資者所青睞。
保險業基本面坍塌背後:保險業底層邏輯已經發生顛覆性改變。
基本面嚴重偏離預期,A股保險股在2021年成為了下跌的重災區。而分析影響基本面的原因,除上文提及的個險新單標保快速下滑之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影響保險業發展的基礎要素已經發生徹底改變,保險業發展的底層邏輯也隨之而變,而這些才是影響保險股股價當下以及未來變化趨勢的根本所在。
短期來看,償二代二期工程、「雙錄」等新規的實施仍將對行業發展產生直接影響,普惠型產品對於低端客戶市場沖擊已經形成,中高端客戶市場機會尚存,但培養精英代理人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長期來看,人口年齡結構的改變、人口紅利的消退將從更長期的維度上影響行業發展。
普惠型產品沖擊:保險業中低端市場邏輯已經徹底改變
保險股為什麼一直跌
金融股主要由三大板塊構成,證券股、保險股和銀行股等,可以說這三大板塊本身就是有關聯性的,可以說同漲同跌的。
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大舉減持保險股,引發市場關注。但與公募基金相比,券商對保險股的減持力度更大。保費增速是資本市場觀察保險業增長情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今年以來,保費增速持續萎靡不振,讓投資者信心備受打擊。今年以來,受保險業基本面低迷的拖累,保險股的股價與市值同步下滑。截至8月11日收盤,五大上市保險公司A股股價今年以來跌幅均已超20%。與2020年12月31日的總市值相比,A股五大上市保險公司的市值合計縮水超過萬億元。
資金撤離跡象明顯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A股五大上市保險公司的公募持倉市值刷新2017年以來的新低。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年底,共有4000餘只公募基金產品持有保險股,而到今年二季度末時,持有保險股的基金產品已不足800隻。
2021保險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從大趨勢來看,經濟轉型離不開長期資金的集中管理,居民對養老、財務管理和醫療的需求也離不開壽險和健康險行業。因此,看好壽險及健康險行業的長期成長空間。隨著市場規范化的進一步提升、市場參與者數量與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整個中國保險市場在未來仍然將有一段為期十至二十年的高速發展期,使市場的保險深度逐步與發達國家市場水平看齊。隨著未來供給側渠道轉型、科技賦能以及產業協同的逐步深化,預計保險業估值或將在半年至一年後迎來拐點。

② 在疫情期間,股市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大家也都知道疫情給我們的生活或者是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其實也給股票市場上的股票帶來了一些影響,在疫情期間股票市場出現了怎樣的變化呢?

三、發展的持續性不夠強

雖然在股票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比較好的趨勢,可是這種上漲的趨勢只不過是暫時性的,沒有辦法持續性的發展,因為市場是需要穩健發展的。如果股票市場上的價格一直都在進行上漲,那麼長此以往,就不利於打造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而且這種上漲其實大多數只是一種資產的泡沫。

③ 保險的投資機會逐漸顯現!

保險是非常復雜的金融產品,投資保險股對相關的專業知識要求非常高。在准備投資保險股之前,要搞明白幾個問題:1.保險行業的發展2.保險公司的商業模式3.如何對保險公司估值。對於保險行業,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同等重要,如果搞不懂什麼是保險,不明白這門生意的本質,而去看保險公司復雜的財務報表和繁雜的專業術語,不僅看不明白,而且很容易陷入誤區,從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目前市場對保險股存在比較大的認知偏差,本文試圖從投資的角度撥開迷霧,認識保險業的真相。

第一部分:認識保險行業

保險是一種制度安排,它是唯一的經濟工具,能夠保證在未來一個不可知的日子,有一筆可知的現金。保險做的事情就是規避和彌補未來不可知的風險造成的損失,變不確定為確定,確定在某種條件或某個時刻,一定有一大筆現金等著你,以防止正常的生活被改變。

讓我們來看一個案例:張先生,男性,40歲,三口之家,孩子8歲,孩子未來計劃出國留學,教育金預算300萬。個人年收入80萬,家有價值1000萬的自住房一套(銀行貸款400萬,20年還清)。張先生喜歡投資,是一個價值投資愛好者,投資三年錄得15%的復合收益率,股票賬戶從100萬本金漲到150萬。單位有社保,本人無商業保險。張先生看似幸福的小家庭實際存在著巨大的財務風險,假如張先生不幸罹患大病同時失去了工作,對這個家庭將是災難性的,將會面臨收入中斷、賣房賣股票給自己治病和供孩子上學的窘境。不管人們是否認識到了風險,但風險卻是客觀存在的。張先生可以通過保險來規避風險,所買保險要能覆蓋張先生的風險敞口:大病治療及康復費100萬、銀行貸款400萬、孩子教育金300萬(或者因為大病讓孩子放棄出國的機會),另外還有不能工作了之後20年的收入損失——。張先生至少要為自己購買500萬—800萬保額的 健康 險才能防止生活被改變。否則,張先生將面臨的是:賣股票,復利滾雪球被迫終止;無力繼續供房而選擇把自住房賣出;因為收入中斷家庭生活受到影響。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自己需要買保險,更不知道應該買什麼保險、需要買多少。保險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無法提前感知,人們的購買需求相對被動。中國的大眾富裕群體普遍的問題是對保險的認知不夠,很多人沒有買保險或者買的額度遠遠不夠。我們可以做個調研,從自己和身邊人接受和購買保險的程度大概可以感受到保險的空間有多大。中國老百姓的保險需求還遠遠沒有被挖掘和滿足,在面對個體風險和公共衛生風險時常常顯得非常脆弱。

從這次新冠疫情來看,國家在醫療支出方面付出了巨大代價,《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顯示,截止5月31日,全國確診住院患者結算人數5.8萬,總醫療費用13.5億;重症患者人均治療費用超15萬,危重症患者治療費用過百萬,而這些醫療費用主要靠政府財政解決。疫情中保險業產生的賠付非常有限,面對公共衛生管理,以商業保險為主要形式的市場化解決手段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如果中國的感染人數是美國的數據,總醫療費用將要放大30—40倍。從 歷史 上來看,我國巨災風險管理,從98年洪水到2008年汶川地震,再到2013年的非典疫情和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主要救災形式是「舉國體制」,自上而下,在強調政府和財政作用的同時輔之以 社會 捐助。在歷次巨災損失中,商業保險的補償比例均不足2%。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以及地方政府步入「後土地財政」時代,公共安全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需求與日劇增將對中央和地方財政造成巨大的壓力。大力發展商業保險,以市場化的方式實現 社會 治理的現代化已迫在眉睫。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從個人還是政府,保險都是剛性需求。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已成為政府和 社會 的共識。

中國保險業在過去幾十年雖然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空間依然非常巨大。

截止2019年年底,中國的保險深度為4.3%,保險密度為3046元,與發達保險市場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同期日本的保險深度約為8.5%,保險密度3700美元;台灣的保險深度逼近20%,保險密度4900美元。國際上統計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達到7500美金-25000美金時,保險需求井噴帶動保費高速增長。中國的人均GDP已經站上了1萬美金,未來十年將會是中國保險業發展的黃金期,中國保險業的保費增速大概可以取得2倍於GDP的增速。

