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评价巴菲特
Ⅱ 巴菲特炒短期股票吗
如果你要具体的,有根据的得查“巴菲特自传”才行,不过我了解一些,大致说说希望对你有帮助;
1。最短一次的买卖时间是三年多,好象是港股(中国石化),赚了约30亿港币;
2,他基本不做短线,
3。最长的一次有四十年的持股时间,也就是说买了没卖过,一直持有着;
Ⅲ 沃伦·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内希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他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是当地的证券经纪人和共和党议员。从最初开始,沃伦就超乎年龄地谨慎,他被母亲称为"很少带来麻烦的小孩"。小沃伦对数字有着与生俱来的迷恋。他常私小伙伴们这样消磨整个下午的时间:俯瞰着繁忙的路口,记录下来来往往的车辆的牌照号码。暮色降临以后,他们就回到屋里,展开粮马哈世界先驱报》,计算每个字母在上面出现的次数,在草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变化的数字。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使父亲霍华德的证券经纪人工作陷入困境,致使家里的生活非常桔据。母亲常常克扣自己以便让丈夫和孩子吃得更饱些。直到沃伦开始念书的时候,这种状况才渐渐好转。经历了这些艰辛的岁月之后,他便怀有一种执着的愿望,想要变得非常富有。他在5岁之前便有了这个念头,而且自那以后,这种念头就从来没被抛弃过。
沃伦曾坐在小学的太平梯上,平静地对他的好友们说他将在35岁以前发财。他从来没表现出自吹自擂,头脑发涨的迹象,他自己也对此深信不疑,有人曾问他为什么想赚那么多钱,沃伦答道:“这倒不是我想要很多钱,我觉得赚钱来看着它慢慢增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195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巴菲特回到奥马哈,到父亲的交易部巴菲特一福尔克公司做股票经纪人。在巴菲特一福尔克公司他取得的最大进展不是在投资业上,而是在戴尔·卡内基的公开课上。在课上,他学到了在大庭广众之中谈吐自如的本领。以后,通过在奥马哈大学教《投资学原理》,他使自己的这种本领
日臻完善,这种本领对他日后的投资至关重要。1954年,巴菲特前往纽约到恩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任职。由于格雷厄姆的保守态度,使他拒绝对公司进行任何主观的分析,而是乐于坚持自己的教学准则。这常使投资公司出现持币待投的现象,从而丧失了许多机会。巴菲特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研究质量因素对公司内在价值的影响。为此他会亲自到公司拜访,探寻一家企业比另一家更成功的秘密。尽管格雷厄姆并不赞成巴菲特的做法,但巴菲特还是把这些研究结果默默地用在自己的投资上,他取得了比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从1950年离开大学校园以来,巴菲特的个人资本已由9800美元激增到了 14万美元。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1931年,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学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着名投资学理论学本
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
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机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1968年5月,当股市一片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长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中巴费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元。巴费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网站上公开了今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数字显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资基金集团伯克希尔公司,去年纯收益下降了45%,从28.3亿美元下降到15.57亿美元。伯克希尔公司的A股价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时伯克希尔的账面利润只增长0.5%,远远低于同期标准普尔21的增长,是1980年以来的首次落后。
Ⅳ 巴菲特的炒股赚钱秘诀是什么,急求!
巴菲特的炒股赚钱秘诀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选择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股票,在公司股价低于公司价值的时候买进并长期持有”。关键点有三个,一是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二是股价低于价值;三是长期持有。股市中的绝大部分人很难做到第二和第三点。因为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使股民们在“长期持有”方面望而却步。
例如0538云南白药,你可以仔细看一看它上市以来的月线图,你就会发现,该股自上市以来,一直在上涨,目前已经创出历史新高。就是因为该公司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假如该股上市就买进并长期持有,股价已经上涨了100倍,如果加上历年分红,该股实际上涨了近800倍。这就是股神巴菲特告诉我们的秘诀。
股票投资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需要系统学习价值投资理论,不掌握这一理论的投资者,最终的结局就是不断亏损,而掌握了这一理论的投资者,才是未来股市的大赢家。
Ⅳ 股神巴菲特的人生历程
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
出生年月:1930年8月30日 籍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
毕业院校: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
沃伦·巴菲特经历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经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 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
1941年,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学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着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
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机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1968年5月,当股市一片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涨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网站上公开了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数字显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资基金集团伯克希尔公司,去年纯收益下降了45%,从28.3亿美元下降到15.57亿美元。伯克希尔公司的A股价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时伯克希尔的账面利润只增长0.5%,远远低于同期标准普尔21%的增长,是1980年以来的首次落后.
