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有多少只金丝猴
1只
2. 金丝猴目前有多少
我国有3种金丝猴,即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它们都是我国的特产种类,国家I级保护动物。它们与大熊猫齐名,同属"国宝"级动物,毛色艳丽,形态独特,动作优雅,性情温和,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具有重大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目前,除我国外,这些稀世珍宝在世界上仅有法国、英国等极少数国家的博物馆中收藏有若干标本。 比起其它猴类来,金丝猴的确是非常漂亮,特别是川金丝猴,头顶的正中有一片向后越来越长的黑褐色毛冠,两耳长在乳黄色的毛丛里,一圈桔黄色的针毛衬托着棕红色的面颊,胸腹部为淡黄色或白色,臀部的胼胝为灰蓝色,雄兽的阴囊为鲜艳的蓝色,从颈部开始,整个后背和前肢上部都披着金黄色的长毛,细亮如丝,色泽向体背逐渐变深,最长的达50多厘米,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好似一件风雅华贵的金色斗蓬。川金丝猴的体形较大,头圆,耳短,眼睛为深褐色,嘴唇厚,吻部肥大,嘴角处有瘤状的突起,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大和变硬。两颊和额的正中的毛都向脸的中央伸展,露出两个凹陷的天蓝色眼圈和一个突出的天蓝色吻圈,再加上鼻骨退化,没有鼻梁,形成了一个鼻孔上翘的朝天的鼻子,更显得格外有趣。根据古生物的研究结果,川金丝猴早在300多万年前的中更新世就已经存在,从我国各种古籍中的记载来分析,历史时期川金丝猴分布的地区包括位于渭河、汉水和嘉陵江上游的秦岭、陇山地区,原来有近30个县有分布;位于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和湖北西部的大巴山地,原来有6-7个县有分布;位于湖南武陵山北侧的来凤、鹤峰和武陵山南侧的桑植、大庸、慈利、石门等县;位于广东北部从化、龙门、博罗等县境内的九连山、罗浮山;位于四川东南部20多个县境内的大凉山和相邻山区。整个地域跨渭河、长江、珠江、澜沧江等流域。目前我国川金丝猴在野外的总数尚有20000只左右,已知的分布于四川、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和湖北神农架等地。现在的分布区与历史上的分布区相比较,已经大大地缩小了,分布的省(区)数从12个减少到7个,县级单位的数目从150多个减少到只有50多个。川金丝猴原来广泛栖息在亚热带地区的低山森林地带,它是树栖动物,其存在和发展与森林环境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失去森林就会影响到它的生存。造成森林破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为了解决吃饭、住房、烧柴和用具等问题,都要以砍伐森林为代价。经过不断砍伐森林以发展农业,尤其是由于红薯与玉米等旱粮高产作物的推广,使过去不能生长禾稼的山区遭到大面积的开垦,致使金丝猴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低山地带的阔叶林逐渐向中高山地带的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迁移,即从山丘地带的普遍分布,变为向深山地区收缩,栖息地不断消失,分布范围越来越小,后来只能残存在山高岭峻,人类活动很少的地方,原来各地曾经连续成片的分布区,也由于退缩而形成了互相隔绝的情况。川金丝猴分布区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下面一些过程:首先是数量的急剧减少,接着便在一些环境条件较差的地区消失,而在另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尚有所保存,使分布区形成互相隔离的"孤岛"状,最后一些"孤岛"再相继消失。这种局面的形成,开始于18世纪,但主要是19世纪到20世纪,目前仍在继续。这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人进兽退"的一个具体表现。在18世纪之前,川金丝猴分布的地区都存在着茂密的森林茂密,在秦岭和大巴山区,就有"南山老林"和"巴山老林"。从18世纪开始,这些森林经过砍伐,不断遭到破坏。例如在秦岭山中,仅周至县至洋县一段路程砍伐林木的人就经常不下数万,使得许多青翠的峰峦相继变成了童山,以后许多地方的金丝猴变相继灭绝,从甘肃秦州、陕西凤翔府、广东广州府、惠州府等地区逐渐消失。到了19世纪,又从湖北西部、湖南西部、江西东部、贵州东北部、四川东南部等地区不断退却,是金丝猴分布区缩小幅度最大的一个时期。20世纪最大的变化,则主要是甘肃南部、陕西南部、贵州北部、四川西南部等地分布范围的继续缩小和广西分布区的消失,形成今天全国仅剩下几个小片分布区的格局。生活在我国的另外2种金丝猴--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的皮毛都不是金黄色的。黔金丝猴全身披着暗灰色的毛发,仅见于贵州北部的梵净山一带;滇金丝猴身上的体毛主要是灰黑色,分布于云南西北部。一个物种的自然分布区域如此狭小,是世界上罕见的,而且种群数量也不多,因此,它们都是最濒危、最珍贵的猴类。
