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融创中国抛售5.54亿美元贝壳股票,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融创中国之选择在6月1日-10月28日(纽约时间)售出融创公司持有的贝壳美国存托股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在需求发展因素以及现实发展因素。首先是融创中国需要将先前持有的贝壳美国存托股票在规定的时间内售出,用此来套现更好地发展公司的聚焦垂直业务;其次是融创中国需要想要优化公司内部的资产结构,以便更好地多元化发展;再者是融创中国作为融资方需要在约定的时间对公司投资股东兑现相应的投资回报,由于资金链的短缺,需要套现售卖先前持有的贝克股票;最后是贝壳股票在一段特定的时间涨幅已经相对饱和,选择此时出售即可以求稳又可以获得相对高的溢利。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分析融创中国为何选择在这段特定的时间抛售所持有的贝克股票。
一、融创中国需要将套现的资金用来专注发展公司的聚焦垂直业务
首先对于融创中国而言,之所以会选择在纽约时间的6月1日-10月28日陆续售出先前所持有的贝壳美国存托股票,主要的原因之一还是来自于融创中国作为一个专注从事住宅以及商业地产综合开发的企业,公司不仅需要至始至终坚持住区域聚焦的战略发展目标,同时还需要兼顾一些高端精品地产领域的投资需求。这也就直接促使了融创中国选择在特定的时间段来售卖所持有的贝壳股票,以此来套现融资,可以将回流的资金用到公司聚焦区域的商业地产综合开发,以及将回流的资金顺带扶持发展一些高端精品的房地产投资项目。
注意事项:融创中国之所以会选择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抛售所持有的部分贝壳股票,主要是来自于融创中国自身的发展需求,同时满足到股东的利益,以寻求更好的发展和合作。同时融创中国现持有的部分未售出贝壳股票,既可以作为公司的保值资产在未来的过程中稳步地盈利,不过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性;同时还可以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再次套现满足公司对于资金链的需求。
② 房企预售资金监管将迎全国统一规定 地产股大涨
2月11日早间开盘后,多只地产股出现大涨的局面。
A股中,金科股份(000656.SZ)涨8.01%,嘉凯城(000918.SZ)涨幅8.37%,泰禾集团(000732.SZ)涨幅10.16%,荣安地产(000517.SZ)涨幅10.04%,南山控股(002314.SZ)涨幅10.04%。
港股方面,融创中国(01918.HK)涨幅4.48%,富力地产(02777.HK)涨幅达6.23%,中国奥园(03383.HK)涨幅达4.05%,世茂集团(00813.HK)涨幅5.99%。
消息面上,有消息称,房企预售资金监管将迎来全国统一规定,房企资金流紧张的现状有望得到缓解。消息称,新制定出台的管理办法明确,预售资金监管额度为“重点额度管理”,“由市县级城乡建设部门根据工程造价合同等核定,能确保项目竣工所需的资金额度,当账户内资金达到监管额度后,超出额度的资金可以由房企提取自由使用。”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负责人王小嫱对澎湃新闻)表示,该办法意味着对预售资金的监管进行了全国统一,这一举措有利于预售资金监管的规范性,当前国内各个城市的预售资金监管不一,而烂尾楼、延迟交房以及质量房的现象不减,预售资金的监管显得更为重要,实现全国标准管理更有利于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落地,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另外,该办法明确“预售资金额度监管为“重点额度监管”,根据工程造价合同等核定,能确保项目竣工所需的资金额度,当账户内资金达到监管额度后,超出额度的资金可以由房企提取自由使用。这一点无疑是对房企来说有较大的利好,以往对于预售资金实行全监管,拉长了企业的回款周期,而房企的融资监管近年来更严,从而加大了房企的资金流压力。此条细则增强了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灵活性,加强了回款的流动性,有利于缓解房企的资金压力,对房地产行业的内部循环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称,预计2022年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全国合约销售额将下降5%-10%,主要原因是在开发商融资渠道受限和购房者情绪疲软的环境下销售量下降和平均销售价格持平。穆迪认为,开发商的债券融资渠道仍将面临挑战,这尤其将增加财务状况较弱开发商的再融资风险。债务资本市场渠道趋弱导致1月份受评开发商发行规模减少。
③ 融创中国发布公告将停牌,这究竟是怎么了
