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企為何要實施員工持股員工持股後會不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為何要實施國企員工持股?
當下,國企實施員工持股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主要是留住人才,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
第二,激發企業活力,推進國企市場化進程。
具體來說,員工持股最終目的主要有3個:
一是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長效激勵約束機制。
二是吸引和留住人才,保持核心人才隊伍的穩定性。
三是進一步優化國有企業股權結構。
會不會造成國資流失?
員工持股後會不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這自然成為人們的一種擔憂。針對員工持股試點可能出現的國有資產流失風險,《試點意見》提出了一系列防範措施。
為避免一哄而起,防止利益輸送,此次試點主要採取增資擴股方式的方式進行,不減少國有資本存量。
首先,明確只選擇少量企業開展試點。國務院國資委和各省級國資委按照試點企業條件,分別從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中選擇少量企業開展試點,成熟一戶開展一戶,防止一哄而起;
其次,對員工持股涉及的關鍵環節嚴格規范。「增量引入、利益綁定」是員工持股試點的重要原則;
三是防止利益輸送。《試點意見》明確國有企業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本企業集團內的員工持股企業輸送利益,對國有企業和本企業集團內員工持股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加強審計監督;
Ⅱ 在國有資本買殼上市或改制上市的時候,有哪些潛在的國有資本流失可能當如何避免
公司借殼上市是什麼意思,如何借殼上市,有什麼好處?
殼公思-專注企業借殼上市投資咨詢服務。
公司借殼上市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好處?今天跟前瞻投資顧問一起來了解關於公司借殼上市的知識。與一般企業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優勢是能在證券市場上大規模籌集資金,以此促進公司規模的快速增長。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已成為一種「稀有資源」,所謂「殼」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由於有些上市公司機制轉換不徹底,不善於經營管理,其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喪失了在證券市場進一步籌集資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這個「殼」資源,就必須對其進行資產重組,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資源的兩種資產重組形式。
借殼上市是什麼?
所謂借殼上市,就是一家資產雄厚又沒有上市的公司,通過收購、資產置換等方式獲得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之後,將母公司投產注入達到母公司上市的效果。《並購重組管理辦法》對借殼的定義是:自控制權發生變更之日起,上市公司向收購人及其關聯人購買的資產總額達到上市公司前一個會計年度資產總額100%以上。
創業板公司不能借殼上市
雖然創業板不能借殼,但是對於許多中介機構來說,依然可以規避這一規定。控制權變更,或置入資產超過上市公司前一年資產規模的100%,制葯規避一個條件就可以。
如何借殼上市?
對於很多急於上市的公司來說,能夠融資比什麼都重要,只要能上市,借殼成本也好,沒有IPO的融資都並不是問題。制葯能上市就能增發融資。那麼到底怎麼借殼呢?
在實施手段上,借殼上市的一般做法是:第一步,集團公司先剝離一塊優質資產上市;第二步,通過上市公司大比例的配股籌集資金,將集團公司的重點項目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第三步,再通過配股將集團公司的非重點項目注入上市公司。與借殼上市略有不同,買殼上市可分為買殼、借殼兩步走,即先收購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然後利用這家上市公司,將買殼者的其他資產通過配股、收購等機會注入進去。
實現途徑
要實現借殼上市,或買殼上市,必須首先要選擇殼公司,要結合自身的經營情況、資產情況、融資能力及發展計劃。選擇規模適宜的殼公司,殼公司要具備一定的質量,不能具有太多的債務和不良債權,具備一定的盈利能力和重組的可塑性。接下來,非上市公司通過並購,取得相對控股地位,要考慮殼公司的股本結構,只要達到控股地位就算並購成功。其具體形式可有三種:
A 通過現金收購,這樣可以節省大量時間,智能軟體集團即採用這種方式借殼上市,借殼完成後很快進入角色,形成良好的市場反映。
B 完全通過資產或股權置換,實現「殼」的清理和重組合並,容易使殼公司的資產、質量和業績迅速發生變化,很快實現效果
。
C 兩種方式結合使用,實際上大部分借「殼」或買「殼」上市都採取這種方法。
非上市公司進而控制股東,通過重組後的董事會對上市殼公司進行清理和內部重組,剝離不良資產或整頓提高殼公司原有業務狀況,改善經營業績。
要借殼,首先要有一個克,這些殼就是經營不善的上市公司們,通過並購、重組、資產置換等方式取得公司的控制權之後,將母公司的資本注入殼內,就算是借殼完成。
由於借殼上市的殼公司已經是上市公司,所以借殼公司並不能享受IPO時的大量融資,還要花很多錢來購買殼公司,對借殼公司來說壓力巨大。
好殼的三個標准:
市值小
所在板塊好
債權關系簡單
借殼帶來的問題
1.借殼上市易滋生內幕交易
由於借殼上市會導致殼公司股價大幅度飆升,所以一些指導內幕的人會在借殼之前購入殼公司股票牟利,構成內幕交易。
2.高價「殼資源」擾亂估值基礎
經營不善的公司可能被借殼,由於借殼升值期望,扭曲了市場對公司的估值,讓一些爛公司的市值依然很高。
