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huntington銀行的銀行卡上的號碼是account number 嗎
ROUTING NUMBER 是銀行的號碼 就像我們省有不同的市 銀行也有分行的吧
ACCOUTING NUNBER就是銀行里的客人號碼
如果你名字沒錯 應該問題不大 最好叫你家裡人去糾正下
中國人的名字美國人沒有一樣的 拿錢 要名字一樣 賬戶一樣才可以拿 你賬戶不一樣就是麻煩點
自然去銀行咨詢比較實際
例外你銀行卡上的是一個號碼進步銀行里的賬戶的一個另一個通行號 銀行賬戶可以拿寫支票的紙上有
⑵ 英語高手來翻譯一封信,我今天中午QQ郵箱收到的 估計是外國的騙子
翻譯:親愛的先生/女士我是尼古拉斯,一個會計工作與亨廷頓銀行倫敦,前幾天,我編輯一些帳戶的辦公室,發現有一個休眠賬戶,屬於晚卡扎菲家族。此帳戶被偷偷地由穆塔西姆billah卡扎菲卡扎菲的第五子。他是那些在戰爭中死去的推翻他的父親(卡扎菲)政權。他死了的父親(卡扎菲)。在他死之前和戰爭推翻他父親的統治。他把筆一千一百萬(11000000美元)美元的銀行(亨廷頓銀行倫敦)。我正在尋找一個可靠和值得信賴的人,幫助我轉移這筆錢走出銀行,其他銀行,因為主人是死亡和休眠賬戶宣布。我收到你的信息在網上尋找一個可靠的人。這項交易是無風險的,因為我會指導你怎麼做在任何特定時間。謝謝尼古拉斯
⑶ 中國有沒有Huntington銀行,原卡在美國存了美金,人已回國,請問如何取款謝謝!
美國的卡在中國的ATM上取款就可以了,無數中國的網路amazon賣家都是這樣做的
⑷ 標准普爾500指數包括哪500種股票
標准普爾500指數成分股包括:安捷倫、美鋁、蘋果、美源伯根、雅培制葯、奧多比系統、模擬器件、ADM公司、自動數據處理、 歐特克、阿莫林、美國電力等。
股市指數,簡單來說,就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數字。
如何能直觀地知曉當前各個股票市場的漲跌情況呢?通過觀察指數就可以。
股票指數的編排原理其實還是比較難懂的,就不在這兒詳細分析了,點擊下方鏈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數: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一、國內常見的指數有哪些?
會對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和它的性質來進行一個分類,股票指數有這五種形式的分類:規模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風格指數和策略指數。
其中,最為常見的是規模指數,比如說,各位都很清楚的「滬深300」指數,它反映的整個滬深市場中代表性好、流動性好、交易活躍的300家大型企業股票的整體狀況。
當然還有,「上證50 」指數也是一個規模指數,其具體作用就是能夠表達出上海證券市場代表性好、規模大、流動性好的50隻股票的整體情況。
行業指數代表則是某個行業的整體情況。比如說「滬深300醫葯」就算是一個行業指數,代表滬深300指數樣本股中的多支醫葯衛生行業股票,同時也反映出了該行業公司股票的整體表現。
某一主題的整體情況是用主題指數作為代表的,就好比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這些方面,那麼相關指數有「科技龍頭」、「新能源車」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數分類,可以通過下載下方的幾個炒股神器來獲取詳細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二、股票指數有什麼用?
通過前文我們可以了解到,指數所選的一些股票都具有代表意義,因此有了指數,我們就可以第一時間對市場的整體漲跌情況做到了如指掌,從而對市場的整體熱度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甚至能夠了解到未來的走勢。具體則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獲取專業報告,學習分析的思路:最新行業研報免費分享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⑸ 赫蒂·格林的經歷
1916年,華爾街古怪的金融投資家赫蒂·格林去世,享年80歲。這個女人是當時全美最富有的女人,死時留下的財產足足1億美元。