2007年3月1日晚间,“股神”沃伦·巴菲特麾下的投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财政年度的业绩,数据显示,得益于飓风“爽约”,公司主营的保险业务获利颇丰,伯克希尔公司去年利润增长了29.2%,盈利达110.2亿美元(高于2005年同期的85.3亿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累计增长361156%;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累计增长幅为6479%。
2007年3月1日,伯克希尔公司A股股价上涨410美元,收于106600美元。去年伯克希尔A股股价上涨了23%,相形之下,标普500指数成分股股价平均涨幅仅为9%。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事实上,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巴菲特2006年6月25日宣布,他将捐出总价达370亿美元的私人财富投向慈善事业。这笔巨额善款将分别进入全球首富、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创立的慈善基金会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会。巴菲特捐出的370亿美元是美国迄今为止出现的最大一笔私人慈善捐赠。
据路透社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巴菲特现年75岁,《福布斯》杂志预计他的身价为620亿美元,是全球首富。370亿元的善款占到了巴菲特财产的大约60%。
巴菲特在一封写给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会的信中说,他将捐出1000万股伯克希尔公司B股的股票,按照市值计算,等于巴菲特将向盖茨基金捐赠300亿美元。
盖茨基金会发表声明说:“我们对我们的朋友沃伦·巴菲特的决定受宠若惊。他选择了向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捐出他的大部分财富,来解决这个世界最具挑战性的不平等问题。”
此外,巴菲特将向为已故妻子创立的慈善基金捐出100万股股票,同时向他三个孩子的慈善基金分别捐赠35万股的股票。
不久前,盖茨刚刚宣布他将在两年内逐步移交他在微软的日常管理职责,以便全身心投入盖茨基金会的工作。盖茨基金会的总财产目前已达300亿美元。该基金会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事业以及发展美国的教育。
《福布斯》杂志3月6日发布2008年度全球富豪榜,“股神”沃伦·巴菲特由于所持股票大涨,身家猛增100亿美元至620亿美元,问鼎全球首富;墨西哥电信大王卡洛斯·斯利姆·埃卢位列第二,其个人资产为600亿美元,比去年的490亿美元猛增110亿美元;曾经连续13年蝉联首富桂冠的微软主席比尔·盖茨则退居第三,个人资产为58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0亿美元。
Ⅵ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股神巴菲特是怎样炼成的
说到沃伦•巴菲特,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他从小就有天才般的投资嗅觉,32岁成为百万富翁,创立了世界着名的投资集团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70多岁问鼎世界首富。美国人通常称他为“奥马哈的先知”,中国人则亲切地叫他“股神”,总之,不管在哪一个国家,巴菲特都是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天才和传奇。然而,褪去神话般的外衣,巴菲特的成功究竟有什么独门秘籍呢?《滚雪球》这本书首次以巴菲特的视角客观地讲述了一代股神的成长经历,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每一个天才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背后一定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坚持和努力。
1930年,沃伦•巴菲特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的家族世代在奥马哈经营着一家杂货店,由于经营有方,杂货店的生意一直做得不错。不过巴菲特的父亲并没有子承父业,而是在1931年股市大萧条时,特立独行地开了一家股票经纪公司。受父亲和家族环境的影响,巴菲特从小就对赚钱感兴趣。
6岁的时候,当大多数小伙伴还在大街上调皮捣蛋时,巴菲特已经通过卖口香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尽管每卖一包口香糖,他才赚2美分,但这足以让人对一个6岁的小孩刮目相看了。后来巴菲特还相继卖过二手高尔夫球、花生和爆米花,只不过都是小打小闹,也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商业启蒙。
真正让巴菲特找到赚钱的门道和乐趣的,还要归功于他送报纸的经历。巴菲特12岁时,父亲赢得了国会议员大选,全家迁往了华盛顿。尽管巴菲特很不适应新学校的生活,但是他很快在华盛顿找到了一份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工作,那就是《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先驱》的送报工作。
