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00年到2010年股票大涨的股及牛市是哪几年
2006~2007年;在股市当中,我们习惯的把股票持续上涨叫做牛市,股票的持续下跌叫做熊市。
牛市被称为多头市场的原因是它的市场行情能够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看涨趋势。
熊市通常指的是行情普通看淡并且跌跌不休的,也被称为空头市场。
介绍完牛熊市的概念,许多人就会产生困惑,那么如今是熊市还是牛市呢?
点击下方链接,立马告诉你答案:专属沪深两市的投资日历,掌握最新一手资讯
一、怎么做才能鉴别是熊市还是牛市呢?
要想知道目前是熊市还是牛市,可以通过分析这两个方面,分别是基本面和技术面。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基本面来了解市场行情,上市公司的运营状况和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是基本面的确立依据,只需要看行业研报就能大概了解:【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其次,从技术面来观察的话,一些可以参考的数值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量价关系、量比与委比、换手率等指标、手势形态或者K线组合等,来研究一下市场行情。
举个例子,如果当前是牛市,买入股票的人远多于卖出股票的人,那么大多数个股的k线图的上涨幅度就非常的显眼。反之,如果现在是熊市 ,抛售股票的人远胜过买入股票的人 ,那么大部分个股的k险图就有着很明显的下跌趋势。
二、怎么判断牛熊市的转折点?
假如说在牛市快要结束的时候才陆续进场,在这时购买股票很有可能是在股票的高点,进而会被套牢,而想要赚的多,在熊市快结束的时候入场是最好的选择。
因此,只要我们能够抓住熊牛的转折点,购入时价格处在低位,售出时价格处在价格高位,我们赚的就是买卖时的差价!分析牛熊转折点的方法很多,推荐使用下面这个拐点捕捉神器,一键获取买卖时机:【AI辅助决策】买卖时机捕捉神器
应答时间:2021-09-2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❷ 请高手列举一下从2000年到2011年的今天,股市的大涨大跌的数据
下面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十二生肖和中国股市的关系,虽然只是娱乐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一样,呵呵。2000年是龙年, 2000年龙年股市大涨,2001年蛇年狠毒股市2215点做顶后大跌, 2002-2004分别是马羊猴股市跌的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见底很低迷如同软绵绵的羊。2004年是猴年有部分个股有上涨冲动显示猴性因为大盘2005年见底有些个股会提前见底。2005年998点见底反转,这一年是鸡年,也就是传说中的金鸡报晓,接下来迎来了中国股市最强大的大牛市。2006年是狗年,这一年大盘股市旺旺旺的向上大涨。 2007年是猪年,猪是祥和瑞气之物,金猪祥瑞,故此延续涨势。2008年是鼠年,金融危机来袭,股市6124点见顶后胆小如鼠,巨幅下跌近70%跌至最低1664点。2009年是牛年,各国救市举措推出,股市牛气冲天迎来大反弹。 2010年股市犹如猛虎下山,虎头蛇尾,行情上下波动比较迅猛。 今年2011年,兔年, 待解。。。。。。此外我觉得现在是中长线买入的好时机,别人恐惧时我们要贪婪。做股票正是在低迷时入市在高潮时退出。最后严重建议请中长线投资尚处于低位或者相对低位优质良好成长性中小盘股票,那种大幅上涨过的股票就要谨慎再谨慎了最好回避。祝你好运。 大善知识改变命运,如有心学习请网络股道若禅登入本人新浪博客阅读学习。
❸ 为什么香港的某些股票会暴涨暴跌
朋友,你从哪里看到香港股票一天涨1000%或2000%的啊?我天天看着香港股市几年了都没见过!不要瞎扯吧!还有,下面回答的不懂就不要乱回答,还装专业!香港是不设涨跌限制,但也没有一天涨1000,2000%的!
❹ 2010年10月1日长假后 证券类股票统统疯涨 请问这是为什么啊 发生了什么重大利好吗
先回答后一个问题,大智慧可以看完整的历史行情。
而10/1后证券类为何疯涨,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有三,1估值修复,之前跌多了;2 大盘股领涨股市如虹;3 成交量连创新高,利好业绩。
❺ 港股历史涨幅最高的股票
HK01849股价以及历史最高价? - : 秀商时代控股(H K01849),现股价0.60/股(2020年11月26日),最高股价0.78/股(2020年8月10日),最低股价0.126/股(2020年3月16日)
港股历史最高点是多少?: 香港恒指历史最高点18301.69点(2000/03/28)
单日涨幅最大的港股是哪个? : 今天涨幅最大的港股是01036万科置业海外,盘中最大涨幅134.94%,收市1.09元,涨幅为31.33%.
