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影響我國股票市場的因素論文

影響我國股票市場的因素論文

發布時間:2023-02-03 11:58:03

❶ 影響股票市場價格波動的因素有哪些

價格的波動因素分為長線波動和短線波動。
長線波動和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環境、和公司盈利能力有關。
短線波動的因素更多一些。一些利好利空消息,大盤走勢、政策,以及主力的操作。

❷ 跪求論文《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

影響股票價格變動的因素很多,但基本上可分為 以下三類:市場內部因素,基本面因素,政策因素。 (1)市場內部因素它主要是指市場的供給和需求, 即資金面和籌碼面的相對比例,如一定階段的股市擴 容節奏將成為該因素重要部分。(2)基本面因素 包括宏觀經濟因素和公司內部因素,宏觀經濟因素主 要是能影響市場中股票價格的因素,包括經濟增長, 經濟景氣循環,利率,財政收支,貨幣供應量,物價, 國際收支等,公司內部因素主要指公司的財務狀況。 (3)政策因素是指足以影響股票價格變動的國內外 重大活動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法令等重大事件, 政府的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經濟政策的變化,新頒布 法令和管理條例等均會影響到股價的變動。

❸ 試述影響股票價格的宏微觀因素(跪求一篇800字的論文,看到的朋友幫個忙,急需要)

在每一個行業或者科學領域都有存在最本質的規律,抓住了這些規律也就扎住了事物的本質,而在不確定性中產生、發展、繁榮、蕭條的證券市場也不能脫離規律的限制。只有把握住了其推動證券市場產生、發展、繁榮、蕭條的最本質的因素,擺脫短期影響因素的干擾,才能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正如巴菲特說的:「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話雖簡單,但是要想正真的做到,需要有很大的勇氣,同時還要對市場有清晰、深刻的認識,這有這樣才能避免市場噪音的干擾。

大多數客戶都抱有一夜暴富的心態,每一次買股票之後都是希望股票馬上大漲,但是從市場規律來看,在時間的分配上,85%的時間股票是處在震盪整理的階段,而上漲的時間只有15%,同時大多數的投資者一旦購買股票之後恐懼的程度會放大數倍,完全失去方向感,患得患失的心態成為主要的現象,而正是這些心態導致他們的心態難以忍受時間的煎熬,股價的小幅波動也會引起投資者心理大幅的搖擺,每一次的操作都會踏錯了節奏,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缺乏投資方法的引導。

(一)關於「水池理論」的解讀

市場能夠走出向上大趨勢的第一個條件是:寬松的貨幣環境。

假設:市場就好像一個水池,而貨幣相當於水池裡面的水,市場擴容的速度相當於水池容積的擴容速度,水池裡面的水位代表市場整體的平均價格。

當向市場中注入的水過多,並且遠超過水池的擴容速度時,水位上升,市場整體的價格就會上漲,市盈率也會伴隨著提高。如2006-2007年的大牛市行情,一方面是因為2005年匯率改革後人民幣大幅升值,導致外貿企業的經營環境大幅惡化,將很大一部分資金從實體經濟加壓到了股票市場,而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也吸引了大量國際熱錢的湧入,我國外匯儲備從加入WTO錢的2000億美元發展到目前的2萬億美元就是很好的證明;另一方面,由於中國的儲蓄習慣加上國內的理財產品匱乏,使得居民存款大量存放在銀行,而2006年行情的發展吸引了非常大的一部分居民金儲蓄資金從銀行轉移到股票市場,巨量的資金不斷的涌進股票市場,而市場的擴容速度遠遠的低於資金的傭金速度,市場整體的「水位」不斷提高,估值水平也接近歷史高位。

(二)業績對市場的支撐

上面說的巨量的資金將市場整體價格水平推到了高位,但是這種市場的漲幅只是局限於市盈率的提高,而如下圖所示,歷史上市盈率的變化范圍只是從最低的20倍左右到最高的70倍左右,但是如果加上業績的推動力量,市場上漲的空間將大幅提升,例如,一隻股票的每股收益為1.00元人民幣,按照20倍的市盈率計算其股價為20元,當市盈率上升到70倍時其股票價格為70元,但是如果在股票價格上漲的過程中,每股收益提升到了2.00元人民幣,按照70倍的市盈率計算其股票價格為140元人民幣,也正是資金及收益增長這兩大動力推動了市場的大幅上漲。
二、微觀層面上市公司的分析

入市資金的多寡及整體盈利能力決定了市場中長期的走勢,但是在上漲的過程中,每個板塊或者說每一隻股票上漲的幅度並不一樣,有的可能漲幅巨大,如2006年 --2007年的中國船舶,有的可能漲幅較小,具體的原因應該從微觀層面上市公司的業績推動因素入手分析。如果公司在市場的牛市行情中業績增幅非常明顯,則在股票價格方面的表現就是市盈率與業績增長雙重推動,漲幅巨大,而一旦投資者抓住了這樣的股票則會獲利豐厚。

決定公司業績的因素有些是來自於外部如重組、資產注入等,有一些是公司內生性的因素推動,而只有抓住了內生性的推動力,才能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公司內部中,產品的銷售價格與數量、生產成本及公司費用的情況是反映公司經營水平的指標,因此,要想詳細的了解公司業績未來的趨勢,就要從財務指標入手,挖掘能夠夠推動公司業績快速增長的因素,