巴菲特在送报的过程中,不仅每天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而且讲究方法、懂得变通。比如,为了防止客户不给报纸钱,他会主动给电梯小姐小费,好让他提前知道订报纸的这家人什么时候搬走;再比如,他也会主动说服负责报纸路线分派的经理,把订户比较多的高档小区分派给他。
就这样,仅仅是通过送报纸,巴菲特在14岁的时候,就已经有1000美元的储蓄了,这在当时也算一笔不小的款项。
12岁可以说是巴菲特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同样也是在这一年,巴菲特和他的姐姐合伙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支股票,美国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他们一共买了3股,每股38.25美元。
和大多数刚入股市的新人一样,巴菲特对这支股票也不了解,只是知道这是父亲多年来最喜欢的一支股票。巴菲特在购买了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以后,这支股票就开始大幅度下跌,这也让他初次尝到了投资的风险和压力。
所以,当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开始回升到40美元一股时,巴菲特便迫不及待的抛售了。然而,令巴菲特遗憾的是,城市服务公司的股价很快就一路高涨到每股202美元。
这就是巴菲特的第一次投资经历,尽管没有赚到太多钱,但是他从中吸取了很多投资的经验和教训。比如,不要过分关注股票的买入成本;再比如,不要着急抓住蝇头小利,要有耐心,放长线、钓大鱼。
此外,在这个阶段,巴菲特还深刻地领悟了另外一个道理。由于父亲大选失利,巴菲特又转学回到了家乡。回来之后,巴菲特不仅应聘成为了《林肯日报》的区域负责人,管理着50多个小报童,还继续 探索 着股市投资,购买一些股票。
19岁时的巴菲特已经有了更加独立的股市判断能力和敏锐的投资眼光。
他通过大量的财务数据分析认为, 汽车 制造商西泽-弗雷泽公司的经营状况正每况愈下,未来不排除破产的可能性。
于是,在西泽-弗雷泽公司的股价下跌以前,巴菲特便从别人手中借来了这家公司的股票并全部卖空,等西泽-弗雷泽公司的股票大幅度下跌时,巴菲特又以十分便宜的价格把股票买回来,归还给别人,最终达到了从中赚取差价的目的。这其实也就是现在股市中我们常说的股票“做空”。
1949年,19岁的沃伦•巴菲特从内布拉斯加州商学院毕业,此时,他的资产已经很丰富了。
其中有他花自己的积蓄买下的一家农场,出租给了一户人家在经营,还有他买的一些股票,另外还有10000 美元存款。
要知道1949年的10000美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万美元,这些钱对于任何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不过,巴菲特大学毕业以后,并没有着急投身商海大展身手,而是选择申请哈佛商学院的硕士继续攻读。他希望能从哈佛大学收获事业发展所必须的声望威信和人际关系网。巴菲特本来信心十足,期待凭借自己对股票知识的了解,在面试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可是结果事与愿违,哈佛大学甚至没有给他半点展示股票才华的机会,就无情地把他拒之门外了。
不过,巴菲特并没有气馁,而是马上寻找新的学校,在翻阅哥伦比亚大学的宣传手册时,他发现自己的偶像,也就是华尔街着名的投资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恰好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书。兴奋之余,巴菲特立刻着手申请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研究生。
由于他的申请书极富个人特色,最后巴菲特被破格录取了。在哥大商学院,巴菲特不仅学到了最前沿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理念,还时常有机会跟华尔街知名的金融大鳄近距离交流。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最终巴菲特以史无前例的A+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
哥大毕业后,巴菲特主动请缨去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然而却多次遭到拒绝。后来,在巴菲特的坚持和努力下,格雷厄姆终于向他递来了橄榄枝。
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历练了两年以后,26岁的巴菲特怀揣着174000美元回到了奥马哈,开始成立自己的投资公司。起初他的合伙人都是家人、发小和朋友,后来由于巴菲特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可观,越来越多的合伙人加入了进来。
到1961年的时候,巴菲特的合伙人公司已经发展到了十一家,投资回报率更是高达46%。紧接着,1962年,巴菲特合并了所有的合伙人公司,重新组建了巴菲特有限责任合伙公司。新公司的净资产总额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超过13%的财产都属于巴菲特个人。就这样,巴菲特不到35岁便实现了百万富翁的梦想。
那么巴菲特是怎样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实现了财富的爆发式增长呢?这主要归功于他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资阶段,始终遵循老师格雷厄姆的“烟蒂法则”。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烟蒂法则”,在格雷厄姆看来,那些便宜又不受宠的股票,就好像大街上被随手丢弃的烟头一样,尽管看起来一文不值,但是仍然可以点燃,还能让人再满满地吸上一口,榨取最后一点价值。