港股历史上最大单日涨跌幅是多少 - : 62倍,中国石油的涡轮
在港股里当日最高涨幅多少 史港股上市首日涨幅最大 - : 港股执行的是T+0和没有涨跌停板限制的交易制度.
中兴通讯港股历史最高是多少 - : 中兴通讯两地都上市了.a股代码:000063 h股代码:00763
历史上恒生指数一天最大涨幅是多少? - : 历史上恒生指数一天最大涨幅发生在2008年10月29日,恒生指数收高14.35% ,以12596点收盘,大涨1580点.恒生指数,香港股市价格的重要指标,指数由若干只成份股(即蓝筹股)市值计算出来的,代表了香港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的12个月平均市值涵盖率的63%,恒生指数由恒生银行下属恒生指数有限公司负责计算及按季检讨,公布成份股调整.恒生指数,由香港恒生银行全资附属的恒生指数服务有限公司编制,是以香港股票市场中的50家上市股票为成份股样本,以其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平均股价指数,是反映香港股市价幅趋势最有影响的一种股价指数.该指数于1969年11月24日首次公开发布,基期为1964年7月31日.基期指数定为100.
港股2元左右,历史最高7元的股票有什么? - : HK3389现价1.84,最高6.9元,价格方面只有这个股票比较符合你的要求,但是大陆国企背景就查不出来了,你可以用大智慧新一代自己查查看.
港股股票当日的最大涨幅是多少?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 - : 原因是有被收购的消息最多我看到过股票当日上涨170%多,不会是单纯的资金炒作,一般这类大涨,都会结合到市场消息或数据公布之类的行为
在港股里当日最高涨幅多少 - : 港股没有涨停跌停限制.在A股市场上,一般股票每当涨个10%或者跌个10%,就得暂停,不能继续正常交易.而一些垃圾股,一个交易日里的涨跌限制为5%. 在A股市场中,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涨停板”.在香港股市中,是没有“涨停板”制度的,恒生指数一天都能涨跌10%,一些个股自然可以翻一番,也有可能在一天之内股价被拦腰斩断.
❻ 介绍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中国证券市场从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证券市场,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湾证券市场,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湾证券市场,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1.1870—1949年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洋人发行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商开始在中国兴办工商企业并开始发行股票。最早在中国设立股份银行的是英国汇丰银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设立总行,4月在上海设立分行,187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买卖外商股票的的经纪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中国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发行,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条例,证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规。当时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设在上海二马路一带(今九江路)。最初有会员12家,后增至15家,会员缴纳12两白银作为公会资本,每月还要交会费2两。交易品种包括政府公债、铁路债券、公司股票及外汇等等。交易方式是现货交易,交易时间为上午9——11时,手续费按1%—5%收取。这标志着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现代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1920年孙中山先生与虞洽卿联名向北洋政府申请成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集资500万元,于同年7月1日开业,经营品种除证券之外还有金银、皮毛、花纱布、粮油等等。与此同时,上海股票商业公会也根据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所交易法》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集资300万元,经纪人有55名,主要经营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这两个交易所业务兴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半年就赚了100多万,引起了各方面投资者的注意,各种证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随后全国一些大城市陆续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当时的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资本200多万元,分为10万多股,由天津和上海两地筹资,理事长为曹锟之弟曹均,沪方代表由孙棣三担任,监督人为天津一位巨绅。当年10月1日在天津东马路开业,先是买卖公债,然后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兴盛一时。
1921年秋,风云突变,当时上海先后兴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发行股票成立了信托公司,因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而倒闭,引起了连锁反应,上海有近百家证券物品交易所倒闭,只剩下包括上海货商交易所在内的十几家。天津的证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价暴跌、交易所倒闭之风的影响,于1922年停止了营业。后来人们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倒闭风潮称为信交风潮,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国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个证券市场。香港是开业最早的证券市场,1891年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成立,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个证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这两个交易所停止活动。1947年两个交易所合并,成立了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实际上,香港从1866年开始股票买卖到1947年香港香港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一阶段,市场规模很小。
2.1950—1980年