(一)經營杠桿

經營杠桿指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由於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潤變動率大於產銷量變動率的規律。一般情況下,根據成本性態,在一定產銷量范圍內,產銷量的增加一般不會影響固定成本總額,但會使單位產品固定成本降低,從而提高單位產品利潤,並使利潤增長率大於產銷量增長率;反之,產銷量減少,會使單位產品固定成本升高,從而降低單位產品利潤,並使利潤下降率大於產銷量的下降率。而利潤變動率相當於產銷量(或銷售收入)變動率的倍數稱之為「經營杠桿系數」,具體的計算公式為:

經營杠桿系數=(稅前收益+固定成本總額)÷稅前收益=1+固定成本總額÷稅前收益
在求得經營杠桿系數以後,假定固定成本不變,即可用下列公式預測計劃期的經營利潤:
計劃期經營利潤=基期經營利潤×(1+產銷量變動率×經營杠桿系數)

經營杠桿系數高的公司,價格及銷售量的變化對業績的影響非常顯著,銷售量的增加降低了單位產品的固定成本,提高了產品的毛利率,而產品價格的上漲也會大幅提高產品的毛利率,但是相比之下,由於價格的上漲並不像銷售量的增加那樣需要變動成本的增加,因此影響的程度更大。如:某家公司銷售量為1000單位,價格為1,總固定成本為600,即單位固定成本為0.6,變動成本為200,即單位變動成本為0.2,利潤為200,毛利率為20%,當銷售量增加到2000時,假設固定成本及單位變動成本都不變,利潤變為1000(2000-600-2000*0.2),毛利率變為50%,但是如果價格增加一倍之後,由於總的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都不變,因此利潤為1200(2000-600-200),毛利率為60%。

但是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經營杠桿對公司業績的影響是雙向的,在經濟處於上升周期中,產品的銷售量及銷售價格都處在良性循環之中,對公司業績的推動是兩性的,且由於杠桿的存在,業績的變動速度大幅度快於杠桿低的公司;但是在經濟下行之中時,由於銷售量及價格都處在下行趨勢中。加上經營杠桿的存在,公司業績的下滑也會快於經營杠桿低的公司。

因此,對於此類周期性行業的上市公司的操作要從宏觀經濟的大趨勢入手,把握增長階段,拋棄下行階段。

對於非周期性行業,再大的宏觀經濟循環中,銷售數量及價格的變化不會太大,經營杠桿的影響有限,更多的是從財務杠桿及公司的盈利能力,競爭水平入手。

(二)財務杠桿

財務杠桿系數,是指普通股每股稅後利潤變動率相當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也叫財務杠桿程度,通常用來反映財務杠桿的大小和作用程度,同時還用來評價財務風險的大小。具體的計算公式為:

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額/變動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潤)/(息稅前利潤變動額/變動前的息稅前利潤)

財務杠桿對公司利潤正向推動是建立在借貸資產的盈利能力高於債務利息的基礎上的,而一旦借貸資產的盈利能力低於借貸利息,對公司的業績將會起到反作用。如,假設一家公司的總資產1億元人民幣,借貸資金5000千萬,自有資產5000千萬,借貸利息為5%,如果借貸資金的盈利水平為3%,低於5%的利息水平,則會從自有資金的盈利中拿出2%來彌補缺口,但是如果借貸資金的盈利能力為10%,則會在自有資金盈利的基礎上,再為公司創造250萬的利潤。

跟經營杠桿一樣,財務杠桿系數高的公司在經濟下行周期中,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企業的破產或者資不抵債,而在經濟上行周期中,對公司的影響更多的是正面的,因此,兩種工具的運用更多的是結合宏觀經濟走勢的大背景來分析。

(三)非周期性行業的分析

在市場中,有很多公司股票波動的幅度遠遠小於大盤,甚至在大盤大幅下滑的過程中,其股價卻表現出非常抗跌的特徵,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存在非常強的核心競爭能力,能夠在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保持較好的市場份額,甚至有些公司還會出現高速增長。對於這樣的公司,應該從以下幾個指標來判斷:毛利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收益率等。

(1)毛利率

毛利率是總收入減去生產產品所消耗的原材料成本和製造產品所耗費的勞動力成本所得的數值,除以總收入所得的數值,具體的計算為:

毛利率=(總收入減-原材料成本-製造過程中的人力成本)/總收入

毛利率越高,說明公司產品的盈利能力越強,但是搞毛利率也會吸引大量的投資者進入這個行業,競爭加劇最後會使得毛利率不斷的降低,因此如果一家公司能一直保持高的毛利率,說明公司具有很強的核心競爭能力,如果產品具有很好的發展空間,那麼公司以後的成長性將會有很好的表現。

(2)總資產收益率

總資產收益率是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時又一個非常有用的比率。是另一個衡量企業收益能力的指標。在考核企業利潤目標的實現情況時,投資者往往關注與投入資產相關的報酬實現效果,並經常結合每股收益(EPS)及凈資產收益率(ROE)等指標來進行判斷。實際上,總資產收益率(ROA)是一個更為有效的指標。 總資產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競爭實力和發展能力,也是決定公司是否應舉債經營的重要依據。

