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市主力常用哪些手段欺騙散戶
其一,放很小的量就能拉出長陽或封死漲停。相中新股的莊家進場吸貨,經過一段時間收集,如果莊家用很少的資金就能輕松地拉出漲停,那就說明莊家籌碼收集工作已近尾聲,具備了控盤能力,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盤面。 其二,K線走勢我行我素,不理會大盤而走出獨立行情。有的股票,大盤漲它不漲,大盤跌它不跌。這種情況通常表明大部分籌碼已落入莊家囊中:當大勢向下,有浮籌砸盤,莊家便把籌碼托住,封死下跌空間,以防廉價籌碼被人搶了去;大勢向上或企穩,有游資搶盤,但莊家由於種種原因此時仍不想發動行情,於是便有兇狠的砸盤出現,封住股價的上漲空間,不讓短線熱錢打亂炒作計劃。股票的K線形態就橫向盤整,或沿均線小幅震盪盤升。 其三,K線走勢起伏不定,而分時走勢圖劇烈震盪,成交量極度萎縮。莊家到了收集末期,為了洗掉短線獲利盤,消磨散戶持股信心,便用少量籌碼做圖。從日K線上看,股價起伏不定,一會兒到了浪尖,一會兒到了谷底,但股價總是沖不破箱頂也跌不破箱底。而當日分時走勢圖上更是大幅震盪。委買、委賣之間價格差距也非常大,有時相差幾分,有時相差幾毛,給人一種莫名其妙、飄忽不定的感覺。成交量也極不規則,有時幾分鍾才成交一筆,有時十幾分鍾才成交一筆,分時走勢圖畫出橫線或豎線,形成矩形,成交量也極度萎縮。上檔拋壓極輕,下檔支撐有力,浮動籌碼極少。 其四,遇利空打擊股價不跌反漲,或當天雖有小幅無量回調但第二天便收出大陽,股價迅速恢復到原來的價位。突發性利空襲來,莊家措手不及,散戶籌碼可以拋了就跑,而莊家卻只能兜著。於是盤面可以看到利空襲來當日,開盤後拋盤很多而接盤更多,不久拋盤減少,股價企穩。由於害怕散戶撿到便宜籌碼,第二日股價又被莊家早早地拉升到原位。 看看主力是如何控盤的 在股市裡,散戶們對主力常有又愛又恨的體會和感覺:一隻股票因沒有主力的參與變成了冷門股,而參與這樣的股票是不會有賺錢效應的。對於有主力參與的股票雖然有賺錢效應,但由於主力過於狡猾,常用各種欺騙手段把可憐的散戶深套在其中。所以熟悉和掌握主力控盤的原理,對識破主力各種欺騙招法還是有好處的! 一、主力的控盤原理 中短期一次性的控盤路線就是低吸高拋,只在行情上升階段控盤。即在低位吸到貨後然後拉高出貨。控盤過程就是:建倉、拉抬和出貨三個階段。主力發現有上漲潛力的股票後,就開始在低位吸籌,待得到足夠的籌碼後開始拉抬,拉到一定位置把籌碼賣掉,中間的一段股價空間就是主力的利潤。低吸高拋的路線就是挖潛、尋找有上漲潛力股票並對其控盤的過程。適用於定價過低的績優股,也叫價值發現吧!這種控盤要求主力資金雄厚,因為這樣的股票別的主力也在打主意,實力不夠是不行的。 大的資金長期控盤思路是不僅要做多、還要做空,主動創造市場機會。一輪完整的控盤過程實際上是從打壓開始的。第一階段,主力利用大盤下跌和個股的利空來反復打壓股價,為未來的上漲製造空間。第二階段是吸貨,反復打壓是為了更好的在低位吸貨,當然吸的都是別人割肉盤。第三階段,就是拉抬和出貨。出貨後有尋找機會開始打壓,又重新開始新一輪的控盤。長期控盤的特點是不怕漲也不怕跌,就怕看不明白,因為漲時主力可以做多賺錢,跌時主力可借機打壓,為以後做多創造條件。總之,只要主力看明白了不管是利多還是利空都可以巧妙利用。其成功的關鍵是要看準市場的發展方向和走勢,由於主力所持籌碼不多,所以股價受大盤影響較大。主力必須順勢而為,然後因勢利導吸引投資者的追隨,利用市場人氣震盪股價獲利。 二、主力是怎麼建倉的 主力在底部建倉常用的方法有三種: 一)炸盤建倉 即指股指下滑到一定程度,主力覺得階段性底部或底部即將來臨時,會突然發力往下砸盤,在K線圖上拉出放量大陰線,以此給人們的錯覺,股指還要大跌,為此紛紛拋出籌碼,主力趁機照單全收,完成他們的建倉動作。 二)分批建倉 當股指或股價下滑到一定區域後、跌勢趨緩,但成交量始終不減,甚至有逐步放大的跡象,這時投資者就要注意,如將這段時期成交量加起來,大大超過前期下跌的量(就是說股指或股價雖然還未止跌,但大盤或股價開始逐漸放量),就可以初步判斷出主力在用分批建倉的方法進行吸籌,這時的主力很有耐心,在一個特定區域採用高拋低吸,吃進多、拋出少的方式完成建倉動作。 三)震盪建倉 這是主力最兇狠,也最有效的建倉方式。用這種手法建倉相當圓滑,忽而往下狠命砸盤,以幾十萬、上百萬股嚇出幾百萬股低價割肉盤,然後反手加倍低價吃進,往上狂推,造成放量上攻態勢,引來大批資金跟進,緊接著又巨量拋售,造成快速下跌,弄得股價上躥下跳,讓局外人摸不清方向。