1949年6月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为了稳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两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对融通社会资金,恢复生产起了积极作用。1950年以后金融和物价趋于稳定,证券交易减少。1952年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业。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大陆的有价证券是国家发行的公债,但只能还本会息不能买卖和转让。80年代中国大陆又兴起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证券市场是1949年以后一部分内地资金的转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市场狭小,银行信贷是各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营业额410万美元(约3200万港元),1967年8月31日恒生指数曾降至58.61点,香港证券交易所曾两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经济增长,使证券市场成为地方实业重要的资金来源,1969年平均月营业额2720万美元(约2.12亿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远东证券交易所开张。
1971年9月15日金银证券交易所开业,1972年九龙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开业,在如此狭小的地区拥有四个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见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发展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港英当局和中外财团的投资迅速增长。1972年香港四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种,当年上市的就有98种,成交额达到43.397亿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额达到482.17亿港元,比1968年增长了53倍,总市值达到了1734.5亿港元。在这期间香港股市也经历了1973年和1982年的两次暴跌。
1980年7月7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册。1978年以后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的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香港房地产兴旺,恒生指数又恢复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达到1810点,成交额达到957亿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宁事件和撒切尔夫人访华引发的所谓“信心危机”发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恒生指数跌至750点。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公布,人心稳定,恒生指数又上升到1200点。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当局逃到台湾以后,通过发行所谓“爱国债券”促进证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证券市场是从1953年开始的。台湾当局为了把地主的土地转换给农民,对地主实行赎买政策,以七成稻谷实物债券和三成的公营事业股票(主要是台湾水泥、台湾纸业、台湾工矿、台湾农林四大公司)换取地主的土地。当时地主所得的债券和股票,连同台湾当局发行的爱国公债共22亿新台币,地主对其所拥有的股票不感兴趣而大量开价出售,场外交易的商行应运而生,最繁荣时达到二三百家。
3.1980—1997年
1981年10月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选举了第一批成员,经过三年,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停止营业,1986年4月2日联交所正式开业,并亨有在香港建立、经营和维护证券市场的专营权,使香港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纳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开始向国际金融市场迈进。
当时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证券330种,其中260种是普通股票,21种是认购权证,7种是公司债券,1种是政府债券,36种是单位信托,5 种是优先股。1987年恒生指数接近4000点,但由于美国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灾,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点,1990 年重新恢复到3500点。90年代香港股市虽然也受到各种外界影响,但搞风险能力较强,1992年恒生指数曾达到12000点,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只股票,其中包括综合企业、航运货仓、酒店饮食、金融投资、地产建筑、零售传播、电子玩具、工业和公用事业九类,此外还有基金16只,认股权证36 只,中国H股22只,共624只。
台湾股市80年代初的加权指数在400至500点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点,此后几乎是翻倍的的增长,1987年达到4673 点,1988年8789点,1989年10773点,1990年12495点,终于暴发了一次暴跌,从90年2月的12682点跌到10月份的2485 点,跌幅达80%,到年底又回复到4530点,当时的355家证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损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境内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湾四个证券市场。
1981年中国政府开始发行国库券,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是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到1989年全国发行股票的企业达到6000家,累计人民币35亿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河北、安徽、湖北、辽宁、内蒙古等省市,其中债券化的股票占90%以上,经正式批准的比较规范的股票发行的试点企业有100多家。
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阳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开展了债券买卖和抵押业务,到1988年全国61个大中城市开放了国库券流通市场,1989年全国有10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机构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1990年全国累计发行各种有价证券2100多亿,累计转让交易额318亿,证券中介机构网点达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动报价系统(STAQ)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启动阶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业务部开始了股票柜台交易,主要交易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万国、振兴三家证券公司成立从而初步形成了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到1990年上海市场上有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电子、申华电工、飞乐股份、豫园商场、凤凰化工等8只股票进行交易,这就是所谓的老8股。
