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论中国A股,大家能否谈谈看法
唉!看看大家的回答都挺悲观的。其实中国A股的低糜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股市在进行一场价值重构,说的通俗点就是中国股市在给股票重新定价。
因为05年以前,A股里的大股东的股票是不能上市流通的,也就是说产业资本无法到股市来套现。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产业资本家的股票也能在股市买卖。产业资本不能买卖股票的情况下,股票肯定就成为了赌博的筹码,脱离实体经济乱涨乱跌。但是,产业资本一旦进入股市,他们的股票数量大,对公司的了解深,就势必导致原先当作赌博筹码的股票真的变成股票了。股票价格再乱涨,带来的就是产业资本的无情减持。这势必导致股票价格长期来看处于大幅度的下降过程中,一直降低到产业资本能接受的程度。这才是A股长期低糜的主要原因。这么看的话,中国A股的大量股票(主要是那些垃圾公司,包括业绩很普通的公司,优质公司的估值很合理)肯定还是太贵了。例如:有的公司一年仅赚5%,看着是赚钱了,市盈率却高达几十倍,我是大股东还不如卖了股票套出钱去买些商铺出租呢?!
再加上07年之前高投入低产出的经济模式走到了尽头,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经济前景模糊。这都是导致目前局面的原因。从最近的走势看,上半年的行情基本结束了,股市又要进入寻底阶段。至于是不是再跌破1900,真不好说!
② 目前中国股市特点的论述
楼主觉得没说错就给我分啊~~~~~~~~~
中国股市的特点:
首先我们要确定中国股市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市场。
1 。在09年国家保经济发展速度的大背景下,救市政策和天量信贷资金的刺激下,股市来了一波强势的上涨。到09年12月,一年的时间内指数翻番。在以前已经可以算是走了一个牛市行情了。无论从涨幅还是上涨时间来看,现在的股市确实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中国的牛市一般持续时间都在一年左右,这主要就是由于中国股市是个投机市场,一年的持续上涨制造出了足够打压股市的获利盘。)
2 。政府调控房价,压缩了地产商的利润空间,而且国家政策很讲求连续性,在房价没有走到国家希望的价位时是不可能出现针对地产利好的。所以地产股下跌的厉害,银行板块和地产板块联动性大,加上大家对银行死贷的预期,所以他们哥两就一起下来了。他们的权重大家都知道有多大。
3 .股指期货对故事下跌也有主推作用(做空机制,股市跌也能赚钱。)
4 外部环境来说:希腊危机影响世界大经济体欧盟的经济复苏,对全球经济复苏信心打击更是巨大,外国股市现在怎么样大家都看的到。
5 我个人认为,政府也可能乐见股市的下跌,国家队正等着抄底呢。抄了底再随便出点利好,甚至不需要国家队自己拉,自然有游资会把大盘拉上去。
综上来说:大盘短时间内估计是看不到底的,毕竟不确定和不利股市的因素很多。
现在的操作方式:
一般来说,大家操作都应该遵循趋势的原则,上涨不看空,下跌不言底。
顶部套牢固然是高出不胜寒,但是在下跌的时候,抄底抄到山腰上,那里气温也很低的。大家都不应该有买底部卖顶部的想法。都那样,钱你全赚了,别人怎么活啊?
在确定了底部,趋势开始向上的时候介入才是安全的做法,少赚个20%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啊。
如果楼主一定要现在进去的话,我估计星期一到星期三内会有个小规模的反弹,周五大盘还有个缺口。并且跌了这么多点,也该出个反弹了。不过抢反弹小心为上。
③ 如何看待中国的股票市场的发展简要回答一下,谢了,急~~~~
股票市场自诞生以来便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当今此规律仍然不变,即,股市是一个投机的天堂。这并非贬义,在投机的博弈中,承载着股民的梦想和哀怨。行政力量不应过度的左右市场,而应让其按自身的规律运行。但,对在发展过程中的不符合游戏规则的现象,行政力量要对其加强监管和处罚,使公众交易者和机构交易者能在同一游戏规则下进行博弈。因此,中国股票市场要解决公众交易者做空的门槛问题,使公众交易者能够与机构交易者和大户交易者拥有共同的交易条件。至于扩容、分红、限价等等所谓价值投资的建议,则不利于股票市场的长期发展,逻辑是:我买股票了,你国家就必须保证我盈利,必须让我分享国家的经济成长!!这是泼皮无赖理论,哪个国家都不惯着这种主张,喝多了吧!!!!!