從中國的發展階段來看,目前正處在第二個浪潮即 健康 險的浪潮。2019年全年 健康 險收入7066億元,同比增長29.7%。2020年1月,銀保監會《關於促進 社會 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 健康 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要實現這一目標,未來幾年 健康 市場的復合增速將會達到25%。總的來看,中國保險業未來保持10%以上的保費增速是可以期待的。

第二部分:保險業的商業模式

保險是金融三駕馬車,其經營核心是基於簡單的「價差模式」,在銀行是「存貸差」,在壽險是「三差」,即死差費差和利差。保險公司的經營邏輯是收保費形成保險負債,用保險負債投資形成投資資產,投資資產產生投資收益。對於保險公司,實際就是做兩端,即負債端和資產端,負債端把保費拿進來,資產端去投資以期取得合理的回報。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可以把一家壽險公司拆解成三個子公司,銷售公司、營運公司以及投資公司。銷售公司專門負責營銷新業務,年終銷售公司將這一年營銷的所有新業務保單轉讓給營運公司;營運公司負責過往年份積累的所有存量保單的維護與理賠;同時營運公司又將所有保費收入交由投資公司進行投資增值。

銷售公司每年創造的價值,叫「一年新業務價值」。營運公司運行維護的所有存量保單的價值就叫「有效業務價值」。營運公司維護的存量保單每年在不斷創造價值,同時銷售公司又不斷拓展業務產生新的「一年新業務價值」。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公式:

壽險公司總價值=「壽險總內含價值」+「一年新業務價值」*n。

其中內含價值等於經調整的凈資產價值與扣除要求資本成本後的有效業務價值之和。

內含價值是壽險公司的清算價值,就是把公司解散,銷售隊伍遣散,公司凈資產和存量保單的價值。

有效業務價值是存量保單的現金流的折現價值,是壽險公司可投資資產未來總投資收益減去未來需要支付給投保人的應付負債。其中有兩個重要假設:投資收益率假設5%,風險貼現率假設11%。個別公司如新華保險假設更加保守,風險貼現率假設11.5%,除投連險外的其他險種投資假設均為4.5%。

銷售公司銷售保單,公司收入保費形成負債。壽險公司有三種保費收入:原保費收入、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分別對應三種負債:保險合同准備金、保戶儲金及投資款、獨立賬戶負債。

那麼保險公司的利潤從哪來呢?我們把壽險公司的利源進行拆解:

(1)原保費業務的利潤貢獻=承保利潤+保險負債形成的投資收益。

(2)保戶投資款的利潤貢獻=保戶投資款的投資收益-保戶投資款的資金成本。

(3)獨立賬戶的利潤貢獻=獨立賬戶業務收費-保戶投資款的資金成本。

(4)其他業務的利潤貢獻。

壽險公司承保利潤=承保收入-承保支出。現實中,壽險公司絕大多數首年業務會出現承保虧損,首年的保費收入不足以覆蓋向客戶和銷售隊伍付出的利息和傭金支出以及業務推動費用,當年保費收入對當年業績並非成正相關關系。我們以太保為例,今年一季度太保首年保費負增長-1%,利潤卻增長了53.1%,其原因一是續期保費拉動剩餘邊際攤銷,二是投資收益4.5%保持穩定,三是太保一季度比較保守沒有搞大增員,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節約了大量費用。壽險公司當年業績更多受剩餘邊際攤銷和投資收益的影響,當年業務拉升過猛可能會沖減當年利潤。

保險公司的負債成本是經營的前提和基礎,要盡可能的控制負債成本在合理區間。目前主體上市保險公司 健康 險的成本大概在1.5%-2%之間,傳統分紅險的預定利率2.5%,年金險預定利率3.5%,個別保險公司在某一時段銷售了部分4.025%的產品,體量不大,且都已經不再銷售。總體來看,上市險企整體負債成本不高於3%。

談完負債再看投資。

市場對平安等保險公司的投資詬病較多,客觀地說平安歷年來的投資表現中規中矩。保險資金的資金性質決定了投資的風險偏好、投資期限、投資對象等。保險公司向客戶承諾了預定利率或保底利率,保險客戶基本不承擔投資風險,但要求投資收益必須兌現。這樣的資金來源造就了保險投資資產的風險厭惡特徵,投資風格保守,投資方向以固收類的債券債權為主,以權益類投資為輔。保險的資金性質決定了保險投資必須要確保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在負債成本一定的情況下,投資收益率越高越穩定,股東回報越高越穩定。

保險公司的投資資產具體投向哪裡了呢?

按持有意圖進行分類,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資產、貸款類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性房地產。按投資對象進行分類,可分為債權型金融資產、股權型金融資產、定期存款、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物業等其他投資。

我們選取中國平安和新華保險2019年年報作為案例,分析各類型投資資產的佔比。

中國平安:債權型金融資產70.1%股權型金融資產14%

定期存款6.6%現金及現金等價物3.0%

長期股權投資3.8%投資性物業及其他2.5%

總投資資產32088.36億,總投資收益率6.9%。

新華保險:債權型金融資產65.6%股權型金融資產18.7%

定期存款7.6%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4%

長期股權投資0.6%其他投資6.1%

總投資資產8394.47億,總投資收益率4.9%。

從平安和新華的投資構成我們可以看到,債權資產和股權資產構成了保險公司投資資產的基本盤,債權和股權資產平安佔比84.1%,新華佔比84.3%。對於股權型金融資產投資,雖然監管要求的上限是30%,但上市保險公司大多都控制在了20%以內,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成熟和交易制度的完善,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用一個公式總結,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等於「股的股利+債的利息+投資資產買賣價差-資產減值」,其核心就是債的利息、股的股利以及股和債的買賣價差,因此,理解保險資產投資收益率的高低的關鍵在於理解債市和股市的變化規律。

股市的走勢受政治經濟等宏觀因素的影響較大。對於債券類資產,保險公司主要是持有至到期,到期實際收益率的高低取決於發行時的市場利率水平即債券的票面利率,媒體和市場炒作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短期波動對保險公司的實際收益率影響要比行業外人士預計的小得多。利率下行對新增保單未來的投資收益率影響更大,這部分保險公司會同步傳遞到負債端,即降低預定利率,降低負債成本。

存量保單都相應匹配了對應的資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抗利率下行的風險。但由於保險負債的久期較長,對應的資產久期較短,負債與資產之間往往存在久期缺口,這是保險公司投資的主要壓力。保險公司要做的是,盡可能使資產和負債在利率、期限等方面匹配。理論上講,如果資產和負債完全匹配,到期負債由預先安排好的到期資產來支付,就不會有任何利率風險。

但現實是,中國金融市場上的金融資產久期普遍低於長期壽險的負債久期。從資產久期來看,平安約8年、國壽6-7年、太保6-7年、新華5-6年;從負債久期來看,平安約14-15年、國壽11-12年、太保15-16年、新華11-12年;則久期缺口分別為平安6-7年、國壽5-6年、太保10-11年、新華6-7年左右。其中,國壽負債久期較短,因此同等資產久期下,久期缺口較小。太保資產久期與同業類似,但負債久期較長,導致資產負債久期缺口較大,也因此決定了其固收資產佔比高於同業。固收類資產佔比分別為平安75%、國壽76%、太保83%、新華76%。(數據來自方正證券,不同報告期數據會有變動)

