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可以通過技術分析來預判股票走勢
股票的走勢就是價格的走勢.
由於對價格形成的理念不同,歷來分為兩大體系,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
所謂基本面分析,說簡單了就是看看股票到底值多少錢.
所謂技術面分析,大致就是分析股票在市場上的供需情況,供大於求時,當然股票的趨勢就是向下,反之同樣.
供需的轉換不是突然的,而是一個過程.打個比方,一輛汽車從前進到後退肯定是要經過減速,停止以後才能後退的.
技術分析就是要通過對價格走勢的分析,判斷股票目前處於什麼過程當中,是盤升過程還是橫盤過程,或是盤跌過程當中.
上升中的橫盤是要警惕的,下跌中的橫盤則可能是機會.
至於通過技術分析能過預測到頂點或者是低點在什麼位置,就有神化嫌疑了,因為通過人的因素(比如政策 機構行為等),完全能夠影響某一過程的長與短.
這是我的一點感覺,很不成熟啦,和大家共享吧!
^_^有時覺得想這些問題很有意思
很希望和有同樣興趣的朋友共同切磋,,一起做股市裡的明白人.
2. 《股市心理博弈(修訂版)成功投資的心理學與哲學》txt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股市心理博弈(修訂版)》((美)約翰·邁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yfEUA3dfRrKipMYBWgb4xQ
書名:股市心理博弈(修訂版)
作者:(美)約翰·邁吉
譯者:吳溪
豆瓣評分:7.4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3年
頁數:437 頁
內容簡介:
《股市心理博弈(修訂版)》當然不是什麼關於精神病學科的專著。它也決不是什麼心理學的叢書。它只是一本力圖幫助股民們,在其股票市場交易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自信和能力的指導叢書,當然,我也衷心地希望它能夠有助於奮斗在其他領域的人們。本書不可避免地觸及到了許多不同的論題,它們中的一些在社會上存在著極大的爭議。本書並不想就這些問題給出什麼權威的定論,但是,在很多領域、很多爭議當中,人們都似乎有意識地進行了高度的專業化分工,以至於人們的內心世界都被或多或少地隔離於外部的客觀世界之外。諸如在金融、法律、政治、宗教、社會、醫學、教育、精神病學等學科和領域,都已形成了專業的術語,這些術語的精確涵義,只有它們的創始人才能夠真正地把握。因此,在我們進行某項專業研究之前,我們有必要首先就某些涉及到的專業概念進行精確的界定。然而,在面紗之後,世俗的公眾並沒有受到權威的歡迎,在那些專業人士與普通大眾之間,缺乏有效而充分的溝通。
作者簡介:
約翰·瑪吉被認為是有史以來股票趨勢技術分析領域最偉大的投資大師。他與羅伯特·愛德華茲合著的《股票趨勢的技術分析》一書銷售量達到100萬冊,是該領域內最熱賣的經典之作。
3. 分析股票價格走勢的技術圖形狀況,並指出它是屬於哪種技術形態,各自有哪些特徵,預測股票價格未來走勢
專業知識也需要專業人士 外行看熱鬧
4. 如何看股票的上升通道 想找這種技術的書基礎點的最好~
技術分析有K線均線切線形態指標技術理論分析你說的上升通道源於切線趨勢線等
5. 巴菲特的相關書籍
個人感覺看投資類的書不求多而求精,以下是搜集的一部分書,像巴菲特本人著作《從100到160億》還是買一本回家慢慢體味吧。
經典名作推薦《巴菲特原則》,《巴菲特經典投資案例》,《巴菲特怎樣選擇成長股》,《投資聖經:巴菲特的真實故事》(連載http://www.people.com.cn/GB/jingji/8215/30241/)。
一個資料很全的投資論壇,注冊下,你會發現投資天地如此寬廣,世界如此大同:http://bbs.macd.cn/
英國人里奧·高夫寫的《一次讀完25本投資經典》(吉林人民出版社),裡面有幾本書值得推薦給大家。里奧·高夫推薦的第一本書是《金錢游戲》(亞當·史密斯)。這本書在中國大陸沒有譯本,很奇怪,因為裡面的一些故事情節還是蠻有意思的。比如身為投機客的作者為了賭贏可可的上漲期貨合約,派了一名「間諜」馬文去非洲迦納,考察那裡的蟲害是否嚴重。不幸的是,馬文在叢林中被水蛭叮滿了全身,又被村子的居民扔進了一個熱油鍋里。史密斯最後當然是損失慘重,但馬文並沒死,那些熱油是給他治傷的。
