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合理的资产配置比例是怎样的股票应该占多少
随着国家注册制的出台,股市行情的转好,居民对证券资产的配置热情进一步增强,但该不该入市?进多少比例合适?各类资产又该怎样配置?这已经是摆在各个家长面前的重大问题,毕竟与自己的财富有关,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并给出合理意见,仅供参考!⑵ 总资产中,股票投资占比多少才合理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理财习惯,都是把所有钱存在余额宝里,资产以万份收益一块多的速度缓慢增长。
其实在两分钟金融看来,这种投资理财观念太保守了!就像已逝的谢百三教授曾经讲过的,炒股可能会亏损,但不炒股可能穷一辈子。
当然,这里不是鼓励大家炒股,毕竟两分钟金融自己都被套着!只是想说,在家庭总资产中,适当配置一些股票等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是有必要的。
至于具体配置的合理比例,也是今天要科普的一个实用定律——80定律。它是指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占家庭总资产的合理比重,不高于80减去你的年龄。
比如你今年30岁,股票可占总资产的50%,这个风险也是这个年纪能承受的,而到了50岁,则要降到30%。
当然,在实际运用80定律的时候,要活学活用,避免四个误区。
1、总资产中,如果房产占了比较高的比例,那么80定律就未必适合你;
2、不能把定律当真理,死板按照(80减去年龄)进行投资;
3、不顾家庭实际情况,明明可以多投资一些在股市,却放不开;
4、不要忽视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明明偏好低风险,却硬着投资要投资股市。
而在两分钟金融看来,80定律真正传达的是年龄与风险投资的关系,年轻时比较激进,要能承受较高风险,而随着年龄增大,则转向对本金保值的要求。
⑶ 中国股民有多少
呵呵,先请看一组数字(感谢中登公司的月报):
2009年末A股账户市值分布表:自然人(不含基金,债券)
0--1万 15613802户
1-10万 26227865
10-50万 6899047
50--100万 833778
100-500万 498631
500-1000万 37229
1000万以上 18468
合---计 50128820户
分析这组数字之前,简单回顾一下前几年本人对这个问题的分析结论。在2006年底,当时A股流通市值是3万亿左右,估计当时活跃股民约在2000万人到3000万人之间,以30万元投入股市资产(资金加市值)为大户标准,大股民数约为40到50万人之间;2007年底,流通市值在8万亿元左右,估计当时活跃股民在2500万到3000万人之间,以50万元为大股民标准,总人数与一年前相比不变。
再回到这组数字。在2010年初,中国A股的总流通市值超过16万亿,和2007年底相比,大家都知道流通市值翻一倍主要是限售股解禁和IPO的贡献。考虑到流通市值增长和CPI,我们把大股民的标准提高到100万元如何?
那么活跃股民(一年内有交易)人数如何?我不认为和2007年底相比有多大变化。虽然深沪两市有效A股账户超过了一亿三千万个,但活跃账户和有股票的账户始终在6000万以内,考虑到活跃股民肯定是深A沪A都有账户,其结果实际人数要打个对折,也就是保持在3000万以内。
大股民数又该怎么计算呢?这里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 中登公司的统计数是把深沪两市合并计算的,也就是说在大市值股民中人数和账户数仍然存在打对折的问题(反而是万元市值以下的股民数可以基本按账户数算,因为几千块钱还同时买深沪两市的股票的可能性极小)。这样考虑,就需要把50万——100市值的账户也要折算进100万资产以上的大股民数。以此计算,大股民数接近七十万人;
二、 考虑到50万——75万市值左右账户会在50万以上账户中占很大比例(中国股民的人数和资产关系的金字塔极为陡峭,基本上人数比例与资产倒数成正比关系),而双账户的股民同时持有深沪股票且市值基本相同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是被排除在百万标准之外,这是一个减少大股民数量的重要因素;
三、 庄家和大资金的拖拉机账户也会使资产集中度更高、真实的大股民数字更少。
四、 另外一个影响大股民数的因素是持仓比例。考虑到中国股市哪怕是最低迷时期的总体持仓比例都在八成以上,而2009年底的市道并不算很差,估且认为持仓比在九成,那么股民的资产数应该至少是市值数的1.1倍以上,这是一个会增加大股民数量的因素。
