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600153建发股份
建发股份(600153)受到市场关注,走势强于指数;从交易情况来看,明日仍有顺势下跌可能。近2日上涨势头减弱;该股近期的主力成本为7.33元,股价在成本区上方运行,可保持部分仓位;股价处于上涨趋势,支撑位6.51元,中线持股为主;本股票大方向依然乐观;
B. 关于建发股份的问题
600153持有,目前来讲下探空间不大.
600153是机构重仓股,现在大盘涨得怎么高.风险较大.600153这类品种是属于防御型品种.目前来讲持有这类个股是较稳定的.
目前来讲持有这只个股,不要再加仓了.留着资金等到时大盘回调后再介入些有潜力的个股,目前操作上仓位不要太重.
C. 600153建发股份分开上市利好吗
10.89,利好。。。具体分析这支股票请继续追问
D. 第一题:建发物业在香港上市的时间是(年月日)
建发物业在香港上市的时间是2020年12月31日。因为根据一篇报道就是2020年12月31日上午九点,整建发物业已在香港联交所正式上市及买卖,并且发布了股票代码。
按照这篇报道的说法,就是建发物业是在这一天进行上市,并且买卖。所以问题的答案就是2020年12月31日。
并且详细内容是预期股份将于2020年12月31日上午九时正式在港交所进行买卖,然后后面还详细介绍了买卖的相关详情。
E. 一日之内,四位地产高管一天内被查,相关公司股票遭到了哪些影响
这些企业高管被查,我觉得肯定会有所影响,早前从盘面基本就能看出,当天放量收上影线,大概率从第二天开始会有一波调整。至于说的这波行情,到底是指那波行情,如果指的是这波牛市,肯定不在话下,甚至更高。如果是7日或者30日。我觉得肯定到不了。
以上就是我的见解。
F. 涨幅超过腾讯,3年市值曾暴增200倍,丰盛控股如今沦为仙股
叶抱一 | 文
感泣天神,落花如雨。
雨花台畔,是南京主城的“南大门”,在雨花台软件大道188号,则是着名江苏名企丰盛控股的地盘。
按照丰盛系的公开说法,丰盛集团和丰盛控股两家没有任何股权关系的公司。
丰盛集团,原名南京丰盛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在叫做南京建工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是季昌荣;而丰盛控股,是港股公司,实控人是季昌群,但两个人却是兄弟关系。
雨花似乎没有丰盛系,但在港股市场,丰盛控股早就掀起波澜。
不同于严介和之子严昊,说自己的成功,主要来源于生得好,季昌群的发家完全就是一个白手起家的过程。
季昌群,1968年10月生,安徽当涂人,人称马鞍山首富。
(季昌群)
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中,季昌群在1986年还只是一个工地上的小小推土工,每天在工地认真的搬着生活的苦砖。
在人人都可以成功的年代,季昌群打过怪,升过级,当过施工员,历任南京嘉盛基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一步一步成长为5000人企业的集团总裁。
在2004年,季昌群实施收购了南京四建,让这家企业从经营面临困境重新有了活力。
2005年,季昌群又将所有建筑企业整合,创办了南京建工集团,自此,才有了丰盛系的说法。
2006年,季昌群又乘着节能减排的东风,成立丰盛能源环境 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从事建筑节能、再生能源利用业务。
2007年,季昌群甚至被写入了南京雨花区的新闻人物年鉴中,并获得南京市第三届“光彩事业之星”荣誉称号。
与此前的江苏首富不同,季昌群走上了资本造富之路。
当时汇多利集团这个壳资源,正处于“香港壳王”简志坚的控制下,市值不过3亿港元。
2013年,汇多利被季昌群接盘,一顿操作之后,丰盛控股的商业业务被注入,一年以后“汇多利”改名为“丰盛控股”。