她說,「致富沒有秘訣,你所需要做的只是低買高賣,節儉,精明,並且堅持不懈。」
19世紀末,理想的女人要有纖細、柔弱的腰身和四肢,到華爾街進行交易對女人而言幾乎是發痴。在當時,職業婦女通常不是未婚就是已失去配偶。而已婚婦女工作,往往意味著她的配偶軟弱無能。中層和上層社會的女性可選擇的職業機會更少。從事股票交易的男性認為女人是頭腦糊塗、易激動易哭的動物。1910年,美國的股票經紀人有13729名,其中只有207個女性。
赫蒂·格林則是那個時代的另類。
與生俱來的金錢崇拜
致富總要有第一桶金,雖然赫蒂·格林的第一筆財富是繼承而來,但並不一帆風順。雖然她如願地繼承了幾百萬的財富,但卻處處受到鉗制,她天賦的財富博弈技能使所有她能接觸到的財富都換了一副面孔。
赫蒂很早就崇拜金錢。在8歲時,雖然銀行還不歡迎小客戶,她還是堅持開了一個自己的賬戶。13歲時,她遭受了一次打擊,她的外祖父去世時未在遺囑中給她留下一分錢,而是由兩個女兒平分:赫蒂的母親和姨媽。有一次赫蒂冬季到紐約度假,父親給她1200美元讓她買衣服,她卻拿其中的1000美元買了債券。赫蒂渴望控制金錢,她開始計算當家庭的其餘三個成員,即她的父母和姨媽去世時,她能繼承多少財富。1860年,赫蒂的母親去世,赫蒂又一次失望,她的父親得到12萬美元的現金,而赫蒂只得到價值8000美元的房地產,那時她24歲。
赫蒂開始陪伴生病的姨媽,並擔心她的父親續弦。好在她的父親沒有再婚,並在紐約開始投資航運業,去世時將大約600萬美元的資產留給了女兒。然而赫蒂控制財富的野心再次受到了阻撓:她的父親將遺產交由兩位管理人託管,這讓赫蒂感到束手束腳。
赫蒂與姨媽共住的那些年裡時常為錢發生口角,赫蒂覺得姨媽僱傭的僕人太多,吃的食物太昂貴,因為姨媽花多少錢就等於赫蒂將來少繼承多少錢。這種情形直到赫蒂的姨媽發出威脅,要將她從自己的遺囑中除名時才略為好轉。
當姨媽的噩耗傳來,赫蒂又一次聽到令自己失望的消息:她的姨媽僅將200萬美元資產的一半留給赫蒂,而且即便這一半資產也存為終生信託的形式,每年支付約7萬美元。赫蒂對這個遺囑提出質疑,她拿出另一份姨媽簽署的遺囑,於是一場持續了5年的法律糾紛開始了。最終在耗費了15萬美元訴訟費、律師費、專家取證費後,赫蒂沒有如願所償,因為有專家說,赫蒂所持有遺囑上的簽名是他人模仿筆跡寫成的。
盡管如此,從三位親人那裡獲得的財富足以讓她過上一個女人富有而衣食無憂的生活:8000美元的房地產、600萬美元的託管、100萬美元的終生信託,這些資產每年穩定的回報超過50萬美元,但這些資產的主人是赫蒂·格林——她要這些金錢「跳舞」翻番。
搏殺在投資「屠宰場」
低買高賣是任何交易都追求的守則,赫蒂·格林做到了。她保守地進行長期投資,從不讓自己的投資回報率偏離6%太遠,她說,「我看到好東西沒人想要而變得便宜,就會大量買進,將它們藏起來;時機來臨,他們就會追著我,高價購買」。
金錢放在銀行最為保險,如果赫蒂·格林這樣做了,那美國財富史上就會少了一位巾幗。在19世紀的美國,投資渠道遠沒有今天的投資市場這樣豐富。赫蒂·格林最樂於投資的領域是鐵路和房地產——19世紀最受歡迎的兩個金融投資方向。赫蒂·格林保守地進行長期投資,從不讓自己的投資回報率偏離6%太遠。在這方面,赫蒂·格林代表了她那個時代典型的女性投資人——房地產抵押是她們鍾愛的投資項目,採用的形式是貸款建築聯合會和保險公司。
赫蒂·格林最早的投資之一,就是休斯敦和得克薩斯中心干線之間92公里長的鐵路支線,它佔有27.7萬英畝土地,價格為137.5萬美元。在這次投資爭奪戰中,赫蒂·格林和科利斯·P·亨廷頓發生了一場「血戰」,他們之間的長期訴訟使雙方都損失慘重,然而赫蒂用最後的決戰平息了「肉骨頭」之爭。1899年,她得知亨廷頓正從某銀行大筆舉債,而且拖欠了一些債款。格林就開始往那家銀行大筆存款,與此同時,亨廷頓繼續從那裡貸款。有一天,她到銀行,要求馬上提走自己所存的160萬美元。銀行連忙派人到亨廷頓的辦公室,要求收回剛給他的貸款,亨廷頓被搞得幾乎破產。
赫蒂·格林的地產投資組合包括幾百處土地,分布在辛辛那提、丹佛、聖路易斯,尤其是芝加哥。從1885年到1900年,格林佔有了芝加哥超過1700萬美元的房地產,包括辦公樓、商店、工廠以及未開發的土地。在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之後,她購買了很多因房地產價值縮水而低價出售的不動產。這座城市發展非常快,聰明的投資者根本不必銷售或改進他們持有的資產。1830年時,一個人用20美元就可以在芝加哥市中心買到1/4英畝的土地。而到了1894年,這樣一塊土地價值125萬美元。