④ 如何理解中国股市(1)
���咀陨砣聪�г谌嗣鞘右爸�小�
引发这轮争论的是《九条意见》的实施和大型公司在上海和境外市场挂牌上市的可能性。例如,中国的评论家们花了很多力气来讨论中国A股市场在处于目前低位的情况下,估值却依然高于海外市场的原因,从而引发了对海外市场及其估值水平的分析。还有人谈到了定价权的问题。种种言论均指向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低股价,宣称这是因为国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评价甚低,而在中国这种模式却获得了本地投资者的认可,因而取得了较高的公司估值。还有观点认为,由于国外市场上的“定价权”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所以中国企业得到的估值水平较低;而国内市场的“定价权”掌握在中国投资者手中,因此股票的估值水平较高。这种视角同样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
但关键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根本弱点是,无论是政府、投资者、研究分析师还是评论家,他们都缺乏对公司创造市场这一理念的关注。问题的关键是公司是股市的根基所在。股市的存在是为了评估公司的价值,而非股票。但在中国,情形却是背道而驰:市场存在是为了评估股票的价值,因此讨论也就不可避免地围绕市场估值和定价权而展开。
这一根本缺陷可追溯至中国进行股票和控股公司试验阶段之初。在20世纪80年代,股份制改革在全国取得了迅速发展。当时很多人根本弄不明白,公司提供给投资者的所谓“股票”的这种小纸片究竟意味着什么?显而易见的是,股份有限公司所预设的运营目标完全不同于国有企业: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而不是产品的产出数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公司运营进行根本性重组,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司的财务报表和会计操作惯例。
1992年,《股份公司规范意见》的颁布奠定了今日中国公司的法律基础。直至1993年中期,财政部才要求国有企业采用以国际会计标准(IAS)为基础的通用会计准则。而在此之前,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没有股本账目,会计操作实务只是为了满足国家计划的需求,因为国家是惟一的投资者。那么出售给非国家投资者的又是什么呢?只要了解了老式会计惯例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说明的方法,我们就不难回答这个问题,以及为什么长久以来公司总是得不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1993年之前,中国会计操作惯例同前苏联的会计核算体系一样,以规则为导向,而非以会计准则为导向,所采用的概念是“资金”、“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以规则为导向”意味着制定一整套高度具体化的会计处理准则来满足所有的情况。不同于从会计准则出发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师们所需判断的只不过是某一会计项目应该放到哪一个具体条框中。在资金账务处理中,“资金用途”意味着使用具体资金获得具体资产,而资金来源是获得此类资金的专门渠道。资金分为三类:固定、流动和专项资金。这三种资金类别实际上是分离且独立的资产负债表,它们代表的是一个企业业务的不同方面。公司没有一个西方会计和现代公司所理解的合并资产负债表。
“固定资金”按照西方国家的理解是属于国家预算并投资于固定资产的资金;“流动资金”可以理解为营运资本,是一种由银行提供的现金;而“专项资金”指的是用于诸如重大革新的折旧款项。企业被要求严格遵守专款专用的原则,因此企业不得将某一具体用途资金挪为他用。这种会计做法对中国股市的发展及市场参与者对股市的理解产生了深远而长久的影响。
当国有企业通过公司化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在老式会计系统中以固定资金出现的国有资产成为国有股,国有企业投入的资产成为法人股,而最终由自然人投资者投资在公开发行中的现金成为A股。现金永远是现金,因此A股可以进行交易,但是对于国有股和法人股所代表的公司资产而言,情况要复杂得多。政府对此类交易设置了种种限制,以确保国家不会失去对其所投资资产的控制权。《公司法》第四条明确指出:“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这充分说明国家不明白股票究竟代表什么,或者股份公司究竟是什么。
这种方法从一开始起就产生了只关心自己投资利益的不同投资者类别。被人为分割的中国证券市场自此开始形成,而公司自身却消失在人们视野之中。然而这也是非流通股必须成为流通股的另一个原因。只有到那时,股市才能确立正确的重心,为其国际化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我们不妨看看印度股市的情况。
近年来,鉴于其软件行业的成功且西方跨国公司在各个服务领域采用外包策略,印度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该国GDP增长迅速,由于政府放松监管,已开始吸引一定数量的外国直接投资。但总体而言,印度还无法与中国接近两位数的持续经济增长媲美,更不要说后者巨额的外国直接投资了。
但印度在某一方面仍然远远超过中国。印度证券交易所的50大企业指数随着经济增长一路高涨,最近甚至企及历史新高。相比之下,中国的经济繁荣和股市衰微却背道而驰,后者最近已接近6年低位。2002年初市场崩盘的原因是众所周知的,无须就相关问题及解决方式做进一步讨论。但有一件事确凿无疑,即市场已经崩盘,几乎整个证券行业都已萎陷,这与国家宏观经济的持续繁荣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本该是神话般的成功典范却陷入尴尬境地。更糟糕的是,中国运转失灵的资本市场无疑已成为中国绩优企业取得迅速发展的巨大障碍。