總資產收益率的計算公式是:
總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平均負債總額十平均所有者權益)×100%
其中凈利潤的計算公式為:
凈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率)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
平均資產總額是指當期期初和期末資產總額的算術平均值,即:平均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總資產收益率指標集中體現了資產運用效率和資金利用效果之間的關系。在企業資產總額一定的情況下,利用總資產收益率指標可以分析企業盈利的穩定性和持久性,確定企業所面臨的風險。總資產收益率指標還可反映企業綜合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

如果公司的總資產收益率連續多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說明公司的資產利用效率非常高,盈利能力非常強,如果加上財務杠桿的運用公司的業績將會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這些因素都是作為對上市公司業績推動的重要因素,有的是藉助於大的經濟周期,如經營杠桿,而有的則可以反映公司是否具備核心競爭能力,是否具備長期投資的條件,不同風格的投資者可以依據不同種類的公司選擇不同的操作策略或者在不同的時期選擇不同的方法。從市場根本上把握波動的真諦,避免跟隨市場的波動起伏在市場中搖擺不定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❹ 經濟增長股票市場論文

經濟增長股票市場論文

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比較多的復雜問題。那麼,經濟增長如何促進股票市場呢?

一、變數的因果關系分析

(一)單位根檢驗

採用ADF法進行單位根檢驗。

檢驗結果中,AIC是信息秩統計量,用以確定檢驗模型採用的滯後階數k,AIC值越小則採用的滯後階數越理想。

通過檢驗,可知LGDP、LCAP、LVAL、LTURN幾個變數水平序列不穩定,而其一階差分序列在不同顯著水平下拒絕含有單位根的假設,因此為典型的I(1)時間序列。

(二)協整檢驗

Engle和Granger指出,協整關系是指屬於同階非零單整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時間序列盡管是非平穩序列,但如果它們的某個線形組合可能構成零階單整序列,則認為兩個變數序列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從協整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其經濟意義所在,兩個變數雖然具有各自的長期波動規律,但是如果它們是協整的,那麼它們之間就存在著一個長期穩定的比例關系。

傳統的計量經濟學模型是從已認知的經濟理論出發選取變數,回歸殘差往往是非平穩的,不能排除偽回歸的現象,而協整理論提供了一個新的檢驗模型變數選取是否合適的方法。

協整檢驗的方法較多,本文採用EG檢驗。

二、我國股票市場不穩定性分解與經濟增長在流動性

過剩和經濟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全球經濟顯現出了從潛在的不確定性向現實的不穩定性逐漸轉化的趨勢。

而金融危機爆發的頻率加快和強度增加,更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中無法迴避的不穩定因素。

因此,對於金融穩定的研究與探討得到了包括學術界、業界等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而歷次金融危機的爆發都與股票市場密切相關,所以對於股票市場發展的不穩定性研究也備受關注。

總體分析,影響股票市場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股票市場自身的影響因素,包括市值、成交金額、上市公司盈利和分紅等;二是來自於宏觀經濟變數以及相關的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產出、投資、消費、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

學術界對於股票市場發展與宏觀經濟的關聯研究主要集中於兩個領域:首先,由於股票市場具有經濟“晴雨表”之稱,所以對於其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一直是人們研究的重點;其次,貨幣政策逐漸成為熨平經濟波動的主要宏觀政策,而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市場與其之間的直接以及間接關聯研究也同樣得到了學者們的關注。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經濟增長對股票市場發展有顯著影響

根據研究結果,經濟增長是影響股票市場發展的重要原因。

經濟增長能提高股票市場的資本化率、提升股票市場收益率,同時能提升股票市場的交易率。

這些研究結論也符合相關的`經濟理論。

經濟發展有利於企業在股票市場上進行融資,這正是股票市場籌資功能的體現。

同時,由於經濟發展,增加了居民資本增值的渠道,這為投資者進行資本市場的交易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經濟的發展為股票市場的運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使得股票市場的發展有一個較好的宏觀經濟基本面,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預期。

(二)股票市場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較弱。

在本文的實證檢驗中,交易率、籌資率對經濟增長有明顯的作用。

這主要是因為股票市場規模的擴大對經濟增長會有明顯的作用,加大股票市場的容量,增加了市場流動性;另一方面,股票市場籌資率在一定程度上對經濟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它關系著個人、企業等市場主體在資本市場的融資規模以及能為經濟發展提供的資金。

此外,股票市場發展的其他選取指標對經濟增長會產生干擾作用,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可以通過適當的方法來發展股票市場,培育股票市場的競爭力,以促進經濟的增長(萬正曉等,2008)。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由於我國多數投資主體投資理念缺乏且股票市場不完善。

這樣,股票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弱化,不能提供合適的機制引導社會資金的合理流動。

同時,股票市場不能降低投資者的流動性風險及為投資者提供風險分散,也不能通過股價表現市場信息和配置資源,更不要談對企業的監控職能。

因此,股票市場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較弱。

四、結語

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比較多的復雜問題。

本文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僅作初步探討。

在本文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是利用最新的數據,結合計量經濟學方法,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進行建模分析,探討二者之間的數量模型;同時,還可以結合模型探討影響二者之間關系的主要因素,探討股票市場的微觀作用機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或者探討股票市場的倫理性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戰穎,2008)等問題。

;

❺ 影響中國證券市場價格的因素

影響中國證券市場價格的因素如下:

一、宏觀經濟因素

宏觀經濟因素從不同的方向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公司的經營及股票的獲利能力和資本的增值,從不同的側面影響居民收入和心理預期,而對股市的供求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1.經濟周期

經濟周期表現為擴張和收縮的交替出現,在經濟的收縮、復甦、繁榮和衰退四個階段內,股市也隨之周期性波動,成為決定股價長期走勢的最重要因素。通過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經濟增長率、通漲率、失業率、利率等指標的分析,判斷出經濟周期的發展階段。有實證分析表明,我國股市波動比宏觀經濟周期的波動超前大約4—6個月。

2.通貨變動

通貨變動包括通貨膨漲和通貨緊縮。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總的看來會影響收入和財產的再分配,改變人們對物價上漲的預期,影響到社會再生產的正常運行。因此,通貨膨脹對股價的影響也是復雜的。而通貨緊縮則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就我國股市而言,通貨膨脹在適度范圍內發生,股價波動與之呈現正相關關系,但通貨膨脹嚴重時,股價波動與之呈反方向變動。1998年上半年開始的通貨緊縮,使股價持續下跌,盡管1999年上半年有股市利好消息及管理層發表發展市場的言論,使滬深股指雙雙創出歷史新高,但通貨緊縮始終抑制著股價的進一步彈升。

3.國際貿易收支

當出口大於進口時,國際貿易對國內經濟產生積極的影響,使股價上升。相反,則使股價下跌。1998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我國的外貿出口增長大幅下降,影響了我國的經濟增長,同時,直接對我國股票市場相關行業和上市公司產生負面影響。

4.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差額通過影響一國國內資金供應量,從而對股價產生間接影響。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保持順差,大量的外匯儲備,國內資金供應量增加,使可用於購買股票的資金來源擴大,促使股價上升。

5.國際金融市場

國際金融市場的劇烈動盪一方面直接使我國投資者產生心理恐慌,影響股票市場,另一方面從宏觀面和政策面間接影響股票市場的發展。

二、宏觀經濟政策因素

我國股市作為一個初興的市場,宏觀經濟政策因素對股市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1.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按照調節貨幣供應量的程度分為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在實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時,貨幣供給減少,利率上升,對股價形成向下壓力,而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意味著貨幣供給增加和利率下調,使股價水平趨於上升。我國中央銀行具體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利率、存款准備金率、貸款規模控制、公開市場業務、匯率等。

(1)利率

利率對股市的影響是十分直接的。從七次降息和股價變動的關系看,我國股市與利率存在著高度的負相關性,但利率變動對股價的作用逐漸減弱。

(2)存款准備金率

中央銀行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影響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在貨幣乘數作用下,調整貨幣供應量,影響社會需求,進而影響股市的資金供給和股價。如1998年3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將存款准備金率由13%下調為8%,對股市產生了實質性影響。

(3)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來控制和影響貨幣供應量的一種業務。它是中央銀行強有力的貨幣政策工具。從1996年4月起,我國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啟動,由於現階段可供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工具有限,只以短期國債為交易工具,限制了對股市的影響,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其影響會逐漸增強。

2.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根據其對經濟運行的作用分為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財政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主要有:國家預算、稅收、國債等。

❻ 本人要做一篇影響中國股市回暖的因素分析的論文,望有識之士幫幫忙,全分送上

建議從以下幾個點出發:
1、市場估值回歸:2011年經歷一年大幅下跌之後,滬深股市股價紛紛遭到重創,腰斬股遍地。不少個股的股價已經跌破其每股凈資產,大部分滬深300股票的股價均低於其每股凈資產與未分配利潤和公積金之和,從股價質地上投資價值已經顯現。滬深股市平均動態市盈率已經達到歷史最低水平,比2008年的還要低。
2、外圍因素:在歐債危機、美信用問題持續影響了2011年一年之後,在一系列的利空因素或得到解決或淡化的情況下,外圍股市紛紛走強,特別是美股出現逐步上漲並創出三年內新高。外部因素也為穩定A股市場提供了一定的信心。
3、市場改革:新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上市之後,對A股市場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先是對市場機制特別是重組委及重組審核這一塊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加強信息披露,樹立市場誠信。而後又提出激勵上市公司加大分紅力度、創業板退市制度推出以及新股發行機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相信這可以從市場內部改善市場環境。
4、結合國內經濟面以及貨幣政策方面的信息進行分析
以上幾個應該是較為重要的點,作為一般論文,足夠了,多翻閱點最新資料,在做總結就行了