第二本書是《像大亨般思考》,我不敢恭維。這種勵志書與傳銷一樣,有著很大的市場,可我一點興趣都沒有。同樣,我也多次拿起羅伯特·清崎寫的《富爸爸窮爸爸》之類的書,可讀了幾行字,便覺得像個膚淺的騙子的巧舌如簧。當然我佩服這個美籍日本人通過《富爸爸》系列發財致富的本領,但他向人灌輸的「智慧」實在小兒科。
《漫步華爾街》(伯頓·麥基爾)。這本書很棒,它是我的啟蒙書籍之一。我1991年進入上海證券交易所後,坊間還沒有什麼合適和有趣的證券書籍,只有台灣地區過來的一些圖書在充數。而《漫步華爾街》就是大陸最早翻譯的一批投資經典之一(2002年的上海財大版是近年最新的譯本)。盡管十幾年過去了,我仍然對麥基爾從猩猩擲飛鏢得來的投資組合可以大勝基金經理人的例子記憶猶新,而且我贊同里奧·高夫的評論,《漫步華爾街》是對「股市不同的理論提出最詳盡、清楚解說的投資經典」。2004年麥基爾應博時基金公司的邀請,來到中國講演,似乎沒有引起像其他投資大師來華般的轟動,但我看了記者對他的訪談錄,還是倍感平實、親切。如果一個初入市的投資者想真正入門「華爾街」的話,或不想被充斥著騙子的股評家蒙蔽,不妨先讀一下《漫步華爾街》。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也曾出版了麥基爾與中國大陸在美國的學者梅建平合著的《全球獵商機》,卻遜色不少。
《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
《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
《巴菲特:美國資本家的特質》(羅傑·洛文斯坦),海南出版社的書名譯為《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世界首富沃倫·巴菲特傳》,這似乎更加貼切些。這本書是巴菲特傳記進入大陸最早也是最好的一本。當然後來出版的大量有關巴菲特的書籍也不錯,如《福布斯》評出的「全球最具響應力的二十部商業書」中的《沃倫·巴菲特之路》(小羅伯特·G·海格士多姆)。除了《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外,《投資聖經》(安迪·基爾帕特里克)和《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頗值得一讀,前者未必精彩,但很細微很全面,簡直就是有關巴菲特的網路全書,可以當辭典翻查。後者由巴菲特寫的公司年報文章摘編而成,天底下可能沒有第二家公司的年報,會受到如伯克希爾公司年報那般的熱烈歡迎。這當然有著狂熱崇拜的成份,但巴菲特親筆寫的東西也確實引人入勝。而且,我以為比起各種巴菲特的傳聞軼事,年報是最偉大的投資教科書。遺憾的是,《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未收錄近幾年的巴菲特年報摘錄,也沒作過修訂。
《戰勝華爾街》
《征服股海》(彼得·林奇)這本書在上海財大版上譯成了《戰勝華爾街》。彼得·林奇是共同基金經理的傑出代表,為了基金營銷,有些基金公司會花功夫包裝「明星經理」,彼得·林奇也是由富達基金公司推出的明星。不過,大多數明星基金經理都隨風消逝,像彼得·林奇那般有自己的投資哲學並至今被人認可的經理可謂鳳毛麟角。彼得·林奇有一個投資觀點我一直很受用,那就是你不必千里迢迢或費盡心思去調研自己不熟悉的上市公司,好股票就在你身邊,比如你夫人愛穿的服裝自己孩子愛喝的飲料。彼得·林奇和巴菲特有一點是共通的,不買自己搞不懂的產品和公司股票,比如一些「神秘」的高科技產品。我最近又細讀了他的另一部作品《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覺得林奇真是個很平實通達的人物,不偏不倚,高人啊。一般來說,基金經理都不會倡導散戶自己投資,否則他們收誰的管理費呢。林奇卻不然,他談到散戶投資有很多優勢,沒有必要去買基金。另外,一般基金經理也喜歡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專家」,至少要「專業」,讓傻傻的客戶肅然起敬,而林奇強調「我將繼續盡可能地像一個業余投資者那樣思考投資上的問題」。大多數投資股票的人還有一個偏見,就是對買房興趣不大,可是林奇勸大家投資股票前先買房,他認為,同樣是買股票和房產,後者大多時候不會像投資股票那般讓你後悔不已。