主力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震出大批籌碼,以便短期內完成建倉動作;二是在震盪中狂拉猛砸、高拋低吸,以便大肆賺取差價,降低建倉成本。 三、垃圾股、績優股的炒作 股票的性質決定了股票的炒作特點。垃圾股進貨容易出貨難,而績優股是出貨容易進貨難。績優股在高位能較好站穩,而垃圾股在高位不易站穩,只能憑一時的沖力帶領跟風者沖上高位。這些性質決定了垃圾股的炒作必須是快進、快炒、中國拉猛抬和快速派發。 垃圾股平時沒有主力長期駐守,因為也沒有長期投資價值,所以比較適合主力短炒。只要行情一旦展開,主力覺得有機可乘,隨時隨地快速收集籌碼。垃圾股的炒作必須藉助大勢,大勢一旦變壞,必須馬上撤出來。垃圾股的出貨就是看主力和散戶誰反應的速度快,主力要搶在散戶看出自己出貨動作前把大部分的貨出掉。如果主力籌碼少,就可以快速拉起一下、跑掉了事,如果主力籌碼多,只好在上升途中便開始出貨,拉到頂部之前能出中國就出中國,出不完的就 向下砸盤來殺跌出貨,把跟風者和抄底者全部殺掉!雖然短炒垃圾股獲利較少,但由於所用炒作時間短,也彌補了短炒的不足。 績優股炒作是做價值發現,當一隻好股票被市場埋沒了,給出了一個不合理的低價位以後,被厲害的主力可以的抓住這個錯誤,把它兌現成自己的利潤就行了。對一隻有巨大上升潛力的股票來說,如有可能主力不妨把股票全都收集過來,然後拉抬到合理價位再慢慢出貨,實際這是不可能的。在收集過程中為了充分利用空間,要盡可能在低位收集籌碼,為了避免別人搶籌,一般的做法是隱蔽、長時間吸籌。積極一點的利用市場下跌時逆勢吸籌,或主動打壓製造恐慌性拋盤之時吸籌。反正主力利用一切可能的辦法在低位完成吸籌,完成了這一步,績優股的炒作就完成一半任務。 吸完了足夠的籌碼,績優股的炒作是很簡單的。由於主力鎖定了大部分的籌碼所以賣壓減少了,盤子必然變輕了,為此很容易拉抬,加上主力在拉抬初期又賣進了一些籌碼,所以越漲越輕。在倉位大的個股上,主力不必刻意拉抬,只要鎖定倉位不動,股價就會自己向上走。只要績優股出貨動作不太快,是不會引起暴跌的,主力沒有特殊情況沒必要犧牲空間砸盤出貨,因此出貨手法是緩慢平穩出貨。 四、小盤股和大盤股的炒作 衡量股票盤子大小有二個標准:第一是股票流通盤的大小,第二是股票流通市值的大小。比較合理的衡量股票盤子大小的指標是該股的流通市值,也就是股價乘於流通盤。如一隻流通盤二億股的股票,股價三元,那麼流通市值為陸億元。如果這只股票漲到每股陸元,這只股票盤子變大了,變成了一二億。所以,主力在拉抬過程中控盤能力是下降的,這也就限制了主力炒作目標位的一個因素。如果有錢,那個主力不想把股票炒得越高越好呢!由此看來股票拉多高是受主力實力限制的,如果主力實力不足,控盤資金少,隨著股價的上漲,當控盤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不敢往上炒了,所以炒高的上線決定主力的控盤資金。 隨著拉抬主力控盤能力的下降,這時主力可以臨時貸款或賣掉一部分建倉股票來補充控盤資金,這也就為邊上漲邊出貨提供了可能。為此,邊出貨邊上漲不僅是一種出貨手法,有時也是炒作所必需的! 小盤股的定價會比大盤股高,超級大盤股定價會明顯偏低。小盤股容易震盪,而大盤股不容易震盪。盤子大「手」多,在加上價位低,相當於流通時顆粒細、流動性好;而價格高盤子小的則顯顆粒大而少、流動性下降。一般來說,流動性大、參與的人多,會增加控盤難度,由於減少了走勢中的人為因素,走勢也自然、穩定;流動性小則人為影響大,容易走出忽漲忽跌的跳躍性的走勢。所以大盤股容易走出弧形反轉,而小盤股容易走出V形反轉。 控盤難度大小取決於未鎖定籌碼的絕對規模,未鎖定的籌碼多,則參與的人數多,人多則想法多,思想不好統一,控盤必然困難,這和人多不好組織活動的道理是一樣的。大盤股由於不好控盤,所以只能炒;小盤股由於容易控盤,所以適合做。炒就是短炒,不鎖定太多籌碼,也炒不到太高。隨著人氣情況拉起來就放手,一波一波有節奏的炒。 5、控盤資金的分配 主力控盤資金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建倉資金,用來在底部吃進籌碼,拉高後派發出去,中間一段空間為其凈利潤,主力賺錢主要靠這部分資金;另一部分資金是用來拉抬和應付各種突發事件的,稱為控盤資金。 這兩部分資金的作用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建倉資金一般提前進場,建倉後還要等待時機。