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什麼時候完成的
2020年12月30日,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據德新社柏林12月30日報道,德國政府稱贊歐盟與中國達成的一項投資協定是在德國的歐盟輪值主席國任期即將結束之際取得的巨大成功。德國政府說,這項協定「是一項重大進展」,並表示這是與中國達成的「最雄心勃勃的協定」。
德國政府還說,對話和執行進程已經確定,迄今只有自由貿易協定的進程能與之類比。德國政府表示,這項投資協定在國際上也與其他協議「兼容」。
(1)中歐投資協定與小商品城股票行情擴展閱讀
歐盟中國商會發表聲明熱烈祝賀:
歐盟中國商會發表聲明熱烈祝賀中歐如期在2020年完成全面、平衡和高水平投資協定談判,稱贊該協定是雙方為中歐建交45周年送的一份厚禮,不僅對雙邊關系具有里程碑意義,而且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信心和動能。
聲明認為,中歐投資協定將是中國對外簽訂的第一份包括市場准入的雙邊投資協定,其高水平體現在實質性改善市場准入、消除影響外國投資者歧視性要求和做法、建立平衡的投資保護框架以及納入投資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條款。
中歐投資協定將深化互利共贏的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推動雙方提升經貿水平,為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和「雙循環」格局提供動力。協定談判完成凝聚了中歐共識,標志雙方在維護多邊主義和促進開放合作上取得重大勝利,助力推動全球投資和經貿增長,在疫情肆虐和「保護主義」趨勢抬頭當下貢獻中歐智慧和中歐力量。
⑵ 「高大上」的G20,將給中國百姓帶來哪些值得
「錢袋子」:人民幣更「好用」
拿老百姓最關心的「錢袋子」問題來說,G20重點討論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將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提升,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並願意接收人民幣,這樣中國老百姓出境旅行、投資購物等都將享受到更多實惠與便利。
「G20峰會的一項重要議題就是擴大SDR的使用。各大國對人民幣加入SDR決議的再確認與再支持,意味著擴大人民幣的使用得到認可,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得到提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說,這也意味著人民幣將成為國際貿易支付和清算的重要貨幣。
2015年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定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這一決議將於今年10月1日起生效,人民幣成為SDR籃子內美元、英鎊、日元、歐元之外的第五種貨幣。
在老百姓的感知上,人民幣「入籃」將對我們的「錢袋子」有何影響?以往,由於人民幣價值及其穩定性被低估,中國遊客出境之前,都需要換算匯率、兌換外幣,很容易產生匯率損失,增加匯兌成本。未來中國百姓將可以直接用人民幣在境外旅遊、購物、投資,增加交易便利,規避匯率風險。
「入籃」也有利於穩定人民幣匯率,減輕貶值壓力,減輕中國人對「錢袋子」縮水的擔憂。人民幣保持穩定態勢還將有利於投資者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產配置和交易。
「換句話說,今後中國老百姓到國外購置不動產、股票和債權,直接拿人民幣到國外買房都將不再是夢想。」王文說。
扶貧助微:金融服務更有實惠
小微企業、農村百姓、貧困人口,遇到貸款難怎麼辦?今年的G20杭州峰會特別關注的普惠金融議題,將有望解決這個難題。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在日前的B20新聞發布會上說,普惠金融就是加強金融服務的包容性,使那些邊遠地區、農村的老百姓和低收入群體,能夠得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務。
「資金融通的困難往往在於中小企業和老少邊窮這些原先金融體系的盲點。普惠金融關注小微企業、農民及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讓他們能更加便利地參與到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來。」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丁純說,全球普惠金融的發展能夠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就業,進而惠及社會各階層和群體。
目前,中國也在持續探索中進行了不少普惠金融的實踐。手機支付、網路信貸等,使我們在這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G20峰會舉辦地杭州便是一個移動支付極為便利的城市。
記者采訪了解到,一直致力於為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的螞蟻金融服務集團,過去5年累計服務小微企業超過400萬家,平均單戶貸款余額不到3萬元,基本上做到3分鍾申請,一秒鍾到賬。截至今年6月底,螞蟻金服推出的面向三農用戶的支付、信貸、保險服務,已經覆蓋全國1900多個縣,其中國家級貧困縣近800個。螞蟻金服累計服務超過2200萬三農用戶,其中國家級貧困縣農村用戶佔比16.8%。
