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米進軍汽車領域成功or失敗
我的回答是小米雖然有自己的優勢,但在這條賽道上,汽車廠商之間的競爭已經變得非常激烈。小米要突圍真的很難。造車比造手機難多了,但雷軍還是願意給自己的名聲和未來的生活施加壓力,足見他的毅力和決心。
今年3月底,小米汽車正式宣布造車。 按照計劃,小米汽車初期投資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元。 據此前報道,雷軍內部表示,小米計劃「三年內開車,第一年賣出10萬台」。
9月1日,雷軍在官方微博上宣布小米汽車正式注冊。 小米新同學宣布開學,快速進入造車大賽無疑是下一個目標。
同時附上一張該車的圖片。你能看出這款車和小米M1的區別嗎?
有網友說得像兩顆豌豆:「不是很想,而是說一樣的話!」
巴掌聲來得太快了,米粉製作的想像圖剛好把微馬Maven的圖片改了顏色,然後把logo改成了「米」。
如果是營銷,說起來容易,但想像和復制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如果你不好好區分這一點,後果將是相當嚴重的。不明白就想想中泰。畫皮難畫骨。最後只能是雞毛。
但小米真的沒有造車的希望嗎?兩者都不。
首先,小米造車的野心很大。小米計劃在2024年生產第一輛汽車,每年推出一款新車,三年總銷量90萬輛。雷軍曾在內部表示,小米計劃「三年開車,第一年賣10萬台」。據業內人士分析,「一年10萬輛是一個偉大的目標,但並非不現實。『魏小利』造車新勢力白手起家,一開始沒有品牌價值,但小米是海量小米產品的資料庫,沉澱了未來小米汽車的潛在用戶群。
其次,在用戶群方面,小米擁有良好的品牌影響力和龐大的用戶群,這成為其天然優勢之一。俗話說,人多,威力大,用戶多,能不能喜歡的人總是「自信無畏」,更何況小米擁有完整的米家生態鏈。小米在手機和智能家居方面有著非常成功的經驗。如果未來小米汽車能夠實現汽車、手機和智能家居的互聯,那將是一次很棒的用車體驗。
小米的造車在行業中屬於後來者,但在業內被廣泛期待。自從雷軍宣布造車後,米粉就翻臉了。全面屏「干轉特斯拉」可能是他們對小米最大的期待。在這種強烈的期待下,對於小米能否如米粉所願「干轉特斯拉」,小米的擔憂恐怕大於預期。
2. 博泰車聯網獲小米集團戰略投資 難道小米也要造車
近幾年,如果說自動駕駛看起來似乎較為遙遠,那麼車聯網顯然就是一個更加容易實現的目標。從資本市場來看,車聯網相關行業的企業,近年來也比較容易獲得投資者的青睞。4月17日,繼獲得東風汽車數億元戰略融資之後,上海博泰車聯網又再次獲得了小米集團B輪的戰略投資。相關消息顯示,此次小米是以戰略投資人注資博泰,但投資金額以及具體股比尚未透露。
眾所周知,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的投資眼光一直不差,此次以戰略投資人的身份注資博泰,不免有業界人士開始猜測,小米是不是又要開始造車了?小編並不這么認為,在此前,小米就有被傳言要造車,但當時雷軍已經明確表態說小米不會造車。另外,博泰畢竟也並非一家造車廠。
博泰成立於2009年10月,其在發展戰略上制定了「1+1+N」,也就是車機+手機+N的戰略,N是指各種輸入輸出設備,包括耳機、手錶、手環、電視等智能家居以及各種IOT設備。這樣的戰略發展路徑無疑與雷軍的「5G+AIoT」殊途同歸,因此,才會有這樣一場戰略注資。
顯然,這樣的一次合作成功,對於雙方而言是一種共贏。從博泰的角度來說,小米的投資,不僅僅只是資金的合作,更重要的是有了一個強大的合作夥伴,尤其對於其產品手機車聯網而言。從小米的角度來說,則進步完整了生態的布局,為未來車聯網的戰略布局奠定了基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什麼是A股B股H股
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H股,即注冊地在內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資股。N股,是指那些在中國大陸注冊、在紐約(New York)上市的外資股。S股是指尚未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或者已進入改革程序但尚未實施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的股票