❼ 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分析的論文怎麼寫啊

我國證券市場的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及其成因分析 一、系統風險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主要風險 我國證券市場目前存在兩大風險: 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是指因個別證券公司的特殊狀況造成的風險。如公司的業績不佳、財務狀況不良信息的披露、工人的罷工、公司領導人的更換、市場競爭中的失敗、派息不合理等。 由於各個上市公司的情況千差萬別,非系統風險具有相互抵消的可能, 所以這類風險,可以通過證券組合來加以避免。 系統風險是指由於某些因素給市場上所有的證券都帶來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如宏觀經濟狀況的變化、國家稅法的變化、國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變化、世界能源狀況的改變都會使股票收益發生變動。由於這些風險來自企業外部,是單一證券無法抗拒和迴避的,它對所有企業的證券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投資者不能通過多樣化投資分散掉,因此,這些風險又叫不可迴避風險或不可分散風險。 根據有關人士對我國上海證券市場風險的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我國證券市場系統風險在總風險中所佔的比例較大,平均值為 80% ,而在西方的成熟股市中,系統風險在總風險中所佔的比例都較小,平均值一般都低,有的僅為 30% 。由此可見,我國的股市與西方成熟股市的差別。 相反,系統風險在證券市場風險中所佔比例較大, 非系統性風險所佔比例較小, 這必然會導致通過投資多元化來分散和降低風險的空間極其有限,股市投資風險較大。回顧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短暫歷史,分析造成股市幾次大起大落的原因,也可以證明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主要來自系統風險。 系統性風險包括政策風險、周期性波動風險、利率風險和市場風險等。就我國實際情況來看,最大的系統性風險主要來自政策風險。政策風險是指政府有關證券市場的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或是有重要的舉措、法規出台,引起證券市場的波動,從而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 二、我國證券市場系統風險成因分析 有關部門過多地採用政策手段干預,加劇了證券市場系統風險。由於我國的證券市場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政府催生的,而相對於西方證券市場百年興衰發展史來說,且僅有二十多年的歷史,還是一個新生的、不成熟的嬰兒。人們對證券市場發展的規律認識不足、各種法規體系還不健全、不完善,管理手段不充分,再加上管理體制本身的局限性、市場競爭的無序性、信息的壟斷性以及運行方式的不規范性等因素的存在,單靠證券市場自身力量無法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要求運行,這就決定了政府必然較多地、更容易地使用政策手段來干預市場,「政策市」即色彩很強。 由於監管層次單一,還沒有形成政府、證券業本身及社會等多個層次的監督體系,並且監管缺乏足夠的透明度,一般投資者事先很難預測股市政策變動的情況,從而造成很大的風險。(2006 年等年份股票市如一場疾風暴雨大起大落,就是因為政府政策、政府幹預、市場消息等人為因素的影響,引起股價上躥下跳,股價並沒有體現出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與財務指標等非系統因素的影響,其結果是中小股民受到最大的損失。從股市過去走勢與經濟發展不協調也可以證明這一點。這也是有關人士為什麼說我國的股票市場是典型的、封閉的政策市場的原因)。 證券市場的功能定位加大了系統風險 一般而言, 證券市場有資源配置、企業融資、對資本資產的風險收益進行合理定價等基本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資源配置功能。在我國由於證券市場不發達,對證券市場功能定位主要局限在幫助國有企業轉換企業經營機制、 國有企業籌資解困等。 正是過於強調了證券市場的籌資功能,忽略了證券市場的其它功能,導致部分上市公司不思進取,考慮更多的是怎樣索取,通過發新股、配股、增發新股和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方式,變著法向投資者圈錢,把股市圈來的錢當作免費大餐,投資者長期持有,不僅賺不到錢,還要接受上市公司的不斷盤剝圈錢。上市公司的短期行為雖然解決了資金不足的燃眉之急,但卻為日後再籌資以及股市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隱患,也加大了系統性風險。這就客觀上加大了系統風險。 退出機制不到位導致過度投機 近年來,在證券市場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投資績優股賺不了錢,而投機垃圾股能賺到錢。原因在於大搞資產重組,實實在在出現了一些「烏鴉變鳳凰」的案例。正是在這種誘惑下,兩市大炒重組股,不管真真假假,只要有重組的可能就大炒特炒。然而,真正能重組成功的案例數量卻非常少,比例相當低。但暴炒的結果卻給投資者造成一種錯誤的理念,投資績優股賺不了錢,投機垃圾股能賺大錢。 正是因為退出機制不到位, 才使常年虧損的上市公司具有所謂的「殼資源」 價值,於是市場中很多早應摘牌的企業,不但沒有被市場淘汰,反而總能屢屢起死回生,成了「莊家的寵兒」。在新規定的退市和恢復上市辦法中,可以說寬松得不能再寬鬆了。 管理層不但給了虧損公司一年的寬限期, 而且同時又規定只要公司重組後盈利,就可以摘掉虧損的帽子,獲得重新籌資能力。正是新規定的出台,使奄奄一息的虧損一族大漲,其原因是投資者認為既然獲得寬限期,那麼必然能重組成功,所以寄希望在「資產重組」上大賭一把,因此忽視了市場風險的存在。這其中的投機成分足可見一斑。這在客觀上損害了理性投資者的利益,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不再相信所謂的正確的投資理念,客觀上也誤導了人們對政府政策的理解。 購買垃圾股能賺錢的財富效應,使投資者認識趨同,紛紛轉向垃圾股,使股市的系統風險越積越大。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盡快實施退出機制,對大幅虧損股票要堅決摘牌,不搞「起死回生」,真正作到公平競爭、優勝劣汰,才能為股票市場朝著健康、理性的方向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查處不力,加劇了系統風險。 有關部門監管不嚴,盡管我們制定了不少的法律、法規和管理條例,這對維護二十多年來股票市場的發展秩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現行的法律和法規在實際貫徹執行方面還存在不足,執法力度還很不夠。主要表現在:現行的法律對於約束上市公司恪守投資承諾軟弱無力,使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行為基本上是隨心所欲,為所欲為。 如大慶聯誼利用財務公告誤導投資者,至今沒有受處罰;深華源公開違反會計准則做假帳,至今沒有被立案審查;億安科技、水仙股東起訴上交所和證監會,操縱股價造成投資者損失,管理層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等等。在此我們不討論責任的歸屬問題,而是分析產生這種結果的根源,這就是監管不嚴,查處不力。