彼得·林奇有些直覺很深刻。有一次,林奇到一家名為Tandon的熱門軟體公司去,見到一位投資者關系辦公室的人員,他來公司的時間不長,卻持有公司股票和期權的市值達2000萬美元。一位普通工作人員因公司變得如此富有,讓林奇頓生警覺。Tandon股價已上漲了8倍,市盈率極高,若再漲一倍,他的資產不是變成了4000萬美元?林奇果斷地拒絕了購買Tandon的建議。後來,Tandon從35多美元跌到1美元多。
《金融煉金術》
《開放社會》
投資大師都挺有風格的,索羅斯和林奇迥然不同。林奇評論索羅斯「是通過製造讓人難解的頭寸,如賣出黃金,買進看跌期權,對澳大利亞證券進行套期保值,賺了一大筆錢」。而且林奇坦承,他也搞不懂索羅斯的把戲。相對而言,林奇和巴菲特卻是很美國化的投資大師,林奇評論巴菲特「是所有人中最為出色的投資者,他所尋找的機會類型跟我的幾乎一樣,惟一的不同之處在於一旦他找到了這樣的機會,就會把這家公司的股票全部買下來。」
比起美國式的實用主義文化,索羅斯顯得很玄,他是典型的「老歐洲產物」。除了《超越指數》外,坊間有不少關於索羅斯的傳記和「如是說」,可我覺得可以盡量讀投資大師自己的著作,尤其是像索羅斯這種很難用「他人」語言概括的人。
正如林奇所言,索羅斯的許多市場舉動令人費解難懂,人們便抓住他狙擊英鎊等故事,大肆渲染,這就把他下降到一個狡詐的對沖基金經理的層面上了。我很幸運,因為索羅斯的著作言必稱波普爾,而後者是我大學時代花過功夫研究的科學哲學大師。
由於本文不是專門討論索羅斯更不是波普爾思想介紹,我長話短說,索羅斯對波普爾的「證偽理論」和開放哲學大為贊賞,決心將它們用到金融市場上去。索羅斯認為自己不僅沒擁有絕對真理,而且也沒必要通過「實踐」來檢驗自己的理念是不是真理,他的行動哲學就是要不斷被「證偽」,也就是說隨時准備出錯,然後修正之,因為這對一個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市場上的投機客太重要了。
索羅斯的《金融煉金術》確實不好懂,不過,我曾把這本書作為陪我遊走世界各地的「休閑書」,且讀得津津有味!商務印書館出了他的另兩本專著《開放社會》和《索羅斯論全球化》,要好讀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拿來一讀。
如果讀者想對波普爾有研究,坊間有許多他的譯著,但我建議讀讀《維特根斯坦的拔火根》(長春出版社),裡面的兩個主人公之一就是波普爾。這書寫得非常有趣,可以看出發現開放理論的人未必是開放的人物。
《國際九大投資基金經理訪談錄》
這是里奧·高夫推薦的三本書,我覺得沒什麼大意思。《專業投機原理》(維克多·斯波朗迪)是本暢銷書,大陸由宇航出版社出版,書名起得很吸引人,但放在索羅斯的《金融煉金術》的副標題上才合適。因為《專業投機原理》是本大雜燴,拿出許多東西來唬弄人,類似的投資理財書極多,只不過該作者更會包裝而已。《股市大亨》/《新股市大亨》(約翰·崔恩)也是暢銷書,收集了許多投資大師的故事。不過,我還是建議大家讀這些投資大師的原作,原因是故事並不能反映投資智慧和理念。《金融怪傑》(傑克·史瓦傑)描述的是交易員的故事,這類書有不少,隨便翻翻而已。
里奧·高夫在選擇《股市大亨》時,曾談到它曾對海外有過較大的影響,但在中國大陸卻沒有。在九十年代初期,倒是在《上海證券報》的專題版上連載過《國際九大投資基金經理訪談錄》(史振邦編譯),當時這類書籍在大陸根本沒有,所以引起不小的轟動,後來由我們將它編成書籍,很是暢銷。到了九十年代後期,我們又將《上海證券報》上的「實戰經典」專版上的文章匯成《國際投資基金經理談股論道》(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但影響力已經明顯不如前書。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一次讀完25本投資經典》的第十本書是《論凱恩斯》(羅伯特·史卡斯基著)。里奧·高夫認為凱恩斯是投資大師,非常正確。經濟學家一般在投資方面是屢戰屢敗,像大經濟學家費雪在1929年大崩潰前夕仍樂觀過頭,已成為經典案例。而1998年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直接操盤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覆滅,使人們對經濟學家的實踐能力的懷疑更是雪上加霜。但凱恩斯是個例外。這倒不是說凱恩斯曾從事期貨、股票、外匯等多種投資,而且成績似乎不錯(這是大多數人的看法,但有人也認為凱恩斯最終的投資結果並不成功),而是因為凱恩斯在他的著作中時時顯露了對投資市場復雜性的深刻理解,如「選美女理論」、「搶座位」,已深入到行為金融學和心理學層面。坊間有凱恩斯文集,其中一本就是《投資的藝術》(江蘇人民出版社),不過真正的精華還是那本經典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股票作手回憶錄》