2016年前后,丰盛控股开始大肆并购,动用2.95亿港元购买了衍生集团大概23.8%的股票;接着用4.36亿港元吞下实力建业22.309%的股票,然后就是以全部发股票的方式收购了高速传动。
在2016年,丰盛控股一口气完成了20宗收购,涉资金额达69亿元。与频繁收购相伴的是,该股市值由原来的3亿多港元变成600多亿港元,3年内暴涨200多倍,同时股价由0.5港元最高升至约4.8港元,翻了9倍。
随之,季昌群也成为江苏首富,这年的前半年,季昌群活在高光里。
一时间,丰盛控股涨幅吊打港股股王腾讯,万万没想到,那时就已经是巅峰。
正值丰盛控股在港股呼风唤雨之时,在2016年丰盛控股年报中,丰盛控股2016年营业收入48.55亿港元,同比增加39.84%,净利润34.71亿港元,同比增长154.98%。总资产达482亿人民币,净资产达261亿人民币。
这样一份靓丽的报表,却引来做空机构格劳克斯对丰盛控股估值水平的质疑。
格劳克斯对于丰盛控股的负面指控,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丰盛控股涉嫌操纵股价,二是丰盛转移有公司价值资产的行为,三是格劳克斯认为丰盛利润过高,有夸大之嫌。
克劳格斯以世上最大股价操控计划,来形容丰盛控股操纵股票的内幕。
此举导致丰盛控股遭遇连续的股价下跌,并一度让丰盛控股宣布股票停牌。
面对做空机构的来势汹汹,站在丰盛控股背后支持的并不少,不仅有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江苏省安徽商会在内的全国27家安徽商会主要大型企业,还包括苏宁环球、苏宁云商、南京金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储悦孚能源集团等。
江苏本地媒体高举中国企业团结大旗,力挺丰盛控股,抵制外资的恶意做空行为。复牌之后丰盛控股火速借助大量资金,开启了高达40亿港元的回购。
最终,丰盛控股在经历连续的下跌后,最终以股价企稳,反倒上涨了35%结束了此次狙击战。
做空机构获利的企图被粉碎,但丰盛集团的并购确实存在问题。
虽然能带来大量的资产,同时也会带来大量的负担。
2018年12月25日,南京丰盛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有约12.78亿元到期债券未能偿还,并可能触发5只债券总计45亿元提前还款条款涉及违约债券共11只。
随着债务危机的爆发,丰盛控股同时也被业内质疑经营状况出现异常。
2018年12月6日,丰盛控股在业绩披露前发布《股东特别大会通告》,曝出罢免核数师的消息。
同时,原计划卖掉中国高速传动的计划也被迫中止。
债务危机、不良的经营状况等负面信息不断传开,丰盛系帝国摇摇欲坠。
丰盛控股的业绩一落千丈,再也找不到辉煌,2018年丰盛控股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0.30亿元,2019年亏损28.4亿。
自2018年起,丰盛控股由于陷入债务危机及业绩持续亏损,公司股价从最高的4.926港元一路跌到0.13港元左右,区间跌幅高达97%,超过300亿市值被蒸发。
丰盛控股的股价也是一地鸡毛,完全沦为了仙股。
2019年8月15日,港桥金融全资子公司Digital King及其他两名原告,向香港高等法院起诉,要求季昌群共偿还14.66亿港元债务,其中港桥金融要求追索金额约3.56亿元。
按照富豪榜门槛计算,在2016年身价还高达370亿元的他,短短3年时间,个人财富缩水了300亿。
财富缩水,纷争便起。仿佛一个昭示,丰盛控股行将衰落。
在南京城里,大老板都爱玩私人飞机,比如金盛集团的王华、三胞集团的袁亚非、雨润集团的祝义才。
其中,祝义才很有意思。他曾是江苏首富,做的火腿肠驰名天下,还涉猎地产、金融、 旅游 等产业,这让雨润有了“帝国”之称。
但祝义财被强制指定居所监视,销声匿迹四年后,一蹶不振。
坐拥三架私人飞机的袁亚非深陷债务重组危机,至今仍未迎来曙光。
季昌群其名下的私人飞机,常用于其赴东南亚考察项目。
曾经南京的三朵金花,现在都风雨飘摇,看来私人飞机可真不能碰。
在季昌群落寞之时,只有老朋友阎志常伴左右。
阎志是谁?