3. 滇丝猴在中国,仅有多少只
据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调查报道,滇金丝猴仅分布于滇西北,北起西藏芒康,南至云南云龙一个狭窄的高山深谷地带,猴群数量较少,一般仅20~60只,很少超过100只大群,估计种群总数在云南难以逾越1,000只;西藏芒康约1,000只。
2013年8月7日,中法生物学家联合考察团在经过多天的实地考察和分析研究后对记者透露,中国的滇金丝猴数量已增至3000多只。[8]
野生
布在喜马拉雅山南缘横断山系的云岭山脉当中,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一个狭小地域 。[9-10] 分布于澜沧江与金沙江之间云岭山脉主峰两侧的高山深谷地带,面积约20,000平方公里,向北延伸到西藏境内的宁静山脉,包括云南德钦县、维西县、丽江、剑川县、兰坪、云龙县等县,以及西藏芒康县境内[4] 。在世界近200种现存的灵长类动物中,海拔分布超过2000米的寥寥无几,但滇金丝猴却能够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是金丝猴界最特化的一个亚种。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的滇金丝猴分布区域广泛,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才逐渐退缩到云南与西藏交界的一隅,终年生活在冰川雪线附近的高山针叶林带。这里坡陡崖深,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恶劣。现已查明滇金丝猴自然种群仅存13个,约1000~1500只,它们活动在金沙江与澜沧江夹峙的云岭山脉,行政区划是西藏的芒康,云南的德钦、维西、兰坪和丽江等五县境内“已极度破碎的高寒冷杉林带之中”,分布面积约两万平方公里。这些自然种群处于彼此隔离的状态,呈岛屿状分布,各群体之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这更增添了人们的忧虑。的确,滇金丝猴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保护生物学认为,有一类物种叫做“关键种”,它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关键种的兴衰直接影响着系统中其它物种的兴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往往是植物。例如在云岭山脉的关键种就是云杉和冷杉,它关系到林中无数物种的生存,包括滇金丝猴。所以,一旦这两个树种毁灭,必将导致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分崩离析。[1]
4. 全世界有金丝猴多少只
滇金丝猴种群现状:
据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调查报道(李致祥等,1979;马世来等,1984-1985;杨德华等,1981;白寿昌,1988;王应祥等,1985-1988),滇金丝猴仅分布于滇西北,北起西藏芒康,南至云南云龙一个狭窄的高山深谷地带,猴群数量较少,一般仅20-60只,很少超过100只大群,估计种群总数在云南难以逾越1,000只(白寿昌,1988);西藏芒康约1,000只(尹秉高、刘务林,1993)。
川金丝猴
种群现状 据湖北神农架调查有4群,最多的猴群为123只,估计约有500只左右(华中,1980)。川东巫山有2-3群,数量不足100只(王应祥等,1990)。陕西秦岭约有53个猴群,每群小的约50只左右,大的约100只左右,最多约300只,估计陕西境内约有5340只(李保国、杨兴中,1994)。四川和毗鳞甘肃南部,金丝猴的分布,在岷山约有1300 km2面积,邛崃山约10000 km2,大雪山和小凉山约有2000 km2有分布,总计约有2500 km2内面积有分布。但它们栖息的生境离不开森林,实际栖居的环境约为其总面积的1/5。四川猴群数量较多,一般为200-300只,每群活动范围是30-60 km2,除去猴群之间的距离,估计约有100群,若每群以200只计,四川加上甘南约有2万只。因此,四个省总计约25000只左右。据Eudey1987年估计,川金丝猴的总数不超过1.5万只。
黔金丝猴
【种群现状】
梵净山的黔金丝猴,据1991-1993年考察有3个猴群,总数约550-600只,数量增长缓慢。据Eudey1987年估计黔金丝猴的总数不超过500-670只。1995年对黔金丝猴进行了系统考察,确认黔金丝猴现存约750只,组成20多个家族,活动范围约4万公顷
5. 全国金丝猴总数量有多少
估计至少在2万只以上,仅甘肃金丝猴数量超过万只
6. 滇金丝猴在中国的数量
2022年,滇金丝猴在中国的种群数量增至3800余只。