接下來的《股票作手回憶錄》(愛德溫·李費佛)盡管作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卻經久不衰,它確實像一部經典的西部片般魅力長存。後來很多書有意無意地模仿《股市作手回憶錄》,偏偏就是缺了那種感覺和深入人心的激烈。這本書描寫的是美國早年的市場環境,充滿了欺詐和操縱,但許多教訓和經驗值得後人借鑒。按高夫的說法,最讓人感慨的是書中的原型交易員大敗於1929年的股市崩盤,一蹶不振,在1940年飲彈自盡,真是自古「紅顏」多薄命啊(在許多方面,出色的交易員與紅顏不乏相似之處)。在中國大陸,《股票作手回憶錄》從來沒有暢銷過,卻是一本常銷書。
《證券分析》
《聰明的投資者》
《價值再發現:走近投資大師本傑明·格雷厄姆》
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更多地被譯成《聰明的投資者》,它是巴菲特向崇拜者推薦的必讀書。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是基本面分析派的開山力作,當然經典,不過我卻幾番猶豫是否要列入55本書目中去,因為我自己也沒讀完!在我籌劃期間,就定下一個標准,那就是無趣的或硬啃的書都不列入進去,如威廉·夏普的《投資組合理論與資本市場》也許很重要,可是我只是選了一部分閱讀而已。我雖然讀過許多大部頭的金融投資教科書,卻總覺得不少論述華而不實。
《證券分析》太晦澀,《聰明的投資者》好讀點,但我還建議大家讀一本叫《價值再發現:走近投資大師本傑明·格雷厄姆》(機械工業出版社),這本書精選了格雷厄姆的一些文章、演講及訪談,如在1932年《福布斯》雜志上發表的《美國企業是否值得活下去?》,當時紐交所掛牌的公司中,超過30%的公司股票的價值低於其解散並清算出售的價值,格雷厄姆向大家發出信號,現在該是安全地回到股票中去的時候了。還有一篇是1955年3月格雷厄姆在美國參議會銀行貨幣委員會上的證詞,主要是討論影響股票買賣的因素是哪些,它的轟動性當然不能和老摩根在去世前不久的國會證詞相比,但非常有趣,值得一讀。《價值再發現》還發表了格雷厄姆在紐約金融學院的演講稿,共有十講,也是清晰了解這位證券分析之父思路的好辦法。
格雷厄姆的著作在大陸翻譯得較全,如《儲備與穩定》和《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解讀》都有中譯本。
《怎樣選擇成長股》
《非常潛力股》(費利普·費舍),海南出版社的譯名是《怎樣選擇成長股》。眾所周知,巴菲特將自己成功的理論基礎歸於兩個人,一個是恩師格雷厄姆,另一個就是費舍。通俗地說,格雷厄姆教巴菲特如何拾起還能吸上幾口的煙蒂,而費舍教他如何發現味道極佳的好煙。價廉物美的股票固然好,可不易找,尤其是在大牛市中,而費舍認為,價貴物美的股票也可以買,因為隨著企業的成長,價貴會變得相對便宜。格雷厄姆與巴菲特面臨的市場環境迥然不同,一個是二次大戰前且遭遇大蕭條的熊多牛少的市場(格雷厄姆在1929年的大崩盤後喪失了35%的價值),另一個是戰後美國走向全球經濟獨霸的階段,投資策略和方法當然會改變。關於費舍的成長股理論,我曾在幾年前的《財經》雜志上長文介紹過,以新聞報道為價值取向的主編胡舒立對我不厭其煩的一期又一期的文章失去了耐心,終於一次在我的文章最後加上「本文完」的字樣,強行停止長篇大論,有趣得緊啊。
從閱讀效果看,熊市裡讀格雷厄姆、牛市裡讀費舍比較合適。
《江恩:華爾街四十五年》、
《股市趨勢技術分析》
高夫下面推薦的兩本書是有關技術分析的——《江恩:華爾街四十五年》(江恩)和《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羅伯特·愛德華和約翰·邁吉)。對這兩本書,高夫與其說是將信將疑,還不如說是基本否定,勉強推薦只是因為它們對不少投資者有影響力。好笑的是,高夫竟把《股市趨勢技術分析》比作希特勒的《我的奮斗》,原因是它們都有歷史價值!