19世紀中期紐約股市開始流行「活期拆借貸款」(call loan)——與股票抵押相對應的貸款。活期拆借貸款增加了股市的波動,而市場其實已經受制於操縱和壟斷。赫蒂·格林就曾用這種辦法,使著名的股票交易人愛迪生·坎馬克陷入困境。坎馬克得到內部消息,了解到路易斯維爾和納什維爾鐵路公司的股票將削減分紅;由於預料這只股票價格會下降,他開始賣空。果不其然,分紅降低,股價下跌,但是坎馬克發現,他已無處去購買賣空出去的股票。這些股票全在赫蒂·格林手中。他對一位財經記者說:「我當時就像在一個屠宰場里,渾身上下都在噴血。」為了拿到赫蒂·格林的股票,坎馬克親手送給她一張支票,使她一次就賺了40萬美元。
赫蒂·格林利用股市恐慌大發橫財。她不但不賣出股票,而且她不是為了賺小錢而買股票,所以,她通常將現金攥在手中,在恐慌時四處買股票。在1890年的恐慌中,她等待股市到達最低點後,開始大筆投資鐵路股票。她後來解釋說:「我看到好東西沒人想要而變得便宜,就會大量買進,將它們藏起來。時機來臨,他們就會追著我,高價購買我持有的股票。」在1907年的恐慌中,她說:「華爾街那些實力雄厚的人都來找我,想賣掉各種各樣的東西,從豪宅到汽車。」
1905年,赫蒂·格林以4%的利息借給紐約市450萬美元,比當時的銀行利率低了1個百分點。當時紐約市一位審計官說:「她擁有我所見識過的最好的金融頭腦。」據保守估計,赫蒂·格林在1900年的收入是700萬美元,而當時美國人的人均年收入是490美元。
吝嗇到極點的以實瑪利夫人
赫蒂·格林的金融頭腦不容置疑,可能由於她經常需要與心存輕蔑的對手不斷爭斗,性情變得乖戾而小氣。她對一切支出都斤斤計較,包括應納稅和應付報酬。她積攢一切可以積攢的金錢。
赫蒂·格林非常吝嗇,她的日常生活巨額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她盡可能節省每一筆支出。
赫蒂·格林生活在美國第一個奢華時代的中期,即所謂的鍍金時代,當時曾有一個暴發戶為炫耀地位,用百元鈔票裹煙草抽。然而,赫蒂·格林卻住價格低廉的公寓,將衣服穿到薄如紙張。1916年赫蒂去世後,曾有文章揶揄她說:「赫蒂·格林……在告別這個世界、奔向另一世界時,無法帶上她的巨額財富。」如果赫蒂·格林活著,將對此不屑一顧。她曾經說過:「我走自己的路,不需要夥伴,不拿任何人的財富冒險,因此,我是以實瑪利夫人(Madame Ishmael,被社會拋棄的人),專門對付每個男人。」
赫蒂的大部分人生上演的是一出獨身女人的怪誕劇。她衣衫凌亂,總是瘋狂地在華爾街的辦公室工作,周圍是一袋袋、一堆堆散亂的紙張。即使擁有萬貫家財,赫蒂·格林也沒有一個固定的居住地,她總是從寄宿公寓搬到公寓旅館,再搬到廉價公寓。有時,她那隻叫做杜威的狗會成為房地產的主人或出租人。據推測,她之所以居無定所,一方面是因為她多疑,另一方面是因為她不想向紐約州納稅。1895年,她帶著兩位律師、兩名速記員,找到紐約的稅務官員,抗議對她的個人資產做出150萬美元的估價,因為這將要求她上繳3萬美元稅款。更為有趣的是,為她服務的律師還得僱傭別的律師替自己要回應得的報酬。
在32歲時,赫蒂嫁給了46歲的愛德華·H·格林(Edward H. Green),他是赫蒂的父親在快船運輸生意中的同事。然而與赫蒂不同,他喜歡花錢,生活非常奢侈,購買了30多套住房。而赫蒂從所擁有的資產中可得的收益每天約有1000美元,但是她每天還是穿同樣的衣服。至少在理財方面,很難找到比赫蒂和愛德華更不般配的夫婦。
夫婦二人婚後的前8年是在倫敦度過的,他們有兩個孩子。愛德華從事貿易,赫蒂則在金融市場中活動。赫蒂大量購進美國的政府債券,在南北戰爭後的那一年,面值1美元的債券只能賣到40美分。多數投資者認為,他們不會得到全額兌現。但是就在倫敦,赫蒂靠此項投資賺取了超過125萬美元的利潤。
1874年,他們一家人回到美國,當時華爾街剛發生恐慌,鐵路股票損失慘重,而赫蒂·格林正是鐵路股票的大股東。他們一家四口搬到了愛德華在佛蒙特州貝洛斯福爾斯地區的家鄉。在那裡,赫蒂的怪癖尤其是吝嗇行為變得遠近聞名。她與僕人討價還價,與當地商人發生口角,穿女兒扔掉的衣服。愛德華開始長時間不回家,二人最終分手,赫蒂和她的孩子們搬到布魯克林區一所價格低廉的公寓中。赫蒂在曼哈頓的化學品國家銀行設立公司總部,因為她在這家銀行有幾百萬美元的存款,該銀行可以為她提供一張免費的辦公桌。
赫蒂的兒子曾因乘雪橇出事膝蓋脫臼,據說因為赫蒂期望得到免費治療而延誤了治療時機,她的兒子只得做了截肢手術。赫蒂·格林在1908年立下遺囑,有人稱此為「肥水一點也不外流」。她的資產包括藍籌股、鐵路債券、約2000萬美元現金,以及其他財產。她將她所有的財富都留給了兩個子女。