從建倉完成到拉抬時所用的時間長短不一,都視市場狀況而定,所以建倉資金往往以自有資金為主,建倉後不管捂多長時間都沒關系。但主力拉抬時要等到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才行,機會出現、果斷動手。一旦啟動,一般在十幾天之內就可以完成拉抬,以後就開始出貨了。一個月內拉抬資金就可以出來,拉抬資金只是短期使用,可以在拉抬時臨時拆借,拉抬完了就可以還了。另外控盤資金的另一部分是用來應付突發性危機的,這部分錢錢平時是不能輕易動的,只在有事時才能用,所以這部分資金一定是主力自有資金,也稱為預備資金。 拉抬資金和預備資金合稱為控盤資金,控盤資金以持幣為主;建倉資金以持股為主。控盤資金以短線操作為主;建倉資金以中長線操作為主。兩筆資金如人的兩個拳頭,相互配合、控制股價。 一般說來,越有投資價值的股票,主力建倉越多;投資價值越小,主力建倉也越少。主力建倉多,鎖定籌碼多,則盤子好控制,分配在控盤上的資金可少一些;主力建倉少則盤子不好控制,相應的控盤資金必須多一些。這兩種情況是典型的績優股通吃炒作和垃圾股不打底倉的快進快出。前者主力主要把資金全部用來建倉,只留很少的資金控盤就夠了;後者資金幾乎全部用作控盤,不打底倉,靠一拉一砸中間拼一個縫獲利。 當然拉抬資金多,拉抬可以猛一些,但持續時間短;拉抬資金不寬裕,這種股票上漲時就顯得力不從心,所以要利用一些技巧、藉助大勢,一點一點往上拉。或藉助標準的技術圖形,號召大家跟著抬轎。但由於是自有資金可以長期持續拉抬,所以容易形成慢牛走勢。 陸、主力控盤過程 一)為什麼股票在下跌之前經常出現拔高? 觀察一下大盤或個股的走勢,常常發現在見頂之前出現快速拔高的動作,然後便一路下跌。人們常把它稱為「瘋牛」行情。「瘋牛」行情往往意味著一輪行情的結束。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股價在高位停留的時間往往都很短暫,散戶資金少、如看準了很容易出貨,但對大資金來說,是不能指望在頂部出太多的貨的。所以主力指望在這個位置出完貨是不現實的,把倉位都留在這個時侯是危險的。因為漲的過程中拉抬股價是需要花錢的,如果在頂部沒出完貨,只好在下跌時出貨,而一下跌買盤就會變少,還有可能其它主力也會搶著出貨,出貨一定會變得很困難。 其實很多主力的股票在拔高之前會出現一段橫盤或上漲趨緩的走勢,在這過程中已經有出貨跡象,所以主力在最後拔高之前已經賣出了相當多的倉位,到位時已所剩不多,拔高不拔高主力都已收回大部分利潤。 所謂「千拉萬抬只為出」,出貨是控盤的中心問題。只會進不會出是賺不到錢的,出好貨才是控盤最見本事的地方。理想的出貨情況是在出貨以後股價還跌不下去,這樣主力走的比較從容。 因此,主力拔高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利用這個空間把沒出完的貨賣個好價錢。二是為以後打壓做准備。由於是快速拔高,從而激發沖動的跟風盤,股價拉起來比較省力。只有瘋漲到頭,人們才會普遍認為這個股價長的太高了,以此才能更好的製造較大的下跌動能,讓新的大幅下跌產生新的參與機會。 二)為什麼雞犬升天行情到頭呢? 每輪行情的啟動都是從績優股開始的,因為這時候市場人氣低迷,大眾尚在猶豫觀望之中,需要有一批真正有號召力的股票來帶動行情,擔當此任的只有績優股或有題材的股票了。行情展開後,各路主力都開始活躍起來,紛紛拉抬自己手中的股票,市場一片繁榮,此時垃圾股也借大勢開始活躍起來。共同形成了大盤的上漲。 一般說來,績優股炒起來可在高位站住,即使主力完成了出貨,但持股人一般總是抱有希望,只要行情沒有暴跌,績優股一般是不會殺跌現象的。也就是說具備了下跌的勢能,但不具備下跌的動能。如果沒有打壓力量,它會長時間維持在高位。要把下跌勢能轉化為動能需要有人來啟動下跌,擔當此任的就是垃圾,因為垃圾股炒上去站不穩,就像把一塊大石頭舉起來,高高舉起的垃圾股就是「牛市殺手」,這一刀下來就把牛給宰了,股票紛紛下跌,一輪新的下跌就此開始了。 熊市往往由垃圾股啟動,牛市往往由績優股啟動! 三)盤中出貨的手法 主力以什麼方式出貨,要結合當時市場的人氣狀況,並根據人氣強弱不同和自己出貨的決心,而採取不同的出貨手法。 ①上漲出貨法。在人氣最旺的時候,主力預先在上檔賣盤埋好單,然後藉助大勢向好、人氣旺盛時期,一路帶著散戶向上吃。