武汉卓尔系的实际控制人,季昌群的丰盛控股持有卓尔,而阎志的卓尔又持有丰盛,二者互相交叉持股。
( 阎志)
“卓尔系”也在资本市场浮出水面。
香港上市的卓尔智联和中国通商集团、美国纽交所上市的兰亭集势都有卓尔系的身影,在A股则有华中数控、汉商集团。
坐拥五家上市公司的湖北首富,2019阎志以152.7亿的身价荣登富豪榜。
当丰盛股价上涨,卓尔的投资收益上涨,带动利润上涨,股价上涨,然后丰盛控股因为投资卓尔的收益上涨,利润上涨,于是股价也接着上涨。
但一荣俱荣也意味着一损俱损,丰盛控股股价从5港元股跌到只有仙股的局面,卓尔智联的股价也步入熊途,市值蒸发7成,堪称火烧连环船之势。
而另一颗大树,具有国资背景的二股东华融系,也直接被坑惨了。
在丰盛控股不断下跌之时,中国四大金融资产公司之一的中国华融,却不断增持丰盛控股。
2017年3月30日,Superb Colour 增持14.5亿股,Superb Colour是华融(香港)之全资附属公司,4月6日,中国华融又增持7亿股;同一天superb colour继续增持7亿股。
中国华融与丰盛控股利益捆绑相当之多。2015年初,中国华融用5亿港元的代价,成为了丰盛的第二大股东。
2015年2月,中国华融买下丰盛控股南京的一处土地,直接给丰盛控股带来5.19亿元资金;2015年12月,丰盛控股又与华融合资,设立杭州基建华融投资合伙公司。
中国华融也随季昌群水涨船高,2015年到2017年中国华融净利润分别为144.82亿,196.13亿,219.93亿,而随着赖小民的落马和丰盛系的下跌,2018年中国华融业绩变脸,净利润下滑92.84%,当年净利润15.76亿。
据了解,华融公司是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控股的国有非银行金融机构,主业是经营处置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
但赖小民的激进扩张,让中国华融迅速发展成为拥有银行、证券、信托、投资、期货等全牌照的金融集团,甚至违背国家政策,将手伸向一些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
为了职位的高升,赖小民需要业绩加持,至于长期风险则完全抛诸脑后。
“他不会考虑长期的风险,只要第一时间把规模做出来,实现短期利润,至于这个项目三五年后出现风险,他不会管。因此我们只能去投一些相对高风险的项目,比如说房地产、股票等。”华融国际(华融公司下属子公司)原总经理白天辉坦言。
可以说季昌群背靠华融、卓尔系资本大鳄,然后靠疯狂并购成就了江苏首富的称号。
如今丰盛控股为解决流动性危机,正在透过子公司出售约4.22亿股所持卓尔智联股份,筹得3.45亿港元还债。
当初阎志力在朋友圈力挺好友季昌群,大意如下:“丰盛是个好公司,季总是位很有远见、很讲信用、很靠谱的朋友。
丰盛作为一家能战胜做空机构的上市公司,会成为中国企业史的重要案例。
但兄弟二人,分道扬镳也许就在眼前。
同时丰盛控股现金流不断恶化,2018年中期流出21亿,2018年底再度流出26.8亿,2019年中期再流出12亿。
目前丰盛控股账上现金不足14亿,但丰盛短期负债及长期借贷当期到期部分高达65亿。
资金恶化,丰盛控股也开始了“断臂求生”之路。
2月25日,丰盛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称,丰盛全资附属公司Viewforth进一步出售合共1616万股建发国际集团股份,总代价约为1.47亿港元。
叠加此前出售的合共3401.6万股建发国际集团股票。两次出售后,丰盛控股合计出售5017.6万股建发国际集团股份,总代价约3.9亿港元。
在内资疯狂抛售8000万股丰盛控股的背后,丰盛控股的命运究竟会怎样?