而資產與負債的久期缺口需要保險公司通過投資進行平滑。對於投資收益的預期,考慮到長端利率以及權益市場在外部不確定性加大的情況下保持震盪,在中性情況下,我們假設債券收益率2.8%、非標收益率5.5%、股票+股基收益率5%,則上市險企綜合投資收益率依然可達5%,仍高於目前負債資金成本(不足3%),從而獲得利差益。在極度悲觀假設下,協議存款和債券收益率長期為2.8%、非標收益率長期為5.5%,只要股票收益率-2%以上,險企長期綜合投資收益率便可維持高於負債資金成本(也即3%)以上,潛在利差損風險不大,無需過分擔憂。

對於市場比較擔心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根據海通證券的分析,基於未來中國GDP增速預測,未來十五年10年期國債利率均值或可維持在3.18%左右。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可以保持在十年期國債收益高出2個點左右。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1.主流保險公司的負債成本大概在3%以內,投資收益可以做到接近5%,利差風險無需過度擔憂;

2.市場利率持續下行對保險公司總體不利,但整體風險可控,且中國經濟不具備長期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基礎。

保險公司的商業模式相對復雜。那麼,如何評價一家保險公司是否優秀呢?保險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簡言之,就是壽險公司的三個子公司銷售公司、營運公司、投資公司都要強。負債端保單成本夠低,運營端效率要高,資產端投資收益優秀。從而實現死差、費差、利差三差收益最大化。

以龍頭公司中國平安為例,強大的品牌價值讓平安獲取保單的成本更低, 科技 賦能讓運營效率遙遙領先同業,專業的投資團隊確保投資收益長期穩健高於投資假設。

第三部分:如何給保險公司估值

給公司准確估值是困難的,給保險公司估值則尤其困難。

傳統的公司估值方法主要包括絕對估值法和相對估值法。

內含價值和新業務價值是評估保險公司價值的兩個基準指標。

由於保險業務的特殊性,市場普遍用內含價值對保險公司進行估值,內含價值反映了截止評估日的、包含所有未到期保單未來利潤的價值,符合壽險業特有的長期業務的特點。

內含價值=經調整的凈資產價值+扣除要求資本成本後的有效業務價值。其中有效業務價值是指目前所有保單在未來所能形成利潤用一定貼現率貼現到現在的總和。內含價值實際就是保險公司的清算價值。

新業務價值,是指某一報告期所有新保單在簽單時的歸屬於股東的價值之和,是保單未來利潤的現值。

我們以新華保險為例,對其進行估值分析。

1.絕對估值法

壽險公司價值=內含價值+未來各期一年新業務價值現值之和

新華保險2019年報告期內,內含價值2025億,一年新業務價值97億。假定新華保險未來永續經營,未來每年的新業務價值保持零增長,均為97億,風險折現率按11.5%,則用絕對估值法,新華保險的估值為:

新華保險估值=內含價值+未來各期一年新業務價值現值之和

=2025+97/11.5%=2025+843=2868億。

而目前新華保險在A股市值是1421億,按港股結算總市值只有856億。

2.相對估值法

相對估值法是採用股價與內含價值的比率(P/EV)進行估值。

P/EV=每股價格/每股內含價值

我們按2020年6月10日新華保險港股收盤價27.45以及當日的匯率記算:

新華保險的估值P/EV=27.45/71.82=0.38(當日股價對應股息率6.3%)

顯然,從絕對估值和相對估值來看,新華保險都嚴重低估。

同時我們也看到,在港股市場除了中國平安PEV1.1之外,中國太平PEV0.28,中國人壽PEV0.41,中國太保0.46,普遍估值較低。

第四部分:保險業當前問題與未來展望

當前保險業在負債端和資產端承受雙重壓力,行業正面臨轉型升級。壓力主要來自幾個方面:

一是增長方式的轉變。過去行之有效的人海戰術模式已經終結,保費的驅動因素將從過去的人力驅動轉換為人力和產能雙驅動,而產能驅動將是重點提升的方向。壽險代理人的平均人均收入長期停滯不前,約為4000元左右,從而造成增員難、留存難。通過產能提升進而拉動銷售隊伍的收入增長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同時保險公司必須轉變增員模式,嚴格管控、高質量增員。近期銀保監會連發兩個通知,要求保險公司嚴格招聘選材流程,強化代理人管理,加強培訓強度(每人每年培訓時間不得少於30小時),以實現「提素質、促轉變、樹形象」的目標。未來人力增長將趨緩,各保險公司必須在產能提升上做文章。

二是資產端利率下行的風險。由於保險公司資產負債久期的不匹配,利率下行對利差形成較大壓力。就利源而言,上市險企利差佔比高達70%,因此利率風險是價值和利潤增長的主要不確定因素。當前市場對利差風險反應過度,極度悲觀預期下估值已被壓到 歷史 最低位。目前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企穩回升,股市的預期也在回升,預計保險公司年度可以取得5%左右的收益,利差風險無需過於擔心。市場拿中國保險業面臨的問題和日本上世紀九十年代來比,可比性不大。日本保險業在當時銷售了大量預定利率6%的產品,但1991年後,日本經濟泡沫破裂,股市和房市崩盤,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從高位的8.2%一直跌到1.8%,保險公司投資收益平均不到3%,從而造成了保險公司嚴重的利差損。日本發生危機的九十年代,日經指數從39000點一路下跌到8000點,跌幅達到80%,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當時日本人均GDP已達28717美元,保險深度達到了9.6%。反觀中國 社會 經濟和保險業發展的階段,和同期日本不在一個發展階段,因此沒有可比性。而中國銀保監會在控制保險公司利差風險上,監管力度大,有效管控了風險。

三是負債端產品結構以及業務增長的壓力。

利率下行資產端的壓力必然傳導到負債端,產品預定利率將調低,同時要求各保險公司更加堅定地聚焦保障型產品。

今年受疫情及宏觀經濟形勢影響,疫情結束後保險需求復甦,保險仍是排在第一位的大宗需求商品,但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老百姓的收入吃緊,這為產品銷售帶來了壓力。

今年部分險企新業務價值可能出現負增長。

展望未來,保險業正處在變革的關口。傳統壽險經營主要是簡單的「價差模式」,以互聯網、大數據和區塊鏈為核心的新技術將會深刻影響人類 社會 ,也必將會驅動保險業被動變革。傳統保險業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產品導向,忽視客戶感受,客戶體驗較差。而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加持下,以 科技 賦能和服務創新,倒逼保險業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向以客戶為中心。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以及人文關懷。大數據為保險的精準定價提供了可能,而客戶服務將成為競爭的核心。用王和博士的話說,未來保險業將從一個「更制度」的平台,走向一個「更技術」的平台。

新形勢下,在互聯網和 科技 領域布局較深的金融企業將會佔得相對競爭優勢。中國平安無疑走在了所有金融公司的前面。平安在以「 科技 賦能金融, 科技 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的戰略指引下,構建了金融服務、房產服務、 汽車 服務、醫療 健康 服務、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建立各種生活場景,獲取客戶流量,客戶交互轉化,從而產生價值。 科技 賦能下的生態圈搭建最終實現「一個客戶、一個賬戶、多個產品、一站式服務」的目標。從過去的直接賣產品轉向服務提供者,先讓客戶感受平安的各種服務,形成流量,再對平安的生態圈產生黏性和認同感,最後銷售產品變現。客戶很難跑出這個圈,這形成了平安區別於同業的強大競爭壁壘。