目前融创其实走了很多弯路。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掌控出现偏差。2020年,土地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线和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供应比例大幅增加,这已经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接下来对房企高负债的三条红线以及后续的一些调控政策,进一步传递了政府的坚定决心。融创即将停牌,对整个房企影响巨大。对于融创中国来说,虽然融创中国曾经买过万达的各个产业,但这并不代表融创中国的现金流没有问题。
受此影响,公司股票自4月1日起停牌。公司表示,需要更多时间完成审核工作,原因是近期国际评级机构对公司降级导致的海外贷款相关问题,以及子公司融创地产国内公募债券延期。过去两周,惠誉评级、标准普尔。标普全球评级公司和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都下调了融创的评级,理由是担心该公司的流动性和再融资风险。
④ 融创中国称4月1日起停牌,此举释放了哪些信息
融创于4月1日在中国暂停交易。会有什么影响?融创股价周二早盘一度下跌22%,至3.85港元。迄今为止,今年以来已下跌逾60%,成为2010年上市以来第二大单日跌幅。融创股价下跌9.9%。这家去年销售业绩排名全国第三(5677.2亿元)的民营房地产公司,此前曾表示,由于公司评级下调和国内债券延期带来的不确定性,将推迟公布财报。总部位于天津的融创昨晚表示,无法在本月底或之前公布2021年业绩。
原本预计会推高地价,制造地王,抬高房价。这里不能不提的是,融创旗下的推广团队未能把关录用,为深炒房平台、安平台、东关平台使用了一个着名的平台人。这是融创明显衰落的开始。接下来在全国各地进行了数百亿的大规模拿地,同时终止了与合作多年的万达的酒店管理关系。此时,流动性危机已经暴露。
⑤ 房地产市场变革,倒逼头部房企集体调仓收缩战线
2月11日,地产股再次迎来大涨,泰禾集团、南山控股、荣安地产、天保基建等多只股票集体冲高,融创中国股价同样翻红,截至发稿涨幅为6.34%。
市场情绪高涨,源于地产一系列利好不断出现。同时,企业内部也不断优化管理,调整架构,以适应新的市场格局。
比如头部房企融创在近期调整了组织架构,由原来的七大区域调整为九大区域,原西南区域拆分为成渝区域、云贵区域,分别管理四川及重庆、云南及贵州;新成立西北区域,管理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四省。
多家企业内部人士评论,房企大刀阔斧变革,是为了适应新的行业环境。在地产上行期,全国扩张、向下放权是企业的普遍动作;当市场蛋糕逐渐缩水,裁撤冗余区域与架构,提高效率精准投资,触及一线“炮火”的声音,成为企业的一致诉求。
外部变化带来内部开刀
房地产市场的蛋糕规模,正在渐渐“缩水”。今年1月份,仅15家房企销售额超百亿,较去年同期减少14家。开发商冲规模、促销售正越来越难。行业下行期,如何挖掘增长点?一些房企开始向组织架构动刀,以激发区域活力。
融创由原来的七大区域调为九大区域,新成立西北区域,管理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四省。自此,融创的二级区域数量增加,包括北京、华北、西北、成渝、云贵、上海、东南、华南、华中共九大区域。
将西北区域独立出来,是融创缩小集团管理半径、加大深耕西北市场的举动。
以西北经济重地西安为例,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西安房企销售业绩前10为:融创中国、碧桂园、天地源、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保利发展、龙湖集团、万科地产、紫薇地产。融创销售额约189.8亿元,超出碧桂园65.8亿元。
在融创2021年中报中,西安同样与武汉、杭州、重庆等城市并列,位于该集团超百亿销售城市名单中。不过,融创中国官网显示,此前西安被列在华北集团之下,太原、银川、兰州等城市则被列在北京集团之下,管理半径大、且较为分散。
融创方面表示,调整后的组织架构有利于减小管理跨度、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与此同时,九大区域将在现有城市布局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深耕市场空间大、更加匹配公司发展战略的核心城市,加强行业综合竞争力。
被分拆的西南区域,同样故事颇多。近年来,西南区域一直是融创的战略发展重地,融创重仓的文旅产业、多次大型资产包收购,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融创2021年中报显示,该集团在重庆有1407万平方米权益土储,是西安的两倍多,云南的昆明及西双版纳合计有超800万平方米权益土储。从业绩规模看,早在2018年,西南区域销售金额便达807亿元,此后两年销售业绩均超千亿。
