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市场谁创建的
当然是国家了!
数据:
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建国以来内地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此前的中国人,只是从茅盾的小说 《子夜》及据此改编的电影中依稀对股票交易所有一点印象。开市那天,来自上海、山东、江西、安徽、浙江、海南、辽宁等地的25家证券经营机构成为交易所会员,分专业经纪商、专业自营商、监管经纪商和自营商几种。交易所采用现贷交易方式,不搞期货交易,开业初期以债券包括国债、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交易为主,同时进行股票交易,以后逐步过渡到债券和股票交易并重。 1990年12月19日上午,交易所举行开业典礼,当时的上海市市长朱榕基出席了开业典礼。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李祥瑞授权总经理尉文渊在交易大厅敲响正式开市的第一锤,半小时后前市收市时已成交49笔,面额力5879008元。 股市真正火起来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当年5月21日上海股票交易价格全部放开,由市场引导,结果从2 1日至23日,股票价格一飞冲天,3天内暴涨570%,这一天被称为中国股市真正诞生的一天。8月,深圳股票交易所发生了抢购股票风波,这是后话。
❷ 是谁把股票带入中国的
在大清朝,中国就开始有股票了,民国时期,上海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很繁荣,就是亚洲金融中心。新中国成立后,股票市场、期货市场被关闭,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需要股票市场融资,所以在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标志着我国股市的重新开始。金融市场是利国利民的,有利于经济发展,也是财富重新分配的场所。对于个人,必须了解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站在有利位置,让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不然就是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拱手让人,任人宰割。希望采纳。
❸ 股票最早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传入到我国的
我国最早发行股票是在80年代中期,北京的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为 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企业。随后,上海的飞乐公司、深圳的宝安公司相继发行了股票。 在上海和深圳出现了地区性的股票交易,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 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而开业,拉开了中国股票交易的序幕。中国证券监督管 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从而使中国的股票交易逐渐走上了正规化轨道。
改革完善我国的企业组织形式探索一条新路子,有利于不断完善我国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组织形式,更好地发挥股份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特别是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理顺产权关系,使政府和企业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
扩大我国利用外资的渠道和方式,增强对外的吸纳能力,有利于更多地利用外资和提高利用外资的经济效益,收到“用外资而不借外债”的效果。
对股份制企业的作用
有利于股份制企业建立和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
有利于股份制企业筹集资金,满足生产建设的资金需要,而且由于股票投资的无期性,股份制企业对所筹资金不需还本,因此可长期使用,有利于广泛制企业的经营和扩大再生产。
股票市场的活动对股份制企业,股票投资者以及国家经济亦有不利影响的一面。股票价格的形成机制是颇为复杂的,多种因素的综合利用和个别因素的特动作用都会影响到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股票价格既受政治,经济,市场因素的影响,亦受技术和投资者行为因素的影响,因此,股票价格经常处在频繁的变动之中。股票价格频繁的变动扩大了股票市场的投机性活动,使股票市场的风险性增大。
❹ 股票是哪一年引进中国,哪一年《股票》立法
19世纪60年代,清朝就有洋行大量发行股票,等到1872年轮船招商局建立,大量发行国内的股票。民国股票交易基本没有停止。
新中国1990年在上海,1991年在深圳引入股权制度,股票立法1999年的证券法。
❺ 中国股市什么时候成立的
中国股市1989年开始作为试点,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中国股市最大的特点是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时承诺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场中按照股价进行交易,然而指数却是依照总股本加权计算,从而形成操盘上的“以少控多”的特点。例如比较显着的是1997年以前的东北电气、吉林化工,由于其总股本较大而流通股数较少,因此只动用少量的资金影响这两只股票,就能形成对指数的部分控制。
交易规则
T+1交割,T+1交收:交易双方在交易次日完成与交易有关的证券、款项收付,即买方收到证券、卖方收到款项。我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对A股均实行T+1交收。
涨跌幅限制:证券交易所为了抑制过度投机行为,防止市场出现过分的暴涨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规定当日的证券交易价格在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基础上下波动的幅度。如今,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实行10%的涨跌幅限制。(ST股和未完成股改的S股涨跌幅限制为5%)