除了應用 科技 ,在基礎 科技 方面,平安成立了8大研究院,包括人工智慧研究院、金融 科技 研究院、醫療 科技 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區塊鏈研究院、雲計算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院、生物醫葯研究院。8大研究院,60個相關實驗室,10萬名IT 科技 人員, 科技 布局令人嘆為觀止。下個十年,平安 科技 的利潤要達到集團總利潤的一半。

第五部分:總結

價值投資的理論並不復雜,但知易行難。

巴菲特說,投資只需要做好兩件事,一是知道如何對企業進行估值,第二是正確對待市場波動。

對保險公司的估值很難做到100%精準,因為估值的基礎建立在各種精算假設之下,保險業的經營又受宏觀經濟的影響較大。目前的內含價值估值法已經包含了對未來盈利的保守假設。內含價值是保險公司的破產清算價值,而現在的估值是在清算價值基礎上再打三折四折出售,包含了對未來預期的極度悲觀。從 歷史 看,優秀保險公司的合理估值可以給到1.5-2倍,普通保險公司正常估值1.0-1.5倍。保險公司股價存在較大的估值修復空間。

危機殺杠桿,地產金融首當其沖。今年受全球疫情影響,資金選擇第一時間逃離地產和銀行保險類股票,機構很多是被動賣出,股價形成踩踏式下跌。個人投資者最大的優勢是錢是自己的,完全不必要選擇被動賣出。忽視波動,長期持有,方能成為贏家。

市場往往會悲觀過頭,也總是會樂觀過頭,人性亘古不變。我們需要在大眾普遍悲觀時保有一些樂觀,在大眾普遍樂觀時保有一些悲觀。只要中國經濟不崩盤,保險業就沒有大風險。如果對中國經濟沒信心,那什麼股票也不要投。

市場短期的噪音和擾動比較多,投資者容易受影響。對普通投資者來說,保險公司財務報表上各種專業術語讓非專業人士一頭霧水,大多數投資者往往會陷入季度報表中的個別指標以及市場短期的噪音而心緒煩亂。保險公司財務報表利潤可調節空間較大,季度報表不足以做參考。

從某種意義上說,投資保險股定性比定量更重要。寧要模糊的正確不要精確的錯誤。

投資是認知的博弈。認知偏差越大,潛在的收益越大。當然背後也潛藏著風險。當前這個時點投資保險股,可能是機遇,也可能潛藏著我們不知道的風險。

巴菲特說,如果市場總是理性的,我只能沿街乞討。市場經常定錯價,這給了價值投資者絕佳的以低價買入好股票的機會。其代價是,要延遲滿足,而這個延遲,有時候可能時間很長。

④ 保險行業深度報告:疫情下經營表現探底,不改行業復甦周期趨勢

獲取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

2020 年上市險企中報已經披露完畢,主要的核心數據概括為: 權益市場向好下投資收 益增速較好,在利潤高基數的背景下對利潤增長有所支撐;負債端新單增速、價值表現 分化,疫情影響下增速整體放緩,但處於持續修復的過程中,總保費收入、EV 增長平 穩。

投資收益增速較好形成對利潤增長的支撐。 上半年權益市場向好,5 家上市險企合計實 現投資收益 2,446.0 億元,同比增長 1.7%。從數據來看,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人 保分別實現投資收益 1,015.1、510.8、405.3、233.5、281.2 億元,同比分別變動+10.0%、 -29.3%、+21.7%、+30.6%、+14.0%,同時,各家聯營及合營企業投資收益增速平穩, 為投資收益的重要增量。依《關於保險企業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稅前扣除政策的公告》, 2019 年上半年返還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人保 2018 年度匯算清繳分別為 51.54、 104.53、48.00、17.85、47.05 億元,造成了今年上半年利潤增長基數較高,國壽、平 安、太保、新華、人保凈利潤分別下滑 18.8%、29.7%、12.0%、22.1%、18.8%。

2020 年上半年上市險企 NBV 增速相比去年同期整體下行。 國壽、平安、太保、新華、 人保 NBV 同比分別變動+6.7%、-24.4%、-24.8%、-11.4%、+19.3%,受到疫情影響各 家公司價值率普遍有所下滑,國壽和新華受益於開門紅銷售較好,整體新單增長和 NBV 增速相對領先。

保費收入、內含價值增速平穩。從數據來看,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人保分別實現 保費收入 4,273.7、4,455.1、2,166.0、968.8、3,368.4 億元,同比分別變動+13.1%、 -0.2%、+4.2%、+30.9%、+4.3%,壽險內含價值分別較年初增長 7.8%、6.3%、3.8%、 9.6%、13.3%。

總結 2020 年上半年行業發展, 疫情影響是主基調,既阻礙了銷售端的正常展業活動, 又間接通過利率環境影響保險公司投資端。當前利率探底後處於回升過程,保險公司資 產配置壓力有所緩解;負債端當前新業務價值率已處高位,下行壓力增加,NBV 增長的 恢復或將更依賴於新單保費增長,重視儲蓄年金需求回暖和開門紅銷售布局。

負債端:疫情下結構平穩,期待儲蓄業務修復

2020 年上半年,保險行業 受疫 情影響整體增速顯著下滑。 人身險方面,上市險企「險種 +渠道+期限」結構調整優化已基本到位,規模增長是下一階段的重點:1、除人保和新 華外,個險新單占總新單比例均超過 50%,個險為主的模式已經穩固,疫情之下銀保權 重有所提升;2、個險期繳保費占個險新單比例均超過 60%;3、保障型產品新單佔比超 過 25%。後續關注開門紅儲蓄型業務復甦趨勢,將帶動渠道活躍度提升,從而進一步推 動整體 NBV 增長復甦。財產險方面,疫情影響新車銷售,車險保費增長較慢但綜合成 本率有所改善;非車業務開始發力,增長迅速且盈利較好,結構持續優化,保證保險出 現一定虧損,但處於改善狀態中。

行業保費結構趨於穩定,人身險集中度略有下行

2020 年上半年,上市險企人身險集中度基本保持平穩 。在增速分化的背景下,人身險 保費前五的市佔率和前十的市佔率呈下滑趨勢,2019年6月兩者市佔率分別為54.7%、 70.8%,到 2020 年 6 月市佔率雙雙下行至 51.8%、68.1%,或源於中小險企低價保障 類產品和銀保儲蓄產品的銷售。上市險企集中度從 51%下降到 50.6%,基本保持穩定。

產險方面:車險受新車銷量影響增速放緩,非車險保持較好增長。 2020 年上半年,受疫 情影響 汽車 銷量整體偏弱,上市險企車險增速持續放緩,但成本率整體有所改善,而非 車險仍保持著 6%-29%的高增速,推動產險增速較為穩健。

車險報行合一監管加強下,行業集中度穩中有升。2019 年初以來,隨著針對報行合一 的監管力度加大,行業費用率水平可控,大型財險公司因具備更好的渠道銷售能力和品 牌服務,保費增速相對行業更優。2020 年 6 月財險行業保費前五/前十的市佔率分別為 74.8%、85.2%,相比去年同期變動+0.4、-0.1pct,集中度穩中有升。

