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长虹集团的历史。
长虹网站:http://www.changhong.com.cn/changhong/china/7920.htm
长虹始创于1958年,公司前身国营长虹机器厂是我国“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当时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历经多年的发展,长虹完成由单一的军品生产到军民结合的战略转变,成为集电视、空调、冰箱、IT、通讯、网络、数码、芯片、能源、商用电子、电子部品、生活家电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逐步成为全球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3C信息家电综合产品与服务提供商。2005年,长虹跨入世界品牌500强。2007年,长虹品牌价值达到583.25亿元。
长虹现有员工六万四千余人,拥有包括博士后、博士在内的专业人才一万五千余人,拥有现代化的培训中心,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被列为全国重点扶持企业和技术创新试点企业。
植根中国,长虹在广东、江苏、长春、合肥等地建立数字工业园,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设立研发基地,在中国30多个省市区设立200余个营销分支机构,拥有遍及全国的30000余个营销网络和12000余个服务网点;融入全球,长虹在印尼、澳大利亚、捷克、韩国等国投资设厂,在美国、法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土耳其、阿联酋、阿尔及利亚、泰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与服务。
长虹推出“快乐创造C生活”的品牌主张,打造科技、时尚、快乐的国际化品牌形象。长虹致力于提供3C信息家电,为消费者创造聪明(Clever)、舒适(Comfort)、酷(Cool)的生活,成为改变生活的力量。秉承“员工满意、顾客满意、股东满意”的企业宗旨,恪守“韧性、信心、开放”的创新观念,凭借品牌、技术、人才、市场、服务等强大实力,长虹矢志成为C生活的创领者。
B. 陶氏化学的企业历史
1897年成立于美国的陶氏化学公司是一家以科技为主的跨国性公司,位居世界化学工业界第二名的国际跨国化工公司(美国杜邦居第一位)。陶氏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工厂。主要研制及生产系列化工产品、塑料及农化产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水净化、造纸、药品、交通、食品及食品包装、家居用品和个人护理等领域。公司业务涉及18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4.6万人。
1998年,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负责管理陶氏在华所有投资项目。
2003年总销售额达330亿美元,产品类型多达3,500余种。
陶氏化学公司是一家具领导地位的全球企业,以科学和技术见称,为各个主要消费市场提供创新的化学品、塑料、农用化工产品及服务,年总销售额达400亿美元。陶氏的客户遍布全球175个国家,所服务的多个市场,包括食品、运输、保健和医药、个人及家居护理、建造与工程等,均是对人类生活发展非常重要的环节。
2004年,陶氏在财富全球500强排名第105位, 财富全美500强中排名第34位。
2013年,陶氏化学公司因其成功开发了EVOQUETM预复合聚合物技术而赢得了2013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该技术能取代钛白粉,或者使钛白粉遮盖功能得到加强。该技术有助于改进涂料中钛白粉颗粒的分布状况与光散射效率,提高钛白粉的遮盖力,并将涂料配方中钛白粉用量降低20%,以更少的成本达到同样甚至更好的效果。该技术还同时具备改善涂料耐污性、耐腐蚀性等阻隔性能。这项技术将显着降低能源消耗、 NOx和SOx的排放量以及减少赤潮。
2004年8月,上海正式成为陶氏大中华区的总部。陶氏积极在大中华地区拓展制造基地。陶氏现在在张家港、宁波、中山、南岗和青衣等地设有18家生产工厂和合资企业。陶氏着眼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不断提高本土生产和研发能力,培养全球性人才,致力于将地区业务打造成为陶氏全球业务中心之一。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陶氏中心于2009年6月投入使用。它是陶氏在亚太区的商业和创新中心,同时也是陶氏最大的一体化研发中心,汇聚了研发专业技术和面向市场的应用开发实力。500名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在80多间综合实验室中齐心协作,立足本地市场,满足客户需求。
2010年上海世博会,陶氏是美国国家馆化工和材料科学类别的独家赞助商。陶氏为本届世博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为美国馆和其他世博建设项目提供环保型产品及解决方案,在美国馆内展示尖端科技,并持续为世博相关项目提供志愿者服务。