絕大多數投資大師對技術分析派不屑一顧,乃至於認為他們在行江湖騙術,我過去也如是想。在十多年的中國股市中,股價波動主要是由政策、人為操縱和偶然的公司盈利因素決定,技術分析如何有用武之地?我曾有一個觀點,讀懂技術圖形只對想和莊家一賭的人有用,這與如何辨識地下錢庄的地址一樣。莊家在每天股價的行走上做足功夫,劃出技術分析經典圖型,讓參與者一起入局賭一把。
至少從中國股市的經驗看,技術分析派中出的騙子最多,像寫《短線是銀》的唐能通之流數不勝數,對散戶的傷害也最深,但接受所謂技術分析的土壤很肥沃,因為不勞而獲賺快錢是人的慾望。
我現在仍沒有改變上述看法,但試圖對技術分析做點研究,因為它是金融心理學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不了解它,做不好投資。技術分析的重點是研究趨勢,雖然它未必能清晰地指出趨勢。但絕不能和趨勢作對,是一條重要的控制風險原則,很多人知道卻經常做不到這點,如果利用技術分析的「教條」督促一下自己,未必是件不妙的事情。又如,技術圖型有種「自我實現」效應,很多人拋售股票的原因僅僅是別人在拋,反之亦然。
《江恩:華爾街四十五年》中最好的章節可能是「歷史上的大炒家」,江恩舉了不少大炒家的故事,其中一個就是上述股票作手利文摩爾。江恩稱利文摩爾是個有信用的人,他雖然屢屢破產,但只要恢復元氣,一定還債(包括欠江恩的錢)。高夫曾提到利文摩爾在1929年便徹底失敗,而江恩說他在1934年再次破產後又賺了錢,當然最後確實在破產狀態下自殺。《金融心理學》的作者拉斯·特維德還提到過利文摩爾是如何逃過1929年大崩盤的,當時他僱傭40名「統計員」作為助手,在沒有計算機的情況下,對下跌和上漲的股票家數進行計算。在他們廣泛選取的1002隻股票中,有614隻同一時期下跌,只有338隻上漲,所以盡管工業指數成份股漲勢喜人,利文摩爾感到大勢不妙,趕緊走人。
江恩對這位大炒家的總結是:「利文摩爾的弱點之一是他除了學習如何賺錢之外,什麼都不學。他從不學習保存資金的方法。他貪心,有權力欲,所以當他賺了一大筆錢以後,就不再穩妥地進行交易。他試圖讓市場跟著他的意願走,而不是等待市場自然地轉勢」。這也是所有最終失敗的大炒家的通病,當他們賺到大錢後,就忘卻了遇事小心謹慎的成功之道,變得過度交易,沒考慮意外的出現,忘乎所以,最後市場經常只有他一個買家,其他都是賣家。
江恩的下面一段話已超出了技術分析的范疇:「任何投資者都應在交易的時候記住,他可能是錯的。那麼他怎樣才能糾正錯誤呢?答案是設置止蝕單,這樣可以減少損失。除非一個人知道他要冒多大的風險,以及在一筆交易中他的資金要冒多大的風險,否則他就不應該開始投機。因為如果不知道這些基本的規則,那麼他遲早會因為意外的出現而爆倉」。
要掌握技術分析勢必要了解心理學,《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的作者之一約翰·瑪吉還有一本《戰勝華爾街》的書也由機械工業出版社譯出。坊間有無數的「戰勝華爾街」,這本敘述的是「成功投資的心理學與哲學」,有點意思。比如書中講了很多有關地圖的故事,不失為一種理解技術圖形的哲學涵義的方法。
《與天為敵》
里奧·高夫推薦的第十六本書是彼得·伯恩斯坦的《與天為敵》。伯恩斯坦是《投資組合管理期刊》的創辦者(1974年),更是一位將復雜的投資理論和觀念注釋成風格清新的故事的高手。我每每讀伯恩斯坦的書,就覺得是在讀歷史小說,極有快感。《與天為敵》的副標題是「風險探索傳奇」,從希臘、文藝復興一直聊到現代,主要涉及不少概率問題,但寫得極人性化。伯恩斯坦的另一本《投資革命》(上海遠東出版社)講的是馬克維茨、默頓、薩謬爾森、米勒、莫迪格里亞尼等經濟學家是如同把高深莫測的理論用於華爾街的實踐上的,讀者看完之後,就不會被所謂的「火箭科學」之流的金融工程蒙得暈頭轉向了。伯恩斯坦的另一本書《黃金的魔力》沒有中譯簡體字本,寫的是黃金的歷史,大家之作。
《投資組合管理期刊》對伯恩斯坦的助益很大,他坦承:「是這份雜志使我更年輕了,而非別的什麼東西,因為學習的過程是很緊張的,當你必須要讀所有那些材料——是你細讀,而不是瀏覽,並且好的壞的都讀——你就不能不從中學到東西」。
伯恩斯坦近年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過一篇《投資的核心》的短文,描述不確定性始終圍繞著我們,其中不乏警句般的風格:
「在投資者頭腦比較冷靜的時候,投資者知道他們沒有能力預知未來。然而,在處於極端恐慌或狂想的心理狀態下時,他們對其預測變得非常大膽:他們的行為使人感覺好像不確定性已經消失了,結果是毫無疑問的一樣。現實突然轉變成了那個假象的未來,其中結果是已知的。這種情況是很少發生的,但他們也是難以讓人忘記的:市場的大起大落就是由投資者的心裡從懷疑到確定的轉變形成的」