2020 年上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整體增速下滑,二季度開始回暖。 分渠道看,個險期 繳保費增速略有放緩,但仍是新單保費的主要繳費渠道,且十年期及以上期繳保費占期 繳保費比例也較高,同時,受益於過往個險期繳保費的高增長,續期保費增速較好,支 撐總保費增長。分險種看,保障型產品增速略有放緩但增長仍較為穩健,而儲蓄型業務 則處於恢復周期。

個險期繳仍是主力銷售方向

1、個險新單占總新單比例較高 。2020 年上半年,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人保的個 險新單保費收入分別實現 927、617、191、132、137 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變動+11.8%、 -14.0%、-27.5%、+15.7%、+16.6%,增速表現分化;從個險新單佔新單比例來看,平 安太保仍然保持較高佔比;國壽、人保則受益於轉型,個險新單保費佔比提升較快,同 比分別-1.5、+11.8pct;新華因銀保躉交出單量較大,個險新單佔比減少 34.5pct。

2、個險期繳保費佔比、十年期及以上期繳保費佔比均較高,續期保費增速發力。 5 家上 市險企個險期繳保費占個險新單比例普遍較高,均超過 60%,整體保費結構較優。期繳 保費中十年期及以上期繳保費略有下滑,其中新華、國壽佔比分別為 36.9%、41.9%; 受過往期繳保費增長的推動,續期保費表現良好

3、保障型產品新單佔比較高。 國壽 健康 險保費受續期推動增速較快,同比+15.5%,而 新華、平安長期保障型產品新單同比分別-5.9%、-35.9%。從新單佔比看,上市險企健 康險/長期保障型新單保費占總新單保費的比重超過 15%,佔比較高,國壽佔比相比去 年同期有小幅提升,平安、新華佔比則大幅下滑。

近年來,受益於保障類產品、長期儲蓄型產品佔比提升,保費結構持續優化,上市險企 退保率總體呈下降趨勢,目前平安、太保退保率僅為 0.9%、0.5%,國壽、新華在逐步 消化前期高退保業務後,退保率分別下降 1.3、1.1pct 至 0.6%、0.7%。業務結構持續優 化有助於公司長期穩健經營。

重視儲蓄年金恢復帶動渠道回暖

2017-2019 年行業主動或被動經歷了規模收縮結構優化的調整,從目前來看,上市險企 結構優化均已達到較優狀態,後續規模增長成為主基調,在規模增長空間和動力方面, 持續關注渠道和儲蓄年金兩類變化。

代理人增速分化。 從代理人數量看,相比年初,平安、太保代理人數量分別-1.9%、-3.0%, 而國壽、新華、人保則分別+4.8%、+3.7%、+31.0%;從舉績率看,平安活動率-8.8pct,太保月均 健康 人力、績效人力占月均營銷員比重分別-5.5、-0.7pct,新華月均合格率12.4pct;保單件數方面,太保每月人均壽險新保長險件數受口徑調整+18.8%;代理人 產能表現分化,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人保同比分別+16.6%、+0.6%、-28.9%、- 20.0%、-21.9%。國壽、人保保費結構轉型下,代理人量質齊升推動新單增速較好;平 安開門紅收縮疊加壽險改革,代理人量質略有滑落,但人均收入下滑幅度較小;太保改 革之下經營相對謹慎,人力較為平穩但受疫情影響產能和收入有一定程度下滑;新華代 理人高速增加下產能有所下降。展望後續發展,代理人的量和質提升將依託於整體需求 的復甦。

利率低位靜待長期儲蓄保費回暖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受短期債券影響較大,萬能險和 分紅險收益率相對平穩,當前分紅儲蓄類業務定價利率預期在 2.5%-3.0%,分紅率在 1.2%-1.4%,隱含收益率 4.0%-4.4%左右;萬能賬戶收益率在 4.5%附近;考慮利率下 行空間和政策調整,銀行理財收益率下行壓力增加,儲蓄類保單吸引力正逐步提升。上 半年儲蓄年金以及主要銷售渠道銀行渠道正在回暖,新華、人保銀保渠道期繳保費同比 分別增加 38.0%、9.3%,下半年到明年年初持續看好利率低位下儲蓄年金業務的恢復性 增長和銀保渠道的持續復甦。

財產險:賠付率有所改善,非車增速延續良好勢頭

車商渠道、代理渠道佔比較高,交叉銷售渠道佔比提升 。2020 年上半年上市險企財險 渠道結構中,平安車商渠道佔比達到 22.1%,佔比略有下滑,主要為新車銷量增速放緩; 商車費改下渠道競爭激烈,對產品服務要求提高,代理人渠道佔比較高;同時,交叉銷 售佔比持續提升,公司協同能力助力財險保費增長。

2020H 上市險企產險增速良好,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 2020H 累計保費增速 為 4.4%、10.5%、12.2%,增速平穩。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綜合成本率分別 為 97.3%、98.1%、98.3%,同比分別變動-0.3、+1.5、-0.3pct,成本率的提升主要為保 證保險虧損所致,其他業務整體成本率呈現改善或平穩態勢。

分拆業務看,車險增速略有承壓,綜合成本率改善。 受疫情下 汽車 銷售下滑影響,2020H 上市險企車險增速略有放緩,人保、平安、太保車險增速分別為 2.8%、3.6%、4.0%, 同時,人保、平安、太保車險綜合成本率分別為 94.8%、94.7%、97.8%,整體盈利表 現較好。分拆車險綜合成本率,人保賠付率下行而費用率有所上升,平安費用率下降而 賠付率提升,太保費用率、賠付率較為穩定。車險綜合改革即將全面推行,費用率將全 面下調,關注單均保費下降對於車險行業增長和盈利的綜合影響,行業或將經歷一段競 爭加劇加速出清的周期。

非車險增速較快且盈利整體較好,保證保險成本大增。 上市險企非車險增速均表現較好, 其中責任險、意外傷害及 健康 險、農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新興險種增速均超過 15%,同 時,企財險、責任險、貨運險等險種因市場競爭格局和專業性等原因或具有更低的綜合 成本率,保證保險上半年受信用環境惡化影響,融資類業務違約率大增導致虧損明顯, 目前處於逐步風險釋放清理期,預期後續會逐步改善。

從資產端來看,上半年權益市場向好疊加債券利率走低的背景下,上市險企投資收益增 速較快,且有較好浮盈生成,同時大類資產配置穩健,適度增配安全性較高的非標資產。 新會計准則下,預計上市險企將更注重穩健資產配置,穩定投資收益,更好的匹配資產 負債久期,預期長債、高股息和長投仍是重要方向。

權益向好改善投資收益

投資收益率有所下滑

2020 年一季度滬深 300 漲跌幅為-10.02%(去年同期為+28.62%),2020 年二季度滬 深 300 漲跌幅為+12.96%(去年同期為-1.21%),受益於權益市場表現良好,上半年上 市險企投資收益(投資凈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在高基數下保持平穩增長。5 家上市 險企合計實現投資收益 2,446.0 億元,同比增長 1.7%,凈/總投資收益率水平相較於去 年同期穩中有升,分別在 4.1%-4.9%、4.4%-5.5%,同比變動-0.4 到-0.2pct、-1.2 到 +0.4pct。上市險企投資收益的提升主要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價差收入明顯提升,同時 利息收入、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收益增速平穩,也帶來了一定的收益增量。

