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板塊資金 > 虛假信息導致股票掉價

虛假信息導致股票掉價

發布時間:2022-05-18 12:52:45

⑴ 近來網上散布央行降息的虛假消息,央行降息會給股市帶來什麼影響

最近看到央行在公眾號上又發布了一篇辟謠的新聞,原來是又有人在網上造謠說央行要降息了,雖然這一消息很快就被央行發公告給辟謠了,但是還是有很多小夥伴對於央行降息的事情很關注,央行降息會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對股市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對於房地產類的股票也是一個利好,因為很多人把錢不存在銀行,就會選擇去搞投資,搞投資,有理財投資,還有一些像房地產貴金屬成立的比較穩定的投資,而且會導致物價上漲,所以對於這些股票來說的話是一定程度上的利好。

其實每一類股票,對於央行降息的反應都不一樣,甚至這些還要結合當前的經濟大環境去綜合考量,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國家經濟政策的每一次調整,其實對我們都是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的,只不過每一個人因為所處的行業不一樣,對於政策調整所帶來的感知也有所不同。

⑵ 虛假信息對股票價格波動的影響

虛假消息會使該股價短期內大幅波動,特別是利好信息,會使股價大幅上漲,而且往往越澄清該信息股價越漲。這樣的實例每年都會出現多次的。當然,這只是股價波動的表面現象,其內在本質因素還是在於主力資金的大量介入及操縱。

⑶ 散布虛假信息,引起該公司股票上漲,借機拋出自己持有的該公司股票以獲利,如何處理

這是在擾亂市場,誤導投資者。如果有證據在手的,證監會出面調查結果屬實的話,應沒收所有非法所得資金,並處以相當資金的罰款

⑷ 虛假信息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有哪些

股價大幅波動,誤導投資者,公司的信譽。

⑸ 虛假信息對股票價格波動的影響 摘要

很簡單
你要明白股票的價格波動本質是由於供需造成的,買的人多賣的少自然價格就上去了,而人們判定價格是綜合各類信息後才會給出個價格的,你就明白虛假信息對股票的價格波動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了。
至於影響的程度要看虛假信息的具體情況。比如虛假信息說公司要重組,在被揭穿前期股票一般會上漲;另比如虛假信息是公司財務做了假,那在被揭穿前也會有比較好表現,但這些信息一旦被揭穿基本都會帶來原預期的落空從而引發股票下跌。

⑹ 上市公司發表虛假信息,股票虧了,怎樣維權

摘要 親親,您好

⑺ 股票因為信息披露違法,股民應該如何索賠

股民可以找證券會舉報索賠。目前,我國法律支持對投資者權益的法律保護,法律也明確規定,投資者因證券虛假陳述蒙受個人損失的,那麼相關上市公司及其責任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近年來,投資市場的金額越來越龐大,也能直接證明,現在許多人的生活水平已經達到了想要的生活水平,這些人,手上有多餘的資金。

但是,無奈自己對投資的門路不懂,所以,各種被公司詐騙的信息不斷出現,因上市公司違規信息披露引發的雷爆事件也層出不窮,不久給投資者造成了巨大損失,還對社會造成了負面影響,眾所周知,康得新企業因為120億財務造假,新倫科技300億財務造假,他們的後果跟結局我們都清楚,只能說他們的個人行為是觸目驚心的。

以上的問題,是我個人的想法,如果各位還有其他的想法,都可以在下方評論或者討論。

⑻ 發假消息讓股市狂跌 然後乘低吸納是違規操作嗎

今年6月18日,在掌握大量的證據下,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對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進行依法判決:判處被告人熊黎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200萬元;被告人黃峻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並處罰金100萬元:被告人龔小威犯操縱證券市場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一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80萬元;被告人李德懿犯操縱證劵市場罪,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被告人徐凌波犯操縱證券市場罪,判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
這些人均是靠發布虛假股票信息牟利。

⑼ 如何處理股民訴某港股份公司虛假證券信息案

宓雪軍厲健

案情簡介

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受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侵權糾紛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之後,有關中級法院受理的證券民事賠償案件達900多件,其間涉及大慶聯誼、聖方科技、ST同達、嘉寶實業、渤海集團、ST九州、三九醫葯、紅光實業、銀廣夏、sT天頤、sT東方、某某港等12家上市公司。