赫蒂的理財生涯是有目共睹的成功,然而她的生活卻絲毫不讓人羨慕。也許這就是那個世紀財富女性的悲哀。
⑹ 格林夫人
華爾街女巫」赫蒂·格林 簡介: 1916年,華爾街古怪的金融投資家赫蒂·格林去世,享年80歲。這個女人是當時全美最富有的女人,死時留下的財產足足1億美元。 她說,「致富沒有秘訣,你所需要做的只是低買高賣,節儉,精明,並且堅持不懈。」 19世紀末,理想的女人要有纖細、柔弱的腰身和四肢,到華爾街進行交易對女人而言幾乎是發痴。在當時,職業婦女通常不是未婚就是已失去配偶。而已婚婦女工作,往往意味著她的配偶軟弱無能。中層和上層社會的女性可選擇的職業機會更少。從事股票交易的男性認為女人是頭腦糊塗、易激動易哭的動物。1910年,美國的股票經紀人有13729名,其中只有207個女性。 赫蒂·格林則是那個時代的另類。 與生俱來的金錢崇拜 致富總要有第一桶金,雖然赫蒂·格林的第一筆財富是繼承而來,但並不一帆風順。雖然她如願地繼承了幾百萬的財富,但卻處處受到鉗制,她天賦的財富博弈技能使所有她能接觸到的財富都換了一副面孔。 赫蒂很早就崇拜金錢。在8歲時,雖然銀行還不歡迎小客戶,她還是堅持開了一個自己的賬戶。13歲時,她遭受了一次打擊,她的外祖父去世時未在遺囑中給她留下一分錢,而是由兩個女兒平分:赫蒂的母親和姨媽。有一次赫蒂冬季到紐約度假,父親給她1200美元讓她買衣服,她卻拿其中的1000美元買了債券。赫蒂渴望控制金錢,她開始計算當家庭的其餘三個成員,即她的父母和姨媽去世時,她能繼承多少財富。1860年,赫蒂的母親去世,赫蒂又一次失望,她的父親得到12萬美元的現金,而赫蒂只得到價值8000美元的房地產,那時她24歲。 赫蒂開始陪伴生病的姨媽,並擔心她的父親續弦。好在她的父親沒有再婚,並在紐約開始投資航運業,去世時將大約600萬美元的資產留給了女兒。然而赫蒂控制財富的野心再次受到了阻撓:她的父親將遺產交由兩位管理人託管,這讓赫蒂感到束手束腳。 赫蒂與姨媽共住的那些年裡時常為錢發生口角,赫蒂覺得姨媽僱傭的僕人太多,吃的食物太昂貴,因為姨媽花多少錢就等於赫蒂將來少繼承多少錢。這種情形直到赫蒂的姨媽發出威脅,要將她從自己的遺囑中除名時才略為好轉。 當姨媽的噩耗傳來,赫蒂又一次聽到令自己失望的消息:她的姨媽僅將200萬美元資產的一半留給赫蒂,而且即便這一半資產也存為終生信託的形式,每年支付約7萬美元。赫蒂對這個遺囑提出質疑,她拿出另一份姨媽簽署的遺囑,於是一場持續了5年的法律糾紛開始了。最終在耗費了15萬美元訴訟費、律師費、專家取證費後,赫蒂沒有如願所償,因為有專家說,赫蒂所持有遺囑上的簽名是他人模仿筆跡寫成的。 盡管如此,從三位親人那裡獲得的財富足以讓她過上一個女人富有而衣食無憂的生活:8000美元的房地產、600萬美元的託管、100萬美元的終生信託,這些資產每年穩定的回報超過50萬美元,但這些資產的主人是赫蒂·格林——她要這些金錢「跳舞」翻番。 搏殺在投資「屠宰場」 低買高賣是任何交易都追求的守則,赫蒂·格林做到了。她保守地進行長期投資,從不讓自己的投資回報率偏離6%太遠,她說,「我看到好東西沒人想要而變得便宜,就會大量買進,將它們藏起來;時機來臨,他們就會追著我,高價購買」。 金錢放在銀行最為保險,如果赫蒂·格林這樣做了,那美國財富史上就會少了一位巾幗。在19世紀的美國,投資渠道遠沒有今天的投資市場這樣豐富。赫蒂·格林最樂於投資的領域是鐵路和房地產——19世紀最受歡迎的兩個金融投資方向。赫蒂·格林保守地進行長期投資,從不讓自己的投資回報率偏離6%太遠。在這方面,赫蒂·格林代表了她那個時代典型的女性投資人——房地產抵押是她們鍾愛的投資項目,採用的形式是貸款建築聯合會和保險公司。 赫蒂·格林最早的投資之一,就是休斯敦和得克薩斯中心干線之間92公里長的鐵路支線,它佔有27.7萬英畝土地,價格為137.5萬美元。在這次投資爭奪戰中,赫蒂·格林和科利斯·P·亨廷頓發生了一場「血戰」,他們之間的長期訴訟使雙方都損失慘重,然而赫蒂用最後的決戰平息了「肉骨頭」之爭。1899年,她得知亨廷頓正從某銀行大筆舉債,而且拖欠了一些債款。格林就開始往那家銀行大筆存款,與此同時,亨廷頓繼續從那裡貸款。有一天,她到銀行,要求馬上提走自己所存的160萬美元。銀行連忙派人到亨廷頓的辦公室,要求收回剛給他的貸款,亨廷頓被搞得幾乎破產。 赫蒂·格林的地產投資組合包括幾百處土地,分布在辛辛那提、丹佛、聖路易斯,尤其是芝加哥。從1885年到1900年,格林佔有了芝加哥超過1700萬美元的房地產,包括辦公樓、商店、工廠以及未開發的土地。在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之後,她購買了很多因房地產價值縮水而低價出售的不動產。