累積浮盈大幅增加

2020 年上半年 累計浮盈依然可觀。 2020 年上半年,國壽、太保、新華、人保利潤表 中的其他綜合收益規模均取得正收益,平安因會計准則調整後計量方式有所變化。拆分 其他綜合收益,2020 年上半年,債券型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出現浮盈,國壽、太保、新華 的債券型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轉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額分別為38.15、32.69、11.10 億元, 同時因權益市場向好,股權型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轉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額分別為-27.85、 30.74、59.22 億元,普遍有所提升。截至 2020 年上半年末,國壽、平安、太保、新華、 人保累積浮盈分別為 314.28、16.20、154.16、68.62、133.95 億元,占凈資產比重分 別為 7.56%、0.23%、7.83%、7.53%、6.97%,其中一季度浮盈下滑,二季度大幅上升。

大類資產配置穩健

從大類資產配置來看,2020 年上半年,國壽、平安提高債券資產配置,股基資產配置相 對平穩,而新華和人保則適度降低非標資產轉而增加配置債券類資產,太保則降低了債 券配置增加非標。截至 2020 年上半年末,上市險企定存佔比在 6%-15%左右,債券類 資產配置佔比在 32%-47%左右,而股基類資產配置佔比在 9%-13%左右。

非標資產配置小幅增長 。2020 年上半年,國壽、平安、太保、新華非標資產投資相比年 初分別變動+4.3%、-8.6%、+17.8%、+0.9%,增速較好,其中太保持續大力增加配置 非標產品,非標配置比例正在向同業看齊。平安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名義投資收益率 達到 5.7%,相較於去年同期小幅下降,但仍收益可觀。同時,上市險企非標資產的安 全性較好,AAA 佔比超過 90%。

長投佔比穩定,高分紅策略遭遇挫折

高分紅高股息策略有利於降低利潤波動同時抬升投資收益,長投策略有利於拉長久期。 會計准則落地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規模大幅提升,利潤 波動將大幅提升。考慮資產價格波動直接影響利潤的 FVTPL、僅允許股息分紅進入利潤 表的 FVTOCI,保險公司更偏愛高分紅、高股息的大盤藍籌股,同時也具備較強的防禦 屬性,可提供穩定的流動性和現金流。同時,配置長期股權投資,在資產負債久期的匹 配方面也能夠更好的匹配較長的壽險負債端,對於償付能力的資本要求也較普通股票等 權益資產更低。但上半年受到疫情和經濟下滑的沖擊,部分高股息資產的分紅不確定性 增強,如匯豐控股宣布暫停派息,給保險公司高分紅策略帶來一定影響。隨著權益配置 差異化監管的落地,未來長期股權投資或將持續加碼。

價值表現:價值率提升現瓶頸,評估利率影響反 轉

NBV=新單規模*新單價值率,2020 年上半年上市險企 NBV 增速顯著分化,疫情影響下 價值率普遍下降,規模增長是主要影響因素。在保障業務銷售趨緩而儲蓄型業務略有復 蘇的背景下,NBV 和 VIF 對投資收益率的敏感性略有提升。EV、ROEV 增速保持相對 穩健,剩餘邊際儲備較好,上市險企業績安全邊際較高,關注評估利率下行的後續利潤 影響。

價值增長分化,價值率下行壓力增加

NBV 增速受疫情影響明顯下滑。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人保分別實現新業務價值 368.9、310.3、112.3、52.2、40.7 億元,同比分別變動+6.7%、-24.4%、-24.8%、-11.4%、 +19.3%。2018 年以來,囿於行業保費承壓,上市險企 NBV 增速明顯下滑,各公司紛紛 調整業務節奏,加大對保障型產品的激勵同時儲蓄型產品增速略有回暖,2020 年上半 年 NBV 增速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價值率普降,未來提升存在瓶頸

2020 年上半年價值率普降,展望後續,在結構優化達到一定邊界背景下,價值率提升 壓力增加。2020 年上半年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人保新業務價值率分別為 25.2%、 36.7%、37.0%、15.3%、11.9%,同比分別變動-2.0、-8.0、-2.0、-22.6、+2.6pc,價 值率普遍下降。受疫情影響,上市險企高價值業務銷售受阻,儲蓄業務回暖的背景下, 預期整體價值率提升存在一定困難,但規模增長將帶動 NBV 增速抬升。

NBV 和 VIF 投資敏感性分化

在保障業務持續增長的背景下,NBV 對投資收益率的敏感性略有下降,VIF 敏感性基本 平穩。假設投資收益率增加 50BP,國壽、太保、新華的新業務價值敏感性同比分別變 動-1.2、-2.7、+6.7pct;有效業務價值敏感性同比分別變動+0.26、-0.14、+1.14pct,除 新華因大量銷售儲蓄類業務敏感性明顯上升,整體保持穩定。隨著儲蓄業務逐步回暖,分紅險的增加或降低投資敏感性,而傳統年金類業務將抬升投資敏感性,預期投資敏感 性將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窄幅波動。

剩餘邊際儲備較好,營運利潤平穩增長

上市險企剩餘邊際儲量高,釋放穩健,營運利潤增速平穩。 2020H,平安、太保、國壽、 新華的剩餘邊際余額分別為9,623、3,471、8,212、2,230億元,相比年初分別增長4.8%、 5.3%、6.9%、4.0%,增速穩健,利潤儲備豐富。從平安剩餘邊際的攤銷來看,每年的 剩餘邊際攤銷占稅前營運利潤比重在 60%-70%,佔比較高,對營運利潤增長有較好貢 獻,為上市險企業績提供了較強的安全邊際。2020H,平安、太保集團歸母營運利潤分 別為 743.10、174.28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1.2%、28.1%,增速平穩。

權益投資利潤敏感性較高

股基資產變動對利潤影響較大。 2020H,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人保股基資產占投 資資產比重為 9%-13%左右,測算 10%股基資產變動占凈利潤比重,分別為 69.3%、 27.2%、52.8%、77.9%、52.0%,佔比較高。上市險企配置股基資產佔比雖然並不高, 但利潤對權益市場波動的敏感性較強,其中國壽、新華的股基彈性更大,因此需要重視 保險公司的市場β彈性機會。

准備金影響反轉

從基準評估利率的表現來看,1-10 年期國債收益率 750 日移動平均變動在 2017 年四季 度達到拐點,2018、2019 年呈上行趨勢後將再次迎來拐點,2020 年起將逐步下行。 2020 年上半年下降幅度為 10.9-21.3BP(去年同期提升 4.2-6.3BP),假設未來利率水 平以 2020 年 9 月 1 日的水平延續,預計全年下降幅度在 23.9-33.9BP,對利潤影響趨 於穩定。

從實際多提准備金規模來看,2020 年上半年計提/回撥規模略有增大,占歸屬凈利潤的 比重為 5%到 36%(去年同期為-7%到+26%),相比 2019 年同期有所改善。上市險企 2019 年已預先計提一定體量的准備金,預期後續評估利率下行對於利潤的影響趨於平 緩。

