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華爾街股票投資大佬

華爾街股票投資大佬

發布時間:2023-02-03 13:06:05

『壹』 彼得·林奇的介紹

彼得·林奇出生於1944年,1968年畢業於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取得MBA學位;1969年進入富達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為研究員,1977年成為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人。 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人職務的13年間,該基金的管理資產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並且是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其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間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目前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還是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住在波士頓。

Peter Lynch每月走訪40到50家公司,一年5、600百家。即使少的時候,一年也至少走200家,閱讀700份年報。

他是最早調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經理,比如他發現Volvo的時候,連瑞典自己的分析師都沒去過它的工廠,當時Volvo的股價是4元,每股現金也有4元了,當然屬於嚴重被低估,後來為Lynch賺了7900萬美元。

他每天6點15乘車去辦公室,晚上7點15回家。一年形成10萬英里,相當於一個工作日400英里。每天午餐都見一家公司。每天聽200個經紀人的意見。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將2000家公司檢查一遍。

在他退休之前,他只度過兩個長假,其中的一個:去日本,用5天時間考察當地公司,在香港找到老婆,在中國玩了3天,然後去曼谷考察及觀光,最後去英國,用3天時間調查。

股票世界裡的傳奇——彼得·林奇(股聖)

財富檔案

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資組合經理人彼得·林奇,是麥哲倫共同基金的創始人,是傑出的職業股票投資人、華爾街股票市場的聚財巨頭,投資回報率曾一度神奇的高達2500%,其著作《漫步華爾街》、《戰勝華爾街》、《學以致富》,一問世便成為暢銷書。

企業類型

股票投資業。

成長記錄

在人們的眼中,他就是財富的化身,他說的話是所有股民的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資100美元該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時間已變為28000美元,增值28倍,不過13年的時間。

這個「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歷史上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時代雜志》評他為首席基金經理。他對共同基金的貢獻,就像是喬丹之於籃球,鄧肯之於現代舞蹈。他不是人們日常認識中的那種腦滿肥腸的商人,他把整個比賽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他讓投資變成了一種藝術,而且緊緊地抓住全國每一個投資人和儲蓄者的注意力。當然,他也在這場比賽中獲得了極大的名譽和財富。

成長之路

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於美國波士頓的一個富裕的家庭里。父親曾經是波士頓學院的一個數學教授,後來放棄教職,成為約翰·漢考克公司的高級審計師。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開始陷入困境。

為了省錢,家人開始節衣縮食,林奇也從私立學校轉到了公立學校,而且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11歲的他在高爾夫球場找了份球童的工作。這份工作應該說是最理想不過了,球童工作一個下午比報童工作一周掙的還多。

高爾夫球場一直是風雲人物、名流巨賈的聚集之地,與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僅撿球,還注意學習。從高爾夫俱樂部的球員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場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資觀點。林奇跟隨球手打完一輪球,就相當於上一堂關於股票問題的免費教育課。

在當時,雖然是經濟發達的美國,但人們的意識還是相對保守,對股票業並不很信任,視股票市場如賭場,把買股票等同於賭博行為,雖然這時股票上漲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這樣想的,但球童的經歷開始讓林奇逐漸改變了看法,增強了賺錢意識,雖然他那時並沒有錢去投資股票。

就這樣邊工作邊讀書,林奇讀完了中學,順利考入賓州大學沃頓學院。即使在沃頓學院學習期間,林奇也未放棄球童的工作,他還因此獲得了弗朗西斯·維梅特球童獎學金。

沃頓商學院的經歷對於以後林奇的成長是十分關鍵的。為了家庭,為了自己,林奇開始著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為象高爾夫球場的客戶一樣成功的人物。於是,他有目的地專門研究與股票投資有關的學科。除了必修課外,他沒有選修更多的有關自然科學、數學和財會等課程,而是重點的專修社會科學,如歷史學、心理學、政治學。此外,他還學習了玄學、認識論、邏輯、宗教和古希臘哲學。還沒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時,林奇就已經意識到,股票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歷史和哲學在投資決策時顯然比統計學和數學更有用。

因為球童的兼職和獎學金做經濟的堅強後盾,大二的時候,林奇已經有了一筆不小的收入。他決定用這筆積蓄進行股票投資,小試牛刀。他從積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資於飛虎航空公司的股票,當時他買入的價格是每股10美元。後來,這種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國家空中運輸的發展而暴升。隨著這種股票的不斷上漲,林奇逐漸拋出手中的股票來收回資金,靠著這筆資金,他不僅讀完了大學,而且念完了研究生。

暑假期間,林奇來到世界最大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富達」,在這里做暑假實習生,能在這樣的公司實習,是一種非常難得的機會。這份工作不僅使林奇打破了對股票分析行業的神秘感,也讓他對書本上的理論產生了懷疑,教授們的理論在真正的市場中,幾乎全線崩潰,這種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別注重實際調研的作用。

