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板塊資金 > 商業銀行的股票價值畢業論文

商業銀行的股票價值畢業論文

發布時間:2022-06-10 17:58:59

『壹』 商業銀行畢業論文題目選擇

1.商業銀行畢業論文題目選擇:
1)我國商業銀_行存款結構_變化及營銷_ 策略分析;
2)商業銀行個_人消費貸款_風險防範分_
3)我國商業銀_行個人住房_貸款的風險_管理等。
2.畢業論文的選題至關重要,一個好的選題能夠促進現代科學發展和理論發展,對社會的物質文明增長和精神文明建設有指導作用,學生在選擇畢業論文的選題時,需要選確認選題的正確性和價值導向,其次是論文的創新性和內容,並結合學生個人能力,完成畢業論文的選題。商業銀行畢業論文題目選擇:商業銀行高層管理者激勵機制中的動態模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研究;商業銀行結構調整與資本外逃問題研究;我國銀行保險營銷策略的問題和對策;投資銀行的本質及歷史演進過程分析等。
1.畢業論文的選題通常有兩種方式,分別是瀏覽捕捉法和追溯驗證法
1)瀏覽捕捉法:通過此方法進行選題,需要廣泛且全面的查閱文獻資料,以多個角度,多個層面研究內容的本質進行剖析,其二對文獻資料的內容進行摘錄,加深腦海中對部分論點論述的印象,搜集到的文獻進行整理規劃,排列組合,理解課題之間的聯絡,進行深入思考,最終確定自己的選題
2)追溯驗證法:對已有文獻內容的問題進行追溯,部分論文中有後續的研究計劃,以及部分未開展的研究內容,同學們在選題時,可以對已有論文的內容進行補充完善,或者延伸拓展,以不同角度的方式解析論文內容。
2.論文選題決定了你的論文方向,選擇一個好的論文題目,就等於論文完成了一半。因此選題間接關繫到是否能夠順利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部分學校還會將畢業論文放入個人檔案。如果不加思索就選定題目,由於缺乏研究分析,材料准備也不充分,勉強提筆來寫困難重重,被導師全盤否定也是極有可能的,甚至會影響順利畢業。

『貳』 金融專業畢業論文怎麼寫最好有範文!要求4000字以上!

摘 要:我國的股票市場經歷了十幾年的浮浮沉沉,已經日益發展壯大,成為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被稱作經濟的「晴雨表」。作為為我國政府宏觀調控重要手段之一的貨幣政策,目前由於存在傳統渠道弱化和傳導機制不暢等問題,對經濟的調控效果受到明顯制約。隨著股票市場的蓬勃發展及其與國民經濟的聯系日益密切,貨幣政策的實施必然影響到股票市場的走勢和發展。本文在對貨幣政策和股票市場作相關基本概念分析的基礎上,從貨幣供應量、利率、 銀行同業拆借利率三個方面對我國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發展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並就提高我國股票市場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提出了一些意見。
關鍵詞:貨幣政策 股票市場 傳導機制
Abstract: Through more than ten years development of stock market of China, it has grow up day by day and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part in national economy, which is called the economic "barometer". The monetary po1icy, a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means for macroeconomic readjustment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found apparently restricted in its role in recent years, e to traditional channels fading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mpediment.With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stock market, which is linked more closely with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inevitably influences its trend. This text does the brief summary to the monetary policy and stock policy at first,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ock market and monetary policy from currency supply, interest rate and interbank offered rate. Puts forward some advice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stock market in transmitting the monetary policy.