追漲熱情不足時,主力便親自出馬,大筆吃掉幾個賣單,向上打通一段,等散戶的熱情又被激發起來後,主力便停手、讓散戶去吃,這樣始終維持股價上漲,但這時候的主力已經是買的少、賣的多,悄悄出貨,這就是主力在上漲中出貨。這種出貨法往往會形成陽線。 ②誘多出貨法。在開盤後快速把股價拉起來(主力為了欺騙散戶,在股市裡常採用欲擒故縱和聲東擊西的障眼法來騙人),這時由於盤中埋單少、阻力小、花的成本低,接著一個上午都維持在高位,中間可以製造幾次向上突破的假象,做出蓄勢待漲的姿態,這樣的拉高和高位橫盤整理,都會有追漲盤。到下午的後半盤,主力開始往下打散戶的買單,一路吃下去,把一天埋下的埋單都給打掉,來不及撤單的散戶都被派發拿下了。熊市裡主力也常利用管理層出的利好出貨,方式跟本手法相同,即上午以拉升假象、為下午砸盤派發做好准備。這種出貨法往往會形成帶上影線的陽線或陰線。 ③下壓出貨法。在人氣較弱的情況下,靠上漲激發追漲盤成本又高、效果又不好,主力不再做上沖高盤、誘人追漲,而是開盤後小幅上拉、乃至不拉,僅通過控制開盤造成一個上漲,流出出貨空間,然後就一路出貨。盤中下檔出現了一些買單,主力就給貨,下方買單打沒了就停停手,做出要反彈的樣子,等下方積累了一些買單後再打下去。由於主力一個一個價位下壓、來慢慢賣,可以的控制了下跌速度、穩定好散戶,以至不誘發恐慌性殺跌。由於主力盤中基本不做反彈,讓猶豫不決或填的較高賣單的都無法成交。這種出貨法往往會形成陰線 ④打壓出貨法。當人氣更稀薄時,主力不再被動地等待下方的出現的買單,而要在盤中製造快速下跌,再製造反彈,誘使抄底盤介入。然後股價掉頭向下,把抄底盤吃掉。只有打得足夠深、足夠快才能引發抄底資金,但這樣一來犧牲的價格比較多,而且會誘發恐慌性拋盤,使人氣受到極大的打擊,以後的承接力更弱,很難再出貨了。所以這是一種殺雞取卵,主力一般是不願採用的。這種出貨法往往會形成較大陰線。 ⑤利好出貨法。利用利好消息來誘多出貨,方法同上述的「誘多出貨法」一樣。主要利用上司公司業績、高比例分紅、送股或其它利好政策出貨
㈡ 常用的股票技術指標有哪些
你好,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將各式各樣的技術指標歸入以下四類之中,即趨勢類、能量類、擺動類、大盤指標。每一類技術指標都反映了股市或個股某方面的特點,所以要想在股市中對市場個股的走勢有一個全面的把握,就不能局限於單純的某一個指標或某一類指標。
1.趨勢類指標
前面我們講過股市運行存在著趨勢性的特點,市場或個股的運行趨勢可以分為三種:上升趨勢、下跌趨勢、橫盤震盪趨勢,而趨勢類指標就是反映市場運行趨勢的數字化表現形式。趨勢類指標是以均線為基礎,根據目前趨勢所處的階段(上升階段、平台階段、下降階段)及當前價格處於趨勢線的不同位置,來做出買賣指導。
趨勢類指標主要包括:移動平均線(MA)、指數異動平滑平均線(MACD)、趨向指標(DMI)、動量指標(MTM)、瀑布線(PBX)、寶塔線(TWRF)等,其中最為常用的是移動平均線和指數異動平滑平均線。移動平均線反映的是中長期趨勢;而指數異動平滑平均線反映的則是短期趨勢。
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這兩個概念,對於如何運用它們來買賣股票,我們將在第二篇中詳細介紹。
移動平均線(MA)是道氏理論的形象化表述,它以道·瓊斯的「平均成本概念」為基礎,採用統計學中的「移動平均」原理,將若干天的指數或個股股價加以平均,然後連接成一條曲線,用以觀察市場及個股走勢的趨勢性,進而反映指數或個股未來發展趨勢的技術分析方法。在實際計算中,一般以每一日的收盤價為計算依據。下面以Cn來代表第n日的收盤價,(以時間周期5日為標准,來說明5日均線MA5的計算方法:)第n日的5日均線MA5在當日的數值為:
圖6-9華夏銀行(600015)2014年11月11日至2015年5月5日KDJ示意圖
4.大盤指標
大盤指標主要是用來統計市場整體運行狀況的指標,如果說前面介紹的三類指標既適用於個股,也適用於大盤指數,那麼,大盤指標則是為大盤(市場總體)量身定做的指標。
大盤指標主要包括:A/D上漲家數對比、ADR漲跌比率等。在實際運用中,我們主要關注A/D上漲家數對比這個指標,它反映當日市場中處於上漲狀態的個股數量與處於下跌狀態的個股數量,反映了當日大盤的強弱。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㈢ 炒股票莊家能騙的技術指標有哪些
成交量可以做假,莊家自己進行對倒,也就是自己買,自己賣.可以造成成交量放大的假象.