EV 增長受投資影響略有波動,ROEV 平穩

2020H 上市險企壽險 EV 增速為 3.8%-9.6%,投資偏差影響下略有波動。EV 增長的貢 獻因素拆分來看,主要包括期望收益、新業務價值增長、運營偏差、投資偏差等。其中 期望收益部分相對比較穩定,能夠貢獻 4%的壽險 EV 增長;新業務價值下滑對於 EV 的 影響較大,NBV 貢獻 EV 增速約在 3%-5%;投資偏差今年因權益市場波動影響較大, 貢獻 EV 增速-2~1pct。

上市險企壽險 ROEV 較為平穩。因投資回報差異變化幅度較大,同時市場價值調整、股 東分紅等與公司經營相關度並不高,在剔除這些短期波動後,我們計算 ROEV 來衡量壽 險公司的基礎增長中樞,國壽、平安、新華壽險業務 2020H 的 ROEV 分別為 8.5%、 9.4%、8.4%,較為平穩。

死費差敏感性較強

死費差貢獻持續提升 。一方面,除人保外,上市險企 NBV 對於死亡率-10%的敏感性同 比變化-0.53 到+0.08pct,對於發病率-10%的敏感性同比變化-1.16 到+1.56pct,對於費 用率的敏感性同比變化-0.04 到+4.03pct,整體來看,上市險企對於死費差的敏感性增 強。

對於保險板塊的投資分析,權益、利率和保費是最重要的三大因素,其中權益市場表現 直接影響短期投資彈性,利率環境影響中長期投資判斷,保費及其相關的價值成長表現 影響市場對於其中長期成長性的考量。回顧 2020 年上半年,疫情影響下保費下滑、利 率新低帶來了整個板塊的估值折價,二季度整體有所改善,行業踏上修復周期,估值分 化較為嚴重,國壽平安估值明顯高於新華和太保。

展望 2020 年下半年,分析的邏輯不變但各因素狀態已發生較大變化。負債端,上市險 企需要重點關注銷售環境改善下開門紅儲蓄類業務的增長復甦,帶動行業銷售渠道回暖, 從而推動各類業務景氣度抬升以及 NBV 的增長。投資端來看,利率下行預期明顯緩和,呈現企穩上行的趨勢,同時權益市場表現較為良好,投資收益壓力明顯緩解;權益端累 計浮盈較高,利潤儲備較好,同時權益投資將貢獻較強利潤彈性,評估利率對於利潤負 面影響將趨於平滑,被前期計提的准備金消化。

目前板塊估值仍處於較低水平,考慮到中長期 EV 仍能保持 15%的穩定增速,具備估值 切換空間,長期配置性價比較優,持續推薦,關注後期儲蓄業務回暖帶動整體負債端增 長。個股推薦行業龍頭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

……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作者:長江證券,周晶晶、孫寅)

如需完整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

⑤ 2020疫情暴發對股市的影響

無數投資者都在擔心,此次新冠狀病毒對2020年的A股會有怎樣的影響?我們目前需要保持理性,客觀的來看待這個問題。實事求是地說,此次疫情確實會對股市有一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心理預期上的影響。此次疫情事發較為突然,在春節前大家其實對疫情的重視程度是較低的,但隨著事件的進展,大眾又從節前的重視不夠變為過度緊張,對於股市中的投資者來說,也存在這個情況。心理預期的變化,會使得很多投資者對市場較為悲觀,甚至有一定的恐慌心理,從而帶來拋壓。

第二,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疫情對實體經濟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說,以前春節是消費的旺季,而這個春節,大家都宅家裡了,經濟活動肯定會有所下降。再比如說有些工廠暫時停工,對生產會有一定的影響,在產品出品方面,短期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確實會對宏觀經濟帶來短期的壓力,對股市影響不利。

第三,對部分行業的沖擊,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整體來說是有限的,但對部分行業短期帶來的沖擊可能會更加明顯,那麼這些行業,業績會出現受到較大的影響,其股價反應就會更加敏感,受疫情影響的相關行業和公司面臨更大的壓力。

⑥ 疫情對股市的走勢有什麼影響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物價的增長,一些人在目前的崗位上賺取的薪水已經無法支撐日常生活,為了讓全家能有更好的生活,許多人還是另闢新路,炒股就是許多人選擇的致富之法。許多人通過炒股確實賺到了錢,但是也有很多人賠了很多錢,股市的行情風雲變幻,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國家的政策、自然災害、企業的變化等,其中疫情對股市的走勢影響深刻。

雖然疫情會給股市帶來動盪,但是我們也要抓住有利時機,在疫情期間,購買一些特需類的股票,這樣不僅不會賠錢,還會大賺一筆。

⑦ 2020年一2022年疫情對保險的影響

2020年一2022年疫情對保險的影響:
1、截止到2022年11月16日保險行業整體增速放緩,保險代理人規模有所收縮。
2、保險行業線下展業發展困難。權益市場大幅度波動。

⑧ 疫情對股市的走勢有大的影響嗎

說起2020年的新冠疫情,相信還是令很多人非常後怕的。當時政府立即採取了相關的措施,並且讓人們進行居家隔離。大部分的人民都非常的支持政府,並且也聽取了政府的意見。但是有一小部分人不僅不聽取政府的意見,而且還到處亂走亂竄給當地的人民帶來了不必要的困擾。2021年的疫情又開始在南京爆發,讓很多人都感覺到非常的害怕。那麼疫情對股市的走勢影響很大嗎?

三、提高防範意識

在當今社會中,沒有天下掉餡餅的事。大家一定要靠自己的雙手勞動來賺錢,或者靠腦力賺錢,不要總是貪圖享樂。特別是一些人會給自己打電話說自己是什麼公司的,然後讓自己把所有的錢全部投在他那裡面。這些電話或者信息千萬不要相信,很有可能就是騙子,並且大家一定要報警處理。

⑨ 保險股為何跌跌不休

(小塵4x/圖)

以大白馬、高成長為標簽的保險股似乎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至少資本市場是這樣認為的。

據保險概念板塊(BK0474),該指數已從2021年年初的1500餘點左右跌至1045點,跌幅達30%。該板塊囊括了國內六家上市保險公司,其中個股半數跌幅超過20%,個別股票甚至下跌近40%。

保險行業正面臨一場艱難轉型。傳統的保險代理人銷售被逐漸淘汰,改革帶來的陣痛正體現在險企的大數據上,上半年的保險不好賣了。

更何況,一些險企短期投資失利,又疊加整個投資市場利率持續下行等因素,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也難以維持往年的優勢。

2020年起,幾乎所有保險公司都開始推廣代理人升級計劃。

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今,已有超20家保險公司發布了代理人精英項目。「精英」背後的隱含意義,是對原銷售體系的升級或者說淘汰。五大險企一季度報披露,險企代理人規模較年初縮減超13萬人。

這些精英項目的關鍵詞多為「年輕化」「高素質」「中心城市」等。「新的代理人中很多都是碩士學歷,甚至海歸也有不少。」擔任某大型險企區域市場總監的唐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所在的團隊從2020年就開始了分層合並。