通过多年的经贸合作,陶氏与区内客户、分销商以及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和全球市场,陶氏的目标是掌握客户业务需求、紧贴市场变化及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陶氏及全球5万名员工深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并致力保护环境及为社会作出贡献。陶氏公开承诺,全力支持由化工业界自发倡导的“责任关怀”(Responsible Care®),致力实现化学品的安全处理。自2000年开始,陶氏均被道琼斯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为全球化工业界中的“可持续发展领导者”。
陶氏于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70多年以来,陶氏充分利用其领先的科技和丰富的经验,一直为大中华地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配合不断转变的市场需求。时至今日,陶氏已在上海设立亚太区域总部,并在大中华地区设有6个业务中心及18个生产基地,员工约3500人。2010年陶氏在大中华地区的销售额达40.2亿美元。大中华地区已成为陶氏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
陶氏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兴建的陶氏中心于2008年竣工,其中包括一个先进的研发中心和全球信息 技术中心。新的陶氏中心可容纳1800名员工,成为陶氏亚太区重要的业务和创新中心。
陶氏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运作理念,给与每位员工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和潜力的巨大空间和资源。公司在为员工提供颇具竞争力的薪酬和完善的福利体系的同时,更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为员工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培训课程和职业发展计划,与此同时,还提供各种个人指导、系统岗位轮换的学习体系。
不仅如此,陶氏长期致力于关注中国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陶氏暑期实习生计划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体验陶氏企业文化、展示个人才能和提升自我价值的良好平台。每年有来自各省市的近百名优秀大学生入选。此外,陶氏还在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7所大学设立了陶氏化学奖学金,不仅为优秀学生提供丰厚的奖学金,更让他们有机会优先获得参加陶氏暑期实习生计划以及加入陶氏就业的机会。
1984年12月4日0时56分,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的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毒气泄漏事故,造成12.5万人中毒,6495人死亡,20万人受伤,举世震惊。2001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以11.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联合碳化合物公司后,这家美国公司便单方面宣布拒绝承担任何责任。一场针对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的旷日持久的诉讼,在位于美国纽约的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展开了,该诉讼案受到来自印度博帕尔医疗投诉协会、毒气泄漏事件幸存者和其他团体的资助,不过至今仍悬而未决。
2014年12月5日晚间,陶氏化学公司宣布,作为其剥离非核心业务计划的一部分,已同意出售硼氢化钠业务,以及位于俄亥俄州的一座聚烯烃薄膜工厂,交易价格总计约2.25亿美元。陶氏正面临激进投资者的压力,后者要求其收缩业务以专注于高利润率产品而非大宗商品。作为回应,该公司计划到2016年年中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筹资约70亿到85亿美元。该公司将把硼氢化钠业务出售给Vertellus特种材料公司(Vertellus Specialty Materials LLC),并将聚烯烃薄膜工厂出售给Valfilm North American Inc。这两项交易预计都将于2015年年初完成。
2015年,陶氏化学和杜邦美国宣布合并新公司将成为全球仅次于巴斯夫的第二大化工企业。
C. 陶氏化学的产品主要覆盖哪些领域
陶氏化学作为一家国际大型化工产品公司,提供超过5,000种产品,
公司将可持续原则贯穿于化学与创新,致力于解决当今世界的诸多挑战,如满足清洁水的需求、提高能源效率、实现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等。陶氏以其领先的特种化学、高新材料、农业科学和塑料等业务,为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种类繁多的产品及服务,应用于电子产品、水处理、能源、涂料和农业等高速发展的市场。有关陶氏的进一步资料,请浏览陶氏网页: www.dow.com.cn或 www.dow.com。