Keywords: monetary policy; stock market;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引 言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金融結構演變的一個突出趨勢是以股票市場為核心的資本市場得以持續發展,隨著世界范圍內股票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股票市場對國際經濟、國內經濟的影響也迅速加大。作為現代市場金融經濟的主要宏觀調控手段,貨幣政策對於熨平經濟波動、促進一國經濟金融的良性持續平穩發展已舉足重輕。當然,貨幣政策與經濟金融的具體演進態勢是相互作用、互為影響的,貨幣政策的運用會對經濟金融的發展造成巨大影響,反過來經濟金融格局的演變也必定會作用於貨幣政策,引起貨幣供求、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乃至政策效果的變動,所以無論如何貨幣政策的制定都必須以現實的經濟金融結構為前提和條件,否則貨幣政策可能將受到極大的制約甚至出現錯誤決策,從而對經濟金融的發展造成巨大動盪。中國加入WTO之後,如何維持本國金融系統的穩定,以及如何提高國內金融系統配置貨幣資源的經濟效率等問題的理論闡述和政策含義已經是國內經濟理論界和政府相關部門關注的重點。
一、基本理論解析
(一)貨幣政策相關理論解析
貨幣政策是貨幣當局或中央銀行為實現宏觀經濟調控目標而採用各種方式調節貨幣供應量和貨幣運行環境,並以此影響宏觀經濟變數的方針和政策總稱。貨幣政策實際上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對宏觀經濟進行控制的別稱,它是一個國家經濟政策的重要構成部分,服從於總的經濟政策的要求。
第一,貨幣政策目標。貨幣政策目標是貨幣政策所包含的首要內容,它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最終目標和中介目標。最終目標是指貨幣政策在一個較長時期內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與要求,它的確立與經濟社會所發生的經濟問題密切相關中介目標應具有可測性、可行性、相關性等條件,它是指為了達到最終目標,貨幣當局必須先掌握的一些指標,這些指標在一定時期內應達到一定數值。
貨幣政策作為宏觀經濟政策之一,通常有四大最終目標:物價穩定、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它們的提出和確立是經濟形勢變化和經濟政策轉變的結果。對於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各經濟學派理論分歧頗大,遠未取得一致意見,但實際操作機制中,西方貨幣當局主要以利率和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
第二,貨幣政策工具。貨幣政策工具是指貨幣當局用以控制貨幣供給量和貨幣運行環境,並經由中介目標去逼近最終目標所藉助的方法和手段。貨幣政策工具分為兩大類: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和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前者指以整個商業銀行系統的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為對象,影響整個經濟社會的信用和貨幣狀況的貨幣政策工具;後者指以某些個別商業銀行的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或整個商業銀行系統的某種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為對象,隻影響某些特殊經濟領域中的信用和貨幣狀況的貨幣政策工具。 西方國家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業務、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貼現率政策。通常採用的政策工具是公開市場業務,即貨幣當局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的活動。公開市場業務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的變動,幾乎可以實現貨幣當局的任何中介目標,因此為許多經濟學家所推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調整直接影響商業銀行可貸資金的多少,對經濟作用的威力巨大但彈性效果低下,故不常採用。貼現率政策使貨幣當局只能被動等待,不能主動出擊,同時還會產生難以測度的告示效應,干擾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道義上的勸告、法定保證金比率、消費信用管制、房地產信用管制和利率最高限額等,它們對經濟的調控作用微弱且存在一些難以避免的弊端,因此許多也已逐步取消。
第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貨幣政策工具的實施,如何引起社會經濟生活的某些變化,最終實現既定的貨幣政策目標,就是所謂的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分析,在西方主要分成凱思斯學派的傳導機制理論和貨幣學派的傳導機制理論。
凱恩斯學派認為,從局部均衡觀察,貨幣政策的作用首先是改變貨幣市場的均衡,然後改變利率,通過利率變動,改變實際生產領域的均衡,其基本傳遞過程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實施,首先是引起商業銀行的准備金數量發生增減變動,然後引起貨幣供應量發生增減變動,這必然會引起市場利率的變動,進而引起投資發生增減變動,通過乘數效應,最終將影響到社會總支出和總收入的變化。
貨幣學派強調貨幣供應量變動將直接影響名義國民收入的變動,其基本傳遞過程為:中央銀行運用一定的貨幣政策工具,如在公開市場上購入證券,則商業銀行准備金增加,使商業銀行貸款能力增強,於是利率降低,擴大投資和放款。利率降低,使金融資產價格上升,這就相對地降低了耐用消費品和房屋等真實資產的價格,從而增加了人們對這類真實資產的需求,使其價格上漲,並且會波及到其他的一些真實資產,這樣循環下去,又增加了新的貨幣需求,使其社會的名義收入提高。
(二)股票市場相關理論解析
股票市場是指股票發行和買賣的場所,股票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市場中居於重要地位。股票市場分為股票發行市場(一級市場)和股票流通市場(二級市場),前者指發行人經證券承銷商包銷或代銷,將未公開發行的股票上市以供交易的市場;後者指已發行的股票在投資者之間相互轉移的市場。股票發行市場和股票流通市場的發展互為條件,相互促進,共同組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第一,股票價格。股票市場的行為通過股票價格得以定量反映。股票價格是股票市場上最為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代表了股票市場的一切走勢和行為特徵。股票價格包括股票發行價格和股票交易價格。股票發行價格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將股票公開出售給特定或非特定投資者所採用的價格,通常由發行人依據股市行情及其他有關因素決定。它受發行人的收益狀況、社會聲譽、地理位置、股市供求狀況、二級市場股價狀況、政府政策等因素影響,常見的發行價格有面值發行和溢價發行兩種。股票交易價格是指在股票交易市場上流通轉讓時的價格,它能夠對貨幣政策做出直接的反應和變化。股票交易價格是股票的持有者(讓渡者)和購買者(受讓者)在股票交易市場中買賣股票時形成的股票成交價格,目的是完成股票交易過程,實現股票所有權的轉移。與其他商品的價格一樣,股票的價格也是由其內在的價值和外在的供求關系所決定。
第二,股票市場的作用。股票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產權交易、風險分散和公司治理的市場機制,對經濟增長和其他經濟變數的影響日益突出。股票市場的作用主要表現在:為企業籌集資金,促進企業快速發展;促進企業技術改造和更新,增加其市場化程度,促進國民經濟的結構調整;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深化金融改革,改善宏觀調控手段;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等。
二、我國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發展的相關性分析
當中央銀行變動貨幣政策時,就通過貨幣政策有關手段促使貨幣供應量和市場利率水平波動,使流入股票市場的社會信貸資金、社會游資和儲蓄分流資金相應增多或減少,從而引起股票市場規模和股票價格指數相應變化。 股票價格決定於股票的內在價值和市場上的供求關系,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主要是指貨幣政策對股價指數影響。從股票價值角度看,當松動性貨幣政策啟動,社會貨幣供應量增加時,企業和居民所持有的貨幣資產總額相應增加。增加的貨幣數量打破了原先貨幣數量供求的均衡狀態,導致貨幣資產短期內收益下降。由此,社會貨幣資產和實物資產價格比例引起變化,企業和居民負債和資產結構也要發生相應變化。就是說,隨著人們手中貨幣數量的增加和貨幣收益率的下降,人們必然把更多的資金投向實物資產,從而引起實物資產價格的隨之上漲。股票價格是實物資產價格的縮影。確切的講,股票價格體現代表著實物資本的價值,當實物資本價格因貨幣數量增加而上漲時,其價值的虛擬代表股票價格因其敏感度強,早就發生了變動;另一方面,從資金面角度看,任何貨幣政策的實施,在使社會貨幣總量變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影響股市中資金量。股市中增量資金的增加會改變股市供求關系,引起股價指數上漲。松動型貨幣政策一旦實施,既使是企業和個人的投資傾向沒有發生變化,人們的資產結構也保持不變,股市中的資金絕對量也會相應增加。這是因為,社會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將按照原先股市資金與外圍資金相同比例流進股市和其他領域。同樣,緊縮型貨幣政策又以相同比例和方式減少著股市資金量。當然,不同的貨幣政策手段,或貨幣政策實施長短,對股市資金量影響特徵會有區別。因此貨幣政策的實施可以同時改變股票內在價值和股票市場上的供求關系,從而對股票價格也有明顯的改變作用。
(一)貨幣供應量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第一,調節貨幣供應量對股市的影響。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再貼現政策調節貨幣供應量,從而影響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求,進而影響股票市場。如果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業銀行體系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並通過貨幣乘數的作用,使貨幣供應量大幅度地減少,股票行情趨於下跌。同樣,如果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商業銀行資金成本增加,市場貼現利率上升,社會信用的收縮,證券市場的資金供應減少,使股票行情走勢趨軟;反之,如果中央銀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或降低再貼現率,通常都會導致股票行情上揚。
貨幣供應量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有三種表現,一是貨幣供應量增加,可以促進生產,扶持物價水平,阻止商品利潤的下降;使得對股票的需求增加,促進股票市場的繁榮。二是貨幣供應量增加引起社會商品的價格上漲,股份公司的銷售收入及利潤相應增加,從而使得以貨幣形式表現的股利會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使股票需求增加,從而股票價格也相應上漲。三是貨幣供應量的持續增加引起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帶來的往往是虛假的市場繁榮,造成企業利潤普遍上升的假象,保值意識使人們傾向於將貨幣投向貴重金屬、不動產和短期債券上,股票需求量也會增加,從而使股票價格也相應增加。由此可見,貨幣供應量的增減是影響股價升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公開市場業務對股票市場的影響。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此來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政策行為。當中央銀行認為應該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就在金融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主要是政府債券);反之就出售所持有的有價證券。當中央銀行大量購進有價證券時,市場上貨幣供給量會增加,從而推動利率下調,資金成本降低,企業投資規模擴大和居民消費增加,生產擴張,利潤增加,這又會推動股票價格上漲;反之,股票價格將下跌。我國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的運作是直接以國債為操作對象的,這會直接影響到國債市場的供求變動和國債行市的波動,進而影響股票市場的行情變化。公開市場業務包括債券正回購和逆回購。正回購是指央行在向商業銀行賣出債券的同時,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間、按照約定的價格再買回上述債券的業務,其實質是央行用債券做抵押借入資金,目的是為了回籠貨幣;逆回購則與正回購相反,目的是為了投放貨幣。由於正回購和逆回購的操作會影響市場的貨幣供給量,往往對股市會產生一定影響。 如 2002年的6.24井噴行情後,央行公開市場業務立刻由投放資金的逆回購轉成回籠資金的正回購,長達半年,總計回籠資金2430億元,其間行情一路下挫。可見公開市場業務的調控工具最先、最直接地對股票市場產生影響。
(二)利率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作為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利率並不是單向地通過商業銀行和貨幣市場來傳導其作用過程,它還會通過股票市場這一中介傳導其對實質經濟的調節作用。利率是股票市場的一個敏感指標,中央銀行的每一次利率調整,甚至投資者對利率走勢的預期或市場對利率變動的謠言都極易造成股票價格的波動。利率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實現的:首先,利率發生變化會使不同投資工具的收益結構發生相應的變化。當中央銀行降低利率時,持有債券所得到的收益相對於股票而言就會降低,那些債券持有者將賣掉債券轉而投資股票,從而推動股票價格上漲,而股票價格的上漲必然會為企業的股票籌資活動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隨著企業股票發行和籌資量的增加,企業的投資會相應擴大,通過投資乘數的作用,進而會帶動社會投資、消費和收入的增長。相反,中央銀行提高利率,則會導致股票價格下行,進而降低企業的股票市場籌資能力和實物投資積極性,在投資乘數的作用下,進一步引起社會收入、消費和投資規模的收縮。其次,利率的變化會對公司的利潤產生影響。當利率提高以後,公司貸款成本提高,公司利潤下降,這會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從而降低股票價格。再者,對於投資者而言,利率的提高會給靠銀行信貸進行股票抵押買賣或實行保證金買賣的短期股票交易帶來較大影響,增大交易成本,引起股票需求下降,從而使股票價格下降。
股票市場的存在和發展使儲蓄分流成為可能,而利率下調則使儲蓄分流由可能性轉變為現實。我國中央銀行自1996年5月至2002年2月8次下調了存貸款利率,使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名義利率降為1.98%,扣除利息稅後的收益率僅為1.584%。在預期股票價格在較長時間內持續上漲的情況下,由於股票投資的預期收益率遠遠高於存款的報酬率,部分居民將一部分存款轉化為股票和基金投資。
表2-1 1997—2004 年我國居民儲蓄及增長率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平均
儲蓄(億元) 46280 53407 59622 64300 73762 94307 110695 126196 78571
增長率(%) 19.3 17.1 11.6 7.9 14.7 17.1 17.4 14.0 14.89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實踐表明,中央銀行的利率調整極易造成股票價格的波動。從1996年至2002年,為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和投資,中國人民銀行連續八次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利率。1996年5月1日,央行首次降息,上交所股市對這一利好做出了積極反應,步入持續上升的態勢;1996年8月23日,央行實施第二次降息,企業一年期存款利率降低1. 71個百分點,幅度之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受此消息刺激,股指屢創新高,並在當年年底沖上804的高點。1998年3月25日和7月1日,央行再次降息,雖然力度沒前三次大,但對准備金利率做出大幅下調,下調幅度分別為2.34和1.71個百分點。1998年12月7日,央行第六次宣布降息,一年內三次降息的間隔之短,在我國銀行利率調整史上也實屬罕見。但降息當日,上交所股指從前番降息時的1316點下跌到1260點。2002年2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第八次宣布降低人民幣存貸款利率,上交所股指也於消息宣布後開市首日應聲而漲。
(三)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指的是銀行同業之間的短期資金借貸利率。它有兩個利率,拆進利率表示銀行願意借款的利率;拆出利率表示銀行願意貸款的利率。一家銀行的拆進(借款)實際上也是另一家銀行的拆出(貸款)。同一家銀行的拆進和拆出利率的利差就是銀行的收益。
在20世紀初80年代開始的金融體制改革只能感,金融組織結構進行了大規模調整,通過「分立」和「擴容」兩條途徑,改變了由中國人民銀行「大一統」的局面。各家專業銀行和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客觀上要求進行資金借貸,調劑餘缺。1984年,中國人民銀行專門形式中央銀行職能後,實行「實貸實存,相互融通」的新的銀行信貸制度,鼓勵金融機構利用資金的行際差、時間差、地區差進行拆借。1986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專業銀行之間可以相互拆借,同業拆借市場得以真正啟動,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以上海、武漢、廣州等城市為中心的有形市場。然而,由於缺乏有效的規范,在經濟過熟和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拆借市場上出現了嚴重的違規現象,大量短期拆借資金被用於房地產投資,炒股票,或用於在開發區上項目,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延長拆借期限,哄抬拆借利率,干擾了金融宏觀調控,擾亂了金融秩序,而且市場內存在系統分割和地區分割,降低了融資效率。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撤消了各商業銀行及其分行開辦的融資中心、資金市場等同業拆借中介機構。在此基礎上,1996年1月3日藉助於全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的電子交易系統和信息服務,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在上海建立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成立的融資中心停止自營業務,並逐漸淡出市場。此後,中國人民銀行在增加入市主體、完善相關法規等方面積極推進同業拆借市場建設。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同業拆借市場成員的數量不斷增多,類型更加廣泛,資金供求趣同的矛盾有所緩和,交易規模日趨擴大。
銀行同業拆借說明資金的流向和需求,當市場資金需求大的時候銀行同業拆借的利率就會上漲,利率上漲將會導致股市看淡,但這都是技術上理論。對股市實質的影響並不大,要結合其他很多因素一起看,比如遠期利率,或導致銀行同業拆借利率上漲的真正因素或匯率等。單研究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意義不大,只能知道市場近期的資金需求情況和是留入還是留出,那對股市的影響也不直接的指導作用。
三、提高我國股票市場貨幣政策傳導效率的對策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股市在轉化儲蓄、刺激消費、優化資源配置和傳導貨幣政策,進而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的功能將會逐漸顯現出來。因此,積極借鑒國外已有的理論與成功經驗,構築股票市場傳導貨幣政策的基礎條件,提高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是我國股票市場發展和貨幣政策實踐中的重要內容。