4. 配置全新升級 2021款東風風神AX7及AX7 PRO上市售8.99萬起
(編輯/邵帥)9月10日晚間,2021款東風風神AX7及AX7PRO正式上市。新車此次共推出5款車型,售價為8.99-14.39萬元。其中,新款AX7推出2款車型,售價為8.99-10.99萬元;AX7PRO推出3款車型,售價為12.39-14.39萬元。新款AX7車型採用了家族一以貫之的設計手法,而AX7PRO則以更新的外觀造型亮相。此外,官方現場公布了搶訂禮、安心禮、金融禮、煥新禮、轉介禮、升級禮、幸運禮等硬核七重禮。詳情如下:
動力層面,東風風神AX7PRO搭載1.6T直噴發動機,最大馬力170匹,峰值扭矩250牛米。新款東風風神AX7搭載1.5T和1.6T兩款發動機,前者最大馬力150匹,峰值扭矩230牛米;後者動力參數與AXX7PRO的1.6T發動機保持一致。傳動方面,新車匹配的是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或6速手動變速箱。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5. 汽車資訊∣小米汽車落戶北京亦庄;國家下達22年新能源車補貼
◆ 戴姆勒卡車因晶元短缺損失數十億美元,銷量將少五位數
戴姆勒卡車公司首席執行官Martin Daum預計,全球晶元短缺將使該公司今年的營收減少數十億歐元,並預計這一問題將持續到明年。Daum還表示,該公司的汽車銷量將比原本的銷量少「五位數」。
◆ 新款榮威RX5國潮版正式上市
起售價9.33萬元
新款榮威RX5國潮版正式上市,新車共推出一款手動車型以及一款自動車型,售價分別為9.33/10.33萬元。據了解,新車可享0首付、0月供、36期0息、5年/10萬公里整車質保,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終身質保等權益。
◆ 2022款柯珞克正式上市
起售價14.99萬元/搭1.4T引擎
上汽大眾斯柯達2022款柯珞克正式上市,新車共推出了2款車型,售價分別為14.99萬元及15.49萬元。外觀方面,新車採用了全新的家族式設計理念,與海外版基本保持一致。具體來看,新車採用了較為年輕的理念打造,前臉配備多邊形進氣格柵,內部提供銀色飾條進行點綴,此外,新車兩側還配備了分體式LED燈組,點亮後辨識度極高。
◆ 小米汽車落戶北京經開區 2024年首車將下線並實現量產
小米汽車落戶北京經開區,將在北京經開區分兩期建設累計年產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和二期產能分別為15萬輛,2024年首車將在北京經開區下線並實現量產。
◆ 2022款豐田威蘭達正式上市 售價17.18萬元起
配置升級
022款威蘭達正式上市。新車推出12款車型,官方指導價17.18-24.28萬元。作為年款車型,新車外觀並未進行太多改動,也繼續提供2.0L、2.5L混動兩種動力選項。據了解,新車主要針對配置進行調整。
◆ 2022款東風風行SX6正式上市
售價5.99-7.69萬元
2022款東風風行SX6正式上市。新車推出7款車型,官方指導價5.99-7.69萬元。相較於現款車型,2022款SX6新增2款車型,並針對部分車型進行了價格調整。外觀方面,2022款東風風行SX6延續了現款車型的整體造型,前臉為最新的品牌LOGO,三橫幅式鍍鉻中網簡潔、耐看。側面來看,新車保持了現款車型的大尺寸車窗,提升車內的開揚感。
◆ 財政部提前下達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資金,約385億元
《通知》顯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吉林等25個地區列入提前下達2022年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預算范圍。通知顯示,本次將安排3,847,926萬元(約385億元)資金。
6. 小米宣布進入造車行業,你會對它有所期待嗎
小米宣布進入造車行業,你會對它有所期待嗎?
