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股市幾乎新高,而A股還在3000點踏步,這是什麼原因呢
為什麼美國股市一直創新高,而中國A股10年依然3000點徘徊?
美國為什麼10年來一直是牛市,而中國A股死死的趴在地上起不來。現在還是在3000點晃盪,突破不了。
結語
但目前來看,國家一直在努力改變現狀,注冊制的實施,使得股市可以良性循環,垃圾股被掃地出門,沒有了生存空間。
相信未來A股市場也會像美國一樣,更多的為投資者創造財富,來拉動內需,促進經濟。
當務之急,還是先改變過於依賴房產的單一經濟結構,釋放更多的資金流動起來,刺激消費,實體經濟騰飛起來,上市公司才能受益,股市賺錢效應才會提高。
㈡ 美國股票暴跌,對美國股民有什麼影響
會讓一部分股民傾家盪產的那種,因為美股可以說就是美國一個家庭的所有家當,所以現在美國股票出現暴跌,對於美國股民來說影響其實是非常的大的,畢竟美國人都是很少存錢的,錢都是在美股上面,特別是老年人,因為現在美股裡面佔比比較大一點兒的就是老年人和家庭了,所以這兩部分人受到的影響會非常的大。
所以說到底買股票還是得謹慎,把全部的身家都給投進去了,其實對自己來說也是非常的不好的,因為股票這個東西本來就不穩定,所以還是要讓自己的資金合理的分配,不要冒這么大的風險。但是美國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很多美國人的股票投資組合中,比例要比專家推薦的理財比例高,所以這也讓很多的股民的錢受不到保障。
㈢ 美國財富的60%是在股市裡嗎
股市影響經濟的第一個機制是財富效應,這種效應尤其體現在居民部門。
以美國為例,截至2014年底,在美國居民部門的資產組合中,公司股權佔到近20%的份額,養老金和共同基金合計佔到42%左右,後兩者的資產組合中又有超過30%到50%投入到了股市,因此,美國居民部門直接和間接持有的公司股權達到全部金融資產的1/3以上。所以,股市的上漲會顯著提高美國居民部門的財富水平,進而刺激居民消費,而居民消費又佔到美國GDP的70%。
股市影響經濟的第二個機制是通過影響非金融企業部門的融資和投資:股市上漲會刺激公司的股權融資,從而推動公司投資乃至經濟增長。
以美國為例,從上世紀90年代迄今,主要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非金融企業發行股票的凈融資額基本保持在負值的狀態:其一,退市企業數量多於上市企業數量;其二,公司持續不斷地回購股票。事實上,美國股市已經不是美國非金融企業融資的主要場所,而是越來越「外國化」和「金融化」:按市值計算,美國本土的非金融企業市值佔全部市值的比重從上世紀的80%下降到目前的60%,而金融企業市值和外國企業市值的比重分別佔到20%左右。
股市影響經濟的第三個機制是杠桿效應。股市上漲對公司股權的影響有限,不過,公司股權價值的提高會降低公司杠桿,推動公司債務融資。
以美國為例,美國的上市公司只有4千多家,上市公司數量只佔全部企業很小一部分,大部分企業的債務融資和投資行為都與股市沒有直接關系。不過,從美國的經濟實踐看,居民部門的財富效應肯定離不開杠桿效應。
股市影響經濟的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機制就是通過企業上市、退市的優勝劣汰,推動技術創新。
以美國為例,上世紀90年代發端於美國的信息技術革命,股票市場均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㈣ 股票真正的本質
股票市值並不等於現金,這就是股票的本質,那就是一張賦予了一個價格的憑證而已,那隻是一個數字,並不是真實存在的錢。真實的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憑空增加。
也可以說,這就是資本市場泡沫的本質,如果把這些虛擬的游戲當成了真實的資本,那跟在做夢也沒什麼區別。
就像是棉花糖,一小勺的白砂糖,經過加熱,機器的攪動,就變成一個體積大了百倍千倍的棉花糖,實際上不管棉花糖膨脹到多大的體積,他裡面的實質就是那一點白砂糖而已。
股票市值就是棉花糖,市場裡面的資金就是白砂糖,棉花糖可大可小,並沒有穩定的形態,只要大家都不套現,並且還一直在買進去,市值就可以不斷膨脹下去,這時候看起來大家就都掙了錢,但其實只是掙了一些數字而已,都是紙面財富,是虛幻的,只有賣出去後不再買入的錢才是真實的錢。
如果大家一直在賣出,股票市值就會一直在減少,就像棉花糖一直在被壓縮一樣,最終也可以被壓縮到只有一勺白砂糖那麼小的面積,接近於無限縮小了。
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牛市裡面,所有人都賺了錢,那誰虧了?
反之,熊市裡面所有人都虧了錢,那錢被誰賺走了?