不过,大型的文旅综合体项目,对房企资金的沉淀力度不容小觑。融创高层曾在业绩会上说,会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卖掉一些酒店、商业和乐园,持有资产总量会在自己设置的范围内。去年下半年,融创售卖西南区域资产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此时分拆西南区域,某种程度上利于企业管理的细化,“分而治之”也加强了区域间的竞争力度。克而瑞认为,房企通过战略“瘦身”,可趁机调整布局,在可预见的“政策底”窗口期,推进区域深耕战略,蓄势待发迎接下一轮投拓。
头部房企收缩战线
组织架构变动,是房企在市场调整期的常规动作。但如今,加入变革阵营的房企数量、调整力度之大,远非此前行业周期可比。
过去一年,至少有万科、碧桂园、华润、龙湖等超30家房企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从稳健型的龙头房企到流动性危机爆发的出险企业,组织调整的硝烟燃遍大半个行业。步入2022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
春节前,碧桂园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将落地,原先100多个区域公司经过合并调整后,只剩下60个左右,区域的调整适度规模为80亿~100亿左右,经济发达地区区域公司不调整。碧桂园此次调整亦涉及38个区域高管人事变动。
建业集团的调整力度同样颇大。消息显示,该集团将撤销所有大区层级,设立新的城市公司和专业公司,由集团直接管理。即将“集团-业务集团-大区-城市公司-项目”调整为“集团-城市公司/专业公司-项目公司”三级管理模式。
同时,将建业控股、地产集团总部、中原建业集团总部、新生活集团总部及筑友集团总部合并为新的集团总部,合并后集团总部将设九个业务中心。总部架构的合并,难免会伴随人员流动,市场上甚至传出“建业集团编制优化比例达60%”。
对此建业集团告诉第一财经,这一情况并不属实。网传集团架构及编制上报情况的方案,仅为五大集团总部的架构调整,不涉及整个建业集团,且方案内容也非最终结果,最终结果还在谨慎制定当中。“涉及人员未来也以内部分流为主。”据内部人士称。
建业方面表示,本次架构变动,目的是最大化地提升效率、加强人均效能;在执行时,不搞“一刀切”,缓解相关人员的压力。记者获悉,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建业出台了“企业合伙人”制度,以适应目前的行业管理红利时代,激励团队成长。
此外,世茂同样进行了一番瘦身,包括撤销浙江区域公司、升级华东地区公司、重新划分沪苏区域公司;集团职能部门整合、定位变化,强控投资、直管审计和采购;区域和地区公司职能转变,由11个职能部门收缩为7个。
总体而言,组织裂变与合并是当下房企的重点调整方向,核心是向管理要效益,实现区域深耕。“现在的行业形势大家都心知肚明,一味冲高规模已不再现实,控制扩张半径、同时对多元板块进行收缩,也是不得不为。”有房企内部人士称。
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已近半年时间,房企战略精简是应对市场变化的必要举措,可控制成本,将有限的资金更精准投放,也是缓解流动性压力、“勒紧腰带”抵御“寒冬”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组织架构的调整磨合并非一朝之事。如何维持管理层团队的稳定、减少人才流失、加强调整后部门间的协调,同样对房企的发展十分重要。
万科高层在谈及组织重建时曾称,万科的经营管理有四个方面:战略检讨、业务梳理、组织重建、事人匹配,而从组织到绩效这个过程,并非那么直接,也并非那么短期。
⑥ 融创中国4月1日起停牌,这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⑦ 孙宏斌炒股赚了几千亿
96亿,对于融创股价的上涨,有三个高于预期。 首先,融创将两档的档位由“绿色”降至“黄色”。截至2020年末,金融创新净负债率为96%,无限制现金短债比率为1.08,不含预付款项的资产负债率为78.3%。融创按照“三条红线”的调控标准,直接从“红档”降为“黄档”。 二是融创在业绩层面全面超预期。花旗发表研究报告称,融创中国去年各方面业绩均胜预期,评级为“买入”,目标价为46.8港元,认为盈利增长稳健。 三是对孙宏斌在业绩会上讲话的乐观预期。孙宏斌表示,2020年实现销售业绩没有挑战,现在底层的逻辑变了,融创有非常大的优势,现在是优秀企业的黄金时代。
拓展资料:1.股票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股份公司出具的所有权证书。它是股份公司向每位股东发行的一种证券,作为持股凭证,用于获得股息和股息。股票是资本市场上的一种长期信贷工具,可以转让,可以买卖。股东可以凭借它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经营失误带来的风险。每股代表股东对企业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发行股票。 同一类别的每一股代表公司的平等所有权。各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所持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主要的长期信贷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出资。