❻ 中国股票市场是何时开始的
股票市场比较早了,新中国股票市场是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为了解决下乡人民返城就业提出的自主创业。股票刚开始其实就是集资;比如我们创业但是没钱,可以发行股票,你给我钱,我卖给你股票,一年或者多久分红。但是有很多人拿着股票提不了现,着急用钱的时候可能会低价卖给别人,又或者出现我看好这个公司业绩,分红会比较多,我现在出个高价买你的股票,出现以上的情况就出现了交易。这就是起源。股票市场开始时间是1990年12月上海交易所成立开始的
❼ 股票是哪一年引进中国的
中国股市是1989年开始试行的。
中国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股市。1989年开始作为试点,本着试得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运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国股市试点要停、股市要关门这类消息。
后受“3.27国债期货事件”影响,中国期货市场于1995年进行全面的整顿清理,中国股市成为扶持的对象,这样股市才由此迎来了真正的利好,转而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
中国股市最大的特点是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时承诺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场中按照股价进行交易,然而指数却是依照总股本加权计算,从而形成操盘上的“以少控多”的特点。
(7)中国股票是谁提倡的扩展阅读:
股票原理就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购买股票也是购买企业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业共同成长发展。
这种所有权为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差价等,但也要共同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获取经常性收入是投资者购买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红派息是股票投资者经常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❽ 股市的由来
股市的由来:
股票至今已有将近似400年的历史。最早的股市产生于1602年荷兰和英国成立的海外贸易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募集股份资本而建立,具有明显的股份公司特征:具有法人地位:成立董事会: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按股分红;实行有限责任制。
股份公司的成功经营和迅速发展,使更多的企业群起效仿,在荷兰和英国掀起了成立股份公司的浪潮。到1695年,英国成立了约100家新股份公司。
股票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股票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由于它是建立在发行市场基础上的,因此又称作二级市场。股票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活动比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更为复杂,其作用和影响力也更大。
(8)中国股票是谁提倡的扩展阅读:
通过股票的发行,大量的资金流入股市,又流入了发行股票的企业,促进了资本的集中,提高了企业资本的有机构成,大大加快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股票的流通,使小额的资金汇集了起来,又加快了资本的集中与积累。
所以股市一方面为股票的流通转让提供了基本的场所,一方面也可以刺激人们购买股票的欲望,为一级股票市场的发行提供保证。同时由于股市的交易价格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出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股市也能为一级市场股票的发行提供价格及数量等方面的参考依据。股票市场的职能反映了股票市场的性质。
❾ 股票何时引进中国的
1916年,孙中山与沪商虞洽卿共同建议组织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拟具章程和说明书,呈请农商部核准。
1920年2月1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在总商会开创立会.2月6日交易所召开理事会,选举虞洽卿为理事长。农商部终于在1920年6月批准在上海设立证券物品交易所,运作模式引用日式。
1920年7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采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标的分为有价证券、棉花等7类。这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股票。
中国最早发行股票是在80年代中期:
1984年北京的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为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企业,随后,上海的飞乐公司、深圳的宝安公司相继发行了股票;
1988年前后在上海和深圳出现了地区性的股票交易;
1990年12月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而开业,拉开了中国股票交易的序幕;
199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从而使中国的股票交易逐渐走上了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9)中国股票是谁提倡的扩展阅读