k線可以做假,全天橫盤,尾盤快速拉高,k線形態就是和實體陽線,次日再低開尾盤再拉升,次日也是陽線.
很多指標都是在股價和成交量的基礎得來.因此指標也失真.
當然不是沒個股票都做假,只有莊家認為需要的才會做假象來迷惑散戶.
㈣ 股票常用的指標有哪些
股票技術分析常用指標有:MACD、KDJ、布林帶、RSI、威廉、MA、量倉等等。
KDJ
KDJ指標又叫隨機指標,應用法則是三條曲線,在應用時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考慮:KD的取值的絕對數字;KD曲線的形態;KD指標的交叉;KD指標的背離;J指標的取值大小。
第一,從KD的取值方面考慮。KD的取值范圍都是0~100,將其劃分為幾個區域:80以上為超買區,20以下為超賣區,其餘為徘徊區。
根據這種劃分,KD超過80就應該考慮賣出了,低於20就應該考慮買入了。應該說明的是,上述劃分只是一個應用KD指標的初步過程,僅僅是信號,完全按這種方法進行操作很容易招致損失。
MACD
MACD是根據移動平均線的優點所發展出來的技術工具。MACD吸收了移動平均線的優點。運用移動平均線判斷買賣時機,在趨勢明顯時收效很大,但如果碰上牛皮盤整的行情,所發出的信號頻繁而不準確。根據移動平均線原理所發展出來的MACD, 一則去掉移動平均線頻繁的假訊號缺陷,二則能確保移動平均線最大的戰果。
應 用
1. MACD金叉:DIF由下向上突破DEM,為買入信號。
2. MACD死叉:DIF由上向下突破DEM,為賣出信號。
3. MACD綠轉紅:MACD值由負變正,市場由空頭轉為多頭。
4. MACD紅轉綠:MACD值由正變負,市場由多頭轉為空頭。
布林帶
BOLL指標即布林線指標,其利用統計原理,求出股價的標准差及其信賴區間,從而確定股價的波動范圍及未來走勢,利用波帶顯示股價的安全高低價位,因而也被稱為布林帶。
其上下限范圍不固定,隨股價的滾動而變化。布林指標股價波動在上限和下限的區間之內,這條帶狀區的寬窄,隨著股價波動幅度的大小而變化,股價漲跌幅度加大時,帶狀區變寬,漲跌幅度狹小盤整時,帶狀區則變窄。
威廉
威廉指標(William's %R) 原理:用當日收盤價在最近一段時間股價分布的相對位置來描述超買和超賣程度。
演算法: N日內最高價與當日收盤價的差,除以N日內最高價與最低價的差,結果放大100倍。參數:N 統計天數 一般取14天
用法: 1.低於20,超買,即將見頂,應及時賣出 2.高於80,超賣,即將見底,應伺機買進 3.與RSI、MTM指標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MA
MA,又稱移動平均線,是藉助統計處理方式將若干天的股票價格加以平均,然後連接成一條線,用以觀察股價趨勢。移動平均線通常有3日、6日、10日、12日、24日、30日、72日、200日、288日、13周、26周、52周等等,不一而足,其目的在取得某一段期間的平均成本,而以此平均成本的移動曲線配合每日收盤價的線路變化分析某一期間多空的優劣形勢,以研判股價的可能變化。
一般來說,現行價格在平均價之上,意味著市場買力(需求)較大,行情看好;反之,行情價在平均價之下,則意味著供過於求,賣壓顯然較重,行情看淡。
簡單概述,新手前期可參閱下有關方面的書籍去了解一下,同時結合個模擬炒股去練練,這樣理論加以實踐可快速有效的掌握技巧,目前的牛股寶模擬炒股還不錯,裡面許多的功能足夠分析大盤與個股,使用起來有一定的幫助,
㈤ 股票技術指標都是騙人的吧能通過指標分析出來該漲還是該跌嗎
能根據市場規律大概地分析一下趨勢
莊家也不是神 也要適應市場規律的
逆勢也可能被套,也可能要割肉的。
凡事都辨證地看,既不迷信盲從,也不排斥。
㈥ 炒股常用哪些技術指標
相對強弱指標RSI,MACD,交易量 移動平均線。
指標不是萬能的 也有出錯的時候 我建議:先找出你認為好用的趨勢指標做趨勢判斷,然後用RSI加K線圖型(錘形線,啟明星,十字線等等),加交易量的配合 做進出場的判斷
㈦ 炒股裡面主力為欺騙散戶的錢,主要在哪些指標上製造假象
任何指標!