『叄』 商業銀行上市面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急用》

我國商業銀行上市面臨的問題及對策http://scholar.ilib.cn/A-qyjj200207075.html

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後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摘 要]國有商業銀行上市的目的是為了逐步實現市場化經營,促進國有商業銀行改善經營管理,提高業務發展質量,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但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從實際市場化運營中加以衡量。本文簡要分析了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帶來的積極影響,同時也指出了其面臨的提高經營績效、增強經營透明度和股市多變對穩健經營等帶來的一系列挑戰。鑒於此,作者提出了從轉變經營理念、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全面風險管理能力、強化資產負債管理、實現信貸業務均衡有效發展等方面,加強各項發展要素的整合,從不同層面提高可持續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能力;同時,積極推進相關配套的外部環境建設。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公司治理,國際競爭力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與銀行業開放市場的形成,國有商業銀行股改上市步伐明顯加快,繼中國建設銀行在香港上市和中國銀行先後在香港與境內上市後,中國工商銀行也於10月27日成功在香港和上海同時公開上市,而中國農業銀行對於股改也正處於積極籌劃之中。國有商業銀行股改上市是一項新事物,面臨諸多考驗,但上市僅僅是改善產權和公司治理結構的一個開端,改革發展依然任重道遠。上市後,要嚴格按照資本市場與銀行業雙重監管標准規范運行,通過苦練內功,固本強基,找到有效發展的途徑,這是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後謀求持續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上市給國有商業銀行帶來的積極影響

通過上市,國有商業銀行可以在資本市場獲得資金和再融資的渠道,這有利於解決困擾國有商業銀行發展的資本金不足問題,提高資本充足率;實現產權股份多元化,有利於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逐步實現市場化經營。而對信息披露的嚴格要求也提高了銀行經營管理的透明度,進一步增強銀行自身抵抗和規避風險的能力,提高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提升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一)推進產權多元化發展進程

產權是法律規定的對某一資源的所有及其使用方式,它具有明顯排他性或獨占性的特徵。現代制度經濟學也認為,通過明晰產權,可以更好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規范交易行為,提高效率。而我國現有的銀行體系,特別是處於主體地位的國有商業銀行在股改上市前,產權結構單一,所有者虛置,即國家的所有權缺位。按照產權理論的要求,我們不難理解,要使產權有效地發揮作用,必須由獲得授權的個人或組織使用它,並且運用資產的全部收益和成本都應歸屬於資產的所有者。國有商業銀行的所有權屬於國家,但在實踐中,缺乏有效的代表國家行使所有者權益的董事會(或類似機構),沒有一個真正對國有資產負責的持股主體。通過股改上市,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和社會公眾股東,打破這種單一的產權格局,推進多元化產權結構的進程,有利於明晰產權,標本兼治,把國有商業銀行打造為真正的商業銀行。

(二)加速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步伐

以往我國國有企業制度變遷更多的是依賴於政府的強制性推動。依靠外部強制性力量的推動固然可在短期內實現制度變革,使其適應一時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但過多地依靠行政的強制性干預,容易造成各種利益主體的短期行為,違反事物發展的規律,最終導致政策、規則、指令等經常性調整,使得執行人無所適從,影響資源的持續優化配置。通過股改上市,引入市場自發性的變革力量,實現產權主體與股份多元化的產權結構,有利於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實現政企分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把國有商業銀行改造為真正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從表層看,國有商業銀行股改上市有助於解決銀行的不良資產,增加資本金,提高防範風險的能力;從深層次看,國有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化改造,建立經營權、所有權與監管權「三權分立」的經營管理制度框架,可以形成科學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解決國有商業銀行的軟約束問題,使銀行的市場化經營獲得制度上的保證。同時,各產權主體的管理經驗、知識水平和對商業銀行運作的了解把握程度,決定著產權主體正確行使股東權利,從而實現對經營管理者有效的激勵約束。

(三)形成良性的資本補充機制

從眾多的國際商業銀行的發展歷程來看,上市對於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提升,增加銀行的流動性以及資本實力、促進銀行的信息披露方面,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從國外情況看,商業銀行上市是一種普遍現象,世界上一些規模較大的銀行大多已經上市。英國《銀行家》雜志公布的「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絕大多數是上市公司。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前,通過股改進行的注資、剝離及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方式,較為徹底地解決了歷史上遺留下的資本不足與不良資產問題。上市後,國有商業銀行要達到股權明晰、財務透明、管理規范等要求,增強吸收資本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資金的能力,依靠市場化手段形成良性的資本補充機制,通過股市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來持續壯大自身實力。

(四)有利於增強國際競爭力

經過近幾年的改革發展,國有商業銀行在觀念的轉變、經營管理水平、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等諸多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經營效益、資產質量都得以大幅提高。通過上市,構建一套適應現代商業銀行管理要求,規范銀行的經營,加快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進程,適應在境內外上市要求的財務核算、報告體系,按照監管機構要求及時進行經營管理信息的真實披露,接受市場的直接監督,必將提升公信力,擴大銀行知名度。國有商業銀行通過股改上市,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有利於增強國際國內投資者的認同,提升境內外資本市場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乃至中國銀行業改革發展的信心,從而有利於提升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後的投資價值。尤其是國際知名金融集團的加盟,有利於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借鑒國際先進管理經驗、技術。方法,促進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與國際接軌,縮小與國際先進銀行的差距,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建立國際一流商業銀行的目標。

二、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後面臨的挑戰

自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金融體制改革的步子一直邁得較為謹慎。多年來,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強調了效率導向,卻沒有真正觸及產權制度的核心層面。從現在的情勢看,國有商業銀行進入了資本市場,表明已經被推到了改革的前沿,同時也證明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已取得較大成效。但是,銀行上市是一把雙刃劍,上市並不代表就必然地建立起了現代企業制度,不能為上市而引進戰略投資者,不能僅僅為籌資補充資本而上市;更不能為上市而上市。上市成功不是免費的午餐,只能看做銀行改革發展中邁出的重要而關鍵的一步,而其也必然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

(一)持續保持資產質量與盈利水平,提升經營績效的挑戰

盡管面臨利率市場化與流動性過剩的趨勢,近兩年,為適應我國全面開放金融業而進行股改上市的要求,與國內其他銀行的擴張相比,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增速明顯較低,基本控制在10%左右的水平,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其處於股份制改革重組階段放貸行為謹慎有關。但隨著國有商業銀行的體制改革深入或改制完成上市,流動性過高可能獲得較大扭轉,上市後的國有銀行貸款投放有望增速。其原因在於通過上市募集資金補充資本,使得資本約束對信貸行為的影響降低,相應的作為公眾銀行,將具有更大的盈利壓力,投資者不可能長期容忍上市商業銀行把資金持續用於低收益的貨幣市場投資,也不會容忍持續過高的資本充足率和過低的資本回報率。可以預計,國有商業銀行在完成股份制改革上市之後,充足的流動性以及相對較為充足的資本金,必然會推動商業銀行更為積極地發放貸款。資料顯示,僅2006年上半年,中國銀行貸款增加了1705億元,增幅7.6%;中國建設銀行更為典型,貸款增加3570億元,增幅達14.5%,貸款總額占總資產的比重達到54.5%。

在當前我國利率市場化趨勢明朗、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帶來的流動性相對過剩的形勢下,如何實現信貸市場的有效投放並嚴格控制和規避風險,做好信貸規模增長與經營績效之間的良好平衡,則是上市後面臨的巨大挑戰。一方面,國有商業銀行應該努力創建良好的機制以控制新增貸款出現新的不良貸款;另一方面,要努力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切實提高經營績效與盈利能力,增強競爭能力與競爭意識。若沒有銀行自身經營績效的提高,就無法從根本上控制和消化潛在的新增不良貸款,從而滿足監管機構規定的撥備覆蓋率的要求。

(二)股市的多變性帶來經營穩健性的巨大挑戰

成為上市銀行後,國有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范圍更廣、種類更多、表現更隱蔽、性質更復雜、管理難度更大。長期以來,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重點集中在授信審批等信用風險領域,有的銀行雖然也構建了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但全面風險管理能力與國際大銀行的差距仍然明顯。上市後的商業銀行能否抵禦股價波動造成的沖擊,這是任何企業上市都將面臨的風險。國有商業銀行股改上市意味著經營貨幣的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的密切融合,一旦出現匯率和利率大幅度波動,極有可能相互影響。這些風險將會影響上市銀行的品牌信譽、股東收益和自身「身價」,從而對上市銀行的經營行為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在上市改革的進程中,隨著金融脫媒和流動性過剩的加速以及利率市場化的深入,加上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的同質性,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過度競爭,進一步放大信貸風險與利率風險,國有商業銀行面臨的市場風險逐漸加大。

能否建立「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金融創新求發展」的全面風險管理體制,進一步拓展上市商業銀行運作空間,增強主動負債的能力,減少或消除面臨的流動性風險敞口,改善資產負債的期限結構和利率結構,主動應對市場風險與流動性風險,提高境內外投資者的信心指數,是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後面臨的重要課題。