同年11月11日,上海股民彭淼秋女士訴嘉寶實業公司等作出虛假陳述賠償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調解結案。彭淼秋的訴訟請求為1312.32元,實際獲賠800元。彭淼秋由此成為我國證券民事賠償訴訟案中獲賠第一人,該案也因系中國證券民事賠償訴訟第一案而在中國證券市場發展中抹上濃重的一筆。

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證券界將其簡稱為《1·9規定》)。

《1·9規定》指出,如果上市公司虛假陳述,曾被證監會或財政部處罰或是被法院判定有罪,因此受到損失的股民可以向上市公司索賠。

上述規定甫出台,立刻一石激起千層浪。自2003年2月1日起,受害股民紛紛再次拿起法律武器把作出虛假陳述的上市公司告上法庭,而各地方法院也為證券官司大開綠燈。

此前的2002年9月至12月,財政部對某某港2000年及前一年度的檢查表明,某某港多確認收入3.6717億元人民幣,少計財務費用4945萬元人民幣,少計主營業務成本780萬元人民幣,多列資產1.1969億元人民幣。

隨後,某某港被財政部作出行政處罰:予以通報,並處以罰款10萬元。2002年10月21日,公司董事會對被檢查和處罰問題進行公告,某某港A股、某港B股股價隨之大幅下跌。

2003年2月8日,成都市3名股民起訴某某港,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隨後立案。這是《1·9規定》實施以後全國第一例證券民事賠償案,也是第一件起訴B股上市公司的賠償案,第一起以財政部行政處罰為前置條件的案件。

在該案的被告名單中,國際五大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斯時,浙江的小股民從媒體上看到消息激動不已,但又無可奈何。激動的是索賠有了「領頭羊」,有了「前車之鑒」;而無可奈何的是,成都3名股民總共索賠8萬多元,賠償多少仍是未知數。而扣除各種費用,即使是全賠也所剩無幾。有人開始打消索賠的念頭。

2003年2月,宓雪軍作為法律咨詢專家參與杭州武林廣場的一次免費法律咨詢現場活動。許多小股民把索賠的問題拋給了他,他做了一一解答。之後,宓雪軍藉助媒體稱可以先期墊付差旅費,為股民狀告上市公司做代理。

截至2003年6月16日,57名股民委託裕豐律所狀告某某港,其中「某某港A股」有14名,「某港B股」有43名。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予以立案,並依照原告人數、損失類型分為6個案件,索賠總額185萬元。

起訴的被告不僅有某某港股份有限公司,還有億萬富豪張某某(時任某某港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A省證券公司、B證券有限公司、C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D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2005年4月,浙江82位「某某港」、「某港B股」股民按訴訟標的額的65%最終獲賠176萬元,這一賠付比例在全國各地「某某港」系列案件中是最高的,外省股民「某某港」案的賠付比例大致在30%一55%之間,相比之下本所律師的代理成效非常顯著,《青年時報》評價該案為「浙江小股民索賠第一案」。

爭議焦點

原告的損失是否應當扣除大盤系統風險因素。

被告某某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某港公司)依據《規定》第19條第四款規定提出抗辯,提出「大盤系統風險扣除論」,要求對每位原告的損失求償額分別扣除大盤系統風險因素,即按訴訟標的額的30%賠付。

律師認為《規定》第19條第四款規定存在缺陷,堅決反對「大盤系統風險扣除論」。本所律師引用「老鼠屎理論」予以駁斥,並舉出實例據理力爭。

審理判決

2005年4月,浙江82位「某某港」、「某港B股」股民按訴訟標的額的65%最終獲賠176萬元。

經典評析

最高人民法院《規定》第19條第四款規定:被告舉證證明原告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虛假陳述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損失或者部分損失是由證券市場系統風險等其他因素所致。

由於上述條款僅對「證券市場系統風險」作了原則性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證券市場虛假陳述案件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對「證券市場系統風險」也未詳細闡述,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引起很大爭議。