這座城市發展非常快,聰明的投資者根本不必銷售或改進他們持有的資產。1830年時,一個人用20美元就可以在芝加哥市中心買到1/4英畝的土地。而到了1894年,這樣一塊土地價值125萬美元。 19世紀中期紐約股市開始流行「活期拆借貸款」(call loan)——與股票抵押相對應的貸款。活期拆借貸款增加了股市的波動,而市場其實已經受制於操縱和壟斷。赫蒂·格林就曾用這種辦法,使著名的股票交易人愛迪生·坎馬克陷入困境。坎馬克得到內部消息,了解到路易斯維爾和納什維爾鐵路公司的股票將削減分紅;由於預料這只股票價格會下降,他開始賣空。果不其然,分紅降低,股價下跌,但是坎馬克發現,他已無處去購買賣空出去的股票。這些股票全在赫蒂·格林手中。他對一位財經記者說:「我當時就像在一個屠宰場里,渾身上下都在噴血。」為了拿到赫蒂·格林的股票,坎馬克親手送給她一張支票,使她一次就賺了40萬美元。 赫蒂·格林利用股市恐慌大發橫財。她不但不賣出股票,而且她不是為了賺小錢而買股票,所以,她通常將現金攥在手中,在恐慌時四處買股票。在1890年的恐慌中,她等待股市到達最低點後,開始大筆投資鐵路股票。她後來解釋說:「我看到好東西沒人想要而變得便宜,就會大量買進,將它們藏起來。時機來臨,他們就會追著我,高價購買我持有的股票。」在1907年的恐慌中,她說:「華爾街那些實力雄厚的人都來找我,想賣掉各種各樣的東西,從豪宅到汽車。」 1905年,赫蒂·格林以4%的利息借給紐約市450萬美元,比當時的銀行利率低了1個百分點。當時紐約市一位審計官說:「她擁有我所見識過的最好的金融頭腦。」據保守估計,赫蒂·格林在1900年的收入是700萬美元,而當時美國人的人均年收入是490美元。 吝嗇到極點的以實瑪利夫人 赫蒂·格林的金融頭腦不容置疑,可能由於她經常需要與心存輕蔑的對手不斷爭斗,性情變得乖戾而小氣。她對一切支出都斤斤計較,包括應納稅和應付報酬。她積攢一切可以積攢的金錢。 赫蒂·格林非常吝嗇,她的日常生活巨額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她盡可能節省每一筆支出。 赫蒂·格林生活在美國第一個奢華時代的中期,即所謂的鍍金時代,當時曾有一個暴發戶為炫耀地位,用百元鈔票裹煙草抽。然而,赫蒂·格林卻住價格低廉的公寓,將衣服穿到薄如紙張。1916年赫蒂去世後,曾有文章揶揄她說:「赫蒂·格林……在告別這個世界、奔向另一世界時,無法帶上她的巨額財富。」如果赫蒂·格林活著,將對此不屑一顧。她曾經說過:「我走自己的路,不需要夥伴,不拿任何人的財富冒險,因此,我是以實瑪利夫人(Madame Ishmael,被社會拋棄的人),專門對付每個男人。」 赫蒂的大部分人生上演的是一出獨身女人的怪誕劇。她衣衫凌亂,總是瘋狂地在華爾街的辦公室工作,周圍是一袋袋、一堆堆散亂的紙張。即使擁有萬貫家財,赫蒂·格林也沒有一個固定的居住地,她總是從寄宿公寓搬到公寓旅館,再搬到廉價公寓。有時,她那隻叫做杜威的狗會成為房地產的主人或出租人。據推測,她之所以居無定所,一方面是因為她多疑,另一方面是因為她不想向紐約州納稅。1895年,她帶著兩位律師、兩名速記員,找到紐約的稅務官員,抗議對她的個人資產做出150萬美元的估價,因為這將要求她上繳3萬美元稅款。更為有趣的是,為她服務的律師還得僱傭別的律師替自己要回應得的報酬。 在32歲時,赫蒂嫁給了46歲的愛德華·H·格林(Edward H. Green),他是赫蒂的父親在快船運輸生意中的同事。然而與赫蒂不同,他喜歡花錢,生活非常奢侈,購買了30多套住房。而赫蒂從所擁有的資產中可得的收益每天約有1000美元,但是她每天還是穿同樣的衣服。至少在理財方面,很難找到比赫蒂和愛德華更不般配的夫婦。 夫婦二人婚後的前8年是在倫敦度過的,他們有兩個孩子。愛德華從事貿易,赫蒂則在金融市場中活動。赫蒂大量購進美國的政府債券,在南北戰爭後的那一年,面值1美元的債券只能賣到40美分。多數投資者認為,他們不會得到全額兌現。但是就在倫敦,赫蒂靠此項投資賺取了超過125萬美元的利潤。 1874年,他們一家人回到美國,當時華爾街剛發生恐慌,鐵路股票損失慘重,而赫蒂·格林正是鐵路股票的大股東。他們一家四口搬到了愛德華在佛蒙特州貝洛斯福爾斯地區的家鄉。在那裡,赫蒂的怪癖尤其是吝嗇行為變得遠近聞名。她與僕人討價還價,與當地商人發生口角,穿女兒扔掉的衣服。愛德華開始長時間不回家,二人最終分手,赫蒂和她的孩子們搬到布魯克林區一所價格低廉的公寓中。赫蒂在曼哈頓的化學品國家銀行設立公司總部,因為她在這家銀行有幾百萬美元的存款,該銀行可以為她提供一張免費的辦公桌。 赫蒂的兒子曾因乘雪橇出事膝蓋脫臼,據說因為赫蒂期望得到免費治療而延誤了治療時機,她的兒子只得做了截肢手術。赫蒂·格林在1908年立下遺囑,有人稱此為「肥水一點也不外流」。她的資產包括藍籌股、鐵路債券、約2000萬美元現金,以及其他財產。她將她所有的財富都留給了兩個子女。 赫蒂的理財生涯是有目共睹的成功,然而她的生活卻絲毫不讓人羨慕。也許這就是那個世紀財富女性的悲哀。