「歷史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多的有關市場行為的教訓,盡管如此,以延伸不可重復的過去的長期因素適用范圍方式來預計長期期望收益是非常危險的。盡管沒有人會懷疑老摩根的推測,即資本市場永遠是在波動的,但是並沒有事先確定的市場必定會恢復到的均值。在20年或者30年中收益率即使只有1—2個百分點的差異,也會造成最終財富的巨大差別」
「投資不像許多其他的領域:因為不確定性是根深蒂固的,大多數的勝利都會屬於烏龜,而不屬於兔子」。
《24天:安然垮台真相》
《瑪莎的公司》
我不明白高夫接下來為什麼推薦《戰勝道瓊斯》(麥克·歐希金斯/約翰·道恩士),因為它的內容很普通,沒看出什麼成功之道來。而下面的《放空巧術》(凱薩琳·史丹利)和《統計會說謊》(達倫·霍夫)被上海財大出版社譯成《賣空的藝術》和《統計陷阱》。《統計陷阱》是本很有趣的小冊子,由一位有統計背景的新聞記者所寫,但它首先最適合的是廣大的新聞工作者,因為他們稍有統計常識,不會犯很多低級錯誤。《賣空的藝術》也不錯,有許多個案,可是缺乏具體的情境。我建議大家讀兩本有助賣空的書,一本是《24天:安然垮台真相》(上海遠東出版社),另一本是《瑪莎的公司》(中信出版社)。
安然公司欺詐案早已真相大白,似乎沒什麼可深挖的地方。我當時見到《24天:安然垮台真相》,也是這個意思。但有位朋友建議我一讀,我看後才發現安然公司垮台有相當的偶然性,它肇始於公司的CEO斯基林的辭職,《華爾街日報》的兩位記者覺得有點奇怪,便想寫點東西,後來他們又很偶然地發現了公司年報中的「相關合作交易」的欄目,這些東西早被許多分析人員和基金經理讀過,記者們卻找到了公司財務總監法斯托在關聯公司兼職的情況,本想抓些「小辮子」,沒想越攪越渾,事情一發不可收拾。當然,在書中也介紹了一些放空者竭力幫助記者的故事,他們是揭穿黑幕不可缺少的一環。
放空的真正藝術在於不僅能夠看空一家公司或一個市場,還得在合適的時機放空,這確實需要「一葉知秋」的本領,乃至運氣使然。對於喜歡人文歷史思索的朋友,還可以看看林達寫的《總統是靠不住的》(三聯書店),「水門事件」直接導致了尼克松下台,而人們是如何放空政府的,可以看其中的詳細敘述,看後也許會和我有同樣的感慨:現實遠比故事要離奇,有許多事情非我們人力所及。
《瑪莎的公司》反映的是另一個故事。女主人公瑪莎是美國家居時尚的代言人,她的瑪莎·斯圖爾特多媒體公司於1999年10月18日開盤交易,發行價是18美元/股,當天開盤價為37美元/股,上漲了107%,但在隨後的6個月里,股價下跌了48%。事情並沒完,她又因內幕消息,拋售了一家生物制葯公司的股票,而被法院審判。整個過程也是離奇、精彩,讓人深思。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與其是主動賣空,不如說是要防天有不測風雲。
里奧·高夫最後推薦的六本書都很有價值。《一九二九年股市大崩盤》經常被人提及,自是一本經典之作。作者加爾布雷思並不為主流經濟學所接受,可是對社會大眾有影響力,文筆也很淺顯易懂,這本書即將由上海財大出版社譯出,我們靜候佳音。
《混亂中的困惑》(喬瑟夫·迪加維加)收入海南出版社的《投機與騙局》中。這本書在1688年已出版,用的是對話形式來解釋當時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市場的運作,但書中所描述的種種現象似乎也發生在今天的市場中——混亂、瘋狂,充斥著人性弱點的暴露。
《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
《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麥里斯·麥基)不單是本投資經典,也是一本人類愚行的總記錄,如十字軍東征、「女巫」、占卜術、催眠術、聖物崇拜、決斗等歷史故事。《投機與騙局》只收錄南海公司、鬱金香和密西西比計劃的幾個大泡沫,相比之下,視野狹小了些。在中國九十年代初的上市狂潮和九十年代末的世界科網泡沫中,我們都會看到南海泡沫的影子。當時的「股份公司申請」中有:馬匹保險公司、頭發貿易公司、為所有男女主人因為僕人造成的損失而保險的公司以及「經營和承攬巨大好處,但是沒有人知道它是什麼公司」。
《客戶的遊艇在哪裡》