与其成为僵尸股,不如趁着港股私有化的热潮,顺应大势。
在58同城私有化之后,其股价一夜大涨,360私有化之后,借壳江南嘉捷,在A股上演了涨停神话。
在股市上市和生存下去,对于企业来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话题。为保存实力并谋得更大发展空间,近年来不少企业选择通过私有化蛰伏、积蓄力量,也有诸多企业通过私有化重装上阵,演绎出了更多可能性。
但丰盛控股面临2个问题,大股东持股只有约45%,股权比较分散,私有化难度很高;另一方面,丰盛控股现金流入压力较大,而且长短期债务超过100亿,远高于现金水平。
在凤财讯深度报道中,有丰盛控股员工内部透露,尽管最近公司内部确实不稳定,大家都觉得要倒闭,但又一直没倒。
丰盛控股的商业地产依然有条不紊的进行,其中紫悦广场位于南京市雨花区区安德门大街与软件大道交汇处,紧邻地铁一号线天隆寺出口,距离南京南站交通枢纽也仅3公里。
在雨花台区,紫悦广场与雨花客厅一街之隔,后者则在雨花台区有相当高的人气。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在2020年的分岔路口,丰盛控股的选择已然不多。
曾经的江苏首富们,如袁亚非,祝义才,他们的财富数字亦像人生般跌宕起伏,所以,又有谁能说得准,谁是永远的第一呢?
G. 600153建发股份如何配股
不少股民听到配股,以为是送给自己股票,很是开心。但其实这只是它们换了其他的方式来圈钱,这样做是错还是对呢?好好听我说下去~
开讲之前,大家和我一起看下机构今天的牛股名单,趁着还能看到,抓紧领取:【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配股是什么意思?
配股是上市公司因为公司发展需要,把新股票发行给以前的股东,从而筹集资金的行为。换言之,公司的钱不太足够,却想通过集资的办法把自己人筹钱过来。原股东可以自行选择认购或者不认购。
比如,10股配3股,那就是意味着每10股有权依据配股价,然后去申购3股该股票。
二、股票配股是好事还是坏事?
配股究竟是好是坏呢?这就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
一般来讲的话,配股的价格作一定的折价处理后,配股的价格是低于市价的。新增了股票数的缘由,必须得进行除权,导致股价会依照一定比例发生下降。
于没有参与配股的股东的这些人来说,由于股价降低会面临一些损失。
而对于参与配股的股东来说,股价虽然是越来越低,但好在股票的数量在一直增多,总收益权并未因此被改变。
另外,配股除权之后,最主要的就是牛市,很有可能会出现填权这种情况,换句话来说,就是股票有可能恢复到原价,甚至是比原价高,获得收获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打个比方,在前一天某只股票收盘的时候价格是十元,配股比例为10∶2,配股价为8元,那么除权价为(10×10+8×2)/(10+2)=14元。除权后第二天,如果股价上涨到16元,那么市场上每支股的差价(16-14=2)元就可以由参与的股东获得。这样看来,还是不错的。
哪天进行分红配股、举办股东大会等重要信息,很多人都不知道要如何记录?想要把握股市信息最好的办法就是拥有这个投资日历:A股投资日历,助你掌握最新行情
三、 遇到要配股,要怎么操作?
另外,还有一个事情,其实配股,我们不能肯定的说它好,或者说它坏,所以最主要的,需要关注公司怎么去利用配股的钱。
配股可能会被认为是企业经营不善或者倒闭的前兆,或者即将到来非常大的投资风险,所以当你遇到配股的时候,搞清楚股票好不好很关键,这个公司是以什么趋势在发展。
要是不懂得怎么看这股票未来发展趋势,这里会教你,即有专业的金融分析师帮你判断这个股票到底好不好!【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到底好不好?