「他是一個奇跡」

1969年,林奇已經畢了業,也服完了兵役,他開始來到富達,正式成為一名公司的職員。起初是金屬商品分析師,幹了幾年的分析工作之後,1974年,林奇升任富達公司的研究主管。當時公司正陸續擴展化學、包裝、鋼鐵、鋁業以及紡織等部門的業務,這些工作開始讓他有機會接觸到證券市場的最前線,他除了不斷走訪公司,收集情報,從中挑出最有前途的投資領域之外,還注意將自己的判斷結果與實踐相對應,為以後的真正實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8年之後,由於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為富達旗下的麥哲倫基金的主管。這是一個升遷,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方面,林奇終於可以直接面對市場,但另一方面,富達有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個這樣的基金主管,要能做出一番成就,脫穎而出,必須付出更多的辛苦、更多的想法和思考。

當時的麥哲論基金,資金僅有2200萬美元,其業務也僅局限於幾家較大的證券公司中,還是一個嬰兒,但對於林奇這個初學者而言,卻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可以施展的舞台。

為了工作,林奇成了一個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2個小時,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精力。他每天要閱讀幾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萬公里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此外,他還要與500多家公司的經理進行交談,在不進行閱讀和訪問時,他則會幾小時幾十個小時的打電話,從各個方面來了解公司的狀況、投資領域的最新進展。

他還特別重視從同行處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所有比較成功的投資家們都有鬆散或正式的聯盟,大家可以通過聯盟交換思想獲得教益。當然人們不會把自己即將購買的股票透露出來,但在交流中可以獲得很多信息。這些處於投資領域頂尖級的人物,能夠提供比經紀人更豐富的信息源。這才是林奇「金點子」的最好來源。

林奇還創造了常識投資法。他認為普通投資人一樣可以按常識判斷來戰勝股市和共同基金,而他自己對於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預測,往往會從日常生活中得到有價值的信息。他特別留意妻子卡羅琳和三個女兒的購物習慣,每當她們買東西回來,他總要扯上幾句。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卡羅琳買「萊格斯」牌緊身衣,他發現這將是一個走俏的商品。在他的組織下,麥哲倫當即買下了生產這種緊身衣的漢斯公司的股票,沒過多久,股票價格竟達到原來價格的6倍。在日常小事中發現商機,這就是林奇。

可是,股票市場漲幅不定,之所以人們將它看成是賭場,就註定了有輸有贏,林奇也有判斷錯誤的時候。

1977年,他剛掌管麥哲倫基金不久,就以每股26美元的價格買進華納公司的股票。而當他向一位跟蹤分析華納公司股票行情的技術分析家咨詢華納公司股票的走勢時,這位專家卻告訴林奇華納公司的股票已經「極度超值」。當時林奇並不相信。6個月後,華納公司的股票上漲到了32美元,林奇開始有些擔憂,但經過調查,發現華納公司運行良好,於是林奇選擇繼續持股待漲。不久,華納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這時,林奇開始對股市行情分析專家的建議做出反應,認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頂峰,於是將手中所持有的華納公司股票悉數拋出。然而,華納公司股票價格一路攀升,最後竟漲到了180美元以上。即使後來在股市暴跌中也維持了不錯水準。

對此,林奇懊悔不已,他開始再也不相信這些高談闊論的股市評論專家了,以後只堅信自己的分析判斷。林奇十分欣賞沃倫·巴菲特的觀點:「對我來說,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說其存在,那也只是讓某些人出醜的地方。」他開始不再相信專家、理論、數學分析。

經過了漲落、失敗的林奇更加成熟了,他優秀的選股能力開始讓人們感到驚奇,與別人注重進出場的時機不同,他覺得何時買進、何時拋出沒有什麼用處,因為行情永遠都是跌跌漲漲的。只有投資人在正確的時機選對好的股票,即使是市場行情不好,也要耐心等待,然後在走勢翻多的時候,才能獲得很高的投資回報率,這就是一個真正的投資者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投機。

在林奇的投資組合中,他最偏愛兩種類型的股票:一類是中小型的成長股股票。在林奇看來,中小型公司股價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個投資組合里只要有一兩家股票的收益率極高,即使其他的賠本,也不會影響整個投資組合的成績。同時他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長性時,對單位增長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利潤增長,因為高利潤可能是由於物價上漲,也可能是由於巧妙的買進造成的。

另一類股票是業務簡單的公司的股票。一般人認為,激烈競爭領域內有著出色管理的高等業務公司的股票,例如寶潔公司、3M公司、德州儀器、道化學公司、摩托羅拉公司更有可能賺大錢,但在林奇看來,作為投資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東西,只需要一個低價出售、經營業績尚可、而且股價回升時不至於分崩離析的公司就行。