因为二、三、四几个因素没有足够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我们综合考虑一下的话,可以武断地认为当下中国在股市资产超百万的大股民数在60万人左右。这个数量,远比两年前要多。
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A股市场大股民的资产数和人数都有大幅增加呢?是大家都赚钱了吗?我认为主要原因不是这个,而在于这几年的小非解禁和IPO,这个,才是真正创富的不二法门。
几点感慨。
首先是中国人总体上比想象中要穷得多。中国个人和家庭的财富,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方面:房产是大头,按市价约是100万亿,其中城市房产80万亿;个人存款按20万亿计算(扣除公款私存部分);股票按16万亿计算。除此之外的非上市股权、商业地产、黄金外汇债券都是小头,且跟绝大多数国民没什么关系。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人在房产和存款上的分布规律也会类似于股市资产的分布。那么,由此推断,一个在中国一线城市的标准中产家庭,也不过就只有一套价值100万的房子和20万左右的金融资产罢了。请注意,这还是一线大城市的标准,根本不包括农民和中小城市居民。
其次是中国人的财富集中度可能比想象的还要高。几千万股市资产不到十万的散户和几十万资产超百万的大股民比,我只能得出这个结论。
最后,中国股市的重要性远比想象的还要低。折腾了这么多年,也不过就三千万股民活跃在市场,而且95%以上都没几个钱,仍然仅仅是少数人的财富游戏。因此当局注定今后还要不断折腾这个市场,反正股民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无关多少人的身家性命。对比一下,房子的重要性可就大多了。
⑷ 股票真正的本质
股票市值并不等于现金,这就是股票的本质,那就是一张赋予了一个价格的凭证而已,那只是一个数字,并不是真实存在的钱。真实的钱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增加。
也可以说,这就是资本市场泡沫的本质,如果把这些虚拟的游戏当成了真实的资本,那跟在做梦也没什么区别。
就像是棉花糖,一小勺的白砂糖,经过加热,机器的搅动,就变成一个体积大了百倍千倍的棉花糖,实际上不管棉花糖膨胀到多大的体积,他里面的实质就是那一点白砂糖而已。
股票市值就是棉花糖,市场里面的资金就是白砂糖,棉花糖可大可小,并没有稳定的形态,只要大家都不套现,并且还一直在买进去,市值就可以不断膨胀下去,这时候看起来大家就都挣了钱,但其实只是挣了一些数字而已,都是纸面财富,是虚幻的,只有卖出去后不再买入的钱才是真实的钱。
如果大家一直在卖出,股票市值就会一直在减少,就像棉花糖一直在被压缩一样,最终也可以被压缩到只有一勺白砂糖那么小的面积,接近于无限缩小了。
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牛市里面,所有人都赚了钱,那谁亏了?
反之,熊市里面所有人都亏了钱,那钱被谁赚走了?
从宏观视角看问题,确实是所有人都赚了钱,没有人亏钱,因为股市的棉花糖膨胀了,记在大家账上的数字大了,但是社会上总的钱并没有增加。
同理,下跌的时候,股票的棉花糖被压缩了,记在大家账上的数字小了,但社会上总的钱并没有减少。
也并不只有股票市场是这样子,房地产市场,任何具备金融属性的交易市场都是同样的道理,市值并不等于真实存在的金钱的数量
⑸ 家庭形成期的核心资产中股票和债权各占多少
2018年下半年我开始不断建议配置基金类资产,现在大家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收益,而大家频繁接到各类基金营销电话或者短信已经是一年半以后的事情了,所以投资必须先人一步,提前布局,你要有发现投资机会的专业眼光。
一些朋友喜欢追逐热门基金,当然很多时候都是被各类基金销售给带入坑的。我记得2个月前还有不少朋友问我半导体芯片概念类基金,我的建议统一都是不买。现在结果出来了,半导体芯片概念类基金不但大幅跑输沪深300指数,而且自高点调整回落幅度已超过20%。当然这还不是最惨的,一些炒半导体芯片概念的股票已经腰斩了,也就是跌幅超过50%,哎,你想回本需要翻一倍啊!
这时候不要抱怨,想想都是什么样的基金销售让你买的?他到底懂不懂?如果是不懂,那就是他的无知害了你,如果他懂,那就是利益蒙蔽了双眼,明知是坑还让你毫无犹豫地跳进去。所以买基金的时候你应该咨询谁的建议?是基金销售吗?当然不是,它就是卖基金的,任何时候你问,他都会给出你应该买入的理由。这就好比你去地摊儿上买西瓜,问人家:瓜甜吗?这就是多此一问,他能说不甜吗?