成交量相對比較可信,特別是長周期的。
--------------------------
一下轉帖,僅供參考。
股市有主力,散戶想賺錢的唯一辦法就是跟庄,但主力可不是吃素的,總想著辦法騙散戶,用一切指標騙你,但唯有一種:成交量無法騙你,因為主力用成交量做假需要付出非常大的成本,往往得不償失,所以我們研究主力,跟強庄,就要看懂成交量,希望朋友們學了後能夠更清楚認識到成交量的魅力,從而從容跟庄,不被主力所騙。
為了方便學習,下面我們統一把成交量叫量柱。
什麼是量柱?
從形式上看,「量柱」就是走勢圖下方的VOL「紅綠柱狀體」。它是每時每刻實際成交狀況的原始記錄。它是未經人工修飾的,實實在在的量價結合體,成交量大它就高,成交量小它就低,股價漲了它能紅,股價跌了它能綠。所以,原生性是它的天性。
從內容上看,「量住」就是成交量形成的記錄柱。說穿了,它是用真金白銀堆起來的,要想作假也必須用大量的真金白銀才能奏效,一般情況下得不償失,因此莊家和主力很少對量柱做手腳,所以,真實性是它的個性。為了方便學習,下面我們統一把成交量叫量柱。
什麼是量柱?
從形式上看,「量柱」就是走勢圖下方的VOL「紅綠柱狀體」。它是每時每刻實際成交狀況的原始記錄。它是未經人工修飾的,實實在在的量價結合體,成交量大它就高,成交量小它就低,股價漲了它能紅,股價跌了它能綠。所以,原生性是它的天性。
從內容上看,「量住」就是成交量形成的記錄柱。說穿了,它是用真金白銀堆起來的,要想作假也必須用大量的真金白銀才能奏效,一般情況下得不償失,因此莊家和主力很少對量柱做手腳,所以,真實性是它的個性。
從本質上看,「量柱」就是買賣雙方在某一時段、某一價位殊死拼搏後的暫時平衡柱,是供求雙方對立統一的量價平衡體。每一根量柱,都記錄著買賣雙方討價還價、你死我活的較量。它反映了股票運行的全部信息,蘊藏著股市漲落的全部奧秘。因此它必然隱藏著漲跌起伏的全部規律。所以,全息性是它的本性。
量住的原生性、真實性、全息性,蘊藏著豐富的有待開發的潛能,給我們的量柱擒漲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這是任何一種技術指標不可替代的。從大量的研究中發現,量柱可以將無序的走勢有序化,也可以將零散的價柱系統化,還可以將莊家的操盤思路節律化。
為了方便講解,我們把後面把K線用另一個名稱「價柱」
「量柱」與「價柱」是完全對立的孿生兄弟。因為,每根「量柱」都是有價的,每根「價柱」都是有量的,他們二者互為存在的前提。只要將「量柱」和「價柱」對應起來看,即使每根一模一樣的量柱也會有截然不同的性質,這就是量學的魅力所在。離開量柱單純地研究價柱,或者離開「價柱」單純地研究「量柱」,都是不可能得到正確結論的。同樣,下面要講解的所有技法和方法,都是建立在這二者統一的基礎之上。一旦將二者結合起來,就可 將無序的走勢有序化,也可以將零散的「價柱」系統化,還可以將莊家的操盤思路節律化,收到洞若觀火、一目瞭然的神奇效果。
下面我們正式進入量價的講解,內容很多,需要慢來,
首先是「量柱」的三先規律
第一規律:賣在買先————賣買平衡律
「賣在買先」是股票的原始天性。任何一隻股票,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具備了「賣在買先」的特殊天分。首先必須有人賣出,才會有人買進,如果沒有人賣出,你想買也買不到。除非你自賣自買自欺欺人。例如有一這樣一隻股票,上市時是1000萬股,被1000個人持有,只要這1000個人不賣,任何人也買不到這只股票,那麼,這只股票的成交量必然是零。正是從這種意義上講,任何量柱都是「賣出來的,無賣必須無買,無賣必然無柱。這就是有些股票「無量攀升」的內在規律。
第二規律:價在量先------價量平衡律
「價在量先」是股票的交易天性,假如某中股票的發行價是10元,當前的市場價也是10元,除了急等用錢者出手兌現之外,肯定沒有人願意按10元賣出去,如果報價11元沒有人賣,就會報價12元、13無。。。。直到「價格如意」時,才會有人賣出。於是,可能在15元成交100手,在18元成交300手,在20元成交500手,由此可見,有價才有量,無價必然無量。價與量的暫時平衡,才能形成一定的量柱。正是從這種意義上講,任何股票的量柱都是特定價位的「價量平衡』標志。