为什么会成为障碍?毕竟中国企业还可以获得银行贷款,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还能通过海外股市融资。让我们以印度为例来解疑答惑。2005年,印度一家名为Jet Airways的航空公司在印度股市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国内外投资者对该公司均抱有浓厚兴趣,预期3.5亿~4亿美元的上市股票将产生极高的超额认购倍数。公司承销商包括德意志银行、花旗、汇丰、瑞银、美林等多家大金融机构。公司账目由德勤进行审计。
这家公司的吸引力何在?Jet Airways 是印度航空业最大的成功企业,也是世界增长最快的航空公司之一。该公司始建于1993年,最初只有4架波音737,而它只用10年的时间就成长为印度最大的航空公司,市场份额占到42.3%。Jet Airways 实际上超越其国有航空竞争对手印度航空公司(Air India)。过去5年的公司收入增长率达到两位数,2004年收入达到8亿美元,税前利润4 200万美元。Jet Airways的业务策略和高效管理使其得以从数年前印度航空业解除管制中获益匪浅。该公司目前已着手进行国际拓展,并且看来已为保持海外竞争力做好了充分准备。
⑤ 谈谈你对中国股市的看法帮帮忙。
我是这样看的,现在股市很动荡,那是因为现在冲到了4300左右,是一个高压点,因为530大跌正是在这个点位上,很多散户心理比较畏惧,所以在这个点数附近会有一段时间的波动,这都是很正常的,而且也有技术层面的,因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存在,不可以一路狂升,因为这会对国家经济有严重影响,所以庄家也在自觉地进行调整,避免国家过渡的干预造成自己不必要的损失,所以现在要以一个相对缓慢的步调冲击高点,但是我觉得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在中国经济持续升温的格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升值等条件影响下牛市格局根本无法动摇。一定会继续冲高的,说个实例,你想想,上周冲击4300点时,出现大跌,但是庄家主力仍在大批进货,为什么呢?因为利益,他们庄家会叫自己赔吗,不会的,所以说现在远远没有到达顶部,所以股市还是很看好的,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会是持续性的波动阶段,入市要谨慎。
⑥ 说说对中国股市评价
股票市场成立到现在20年,就发行了2000支股票,在看看美国股票成立100年也不过800支,新股发行的多没有错,但却没有优胜劣汰的规则,一大堆垃圾股票的存在必然会让股票市场一片大跌,其实跌势并不可怕,可是中国股票尽然没有卖空机制,这让人感到很费解,为什么股民只能买涨不可以看跌呢?从6000多点,一直跌到1000多点,套住了多少股民的血汗钱,如果有卖空机制呢?呵呵,这让人不禁想到中国的股市到底是用来投资的,还是来圈老百姓钱的。再者来说,如果有卖空机制,还可以有助优胜劣汰,让好的股票留下,让哪些垃圾股票退市,这样才能有助于中国股市的蓬勃发展。
可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公司都可以上市,我妈这几年一直持有峨眉山A股,这段时间让我帮她看看走势,在什么价位适合卖了。我一看峨眉山?这不是旅游吗?我们股市尽然还能让旅游这个公益性的行业上市?呵呵,真tm太无耻了,估计这只有在中国的股市能实现了。
⑦ 对于中国的股市,大家有什么看法
2010年,全球经济和中国股市都将面临诸多变数,同时也存在很多期待,中国股市将何去何从? 贸易摩擦 、流动性和通胀 从全球经济的角度考虑,在复苏的过程中,各经济体的复苏情况不一, 中国经济 的恢复速度显着高于欧美地区。这种差异的出现,使得中国经济面临三大问题。 1. 贸易摩擦。 欧美国家 为了提升经济复苏的速度,正努力刺激本国企业的销售收入增加。但中国产品一直以来低廉的价格对欧美地区的同类产品产生冲击,在经济回暖速度不一的情况下,贸易摩擦将不断加剧。而且,美国提出所谓的“再平衡”,旨在扩大美国的出口,这就意味着中美间的贸易摩擦将不仅仅发生在美国市场上,也可能提升到全球市场层面。 2. 流动性。2009年中国和美国为了挽救 金融危机 ,向市场投放了大量流动性。中国2009年全年新增贷款可能接近10万亿元左右。美国的 不良资产 救助计划(TARP)计划资金为7000亿美元,至11月末总计分配了5607亿美元,该计划还将延长到2010年10月。随着经济不断复苏,市场上的大量资金会助推通胀的发生,各国也可能开始适时地回收流动性,但回收的步伐不会一致。这就使得资金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特别是当美元维持超低 利率 ,美元就会流向那些高利率和高增长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应为防止未来 热钱 加速流入而 未雨绸缪 。 3. 通货膨胀 。泛滥的流动性是会带来通胀的, 新兴市场 尤为敏感。日前印度和越南已经宣布通胀形势严峻,虽然 中国政府 一直声明通胀不会很快到来,但市场在这方面的预期一直没有减弱。如果2010年通胀超预期,就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如果 货币政策 提前作出反应,开始紧缩流动性,股市的资金压力就会开始显现;第二,如果紧缩政策实施缓慢或不出台,市场就可能面临充裕的 资金面 , 实际利率 的缩小也会助长投资需求。如果通胀没有超预期,则刺激政策暂不退出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增速,市场将面临高增长和低通胀的良好环境。 金融创新 的催化和 股票 供给的压力 2010年中国股市既有金融创新的催化剂,也存在相当大的股票供给压力。 1. 股指期货 。2009年年末,股指期货推出的预期愈演愈烈,市场的传闻也是有声有色,造成股指期货受益品种的大幅上涨。尽管目前相关传闻未得到官方的证实,但市场对股指期货的期待数年来一直存在。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会改变中国股市的结构,交易机制会发生变化, 做空机制 的出现也将促使中国股市的估值更趋合理化。同时 权重股 在市场中的角色也可能会变得更为重要, 券商股 和期货概念股将迎来利好。 2. 融资融券 。如果说股指期货的出台是给了一个对指数进行双向交易的机会,那么融资融券将会对个股产生类似的影响,这有助于完善价格发现机制、平抑不合理的股价。另外,融资的推出将激活市场中的存量资金,提高市场流动性。 融资融券业务 也将提高券商的收入水平。 3. 国际板 。国际板设立的预期也越来越强烈,目前很多国际企业都希望在中国 融资上市 ,比如 汇丰控股 等重量级企业。