正是在“烟蒂法则”的指导下,从1956年到1962年,巴菲特相继投资了美洲国家火灾保险公司、美国国家证券公司和马拉开波石油勘探公司等等。这些公司后来也恰如其分地发挥了“烟蒂”的作用,为巴菲特带来了巨额的投资回报。
正如我们在第二部分中看到的,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资阶段,始终信奉“烟蒂法则”,他总是乐于寻找一切可能被低估的股票,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买入,然后等股票价格回升到真实价值的时候再卖出。
尽管巴菲特在弯腰捡烟蒂的时代赚了很多钱,但是同样也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投资经历。比如,在抛售奄奄一息的丹普斯特磨坊制造公司时,遭到了全镇人的反对和围攻;再比如,为了拯救日薄西山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纺织公司,巴菲特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但最终这家公司仍难逃破产的命运。
好在这个时候,巴菲特认识了自己事业的好搭档查理﹒芒格。
芒格与巴菲特在投资理念上既相互欣赏,又略有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对风险的态度,受格雷厄姆和父亲的影响,巴菲特对风险持悲观的态度,他会为了避免太大的风险,放过获利的机会。而芒格却认为,市场充满了机会,只要你有一定的胜算,就可以承担一些风险,与其总是做弯腰捡烟蒂的苦差事,不如花合理的价钱,投资一家有潜力的公司。
在芒格的影响下,巴菲特开始重新审视“烟蒂法则”,他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只在乎股票价格,而不顾及公司经营和管理状况的投资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于是,巴菲特开始放弃格雷厄姆的悲观主义投资理念,不再只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等账面数字,而是像芒格一样重点关注一家公司的无形资产。
比如,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品牌的持久性、独特的竞争优势等等。然后花合理的价钱,购买一家好公司。在这种投资理念的引导下,巴菲特的投资生涯进入了成熟期,他相继投资了美国运通公司、迪士尼公司、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等公司。这些公司日后不仅给巴菲特带来了高额的投资回报率,而且本身经营发展的也很不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运通公司,1963年当巴菲特出资购买它时,它还深陷商业交易的丑闻不能自拔,等到1965年,靠着公司多年来积累的信誉和品牌效应,美国运通公司的股价一度上涨到70美元一股,当然,也为巴菲特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此外,也正是由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从“烟蒂法则”到“潜力股”的转变,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才得以发展壮大,最终由一个每股19美元的纺织公司成长为每股26万美元的世界一流投资公司。
需要补充的是,在这个阶段巴菲特还始终坚持一个重要的投资理念,那就是“安全边际原则”。所谓安全边际原则是指,股票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在进行投资以前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为自己留足余地,最终确保投资不会因为误差或者市场的变动而经历过于严重的失败。
可以说,巴菲特的每一次精准投资都离不开“安全边际原则”的保驾护航,同样的,也正是有了安全边际原则为底线,巴菲特才有信心把大量的资金押在同一支股票上。
《滚雪球》共分上下两册,今天咱们聊了上册的内容,下次咱们继续聊聊下册的内容,你对巴菲特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Ⅶ 在投资股票这种方式上,可以实现稳定的赚钱吗
股票投资如何实现持续、稳定的盈利?在我看来:
1.坚持做能力以内的事情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敬畏之心,坚持只做自己体系内的股票,坚持只做自己看得懂的波段。不要使用借来的钱,不要伤及无辜。杠杆是魔鬼,能不用就不要用。
大多数人都可以归于此类:比如某医院的药房,知道某种药品价格奇高,并且供不应求,就可以通过投资相关股票获取收益;再比如某口罩厂采购,知道口罩核心材料是熔喷布,知道上游的核心厂商如数家珍,在别人买口罩股票时他就可以买熔喷布股票,等别人反应过来时,熔喷布股票已经连续一字板了。
3.自强不息股票投资,应该像天道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巴菲特每天要看500页书或财务报表,徐翔每天研究股票超过12小时,这些比我们成功的人,每天都比我们更加勤奋,这就是他们对待投资的态度。目前,我每天研究股票的时间超过10小时,革命尚未成功,还需继续努力。
一些感受,希望能帮助到有缘人。
Ⅷ 巴菲特简介!