以往保險銷售有「雙臂」,一是營銷隊伍,也就是常見的代理人渠道,二是銀行保險代理渠道。相比銀保渠道,大型險企更願意自建龐大的代理人隊伍。唐風解釋,主要是因為長期類的壽險產品設計較為復雜,直接面對客戶的銷售更有利於溝通產品細節。

但早年保險產品同質化嚴重,險企對規模的過分追求,都導致了保險銷售為市場詬病。「 社會 投訴」成了行業摘不了的標簽,外加互聯網渠道的沖擊,整個市場的底層邏輯也在發生變化。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的《新生代保險代理人現狀調研報告》,壽險行業的客戶越來越年輕化,90%以上的客戶為45歲以下,92%的90後有 健康 支出,且年保費支出已經超過3000元。

「年輕人更願意花錢買保險了,但手機是首選渠道,大量同質化嚴重的產品不好賣了。」唐風說,尤其是近兩年的「百萬醫療」「惠民保」等網紅型產品出現,這類更注重保障功能而非投資功能的基礎產品大量占據了中低端市場。

為了應對變化,保險公司也開始對業務員進行調整,團隊向年輕化、高學歷轉變,以適應客戶群體的變化。「以後中低端的產品主要通過互聯網渠道,一線城市的中高端市場會是長期類壽險的主要戰場。」唐風預測。

人口紅利消失,以往的人海戰術難以為繼,代理人員結構隨著業務邏輯的改變出現轉變。但轉型過程中,陣痛開始顯現。

「行業苦代理人久矣,大家都知道長痛不如短痛。」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向南方周末記者感嘆,然而上市公司因為股東利益訴求,難以下定改革決心。

以擁有「百萬代理人」之稱的中國平安(601318.SH)為例,2019年3月末,公司的代理人數量為131萬人,而到了2021年同期只剩下98萬人。

清退30萬人的代價,是同期公司新增保單業務量比2019年減少近10%,這在仍在上升的保費規模數據面前異常「扎眼」。

在唐風看來,這種低效清退的「副作用」就是銷售下滑,「大家都知道應該這么做,可都怕業務下滑遲遲不想這么干」。

投資者也看到了這一點。

「你重疊這些保險股的K線,就能看到業務保費增速的下滑,幾乎和股價下跌是同步的。」北京東方引擎資本創始合夥人呂晗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呂晗曾在多家保險資管公司負責投資決策。

2020年11月,幾乎上市險企的股價都達到了近幾年的 歷史 高位。因為受2020年疫情影響,各大公司提前開始布局下一年的開門紅產品。業內將一季度的產品銷售稱作「開門紅」,是行業每年經營布局的重點之一。

2021年2月是監管部門對新舊重疾險定義的換擋期,舊產品即將「停售」成為最好的「噱頭」,各大公司都加大了宣傳力度和渠道的鋪開,整個行業沉浸在一種「謹慎樂觀」的氣氛中。

但到了3月,行業單月保費竟然同比下跌3.3%,出現了2020年疫情後首次負增長。之後的業務量更是「一瀉千里」,4月、5月的負增長還在持續擴大。

截至7月中旬,據南方周末記者粗略計算,6家上市險企的總市值已經蒸發了近萬億元。

險企們運氣不佳,行業轉型才剛剛開始,又迎來了一輪全球利率下調。

全球各國維持低利率是為了刺激經濟恢復,但對於金融機構而言並非好消息,因為這極大地影響了它們的投資收益。

如果對比A股申萬宏源28個一級行業指數,非銀金融板塊的表現是倒數第一,而在非銀機構中,保險又是墊底。

秦明從2020年就觀察到,幾乎每家券商針對保險的研究報告都會加上一句提示「注意利率風險」。秦明在上海的一家券商研究團隊擔任非銀金融機構分析師。

秦明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利率長期走低意味著固定收益投資(如債券)和非標投資(如地產)都不會太好,而這正是保險資金投資的兩大重點。

保險公司的利潤主要來源於「三差」,分別為費差、死差以及利差。費差可以理解為險企經營方面產生的利潤,死差是保險賠付小於預期產生的利潤,利差則是險企用保費投資產生的收益。

通常險企的盈利方式是,盡量降低運營成本(費差)和事故賠付率(死差)來提高負債端的利潤,同時加大投資端(利差)的盈利。將這一模式用到極致的要屬「股神」巴菲特,他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將公司保費(也被稱作浮存金)作為本金,進行全球化投資。

但看似便宜的資金也有很大的限制。一是對風險把控要求高,大部分資產不能投向波動很大的領域,所以險企很大一部分投資了國債市場,低利率環境下,國債收益同樣很低,險企的這部分收入自然下滑。

對險企挑戰最大的是在另類投資領域,也就是商業地產市場。商業地產因每年能獲得穩定租金,和險企經營周期相當吻合。「(地產)與保險公司就是『天生一對』。」秦明說。

這條在全世界通用的投資理念卻在中國發生了些許「異化」。一是部分險資可能以名股實債的方式投資地產項目,表面是股權投資,實際卻通過各種附加條款變成房企的債權投資。

二是由於產品同質化嚴重,國內險企依賴利差作為收入來源。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近10年來,保險公司平均年化投資預期收益率達5.57%,是保險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

利率走低時,會導致利差部分利潤大幅度減少,為保險公司經營帶來一定的風險。尤其在當前對房地產行業去杠桿的大環境下,資金高度集中在地產行業的險企可能被爆雷的房企傷害,不排除險企進入買了爆雷、爆雷還得買的死循環。

2021年2月,房企華夏幸福(600340.SH)發生違約,公司總共負債2100億元。同屬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資管曾於2018年投資華夏幸福成為二股東,資金大部分來源於兄弟公司中國平安的投資委託金。因受債務波及,中國平安不得不在2021年4月份為其計提撥備了182億元償還債務。

呂晗預計,平安很可能通過3—4年來完成一部分的債務重組,雖然幾百億對集團整體影響不算太大,「但182億明顯是不夠的」。

中國平安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總投資版圖約為3.74萬億,其中涉及房地產的股權投資約為1000億,不動產公司債券也有不到1000億。同期,公司年利潤超過千億。

不只平安投資了多家國內地產公司,幾乎所有險企都或多或少涉及房地產投資。「投資房地產不是一筆壞的買賣,但你投1000塊掙錢很容易,投1000個億就很難。」呂晗說。

(應受訪者要求,唐風、秦明為化名)

與疫情對保險股票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周線三炷香走勢 瀏覽:377
重慶股票交易員工資 瀏覽:630
一隻股票的成交量 瀏覽:768
爬股票數據違法嗎 瀏覽:351
國產成人18黃網站免費:市場需求與法律限制 瀏覽:867
70老太另類極品grand:70歲老太的另類極品生活 瀏覽:312
股票app幾點能交易 瀏覽:493
手機版股票池軟體下載 瀏覽:922
我的好媽媽5中文: 愛與奉獻的象徵 瀏覽:47
法利賽人電影:道德和宗教的探索 瀏覽:791
四個人玩我一個人是什麼感覺 瀏覽:109
妻子的游戲電影:詭計多端的婚姻心理戲 瀏覽:837
間之楔:連接與平衡的紐帶 瀏覽:345
veronica吸莖女王avluv | Veronica Avluv:AV界的吸莖女王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