国际板的设立将为中国投资者提供投资境外公司的渠道,也将会为中国股市带来大量的优质 蓝筹股 。不过,在国际板设立的同时,中国股市的股票供给压力也会增加。 4. 限售股解禁 。2010年全年两市共有688家上市公司合计3830亿股的限售股解禁,按照2009年年底的价格计算,明年的解禁市值将达到接近6万亿元的规模,是股改以来解禁的最高峰。其中部分限售股属于大非,虽然核心国有企业的大非限售股因为国有企业控股红线而不会被全部抛售,但红线之上的部分如何处理是个未知数。而且,2010年解禁的限售股中还有大量的“大小限”,这部分可能也会对市场造 成明 显的压力。 5. IPO:这是一个关键的供给压力。根据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预计,2010年 上交所 还将进行更多的IPO活动,融资总额将是09年的两倍多。IPO节奏是关键,如果证监会有意把IPO当作压制股市的一个工具,那就另当别论了。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补年报,2010年的第一周又将有14只 新股 集中发行,虽然融资总量不算太大,但还是有可能对市场造成心理影响
⑧ 介绍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中国证券市场从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证券市场,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湾证券市场,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湾证券市场,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1.1870—1949年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洋人发行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商开始在中国兴办工商企业并开始发行股票。最早在中国设立股份银行的是英国汇丰银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设立总行,4月在上海设立分行,187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买卖外商股票的的经纪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中国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发行,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条例,证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规。当时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设在上海二马路一带(今九江路)。最初有会员12家,后增至15家,会员缴纳12两白银作为公会资本,每月还要交会费2两。交易品种包括政府公债、铁路债券、公司股票及外汇等等。交易方式是现货交易,交易时间为上午9——11时,手续费按1%—5%收取。这标志着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现代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1920年孙中山先生与虞洽卿联名向北洋政府申请成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集资500万元,于同年7月1日开业,经营品种除证券之外还有金银、皮毛、花纱布、粮油等等。与此同时,上海股票商业公会也根据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所交易法》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集资300万元,经纪人有55名,主要经营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这两个交易所业务兴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半年就赚了100多万,引起了各方面投资者的注意,各种证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随后全国一些大城市陆续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当时的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资本200多万元,分为10万多股,由天津和上海两地筹资,理事长为曹锟之弟曹均,沪方代表由孙棣三担任,监督人为天津一位巨绅。当年10月1日在天津东马路开业,先是买卖公债,然后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兴盛一时。
1921年秋,风云突变,当时上海先后兴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发行股票成立了信托公司,因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而倒闭,引起了连锁反应,上海有近百家证券物品交易所倒闭,只剩下包括上海货商交易所在内的十几家。天津的证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价暴跌、交易所倒闭之风的影响,于1922年停止了营业。后来人们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倒闭风潮称为信交风潮,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国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个证券市场。香港是开业最早的证券市场,1891年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成立,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个证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这两个交易所停止活动。1947年两个交易所合并,成立了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实际上,香港从1866年开始股票买卖到1947年香港香港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一阶段,市场规模很小。