滇金丝猴是生活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旗舰物种与伞护物种,为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也是中国独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与大熊猫一样被称为中国的“国宝”。
2017年,为全面摸清滇金丝猴种群情况,中国首次启动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全境同步动态监测项目,采用政府+公益组织+专家+保护专业人员+社区居民调查的形式,运用实时监测、猴群痕迹观测、红外相机监测、猴粪便采集监测等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监测调查,并建立综合数据档案库。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滇金丝猴种群总体数量一直呈增长趋势。从1996年的大约13群1000-1500只,2016年调查的18个种群3000只,增加到现在的23个种群3845只。
分布范围:
滇金丝猴仅分布于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云岭山脉的一个狭长区域,为青藏高原的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中心区域。面积约20,000平方公里,向北延伸到西藏境内的宁静山脉,包括云南德钦县、维西县、丽江、剑川县、兰坪、云龙县等县,以及西藏芒康县境内。
目前分布最北猴群为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执那猴群,分布最南猴群为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池猴群。
7. 金丝猴现剩多少只
川金丝猴约有1000多只,滇金丝猴约1500只,黔金丝猴最少,约3,400只。
栖息环境:金丝猴是典型的森林树栖动物,常年栖息于海拔1500~3300米的森林中。其植被类型和垂直分布带 属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以及次生性的针阔叶混交林等四个植被类型。
随着季节的变化,它们不向水平方向迁移,只在栖息的环境中作垂直移动。群栖生活,每个大的集群是按家族性的小集群为活动单位。最大的群体可达600余只在灵长类中,如此庞大的群体亦属罕见。
外形特征:
金丝猴的共同特征为鼻孔大,上翘,唇厚,无颊囊,这是为了适应高原缺氧进化而来。
其中川金丝猴毛色为金黄色,肩背具长毛,尾与体等长或更长,成年雄体长平均为680毫米,尾长685毫米;
黔金丝猴体型近似川金丝猴而稍小,但尾较之更长,体长为637~690毫米,尾长846~905毫米,体背灰褐,有的具黄的色调;
滇金丝猴身体较川金丝猴稍大,体长740~830毫米,尾相对较短,略等于体长,约510~720毫米,身体背面、侧面、四肢外侧,手、足,和尾均为灰黑色。在背面并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长毛。颈侧、腹面、臀部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金丝猴
8. 金丝猴在中国有多少只
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全国只有60多只,分养在19家动物园中。
9. 金丝猴有多少只
滇金丝猴种群现状:
据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调查报道(李致祥等,1979;马世来等,1984-1985;杨德华等,1981;白寿昌,1988;王应祥等,1985-1988),滇金丝猴仅分布于滇西北,北起西藏芒康,南至云南云龙一个狭窄的高山深谷地带,猴群数量较少,一般仅20-60只,很少超过100只大群,估计种群总数在云南难以逾越1,000只(白寿昌,1988);西藏芒康约1,000只(尹秉高、刘务林,1993)。
川金丝猴
种群现状 据湖北神农架调查有4群,最多的猴群为123只,估计约有500只左右(华中,1980)。川东巫山有2-3群,数量不足100只(王应祥等,1990)。陕西秦岭约有53个猴群,每群小的约50只左右,大的约100只左右,最多约300只,估计陕西境内约有5340只(李保国、杨兴中,1994)。四川和毗鳞甘肃南部,金丝猴的分布,在岷山约有1300 km2面积,邛崃山约10000 km2,大雪山和小凉山约有2000 km2有分布,总计约有2500 km2内面积有分布。但它们栖息的生境离不开森林,实际栖居的环境约为其总面积的1/5。四川猴群数量较多,一般为200-300只,每群活动范围是30-60 km2,除去猴群之间的距离,估计约有100群,若每群以200只计,四川加上甘南约有2万只。因此,四个省总计约25000只左右。据Eudey1987年估计,川金丝猴的总数不超过1.5万只。
黔金丝猴
【种群现状】
梵净山的黔金丝猴,据1991-1993年考察有3个猴群,总数约550-600只,数量增长缓慢。据Eudey1987年估计黔金丝猴的总数不超过500-670只。1995年对黔金丝猴进行了系统考察,确认黔金丝猴现存约750只,组成20多个家族,活动范围约4万公顷(周晓农等,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