就靠著這種有名的投資方式,林奇成為華爾街股市的超級大贏家。在他所投資的領域中,包括克萊斯勒汽車、聯邦快遞等等。彼得·林奇都能在對的地方找到他在市場里的最愛,他對營運地點就在他周遭的公司,特別有偏好。

功成身退

1990年,林奇管理麥哲倫基金已經13年了,就在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無聲息的創造了一個奇跡和神話!麥哲倫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經理人超過100萬人,成為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麥哲倫的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由於資產規模巨大,林奇13年間買過15000多隻股票,其中很多股票還買過多次,贏得了「不管什麼股票都喜歡」的名聲。

對於很多人而言,彼得·林奇是一個沒有「周末焦慮症」的「死多頭」,股市調整對他而言只意味著廉價建倉的機會到了,他都不太像一個股市中人,因為他的心態是如此的平和,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1991年,就在他最顛峰的時刻,林奇卻選擇退休,離開共同基金的圈子。當時,他還是市場中最搶手的人物,而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發表了自己的離去演說:「這是我希望能夠避免的結局······盡管我樂於從事這份工作,但是我同時也失去了呆在家裡,看著孩子們成長的機會。孩子們長的真快,一周一個樣。幾乎每個周末都需要她們向我自我介紹,我才能認出她們來······我為孩子們做了成長記錄簿,結果積了一大堆有紀念意義的記錄,卻沒時間剪貼。」

這就是彼得·林奇離開的理由,沒有一點的做作和矯情。當然他也受夠了每周工作80個小時的生活,於是,和其他偉大的投資人和交易商一樣,彼得·林奇帶著賺來的錢,乾乾脆脆的離了場。

現在,這個曾經的「股市傳奇」就像任何一個平常的父親一樣,在家教導自己的小女兒,同時他也沒有閑著,正積極地投入波士頓地區的天主教學校體制,到處募集資金,讓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學校的教育。

雖然他是億萬富翁,他讓別人也成為了億萬富翁,但他卻不是金錢的奴隸,而是主人。

成功秘訣

心態平和,穩中取勝。

纖毫小事中覓先機。

投資策略及理論:

以價值投資為根基的實用投資策略。看重的是個股品質。

理論闡述:

價值投資的精髓在於,質好價低的個股內在價值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總會體現在股價上,利用這種特性,使本金穩定地復利增長。

具體做法:

其投資智慧是從最簡單的生活方式中體驗的。從生活中發掘有潛能的股份。投資具有潛力,且未被市場留意的公司,長線持有,利用復式滾存穩定增長。

遵守的規則與禁忌:

林奇選股品味:1、傻名字 2、乏味 3、令人厭煩 4、有庇護的獨立子公司 5、乏人關注的潛力股 6、充滿謠言的公司 7、大家不想關注的行業 8、增長處於零的行業 9、具保護壁壘的企業 10、消耗性大的消費品 11、直接受惠高技術的客戶 12、連其雇員也購買的股票 13、會回購自己股份的公司

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1、當炒股 2、其龍頭企業二世 3、不務正業的公司 4、突然人氣急升的股票 5、欠缺議價力的供應商 6、名字古怪的公司

對大勢與個股關系的看法:

林奇認為贏輸實際和市場的關系不大,股市不過是用來驗證一下是否有人在做傻事的地方。不能依賴市場來帶動手裡的股票上揚。

對股市預測的看法:

從不相信誰能預測市場。

對投資工具的看法:

對林奇來說,投資只是賭博的一種,沒有100%安全的投資工具。

名言及觀念:

「不做研究就投資,和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盲目。」 投資前三個問題:1、你有物業嗎? 2、你有餘錢投資嗎? 3、你有賺錢能力嗎? 不少投資者選購股票的認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費購物,如果把購物時貨比三家的認真用於選股,會節省更多的錢。

其它及成就:

1944年出生於美國,1977年接管富達麥哲倫基金,13年資產從1800萬美元增至140億美元,年復式增長29%。

『貳』 華爾街巨頭抄底中國互聯網股上熱搜,此舉將會帶來哪些影響

此舉將帶來以下三點影響。

一、使中概股市值大漲

由於受到美聯儲加息的影響,中概股的股價持續回調,甚至很多優質中概股的股價出現腰斬,其中阿里巴巴以及京東,還有貝殼等互聯網優質公司的股價持續回調,讓很多投資者對中概股失去了信心,而且他們損失慘重。因此此次華爾街巨頭抄底中概股會給中概股互聯網公司帶來一定的積極影響,讓他們本就腰斬的股價出現一定的回調,而且讓他們能夠回歸到正常估值區間,並且讓企業市值增加,彌補投資這些互聯網公司出現虧損的投資者,而且這將對中國互聯網公司在股市上的表現增加利好,讓做空者虧損離場,使中國互聯網公司的股票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誘惑力,讓美股上的投資者都來買這些股票。