價與量的對立統一,是股市永恆的主題,是「價在量先」的規律鑄就了量柱的靈魂。價漲可以製造「賣出的慾望」價跌同樣可以製造「賣出的慾望」
第三規律:庄在散先----莊家導向律
這個相信大家都理解,
「庄在散先」是股票的投機天性。「庄」就是「莊家」大資金的簡稱,散就是散戶,大戶,中小投資者的簡稱。在股市中,任何一個散戶不可能主動地拉升和打壓某隻股票,只能被動地跟隨和和適應市場的某個價位,而價位的製造者首先是慾望的製造者,他們在製造投機慾望的同時,也製造者投機數量。
正是從這種意義上講,量柱就是莊家的標志。任何一根量柱,上都鐫刻著莊家的實力、莊家的性格、莊家的意圖、莊家的謀略。。。。。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把握、去分析、去適應這個莊家。
關於「三先規律」的具體運用,是一個完事的互動過程,其互動規律是:
「賣在買先」的規律,告訴我們每根量柱都是賣出來的,當沒有人賣的的時候,一般會呈現「價升量縮」的量價關系,後市一般看漲,反之則看跌。
『』價在量先」的規律,告訴我們每根價柱都是量的標簽,當價格上升的時候,一般會呈現「價升量跟」的量價關系,後市一般看跌,反之則看漲,
「庄在散先」的規律,告訴我們每根價住的最高最低點,都與莊家主力有關,一般會呈現「真中有假」的量價關系,後市一般看庄,反之則看勢。
量柱是「有形」的實體
量柱是有形的實體,高低紅綠就是量形的外在表現形式,我們把量柱分為六種:高量柱、低量柱、平量柱、倍量柱、梯量柱、縮量柱、這樣細分後,對於後面我們研究量學有很大幫助,散戶平時看量就是盲目看,很少有人知道量柱還有這么大的學問,下面我具體介紹一下這些量柱
高量柱,即當前最高的某根量柱
低量住,即當前最低的某根量柱
平量柱,即幾根高度相等的量柱
倍量柱,即比前一交易日高一倍的量柱
梯量柱,即比前一交易日逐步抬高的量柱
縮量柱,即比前一交易日逐步縮小的量柱,
這些量柱的實質是」「已經成交的記錄」,絕非在盤口堆集的或真或假,可撤可成,可增可減的「買一、買二、買三。。。賣一、賣二。。。」等等數字游戲。既然它是「成交記錄」,必然就有「成交價格」,所以其完事的表現形式離不開量柱的孿生兄弟價柱。因此,我們所說的量形應該是「量柱+價柱」的合體。即每根量柱都是有價的,每根價柱都是有量的,「量價合一」才是真正的「量形」如果把量柱和價柱結合起來看,即使是同樣的量柱也有截然不同的含義。
正因為「量柱」的這個特徵,它可以真實地反映出莊家的體溫和體質,還能真實地展示主力的動向和意圖,所以量柱是股票溫度計。莊家和主力可以利用人們所熟悉的技術指標,在K線和均線上玩弄出許多騙人的把戲,但是,他們卻無法在「量柱」上欺騙人們的眼睛。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莊家的錢再多,也不可能將量柱縮短,只能將量柱加長。所以,量柱越大,越是莊家的主觀行為;量柱越小,越是市場的自然行為。因此,量形具有稱量莊家
正是從這種意義上講,看懂」「量柱」,就看懂了莊家。抓住了量形的變化軌跡,就抓住了主力的動作思路。這就是量形的重要作用。
人有人性,樹有樹性,連花草都有個性,股市中的「量柱」當然也有其量性。量柱的真假盈虧就是它的量性。
量性的主要體現在「陰陽、真假、盈虧」六個方面。
第一,陰陽。所有的量形都具有陰陽屬性,陰表示下跌,陽表示上漲,」「陰勝」則陽虧,「陽勝」則陰虧;陰盛則陽生,陽盛則陰生。要想在股市獲利,最好的機會就是「參與初勝」。
第二中,真假.K線中的低開高走的「假紅」,用量學的眼光來看,其量性是「假陽真陽」。K線中的「高開低走」的「假綠」,用量學的眼光來看,其量性是「假陰真陽』。凡是假象後面必有真相。
此圖中,股票是最近的,002416 圖中所票兩處一個是假陽真陰,一處是假陰真陽,後面都有不錯的漲幅,好好理解,量學會讓你進入一個嶄新的境界,同時結合籌碼會讓你擺脫被套的痛苦,籌碼我會在後面慢慢更新,以及如何把量學和籌碼結合起來用,我後面都會更新,不要說量學沒用,說這話的人你本身就錯了,你量學學了多久,張德一老師的量學你看了幾遍,不要看了一遍或兩遍就說沒用,你去看三十遍看看如何,量學本身就不容易理解,想要理解就要多看,多實踐。