1984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先行一步,制定了《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同年8月10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该办法并颁布实施。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股票管理的政府文件。
1989年开始作为试点,本着试得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运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国股市试点要停、股市要关门这类消息。
后受“3.27国债期货事件”影响,中国期货市场于1995年进行全面的整顿清理,中国股市成为扶持的对象,这样股市才由此迎来了真正的利好,转而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
中国股市最大的特点是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时承诺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场中按照股价进行交易,然而指数却是依照总股本加权计算,从而形成操盘上的“以少控多”的特点。
❿ 中国的股票是哪年出来的.是在哪一年哪月立的法啊
在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发行股票面向社会筹集资金兴办的股份制企业,是成立于1872年的轮船招商局。那时,促使轮船招商局诞生的主要有三大因素:首先,鸦片战争后中国遭遇的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此时,“变亦变,不变亦变”的局面已逐步成为社会的共识;其次,面对洋人轮船在中国江河湖海纵横驰聘揽客载货获取暴利的现状,为“求强、求富”,与洋人争利而进行“商战”,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被洋人占尽”的呼声日高;其三,更现实的问题是,每年需要从南方往京师运送供朝廷和军队食用的“漕粮”,而这被称为“天庾正供”的大事却因木帆船受外国轮船排挤导致衰败破烂和运河淤塞而陷入困境。此后,经过连年的争议和比较,引进轮船兴办新型运输企业逐渐成了晚清政府无奈而又惟一的选择。在形势逼迫而政府资金又困窘的情况下,向社会想办法——通过发行股票来筹资资金兴办企业,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才得以应运而生。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轮船招商局成立后,这种新型的筹资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很快被社会认同,此后也不因政权的更迭而改变,更多的股份制企业在不同行业中相继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对于这种新型股份制企业的诞生在社会上激起的反响,1883年《申报》刊登了如下的一段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虽其中亦有成与不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可见这种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兴办企业的方式,对于打破此前只有独资和合伙方式兴办企业的规则以及对于开阔国人视野具有的作用,也可见新成立的招商局影响之至深至远。因此,在中国近代经济史和企业发展史上,轮船招商局的成立,都成为重大的和里程碑式的事件,成为开启中国股份制企业兴办大门的标志,成为一个新时代就此来临的宣告。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成立股份制企业需要什么手续?有什么规定?股份制企业的股票什么样?有什么内容?通过什么途径或网络发行?又通过个么方式进行买卖?股份制经济作为一种商品经济和信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体现其权利的有价证券股票,其法律效用在当时是通过什么方式得以体现的?在此前的中国社会中,开办传统工商企业的方式一般不出以下两种:一种是“各出资本,各树旗鼓”的“独资”形式;另一种是“合伙”的方式,即部分有共同目的的人联合开办,“合众力而成”。这种合伙方式本身又还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规模不大,二是即使“合开一铺,合创一行”的时候,“股东皆须在场,以资稽察”。股东“或有不亲到场者,亦必令亲信人为之监察”,断未有从未谋面而可以入股者”。那么,在几千年相沿成习的情况下,在当时清政府尚未对股份制企业制定相应规则措施,也没有证券交易法等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的情况下,这家“中国第一股”在打破此前的惯例后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我们先来看看这份股票,这份股票在今天看来是如此朴素甚至称得上简陋(见影印件),现将《轮船招商公司》的股票影印件上的文字全文照录如下(标题及骑缝文字略,标点符号为笔者添加):
“轮船招商局为给股份票事奉直隶爵阁督部堂李奏准设局招商,置备轮船运漕揽载,札饬商办等因在案。当经本局议定召集股银壹百万两,分作千股,每股银壹千两。先收银五百两,每年壹分生息,闰月不计,另给息折。期至八月初一日,凭折给付。如本股出让,须遵定章办理,毋许私相授受。倘有故违,一经查出,即将本股停息,俟缴票到日,给本销册,以昭慎重。今据送到股本,合给联票壹张、息折一扣、局章一本收执。须至股份票者。
今收到省府县人壹股豆规银五百两正
同治年月日给商总商董(此处竖排并列)第号
这里有不少值得我们注意的东西。
首先在叙述招商局缘起和招商局性质及用途的第一部分文字中,强调了招商局是当时担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向皇帝“奏准”设立的企业,也就是得到皇帝亲自批准设立的企业。这里强调了企业的性质不是别的,是“札饬商办”,即朝廷允许其商办。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朝廷允许商办的第一家新式工商企业,显示出这家中国第一股所具有的开创性和前所未有的特殊性。在以此来加强其合法性与权威性的同时,也界定了这家企业设立的重要意义和责任的归属。