2.1950—1980年
1949年6月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为了稳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两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对融通社会资金,恢复生产起了积极作用。1950年以后金融和物价趋于稳定,证券交易减少。1952年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业。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大陆的有价证券是国家发行的公债,但只能还本会息不能买卖和转让。80年代中国大陆又兴起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证券市场是1949年以后一部分内地资金的转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市场狭小,银行信贷是各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营业额410万美元(约3200万港元),1967年8月31日恒生指数曾降至58.61点,香港证券交易所曾两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经济增长,使证券市场成为地方实业重要的资金来源,1969年平均月营业额2720万美元(约2.12亿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远东证券交易所开张。
1971年9月15日金银证券交易所开业,1972年九龙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开业,在如此狭小的地区拥有四个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见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发展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港英当局和中外财团的投资迅速增长。1972年香港四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种,当年上市的就有98种,成交额达到43.397亿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额达到482.17亿港元,比1968年增长了53倍,总市值达到了1734.5亿港元。在这期间香港股市也经历了1973年和1982年的两次暴跌。
1980年7月7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册。1978年以后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的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香港房地产兴旺,恒生指数又恢复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达到1810点,成交额达到957亿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宁事件和撒切尔夫人访华引发的所谓“信心危机”发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恒生指数跌至750点。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公布,人心稳定,恒生指数又上升到1200点。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当局逃到台湾以后,通过发行所谓“爱国债券”促进证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证券市场是从1953年开始的。台湾当局为了把地主的土地转换给农民,对地主实行赎买政策,以七成稻谷实物债券和三成的公营事业股票(主要是台湾水泥、台湾纸业、台湾工矿、台湾农林四大公司)换取地主的土地。当时地主所得的债券和股票,连同台湾当局发行的爱国公债共22亿新台币,地主对其所拥有的股票不感兴趣而大量开价出售,场外交易的商行应运而生,最繁荣时达到二三百家。
3.1980—1997年
1981年10月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选举了第一批成员,经过三年,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停止营业,1986年4月2日联交所正式开业,并亨有在香港建立、经营和维护证券市场的专营权,使香港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纳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开始向国际金融市场迈进。
当时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证券330种,其中260种是普通股票,21种是认购权证,7种是公司债券,1种是政府债券,36种是单位信托,5 种是优先股。1987年恒生指数接近4000点,但由于美国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灾,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点,1990 年重新恢复到3500点。90年代香港股市虽然也受到各种外界影响,但搞风险能力较强,1992年恒生指数曾达到12000点,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只股票,其中包括综合企业、航运货仓、酒店饮食、金融投资、地产建筑、零售传播、电子玩具、工业和公用事业九类,此外还有基金16只,认股权证36 只,中国H股22只,共624只。