綜上:華爾街大佬的抄底行為有利於中國互聯網的發展。

『叄』 華爾街大佬特斯拉處於破產邊緣了嗎

特斯拉的知名度是一天比一天高,賣的車也是越來越多,但是背後的隱患我們同樣無法忽視。美國知名對沖基金經理約翰·湯普森認為,特斯拉正處在破產邊緣,現金儲備只能支撐5個月時間了。

為什麼湯普森要如此針對特斯拉呢?因為他們的財務情況確實有很多疑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過去5年內,對特斯拉發送了總共85份文件,要求特斯拉公開更多財務信息,而在同一段時間內,另一家美國車企福特一份都沒有收到,這讓人有理由相信特斯拉一直「在違法的邊緣試探」。

說到福特,還有一點,福特去年賣了600萬輛汽車,利潤76億美元;特斯拉一共賣了10萬輛,還虧了22億美元,Model 3產量不足、工人爆黑料,甚至停產的消息也是層出不窮,市值卻是福特的兩倍。

所以現在,不少人將馬斯克形容為美國賈XX,將特斯拉和 SpaceX 比作升級版樂視生態。

『肆』 59歲華爾街傳奇基金經理跳樓自殺,他的職業生涯是什麼樣的

他的職業生涯還是非常傳奇,師從法國的投資大師,可以說從一開始就擁有非常強的背景。從年輕時開始打拚,一路向上,個人資產也積累到1億美元以上。可以說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人士,但是這種人或許就有自己的質量,對於有些事情無法認同,感覺自己的夢想被打破之後就會做出極端的選擇。跳樓自殺,或許是他對世人不理解他投資策略的對抗。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每天辛勤工作賺取工資。或許沒有特別多的人去投資股票和基金,畢竟沒有這么多的閑錢可以使用因此對基金經理跳樓自殺這件事情,我們只會惋惜一條人命去世卻不會剖析內部的具體原因。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位傳奇基金經理自殺。

具體的事情經過是什麼?

在四月二十六日美國警方公布沃克斯從此紐約第五街717號的10層跳樓自殺。時年五十九歲並且留下了自己的妻子和兩個孩子,家庭幸福美滿,個人收入很高,為什麼會選擇跳樓自殺。他所管理的基金在6周之前被清算,因為是非常傳奇的基金經理,因此有著一套自己投資的理念。但是因為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因此導致他所掌握的基金遭到投資人的贖回。基金收益在持續下跌,自己和合夥人的理念也不相符,因此基金被清算也實屬正常。這就是他的執念,無法接受這樣的事情,因此選擇自殺。

『伍』 據報道,華爾街傳奇基金經理跳樓身亡,他自殺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華爾街這次跳樓自殺的是一位五十九歲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做查爾斯·德·沃克斯(Charles de Vaulx)。面對這位昔日傳奇基金投資大佬的離世深表惋惜,但是惋惜之餘不得不猜想是什麼養的原因導致這位大佬選擇跳樓結束自己的生命,個人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其一,心理壓力巨大;其二,心裡存在愧疚;其三,有一定的抑鬱症。下面對三個才想分別解釋一下。

其三,有一定的抑鬱症。其實前面兩個原因我覺得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可能還是沃克斯有一定的抑鬱症。作為一個投資經理,長時間精神高度緊綳,可能連他自己也沒有發現自己的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慢慢的積累成了抑鬱症,最後導致他跳樓。沒有抑鬱症的人我想是不會做出這么偏激的行動的,他們會想方設法的排泄自己心中的壓力或者是內心的愧疚感。

面對這樣的悲劇我們都不想在從新聞上看見了,俗話說“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還是不建議小白進入股市的,不然下一個可能將會是你我。