(三)適應監管與信息披露要求,增強經營透明度的挑戰

新巴塞爾資本協議規定,資本充足率、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和市場紀律是新協議的三大支柱。商業銀行要融入國際金融體系,就必須遵守巴塞爾協議,同時接受我國銀行業更為嚴格的監督管理要求,達到銀監會按照經營績效類、資產質量類和審慎經營類三大類七項指標對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進行的評估標准。國有商業銀行在海外上市還需要嚴格按照國際會計准則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執行審慎的會計政策,正確處理國際會計准則接軌過程中的各項關系。同時,作為上市公司,要按照上市地證券監督管理當局和證券交易所的信息披露要求,信息披露將更加統一、嚴格、規范和透明,確保披露信息的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和一致性,這對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後經營管理信息的透明化是全新而嚴峻的考驗,必然要求不斷增強風險防範意識,樹立審慎、穩健、透明和合規的經營理念。

三、上市後的現實選擇及對策

通過股改上市引入境內外投資者,國有商業銀行可以初步實現股權多元化,規范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但是,基於境內外戰略投資者、社會公眾投資者和市場的期望,上市成功與否,只能通過商業銀行市場化運營來衡量,只能從為投資者提供的投資回報和客戶的滿意度來評判。為此,要真正成為市場化的主體,必須具備與市場化經營相適應的經營管理能力與風險管理水平,培育和增強持續發展的能力。

(一)徹底轉變經營管理理念

1.樹立為股東創造價值的經營管理理念。對於公開上市的國有商業銀行而言,面對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海內外市場提出的資本回報要求,即實現股東價值的最大化。傳統的「以規模效益為中心」的管理模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競爭環境。為此,上市商業銀行要樹立市值最大化的觀念,逐步將價值管理的理念引入到經營管理當中,運用價值管理理念指導經營管理實踐,通過對價值的管理實現業務長期持續的有效發展。

2.強化「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管理理念。「以客戶為中心」體現了現代金融服務的必然要求,體現了一種經營理念的轉變,即面向市場,以市場運作方式來管理客戶關系,通過有效的分層管理,發現優質客戶,爭取優質客戶,培育優質客戶,並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樣化的服務。
3.樹立資本約束的經營管理理念。變資產約束為資本約束,促進經濟資本配置的不斷優化。上市後要以實現市值最大化為導向,兼顧短期效益與長期戰略目標,將有限的經濟資本在各類風險、各個管理層級和各種產品之間進行合理分配,有效引導業務發展方向,實現最優化的收益風險組合,實現銀行價值的增值。同時,真正建立以EVA為核心的績效考核和薪酬分配體制,將價值管理的理念深入到各層級,引導其將價值實現作為各項具體業務決策的依據,並以此衡量業務的風險與收益是否匹配,在客戶取捨、產品定價等方面做出正確的選擇。

(二)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1.不斷促進股權結構合理多元化。在確保國有控股的前提下,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促進現代企業制度下公司治理結構的建立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上市後,要進一步借用資本市場機制,通過資本的並購和控制,使公司治理中的財產權能靈活地進入或退出交易領域,通過股權或資產的收購、贖買等方式來解決委託—代理關系,形成多元產權主體,規范其運作行為,從而降低非經濟目標在總目標中的權益,真正實現建立國際一流商業銀行的宏偉目標。

2.不斷推進建設「流程銀行」目標。按照「精簡、高效、扁平化」和「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進行條塊組織機構變革,重組經營網點,解決產品部門與客戶營銷的對接問題,全面整合經營流程,建立嚴明的內部權責制度,走出機構重疊、業務混雜、效率低下的粗放式經營模式,實現組織體系扁平化、業務功能綜合化、業務處理集中化、經營管理國際化;建立和完善以董事會(包括下設專門委員會)為主的決策機構、以總經理(行長)為主的執行機構以及以監事會為主的監督機構的有效聯系與制衡機制。

3.改善管理和激勵機制。將管理者的業績和收入掛鉤,採用獎金、分紅、期權等多種激勵手段,實現資本回報也是對管理層股權激勵機制的要求;將員工的業績和收入掛鉤,除了直接獎勵,如業務獎勵、年終獎金等外,還應引人員工持股計劃和期權制度,激勵員工尤其是管理層提高績效,同時著力營造尊重才智的氛圍,創造發揮才智的舞台,培育和鞏固核心競爭力。

(三)提高全面風險管理能力

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永恆的主題。在現代金融領域中,能否建立良好的風險管理架構和體系,對風險進行全面有效的管理,是影響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實施價值管理的必然要求。

1.加強風險分析和預警機制,建立健全風險識別和評估體系。一是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並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覆蓋所有業務風險的監控和評價預警系統,並進行持續的監控和定期評估;二是建立完善的稽核審計體系,完善專業監督檢查制度,把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的同時將風險由國家獨自承擔轉化為由個人及機構投資者等共同承擔;三是建立有效的資本約束、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約束和風險管理約束機制,增強防控風險能力。

2.強化風險的全員全過程管理。風險管理不僅僅是風險管理部門的職責,銀行運營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滲透風險管理,各級管理層和全體員工要把風險管理活動整合到業務活動中。這種整,合建立在細化管理流程的基礎上,特別要研究運營過程中的所有崗位,細化對相關風險的識別、評估、分析、控制和報告等流程,制定具體的實施程序和步驟,增強流程的可操作性。風險管理部門和業務部門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加強溝通,共享信息,通過全員全過程管理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3.提高全面風險管理能力,保持持續的價值創造能力。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將全面風險管理概括為對商業銀行各個業務單位和各種類型的風險進行統籌管理,這種管理要求將包含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其他風險的各種金融資產與資產組合以及承擔這些風險的各個業務單位納入到統一的管理體系中,對各類風險依據統一的標准進行測量並加總,依據全部業務的相關性對風險進行全程式控制制和管理。銀行上市後,任何資產質量的變化都將被真實披露,並直接體現為風險與收益的調整,資產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銀行經營的安全性、盈利的真實性和在市場上的信譽,進而影響到銀行的市場價值。無論從滿足日益嚴格的監管要求還是從促進銀行穩健發展和良性運作的角度,都需要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後在夯實資產質量方面下工夫。

(四)強化資產負債比例管理

現代意義上的資產負債管理,概括而言是商業銀行為了在可控制的風險程度內實現既定經營目標,而對其整體資產負債組合進行計劃、協調、控制並據此進行客戶和產品選擇的過程。銀行經營方向和策略的選擇不是憑主觀臆測得出的,要科學測算每一種金融產品的風險和收益,必須依靠資產負債管理來實施。

1.計量和管理各類市場風險,建立和完善市場風險計量系統。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和匯率風險的產生,主要是由於資產負債項目錯配和金融市場要素波動引起的,因此也統稱市場風險。如果過度承擔市場風險或風險管理不善,將有可能給商業銀行造成滅頂之災。資產負債管理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一套風險計量系統,對市場風險進行准確計量和科學管理。

2.實現科學的預期獲利,穩步提高市值。追求盈利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根本出發點,也是資產負債管理的最終目標。但是,商業銀行不應簡單追求短期盈利,而必須實現有戰略目標的持續穩定增長。目前,國際銀行業通常以凈利息收人為短期『盈利目標,而以市值也就是資產負債表未來凈現金流量的折現值為長期盈利目標。隨著我國逐步實現利率市場化,資產負債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在判斷市場利率走勢的基礎上,謀求短期和長期盈利目標之間的平衡。

3.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的平衡關系。借鑒國際先進銀行資金缺口管理方法,通過調整利率敏感和非利率敏感的資產負債組合結構,改變資金缺口的大小,以達到盈利最大化的目的。此外,為保證獲得金融市場上存在的比較利益,規避利率風險,創新對沖利率風險的金融衍生工具產品,從而有助於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資產負債結構的失衡,實現資產負債結構的總量平衡和期限結構平衡。

4.全面實施資產負債比例管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著手整合管理架構,即由目前以分行為核算主體的橫向管理體制,漸次過渡到以業務線為核算主體的縱向管理體制,全面推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體系,完全實現市場風險集中管理;同時,要進一步完善資產負債管理的組織結構,理順管理流程,建立以風險調整為中心的營運決策機制、績效衡量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全面實施資產負債管理。

(五)把握信貸業務均衡有效和階段性發展

在當前和今後一個較長時間內,信貸業務仍然是我國商業銀行經營利潤的主要來源,也是拓展其他業務的基礎。股改上市後資本約束和不良貸款控制的硬性要求得以舒緩,高度重視並著手加快信貸創新,拓展優質信貸市場,在支持客戶發展中提高資產收益;是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後面臨的現實選擇。

1.創新信貸經營觀念。必須把握信貸經營主線,找准市場定位,樹立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思想。當前,我國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進產業結構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點,這為今後一個時期的信貸結構調整和優質信貸市場拓展帶來新的機遇。在確保已有的優質大

客戶和高端客戶群體的同時,要淡化客戶身份觀念,積極培養優質中小客戶群體,拓展優質信貸市場增長點。

2.創新信貸產品與服務。積極創新信貸產品,實現信貸產品的多元化和個性化。在信貸產品的研發、創新方面,既要根據市場需求有機地組合金額、利率、期限及擔保方式等要素,根據客戶階段性需求為客戶提供多種信貸產品組合的結構性融資動態服務,更要在貸款審批流程、貸款發放前提條件及附加服務等方面尋找突破。要提高信貸產品技術含量,形成核心產品,提供特色服務,拓展和延伸信貸產品功能,提高信貸業務競爭力。