沃伦·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内希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他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是当地的证券经纪人和共和党议员。从最初开始,沃伦就超乎年龄地谨慎,他被母亲称为"很少带来麻烦的小孩"。小沃伦对数字有着与生俱来的迷恋。他常私小伙伴们这样消磨整个下午的时间:俯瞰着繁忙的路口,记录下来来往往的车辆的牌照号码。暮色降临以后,他们就回到屋里,展开粮马哈世界先驱报》,计算每个字母在上面出现的次数,在草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变化的数字。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使父亲霍华德的证券经纪人工作陷入困境,致使家里的生活非常桔据。母亲常常克扣自己以便让丈夫和孩子吃得更饱些。直到沃伦开始念书的时候,这种状况才渐渐好转。经历了这些艰辛的岁月之后,他便怀有一种执着的愿望,想要变得非常富有。他在5岁之前便有了这个念头,而且自那以后,这种念头就从来没被抛弃过。
沃伦曾坐在小学的太平梯上,平静地对他的好友们说他将在35岁以前发财。他从来没表现出自吹自擂,头脑发涨的迹象,他自己也对此深信不疑,有人曾问他为什么想赚那么多钱,沃伦答道:“这倒不是我想要很多钱,我觉得赚钱来看着它慢慢增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195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巴菲特回到奥马哈,到父亲的交易部巴菲特一福尔克公司做股票经纪人。在巴菲特一福尔克公司他取得的最大进展不是在投资业上,而是在戴尔·卡内基的公开课上。在课上,他学到了在大庭广众之中谈吐自如的本领。以后,通过在奥马哈大学教《投资学原理》,他使自己的这种本领
日臻完善,这种本领对他日后的投资至关重要。1954年,巴菲特前往纽约到恩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任职。由于格雷厄姆的保守态度,使他拒绝对公司进行任何主观的分析,而是乐于坚持自己的教学准则。这常使投资公司出现持币待投的现象,从而丧失了许多机会。巴菲特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研究质量因素对公司内在价值的影响。为此他会亲自到公司拜访,探寻一家企业比另一家更成功的秘密。尽管格雷厄姆并不赞成巴菲特的做法,但巴菲特还是把这些研究结果默默地用在自己的投资上,他取得了比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从1950年离开大学校园以来,巴菲特的个人资本已由9800美元激增到了 14万美元。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1931年,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学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着名投资学理论学本
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
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机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1968年5月,当股市一片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长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中巴费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元。巴费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网站上公开了今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数字显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资基金集团伯克希尔公司,去年纯收益下降了45%,从28.3亿美元下降到15.57亿美元。伯克希尔公司的A股价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时伯克希尔的账面利润只增长0.5%,远远低于同期标准普尔21的增长,是1980年以来的首次落后。
沃伦·巴菲特(股神)
投资策略及理论:以价值投资为根基的增长投资策略。看重的是个股品质。
理论阐述: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质好价低的个股内在价值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总会体现在股价上,利用这种特性,使本金稳定地复制增长。