普惠金融重視消除貧困,但這並不意味著普惠金融就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活動。丁純說,任何金融活動都是帶有盈利目的的,這就決定了普惠金融的創設需要處理好公益性和盈利性的關系,運用數字技術將普惠金融的理念惠及老百姓。今年將有3個關於普惠金融的重要文件遞交G20杭州峰會,這必將有益於全球普惠金融的操作執行。
買買買:貿易更便利 價格更便宜
進口產品更便宜、品種更多、流通更快,這應該是廣大消費者尤其「海淘族」「剁手族」最大的夢想。而G20杭州峰會的召開,正在讓夢想成為現實。
作為G20杭州峰會的東道國,中國倡議把貿易放在與財政和金融政策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討論。G20成員在今年7月召開的貿易部長會議上,就中方提出的《G20全球貿易增長戰略》達成共識,該戰略確立了降低貿易成本、促進服務貿易、增強貿易融資等七大合作支柱,並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原則和行動舉措。
「這些支柱將為促進全球貿易增長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例如推動盡快實施《貿易便利化協定》,有望將全球貿易成本降低15%。」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說,這也意味著進口產品將更便宜、流通更快,消費者也會從中受益。
貿易便利化帶來的實惠,在浙江義烏小商品城國際商貿城表現得尤為明顯。這個當地老百姓家門口的「國際超市」,讓消費者足不出縣就能買遍「全球」,商品品質有保障,價格也頗有吸引力。
西班牙商品中心展廳主管張睿智說,中歐班列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便利程度不斷提高,進貨周期和運輸時間縮短,鐵路運輸綜合成本比海運要減少15%左右,因此每年新年都會拿出更多實惠讓利給消費者,活動期的銷量通常比平時高出50%到60%。
中小企業、年輕人也有值得期待的好消息。旨在促進貿易、幫助中小企業和年輕人以及創造就業的建議——建立促進跨境電商領域公私對話的世界電子貿易平台,簡稱eWTP,被寫入B20整體政策報告。
賈才民是一家跨境電商企業的總經理,從事這個行業六年時間,他希望G20峰會上的諸多促進跨境電商發展的議題能得到落實,有一個全世界中小企業真正屬於自己、可以自由公平開放貿易的平台。
「當前對跨境電商小企業來說,全球各地的物流、通關標准不同,增加了我們的貿易成本,如果能夠對此有個統一的協議或者對話溝通機制,可以大大提高貿易便利性。」賈才民說。
⑶ 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這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成功確實是一件振奮人心的消息。因為中國和歐盟之間的合作能夠更加的深入的話,那麼中國在高科技領域方面的發展也能夠得到很多歐盟國家的技術共享。雖然我們國家在高科技領域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歐盟作為世界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本身就掌握著相當成熟的科技實力及水平,如果能夠加強在科技領域的合作共贏關系的話,那麼也會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助推作用。而且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成功,也能夠從以下幾點方面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影響。
一、中歐投資協定能夠讓中國商品更快的進入歐盟市場。由於歐盟市場對於中國商品的嚴格監管使得中國商品不能夠及時的打通歐盟市場,這也使得中國商品在進入歐盟市場的時候,往往失去了發展的機會,這也讓中國商品在歐盟市場上的競爭力出現了嚴重不足的情況。而投資協定的談判成功也能夠讓中國商品進入歐盟市場走進快車道,這也能夠讓中國商品成為歐盟市場上的主流。可以說中歐投資協定對於中國和歐盟都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而且世界經濟發展合作當中的典範。更重要的是這一次中國和歐盟之間如果能夠保持密切的發展關系的話,也能夠讓中國在與其他國家發展過程中占據相當大的優勢。
⑷ 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對我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中國與歐洲之間的關系可以說一對非常重要的關系,兩者之間的經濟交往也是深受人們所關注。
近期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對我國經濟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也彰顯了我國經濟實力的強勁以及具有高回彈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與我們國家簽訂投資協議。
⑸ 中歐協定對哪些股票利好
1)最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可能同意向歐盟企業開放多個領域的市場,包括製造業、金融服務、房地產、建築和支持海運和航空運輸的輔助服務。作為回報,中國爭取到了歐盟同意向中國開放投資可再生能源領域。有利於新能源板塊,將為我國的光伏、風電企業的出口和投資帶來增量市場。
2)受益於投資壁壘和限制減少的六個主要行業:運輸設備、采礦和能源開采、化工、食品和飲料製造、金融和保險、通信和電子設備。
3)受益於對外直接投資擴大:歐盟對中國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中國的汽車產業、消費品和服務、醫葯生物行業、基礎材料行業,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的行業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領域、房地產和酒店業、電子。