3.大力構建信貸文化。信貸文化對銀行信貸經營業績有重大促進作用,是信貸業務競爭力的主要資源之一,是減小信貸風險、提高資產質量的重要手段。建設信貸文化的根本點是倡導「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營造客戶經理、信貸人員之間以及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和諧關系,增強信貸隊伍的凝聚力和信貸人員對銀行的歸屬感,建立管理制度化、經營規范化、審貸專業化,重視人才培養和能力提升的新型信貸文化是防範信貸風險的一道有力屏障。

另外,為加大我國金融市場改革的步伐,促進經濟金融的和諧發展,將上市後的國有商業銀行打造為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銀行,同時要積極推進外部環境的配套建設:一是促進健全金融監管職能。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後,政府應破除嚴格分業經營的抑制性金融政策,努力推動利率市場化,政府金融職能與商業職能分離,加強對金融業市場約束。特別是證監會和銀監會應聯合加強監管,建立有效的監管協調機制,防範和化解國有商業銀行上市風險。證監會加強對股市的監管,避免過度投機導致的股市大幅波動;銀監會加強對上市銀行的監管,規范外資銀行參股中資銀行的行為,避免紀福星: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後面臨的挑戰及對策間接控股或收購。而這就需要政府通過行政和法律手段改革現有的監管制度安排,對業務日益交叉和融合的金融機構進行統一監管,營造大銀行與小銀行公平競爭的環境,在實施監管中要注重監管程序的規范化和全程化。這樣,既能控制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後的制度風險,又能保證金融運行的高效與公平。二是大力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完善。我國金融體系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資本市場的不發展。只有資本市場發展了,銀行體系積聚的風險才能最終得到化解。因此,在我國金融開放過程的同時,必須立足國內,加快資本市場的發展,改變企業的融資結構和資本結構,進而有效地將儲蓄轉化成投資,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三是積極促進研究出台相應政策措施。用法律手段明確界定限制國有上市銀行的公共性經營范圍,國家對上市銀行承擔的公共性業務給予補償;更加明確與上市銀行中國有股產權相關的「責任約束機制」,明確國有產權代表與監管者的職能定位,真正形成上市銀行的所有者和監管者職能分開;變行政方式選擇銀行管理者為市場選擇方式,建立科學的經理人績效評價和激勵機制,從用人制度和評價機制上促使經理人注重銀行的逐利性,注重銀行盈利能力的提高;在稅收等政策方面,也應使國有商業銀行在上市後享受與一般法人企業同等稅收待遇等。

『肆』 求一篇畢業論文,還有開題報告,題目是《論貨幣政策的股票市場傳導渠道》,謝謝各位了!!!

貨幣供應量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一、貨幣供應量的傳導機制
貨幣供應量的變化會通過一定的傳導機制影響包括股價在內 的金融市場的變化,其作用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貨幣供應量增加,人們持有更多的貨幣.貨幣的邊際收益下 降,從而使現時的股票收益低於預期的收益,促使人們購買更多的 股票,引起股價上升。
(2)隨著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利率會隨之下降而引發更多的投 資支出。投資的增加會創造更多的家庭收入,引起消費支出的增 加,並通過乘數的作用帶來更高的產出和公司利潤。公司利潤的提 高致使對股票的需求增加,進而抬高股價。
(3)由於股票的價格等於按市場利率貼現的預期收益流量.與 市場利率成反比,市場利率下降也會提高股票預期收益的現值。從 而促進股票價格的上漲。
(4)當中央銀行以快於正常速度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公眾發現 手中持有的現金多於日常交易的需要,從而會調整資產構成.把多餘的一部分貨幣用來購買包括股票在內的金融資產。由於股票的 供應量在短期內是同定的,需求的增加就會促使股價上漲。貨幣供 應量減少時.情況恰好相反。
二、調整貨幣供應量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從而降低股票價格。再者,對於投資者而言.利率的提高會給靠銀行信貸進行股票抵押買賣或實行保證金買賣的 短期股票交易帶來較大影響,增大交易成本,引起股票需求下降。 從而使股票價格下降。
(1)利率變動造成的資產組合替代效應。 利率變動通過影響存款收益率,投資者就會對股票和儲蓄以 及債券之間做出選擇,實現資本的保值增值。通過資產重新組合進 而影響資金流向和流量,最終必然會影響到股票市場的資金供求和股票價格。利率上升,一部分資金可能從股市轉向銀行儲蓄和債券,從而會減少市場上的資金供應量,減少股票需求.股票價格下降;反之,利率下降,股市資金供應增加。股票價格將上升。
(2)利率對上市公司經營的影響。進而影響公司未來的估值水平。 貸款利率提高會加重企業利息負擔,從而減少企業的盈利,進 而減少企業的股票分紅派息.受利率的提高和股票分紅派息降低 的雙重影響,股票價格必然會下降。相反,貸款利率下調將減輕企業 利息負擔。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盈利能力,使企業可以 增加股票的分紅派息。受利率的降低和股票分紅派息增加的雙重 影響。股票價格將大幅h升。
(3)利率變動對股票內在價值的影響。 股票資產的內在價值是由資產在未來時期中所接受的現金流 決定的,股票的內在價值與一定風險下的貼現率呈反比關系.如果將銀行間拆借、銀行間債券與證券交易所的債券回購利率作為參考的貼現率,則貼現率的上揚必然導致股票內在價值的降低,從而也會使股票價格相應下降。以上的傳導途徑應該是較長的一個時期才能體現出來的,利率調欄與股價變動之間通常有一個時滯效應,因為利率下調首先引起儲蓄分流,增加股市的資金供給,更多的流動資金流向股市。
(1)調節貨幣供應量對股市的影響。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再貼現政策調節貨幣供應量.從而影響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求,進而影響股票市場。如果中央銀行提高法定 存款准備金率,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業銀行體系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並通過貨幣乘數的作用,使貨幣供應量大幅度地減少. 股票行情趨於下跌。同樣,如果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商業銀行 資金成本增加,市場貼現利率上升,社會信用的收縮,證券市場的 資金供應減少,使股票行情走勢趨軟:反之.如果中央銀行降低法 定存款准備金率或降低再貼現率,通常都會導致股票行情上揚。
(2)公開市場業務對股票市場的影響。當中央銀行認為應該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就在金融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主要是政府債券);反之就出售所持有的有價證券。當中央銀行大量購進有價證券時,市場_}=貨幣供給量會增加,從而推動利率下調,資金成本降 低,企業投資規模擴大和居民消費增加,生產擴張。利潤增加,這又 會推動股票價格上漲;反之,股票價格將下跌。我國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的運作是直接以國債為操作對象的,這會直接影響到國債市場的供求變動和國債行市的波動。進而影響股票市場的行情變化。
(3)利率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利率是股票市場的一個敏感指標,中央銀行的每一次利率調整,甚至投資者對利率走勢的預期或市場對利率變動的謠言都極 易造成股票價格的波動。利率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首先,利率發生變化會使不同投資工具的收益結構發生相應的變化。 當中央銀行降低利率時。持有債券所得到的收益相對於股票而言 就會降低,那些債券持有者將賣掉債券轉而投資股票.從而推動股 票價格上漲,而股票價格的上漲必然會為企業的股票籌資活動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其次,利率的變化會對公司的利潤產生影響。當利率提高以後,公司貸款成本提高,公司利潤下降,這會影響 資金追逐同樣多的股票,才能引起股價上漲刑率下調到股價上漲之間有一個過程。另外,利率對於企業的經營成本影響同樣需要一個生產和銷售的資本運轉過程,短時間內,難以體現出來。因此.利率和股票市場的相關性要從長期來把握。
三、結淪
貨幣政策的傳導需要依賴於比較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作為 金融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只有當這兩個市場在某種程度上一體化時,各個市場的資金價格才能及時地引導資金在不同市場之間迅速流動,以達到調節資金供求平衡的目標。只是,目前來看,要達到這一個目標條件還不成熟,措施、機制和手段還遠未臻於完善。