被告某某港公司依據《規定》第19條第四款提出抗辯,雖然某某港公司存在虛假陳述問題,但如果不是大盤大跌,股民根本不會遭此重創。因此,每位原告的損失求償額應當分別扣除大盤系統風險因素。

被告某某港公司舉例論證:因國務院2001年6月12日出台減持國有股方案,造成股市暴跌,使上證指數從2222.96點跌至最低點1339.20點,跌幅高達39.76%。受此影響,某港A股大幅下跌,股價從11.55元跌至最低價7元,跌幅高達39.39%。由此可印證,由於系統風險造成某某港股價下跌,此期間某某港A股股東損失與某某港虛假陳述之問沒有因果關系。

因國務院2002年6月24日停止減持國有股方案,造成股市上揚,上證指數漲幅高達9.25%,受此影響,某某港A股漲幅10.07%。直至2002年10月才跌回宣布停止減持國有股方案之前的股價。由此可見,由於系統風險造成某某港股價暴漲,此期間因高價購買某某港A股造成損失與某某港虛假陳述之間沒有因果關系。

據此,被告某某港公司認為原告損失求償額的70%是由於大盤系統風險因素造成的,只同意按損失求償額的30%賠付。

律師認為,《規定》對「證券市場系統風險」的規定,僅僅是原則性地規定在第19條中,缺乏可操作性。被告某某港公司據此提出「大盤系統風險扣除論」抗辯,顯然是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據。

假設沈陽中院採納被告某某港公司提出的「大盤系統風險扣除論」觀點,那麼,大盤指數漲跌幅度的起止時點是無法確定的,而計算起止時點的不確定性必然導致漲跌幅度結果不一致,每位原告扣除的金額可能出現好幾個計算結果,無論取捨哪個計算結果都會產生重大爭議。比如說,大盤指數的起算時點按被告虛假陳述實施日起算還是按原告第一筆買人股票的時間起算?是按照符合因果關系的股票買入時起算還是按照多次買入的平均指數計算?假設大盤指數漲跌幅度起算時點從被告虛假陳述時起至拋售日或基準日止。舉例說明:「錦港B股」於1998年5月19日上市,根據上交所歷史數據查詢:1998年5月19日-2002年12月23日,B股指數歷史行情累計漲幅148.9%。「某某港」A股於1999年6月7日上市,根據上交所歷史數據查詢:1999年6月7日-2003年4月4日,A股指數歷史行情累計漲幅16.41%。

假設大盤指數漲跌幅度的起算時點從揭露日起至基準日止。舉例說明:根據上交所歷史數據查詢:2002年10月22日-2002年12月23日,B股指數歷史行情累計漲跌幅-11.94%。2002年10月22日-2003年4月4日,A股指數歷史行情累計漲幅0.08%。

由此可見,如果法院認定「證券市場系統風險」,那麼,如何精確計算原告的損失額將是法院面臨的重大難題,在司法實踐中將會產生更大的爭議。

同時,律師認為,大盤綜合指數只是表明所有股票的漲跌趨勢和幅度,不能代表任何個股的風險。在大盤綜合指數上漲的情況下,「大盤系統風險扣除論」將成為謬誤。相對於「大盤系統風險扣除論」,「老鼠屎理論」顯然更有說服力。

「系統風險扣除論」只是假設了大盤下跌時,原告的損失必須扣除系統風險因素,那麼,如果大盤上漲時會是怎樣的情形呢?假設在涉及虛假陳述的公司股票下跌50%期間,大盤卻上漲了20%,根據「系統風險扣除論」,是不是應該賠償投資者50%+20%的損失呢?如此,原告不但沒有虧損,相反還可以賺20%?但是,侵權損害賠償的基本法理是沒有實際發生的損失不能獲得賠償,否則便是不當得利。

對此,「大盤系統風險扣除論」又作何解釋呢?很顯然,《規定》第19條第四款對此也是無法作出合情合理的解釋。

事實上,即使在資本市場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也沒有一個國家在審理證券市場民事侵權損害賠償案件時,考慮所謂的大盤系統風險。