3.借殼重組削弱現有退市制度
由於借殼的原因,讓很多經營不善應該退市的公司最後被借殼並購,導致原先應該淘汰的公司沒有被淘汰。
Ⅲ 股權分置改革讓非流通的國有股上市流通會不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不會的,反而會使公司更加有活力,讓資金活躍起來,誰有能力,誰有錢,就可以來管理或控股公司。有更好發展
Ⅳ 國有股權無償劃轉股價漲跌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啥影響
是利好。
國有股權無償劃撥帶有極強的行政性,政府色彩較為濃厚,是中國資產重組中的一種特殊的交易形式。
股權無償劃轉的優點在於:交易成本低,簡便易行。政府直接參與,整個過程幾乎沒有阻力,而收購的成本也接近於零;有利於更好地發揮上市公司的融資功能及區域產業調整。
政府參與這一重組行為的動機在於理順管理體制,打破條塊分割。在極端情況下,當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不佳時,地方政府為了維持上市公司的市場形象,將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從而更好地利用「殼」資源,可以使有發展前景的大集團、大企業取代經濟效益低下、產業前景黯淡的績差公司。
股權無償劃轉的標的只能是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權,而且只能在國有資產的代表中進行轉讓。
股權無償劃撥是指國有股無償劃撥,國有股受讓方一定為國有獨資公司,其實質是公司控制權轉移和管理層重組,目的是調整、理順國有資本運營體系,利用優勢公司管理經驗重振處於困境中的上市公司。
Ⅳ 急!急!急!大小非,國有資產流失
1.所謂大小非 是股份公司一直都存在的現象 有控股股東 有小股東 有散戶
2.解禁後 在股市上拋出股票的國有企業實現的保值增值 實現了投資收益 沒有流失。
其實 高市盈率低現金分紅 高溢價發行股票 才是目前的最關鍵的所在。
Ⅵ 為什麼股份制改造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不是所有股份制改造都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而是一些人在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過程中,對國有資產折股大打折扣,使極少數參股個人收益,才造成的國有資產流失。
Ⅶ 國企改革股市就一定會上漲嗎
不一定。
當初之所以建立股票市場,就是為了幫助國有企業籌集資金。中國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絕大多數屬於國有企業,影響中國股票市場指數的主要也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改革的成敗決定著中國股票市場的成敗,國有企業的一舉一動,必然會導致中國股票市場發生劇烈的波動。
種種跡象表明,2014年末中國股票市場價格的異常波動,不是由於國有企業改革方案出台所引發的。中國國有企業的改革步履維艱,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沒有國務院批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或者財政部門不會輕易地公布國有企業改革方案。然而,風起於青萍之末,國有企業改革是遲早的事情,因此,不排除一些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提前做好准備,加緊製造聲勢,為即將到來的國有企業改革做好充分的准備。假如上市公司特別是一些從事證券交易服務的上市公司提前動手,那麼,中國股票市場必然會發生劇烈的波動。所以,2014年終歲末的股票市場價格波動雖然和國有企業改革沒有直接關系,但也不排除少數人得到了國有企業改革某些信息,或者提前了解改革的某項政策,從而在中國的股票市場翻雲覆雨。
中國股票市場的異常波動,提醒人們樹欲靜而風不止。中國市場經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中國的股票市場也不是規范化的股票市場。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要指望投資者通過公平交易解決資源的合理配置問題,當然也不要指望國有企業的經營者藉助於資本市場改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提高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率。國有企業的投資者處於懸空狀態,而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則實實在在。如果國有企業的股權改革或者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缺乏有效的監督,那麼,國有企業改革必然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Ⅷ 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會不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謝謝回答!
混合所有制改革與國有資產流失沒有必然關系,但為國有資產流失創造了機會,所以更准確地說法是防範改革中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但是千方百計地防範,並不能完全避免改革中發生國有資產流失。
發生國有資產流失,有歷史原因、政策漏洞、方案缺陷、流程和實操失誤以及人為故意等各種主客觀原因,對客觀原因只能接受和補救,對主觀原因則可針對具體情形設計不同的制度約束和解決方案。
總體上,要想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獲得整體的成功,也需要適度包容改革及其實踐的失誤、失敗,沒有風險,不付出代價的改革,不足以構成改革。特別是這種觸及根本的體制性重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