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票商譽是什麼意思能具體說說嗎
商譽通常是指在相同條件下,企業能夠獲得高於正常投資回報率的價值。商譽是企業整體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合並中,被收購企業的投資成本與被合並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上市公司的商譽可以在年度報告中進行核對。投資股票,許多人會檢查上市公司的商譽。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經營不好,它的商譽就特別好。這一次,我們買賣這只股票的時候要特別謹慎,投資者面臨的風險可能會更大。
公司a的商譽與凈資產之比越大,商譽減值的概率越高。當比率大於30%時,應注意商譽減值的風險。商譽減值是指上市公司購買的資產沒有預期利潤,需要重新評估價值,需要扣除高估部分,扣除部分的資產要從a公司的凈利潤中扣除,扣除後,公司可能已經支付了股利,扣除後,股息條件無法滿足。然而,對於投資者來說,所有者權益減少了,所以這是個壞消息。收回商譽會導致股價下降。
B. 股票里的商譽/凈資產的數字顯示是紅的代表什麼
一般來說報表中紅色或者括弧代表負值,但是商譽為什麼會是負值呢?就算減值也不可能超過原值。
C. 股票商譽佔比多少合理
商譽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合並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商譽/凈資產的比值越大,說明商譽減值的概率就越高,當比例大於30%時,就要注意商譽的風險。
舉個例子:發生在收購當中,假設A公司要收購B公司,談判的收購價格是80億,但是實際上B公司的市值只值50億,因此多出的30億就是商譽。
股票的商譽沒有明確的合理范圍,因為只要上市公司有商譽,都會在年底進行商譽減值。
如上舉例,假設公司當年凈利潤為40億,商譽減值就是將凈利潤彌補被溢價的30億商譽,所以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
因此哪怕當年賺得多,最後股票一樣沒有分紅,所以短期內要注意高商譽的股票。
不過每年年底進行商譽減值,也是為了次年能輕裝上陣,這樣次年盈利的錢就會歸所有者權益。
拓展資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股票是股份制企業(上市和非上市)所有者(即股東)擁有公司資產和權益的憑證。上市的股票稱流通股,可在股票交易所(即二級市場)自由買賣。非上市的股票沒有進入股票交易所,因此不能自由買賣,稱非上市流通股。
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標准、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股票是股份證書的簡稱,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金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
D. 商譽指標一般占公司凈資產的比例大於多少認為公司存在較大風險
商譽評估值不超過30%則屬於在安全范圍之內,商譽評估值超過30%的上市公司則需要小心謹慎一些。
商譽是指企業在同等條件下,能獲得高於正常投資報酬率所形成的價值。商譽減值是指對企業在合並中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後,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一般來說,商譽與凈資產比值越大,商譽減值概率越高,當比例大於30%時,就需注意商譽風險了。
舉個例子,在資本市場中,假如某一家上市公司要被收購了,實際賬面凈資產只有1億元,但是被收購的公司的品牌在市場中具備一定的影響力,所以有公司願意溢價,以2億元的價格來收購,那麼這多出來的1億元就是該上市公司的商譽值。
凈資產是真實反映上市公司財富實力的核心財務指標,在上市公司遇到困境時能夠直接解決問題的是凈資產,而非商譽,因此,佔比超過30%就表明上市公司在關鍵時刻的解決難題的能力就會大打折扣。
商譽佔比越高,其商譽減值對於公司來說影響也越大:
比如一家公司收購另一家公司,承諾後期凈利潤不低於多少,但實際的報告中,卻不如預期。在報告期末,則未計提減值准備。所以就是當初誇下的海口,並沒有實現,這就是高商譽所帶來的雷。
現在A股市場上的高商譽已經成為了一個潛在的風險,股票商譽值無論是過高還是過低,都是不合理的,當商譽值大於30%,投資風險一般就比較大了。
E. 關於商譽和凈資產的問題
凈資產包括商譽,
A公司凈資產為2000。
F. 商譽/凈資產是什麼意思
商譽是一種不可確指的無形項目,它不具可辨認性故屬於無形資產。它不能獨立存在,它具有附著性特徵,與企業的有形資產和企業的環境緊密相聯。它既不能單獨轉讓、出售,也不能以獨立的一項資產作為投資,不存在單獨的轉讓價值。它只能依附於企業整體,商譽的價值是通過企業整體收益水平來體現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
第十二條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准予扣除。
下列無形資產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
(一)自行開發的支出已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無形資產;
(二)自創商譽;
(三)與經營活動無關的無形資產;
(四)其他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的無形資產。