『陸』 那個被稱為華爾街並購投資傳奇的「野蠻人」是誰

你說的應該是華爾街著名銀行投資家布魯斯·沃瑟斯坦。
身為東歐移民後代的沃瑟斯坦在哈佛大學取得了法律和商學學位,之後投身投資銀行第一波士頓。在那裡,他和另一交易專家約瑟夫·佩雷拉(Joseph Perella)推動了風行上世紀80年代的並購大潮。
當沃瑟斯坦為第一波士頓(First Boston)工作時,對手們就給他冠以「抬價布魯斯」之名,因為他就像個催眠師一樣能讓客戶以史上最高價格進行收購。在沃瑟斯坦的帶領下,第一波士頓在瘋狂的上世紀80年代狂飆突進。
布魯斯·沃瑟斯坦於上世紀70年代至今,完成了約1000次交易,總價值達2500億美元,他操作了歷史上著名的時代華納合並案,迪安威特(Dean Witter)、Discover & Co combination與摩根士丹利的合並案,以及KKR收購雷諾茲·納貝斯克(RJR Nabisco)。
在華爾街經典書籍中,沃瑟斯坦是經常登場的重要人物。上世紀90年代,《門口的野蠻人》中,沃瑟斯坦就是「野蠻人」KKR團隊中的一個原型,完成了一場被稱為美國20世紀最著名的惡意收購。KKR和交易過程中的華爾街人士,「炫耀」出了空前的收購技巧和財務智商,其間也體現出華爾街特有的貪婪、狡詐的人性況味,「野蠻人」的形象長期成為投行的標簽之一。
沃瑟斯坦不僅自身被寫入經典,他自己的著作也是華爾街的經典之一,他將過去30年來改變了商界格局的大出售、大兼並、大收購一一道來,寫成《大交易》一書。沃瑟斯坦揭示了現代交易模式的變遷: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蓬勃的合並年代,到80年代葯味十足的收購,一直進入90年代,每筆都動輒幾十億美元的大交易。
沃瑟斯坦還曾另起爐灶,開辦了自己的投資銀行,隨後他於2002年加入老字型大小投行拉扎德(Lazard)。而他的經歷,也是另一部華爾街經典書籍中的一部分。《最後的大佬:拉扎德投資銀行興衰史》(The Last Tycoons)在2007年橫掃全球投行界,堪稱投行人必讀之書。

『柒』 對沖基金華爾街抄底之王——大衛·泰珀

約翰·保爾森之後新的華爾街對沖基金之王是誰?答案多半會是大衛·泰珀(David·Tepper)。

與大多數基金經理不同,這位另類投資者十分青睞於投資那些陷入困境的公司。在2009年初市場最低迷的時期,他大舉押注美國銀行股,斬獲高達70億美元回報,當年僅個人收入就達40億美元,成為華爾街有史以來年收入最高的基金經理。而在2013年對沖基金業整體表現疲弱的情況下,他又以35億美元的年收入再次稱冠,堪稱華爾街新的投資傳奇。

頭腦清醒的「抄底王」

自兒時起,泰珀就顯示出超乎尋常的投資天賦。小時候他熱衷於收集具有投資價值的「棒球卡」,而且對上面的球員信息過目不忘。高中時,他就開始協助父親投資低價股票。在匹茲堡大學就讀期間,泰珀開發出一套運行交易決策的系統,藉此賺零用錢,完成經濟學學業。25歲時,他就獲得了卡耐基梅隆大學MBA學位。

1985年,泰珀加盟高盛,並在高盛工作八年。期間他主要的職責就是關注那些業績不好或者瀕臨破產的公司。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垃圾債券蓬勃發展之際,泰珀的部門表現出色,成為高盛最掙錢的業務之一。而在1989年垃圾債券市場崩盤之際,得益於泰珀果斷購入陷入困境的銀行債券舉動,高盛在市場走出困境時收獲了巨大回報。

熱衷於「抄底」那些不被看好的資產,成為泰珀的制勝之道,也讓投資界看到一種另類投資方式。泰珀職業生涯早期的經典投資之一是購入阿爾格瑪鋼鐵公司優先股。後者曾於1993年申請破產保護,在詳細研究資料後,泰珀發現這家公司的優先股實際上就是公司的第一級抵押債券,抵押品是公司的工廠和總部。泰珀當機立斷,以每股20美分的價格買入這些優先股,隨後在一年內以每股60-80美分的價格將其出售。

同樣的例子不勝枚舉。1997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沖擊,韓元大幅貶值50%,泰珀「抄底」購入韓元期貨和韓國政府債券,當年他的基金就收獲30%的回報。2001年,同樣是投資垃圾債券,泰珀的基金獲得61%的年回報。

在華爾街,「撿破爛」式的投資方式曾長期處於邊緣地位,但在泰珀巨大成功的照射下,如今已頗被外界關注。有業內人士認為,泰珀擁有在充滿恐懼和信息不清的市場環境下保持冷靜和頭腦清醒的能力,這使他能夠精準地發掘那些不被市場看好但具有潛在價值的投資標的。

抄底銀行股一戰成名

泰珀最輝煌的戰績出現在2009年。當時,市場對金融危機爆發的恐慌尚未散去,美國銀行股因陷入困境而遭到市場大范圍拋售,股價損失慘重。然而泰珀並沒有理會市場對一些大型銀行的悲觀情緒,而是關注到美國財政部關於支持大型金融機構的聲明。美國財政部當時承諾買入銀行的優先股,而優先股的轉換價格遠遠高於當時的普通股市價,並且財政部一再強調不會將這些銀行收歸國有。

基於此,泰珀在2009年初開始大舉買入被眾人拋棄的美國銀行、花旗和美國國際集團(AIG)的股票,成為當時市場上銀行股的最大買家。據泰珀後來透露,他持有的花旗集團股票平均成本是0.79美元,美國銀行股票成本是3.72美元。到2009年末,花旗集團和美國銀行股票分別暴漲233%和330%。