D. 陶氏化学的研发中心在哪里啊
美国最大的化工企业陶氏化学公司(Dow)31日宣布在位于浦东的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全球性的研发中心和全球信息技术(IT)中心。
陶氏同时宣布,陶氏已成为首家获得在华贸易权和分销权的保税区外资企业,能够直接进口货物,以批发或零售方式直接向中国客户销售产品。
据了解,位于张江的陶氏中心占地6.5万平方米,2007年落成后将提供600个新岗位。中心完全建成时,可容纳1000多名员工。中心将致力于推进科技和产品创新,满足中国乃至全球的市场需求,并为陶氏全球提供系统和工作流程支持。
陶氏化学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利伟诚(Andrew Liveris)表示,“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中国是陶氏未来战略发展的重心之一。陶氏将持续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和市场拓展深度。”
目前,陶氏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湾建立了5个业务中心,在广州、宁波、南通、上海、武汉、张家港、台湾新竹和南岗、香港青衣建立了10个生产基地,总投资达5亿美元。2004年,陶氏在大中华地区的销售额达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中国已成为陶氏仅次于美国、德国的全球第三大市场。
利伟诚乐观预测,未来10年,中国有望超过德国,成为陶氏全球第二大市场;再过20年,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陶氏全球第一大市场。
利伟诚透露,陶氏在张家港建立了世界级规模的乳胶、环氧树脂和聚苯乙烯生产基地,陶氏正在考虑在张家港扩大投资和产能的可能性。此外,去年12月,陶氏与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签定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煤变气”(煤制烯烃)项目。
陶氏大中华区总裁麦健铭(Jim McIlvenny)指出,2004年,陶氏在上海建立了大中华区总部。如今又在上海建立全球性研发中心和信息技术中心,上海已成为陶氏中国业务的中枢与核心。
已有108年历史、总部设在美国密歇根州米德兰市的陶氏化学,是全球最大的化学和塑料制造商之一,产品和服务广泛用于食品、运输、保健和医药、个人及家居护理、建筑与工程等领域。2004年,陶氏全球总销售额达400亿美元,业务遍及175个国家和地区。
E. 陶氏化学都有哪些大客户
管仲营销培训销售员提我销售员与客户沟通要积极乐观态销售工作枯燥每都重复做事情我发现客户沟通件非趣事情我用自观念征服客户让客户压力变销售力客户关系搞业绩
F. 陶氏化学在中国有哪些分部
陶氏是一家多元化的化学公司,运用科学和技术的力量,不断创新,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公司将可持续原则贯穿于化学与创新,致力于解决当今世界的诸多挑战,如满足清洁水的需求、实现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节约、提高农作物产量等。陶氏以其领先的特种化学、高新材料、农业科学和塑料等业务,为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种类繁多的产品及服务,应用于电子产品、水处理、能源、涂料和农业等高速发展的市场。2011年,陶氏全球年销售额为60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52,000名员工,在36个国家运营197家工厂,产品达5,000多种。
早在上世纪30年代,陶氏就已经在中国开展业务。目前,大中华区是陶氏全球第二大国际市场,陶氏在这里的总投资额达12亿美元,2011年销售额超过45.5亿美元。2011年,陶氏大中华区发布了未来增长战略,以进一步推动在中国的强劲发展,使陶氏大中华区的年销售额至2015年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70亿至80亿美元。
陶氏着眼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不断提高本土研发和生产能力,培养全球性人才,致力于将地区业务打造成为陶氏全球业务中心之一。目前,陶氏在大中华地区共有六个业务中心和18个生产基地,员工约3,600名。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上海陶氏中心是陶氏在亚太区的商业和创新中心,同时也是陶氏全球最大的一体化研发中心,汇聚了世界一流的研发专业技术和面向市场的应用开发实力。500多名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在80多间综合实验室中齐心协作,立足本地市场,满足客户需求。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的生产设施是陶氏在中国的核心生产基地,设有世界级规模的环氧产品和醇醚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