在新能源、環保、數字化領域,中國企業有望受益。在歐盟2021-2027年財政預算框架和「下一代歐盟」基金計劃中,除抗疫和支持經濟復甦外,推進數字化和綠色投資是最大的投入領域。我國相關領域(如光伏、風電)的企業在全球具備較強競爭力,該協定達成後,歐盟將為中國開放該領域投資,中國企業有望進一步受益。
相關概念股如下:
此外,歐盟經濟的復甦,疊加中歐投資協議的簽署,西部證券預計能夠在2021年額外拉動中國對歐盟出口的5%左右,相當於我國總出口的0.8%。
2019年歐盟是我國第一大出口夥伴、第二大進口夥伴。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總額為7053億美元,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5.4%。中國對歐盟貿易順差為1521 億美元(即1.05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中國GDP的1.06%。
中歐談判的關鍵時間節點如下,供大家回顧:
⑹ 關於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一事,你有何看法
12月30日,中國和歐盟如期完成了投資協定談判,這是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取得的另一個重大成功,中國歐盟都會放低對方的市場准入標准,協定涉及領域遠遠超越傳統雙邊投資協定,雙方都拿出了高水平和互惠的市場准入承諾,所有的規則也都是雙向適用的,這樣做,對中國和歐洲的經濟發展都有非常大的促進,尤其是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經濟受到毀滅性打擊的歐洲。
在中國和歐洲投資協定達成之前,美國方面就一直要求歐洲堅持所謂的“公共價值觀”。然而,歐洲可以說是狠狠的打了美國的臉。
最後,這樣的貿易協定對於中國和歐洲來說,是非常有利的,有利就要去做,不要因為一些跳樑小丑而猶豫。
⑺ 大家都在關注中歐投資談判協定,這一協定主要有什麼內容
受制於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整體都呈現出疲憊的狀態,其中歐洲經濟也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全年GDP萎縮8.7%,這一問題也引起了歐盟的緊急擴大計劃。中歐投資協定正在穩步的進行中。歐洲央行在今年的六月緊急資產購買計劃,擴大規模至1.35萬億歐元。其中與中國市場的合作是歐盟經濟復甦最關鍵的重要一環。故今年中歐投資談判備受矚目。
從這次的中歐協定來看,歐盟也清楚的認識到同中國保持合作是具有重大的戰略利益的,中國與歐盟在進出口貿易上達成一定共識後勢必是惠及雙方的,對拉動中國和歐盟經濟都有積極地作用。
⑻ 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這背後有哪些重要意義
目前,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已進入關鍵階段。這一協議能否最終達成,將對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發展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為中國經濟發展贏得廣闊的國際市場。歐盟27國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經濟總量與中國相當。中歐投資協定的締結,將有效促進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的合作,為中國發展帶來廣闊的國際市場,獲取更多的國際經濟資源和技術,為我國構建新的發展模式提供有力保障。有利於加強多邊合作,推動全球化進程。近年來,由於美國的單邊主義,全球化的勢頭有所減弱。如果中歐能夠簽署投資協議,無疑將為世界多邊合作樹立榜樣,加速經濟全球化!這將影響世界經濟格局的調整。由於經濟規模巨大,中歐合作將導致世界經濟發展重心向歐亞大陸轉移,美國在世界經濟地位進一步下降,世界多極化格局進一步形成。
中歐貿易投資往來密切,為確保規模和質量,中歐達成投資協議勢在必行。中歐互為重要經濟夥伴。歐盟對資本的需求很大,而中國是一個新興的資本供給實體。歐盟對中國有投資需求,中國也有投資意向。中歐投資協議簽署後,投資者受不確定因素影響較小。對外經貿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所教授熊麗麗表示,中歐投資協議對雙方都有好處。
⑼ 歷經7年35輪談判,中歐投資協定對世界來說有何意義
中歐雙邊投資協定(BIT)又稱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旨在構建中歐雙邊投資制度安排。
2020年12月30日晚,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中歐雙邊投資協定第一輪談判於2014年1月21日舉行。2014年進行了3輪談判,2015年進行了5輪談判,2016年和2017年,各進行4輪談判,2018年進行了3輪談判。
2020年6月,第二十二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以視頻方式舉行。中歐領導人重申致力於在2020年達成中歐投資協定。
2020年9月,中德歐領導人舉行視頻會晤。會晤確認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取得重大進展,重申年內完成談判的政治決心,為下階段談判提供戰略指引,共同釋放堅定信心和積極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