不止如此,泰珀還在2009年初以10美分的價格買入的AIG債券,到當年年底價格已飆升至61美分。截至2009年底,泰珀執掌的基金因押注銀行股豪賺70億美元,回報率高達120%。憑借出眾表現,泰珀的年度個人收入達到40億美元。

在泰珀曾經的同事喬納森看來,泰珀對事情有遠見,並且能依據對未來的看法做出微小的抉擇,比如挑選某隻特定股票,「他會買那些能夠反映他宏觀預期的投資標的。」

長期回報率驚人

泰珀在1992年底離開高盛,次年與另一位高盛垃圾債券交易員傑克·沃爾頓共同創建阿帕盧薩投資管理公司(Appalosa Management)。成立第一年,該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就從初創時的5700萬美元大幅增至3億美元。截至現在,該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已經高達200億美元。

在近20年的對沖基金職業生涯中,泰珀和他執掌的基金一直保持著超乎尋常的高回報率,成為對沖基金業新的標桿。去年,阿帕盧薩投資管理公司慶祝自己20歲生日,在過去二十年中,該公司的凈回報率高達28.44%。

阿帕盧薩的卓越表現令泰珀躋身華爾街最偉大的對沖基金經理之一,並成為近幾年阿爾法雜志評選的收入最多的對沖基金經理排名榜上的常客。2007年,泰珀以6.7億美元的年收入被阿爾法雜志評為最掙錢的對沖基金經理第9位。2010年,他以40億美元的年收入被阿爾法雜志評選為2009年度收入最高的對沖基金經理。在最新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56歲的泰珀以100億美元的身家位居第130位。

去年美國股市大幅上漲,標准普爾500指數漲幅高達32%,相比之下對沖基金業表現黯淡,整體回報率尚不到9%。但就是在這樣的市況下,阿帕盧薩管理公司旗下主要投資工具Palomino基金去年的凈回報率仍超過42%,遙遙領先於同業對手。這一年,泰珀以35億美元的收入問鼎機構投資者雜志對沖基金經理富豪榜首位。(完)

『捌』 金融三巨頭是哪幾個

金融三巨頭是:沃倫·巴菲特、喬治·索羅斯、吉姆·羅傑斯。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全球著名的投資商,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從事股票、電子現貨、基金行業。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全球著名的投資商,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財富超過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

在第十一屆慈善募捐中,巴菲特的午餐拍賣達到創記錄的263萬美元。2010年7月,沃倫·巴菲特再次向5家慈善機構捐贈股票,依當前市值計算相當於19.3億美元。這是巴菲特2006年開始捐出99%資產以來,金額第三高的捐款。2011年12月,巴菲特宣布,他的兒子霍華德會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中扮演繼承人的角色。2012年4月,患前列腺病,尚未威脅生命。

2007年3月1日晚間,「股神」沃倫·巴菲特麾下的投資旗艦公司——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財政年度的業績,數據顯示,得益於颶風「爽約」,公司主營的保險業務獲利頗豐,伯克希爾公司2006年利潤增長了29.2%,盈利達110.2億美元(高於2005年同期的85.3億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間,伯克希爾公司凈資產的年均增長率達21.46%,累計增長361156%;同期標准普爾500指數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長率為10.4%,累計增長幅為6479%。

(8)華爾街股票投資大佬擴展閱讀:

一、沃倫·巴菲特的投資名言:

1、風險,是來自於你不知道你在做什麼。

2、若你不打算持有某隻股票達十年,則十分鍾也不要持有。

3、投資的秘訣,不是評估某一行業對社會的影響有多大,或它的發展前景有多好,而是一間公司有多強的競爭優勢。這優勢可以維持多久,產品和服務的優越性持久而深厚,才能給投資者帶來優厚的回報。

4、 財務顧問就是那些比你更需要你的錢的人。

5、 當那些好的企業突然受困於市場逆轉、股價不合理的下跌,這就是大好的投資機會來臨了。

6、 我最喜歡的持股時間是……永遠!

7、要投資成功,就要拚命閱讀。不但讀有興趣購入的公司資料,也要閱讀其它競爭者的資料。

8、 金錢並不是很重要的東西,至少它買不到健康與友情。

9、 如果你認為你可以經常進出股市而致富的話,我不願意和你合夥做生意,但我希望成為你的股票經紀。

10、 在股票市場中,獨一能讓您被三振出局的是—— 不斷的搶高殺低、耗損資金。

二、喬治·索羅斯的投資啟示:

過往的經驗告訴人們,既不能聽股評家也不能聽經濟家的,而是要看一看股神、投資大師和首富的錢往什麼地方去。因為,只有他們是拿真金白銀在運作,不是紙上談兵。同時,N次投資實踐已證明,他們還是下一波牛市的領先者。