『伍』 畢業論文求題:投資學專業,想寫有關於證券和銀行的論文,求好的題材、題目。

這個有很多,具體就得看方向,看你熟悉的方面了,我給你些選題,你自己參考參考。
保險公估人的發展與完善機制分析
保險公司市場退出的保障機制分析
保險業和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問題研究
保險業務與理財關系研究
保險資金與信貸資金的關系分析
保險資金運用探討
本外幣政策協調研究
產業轉移的金融支撐問題分析
超額外匯儲備的負面影響及對策分析
城市工薪族家庭理財問題分析
城市商業銀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出口押匯業務中的風險及防範問題分析
儲蓄和投資的利率彈性研究
次貸危機的成因及其傳導分析
次貸危機的國際傳導機制及其放大效應分析
從風險內控角度看國內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模式改革
村小額信貸發展研究
存款保險制度的選擇、比較、設計研究
存款保險制度及其效應分析
存款保險制度與商業銀行的風險防範研究
存款保險制度與銀行市場退出機制研究
存款保險制度與銀行業公平競爭問題分析
存款保險制度與中央銀行調控機制協調分析
存款准備金政策的改革研究
存款准備金政策與貨幣供給關系分析
打造服務型政府趨勢下商業銀行的服務定位問題分析
大額可轉讓定期價值分析
呆帳准備制度改革的分析
貸款損失准備的合理計量探析
當代中國經濟中的保險作用研究
當前國際銀行業並購浪潮對河南的啟示
地方商業銀行的上市問題分析
電子貨幣的發展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電子貨幣時代中央銀行的作用研究
定向增發和資產注入中的小股東利益保護研究
東亞貨幣合作及人民幣國際化研究
東亞貨幣一體化問題研究
對國際儲備需求理論的探討及國際儲備適度性的分析
對國債發行方式的國際比較研究
對國債發行規模影響因素的分析
對外直接投資問題研究
對銀行業財務監督現狀的認識與分析
二板市場的特點、功能及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分析
二板市場問題研究
發展個人消費信貸的難點與對策分析
發展股票價格指數期貨問題研究
發展河南風險投資的分析
發展河南消費信貸的對策問題分析
發展河南銀行保險的分析
發展商業票據市場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及對策
發展銀保合作的對策探討
發展責任保險市場的對策研究
發展資產證券化的制度環境分析
防範金融行業的道德風險問題研究
防範銀行經營風險的會計對策分析
房地產企業融資的現狀及對策分析
房地產業融資問題研究
非銀行金融機構信用風險分析
非銀行金融機構與貨幣市場的發展問題研究
分業經營體制下的銀證、銀保合作研究
分業經營體制下銀證合作分析
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的比較研究
分業經營與金融控股公司問題分析
風險投資的內在機理及其制度演變研究
風險投資交易設計研究
風險投資在中國的發展現狀與前景研究
港元與人民幣一體化問題研究
高外匯儲備規模的成因、影響及應對措施
高外匯儲備問題利弊分析
高新技術項目投資風險分析
個人理財業務創新問題研究
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個人零售全新業務發展的探析
個人住房貸款風險管理方法研究
個人住房貸款證券化問題研究
個人資產負債帳戶建立及其應用研究
公開市場業務的現狀與改革取向分析
公司在二板市場上市的標准、組織實現及主承銷商保薦制度研究
構建政策性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分析
構建中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研究
股份公司成長性與股票內在價值分析
股票發行方式創新與比較研究
股票發行方式研究
股票市場定價機制研究
股票市場風險研究
股票市場行政化操作問題研究
股票市場有效性研究
股權分置改革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影響分析
股市投機性分析
股指期貨的推出對中國股市的影響研究
股指期貨推出對股票現貨市場的影響研究
關於封閉式投資基金的研究
關於改善河南風險投資環境的研究

『陸』 畢業論文 (急!)股票投資分析報告......請各位高手進來看下請教!

開開實業(600272)亮點:

1.創投概念:

福晶科技日前發布招股說明書稱,公司將發行不超過4750萬股新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25%。開開實業目前持有上海鼎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44.44%的股權,上海鼎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持有福晶科技6.39%的股權,為福晶科技第三大股東。福晶科技主營業務屬於光電子產業中的信息功能材料行業,是全球領先的激光晶體元器件製造商,及全球規模最大的LBO、BBO非線性光學晶體及其元器件的生產企業。隨著福晶科技即將上市,股權增值幅度巨大,開開實業也必然將分享福晶科技上市所帶來的暴利!

2.重組概念:

開開集團表示,為了確保股東利益,尤其是中小股東利益,對開開實業重組的意向不變,正與相關各方就開開集團重組一事進行接觸,積極爭取社會方方面面支持,使開開實業更具有可持續發展。
3.品牌優勢:

開開品牌在服裝行業擁有較高知名度,"開開"(襯衫)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馳名商標。

4.交叉持股,價值重估:

公司參股三毛派神5128.33萬股,占參股公司總股本的28%。
5. 後市將引發加速上升行情:

二級市場上,近期成交量保持在較高水平,股性活躍,市場關注度很高,在福晶科技上市重磅利好刺激下,股價無疑具備巨大的重估空間,後市將引發加速上升行情,可密切關注。

攜你同行 友情提醒:強烈關注時代新材!

「十一五」期間,鐵路運輸行業為國家重點發展行業,時代新材作為鐵路運輸裝備和線路的配件生產供應商,未來將面臨許多新的機遇,同時,該股也是近期市場資金追捧的對象,有望成為08年牛股。

一、基本面

1、 高速鐵路大發展中最大受益者:橋梁支座是公司在客運專線市場的龍頭項目,位據該領域檢測試驗能力的龍頭地位。「十一五」期間,隨著高速客運專線的大幅開工建設及滬高速鐵路的規劃出台,公司的鐵路橋梁支座產品將成為未來最具爆發潛力的品種。公司有望成為高速鐵路大發展中最大的受益者。

2、 鐵路減振細分行業龍頭:公司主營產品減振降噪彈性元件市場佔有率超過50%,其中電機車市場、內燃機車市場、鐵路貨車配件市場佔有率分別為100%、40%、15%,能充分享受車輛增長帶來的市場機遇。

3、 業績可期:08年計劃確保完成銷售收入9億元,爭取10億元,實現主營利潤2.5億元;計劃到2010年銷售收入超12億元的戰略目標。

4、 核心技術優勢:公司第一大股東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是我國唯一的鐵路電力機車車輛行業的產品開發型研究所,擁有國內目前最大的橡塑彈性元件企業技術中心的優勢,有利於公司的技術創新。公司科研成果申報國家專利47項,授權27項,承擔國家863項目及省、部級課題多項;擁有的國家專利總數達33項;經建設完成的現代化工業園生產基地佔地120畝,可年產各類彈性元件1000多萬件;下屬檢測中心為中國鐵路產品認證中心簽約實驗室。

5、 進入高分子復合材料領域:公司與國防科技大學合作,引進國外成熟技術,投資研製生產大功率風力發電機葉片,並藉此進入高分子復合材料領域。作為公司重要戰略型發展項目,未來有望成為其新的利潤增長點。

二、 技術面

1、 底部持續放量:二級市場上,該股近期底部持續放量,20日累計換手超過100%,量價配合良好,機構吸籌明顯。

2、 指標走強:技術指標低位金叉,上攻慾望強烈,後市值得強烈關注!

『柒』 急需一篇任意的股票分析論文,2000字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含義
所謂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未能真實地反映客觀的經濟活動,給決策者的相關決策帶來不利影響的一種現象。上市公司信息質量失真主要表現在:一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時。

二、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總體情況
自1720年在英國發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會計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問題就成為了投資人和債權人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雖然在過去的二百多年裡,由此催生的現代審計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同時世界各國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財務會計准則,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並未如投資人和債權人所希望的那樣從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的案件還時有發生。在中國,這種現象也同樣存在:據有關資料披露,財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國有企業會計報表時,有81家虛列資產37.61億元,89家虛列利潤27.47億元;在2000年度在會計信息質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業中,資產不實的有147戶。這147戶共虛增資產18.48億元,虛減資產24.75億元;虛增利潤14.72億元,虛減利潤19.43億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經注冊會計師審計,深滬兩市上市的1000餘家公司共被審計出應調減虛增利潤189億元,擠掉利潤水分達15.9%。其中,審計調減利潤317億元,審計調增利潤128億元,調增調減利潤總額445億元;審計調減資產903億元,調增資產842億元,總體調減資產61億元,調增調減資產總額1745億元。特別是有6家上市公司資產調減幅度超過50%。同時在上市公司中也發生了如紅光股份欺詐上市案,瓊民源、銀廣廈、麥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東方電子、藍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會計造假案件。這些舞弊案件的頻繁發生不僅使會計的誠信基礎受到了嚴重挑戰,而且也嚴重損害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驅動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響,同時還存在道德層面的問題。我國處在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在資本市場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結構以及外部監督機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復雜性。綜合考察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我認為,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
我國的資本市場是在市場經濟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發展起來的,存在著市場機制缺失、市場結構單一與市場行政化等方面的問題。由於資本市場市場化程度低,企業融資渠道少,具有「殼資源」屬性的上市資格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而依據現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會計盈利能力作為標尺,為了滿足上市或配股的條件或避免退市,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從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餘管理或會計造假活動。同時,以國有企業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權結構方面人為分割,流通阻滯,「同股不同價,同股不同權」;加之國有股一股獨大,小股東所持股權較少,較少關心企業經營實際,投機風氣嚴重,很容易引發大股東通過關聯交易,侵佔上市公司資產,損害小股東利益的行為。如「鄭百文」在自身虧損嚴重的情況下,為獲得上市募集資金的目的,虛構財務贏余以獲得上市資格;「銀廣夏」為維持和重獲配股資格,虛構交易、誇大利潤以哄抬本公司股價;「藍田股份」採取多計存貨價值、多計固定資產、虛增銷售收入、虛減銷售成本等手段虛增利潤套取銀行貸款;以及在2003年1月9日國家頒布《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之後,以錦州港、大慶聯誼為發端,掀起了一股證券民事賠償的高潮。這些事件反映出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具有較強的政策拉動的特徵。