应答时间:2021-09-08,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H. 建发城投是什么样的公司,资金上有优势吗
建发城投是什么样的公司?资金上有优势吗?建发城投是什么样的公司,总之你要记住,任何的公司都是为了赚钱,你如果要能把握住自己的话,就不要去想着发这样的财,这样的公司都是不靠谱的。
I. 建发业绩大增背后:厦门“地王”左手倒右手
本报记者 郭阳琛 童海华 上海报道
日前,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发股份”,600153.SH)披露了2020年三季报。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建发股份实现营收2643.34亿元,同比增长25.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14亿元,同比增长54.18%。
业绩大增的秘密在于一块2019年年底出让的厦门总价地王。建发股份于财报中解释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之所以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正是子公司土地一级开发业务中的该地块,在2020年第一季度确认收入并结转利润。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彼时,名不见经传的厦门恒融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厦门恒融晨”)从建发等众多品牌房企“口中夺食”。但厦门恒融晨却被认为是游离于建发体系外的全资子公司,而“厦门2019P05”地块仅隔半年便被打造为建发养云项目,并出现另一港股上市平台建发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908.HK,以下简称“建发国际”)的2020年半年报中。
值得一提的是,建发国际计划承接建发房产全部的房地产开发业务。与此同时,颇为激进的拿地策略,也让其净负债率与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分别飙升至303%和79.24%,连踩两道“红线”,也为规模增长的可持续蒙上一层阴影。
谁的“地王”?
时间拨回至2019年12月24日,厦门市迎来了一场土拍盛宴,集中出让了5宗地块,起拍总价128.3亿元,土地总面积约14.1万平方米,最终总成交金额150.62亿元。建发股份也积极参与其中,共斥资约44亿元拿下了其中的3宗地块。
“重头戏”则是将成为2020年建发股份业绩支柱的2019P05地块,厦门恒融晨以75.25亿元将上述地块收入囊中,还刷新了当时的厦门总价“地王”纪录。据多家媒体报道,厦门恒融晨是建发成立的体系外全资子公司,主要在建发旗下做一级整理的壳公司。
据建发股份公告,2019P05地块属于“后埔-枋湖旧村改造项目”,系建发房产全资子公司厦门市禾山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山公司”)受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政府委托实施的土地一级开发项目。该项目于2008年批复立项,湖里区人民政府作为业主,委托禾山公司承担上述改造项目的开发建设,由禾山公司“费用包干,自求平衡”。
建发股份方面透露,上述项目的经营模式是公司投入资金进行拆迁改造,改造完成后交予政府进行招拍挂,公司在满足地块交付手续等确认条件后,按政府应支付的土地开发费用确认相关收入。由于行业特性,多年的经营成果有可能集中体现在单个会计年度。
据建发股份初步预计,以建发股份2018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72亿元为基数,该地块出让事项将贡献建发股份“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以上。
然而,记者注意到,虽然拿地的厦门恒融晨与建发控股表面上并无实质性的关联,但2019P05地块最终打造成的建发养云项目却并表于建发国际中。建发国际半年报显示,建发养云可供销售面积23.29万平方米,建发国际所属权益为80%。
据悉,建发股份主营业务为供应链运营及房地产开发,其房地产开发业务由子公司建发房产负责。而建发国际是建发房产旗下控股子公司,2014年“借壳”在香港上市。
在业务定位上,建发国际主要负责承接建发房产的房地产开发及相关产业链业务,同时负责新兴产业的投资,随着母公司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逐步注入建发国际,预计3~5年后,建发国际将承接全部建发房产的房地产开发板块。
上述建发股份投资部工作人员则解释称:“建发养云是建发房产开发的,项目宣传时也都打着建发房产的旗号,拍地时建发并没有拍到,是后续通过合作的方式有了一些业务往来。”
值得一提的是,建发养云也有望拿下今年厦门住宅单个项目销售金额和面积的“双料冠军”。据克而瑞厦门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建发养云成交金额54.37亿元,市场份额占比9.2%;成交面积8.22万平方米,市场份额占比5.5%,均大幅领先第二名。
土拍凶猛“后遗症”
2020年,建发在土地市场上的表现不可谓不凶猛。据中指研究院最新披露,今年前10个月,建发房产拿地总耗资510亿元,排名第16位;拿地面积481万平方米,排名第29位,与过往排名均有不小的提升。