從宏觀視角看問題,確實是所有人都賺了錢,沒有人虧錢,因為股市的棉花糖膨脹了,記在大家賬上的數字大了,但是社會上總的錢並沒有增加。
同理,下跌的時候,股票的棉花糖被壓縮了,記在大家賬上的數字小了,但社會上總的錢並沒有減少。
也並不只有股票市場是這樣子,房地產市場,任何具備金融屬性的交易市場都是同樣的道理,市值並不等於真實存在的金錢的數量
㈤ 聽說90%的人炒股賠錢,那具說普遍投資者投美國股市,一年回報率是30%多,那他們為什麼就能都賺錢
不可信。
股市是一個理性的市場,一個專業的市場,市場也只是眷顧那些有扎實的技術和豐富經驗的投資者。然而現在有很多散戶風聞股市能賺錢就蜂擁而入,自己有一定的資金,但是不具備技術分析能力和操作經驗,而市場是殘酷的,沒有這些技能你不可能應對這些問題,所以大多數散戶是虧錢的,只有少數經驗技術都到位的人才能賺錢,這是永恆的真理。
至於美股,遠在海外,基本面消息的考證對於普通人來說非常困難,國內的投資者想要操作賺錢不會比國內股票容易,更別說每個人都能賺,還穩定在30%的回報率。每個人都能賺從事情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個謊言,可信度不高,很可能是托,要謹慎。
㈥ 老美每年投資多少進股市
老美家庭投資股市的比例達70%多。
美聯儲一直在竭盡全力讓儲蓄者和投資者把錢扔進股市,而它的方法就是不斷增加貨幣發行量以抬高資產價格,尤其是美國股票。
美聯儲集中了全球最優秀的各類上市公司,可選擇空間多,一些投資者害怕不敢碰純美股公司,其實現互聯網時代,研究和分析純美股公司變得很透明且容易了,關健是對行業和業公司基本面的足夠了解便可。
㈦ 美國的股票市場也分A股和B股嗎
不分A股和B股。
1、美國的股票流通市場主要分為集中交易市場和分散交易市場,前者主要指證券交易所,後者包括場外市場和第三、第四市場,美國的流通市場是已發行股票的再分配市場,其主要任務在於提供場所、設備和專業人員,促進和方便證券的次級交易。
2、就股票的投資方式而言,美國人主要有兩種選擇,
(1)是投資股票共同基金,由股票共同基金的經理人員來掌控;
(2)是由投資者自己來炒作。
3、美股票市場約三分之二的資金是由股票共同基金的經理人員來管理的,經經理人員的操控下買賣股票,這些經理人員一般經驗都比較豐富,專業水平較高。投資者把資金投入共同基金後,不用自己去炒作,他們每3個月可接到一項報告,看是賺了還是虧了。
(7)美國家庭股票資產比例擴展閱讀:
美國人開玩笑說,美國人對股票的熱衷甚於對籃球的熱衷。的確如此,目前全美近50%以上的家庭都涉足於股票市場,股票價值已佔美國家庭財產的三分之一以上,股票給美國家庭創造的財富是難以計算的。
華爾街金融市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資金流量最大和最具影響力的金融市場,其金融產品極其豐富,這就決定了美國人投資金融市場的選擇性極強、投資方式多種多樣。
㈧ 股票占家庭現金資產的比例多少最好
投資者可以通過4321定律來合理配置家庭資產,即40%的收入用於買房或股票、基金等方面的投資;30%用於家庭生活開支;20%用於銀行存款等以備不時之需,10%用於保險之類的保障。股票只是理財中的一種,目前有多種理財方式可以讓您對自己的資產進行配置規劃。
拓展資料
理財的幾個途徑
1.銀行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風險一般很低,可選類型較多,回報相對穩定,投資門檻也相對較低。但是現在銀行為了吸取更多的存款,往往會發行一些收益率高於存款利率的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雖然是銀行發行,但也有風險,而且是不保本的,需要謹慎投資。
2.基金。基金的種類有很多,風險也有不同,但是基金的風險小於股票,收益較高。
3.股票。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公開或私下發行的、用以證明出資人的股本身份和權利,並根據持有人所持有的股份數享有權益和承擔義務的憑證。股票的風險很高,同時高風險的同時也有著高的回報和收益。
4.保險理財。保險理財是投保客戶從保險公司購買的年金險、終身壽險等保險產品,保險公司從設立條件、償付能力監管、資金運用監管、再保險機制、再到人壽保險公司不得解散,每一個環節都是由銀保監嚴格監管的。保險理財的風險較低,可選種類多,但是靈活度比較差,需要較長的期限。
5.互聯網理財。很多手機APP都具備理財功能,種類較多,理財者可以自行選擇,靈活度較高,風險較低,收益比銀行更高。
6.購買債券。債券有很多種,根據發行主體分為國債,地方債、企業債等,債券收益固定,風險視發行主體不同差別很大。國債是國家發行,風險很小,收益也不高;地方債為地方政府發行,企業債為企業發行,風險相對較大。
總之,不管哪種理財方式,都需要謹慎小心。
㈨ 美國股民占總人口多少比例
美國人口3億,股民人數8000多萬,將近9000萬,股民人數占總人口的近30%,這一比率遠遠高於中國。但由此說美國「全民炒股」,卻是一個誤判。「全民持股」不等於「全民炒股」。
美國投資公司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約有48%的美國家庭持有共同基金,基金持有人達9600萬人,約佔美國總人口數的1/3。
有趣的是,美國的股民也就是個人股票投資者數量遠遠小於基民。美國目前有九千萬戶家庭在股票、國債、基金等證券市場進行投資,但是,只有百分之十一(不到一千萬戶)的投資者自己進行股票證券交易。
對資本市場歷史略有研究的人都不難發現,股票市場發展的歷史,既是不斷開發股民的歷史,也是不斷消滅股民的歷史,這個進程的催化劑就是開放式基金的出現和發展。到了今天,歐美股市最終都變成以機構投資者為絕對主流。一般小散戶股民則大都依賴專業的基金經理為其搏擊股市。
股市長期發展的歷史殘酷地證明:
普通股民投資股票往往逃脫不了「七二一」的最終結局,那就是七成的人賠錢,兩成的人平本,一成的人賺錢。而美國自從1924年第一隻開放式基金面世以來,絕大多數基金都是賺錢的,並且平均年復利投資收益率為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