從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就可以看出我們國家發展新能源的決心,而當前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佔比還比較小,2020年汽總銷量2500萬輛,而新能源汽車只佔了136萬輛,因此新能源市場潛力非常大。另外2020年底的新能源汽車銷售數據顯示,雖然當前新能源汽車蛋糕比較小,但在迅速增長變大:
1.小米的戰略司機。它不僅是小米集團的業務轉型的需求,而且也是小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創造一切聰明的生態。智能手機行業的競爭基本穩定,國際業務是富有成效的,未來的業務形式應該關注充血。
2.雷軍的敏銳感。雷軍是對趨勢非常敏感的人。他在移動互聯網中抓住了三個巨大的風港:智能手機(小米手機),互聯網旅行(早期小米司機,後來它的演變方向是一個下降),即時消息(MI聊天,雖然有損失與微信的競爭,促進即時通訊仍然是巨大的。Radijun掌舵的事件一直參與了魏小鵬的投資,這已經與汽車行業聯系。
第四,民營企業的初創精神,會加速企業和項目的成功。小米作為優秀的大型科技民營企業,有著創業的干勁和初心,這一點和特斯拉很相似,據說雷軍會親自帶對這個造車的項目,我相信一定會大獲成功的。相比於國有企業,和外企,民營企業的打法更加的靈活,效率會更高。
7. 想、蔚來、小鵬、威馬、恆馳和比亞迪誰能笑到最後
想、蔚來、小鵬、威馬、恆馳和比亞迪誰能笑到最後?理想汽車:
1.賣點:發力新能源高端市場,就是豪。賣點目前只能看到的是出身豪門,營銷模式可能有創新(汽車小鎮),其他的 不太清晰
2.資金:應該是入局晚但是投入大,據媒體報道恆大集團計劃三年內投資450億。2019年已經投入200多億把造車的幾大核心供應鏈收入囊中,還和頭部汽車零部件廠商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聲勢搞得最大,還投資了國內幾個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集團,也順道解決了銷售渠道問題,針對充電樁的問題,恆大又和國家電網合作成立合資公司,算解決了充電樁問題,看上去好像錢可以解決的問題都解決了。港股恆大健康股票因為恆大造車又漲了好幾波,現在也更名為恆大汽車了,短期內資金應該是最多的。畢竟地產的資金流是嚇人的。
3.趨勢:恆大恆馳汽車屬於純電動的,加上許主席對國家政策的敏感性,自然也是充分享受國家新能源的補貼,在國家汽車行業新能源戰略的支持下,最近一口氣發布了6款車型,涵蓋了轎車、MPV和SUV,可謂豪氣沖天!名字起得真是牛逼(恆馳1~6),估計也是故意這么叫的。最近在各大平台、央視,新媒體等開啟了廣告轟炸模式,震驚業內。如果產品力可以,還是可以期待的。但是恆大的企業文化裡面,做地產他們是第一,做其他的產業每次口號都很大,但是
實際效果差強人意,比如恆大冰泉,恆大糧油,恆大人壽都沒有在業界排名第一,產品力和底蘊用錢買不來的,要不然單憑資金,一汽和東風的資金也不比恆大差多少。
比亞迪新能源:
比亞迪新能源就不用細說了,資格老,也是最早布局純電動領域的,前幾年的利潤都是很大部分靠國家補貼發展起來的(看近幾年的財報就知道了),技術確實也是一流,尤其是沖破了新能源的核心技術(電池更不必說,國內屬一數二的),近期推出的刀片電池也是受到業內好評,大大提升了電池安全性、降低了電池熱失控風險。隨著比亞迪重視汽車設計,在造型中心的成立,設計上的短板漸漸在補齊。因此比亞迪活的久這沒什麼多說的,也有可能活得最好
8. 車聞聯播,坦克300正式上市,「小米造車」再次被辟謠!