為了更形象生動地駁斥「大盤系統風險扣除論」,律師引用了「老鼠屎理論」:在飯店吃飯可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即在最後吃湯的時候,發現碗里有一粒老鼠屎,於是大家不僅不會再喝,還會讓服務員將湯碗端走。這時,老闆卻阻止說,這湯還可以喝,只要把老鼠屎剔除,大家繼續喝吧。試問,有人繼續喝嗎?有人仍然為此買單嗎?答案顯然是顯而易見的。湯是否可口好比是系統風險,正常情況下只要點了湯就應當付錢。老鼠屎好比是個股的特殊風險,這是事先不會考慮到的。如果湯里出現老鼠屎,那麼有過錯的飯店一方將承擔全部的風險,而不再考慮湯是否可口的系統風險,湯里有了老鼠屎就不買單是社會普遍接受的公理。

根據上述理由,本所律師認為被告某某港公司依據「大盤系統風險扣除論」減免賠償責任的理由不能成立。

通過對上述觀點的具體分析,可見《規定》第19條第四款法理依據不足,且缺乏可操作性,原告的損失不應扣除大盤系統風險因素。

「某某港」案雖已調解結案,寥寥幾百字的調解書中並沒有提及如何適用《規定》第19條第四款,但「證券市場系統風險」如何認定對於各地法院在審理其他證券虛假陳述案件時是無法迴避的,建議最高人民法院以個案批復的形式或出台新的司法解釋予以明確。

⑽ 大智慧信披涉嫌違規遭證監會立案調查 股票會大跌嗎

屬於利空消息,必然引起恐慌導致股價大跌。
拓展資料:
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
在自由競價的股票市場中,股票的市場價格不斷變動。引起股票價格變動的直接原因是供求關系的變化或者說是買賣方力量強弱的轉換。
股票的理論價格
理論價格是指股票在證券市場上買賣的價格。從理論上說,股票價格應由其價值決定,股票價格就是對未來收益的評定。股票及其他有價證券的理論價格是根據現值理論而來的。現值理論認為,人們之所以願意購買股票和其他證券,是因為它能夠為它的持有人帶來預期收益,因此,它的價值取決於未來收益的大小。
股票的市場價格
股票的市場價格一般是指股票在二級市場上交易的價格。股票的市場價格由股票的價值決定,但同時受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其中,供求關系是最直接的影響因素,其他因素都是通過作用於供求關系而影響股票價格的。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簡稱證監會,是國務院直屬機構,是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的主管部門,按照國務院授權履行行政管理職能,依照法律、法規對全國證券、期貨業進行集中統一監管,維護證券市場秩序,保障其合法運行。
公司出現違法事件,股東不承擔責任
股東是股份制公司的出資人或叫投資人。股東是股份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中持有股份的人,有權出席股東大會並有表決權,也指其他合資經營的工商企業的投資者。從一般意義上說,股東是指持有公司股份或向公司出資者。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有權查閱、參照公司章程、股東會決議記錄、董事會會決議、監事會會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有權查閱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公司債券存根、股東大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財務會計報告,對公司的經營提出建議或者質詢,董事、管層人員應當如實向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不得妨礙監事會或者監事行使職權;有權知悉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從公司獲得報酬的情況;股東(大)會有權要求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列席股東會議並接受股東的質詢。

與虛假信息導致股票掉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漲停灰色 瀏覽:614
南寧科技股票行情 瀏覽:521
退市股票可以不進整理期 瀏覽:83
中國西電股票股吧同花順 瀏覽:486
股票連續漲停一個月 瀏覽:284
香港股票有幾個板塊 瀏覽:623
開明投資的股票分析軟體 瀏覽:282
簡述股票基金的投資風險 瀏覽:625
中國人壽保險股票價位 瀏覽:112
中國上市公司經理股票期權調研 瀏覽:6
國泰君安app買不了股票 瀏覽:254
買發行股票什麼條件 瀏覽:287
哪個股票軟體有漲跌周期圖 瀏覽:142
融資買股票條件 瀏覽:100
st西發股票收入 瀏覽:455
為啥有的股票連續漲停不停牌 瀏覽:675
聯美控股股票後期走勢 瀏覽:436
通過香港匯豐銀行賬號買股票 瀏覽:261
股票放巨量漲停又打開 瀏覽:638
對股票修改資料庫 瀏覽: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