這樣,無論是上市公司, 還是投資者都無法在一個市場游戲規則健全,能夠完全實現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環境中參與交易,其結果不僅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損害了資本市場的發展,加劇了系統風險。 因此, 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上重視資本市場的法制建設問題。企業資金入市助長了股市過度上漲,1993 年證券市場資金准入的制度創新步伐明顯加快,允許國有企業、國有控股公司、上市公司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市, 允許保險公司資金入市,允許券商的增資擴股資金、股票抵押貸款資金和從銀行拆借市場獲得資金入市,對於溝通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推動股市發展有積極的作用。但應看到,允許企業資金入市,可 以使資金面變得寬松,但如此寬松的一個負面效果在於投資者忽視股市的基本面風險,上市公司增加股票投資的同時也增加了股市泡沫風險,不僅損害了大眾投資者的利益,而且也將自己的業績風險暴露在股市泡沫風險面前。 在實業投資前景不好、實際稅負較重、企業邊際利潤很小,而證券市場投資一級市場的投資收益率高達200%, 又幾乎沒有風險,二級市場投資風險目前也並不大的情況下,使證券投資對資金的吸引力遠遠大於實業投資。允許企業資金入市,為資金名正言順流入股市打開了方便之門。於是,很多貸款特別是一些大企業的貸款,只在企業內走上一圈,很快就進入市盈率可觀的股市。貸款資金用於「炒股」 雖金額並不太大, 但發生額卻不小。據測算,股票抵押貼現,券商透支,銀行融資,放大了系統風險數倍。一些上市公司收1益的來自戰略投資人,一些上市的實業公司甚至轉向資本運營公司,從價值創造者變成了價值評估者, 就是這種情況的最好證明。 由於受目前各種市場和市場因素的潛在影響,新股發行定價市場化在客觀上會導致新股發行市盈率過高,使上市公司獲得超額認購資金,這又使發行價走高成為必然趨勢。再就是更多的上市公司為了獲得較多的募集資金,在招股說明書中空列項目,在得到資金後,又變更募集資金投向,更多的上市公司則直接將 錢交給券商炒股票,助長了股市泡沫。三是部分上市公司由於難以處理超過計劃的那部分資金,出現募集資金被閑置浪費的現象,違背了新股發行定價市場化的初衷,也不利於充分發揮證券市場對社會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的功能。四是目前股權結構非流通股居多,流通股發行價越高,與非流通股的成本價相差越大,將來 國有股按市場價減持的阻力就越大。五是當市場機制不靈時,市場化就成了無政府化的代名詞。其結果是: 發行價高、上市首日開盤價高、上市首日換手率高的三高現象,使上市公司圈錢之風愈演愈烈, 二級市場失血狀況越來越嚴重。造成信息不對稱,加大了系統風險。 市場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信息披露制度已成為證券市場制度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證券法規都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出了相應的規定,我們國家也不例外。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的框架已基本形成,並逐步走向規范化、法制化和國際化,極大地促進了證券市場的發展。但相對於迅速發展起來的證券市場而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管理相對滯後,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這主要表現在:信息披露的非主動性;信息披露的隨意性;信息披露的滯後性和不連慣性;信息披露的虛假性、信息披露的不規范性。由此造成投資者和投資者之間以及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之間因掌握信息量的多少、內容的真假、時間上的先後不同對同一上市公司的股票價值做出不同的反映和判斷。由於對新信息的產生及其客觀性、真實性和有效性很難預期,買賣雙方對證券產品的價值變化的判斷就很不確定,雙方信息的不對稱狀況十分容易引起價格操縱,導致證券產品價格的嚴重扭曲,由此造成證券市場上供求雙方大量的非理性投機。 這一方面直接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另一方面也加大了證券市場的風險。 加大了系統風險。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最基本的要求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要求上市公司是一個有國家法律保護的、制度嚴謹的分權——制衡體系,通過一系列委託代理關系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機制,維系公司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平衡。從目前情況來看,部分企業改制只不過是新瓶裝舊酒換個形式罷了。主要表現在:所有權與經營權不分,國有資產所有者嚴重缺位,和由此產生的代理問題, 作為公司代理人的經理人員缺乏長期的激勵機制;股權結構畸形,難以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由於在我國的國有企業中,股東大會、董事會及經理人員三者之間的責、權、利制度安排難以規范和統一,其結果是,董事會形同虛設,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董事長和總經理一肩挑,行為不受監督和約束,甚至凌駕於董事會之上,獨斷專行等等。 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 上市公司與原有母體之間形分實合,在人員、資產、財務方面難分彼此,界限模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盡管是兩個獨立的經濟實體,但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由於其間千絲萬縷的聯系,資產、財務不分彼此, 完全是一筆糊塗帳,這就給了某些別有用心的大股東以可趁之機。如幸福實業 20億多萬元資產被集團私自拿去抵押,三年來公司居然不知情。更奇怪的是絕大多數擔保不要說沒經過董事會討論,甚至連董事會也不知道。然而,即使上市公司與集團明明白白地實行了「三分開」,部分上市公司也難逃「搖錢樹 」的下 場。因為在多數公司仍然是「一股獨大」。 在這種特殊的股權結構情況下,容易出現內部人控制,難以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將中小股東玩弄於鼓掌之間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析中國證券市場的種種系統性風險,我們不難發現,股票市場最大風險,不是莊家做市炒股票,而是市場交易規則不健全,政策不完善,是管理層重大政策出台時不能確保投資者同一時間獲知,導致上市公司與莊家相互勾結進行內幕交易,而監管部門不及時查處違規、涉嫌犯罪的行為所帶來的風險。投資者在一個 交易規則不健全的市場參與沒有完全實現公開、公平、公正的游戲, 其系統性風險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當然, 我國證券市場的系 統風險是在特定時期和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是不可避免的,但我 們不能因此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採取無為而治的態度。 事實上, 我國證券市場的系統風險是可以控制和化解的。