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时除老8股之外,还有89年保值公债三种,87至91年国库券四种,工行债券六种,交行债券一种,中行债券两种,建行债券一种,还有上海石化、氯碱化工等企业债券十四种。深圳证券市场从1987年启动,到1990年已有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开交易,证券公司12家,营业网点16 个,深圳与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债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继开放股价,同时在两个交易所进行规范化的场内交易,两地综合指数分别达到1429点和312点,到11月又分别回落到 386点和164点。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只,B股9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只,B股9只。1993年2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又上升到1558点和369点,同时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只,B股22只,国库券5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只,B股19 只。
1994年7月29日沪深股市在扩容的压力下分别降到325点和94点,从8月份管理层提出暂停发行新股等三项政策,两市指数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点和210点。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只,B股32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5种,期货10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只,B 股18只,基金8只,国债期货15种。
1995年初由于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深沪股市分别降到524点和122点,5月18日国务院宣布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并处罚违规的券商,3天之内沪深股市指数上升到927点和175点(成份指数1473点),到95年底在沪深证券市场上市的证券达到460个,全年累计成交额64097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只,B股35只,基金12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7种。
1996年初沪深股市指数在522点和104点徘徊,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和 97年香港回归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大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两市指数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别达到1258点(30指数3064点)和476 点(成份指数4522点)。96年底,沪深两市上市的证券达到667个,全年成交额41610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只,B股42只,基金15 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只,B股43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9种。
1997年5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分别达到1510点(30指数4286点)和520点(成份指数6130点)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只,B股48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只,B股51只。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金融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发展股份制进行企业改革之后,证券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它的筹资和融资功能。
拓展资料: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发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成长的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结算网络覆盖了全国各地。证券市场交易技术手段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全国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也已经建立。证券市场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中国证券市场-网络
❼ 香港 美国 股市涨幅最大的是哪十只股票
电讯盈科 google 鸿海精密 NTTDOCOM
按市值应该是的 按涨幅小股票就没法算了
那香港的改成 和黄 好了~ 反正是一家的
香港上市的腾讯涨幅也很大~
都是互联网和电信业的 世界首富 墨西哥那人 也是靠电信的
❽ 香港股票涨势是什么颜色
跟内地一样,红涨绿跌。
港股是指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香港的股票市场比国内的成熟、理性,对世界的行情反映灵敏。如果国内的股票有同时在国内和香港上市的,形成“A+H”模式,可以根据它在香港股市的情况来判断A股的走势。
港股交易规则:
一、交易系统AMS/3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交易所未来国际化发展的需要,香港交易所于2000年10月推出了第三代自动对盘及成交系统(AMS/3)。AMS/3将投资者、交易所参与者、其他参与者及中央市场连接起来,使交易过程变得更有效率。
二、交易所交易规则
在交易所进行证券交易,须遵守《交易所规则》的有关规定。较重要的规则如下:
(一)价位
每个在交易所交易的证券是以指定"价位"来进行交易,它代表价格可增减的最小幅度,并与该证券所处的价格区间有关。交易所的价位表规定了从每股市价在0.01-0.25港币(价位为0.001港币)到每股市价在1000-9995港币(价位为2.50港币)的股票价位。当某股票的价格上升或下跌至另一价格区间时,其价位也会随着变动。
(二)开市报价
《交易所规则》规定"开市报价"应按程序进行,以确保相邻两个交易日间价格的连续性,并防止开市时出现剧烈的市场波动:每个交易日第一个输入交易系统的买盘或卖盘都受开市报价规则所监管。第一买卖盘的价格不能超过上日收市价上下4个价位。
三、结算与交收
香港交易所内多种产品的结算及交收程序,分别由香港结算所、期权结算公司及期货结算公司这三个结算所办理。其中,香港结算所负责在联交所主板及创业板进行交易的符合资格证券的结算及交收。
(一)持续净额交收系统
香港结算实行持续净额交收制度。在持续净额交收制度下,每一名中央结算系统参与者向其他中央结算系统参与者买入或卖出某一只证券,均会按滚动相抵销剩下的净买或净卖股份作为交收标准。
(二)T+2交收制度
交易所参与者通过自动对盘系统配对或申报的交易,必须于每个交易日(T日)后第二个交易日下午3时45分前与中央结算系统完成交收,一般称为"T+2"日交收制度(即交易/买卖日加两个交易日交收)。
❾ 股市是哪一年港股涨,a股下跌的股票
昨天一次普涨之后,今天又是一场普跌。所有指数全部下跌回调,下跌幅度最大的是科创板指数。今天北向资金也是净流出的一天,虽然幅度并不是很大。似乎大家进入2021年之后都很乐观,因此久违的大跌也是提醒一下大家,应该足够重视风险,不要无脑加仓了。
自昨日晚间,各大媒体以及自媒体平台都在宣传港股获得了持续的关注。资金在今年以来一直呈现出净流入的状态,当前来看效果显着,今天果然开盘后,各大港股指数一路飙升,涨幅惊人。成交量小的etf更是被直接买爆。
溢价达到了惊人了11%+,要不是最低申购需要的钱太多...
