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從聯合證券轉到國信證券總資產怎麼變少了
很簡單,因為你撤銷指定交易轉託管到對方證券公司的時候,是按當天的市價到對方營業部的,期間你買的股票肯定跌了,所以市值少了。還有種情況,你的資金余額可能沒有取出,總資產也就不對了。希望你炒股賺錢。
⑵ 國信證券股買入成本和持倉成本的問題
國信提供兩種成本價格的演算法:
1. 買入成本價格:
描述:只當客戶買入股份的時候,成本價格才變化,賣出的時候不變化。
大概的演算法:買入成本價格= (上次計算的成本價*股份可用數 + 今日買入價格*今日買入成交數量) /(股份可用數+今日買入成交數)
這個演算法應該動態的理解,因為賣出之後,股份是減少的。
比如客戶 買入000001,10元,500股;然後15元賣出100股;再20元買入500股,那麼買入成本應該是:(10*500+20*500)/(500+500)=15元。
另外這里描述的場景主要是根據實時清算的場景說的,如果用資金流水來算,請適當地對號入座。
2. 持倉成本價格(又稱盈虧成本價格):
描述:客戶買入和賣出的時候都影響成本價格
大概的演算法:持倉成本價格=(∑(買入所用資金–賣出所得資金) + 今天買入成交所費資金 – 今日賣出所得資金)/(股份可用數 + 今日買入成交數)
客戶如何選擇使用哪種成本價格:
1. 客戶在開戶的時候可以選擇『買入成本』和『盈虧成本』。或者到櫃台修改自己需要的成本方式。如果客戶不選擇,預設是『買入成本』。
2. 客戶可以登陸網上營業廳『修改資料/修改成本方式』的菜單里修改。
注意事項:
1. 若當天賣完該只股票後又買進,計算時該筆買進的成交價格承接先前賣出股票 計算成本價。
2. 若前一交易日賣完該只股票後於當日買進股票,以當日成交為起點重新計算,不再考慮當日之前的交易記錄。
常見問題:
1、 為什麼有寫客戶在外圍看到某股票的盈虧是100, 但是全部賣光之後看到的盈虧卻變成了200.
答:原因是客戶選擇的是使用買入成本價格來計算盈虧,賣光股票當日後顯示的是本股票總的盈虧(不是本次賣出的盈虧,證明股民不單止有買入的操作在賣光股票之前,有多次賣出的操作)。 如果想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請客戶選擇持倉成本價格來技術盈虧,這樣客戶在賣光股票前和賣光股票後看到的盈虧基本是一致的。
2、 若股票有分紅股,能否正確確處理?
答:能處理。不管買入成本價格和持倉成本價格都按比例減少!
3、 客戶配股,系統如何計算成本,是否除權,為何參考成本價計算有可能不準確?
答:對於配股,目前系統不能正確處理。原因是有幾個問題沒有解決。a)客戶配股,成本是馬上算入?還是等配股上市的時候算入?b)由於配股的上市的介面跟普通新股上市的介面一致,程序沒有辦法區分該股票上市是因為新股發行、配股、還是增發。【當然也不少是完全沒有辦法,只是目前沒有對配股做太多的處理。】
4、 股票分現金紅利, 系統如何計算,能否正確處理?
答:能正確處理,兩種成本方式的成本都相應減少,相應的成本價格也減少。
5、 股票轉託管入,如果確定股票的成本價格?
答:應該是按照當天的收市價格計算。
6、 新股資金申購後上市,股票的成本價格如何計算
答:應該是按照當天申購價格,作為該新股的成本。
⑶ 為什麼上周五股市會暴跌呢最關鍵的是大部分股票都跌停,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專家回答一下謝謝。
最大原因我認為還是下周的新股申購,其次指數上漲了一些,個股有的漲幅比較大,有回調需要,最後股災陰影沒走干凈,一遇到這種情況就回來了。祝君好運
新浪博客 A股訓練營
⑷ 國信證券:歷次 A 股大跌反彈中什麼股票表現最好
要看當時的熱點是什麼,如果是獨角獸,那就是獨角獸反彈最好,如果是醫葯股,那就是醫葯股反彈最好!