售17.58萬元起?WEY坦克300正式上市
「吹了」那麼久,WEY品牌旗下全新緊湊型SUV坦克300終於都上市了,新車共推出3款配置車型,分別為探索者、挑戰者以及征服者,售價區間為17.58-21.38萬元。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
編輯|車上還有誰
9. 汽車資訊∣比亞迪宋PLUS DM-i上市;小米回應造車傳聞
◆ 乘聯會:中國新能源乘用車2021年銷量有望達200萬台左右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有希望達到200萬台左右,較2020年的117萬台增長在近70%水平。由此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有希望達到220萬台,增量達到90萬台水平。
◆ 東風風神奕炫騎士版 將於4月8日上市
日前,東風風神發布了奕炫騎士版車型官圖,新車在前臉方面變動較大,採用了最新家族設計語言,頗具運動感。據悉,新車將於4月8日正式上市。
◆ 比亞迪宋PLUS DM-i上市
2021 年 3 月 25 日,全球首款寬體超混 SUV 比亞迪宋 PLUS DM-i 領航上市!新車共推出兩個版本四款車型,補貼後全國統一售價為 14.68 萬元 -16.98 萬元。
◆ 法拉利SF90 Spider上市 售價499.8萬元
2021年3月27日,法拉利首款量產插電式混合動力敞篷跑車,法拉利 SF90
Spider在國內正式上市。動力上採用一台3.9升雙渦輪增壓V8發動機與三台電機組組合,最大功率1000馬力。共有X款車型,售價499.8萬元。
◆ 小米總辦副主任回應聯手長城汽車造車
對於小米聯手長城汽車造車的說法,3月26日,小米集團前公關部總經理、現小米集團總辦副主任徐潔雲在個人微博稱:完全扯淡的假新聞。受此消息影響,小米股價直線下跌。
◆ 上汽集團、海爾集團達成戰略合作(上汽集團官網發布)
昨天,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集團」)與海爾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海爾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兩家不同行業的龍頭企業,將秉承開放合作的積極態度,充分協同各自渠道和資源優勢,共同致力於工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融合發展,合作前景廣闊。上汽集團與海爾集團都已建成代表「數字化製造和全球化
4.0標桿水平」的燈塔工廠,
正在積極推動「C2B大規模智能定製」,未來將進一步打通B2C和C2B,真正實現「面向C端的智能製造」,攜手引領數字化、智能化、互聯網化產業發展新趨勢。
◆ 全新家族設計 帝豪S將於4月26日上市
吉利汽車帝豪家族將推出一款全新SUV,定名為帝豪S。新車外觀與內飾都採用了吉利全新的家族化設計——科技4.0元素,更顯時尚與科技感。據悉,帝豪S將於4月26日正式上市。
◆ 深圳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競價結果出爐
個人牌價漲近八千元
昨日,深圳舉行今年第3期小汽車增量指標競價。本期粵B車牌個人平均成交價為57730元。與上期相比,粵B車牌出現較明顯上漲。其中個人車牌平均成交價上漲7978元以上,漲幅達到16.04%;單位車牌平均成交價上漲9660元,漲幅也達到了15.72%。
◆ 國務院: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
國務院發布關於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意見提出,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取消對二手車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10. 4月即將上市或發布的新能源車,誰最有看頭
在4月,我們也了解到廣汽埃安、威馬、賓士等品牌會發布旗下全新的新能源車型。還有小米,在最新的發布會上宣布了正式進入電動汽車行業。我覺得還是小米最有看頭,因為小米會造一款相對低端,價格務實,突出小米智能生態優勢的產品。
每年的4月都可以算是汽車市場上最為火熱的季節,在經歷了三個月的低調後,每年4月汽車市場上都會爆發,這無疑也與每年4月都會有車展舉行有著很大關系。
什麼原因會入手新能源車?
政策。 為什麼把政策排在第一位呢,首先因為政策的驅使,環境問題和市場的推動,新能源汽車肯定是未來的主力,所以我把自己投在了新能源領域。並且,隨著新能源技術的逐步發展,電池技術的持續提升,國家的補貼肯定也會越來越少,享受到的政策福利肯定也會越來越少,所以2019年電動車技術已經基本可以滿足日常的使用,續航焦慮也不是問題了,為何不借東風,入手一台積極正向的新能源汽車呢。總之,經濟型和舒適性和動力性是電動車天生就有的優勢,政策是因為國家的推動,未來幾年會逐步縮減,而智能是所有電動車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占據新能源市場最有力的工具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