第十三條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發生的下列支出作為長期待攤費用,按照規定攤銷的,准予扣除:
(一)已足額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二)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三)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
(四)其他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
G. 商譽凈資產百分比是高好還是低好
當然高好,一般來說,商譽與凈資產比值越大,商譽減值概率越高,當比例大於30%時,就需注意商譽風險了。
舉個例子,在資本市場中,假如某一家上市公司要被收購了,實際賬面凈資產只有1億元,但是被收購的公司的品牌在市場中具備一定的影響力,所以有公司願意溢價,以2億元的價格來收購,那麼這多出來的1億元就是該上市公司的商譽值。
【拓展資料】
商譽就是前些年,公司買了高溢價的資產(公司),這幾年出現了經營不善或者是導致存貨積壓過多,同時較多的外債無法收回,這樣的一筆名為虧損的資金,就放到了商譽里邊,有的公司沒有商譽,有的公司高達幾十個億的商譽。
從投資者角度,商譽是過去並購事件形成的後遺症,一直留在賬面成為沒有價值的資產才更有欺騙性;公司主動計提減值,反而是對股民更負責的一種做法。
收購的目的是為了未來創造更多的盈利,所有商譽會隨著合並後B公司新創造的現金流和利潤,逐漸減少。在2018年,減少多少是通過減值測試來完成的。但因為減值測試是財務估計的藝術里,隨機性很大的一個事項,審計事務所換一個測試方法,能得出完全不一樣的結論,所有,很多上市公司的商譽,很可能很多年都沒有減值,一直掛在資產上,那就變成了一項虛增的資產,而實際可能並購帶來的收益並不明顯。這對投資者而言就可能是一種欺騙。
018年新規,要求至少每年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且必須在季報、半年報、年報中披露與商譽有關的關鍵信息。也有建議將商譽減值調整為商譽攤銷,強制每年進行攤銷。這以後是否會被採納還不好說。
整體來說,商譽讓投資者評估一家公司的資產質量時,有了新的難度。A股傳媒行業和醫葯行業是比較典型的商譽佔比較高的。比如醫葯行業的樂普醫療和藍帆醫療,資產負債表中的商譽,都因為過去的並購動作,形成了很大的金額。
2019年商譽集中爆雷的時候,很多計提了大額商譽減值的公司,都出現了股價急速下跌。
可能,投資者在看上市公司的商譽資產時,更需要關注的並購事件,對公司的未來是怎樣的影響。是盲目的進入新的行業,還是可以與公司現有優勢形成合力,在未來有更好的增長。比如2018年長白山收購廣葯下的醫葯零售業務,藍帆醫療並購柏盛國際。前者買來的是低毛利業務但擴大了銷售渠道;後者並購了高毛利業務,但卻是完全不同的領域,劃不劃算就需要更深入的分析。
總之,看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最需要關注的就是資產的質量,商譽是資產中最容易有爭議,也最難估值的一項資產吧。類似的還有無形資產,有些公司為了避開很明顯的「商譽」,可能會考慮把溢價收購體現在無形資產中。所以,巨額的無形資產賬面余額,同樣是需要仔細甄別的。
H. 商譽/凈資產30.8%是什麼意思
商譽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合並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舉個例子:發生在收購當中,假設A公司要收購B公司,談判的收購價格是80億,但是實際上B公司的市值只值50億,因此多出的30億就是商譽。
所以一般在年底的時候,就常有商譽減值的說法。商譽減值是上市公司購買的子公司沒有預期的賺錢,需要重新評估價值,所以需計提商譽。也就是說以前買公司買貴了,因此在年底凈利潤中需要扣除多花的錢,所以業績虧損而引發股價下跌。
當公司的商譽占母凈利潤比值超過1倍,業績將因商譽減值由盈利變成虧損。商譽/凈資產的比值越大,說明商譽減值的概率就越高,當比例大於30%時,就要注意商譽的風險。投資者可以通常同花順商譽掃雷等進行查看,剔除商譽也是為了次年輕裝上陣,扭虧為盈。
【拓展資料】
商譽是指企業在同等條件下,能獲得高於正常投資報酬率所形成的價值。商譽減值是指對企業在合並中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後,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一般來說,商譽與凈資產比值越大,商譽減值概率越高,當比例大於30%時,就需注意商譽風險了。為了防止公司在做賬時誇大自己的商譽,有規定表明公司不能自行確認內部產生的商譽,只有真正有人出資買,才能在報告出現公司商譽。而且我國要求擁有因企業合並所形成的商譽的企業,至少應當在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鑒於商譽難以獨立產生現金流量,因此,商譽應當結合與其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
一般情況下,商譽佔比越高,其商譽減值對於公司來說影響也越大。比如一家公司收購另一家公司,承諾後期凈利潤不低於多少,但實際的報告中,卻不如預期。在報告期末,則未計提減值准備。所以就是當初誇下的海口,並沒有實現,這就是高商譽所帶來的雷。
現在A股市場上的高商譽已經成為了一個潛在的風險,股票商譽值無論是過高還是過低,都是不合理的,當商譽值大於30%,投資風險一般就比較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