一直以来,各大媒体都在说港股是价值洼地,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合理。港股是比A股成熟的市场,它的结构化差异更大。大部分被低估的都是大金融板块,主要就是内地的银行保险和证券,而其他一些科技类的或者类似于A股的核心资产,价格并不便宜。比如农夫山泉,市盈率110倍。
比如药明康德,100倍市盈率
即使是银行股中最优秀的招商银行,港股也比内地A股要贵。因此港股的价值洼地名不副实。
港股市场相当的复杂,其中除了有内地上市的企业外,还有大量的香港本地企业。除了近年来无法在A股上市的优秀国内互联网公司比如腾讯,小米,美团之外还有大量的仙股。因此港股市场其实环境更加凶险,再加上T+0的交易制度,相比操作个股,可能买指数基金或者主动基金更靠谱一点。
投资香港股市,主要投资的方向是1、一些在内地无法买到的特殊企业,就像刚刚提到的互联网企业以及类似于香港证券交易所这种企业;2、投资AH两地同时上市,但是H股估值更低,价格更便宜的企业。前者买入的估值更高,泡沫不比A股小,后者是赚取估值修复的钱。
如果要投资前者,那么就要找优秀的主动基金或者类似于沪港深科技指数、新经济指数比较好。投资后者可以考虑恒生指数以及H股指数,AH50指数还有非银金融指数,这些指数的估值更低。
净值新高之后,终有一跌。
今天虽然股市大跌,依旧持仓不动,继续保持现有仓位,持股不动。港股虽然暴涨,但也需理性对待,比如跟我一样,之前配置了一定的港股仓位。主要的持仓组合中已经包含了投资港股的易方达蓝筹和国富大中华,还有非银指数,场内持有H股指数,基本已经无需再配置港股了。当前的局势,多看少动,保持仓位,坐好扶稳。
❿ 股市中五穷六绝七翻身八盘九涨十常笑各指的什么还有每个月份分别是几月几号
五穷六绝七翻身是香港股市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一个都市传奇,是当时的经济分析员在参考过历年香港股市的升跌而得出的结论。结论是指股市在每逢5月的时候都会开始跌市,到了6月更会大跌,但到了7月,股市却会起死回生。
八盘九涨十常笑指的是8~10月份股票在慢慢上涨。
股市用语,是股民对中国股市走势的总结。仅供参考,不一准确。
每个数字对应的分别是:
五,指的是5月;
六,指的是6月;
七,指的是7月;
八,指的是8月;
九,指的是9月;
十,指的是10月。
每个月几月几号,具体是说不准的。
由于这个“预言”在发表之后数年都继续出现,使当时不少小股民都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不过,到了1990年代的中后期,开始有人以各种方式来“预防”这现象。
这些“预防措施”包括在踏入3月之前,把手上的高价股票卖出,并于6月之时大手购入各种低价的优质股票,结果使这个升跌周期不断提早出现。过了亚洲金融风暴之后,这个名词已再没有人提起。统计发现,过去十年A股5月份并非很差,涨跌各半,不过出现过几次大跌,分别是2008年、2010年和2011年,跌幅均超过5%。
而历史也有惊人相似的一面,6月份的表现倒是印证了“六绝”一说。据统计,近十年来的上证指数涨幅,6月是比较危险的月份,十年里4年上涨6年下跌。例如, 2008年6月大跌20.31%、2010年6月大跌7.48%!2015年6月份发生的股灾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 6月上证指数下跌7.25%。
除了2009年受四万亿投资刺激使得当年上证指数6月大幅上涨12.4%,其余年份6月均是跌多涨少,且跌幅较大,而涨幅却微乎其微,如2006年、2011年、2016年6月上证指数上涨仅在0.45%左右。
再看7月份,从近10年的表现来看,7月份A股涨多跌少,而且涨幅往往都较大, 比如2014年7月份,A股大涨7.48%,2010年7月份,上涨近10%,2009年7月涨幅则高达15.30%。
拓展资料:
1.为什么会“五穷六绝七翻身”?
持续看空国内股市大盘指数,并提前预测当年大盘指数将应验股市关于“五穷六绝七翻身”(数目代表月份)的谚语。
A股中不仅有“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规律,还有“春季躁动”(年初以后到两会之前),红十月(10月份)等规律。
A股指数较强的月份为2、7、10以及11月,这些月份上涨概率较高,涨幅较大,A股指数较弱的月份是1、5、6以及8月,这些月份下跌概率较高,跌幅较大。春季行情是A股的重要特色,每年出现的概率较大。A股在红十月表现明显偏强,且往往延续至11月。创业板指数在2、5、8月份表现明显强于其他指数,但在12月明显弱势。这是A股独特的季节效应,或者叫日历效应。
2.这种季节效应是怎么产生的呢?
跟基本面的关系不大,跟市场的情绪面关系很大。
4、5月份,两会结束,市场进入政策淡季。再加上,年报、一季报和经济数据都是这时候发布出来。之前牛×吹得太过,业绩往往很难兑现。对于那些在春季行情中涨幅过高的板块,将会在这两个月跌得更惨。
6月份是出现“股灾”最多的月份,历史上,08、10、12、13、15、18年这几年都出现过大跌。
这几个月份,也不是所有的板块都跌。为了避险,很多投资者往往会扎堆在食品饮料、医药、家电等消费板块,这些板块往往表现也比较好。
6月跌得太多,7月份流动性变好之后,自然也就反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