⑺ 全球金融一體化的後果是什麼
世界經濟的全球一體化趨勢已成為當前世界經濟發展出一個重要特徵,世界金融一體化則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必然結果。由於生產的社會化和國際分工的發展,經濟國際化對世界金融一體化提出了客觀要求。隨著電訊技術的普及和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跨國銀行空前的海外擴張,國際銀行業競爭加劇發達國家積極開拓、控制新興市場等等,國際金融一體化發展迅速。此外,各國金融管制不斷放鬆,國際投機活動的加劇,以及為逃避各國政府種種限制以取得自由化的舉措國際金融一體化趨勢經過80年代的發展,到了90年代已形成了國際金融一體化一個高潮,對促進世界政治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一般認為,世界經濟一體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出了國界,使世界各國和地區之間的經濟活動相互依存、相互聯系,進而形成世界范圍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機整體。或者說,是指世界各國均參與全面的經濟合作並到任何一國或經濟領域的變動均會引起世界經濟整體 動狀態。世界金融一體化是指各國或地區在金融業務金融政策等方面互相依賴、影響而產生的逐步聯合成為一個整體的趨勢。 國際金融一體化的表現是:各國金融政策傾向一體化;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重點是離岸金融市場與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證券投資國際化);資本流動自由化、國際化,這是世界金融一體化最突出的表現,它包括貨幣兌換自由、資本在行業間轉移自由和資金進出自由。國際金融一體化的發展對國際經濟體系構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國際金融一體化的發展一定程度上限制國際主權
首先,世界金融一體化使得主權國家金融政策的獨立性受到削弱,由於世界經濟一體化特別是國際金融一體化加深了世界各國在經濟領域內的相互依存,各國所執行的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國際收支的調節政策和國際儲備的管理營運,都將對其他國家產生較大的影響,這已經成為各國中央銀行不得不共同處理的問題。其次,國際資本力量的強大於國家主權的相對弱化,冷戰後,國際市場的統一、金融自由化的加快、技術革命的促動,使國際資本空前擴張。在特定的時期和特定的場合下,資本力量已經超越了國家力量。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巨額資本高速遊走,瞬息萬變,資本的擴張和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改變了政府發揮作用的環境,增加了政府實施宏觀經濟政策的變數,財政和貨幣政策的自主性被嚴重削弱(如國際資本流動的「溢入溢出效應」對主權國家貨幣政策獨立性的影響)。
這些巨額流動資本完全是在任何單個民族國家的管轄的范圍之外發揮作用。而民族國家,包括是最發達的國家,無論從實力、理論、法律還是從技術上都無法做到防範於未然,都無從控制國際游資的沖擊。最後世界金融一體化提升了國際金融組織在全球政治經濟中的權力地位,在特定的時期對於民族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主權提出了挑戰(如IMF亞洲金融危機中的表現)。 由於金融活動的全球化與金融監管國別化之間的矛盾加劇,呼喚全球性的金融體制,監管體系與風險預警系統的建立,這必將導致各個民族國家金融決策主權的某種弱化,必須肯定,從長遠看來,這種弱化是一種歷史的必然趨勢,是不可阻擋的,但是這種主權的讓渡必須是相互的和對等的,不能被某種強權,尤其是金融霸權所利用和濫用。
、國際金融一體化對國家安全威脅著安全。