哎呀,又扯远了,回归正题,说一说在家庭资产配置中基金、债券类资产到底该占多大比重。之前我也在文章中介绍过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方案,这个方案被全球众多投资机构公认为最合理稳健的家庭资产配置方案,这个方案就是大名鼎鼎的标准普尔公司推出的,普尔公司有160年历史了,是世界500公司,是全球顶级评级机构。这个方案认为基金等高收益类的资产应该占到家庭总资产的30%,而债券类等安全稳健的资产应该占据40%,也就是差不多权益类资产要占到家庭总资产的70%。
很多人就开始犯嘀咕了,这是不是风险太大了。你这个担心就好比是说普尔公司虽然很牛,但它这个方案是不是犯糊涂了,不好意思,我只能说人家这个方案是被无数世界顶级机构公认的。这就好比你自己学习成绩一般,有道数学题不会,然后你去请教你们班级经常数学满分的第一名,人家解答以后,你会怀疑它讲的是否正确吗?所以这个道理是相通的,但很多时候我们身在其中,当局者迷而已。你自己如果没有什么依据和专业度就去怀疑被公认的资产配置方案,你好好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到底那里来的自信?
最后给大家一组数据,美国最富有的1%的富豪们,他们家庭资产中股票、基金类资产占比超过50%,而房产占比仅仅为7%;美国第二富有的9%的人群中,股票基金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近40%,房产占比大概25%;最后90%的普通人中,股票基金类资产占比仅为12%,房产占比妥妥超过65%;好吧,你想想自己是哪个类型?到底是顶级富豪们对呢还是普通人对呢?
最后想告诉大家,你应该配置多少比例的基金类资产和你有多少资产没一毛钱关系,无论你有100万还是一个亿,你的配置比例并不会因此产生多大变化。
⑹ 股票占家庭现金资产的比例多少最好
投资者可以通过4321定律来合理配置家庭资产,即40%的收入用于买房或股票、基金等方面的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等以备不时之需,10%用于保险之类的保障。股票只是理财中的一种,目前有多种理财方式可以让您对自己的资产进行配置规划。
拓展资料
理财的几个途径
1.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风险一般很低,可选类型较多,回报相对稳定,投资门槛也相对较低。但是现在银行为了吸取更多的存款,往往会发行一些收益率高于存款利率的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虽然是银行发行,但也有风险,而且是不保本的,需要谨慎投资。
2.基金。基金的种类有很多,风险也有不同,但是基金的风险小于股票,收益较高。
3.股票。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公开或私下发行的、用以证明出资人的股本身份和权利,并根据持有人所持有的股份数享有权益和承担义务的凭证。股票的风险很高,同时高风险的同时也有着高的回报和收益。
4.保险理财。保险理财是投保客户从保险公司购买的年金险、终身寿险等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从设立条件、偿付能力监管、资金运用监管、再保险机制、再到人寿保险公司不得解散,每一个环节都是由银保监严格监管的。保险理财的风险较低,可选种类多,但是灵活度比较差,需要较长的期限。
5.互联网理财。很多手机APP都具备理财功能,种类较多,理财者可以自行选择,灵活度较高,风险较低,收益比银行更高。
6.购买债券。债券有很多种,根据发行主体分为国债,地方债、企业债等,债券收益固定,风险视发行主体不同差别很大。国债是国家发行,风险很小,收益也不高;地方债为地方政府发行,企业债为企业发行,风险相对较大。
总之,不管哪种理财方式,都需要谨慎小心。
⑺ 中国居民户均资产高达134.4万,实物资产占比有多少
中国居民户均资产高达134.4万元,但是其中有将近70%的财产都是属于实物资产。而在实物资产当中,房子占据的比例又是最高的,所以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的话,虽然从2005年到现在为止,我国居民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7%,是要远远超过其他发达国家。但是在资产的配比上,我们依旧落后于很多国家。
在这一次的调查当中,实物资产的提升比例远远落后于金融资产。在新冠疫情影响之下,金融资产的增长比例已经超过了17%,但是实物资产却没有超过5%。而且在我国的金融资产当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资金都是被当做存款保存在银行当中。这体现了我国居民的投资偏向于保守,对于增长速度比较快的基金,股票并不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政策,市场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