《股票市場顯相實錄》(費雷德·施維德)明顯沒有《客戶的遊艇在哪裡》的譯名那般直奔主題和生動,也就是說港灣里到處是經紀人的遊艇,卻不見客戶的遊艇。這書事實上講的是金融中介機構的盈利之道及隨時可能出現的忽視客戶利益的腐敗,比如基金可以虧得一塌糊塗,但基金經理照樣收取管理費等。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聰明的人不應該「買股票」,而是要麼「賣股票」,要麼做「交易中介」。也就是說,自己搞家公司上市或者為別人包裝上市,這樣就避免了投資風險。中國的絕大多數券商的死亡之旅是與自營有關,他們自己充當了交易主體,把自己的風險全部暴露卻無法防範。如果這些券商僅經營經紀業務,即使沒有賺大錢的投行業務,生存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說謊者的撲克牌》
《營救華爾街》
《世紀大拍賣——俄羅斯轉軌的內幕故事》
《悲觀博士考夫曼論貨幣價值》
《說謊者的撲克牌》的作者邁克爾·劉易斯是個極機智的寫手。他曾是所羅門兄弟公司的債券交易員,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敘述出來,有黑色幽默風格,讓人忍俊不禁。所羅門公司是80年代華爾街極富個性的公司,它出了很多人才,後來又演繹了許多故事。例如,已超過路透社的財經信息商彭博創始人、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就出自所羅門公司,當時年已不惑的他被炒魷魚,不得不自創事業。《說謊者的撲克牌》寫到1988年、1991年所羅門公司因操縱政府債券丑聞而差點倒閉,後被巴菲特解救,故事情節可見《華爾街黑幕》(四川人民出版社),作者是馬丁·邁耶,海南出版社推出了他的很多著作。邁耶的文風應屬通俗財經類,可總透露一股陳腐味,讓人難以卒讀。如果把他的著作與伯恩斯坦比較,高下立見。
債券丑聞的主角之一是梅利韋瑟,他是所羅門公司的董事和王牌債券交易員,《說謊者的撲克牌》就是以他登場亮相為開頭的。巴菲特接手所羅門後,對公司的交易文化頗為感冒,梅利韋瑟不得不離開,創辦了後來轟動一時的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於是又成為《營救華爾街》一書的主角。當公司面臨破產,很想出資營救的巴菲特最終沒有動手,可能是與他對梅利韋瑟的交易文化不以為然有關。《營救華爾街》和《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的作者同是羅傑·洛文斯坦,他將復雜晦澀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前因後果寫得如此扣人心弦,真是有本事。坊間還有一本英國作者尼古拉斯·鄧巴的《創造金錢》(上海人民
6. 什麼是股市技術分析的含義及技術分析三大理論假設
技術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判斷股票現行股價的價位是否合理,並描繪出長遠的發展空間,而技術分析主要是預測短期內股價漲跌的趨勢。
技術分析的三大假設:
1、一切信息都涵蓋於市場行為之中:主要的思想是認為影響股票價格的每一個因素(包括內在的和外在的)都反映在市場行為中,不必對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具體是什麼做過多的關注。如果這一假設不成立,那麼通過技術分析所得出的任何結論都是無稽之談。
2、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趨勢的概念是技術分析的核心。研究價格圖表的全部意義,就是要在一個趨勢發生發展的早期,及時准確地揭示出來,從而達到順著趨勢交易的目的。事實上,技術分析在本質上就是順應趨勢,即以判定和追隨既成趨勢為目的。
3、技術分析和市場行為學與人類心理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價格形態,通過一些特定的價格圖表形狀表現出來,而這些圖形表示了人們對某個市場看好或看淡的心理。
(6)瑪吉股票走勢的技術分析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技術分析必須與基本面的分析結合起來使用。
2、注意多種技術分析方法的綜合研判,切忌片面地使用某一種技術分析結果投資者必須全面考慮各種技術分析方法對未來的預測,綜合這些方法得到的結果,最終得出一個合理的多空雙方力量對比的描述。
3、股票市場上的技術分析也就是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上的股價以及成交量的走勢分析。通常是通過對某個股的股價在連續的一段時間的K線走勢以及成交量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投資建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股市技術分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技術分析三大公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技術分析
