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新能源補貼退坡的情況下,比亞迪的營收是否受到影響
「領頭羊」也扛不住了?比亞迪三季度凈利大降近9成,四季度依然會很難
作為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頭羊」,比亞迪的(002594.SZ)的業績表現令業界震顫!
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獲悉,10月29日晚,比亞迪披露了三季報,季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營收316.37億元,同比下滑9.17%;歸母凈利潤1.2億元,同比下滑88.58%;扣非凈利潤為-1.53億元,同比下滑130.12%;基本每股收益0.02元,同比下滑94.44%。
受此消息影響,10月30日早間早盤,比亞迪股份即開盤大幅下挫,股價最低下探至43.5元,創下去年10月12日至今以來的新低。截至收盤,比亞迪股價持續低迷,最終以43.96元報收,跌6.77%。
在「金九銀十」傳統的汽車銷售旺季,比亞迪業績的大幅下滑,直接打擊了資本市場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信心。而實際上,比亞迪的三季報表現既在預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自今年7月國補砍半、地補直接消失後,新能源汽車行業便開啟了「寒冬時代」。數據顯示,從7月開始,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現持續下降,且下降幅度越來越大。7月至9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幅度分別為4.7%、15.8%和34.2%。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業績勢必會有大幅下降,這是業內不得不直面的現實。但比亞迪凈利潤同比大降近九成,確是超出了業內人士的預期。
參考稿件
『貳』 新能源大跌的原因有哪些
導致新能源汽車板塊大跌的原因,就是因為資金的獲利了結。因為新能源汽車板塊它目前仍然是處於一個上升的周期,它並不存在什麼邏輯上的問題,所以說它就是短期內資金的獲利了結。新能源汽車它是未來幾十年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所以說它的邏輯非常堅挺,毋庸置疑。如果說你想要購買新能源汽車方面的基金,那麼我認為你完全可以大膽的去購買,不需要擔心會長期下跌。一.大跌的原因無論是多麼好的板塊,它在長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之後,就會有資金獲利了結。因為在這裡面操作的資金絕大部分都不是那種長期的價值投資資金,他們絕大部分都是波段操作為主。如果短期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價位,那麼他們就會適當的減倉或者完全清倉。價格相對比較低的時候,他們又會重新入場,再次把新能源汽車拉到一個新的高度。二.新能源汽車邏輯堅挺新能源車在未來會徹底的替代傳統的燃油汽車,所以說汽車他的邏輯是非常堅挺的,而且未來的市場空間非常大。隨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越來越成熟,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那麼這些股票的股價未來業也會節節的攀升,他們的績也會越來越好。所以說新能源汽車的邏輯是完全不存在問題的,如果你想要參與的話,那完全沒有問題。
『叄』 2020年新能源補貼政策解讀與影響分析
4月23日下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對新能源補貼進行了更新。最大的利好消息是新能源補貼延長至2022年(按照之前政策,2020年之後沒有補貼)。針對最新的2020補貼標准,威爾森第一時間進行了梳理,下面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具體的補貼細則。
補貼退坡節奏放緩,穩定新能源市場發展信心
在過去10年中,新能源補貼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助推中國的新能源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大家也都明白,大額的補貼並非長久之計。2019年,國家開始推動新能源市場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型,對補貼進行了大幅削減。自補貼過渡期結束後,新能源市場的銷量一直保持在同比-50%左右的負增長。此次疫情,使得本來就走得很艱難的新能源車企雪上加霜。
此次政策發布,國家及時調整了方向,首先對2020年的補貼僅做出10%的退坡,對於核心的運營車輛的補貼不退坡,同時將補貼延長兩年至2022年,充分展示了國家繼續堅定發展新能源產業的信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肆』 為什麼取消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後,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會降低
新能源車整體而言還是技術革新帶來的新生事物,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補貼從大方向而言是鼓勵其發展,但消費者的選擇一定會從對新生事物的嘗試而慢慢趨於理性,因此會出現一定的需求降低。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補貼降低售價,凸顯新能源車的價格吸引力,使其市場需求量初期走高。不能否認,好多人購買新能源車是因為補貼後的價位足夠具有吸引力,花小錢辦大事,或者同價位入手技術含量更高性能更好更新潮的車是一個不錯的消費選擇。
第二,取消補貼,加之新能源車技術短板暴露,消費者更理性。商品的需求量或者受歡迎程度最終由市場決定,現階段汽油車仍是新能源車的強力競品,前者技術成熟保有量高且用車成本與後者相當,而後者續航保養以及用車成本並未體現新技術壓倒性優勢,加之補貼取消,消費者的理性選擇壓到沖動消費。
第三,需求量終將由商品本質決定。待技術和市場達成共識,新能源車的需求量才會逐漸穩定。這既需要技術穩定性更需要市場考研。
『伍』 新能源汽車補貼額度降低,行業將有何影響
作為資深新能源汽車愛好研究者,之前與同事探討過這個問題:
新能源汽車行業將迎來一輪大的洗牌,實質上是行業的新一輪調整,簡而言之:未來,國內的新能源企業將不能依賴政府補貼來生存,要求變求變,技術積攢到一定程度,也到了跟國外新能源車企赤膊相搏的時候了,尤其是特斯拉已在中國設廠。傳統汽車行業由於歷史的原因,技術上處於落後地位,競爭不過外資車企可以理解。新能源汽車行業,我們與老外起點大致相同(晚不了幾年),有中國的大市場作為依靠,極易實現彎道超車,實現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先。這項決策很有前瞻性,國內車企應該理解到這次良苦用心。
一、先來看一下最新政策
2019年3月26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四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個中細節無需探討,從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作出這個決策是為了淘汰落後產能,提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整體技術含量和品質。不僅提高了補貼的門檻,而且大大降低了補貼的額度,也加強了對補貼的監管力度,這樣可以讓補貼的錢真正的推動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發推廣,讓那些有品質有有技術的企業真正的得到實惠和幫助,這樣才更有利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長遠發展。
二、歷史原因
過去幾年時間,我國已經落地的新能源汽車項目超過200個,相關投資累計在1萬億以上,按照這個規模推算,如果這些新能源汽車項目全部投產的話,預計到了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將達到2000萬左右,如果按照2018年我國汽車產量2781萬輛計算,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占我國汽車產量的比例將達到70%以上,這要比我國預定的目標提前10年完成任務。但是很多人之所以積極投身到新能源產業當中,並非是真正的為了新能源汽車行業做貢獻,大部分人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騙補,在這些新能源汽車企業當中,多是小作坊,有相當多的沒有研發能力,生產能力也有限,產品質量差。
之前有很多媒體報道過有些車企大量開發新能源汽車根本沒有銷出去,而是自己成立一家租賃公司,然後把生產出來的新能源汽車銷售給自己名下的租賃公司,賣給租賃公司這些車並沒有真正的流到市場上,而是放在倉庫裡面,甚至有些公司直接把賣出去的車電池卸下來,然後又重新裝到新的車上去,然後再拿去騙一輪補貼。2016年財政部就曝光了海格客車等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意圖騙補國家補貼超過10億元,在隨後三部委聯合調查後,更是發現全國騙補的企業高達90家,其中比亞迪吉利眾泰汽車等知名內資企業紛紛在列。
三、此次政策調整帶來的影響
(一)往小了說,這次政策調整之後對於那些真正擁有核心技術,不論是在電池技術還是整車的品質上都有保證的企業來說將是一個更好的發展機會,畢竟新能源汽車是我國一個長遠規劃,未來市場空間非常廣闊。
(二)往高大上說,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特別是隨著特斯拉大眾等國際汽車巨頭開始在我國設立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之後,勢必會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有很大的影響,這樣將迫使我國的汽車製造商們真正的用心去研發技術,不斷提高電池的續航能力以及汽車的整體品質,這將更有利於我國新能源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四、此外,考慮到國際競爭以及我國的國情,發展新能源行業,一方面可以逐步擺脫對傳統能源的依賴,防止被掐脖子;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
以上謹代表個人觀點,謝謝。
『陸』 新能源汽車繼續下行,補貼退坡後新能源汽車市場到底該怎麼走
純電動車必須滿足續航里程高於250km,其中250km—400km續航里程的電動車獲得的補貼為1.8萬元,續航里程大於等於400km的純電動車獲得的補貼為2.5萬元;純電動車電池密度不得低於125Wh/kg;插電式混動車型(含增程式)的純電動續航里程須高於50km,補貼為1萬元。盡管國家補貼已經低至不足曾經的半數,但更嚴峻的是地方補貼已經成為過去式。
根據此前實行的2018新能源車補貼政策,購買純電動車最高可享受國家補貼5萬元,到如今最高僅能享受2.5萬元(電池能量密度按160Wh/Kg),如此高的差價也促使消費者在補貼退坡前盡快購車,而這點很有可能是1—5月新能源車市場大繁榮的「幕後推手」。
『柒』 補貼政策延期,疫情影響下的新能源寒冬能否被驅散
3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三大舉措促進汽車消費,對受疫情沖擊一片哀鴻遍野的汽車市場來說,無疑是注入一劑強心針。
補貼政策延期對於國內新能源市場的穩定發展是重大利好,相信隨著疫情影響的減弱,消費者購車需求得以釋放,新能源市場能夠重新煥發生機,對於身處其中的新能源車企來說,也是不可多得的機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捌』 從補貼紅利到補貼退坡,「斷奶」為何是新能源行業的最大的危機
時間來到2019年下半年,對於新能源行業來說,曾經拿到手軟的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已經縮水到不足曾經的一半,無數小廠已經悄無聲息,而占據多年市場大頭的A00級市場也成為了瀕臨滅絕的「珍稀物種」,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這個產生了巨大紅利的行業哺乳期也即將宣告終結,一時之間,車企似乎有些被打的喘不過氣來。
前期的補貼紅利和如今的補貼退坡,正如一個嬰兒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初期的「餵奶」無可厚非,但適時的「斷奶」也是必然。而真正可怕的是,脫離了奶水只有死路一條,這或許才是新能源行業面臨的最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