首先,國際金融市場上巨額游資的存在對於民族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提出了挑戰。表現在 ①巨額資本快速的流入流出對於主權國家經濟的巨大影響。 ②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戰略上的失誤及經濟結構上的缺陷,成為易受國際游資沖擊的對象。
其次,金融創新促進了世界金融一體化,也對民族國家的經濟安全提出挑戰。 ①金融創新加劇了全球金融體系的脆弱性,由於國際金融傳導機制的存在,使得民族國家面臨著日益增大的國際金融風險。 ②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不僅為國際游資對主權國家進行沖擊提供了手段,而且使得通過國際金融市場直接掠奪一國的財富成為可能。
再次,國際金融體系內的權力分配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隨著世界金融一體化的進程,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權力分配更加有利於發達國家,發達國家操縱著國際金融體系中游戲規則的制定,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領域內對發達國家的依賴不斷加深。在國際金融體系存在著巨大的結構性缺陷的前提下,發展中國家將始終面臨著金融風險對於經濟安全的挑戰。
3、 國際經濟體系中的金融霸權
二戰結束以來,金融霸權已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在冷戰時期,兩彈一星,亦即核子工程、宇航工程曾是世界強國爭霸的戰略領域。在冷戰之後,特別是在實際之交的今天,信息業與金融業則成為全球戰略的基礎。今天,世界上所有的經濟發達國家,無不力圖搶占現代金融的制高點。前美國政治學會會長、哈佛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亨廷頓在《文明沖突與重建世界秩序》一書中列舉了西方文明控制世界的4個戰略要點,其中一條「控制國際銀行系統」、二條「控制全部硬通貨」、五條「掌握國際資本市場」 都與國際金融領域有著密切的關系。冷戰後,由金融霸權所主導的國際金融秩序呈現兩種趨勢,一是發達國家內部對金融權力的爭奪日趨激烈,另一方面,西方金融霸權又聯合起來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控制。
70年代末,以格拉斯為首的一批美國左派經濟學家首先提出了「金融霸權」的概念,所謂金融霸權是指以大銀行家和大機構投資者為核心的金融寡頭及其政治代表,通過控制經濟活動施以重大影響並以此牟取暴利或實現其他政治、經濟目的的一種社會關系。[]金融霸權理論認為,金融霸權的權力主要在於①控制貨幣資本或其他信用工具;②利用金融衍生物;③金融行業趨於壟斷。金融霸權控制企業的兩種工具是控制資本流動並設置金融市場各種參數。金融霸權對國際關系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控制國際資本流動,二是進行國際金融投資,三是操縱各種國際經濟組織。
隨著國際金融一體化的發展,金融霸權所造成的社會經濟後果日趨凸現。從對國內經濟結構影響來看,金融霸權通過控制資本流動,不僅可以改變左右一國的產業結構對各個部門的經濟發展起著決定作用,還會促成泡沫經濟的形成,降低政策的效力並影響政府的行為。從對國際經濟影響看,金融霸權控制國際資本流動的直接後果是加劇國際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金融霸權會以通過各種形式從發展中國家抽走極為稀缺的資金,同時又會扭曲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模式,使其經濟與社會失衡加劇,最終導致南北國家經濟差距不斷擴大。
⑻ 亨麗埃塔·格林的投資藝術
搏殺在投資「屠宰場」,低買高賣是任何交易都追求的守則,亨麗埃塔·格林做到了。她保守地進行長期投資,從不讓自己的投資回報率低於6%,她說,「我看到好東西沒人想要而變得便宜,就會大量買進,將它們藏起來;時機來臨,他們就會追著我,高價購買」。
在19世紀的美國,投資渠道遠沒有今天的投資市場這樣豐富。亨麗埃塔·格林最樂於投資的領域是鐵路和房地產,這是19世紀最受歡迎的兩個金融投資方向。在這方面,亨麗埃塔·格林代表了她那個時代典型的女性投資人,房地產抵押是她們鍾愛的投資項目,採用的形式是貸款建築聯合會和保險公司。