(二)企業產權中各行為主體的利益沖突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
經濟學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個體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每個個體都在他所依存的體制所允許的有限的范圍內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於個體利益的不同,在組織中將產生不同的利益主體。
一般而言,企業產權中有政府、債權人、所有者、經營者和其他與企業相關的個體等幾大主體。政府最關心稅收的征繳;債權人最關注其債權是否能按時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關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資產能否保值和增值;經營者關心業績的增加是否給自己帶來額外的經濟收益;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者關心股票的價值和公司的業績。由於他們具有不同的行為目標和經濟特徵,存在著不同的利益驅動,不可避免地出現利益沖突。而經營者的地位與其他利益主體相比有其獨特之處,即經營者直接管理著企業,他對企業的經營、動作負直接責任,因而他有著得天獨厚的信息優勢。然而,基於其自身利益的考慮,經營者只會提供滿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同時,由於信息不對稱所引起的經營者「偷賴」動機會帶來「道德風險」問題,即經營者有動機操縱會計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虛假信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從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於各自的利益目標不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從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於各自的利益目標不同,對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樣,有些信息使用者確實需要真實、客觀反映經濟活動的會計信息,而有些則不然。有時由於個人、部門和地區的利益驅動,出於某種特殊目的如粉飾政績或隱瞞事實等的需要,他們可能並不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如果這些真實的會計信息對他們的目的不利的話。從債權人角度分析,它們關注債權是否能按期收回,也應要求真實的會計信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並盡早採取對策。目前企業最大的債權人是銀行,是否所有銀行真的都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呢?恐怕未必。這里同樣涉及到銀行的利益問題。目前我國的銀行大部分是國有銀行,接受貸款的企業大部分是國有企業,如果說在貸款發放之前銀行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還有所要求的話(實際上連這一點都存在疑問),那麼貸款發放之後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銀行和信貸人員自身業績考核的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對他們不見得有好處,二是就算他們知道借款企業的真實情況(當然是財務狀況不好的情況),他們也無法做些什麼。剩下股東,應該說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者是最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的,因為他們與企業的產權關系最明晰,其利益相關性最大。但以目前我國證券市場而論,投資與投機並存,後者占的比重較大,以賺取短期差價為目的的「股民」甚眾,而真正願意以「股東」身份出現的長期投資者卻為數甚少,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對廣大股民來說並不重要,他們所關心的是會計信息是否會令股價上升,因為這才是他們的利益之所在。有時,不同的產權主體為了達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標,可能相互串通,合謀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雖然這不僅可能損害其他產權主體的利益,而且可能損害企業的長遠利益。

(三)內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
建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於發現、防止和糾正錯誤與舞弊。一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起碼應該達到以下目的:保證業務活動按照適當的授權來進行;保證所有交易和事項以正確的金額,在恰當的會計期間及時的記錄於適當的帳戶,從而使會計報表的編制符合會計准則的相關要求;保證對資產和記錄的接觸、處理均經過適當的授權;保證帳面資產與實存資產定期核對相符等。所以從理論上講,一切的錯誤和舞弊是能夠被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及時發現和糾正的。但是,如果一個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著缺乏,則很容易發生發生會計舞弊。同時,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有重大影響的控制環境的好壞也直接地影響著內部控制制度是否發揮作用。舞弊信息之所有能通過會計系統最終形成財務報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已極不正常,這才使得會計舞弊行為有機可乘。

(四)外部監管不力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泛濫
在我國,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是財政部。財政部負責制定會計制度及監督實施。根據《會計法》的規定,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按理說,我們的監管應該是有效的,能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泛濫。但是,實際上監督乏力、監管手段缺乏的現象依然存在。證券監管、財政、審計、稅務等部門都有權監管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但是,各個監管部門缺乏配合,各自進行監管,沒有達到各家齊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補充的監管機制。就拿受到監管比較多的上市公司來講,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質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企業上市後,經營不善的,就採取各種手段,虛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潤,獲得增資配股的資格,進一步套取廣大投資者的資金。有的上市公司還配合莊家,違規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虧損得無法維持下去的時候,就進行債務、資產重組,出賣手中的殼資源。這已經成為我國上市公司的一道風景線。鄭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1997年底,鄭百文公司在實際虧損1.5億元的情況下,採用虛提返利、費用跨期入賬等手段編制虛假財務報表,年報中向社會公眾披露盈利8560萬元,並在1998年通過配股籌集資金1.5億元。鄭百文公司巨額虧空和造假事件於2000年披露後,證監會才介入調查。由於證監會監管的力量和手段都有限,很難及時發現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其他部門也未起到相應的作用。

四、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是直接與市場經濟規則嚴重背離的行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資金和市場。上市公司向公開市場提供的會計報告信息是外界了解企業企業經營狀況的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上市公司公布其會計報告後,企業會計報表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東、債權人、潛在投資者和其它社會公眾,都會根據這些報表所反映的信息(資產—負債狀況、經營情況等)來做出自己的決策。如果企業向公開市場提供的財務會計信息是不真實的,投資者就會感覺上當受騙了。而如果資本市場上的投資人感覺到上市公司在利用這些虛假的會計信息向他騙錢,他就不會向上市公司投資;同樣地,如果銀行知道公司提供的報表是假的,他們就不會再借錢給企業。如果大家都不向上市公司投資,則企業就會象無水之魚,遲早會陷入難以為繼的窘境。因此,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是直接與市場經濟規則嚴重背離的行為。它不但會嚴重銷弱了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危害了廣大投資人和債權人的利益,使社會公眾對會計誠信基礎產生懷疑,也會從根本上動搖了市場經濟的信用基礎,削弱和扭曲了證券資本市場的資金籌集和資源調配功能,危害宏觀經濟的正常運行。會計信息失真也助長了腐敗行為,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

五、 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建議
治理上司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多管齊下,綜合治理。基於以上分析,我認為要提高上司公司會計信息質量,主要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改善股權結構,明確市場機制
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前提是要及時發現問題。通過政府行政監管為主導的會計監管體系反應太慢,當發現問題時,通常後果已無法挽回。以市場為主的會計監管機制主要依*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發現和揭示問題,發現速度往往要快得多,而建立這一機制需要調動投資者挖掘上市公司會計問題的積極性,需要以股東多元化、股權微觀分散化與宏觀集中化的股權結構為前提。因此,降低國有股比重,構造多元化股權結構,依*市場機制增加股權流動性,是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首要任務。

(二)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1、明晰產權,發揮產權對會計信息生成過程的規范和界定功能
產權是企業取得市場法人資格的基本條件,只有產權明晰的企業才能真正成為市場主體。企業本質上是一個合同,該合同廣義地規定了哪項任務應當由企業中的哪些成員來完成,在這里,基本權力(收益索取權、使用權、讓渡權)實際被分割給了不同的利益團體。在產權不明晰的企業里,權力的讓渡不足,使得企業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市場,未能按市場的規律實施企業行為,從而造成會計信息並未按市場的需要提供。
只有產權的明晰界定,才會使市場主體根據會計行為規范開展會計管理交易活動。這是因為產權的明晰為會計信息目標的實現創造了兩個重要條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資產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存在經濟上的契約關系。在這兩個條件之下,資源的配置相對地有效率:經營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時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場而非所有者的旨意來實施經濟行為。同時,會計主體可以根據交易費用的高低來選擇會計規范組合方式,充分發揮會計規范的激勵、約束、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2、推行獨立董事制度
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確定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應當有三分之一以上為獨立董事,其中應當至少包括1名會計專業人士。如果上市公司董事會下設薪酬、審計、提名等委員會的,獨立董事應當佔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獨立董事的主要職責是對上市公司及全體股東履行誠信與勤勉義務,維護公司整體利益,尤其是關注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獨立董事將在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等專業委員會中體現「獨立」的價值。獨立董事具有向董事會提議聘用或解聘會計師事務所、單獨聘請外部審計機構或咨詢機構等特別職權,並就上市公司重大關聯交易的公允性等事項發表意見。推行獨立董事制度,充分發揮獨立董事的制衡作用,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三)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並嚴格執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對於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防止舞弊行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1、制定發布內部控制標准體系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深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強化內部會計監管,建立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為了盡快推動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財政部應制定和發布統一的單位內部控制標准,供所有單位執行或參考。一般地,單位內部控制標准應滿足以下幾方面的要求:一是制定的標准應包括內部控制制度的各個方面,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二是將共性的內容制定詳細具體的標准,對復雜和特殊的內容制定原則性的標准;三是對於關系會計信息質量的內部會計控制內容和單位履行法規制度的控制內容,應制定規范性標准,對於僅涉及單位內部管理控制的內容可制定示範性標准。
2、組織好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貫徹實施工作
首先,要大力宣傳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其次, 切實履行財政部門的法定職責,通過定期監督檢查,督促各單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第三,通過經驗交流會等方式,指導、幫助各單位搞好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同時利用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力量,為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貫徹實施提供人力、技術等方面的支持。

(四) 加強企業外部監管機制的建設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處罰力度
要充分發揮《會計法》在發揚正氣和打擊歪風方面的威懾作用。進一步完善會計核算制度體系,繼續完善《企業會計制度》。針對各個行業的特殊業務,抓緊研究制定分行業的專業會計核算辦法。強化上市公司經營管理的透明化,減少交易雙方信息差異,並完善包括司法調查、證券監管、違規預警、行業自律、媒體監督等在內的全方位信息披露監管體系。並在立法方面,加大對虛假披露的懲戒力度,從制度上提高信息披露違規違法行為的成本。
2、完善獨立評審制度
注冊會計師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產生的前提條件是財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起步晚,相關政策不配套,因而在前進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專職注冊會計師人數不多,職齡內人數不足,缺少必要的風險基金;有的事務所單純追求收入,忽視執業質量,甚至出具虛假報告;由於組織機構部門化,審計業務行政化,介紹業務按比例分成,收入按比例上繳,成為主管部門搞福利、發獎金的重要經濟來源,因而嚴重損害社會中介組織的形象和與社會各界的關系,影響了注冊會計師獨立、客觀、公正的地位等等。黨的十五大確定了我國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培育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目標,把培育和發展市場中介組織提到了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設的高度。因此,我們應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通過脫鉤和改制兩步走推進事務所體制改革,盡快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準的注冊會計師隊伍及一批會計師事務所,並加強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監督,使社會會計監督機構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警察」。要進一步明確社會會計監督機制對會計審查的結論所承擔的法律責任,充分發揮其作用,維護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嚴肅性。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名稱: 淺析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模式的現狀與問題
學 院: 會計學院
專 業: 會計學(國際會計方向)
學 號: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2008 年 10 月