❽ 影響我國證券市場走勢的因素分析

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總體都不好
2、股權分置改革使以前的非流通股的大量拋售,導致市場股價大跌,因為非流通的持股成本低於流通股
3、上市公司老總的個人信貸責任實在不好
4、全球經濟不好導致股價的不好,中國股市受美國經濟的影響實在太大!

❾ 求一篇關於中國股市行情分析的論文,要有論文的標准格式

論文:論資本市場開放對中國股市的影響論文寫作
[摘要]伴隨著中國經濟市場不斷的對外開放,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股票市場也從無到有,不斷壯大的發展起來。股市的發展與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密切相關,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放大,外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越大,對中國的股票市場形成壓力。中國證券如何面對世界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國家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市場發展就顯得特別的重要起來。本文討論了資本市場開放對中國股市的影響,對歷史資料文獻加以分析並提出建議。
[關鍵詞]市場經濟資本市場股票市場

一、目前我國股票市場的現狀

截至2007年8月9日收盤,滬深股市總市值首度突破21萬億大關,總市值合計為211491億元,而2006年GDP總量為210871億元人民幣,我國股票市場的總市值首次超越GDP,2007年上半年我國GDP總量為106768億元。

根據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收盤,上海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為163648億元,流通市值46843億元;深圳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為47817.48億元,流通市值為23989.06億元。到目前為止,瀘深股票賬戶總數已經超過14000萬,占人總總數的10%以上,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我國股票市場發展雖然很快,但股市對民生問題的影響也是顯然的。股票市場有一億四千萬賬戶,也就是說它的漲跌將關繫到一億多個家庭的生活了。

二、資本市場開放度的演變過程

根據我國政府對WTO承諾,我國證券對外開放的內容主要包括:

1.外國證券機構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直接從事B股交易。

2.外國證券機構駐華代表處可以成為所有中國證券交易所的特別會員。

3.允許外國機構設立合營公司,從事我國國內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外資比例不超過33%;加入三年內,外資比例不超過49%。

4.加入後三年內,允許外國證券公司設立合營公司,外資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合營公司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從事A股的承銷,從事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債券的承銷和交易,以及發起設立基金。

5.允許合資券商開展咨詢服務及其它輔助性金融服務,包括信用查詢與分析,投資於有價證券研究、咨詢,公開收購及公司重組等;對所有新批準的證券業務給予國民待遇,允許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

入世以來,隨著證券市場開放承諾的一步步兌現,資本市場改革逐步推進,2002年底,中國證監會頒布並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經過有關方面近半年的周密准備,QFII制度於2003年年中正式啟動。截至2006年12月底,共批准成立7家外資參股證券公司;共成立24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占成立基金公司數量的42.86%。截至2007年1月31日,68家境外證券經營機構取得外資股業務資格。

至此,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領域形成了從加入世貿組織協議框架下的證券業和基金業的開放,到外資直接參與國有產權和非流通股權的並購轉讓市場,再到允許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投資A股市場等漸次展開的全方位開放局面,中國資本市場的每一個環節和組成部本基本上都為外資進入建立了政策和制度的通道。資本市場的開放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允許外國資本進入國內的難易程度,另一方面是允許進入國內的外國資本的大小.經濟全球化是一種浪潮也是一種趨勢,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實體也將高度納入到其中,資本市場也將高度開放.隨著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國外資本對我國的經濟實體也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在股票市場上優為明顯。

三、改革開放程度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改革開發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大大提高,國際金融市場動盪會導致出口增幅下降、外商直接投資下降,從而影響經濟增長率,失業率隨之上升,宏觀經濟環境的惡化導致上市公司業績下降和投資者信心下降,最終使證券市場行情下跌。其中,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對外向型上市公司和外貿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影響較大,對其股價的沖擊也最大。

1.金融安全方面的影響。在金融安全方面,股票市場並沒有像外匯市場那麼惹眼。但我們並不應該忽視它在金融安全方面的影響。中國股票市場現在雖然足夠大,國家行政干預強,但明顯存在很多的漏洞,以前,國際資本流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國際金融市場結構比較簡單,國際性的金融投機的形式較為單一。但是,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資本流動的自由化和國際金融市場結構的復雜化,機構投機者不但可以同時在多個金融市場上進行投機,而且在每個金融市場上還可以同時進行多個金融品種的投機,從而使投機帶有立體的性質,從而使投機手段更加隱蔽和復雜。加入WTO後,國際投機者同樣可以對我國的金融領域進行沖擊,我國在經濟方面的開放越大,沖擊也就可能越大。