索羅斯說過:金融市場天生就不穩定,國際金融市場更是如此,國際資金流動皆是有榮有枯,有多頭也有空頭。市場哪裡亂哪裡就可以賺到錢。辨識混亂,你就可能致富;越亂的局面,越是膽大心細的投資者有所表現的時候。

三、吉姆·羅傑斯的投資法則

1、勤奮

「我並不覺得自己聰明,但我確實非常、非常、非常勤奮地工作。如果你能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很熱愛自己的工作,就有成功的可能」。這一點,索羅斯也加以證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索羅斯說,「羅傑斯是傑出的分析師,而且特別勤勞,一個人做六個人的工作」。

2、獨立思考

「我總是發現自己埋頭苦讀很有用處。我發現,如果我只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行事,既容易又有利可圖,而不是要別人告訴我該怎麼做。」羅傑斯從來都不重視華爾街的證券分析家。他認為,這些人隨大流,而事實上沒有人能靠隨大流而發財。「我可以保證,市場永遠是錯的。必須獨立思考,必須拋開羊群心理。」

3.別進商學院

「學習歷史和哲學吧,干什麼都比進商學院好;當服務員,去遠東旅行。」羅傑斯在哥倫比亞經濟學院教書時,總是對所有的學生說,不應該來讀經濟學院,這是浪費時間,因為算上機會成本,讀書期間要花掉大約10萬美元,這筆錢與其用來上學,還不如用來投資做生意,雖然可能賺也可能賠,但無論賺賠都比坐在教室里兩三年,聽那些從來沒有做過生意的「資深教授」對此大放厥詞地空談要學到的東西多。

4、絕不賠錢法則

「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干什麼,否則什麼也別做。假如你在兩年內靠投資賺了50%的利潤,然而在第三年卻虧了50%,那麼,你還不如把資金投入國債市場。 你應該耐心等待好時機,賺了錢獲利了結,然後等待下一次的機會。如此,你才可以戰勝別人。」「所以,我的忠告就是絕不賠錢,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發現大好機會才投錢下去。」

5、價值投資法則

如果你是因為商品具有實際價值而買進,即使買進的時機不對,你也不至於遭到重大虧損。「平常時間,最好靜坐,愈少買賣愈好,永遠耐心地等候投資機會的來臨。」「我不認為我是一個炒家,我只是一位機會主義者,等候機會出現,在十足信心的情形下才出擊」羅傑斯如是說。

6.等待催化因素的出現

市場走勢時常會呈現長期的低迷不振。為了避免使資金陷入如一潭死水的市場中,你就應該等待能夠改變市場走勢的催化因素出現。

7、靜若處子法則

「投資的法則之一是袖手不管,除非真有重大事情發生。大部分的投資人總喜歡進進出出,找些事情做。他們可能會說『看看我有多高明,又賺了3倍。』然後他們又去做別的事情,他們就是沒有辦法坐下來等待大勢的自然發展。」

羅傑斯對「試試手氣」的說法很不以為然。「這實際上是導致投資者傾家盪產的絕路。若干在股市遭到虧損的人會說:『賠了一筆,我一定要設法把它賺回來。』越是遭遇這種情況,就越應該平心靜氣,等到市場有新狀況發生時才採取行動。」

網路-沃倫·巴菲特

網路-喬治·索羅斯

網路-吉姆·羅傑斯

『玖』 華爾街資本大佬查麥斯為散戶發聲,這幕後有什麼目的

在查麥斯唇槍舌劍CNBC主持人的背後,或許並不僅僅是為了散戶發聲,更像是利於言語引導輿論為自己贏得人設。查麥斯年生於斯里蘭卡,畢業後進入蒙特利爾銀行利時證券公司做衍生品交易員。2005年加入Facebook,作為主管移動和增長的副總裁。從Facebook辭職後拿到特斯拉的Peter Thiel和領英的Reid Hoffman的投資,創立名為“Social Capital”的基金,轉型成為風險投資家。作為Social Capital創始人,查麥斯主要投資於科技創業公司。查麥斯在創辦Social Capital之前,他投資了Bumptop、Playdom、Palantir和Pure Storage等公司。目前,Social Capital在其投資組合中擁有約74家公司,包括Slack、Survey Monkey和Hustle。

“生於”華爾街的查麥斯對於華爾街資本家的一切資本運作早已心如明鏡,選擇在此時作為散戶代表去揭露華爾街的“醜陋”似乎與其本人風投的身份相沖突。但在這樣一個散戶“暴揍”華爾街機構的風口上,他通過循循善誘的言語引導散戶,代表散戶發聲,這無疑將給其帶來“路人緣”,也為其後面的競選之路做鋪墊。