台湾股市80年代初的加权指数在400至500点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点,此后几乎是翻倍的的增长,1987年达到4673 点,1988年8789点,1989年10773点,1990年12495点,终于暴发了一次暴跌,从90年2月的12682点跌到10月份的2485 点,跌幅达80%,到年底又回复到4530点,当时的355家证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损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境内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湾四个证券市场。
1981年中国政府开始发行国库券,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是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到1989年全国发行股票的企业达到6000家,累计人民币35亿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河北、安徽、湖北、辽宁、内蒙古等省市,其中债券化的股票占90%以上,经正式批准的比较规范的股票发行的试点企业有100多家。
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阳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开展了债券买卖和抵押业务,到1988年全国61个大中城市开放了国库券流通市场,1989年全国有10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机构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1990年全国累计发行各种有价证券2100多亿,累计转让交易额318亿,证券中介机构网点达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动报价系统(STAQ)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启动阶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业务部开始了股票柜台交易,主要交易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万国、振兴三家证券公司成立从而初步形成了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到1990年上海市场上有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电子、申华电工、飞乐股份、豫园商场、凤凰化工等8只股票进行交易,这就是所谓的老8股。
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时除老8股之外,还有89年保值公债三种,87至91年国库券四种,工行债券六种,交行债券一种,中行债券两种,建行债券一种,还有上海石化、氯碱化工等企业债券十四种。深圳证券市场从1987年启动,到1990年已有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开交易,证券公司12家,营业网点16 个,深圳与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债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继开放股价,同时在两个交易所进行规范化的场内交易,两地综合指数分别达到1429点和312点,到11月又分别回落到 386点和164点。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只,B股9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只,B股9只。1993年2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又上升到1558点和369点,同时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只,B股22只,国库券5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只,B股19 只。
1994年7月29日沪深股市在扩容的压力下分别降到325点和94点,从8月份管理层提出暂停发行新股等三项政策,两市指数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点和210点。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只,B股32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5种,期货10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只,B 股18只,基金8只,国债期货15种。
1995年初由于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深沪股市分别降到524点和122点,5月18日国务院宣布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并处罚违规的券商,3天之内沪深股市指数上升到927点和175点(成份指数1473点),到95年底在沪深证券市场上市的证券达到460个,全年累计成交额64097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只,B股35只,基金12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7种。