2.股票是证券的一种,是股份公司募集资金时向出资人发放的股票凭证,代表股份公司持有人(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购买股份也是收购企业业务的一部分。能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性权利,如出席股东大会、表决、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股息利差等,也分担公司误操作的风险。获得经常性收益是投资者购买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股利支付是股票投资者经常性收益的主要来源。
⑧ 三大关键词 告诉你2017年房地产牛股都有谁
2016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板块与大盘变化情况
如融创中国从2016年9月到2017年5月屡次举牌金科股份,累计增持至总股本的25%。几次举牌后,融创中国的收盘价从6.06元涨到10.98元。同时,作为被并购标的的金科股份的股价也得到小幅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并购集机遇与风险于一身,大型房企由于证券流动性高、多样化经营能力强、经营风险低和知名度高等特点,并购另一企业时,更易获得良好的盈利前景,从而被资本市场投资者看好。
03
关键词三:区域红利
2017年,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开始向纵深推进,根据不久前公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国家发改委今年将加快编制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 岸、关中平原等多个城市群发展规划。4月份以来,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政策相继出台,对于在战略区域内拥有充裕资源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对其在资本市场表现产生积极影响。
图:部分雄安新区概念个股与房地产板块走势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5-17,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⑨ 融创的资金实质性好转要多久
融创的资金实质性好转要半个月。
融创中国对于近期出售多个项目股权回笼资金一事对澎湃新闻表示,自2021年10月以来,融创中国已通过股权配售、大股东借款、资产处置等多种渠道回笼资金约300亿元。
当日,有市场消息称,融创已准备好足额资金,兑付将于4月1日到期的本金为40亿元(20融创01)的可回售债券。3月1日开盘后,融创中国一路上涨,一度涨超14%。截止收盘,上涨10.47%。
从前一天的下跌16.34%到第二天的上涨10.47%,融创可是给了投资者一次“过山车”感受。不过,能够给予投资者“过山车”感受,至少说明投资者对企业还是关注的。最害怕的,就是对企业不闻不问。如果不闻不问,也就说明企业真的已经没救了。
客观地讲,目前的融创还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源于整个市场格局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市场过于低迷。包括融创在内,所有的房企都受到了市场低迷的强大冲击。如果不是市场过于低迷,多数房企、特别是头部房企还是能够应对的。
正是因为市场低迷带来了房企流动性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存量房对资金的占用偏多,导致多数企业资金出现紧张状况;另一方面,融创自身的债务规模较大,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必然会对资金流动、资金调度、资金运转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造成企业运行比较困难。
但是,从融创的实际情况来看,感觉还没有困难到资金链就要断裂的地步。更可能的是,目前的状况,是融创已经困难见底的标志。也就是说,尽管依然比较困难,尤其是资金调度,不能有半点失误。但是,从总体上讲,融创应当是在困难中好转,在艰难的转型中好转。如果能够挺过这段时间,融创还是能够比较好地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的,也会出现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