7. 技術分析:如何看股票走勢圖
以下簡單介紹一下股市中常見的各種K線圖組合
第一種類型:平型
一、平底,簡稱「鉗子底」。
特徵:
在下跌行情中。
某根K線的最低價位(包括下影線在內),與後一根或幾根鄰近的K線的最低價位處在同一水平位置上時。
就構成了平底。
操作:
如果該走勢出現在較大跌幅之後,所提示的股價反轉的可能性就很大。我們可考慮適當買進。
二、平頂
特徵:
形成於股市漲勢之中,當某根K線的最高價位,與後一根或幾根鄰近的K線最高價位相同,就構成了平頂。
操作:
如果該圖形與T字線或倒T字線一同出現,股價下跌的可能性比較大,此時的操作盡量是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盡量減倉出局。
第二種類型:圓型
一、圓底
特徵:
1、股價形成一個圓弧底
2、圓弧內的K線多為小陰小陽線
3、最後上升缺口來確認圓底形態的成立
操作:
當出現圓底的時候,表示市場的做空已大大減少,後市的發展上升的可能性將是很大的,因此,當投資者見到該圖形時應適當考慮買進股票。
二、圓頂
特徵:
1、股價形成一個圓弧頂
2、圓弧內的K線多為小陰小陽線
3、以下跌的缺口來確認圓頂的形態成立。
操作:
此時的股價在上漲或橫向整理時期,表示多方已無力推高股價,後市的轉跌可能性很高,此時的操作宜做好退市的准備,盡早賣出。
第三種類型:塔形
一、塔形底
特徵:
1、在下跌行情中
2、股價拉出大陰線跌勢趨緩,出現了一連串的小陽小陰線
3、隨後竄出一根大陽線,
操作:
一般說來,股價在地位形成塔形底,若有成交量的配合,往往會有一段漲勢的出現。因此,此時的操作便是抓准機會跟進做多。
二、塔形頂
特徵:
1、上升時拉出一根大陽線
2、出現一連串向上攀升的小陽線,之後上身速度減緩
3、出現一連串的小陰線,最後出現一根較有力度的大陰線。
操作:
此時的操作一般賣出,避免下跌帶來的不必要的風險。
8. 什麼是股票技術分析
不管是多麼復雜的技術分析都是在用數學語言描述行情走勢,讓復雜的行情走勢看起立趨勢明顯,但記住技術分析不能預測未來,只能告訴你現在什麼什麼情況。
圖片中的技術指標不就是清晰的提醒了行情走勢嗎。
紅的是多頭
綠的是空頭
9. 如何用趨勢線分析股票技術走勢
很多股民朋友在炒股的可能僅盯著股價看,而容易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技術指標,但炒股都會用到技術指標的,而均線則是技術指標里的重要指標之一。均線究竟是什麼,怎麼看以及怎麼去應用呢?接下來我就為大家簡單說一下,希望能幫到你。我們在講之前呢,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大家可別錯過了【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均線的定義
1、均線是什麼
均線是投資者經常用的一種關鍵的技術指標,它是將某一段時間的收盤價之和除以該周期所得到的一根平均線。比如一周內5天都是交易日,也就是5天的收盤價加在一起除5便可得到這幾天的平均收盤價,10日、20日等也是一樣以此類推。
2、均線有哪些、不同顏色
均線是根據選取的參數不同,其作用和反應情況也不同。常用的參數有5日、10日、20日、30日、60日、120日、250日。常用的顏色有白色(5日線)、黃色(10日線)、紫色(20日線)、綠色(30日線)、灰色(60日線)、藍色(120日線)、橙色(250日),顏色和日線並不是固定搭配的,股民可以看自己喜歡的顏色來設定。
二、均線的簡單應用
1、如何在走勢圖看均線
(1)添加均線:比如在股票軟體界面按MA鍵出現如下圖再按回車鍵就可以添加了
(3)銀山谷:短中線的話都穿過長線時所形成的圖像,在下邊會有一個四邊形,或者是三角形,這里就和山谷相似,在長期跌落後首次出現的山谷稱為銀山谷。
(4)金山谷:在銀山谷後面又映現出一個山谷,通常會比銀山谷的買入點更可靠。通常大家買股票都是買的龍頭股,原因是此類的股票一向是行業中的最為出色的,在股市中也可以帶來一波好的形勢。我這里也將A股各行業的龍頭股名單列出來了,免費同大家一起分享~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應答時間:2021-08-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