第三,盈虧,量學的本質就是判斷其盈虧。紅勝則後市向上,綠勝則後市向下。
根據量性的盈虧規律,量學炒股可歸納為」「三句話」
陽勝進
陰勝出
小倍陽,大膽入
牢記上面三句話,要背熟,張口就來,不要小瞧這三句話,它是量學的精髓所在,好好理解,對立你買的股,看看它的神奇之處,
量柱是「有級」的實體
所謂量級就是量柱的級別。任何量柱的形成絕不是孤立的,它一定是此量柱與彼量柱相互作用的結果,甚至是這一群量柱與另一群量柱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量住的結構往往決定了它的級別,就這是量級。根據此量柱與彼量柱的關系,發現其內在的級別,就這是量級分析
量級分析是一門科學,它必須是建立在量形、量性基礎上的分析,既不能望柱生義,也不能一柱障目,更不能主觀臆斷。我們認為最好的分析方法是「左推法」即從某一量柱與其左側量柱的關系中找到最重要的的那根量柱,發現莊家和主力的動向,從而預測今日量柱後面的走勢;進而從此量柱與彼量住的比較中進行量性分析,然後進入量級分析。
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沒有鑒別就沒有優劣。判斷某根量柱的品質,絕不能只看它的高低,而應該從相領是不是柱的「力量」對比中去判斷其「力道」的傾向。
力量重在研判買賣雙方的力度,力道重在研判多空雙方的走向。
一、高量柱和低量柱
高量柱和低量柱是某一階段的對比結果。只要是某一階段的最高量柱,就是高量柱;只要是某一階段的最低量柱,就是低量柱
二、倍量柱和平量柱
倍量柱和平量柱是與前一交易日量柱的對比結果。只要相對前一交易日量柱增量一倍或一倍以上,就是倍量柱;只要相對前一交易日量柱持平或基本持平,就是平量柱。當然,其增螄或持平的誤差不宜超過5%
三、縮量柱和梯量住
只要比前一交易日縮量的就是縮量柱,只要比前一交易日量柱增高的就能形成梯量柱。嚴格來講,連續三天縮量,就是縮量柱;連續三天增量成階梯狀,就是梯量柱。
縮量柱和梯量柱也有三種對立的品質:
(1)縮量柱的形態明顯逐步走低;梯量柱的形態明顯逐步走高
(2)縮量柱的成交量是逐步縮小;梯量柱的成交量是逐步放大。
(3)縮量柱和梯量柱都有量價同步和量價背離的兩種狀況。
股市有一個世界上所有行業都沒有的特點,那就是不可預知性,哪怕你把技術面,消息面各方面都分析透了,也不能拍著胸脯保證說:一定漲或是一定漲多少,你只能說我認為可能會漲多少,這就是股市的可怕也是股市的魅力所在,明明是一些漂浮在想像世界裡的空中樓閣,有些人卻能把它玩得很轉很轉。也就是說在股市裡,不論你在心裡是如何確定未來的走勢,你也只是在猜,只不過有的人猜的背後已做了大量工作。
在股市裡,能夠長久生存的,一定是把風險放在第一位的人。買和賣是上天賜下的最好禮物,只有一個人買入和賣出雙重錯誤時,才會產生較大的虧損。買入一隻股票,人人都想它漲,但它出現滯漲甚至是倒跌時很多人會抱著僥幸心理,心想這只是莊家在考驗散戶,後面一定會很快漲回來,在你毫無根據的自我安慰時,你就要想想,存在了幾個世紀的止損系統是否毫無意義,止損的方式方法很多,根據每個人的風格不同也會有各種選擇,這里就先不細說,但沒有止損的交易最後往往會在一隻票上虧去很多得之不易的利潤。風險和利益,把目光轉向風險,利益才會緊隨其後,把目光轉向利益,無視風險,那麼風險就會隨之而來
股市中有捷徑嗎?,股市是一個投機市場,只要跟著熱點走就能掙錢,這是一種典型的散戶心理。我常常體會股市的奇妙,股市中大家都已經知道好的票,買進去時往往是買單的,所以股市中需要提前潛伏個股去,這種潛伏一方面是對技術與經驗的考驗,另一方面也是對心態上的考驗。
㈧ 網路上的股票操盤手指標可以相信嗎
股票操盤手指標不可輕易相信,因為那些指標是不可靠的。
㈨ 股市中最容易被騙線的指標有哪些
成交量 莊家往往幾家串通,來回到手製造成交量假象來抬高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