『拾』 華爾街風雲人物

  1. 傑西·利弗莫爾(JesseLivermore)——特立獨行的曠世奇才,他那些革命性的操作策略,至今仍得以運用。利弗莫爾曾經賺取巨額財富,又多次賠得一文不名,最終陷入麻煩不斷的個人問題和嚴重的抑鬱症之中

  2. 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Baruch)——聰明而老到的金融家,他依靠成功的操作成為巨富,而金融交易同樣功成名就,後來又在美國最高權

  3. 傑拉爾德·勒伯(GeraldMLoeb)——金融作家、證券經紀人以及短線高手。他嚴守交易規則,視市場為「戰場」,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賺得數百萬美元。

  4. 尼古拉斯·達瓦斯(NicolasDarvas)——這位「圈外人」,幾乎是無意中在股市首獲成功,從而便開始追求成功的股票交易。歷經無數次的挫折與失敗,但他從未動搖過,最終收獲回報。他不僅賺得數百萬美元,而且還成為《時代》(Time)雜志的專題人物。

  5. 威廉·歐奈爾(WilliamJO Neil)——他實事求是,孜孜不倦,從未停止過詳盡的研究與分析,操作時嚴遵守則,從而在股票交易中發家致富。後來,他又利用在股市中賺得的利潤,創辦了投資研究資訊公司,為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服務,頗為成功。

  6. 利弗莫爾和巴魯克在20世紀初名聲大振。他們形成了新的守則,創下了新的先例,因而取得了驚人的成功,賺取了巨額的財富。盡管利弗莫爾一路上曾多次失利,也曾有過艱辛,但他仍是真正意義上的股市天才,既獲得了巨大財富,也取得了偉大的個人成就。他與商界最成功的人士交往,多年來被許多人視為最優秀的股市高手。

  7. 伯納德·巴魯克在股市的成功,為他在商界帶來了好運。他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他既是金融家,又盡享政壇成功,曾經協助起草《巴黎和平條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擔任威爾遜總統的戰時工業委員會主席。

  8. 傑拉爾德·勒伯同樣是華爾街的傳奇人物,盡管他走的是一條鬧中取靜的道路。在5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他不僅在股票交易「戰場」成功積累了大量財富,同時還是一位出色的股票經紀人和金融作家。他還不得不與價值投資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一爭高下。1935年,格雷厄姆的經典著作《證券分析》(SecurityAnalysis)一書被擺上書架,幾乎就在同一時間,勒伯的《投資存亡戰》(BattleforInvestmentSurvival)面市。兩種迥然不同的投資風格各不相讓,格雷厄姆倡導的是買入並持有的長期策略,而勒伯則宣稱,自己的短線交易風格,最適於在股市獲得成功和實現高額利潤。

  9. 尼古拉斯·達瓦斯藉以成功的「達瓦斯方法」,曾經一度引起了整個美國的關注。當時,《時代》雜志專題報道了他的故事,而他親筆撰寫的《我如何從股市賺了200萬》(HowIMade$2000000intheStockMarket)一書,在1960年出版時便成為全美暢銷書。達瓦斯的經歷向所有雄心勃勃的入市者證明,即使沒有直接參與證券業,只要付出應有的努力,任何人都能從股市中獲得金錢回報。 尼古拉斯·達瓦斯根據其傳奇經歷所寫的自傳《我如何從股市賺了200萬》已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10. 威廉·歐奈爾演繹了現代成功的偉大故事。他通過股票交易積累財富,然後將戰利品用於創辦成功的企業,支持投資領域。他創立的企業威廉·歐奈爾公司(WilliamO Neil&Co)主要為投資機構服務,而《投資者商業日報》(Investor sBusinessDaily)則服務於散戶投資者。今天,它們被看做可靠的研究和投資信息的來源。歐奈爾的「CANSLIM」方法,則成為許多散戶投資者的最愛。

閱讀全文

與華爾街股票投資大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亞通股份股票重組 瀏覽:257
農業銀行卡綁定了股票可以注銷嗎 瀏覽:864
st天化股票成交額 瀏覽:587
賬戶買不了茅台股票 瀏覽:33
股票以往賬戶資金往來查詢 瀏覽:396
股票各行業代碼一覽表 瀏覽:370
股票被st第二天能賣么 瀏覽:1000
某公司股票投資分析報告範文 瀏覽:64
光環新網股票業績大 瀏覽:902
顧地科技股票診股 瀏覽:109
手機可以開股票賬戶嗎手機可以 瀏覽:809
達實智能股票股吧同花順 瀏覽:335
斐樂股票中國 瀏覽:349
股票軟體能設置止損止盈點位嗎 瀏覽:557
股票主力對決 瀏覽:625
退市股票看不到 瀏覽:559
股票漲停前技術特徵 瀏覽:293
TCL科技股票預計漲到多少 瀏覽:413
股票金馬5賬戶里沒有 瀏覽:248
股票模擬操盤軟體下載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