亨麗埃塔·格林最早的投資之一,就是休斯敦和得克薩斯中心干線之間92公里長的鐵路支線,它佔有27.7萬英畝土地,價格為137.5萬美元。在這次投資爭奪戰中,亨麗埃塔·格林和科利斯·P·亨廷頓發生了一場「血戰」,他們之間的長期訴訟使雙方都損失慘重,而亨麗埃塔·格林用最後的決戰平息了「肉骨頭」之爭。
1899年,她得知亨廷頓正從某銀行大筆舉債,而且拖欠了一些債款。格林就開始往那家銀行大筆存款,與此同時,亨廷頓繼續從那裡貸款。有一天,她到銀行,要求馬上提走自己所存的160萬美元。銀行連忙派人到亨廷頓的辦公室,要求收回剛給他的貸款,亨廷頓被搞得幾乎破產。
格林的地產投資組合包括幾百處土地,分布在辛辛那提、丹佛、聖路易斯,尤其是芝加哥。從1885年到1900年,格林佔有了芝加哥超過1700萬美元的房地產,包括辦公樓、商店、工廠以及未開發的土地。在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之後,她購買了很多因房地產價值縮水而低價出售的不動產。這座城市發展非常快,聰明的投資者根本不必銷售或改進他們持有的資產。1830年時,一個人用20美元就可以在芝加哥市中心買到1/4英畝的土地。而到了1894年,這樣一塊土地價值125萬美元。
19世紀中期紐約股市開始流行「活期拆借貸款」(call loan)——與股票抵押相對應的貸款。活期拆借貸款增加了股市的波動,而市場其實已經受制於操縱和壟斷。亨麗埃塔·格林就曾用這種辦法,使著名的股票交易人愛迪生·坎馬克陷入困境。坎馬克得到內部消息,了解到路易斯維爾和納什維爾鐵路公司的股票將削減分紅,由於預料這只股票價格會下降,他開始賣空。果不其然,分紅降低,股價下跌,但是坎馬克發現,他已無處去購買賣空出去的股票。這些股票全在亨麗埃塔·格林手中。他對一位財經記者說:「我當時就像在一個屠宰場里,渾身上下都在噴血。」為了拿到亨麗埃塔·格林的股票,坎馬克親手送給她一張支票,使她一次就賺了40萬美元。
亨麗埃塔·格林利用股市恐慌大發橫財。她不但不賣出股票,而且她不是為了賺小錢而買股票,所以,她通常將現金攥在手中,在恐慌時四處買股票。在1890年的恐慌中,她等待股市到達最低點後,開始大筆投資鐵路股票。她後來解釋說:「我看到好東西沒人想要而變得便宜,就會大量買進,將它們藏起來。時機來臨,他們就會追著我,高價購買我持有的股票。」在1907年的恐慌中,她說:「華爾街那些實力雄厚的人都來找我,想賣掉各種各樣的東西,從豪宅到汽車。」
1905年,亨麗埃塔·格林以4%的利息借給紐約市450萬美元,比當時的銀行利率低了1個百分點。當時紐約市一位審計官說:「她擁有我所見識過的最好的金融頭腦。」據保守估計,亨麗埃塔·格林在1900年的收入是700萬美元,而當時美國人的人均年收入是490美元。 亨麗埃塔·格林對崇拜金錢與生俱來。她8歲時,就在銀行建立了一個自己的賬戶。13歲時,她遭受了一次打擊,她的外祖父去世時未在遺囑中給她留下一分錢,而是由兩個女兒平分:她的母親和姨媽。
有一次亨麗埃塔·格林,冬季到紐約度假,父親給她1200美元讓她買衣服,她卻拿其中的1000美元買了債券。亨麗埃塔·格林渴望控制金錢,她開始計算家庭的三個成員,即她的父母和姨媽去世時,她能繼承多少財富。1860年,母親去世,她又一次失望,她的父親得到12萬美元的現金,而亨麗埃塔·格林只得到價值8000美元的房地產,那時她24歲。
亨麗埃塔·格林開始陪伴生病的姨媽,她擔心父親續弦。好在她的父親沒有再婚,並在紐約開始投資航運業,去世時將大約900萬美元的資產留給了女兒。亨麗埃塔·格林控制財富的野心再次受到了阻撓:她的父親將遺產交由兩位管理人託管,這讓她感到束手束腳。
亨麗埃塔·格林與姨媽共住的那些年裡時常為錢發生口角,她覺得姨媽僱傭的僕人太多,吃的食物太昂貴,因為姨媽花多少錢就等於自己將來少繼承多少錢。這種情形直到姨媽發出威脅,要將她從自己的遺囑中除名時才略為好轉。
當姨媽的噩耗傳來,格林又一次聽到令自己失望的消息:她的姨媽僅將200萬美元資產的一半留給她,而且即便這一半資產也存為終生信託的形式,每年支付約7萬美元。她對這個遺囑提出質疑,她拿出另一份姨媽簽署的遺囑,於是一場持續了5年的法律糾紛開始了。最終在耗費了15萬美元訴訟費、律師費、專家取證費後,她沒有如願所償,因為有專家說,她所持有遺囑上的簽名是他人模仿筆跡寫成的。
盡管如此,從三位親人那裡獲得的財富足以讓她過上一個女人富有而衣食無憂的生活:8000美元的房地產、600萬美元的託管、100萬美元的終生信託,這些資產每年穩定的回報超過50萬美元,但這些資產的主人是亨麗埃塔·格林——她要這些金錢「跳舞」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