但由於最富有投機性的商品是股票和房地產,現代泡沫經濟最典型的表現是因投機而造成的股票價格和房地產價格的急劇上升。由於機構投機者一般不介入實物資產的投機,股票市場的泡沫便成為機構投機者掀起投機風潮的理想時機。機構投機者對泰國和東南亞國家發起金融攻擊,與這些國家和地區存在泡沫經濟有著密切的關系。2.直接影響了股票市場的發展進度。中國股市將迎來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的時代。股票市場是一種具有共同規律、通行共同語言的投資場所,其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來源於其內在的本性和特有的規律。由於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為地分割為國有股、法人股和個人股,各類股的價格和流通方式又都完全不同,這使得上市公司轉軌不轉制問題日益突出。伴隨中國股票市場的逐步對外開放,股市將迎來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的時代;封閉式的股市發展格局即將被打破,中國股市將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迎來逐步開放的時代。十多年來,中國股市(特別是A股市場)是在一種封閉的狀態下運行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QFII制度的啟動,這種封閉的股市發展格局將會被逐步打破,伴隨著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的實現,股票市場的對外開放的領域和步伐將逐步加寬、加快。

3.外資進入方面的影響。2006年,QFII走完了在中國證券市場上三年的試點歷程,迎來了轉折之年。截至2006年12月末,QFII中國A股基金的最新資產規模達到37.72億美元,直逼300億元人民幣。QFII在中國的市場影響力正與它的規模一起與日俱增。

但是,郎咸平指出,中國股市引進QFII的原因是認為他們是做長期投資和基礎研究的,想藉此引進先進的投資理念,可是,其實QFII是比國內莊家還要厲害的莊家,是互相勾結的莊家。

四、結論與建議

2006年以來,中國證券市場規模擴大、交易活躍,其總市值已經位列世界第四。研究表明,至2020年,中國證券市場的總市值會達到650萬億元,屆時將成為全球最大資本市場。雖然發展迅猛,但中國證券市場仍存在結構失衡、證券產品供應不足等問題,具體如下:

1.我國證券市場目前是股本結構畸形的市場。上市公司一股獨大,公司治理結構急需改善。流通股與非流通股並存,使占

總股本三分之一的流通股面對巨大壓力,股價畸高。如果一旦證券市場全面開放,不僅因國內股票缺乏投資價值難以吸引國際證券資本,而且中外市場在股價上的巨大落差,必然導致國內股價大跌。同時,由於我國市場上沒有做空機制,投資者難以避險。
2.我國證券市場尚處於國際化的起步階段。商品、貨幣、資本是資源配置的三個層面。一個國家的開放順序是從貿易開放到

貨幣市場開放,再到資本市場開放。也就是說,在經歷貿易自由化、匯率和利率自由化之後,證券市場才可能實現自由化。如果將開放的時序錯亂,將會潛伏爆發金融危機的巨大風險。目前我國經濟的開放程度尚處於商品市場國際化接近結束並向貨幣市場國際化轉化階段。短時間內不可能指望利率、匯率、資本項目的自由化來支持證券市場的全面開放。
3.我國證券市場規模還不能有效抵禦市場開放風險。相應的金融資產規模支持相應規模的證券市場開放。面對強大的國際資本,特別是國際資本快速的進出,以我國證券市場現有規模尚不具備抵禦巨大沖擊的能力。

4.人民幣尚未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制約證券市場開放進程。人民幣實現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的進程事關中國證券市場開放進程。在人民幣尚未自由兌換的情況下證券市場不可能實現全方位開放。

5.我國證券監管體系有待完善。證券市場開放需要更高的監管水平,尤其是監管者對跨國界的交易行為的本質和特徵有很強的評價能力,而且還需要有效、務實的國際合作。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應當根據國際國內形勢和條件的變化自主地調整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開放進程,最大限度地避免證券市場開放對我國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就是說應當選擇一種漸進式的開放策略。面對中國證券市場目前出現的與國際聯系增強、受外部環境影響加大的情況,我國應盡快建立風險監管和協調機制。

參考文獻:

[1]本傑明·格雷厄姆戴維·多德:證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6年6月

[2]曹鳳歧劉力姚長輝:證券投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

[3]中國證券業機構:證券市場基礎知識.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閱讀全文

與影響我國股票市場的因素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價格最高股票價格是多少 瀏覽:559
天沃科技最新消息股票 瀏覽:828
股票軟體加了外掛代碼 瀏覽:542
桂發祥股票走勢分析預測 瀏覽:98
股票不能作假的指標 瀏覽:322
上交所開市第一隻掛牌股票代碼 瀏覽:233
渣打股票賬戶炒股 瀏覽:239
股票解禁對股票本身有什麼影響 瀏覽:467
長線投資怎麼選股票 瀏覽:965
如何才能從事股票行業 瀏覽:83
st坊展的股票成交量 瀏覽:157
股票軟體中出現夾和壓是什麼東西 瀏覽:293
轉債上市前股票走勢 瀏覽:105
明星投資股票都有誰 瀏覽:14
股票債券基金的優勢 瀏覽:528
股票賬戶資金到銀行賬戶 瀏覽:520
股票金能科技是做什麼的 瀏覽:364
2018年人工智慧股票龍頭 瀏覽:973
好想你股票投資策略 瀏覽:747
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18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