1996年初沪深股市指数在522点和104点徘徊,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和 97年香港回归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大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两市指数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别达到1258点(30指数3064点)和476 点(成份指数4522点)。96年底,沪深两市上市的证券达到667个,全年成交额41610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只,B股42只,基金15 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只,B股43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9种。
1997年5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分别达到1510点(30指数4286点)和520点(成份指数6130点)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只,B股48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只,B股51只。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金融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发展股份制进行企业改革之后,证券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它的筹资和融资功能。
拓展资料: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发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成长的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结算网络覆盖了全国各地。证券市场交易技术手段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全国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也已经建立。证券市场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中国证券市场-网络
⑨ 对中国股市的理解。详细客观。不要讲怎么挣钱,什么指标技术的。
好大的问题啊!每个人心中的股市都不一样,我只能说说我对中国股市的了解。
首先,股市无论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还是英国的,还是坦桑尼亚、新几内亚巴布几内亚、赤道几内亚,尼日尔爾利亚、赞比亚的,最基本的几个功能都是一样的。例如:有利于企业的融资,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沟通不同投资者之间的股票买卖,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有利于民众资产的保值增值等等。经典教科书上的股市的基本用途中国都有。
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历史文化的差异,导致股市在运行上是有些不同。想理解一个国家的股市,却撇开这个国家的历史环境是不可能的。想理解中国的股市就必须理解中国股市所处的大历史背景。我们中国脱胎于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几千年来,整个国家主要依靠小农经济下的血缘关系联结在一起。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肯定会产生独裁制、世袭制的政治制度,整个社会一旦离开血缘的联系必定是一盘散沙的。中国的小农经济的逐步消失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现在还处于漫漫消失过程中。
正是因为80年代的改革开放导致了私人财产的出现,紧接着就出现了股份制这种私人产权结构的公司形式,就必然导致股票交易的出现,就必然要自发的出现股票交易市场。
也正是因为中国处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度时期,所以目前的社会必然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小农经济意识仍然广泛存在于社会中。例如:搞关系学,一盘散沙等习气。二是政治制度兼具小农经济和工业经济的特点。当前的制度既有工业社会的开放性、民主性等特点,也具有中国传统农业政府的独裁性、世袭性特点,是一种过度体制,这势必导致社会各类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
这种社会转型特点在中国股市很好的体现出来。小农经济的一盘散沙性导致中国股市仍然在相当长时期内以非专业的散户群体为主。体制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中国股市欺诈的行为很普遍,例如:中国股市里ST类股票的“不死鸟”特性就体现了这点。小农经济对权术谋略的崇拜,所以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喜欢以小搏大、四两拨千斤的投资方法,喜欢炒概念,不喜欢对企业投资。
所以说,中国股市处于发展过程中,制度不健全,规模还比较小,体现了社会转型的特点。当然,股市的基本功能还是和美国等其他国家一样的,只是因为历史文化氛围的不同导致一些运行方式上的差别。
文字所限,只能这么简单聊聊了。您的问题太大了,估计能写本书出来。一家之言,见笑了!
⑩ 你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看法如何
第一:股市是虚拟市场,他是为实体经济做辅助的。第二:在整体的国家体系中,如果出现问题会率先出线在股市上。第三:国家的战略物资严重缺少,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第四:股市目前只是虚拟的繁华。迟早是要和实体经济接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