从有人提出引进轮船和开办西方式的新型企业到招商局成立,晚清朝野之间经历了十多年时间的徘徊、争议、反对,障碍重重。如果不是李鸿章抱定此事是“毅然必行之事,破群议而为之”去推动的话,招商局还不可能在1872年成立。但这份股票上点明这一点,并非是为李鸿章表功,而是有对外宣传自身的权威性和公开确定责任关系这一层考虑在内的。“招商局由李鸿章奏设,局务应由李鸿章主政”,出自总理衙门的这句话,除了进一步确认了招商局与李鸿章之间的关系外,也明确了企业的责任归属。这一点,对于当时社会裂变期中国新型企业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同样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
其次是股票中对企业本身情况的说明,即对该局的总股本、每股的金额和分配方面的规定以及需注意事项的说明中,出有几点很不寻常:一是每股的金额特别大,如按每股一千两计算,总股本只有一千股,即使按先收一半即五百两,每位股东再接平均购买一股算,股东总数也只有2000人,何况不可能每位股东都只购买一股,因此股东总人数低于2000人是可以肯定的。这个规定,与传统中国社会中合伙企业的股东数量一般不多是一脉相承的。二是文字中明确有“每年壹分生息”的规定。这个“壹分生息”的规定在招商局的局规中被称为“官利”,是每年不管企业经营情况如何都必须发放的固定股息,如果企业经营得好,利润率超过壹分,超过壹分发放的利息被称为“红利”或“余利”。这一点,与西方企业中的优先股的规定还一样,因为当时甚至没有优先股的概念。因此,这个规定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有中国特色的东西。西方一般股份制企业通行的规则,是股票收益应视企业的效益如何而定,而不能事先规定固定的利息率。规定利率的现象,一般只存在于债券的发行中,招商局这时既无优先股的规定,而“官利”的特点又与一般西方式股份制的规定有明显区别。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当时的这份股票又带有债券的性质。有意思的是,由招商局“开其端”的规则中也包括这个“官利”的分配制度在内。在招商局之后陆续成立的其他企业如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徐州利国矿务局以及20世纪后中国成立的其他各类型的股份制企业中,这种规定都一直存在,并且一直到1956年资本主义企业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改造时才被定息所取代。三是在交款购买股票时,除拿到留下存根后的股票年,还同时发给领取“官利”的息折和局章各一本。也就是说,通过这些方式以及规定,在强调这份股票的合法性和权威性的同时,还保证其在运作中的可操作性。
总之,从这份股票中留下的这些规定以及严厉的语气看,给人的印象是除了有关企业的规定外,似乎是企业股票的味道少而官方文告的味道多,但也正是在这些地方,透视和散发出历史变化的气息。
从票面形制看,当时被称为“股份票”的这份老股票的票面很朴素,除文字和标题外,没有更多的图案装饰,文字四周用线条圈围,圈围出来的票面形状与清代过去流行的当票、煤窑的窑照和盐商的执照等几乎完全一样。显然,新型股份制企业的股票采用这种历经官方认可、又被社会熟知承认、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和执照的形制,与从法律方面保障其有价证券性质的考虑分不开。它与股票文体中采用的官方告示性语言,以及在操作方面的严格规定一起,构成了股票作为有价证券的法律依据。从股票的格式方面看,标题名称均由右往左横书,其余文字竖排。股份票与股份票存根为二联票,二者并排印刷。股份票在左,存根在右,内容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标题名称与行文中的个别文字有异。关于股票发行的有关规定和程序,轮船招商局局规中有如下记载:“本局刊立股份票、取息手折,股各收一纸,编列号数,填写姓名、籍贯,并详注股份册,以杜洋人借名。其股票息折,由商总商董会同画押,盖用本局关防,以昭凭信。如有将股让出,必须先尽本局,如本局无人承受,方许卖与外人,一经售定,即行到局注册。但不准让与洋人。设遇股票息折遗失,一面到总局挂号,一面刊入日报,庶使大众咸知。俟一月后准其觅保出结,核对补发。”
发行的规定是如此,在当时的交通、信息和金融条件下,这些股份制企业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招商集股筹集资金,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股票买卖的呢?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这家近代中国第一股的发行,一开始竟然主要是通过人脉关系进行推销认购的,也就是当时人形容的“因友及友,辗转邀集”的方式筹集的。但聪明的人们很快就意识到此种方式的局限性,在将每股股银的数额从500两降到100两,以便更多人可以认购入股的同时,也采取了登报刊广告的方式进行宣传和通过各地钱庄票号代收股银的方式进行筹集,使自己得以充实实力,得到发展。
通过发行“近代中国第一股”筹集资金兴办的这家新式企业确实也没有使人失望。在其成立后与当时英美在华轮船商不可避免的跌价竞争中,先是依靠清朝政府的贷款,在4年之后一举整体收购了此前气焰不可一世的美国在华最大的轮船公司——旗昌轮船公司,使自己的轮船数一下达到了30余艘,成为当时中国领水中中外轮船公司中单家轮船数和吨位数都居第一位的轮船公司,并随后迫使两家实力最强的英国轮船公司——怡和以及太古轮船公司签订了限制价格变动的“齐价合同”,在长江、天津、福州、宁波等主要航线上,招商局一家公司的分配比例都在40%~50%之间,取得了分配比例占优的地位。
而发行“近代中国第一股”的招商局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仅仅10年,招商局面值100两一股的股票,在上海的市价已经涨到了200两以上,在1882年的一段时间,甚至达到260两的高位。同时,还带动了一批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兴办的企业的相继诞生,到1885年也就是招商局成立13年时,这种通过发行股票兴办的股份制企业数量已经增加到39家,并在19世纪80年代初掀起了一股小小的兴办股份制企业的高潮,甚至直接催生了中国第一家民间的带有证券交易所雏形的股票公司——上海股票平准公司的诞生。
总之,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我们可以说,“近代中国第一股”中,凝结着近代中国不甘落后不肯沦亡的各层次中国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做的努力和奋斗的痕迹。这张小小的股票,不仅是当时中国人实业救国努力的见证,也是近代中国工业化开始起步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