具体做法:买入具有增长潜力但股价偏低的股票,并长线持有。是长线投资者致富之道,在于每年保持稳定增长,利用复式滚存的惊人威力,为自己制造财富。
遵守的规则与禁忌:
八项选股准则:1、必须是消费垄断企业 2、产品简单、易了解、前景看好 3、有稳定的经营历史 4、管理层理性、忠诚,以股东的利益为先 5、财务稳健 6、经营效率高,收益好 7、资本支出少,自由现金流量充裕 8、价格合理
四不:1、不要投机 2、不让股市牵着你的鼻子 3、不买不熟悉的股票 4、不宜太过分散投资
对大势与个股关系的看法:只注重个股品质,不理会大势趋向。
对股市预测的看法:股市预测的唯一价值,就是让风水师从中获利。
对投资工具的看法 :投资是买下一家公司,而不是股票。杜绝投机,当投机看起来轻易可得时,它是最危险的。
名言及观念:“时间是好投资者的朋友,坏投资者的敌人。” “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了解它,就不要投资。” “要想成功,你就必须逆向使用华尔街投资的两大死敌:恐惧与贪婪。你不得不在别人恐惧时进发,在别人贪婪时收手。”
其它及成就:1930年出生于美国,犹太人,是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学生。1956年以100美元入股,2003年身价达429亿美元,46年每年复式增长52.9%。
沃伦·巴菲特
职务: CEO
公司名称: 伯克希尔·哈斯维公司
出生日期: 1930.8.30
个人简历: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本科就读于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毕业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师从有金融分析的鼻祖之称的本·格雷厄姆教授。
1941年,11岁的他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62年,巴菲特与合伙人合开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
1994年底巴菲特公司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
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5年3月10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在纽约公布了2005全球富豪排名,巴菲特名列第二,仅次于比尔·盖茨。
Ⅸ 巴菲特有没有研究过K线图有的话花了多少时间
当然研究过,花多少时间,不好说。巴菲特他的资金是用亿来计算的,他看的是未来的收益和基本面,K线的形态是选股的第一感官,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辅助。
巴菲特本人比较擅长于长线投资。
长线投资是购买公司生意的一部分,购买股票就是等于购买企业的一部分的股权。所以要选择优秀的质地,知名的品牌公司,市盈率要低于14倍,净利润增长率最低要保持10-25%增长,分红率保持3%左右,每年保持分红再投资增加对应股数。短期波动可以忽略不计,并持有5年以内才算真正的长线投资。投资者不会在短期波动或短期波动亏损内卖掉持有的股票及股份,在通常情况下,三年以上的持有者就应该算是长期投资了,但是有好多股东几乎是几年乃至十几年持有同一股票,这更是长线投资了。长线,多数情况下是以基本面为依据或者买入后期待公司出现大的发展进而带动股票价格出现涨幅。一般来说,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很难在几个月内出现明显的转变,所以,如果以这种思路去介入股票的话,往往要持续一年以上,一般称为长线投资。
Ⅹ 巴菲特三季度赚了2000亿,他是凭借什么赚钱的
巴菲特是世界股神,我想大家都知道,巴菲特靠着股票投资成为了世界第三大富豪,很多人非常奇怪,巴菲特三季度又赚2000亿,他投资有什么秘籍?为什么赚钱的总是他?经过思考,我认为巴菲特赚钱的秘籍大概有几个原因吧。
一、价值投资为主。
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鼻祖,每一个股票持有时间都非常长,巴菲特在股票价格非常低的时候大量买入,然后,长期持有,这是他赚钱的主要秘籍,耐心持有股票不被短期波动影响,这是巴菲特最厉害的地方,很多人赚一点钱就跑了,而巴菲特可以持有十年,二十年,这种手中有股,心中无股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这也是他厉害之处。
四、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巴菲特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看财务报告,几十年如一日,不断地学习和积累,让他对行业发展,企业拐点认知更清晰,专注,专一让他能够取得更好的收益。
巴菲特三季度能够赚这么多钱,这给他的投资理念,分析方法以及每天的研究有很大关系,要想成功都不容易,巴菲特也不例外,只是我们只看到他赚钱,没有看到他背后的努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