一、論文選題的動因(背景或意義)
資金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企業集團作為若干企業組成的經濟聯合體,最重要的聯結紐帶是資金。在企業集團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理財目標的情況下,以資金管理為中心具有較為充分的理論依據與實踐依據。由於企業各方面生產經營活動的質量和效果都可以綜合地反映在資金運動中,有效合理地組織資金活動,對於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業只有加強資金管理,合理組織資金供應、降低資金成本、加快資金周轉、優化資金控制和監督機制,才能促進企業現金流的良性循環和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因此現代企業集團在資金管理方面選擇適當的資金管理模式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現實問題。

二、論文擬闡明的主要問題
本論文的主要目的在於探索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問題與模式,以提高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效率,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目標。論文的構思建立在現代企業理論和財務管理理論的理解基礎上,論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討企業資金管理的內容和作用,指出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著重分析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以及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提出多種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並對它們的適用性和現實中優缺點進行分析比較,從而試圖提出作者自己對於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建議。
本論文主要採用規范研究的邏輯方法,同時結合案例分析、數據分析、圖表分析進行了論證。本文的基本觀點是選擇合適的資金管理模式有利於企業集團的資金配置效率,有利於解決企業集團在資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

三、論文提綱
一、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概述
1.企業集團的概念與特徵;
2.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內容;
3.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目標;
4.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原則。
二、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於圖表
1.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常見模式
2.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優劣分析
三、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所面臨的常見問題分析——基於案例和數據分析
1.資金散亂,使用效率低下;
2.監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嚴格監督;
3.信息失真,難以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四、解決企業集團資金管理問題的對策
1.實現資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現金池先進管理技術介紹
2.探索多種監督方式,確保資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為手段,健全財務規章制度,減少人為因
素,實現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論文工作進度安排
序號 論文各階段內容 時間節點
1 2008.9.10 選題
2 2008.10.5 確定論文題目
3 2008.10.10 開始寫開題報告
4 2008.11.1 開始寫論文初稿
5 2009.2.28 完成論文初稿
6 2009.3.30 論文定稿
7 2009.5.15 論文答辯

五、主要參考文獻及相關資料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成本管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年.
[2]伍柏麟.中國企業集團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論企業集團化與財務管理集中化.[J],《會計之友》,2000年第9期.
[4]馬學然.樹立資金管理的三個理念.[M],《經濟師》,2006年第1期.
[5]趙東方.集團結算中心結算系統的構建.[J],《財會月刊》,2005年第19期.
[6]任勇.財務結算中心:集團公司集中管理內部資金的有效方式.[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4年第13期.
[7]於增彪、梁文濤.現代公司預算編制起點.[J],《會計研究》,2002年第8期.
[8]張芳.論企業集團的未來財務管理模式.[J],《上海會計》,2001年第4期.
[9]陸正飛.論企業集團化與財務管理集中化.[J],《財會通訊》,2000年第9期.
[10]Charles T.Horngren,Gary L.Sundem.William O.Stratton. Introction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ntice Hall, 12th Edition
[11]Scoot Besley,Eugene F.Brigham.Essentials of Managerial Finance,Thomson Learning,12th Edition

六、指導教師意見
是否同意學生進入論文寫作階段

指導教師(簽名):
20 年 月

『捌』 金融學貨幣銀行學論文

核心提示:一、選書原則(1)能在廈門大學張亦春、鄭振龍《金融市場學》和鄭振龍《金融工程學》上找到概念的和理論論述的部分,堅持用這兩本書。如果要博弈的話,今明兩年廈門大學的資料值得關注。(2)除此之外關註上海財經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的資料。 (2)全國高校基本上使用這本書作為本科教材,其中上海財經大學所有經濟專
一、選書原則

(1)能在廈門大學張亦春、鄭振龍《金融市場學》和鄭振龍《金融工程學》上找到概念的和理論論述的部分,堅持用這兩本書。如果要博弈的話,今明兩年廈門大學的資料值得關注。

(2)除此之外關註上海財經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的資料。

二、西方經濟學部分

1.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盡管這本書我覺得不好),

理由:(1)感覺的大綱的目錄和這本書的目錄相對比較吻合。

(2)全國高校基本上使用這本書作為本科教材,其中上海財經大學所有經濟專業(除了金融專業)都統考西方經濟學,們制定的就是這本書。注意上海財經大學也是聯考單位。

2.上海財經大學西方經濟學歷年試題

理由:上海財經大學是聯考單位,如果是上海財經大學負責西方經濟學部分的話,可能出現慣性。

3.《習題》復旦大學,尹伯承

這本書內的有些東西超了點綱,但是由於復旦大學也是聯考單位,我們也把列為重點關注的書目中。

第—部分 利率機制
一、金融學的基本內涵
二、利率的基本種類與基本計算
三、利率水平的決定
四、利率的結構

參考:1.張亦春、鄭振龍《金融市場學》(第二版)

第6章 利率機制(一、利率概述;二、利率水平的決定;三、利率的結構)

第二部分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
一、金融市場概述
二、各個主要市場其主要工具
三、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

參:1.張亦春、鄭振龍《金融市場學》(第二版)

第1章 金融市場概論 第2章 貨幣市場 第3章 資本市場

第4章 外匯市場 第5章 衍生市場

備註:以上完全夠用,但是可以去看如同《金融研究》、《國際金融研究》之類的專業雜志。關注下今年一年來我國各金融市場上的改革,比如資本市場中的中小企業板塊的設立,要有了解。這樣在論述題時,角度多,信息量大,有深度,這樣高分也就來了。

第三部分 主要微觀金融理論
一、馬科維茨的資產組合理論
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三、套利定價模型(APT)
四、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
五、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
六、資本結構理論

參照:1. 張亦春、鄭振龍《金融市場學》(第二版)

第1章 風險機制

第2章 風險資產定價

第3章 效率市場假說

2. 鄭振龍《金融工程》

第6章 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

備註:資本結構理論部分還沒有找到,等待中!或者去看看高等教育出版社,劉紅忠《投資學》里有沒有。大部分財務管理的教材中也有介紹。我沒有這方面的書,有朋友發現,請告知。

第四部分 投資分析與投資管理
一、 股票價值分析
二、債券價值分析

三、遠期和期貨價值分析
四、互換價值分析
五、期權價值分析
六、投資管理和投資業績評估

參照:1.張亦春、鄭振龍《金融市場學》(第二版)

第10章 債券價值分析

第11章 普通股價值分析

第14章 投資管理

2.鄭振龍《金融工程》

第3章 遠期和期貨的定價

第4章 互換的定價

第5章 期權市場及其交易策略

第五部分 金融中介
一、金融中介概述
二、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
三、其他金融機構

參照:1.上海人民出版社 易綱、海聞主編的《貨幣銀行學》

第5章 金融體系概述

第6章商業銀行:業務與管理

第9章中央銀行

備註:這部分主要去找找《貨幣銀行學》,這個推薦不是最佳的!

第六部分 金融創新、金融工程、金融風險與金融監管
一、金融創新
二、金融工程
三、金融風險
四、金融監管與巴塞爾協議

參照:1.張亦春、鄭振龍《金融市場學》(第二版)

第7章 風險機制

3. 鄭振龍《金融工程》

第1章 金融工程概論

備註:「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與巴塞爾協議」在《貨幣銀行學》中有介紹,但是不一定很全、新、深。最好還參照下專業雜志。在復習時候是這些寫這方面的論文。

第七部分 貨幣金融理論
一、貨幣的起源和發展
二、貨幣的職能和貨幣層次的劃分
三、貨幣制度
四、信用與金融工具
五、貨幣需求和其他貨幣理論
六、貨幣供給理論
七、國際金融理論
八、發展中國家的貨幣金融理論——「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論

第1~4問題參照復旦大學出版社,胡慶康《貨幣銀行學》

第5~6問題參照上海人民出版社 易綱、海聞主編的《貨幣銀行學》

第7問題參照高等教育出版社或者復旦大學出版社,姜伯克《國際金融學》

第8問題待續中,可以看看相關的專著和論文。

第八部分 中央銀行與貨幣金融政策
—、中央銀行
二、貨幣政策(參見「經濟學原理」的第十四部分)
三、國際金融政策與國際金融制度
四、開放經濟下的宏觀貨幣金融政策(參見「經濟學原理』』的第十五部分)

這部分很多與上面有重疊。
第3問題可參照高等教育出版社或者復旦大學出版社,姜伯克《國際金融學》

『玖』 我要寫一篇畢業論文,題目是股票的價值分析,望高手幫忙,字數5000左右

那就寫吧。

『拾』 我是應屆畢業生,我的論文題目是「股票價值的分析」,請專業人士幫我介紹那些參考文獻較好

我覺得看看從業資格認證中的《證券投資分析》就夠了啊。。其實書很多,關於價值分析我認為每本書都可以找到一種方法的

閱讀全文

與商業銀行的股票價值畢業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向日葵股票行情走勢預測 瀏覽:315
如何找回股票的資金賬號密碼 瀏覽:323
新黃浦股票最新 瀏覽:132
和牙醫療有關的股票 瀏覽:94
通達信單只股票數據下載 瀏覽:848
股票賬戶里的錢轉到銀行卡里有限額嗎 瀏覽:223
股票賬戶盈虧清零 瀏覽:473
中國第一支股票在哪誕生 瀏覽:21
武漢高科技股票 瀏覽:474
股票如何查看資產增益 瀏覽:148
在什麼app看股票軟體下載 瀏覽:596
航新科技股票走勢 瀏覽:603
哪個股票軟體上的obv是兩條線的 瀏覽:942
st股票暫停上市規定 瀏覽:421
農業機械行業的股票 瀏覽:292
鴻坤金服股票走勢 瀏覽:429
股票是其他資產 瀏覽:819
騰訊微證券能買什麼股票 瀏覽:75
軟體看股票長期收益 瀏覽:733
滬市a股股票上市最新條件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