⑸ 張平:中信證券炒股巨虧究竟說明了啥
首先,別看大券商是機構投資者,其實也就是大散戶,也是要「靠天吃飯」。從表面上看,中信證券上半年凈利雖然下降六成,然而在已公布的半年報或業績快報的20家上市券商中,這個成績居然還能排在第7位。
而在其他十幾家上市券商中,很多券商的中報業績遠比中信證券還要慘得多。山西證券凈利潤同比減少84.93%、太平洋凈利潤同比減少84.05%。東方證券、國信證券、國元證券、申萬宏業凈利潤同比降幅都在70%以上。
事實上,中信炒股巨虧,其他上市券商也同樣因行情欠佳而出現炒股虧損,只是與「老大哥」中信證券的炒股巨虧相比,沒那麼慘重而已。國券君安虧4.4億元;興業證券虧0.48億元;華泰證券虧損8.9億元……
再者,中信巨虧與其擁有的救市功能是分不開的。作為去年救市期間的主力,中信證券分別於2015年7月6日和9月1日出資共計211億元投入證金公司的專戶。半年報顯示,包含在「其他」欄目中的這部分資金,公允價值變動約23.09億元,同時中信證券計提了1.04億元的減值准備。
顯然,中信證券今年上半年炒股的巨虧,也與去年高位承擔救市職責有關。去年中信等證券公司與證金等一起在高位建倉,試圖阻止股市泡沫崩盤,但是這樣的努力只換來股指的暫時穩定,之後股指又開始新一輪的暴跌。
筆者認為,中信證券等國家隊在股市「去杠桿」、「擠泡沫」時救市,無異於「刀口舔血」。在股市高位匆忙救市的結果換來的只能是其賬面上巨虧。
最後,A股市場本身具有一定的「殘酷性」。如果你今年上半年沒有賺到錢,那麼不要傷心,連中信證券這種以證券業為生的頂級券商尚不能全身而退,足見A股的二級市場的「賺錢難」。
2016年上半年,A股市場走勢確實不佳,上證指數下跌18%,深證成指下跌18.62%,而中信證券的十大重倉股,多數走勢都跑輸了大盤,唯有隆平高科給中信證券帶來了844萬元的盈利,其他重倉股則是全軍盡墨。
究竟是什麼股票讓中信證券「折戟沉沙」的呢?第一位是中國中車,中信證券持有1.13億股,佔中信證券證券總投資比例的4.3%,這也是中信證券虧損最多的一隻個股,報告期損益為-4.16億元。接下來虧損額較大的是中國平安、東陽光科等,報告期虧損額分別達到了2.49億元和2.29億元。
筆者認為,中信證券今年上半年的選股能力實難恭維,比如投資金額佔比最高(佔比4.3%)的中國中車,今年上半年跌幅達29.59%,而跌得最狠的是東陽光科,上半年跌幅高達39.73%。另外利歐股份、神州泰岳等跌幅也接近兩成,未能跑贏大盤。總體來說,中信證券的在選擇個股能力低下,往往還不及散戶。
中信證券上半年炒股巨虧究竟說明了啥?這既說明了,我國的券商業績好壞還是要看行情吃飯,券商業抗風險能力不強。也暗示了,券商在股市去泡沫時,臨危救市,反而使自己深陷套牢之中,這種盲目救市效果不彰。更展示了,像中信證券這樣的券商的炒股能力並不高強,在行情不佳的情況下,往往還跑輸大盤。
⑹ 為啥今天國信證券交易系統似乎在交易,而且全面漲停
今天是交易所組織的2013年證券期貨業信息安全應急演練系統測試,所有交易都是虛擬的。一般測試時都喜歡掛漲停價。
⑺ 國信證券股票怎麼天天跌啊
跌的不止它。都在跌!!!
⑻ 我國信證券帳戶里的資金昨天收盤顯示有11萬6000多,今天開盤怎麼變成了11萬5400多
開盤後,所持有的股票下跌了,資金當然就減少了。
⑼ 今天周六,為什麼我打開國信證券確有行情,股指和股價都在變
一般來說周末是休市的。可能是特殊情況。
股票市場的前身起源於1602年荷蘭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橋上進行荷屬東印度公司股票的買賣,而正規的股票市場最早出現在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