以其港股上市平台建发股份为例,半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建发国际在北京、上海、贵阳、南京、杭州和厦门等核心城市取得18个优质项目,新增项目的总可售面积达2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总可售货值为667亿元,同比增长145%;购地权益比例为79%。
中泰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上半年建发国际在招拍挂市场新增货值近600亿元,约 90%位于一线和二线城市,约10%位于大本营福建的三线城市。
建发股份也不甘落后。仅在10月,建发股份便在株洲、南昌、淮安三地多次“落子”,总地价达84.52亿元。其中,南昌、淮安所拿地块溢价率均接近55%。此外,今年7月,建发股份以33.64亿元在无锡市新吴区竞得一幅地块,约1.48万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更是让其成为该区楼面单价地王。
在地产评论员严跃进看来,拿地力度比较大与激进,说明企业还是想追求规模。不过由于“三道红线”的约束,未来激进拿地也会面临很多阻力和压力。
相对激进的拿地策略,也使得建发的债务压力雪上加霜。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建发国际负债总额达到1212亿元,较2019年的959亿元增长26%。其中,须于一年内偿还的债务约26.85亿元,长期债务约502.75亿元,相较期初大幅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建发国际的净负债率已从2019年底的234%飙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03%。加之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9.24%,触碰了“三道红线”中的两道。据监管部门规定,两项“踩线”,为橙色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
建发股份的债务压力同样逆势加大。Wind数据显示,2015年,建发股份的负债率和总负债分别为73.18%和727.63亿元;而到2020年3月末,上述数据已飙升至82.76%和3216.04亿元。对房企而言,负债率达到80%是一个“分水岭”,会有一定的财务风险。
对此,建发控股投资部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房产业务在拿地方面算是比较积极,拿地策略具体看业务的把控,会结合自身情况对土地进行评估和考量。“现在才11月,我们会照着合规的标准来做,尽量把负债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具体时间还未定,今年年末应该可以的。”
“在债务压力大的时候,若是盲目扩张,可能相关动作就会不可持续。所以还是需要积极降低负债,这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尤其是要减少对各类债务的依赖。”严跃进说。
挤入物业“上市潮”
面对陡增的债务和“三道红线”的双重压力,建发选择分拆建发股份旗下物业管理公司建发物业赴港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建发物业成立于1995年,历经20余年的发展,目前业务范围涵盖全国10余个省(区、市)。招股书显示,截至6月30日,建发物业合同建筑面积为3959.0万平方米,在管面积为2165.1万平方米,在管项目数量超过200个。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7~2019年,建发物业的收益分别为4.47亿元、6.08亿元及8.01亿元,同期毛利分别为1.16亿元、1.40亿元及1.8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245.9万元、4848.3万元、6828.5万元和6147.1万元。
然而,公司的盈利能力却较一般。2017~2020一季度,建发物业的毛利率分别为26.2%、23.1%、22.9%、24.3%,明显落后于物管行业平均毛利率29.8%和平均增速42.6%。
和众多中小型物业公司类似,建发物业也较为依赖母公司等关联方。招股书数据显示,2017~2020年上半年,建发物业在管面积分别为1580.5万平方米、1876.0万平方米、2067.2万平方米及2165.1万平方米,其中来自关联方的在管面积占比分别为67.3%、61.5%、54.4%、55.7%。
此外,建发物业的业务布局也较为集中。2017~2019年,建发物业来自福建省的营收分别为2.20亿元、2.92亿元、3.64亿元,占比分别为72.78%、73.01%、74.83%。从具体城市来看,来自厦门的营收占比分别高达45.46%、44.93%、46.52%。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三道红线”下,物业公司的上市对于房企而言是很好的融资渠道。但过度依赖母公司可能制约公司未来发展,物业公司要想有更好的表现,还是要有独立的市场拓展能力,以体现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通过收并购与提升增值服务收益,取得在规模和业绩方面较高的成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