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去世,曾是中国股市标志性人物,他得了什么病
首先我对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表示哀悼。至于他究竟是由于得了什么病而死亡,外人不可能知道,不能妄加猜测。但是现在人在六七十岁,多数人都会得三高基础病,特别是血压高,血糖高。
杨百万原名杨怀新,后因为笃信改变命运,改变自己,怀定了对改革开放的希望。改名杨怀定。1988年上海开放了国库券转让市场。当时的杨怀新因为某些原因和原单位闹不开心。据说当时杨怀新做工厂仓库管理员,后来仓库货物经常丢失,被单位怀疑监守自盗。一气之下辞职不干了,当时无所事事的杨怀新经常看报纸发现异地国库券价格不同,于是他从外地购买国库券到上海销售,一不小心就赚了一百多万。
② 中国第一只股票是怎么产生的
您好,1986年11月14日,当邓小平将“飞乐音响”股票赠予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约翰·凡尔霖后.这俗称“小飞乐”的股票成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支股票,它让世界为之轰动。
“中国第一股”诞生?
“中国第一股”的发行不能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秦其斌。秦其斌1940年出生,复旦大学电子专业毕业.1984年任上海飞乐电声总厂厂长,这时的秦其斌年富力强、雄心勃勃,有知识懂技术又有管理经验。他不甘于仅仅为仪表系统的产品做配套,开始带领电声总厂开拓经营。当时,“音乐茶座”十分红火,他就大胆设
想,提出本厂生产的扬声器除了给电视机做配套,还可以做成音响。于是.就有了电声总厂下设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即“小飞乐”)的创新,有了以后“小飞乐”发行股票的故事。?
企业要发展,资金是关键。但资金从哪里来??在这之前,秦其斌曾经参加过上海市长宁区工商联的一次集会,也结识了一些老工商业主,他们集资人股办企业的事启发了秦其斌。情急之下,秦其斌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即:一方面企业拿出一元钱,另一方面再向企业内部职工集资一元钱,这样,既解决资金问题,又能把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命运捆绑在一起,可谓一举两得的好事。?然而,有人说,搞股份制,这不是要
培养一批“食利阶层”吗?这不是蕴含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吗??好在对于政治并不十分敏感的秦其斌也没有多想,他只是觉得党委已经通过了,厂里已经作了动员,这事就必须做。?
当“小飞乐”开始公开向社会发股票的时候,媒体报道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而厂里电话响个不停,上门来访的也很多。最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上海外贸学院的教授就给秦其斌写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件,称赞说:“你是英雄,走了一条非常伟大的道路,勇气了不得!”?然而,相比之下,厂里职工对出资认购股份却有种种顾虑和质疑,、这迫使秦其斌更倾向于向社会公开发行。“小飞乐”最终把目光和希望投向了社会公众:50元一股,发行1万股。发行股票的那天.许多人早早来排队购买股票,人头攒动,真是盛况空前。?就这样,“小飞乐”实现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分红是私分国有财产??“小飞乐”召开成立大会之前,必须走一道必不可少的关键程序——去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孰料,却又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工商局工作人员用疑惑的口气问道:“你们是什么所有制的?”?秦其斌回答说:“我们是股份制的。”?工商局工作人员说:“股份制?所有制中没有股份制!”?当时工商部门登记的表格上只有三
种选择:国营、集体和私营。?秦其斌想,我们肯定不是国营的,也不是私营的,那就登记“集体”的吧。最后,他拿起笔来选择了“集体”这一隶属关系,解决了这一尴尬难题。但他没曾想,“集体”这一性质为后来第一次的分红带来了困扰和代价。?
经过了种种风波之后,1984年11月18目,“小飞乐”成立大会在锦江俱乐部隆重举行。?秦其斌虽然荣任“小飞乐”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但却是“零股东”。在当时的环境下,有的领导还特意嘱咐他:“你是党
员干部,你不能买股票,家属也不能买!”后来经过讨论,上级部门最终批准秦其斌购买一股股票。?
1986年初,“小飞乐”进行第一次分红。刚刚完成了操作,税务局稽查大队就查账审核。税务局稽查大队毫不客气地说:“你们这是私分国有财产!”秦其斌握理力争:“我们不是国营的。”“集体的也是国家的!”稽查大队认为公积金公益金是不能私分到个人的。于是,秦其斌只好写检讨罚款。?但无论如何,秦其斌还是让“小飞乐”按照股份制的形态运作起来了,其历史性的价值不言而喻。?
③ 中国最早的股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中国股票证券市场 起始于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举贷和王侯的放债,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债券。明后清前,在一些收益高的高风险行业,采用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参与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成为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19世纪40年代外国在华企业发行外资证券。1872年,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和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诞生。证券的出现促进了证券交易的发展。最早的证券交易也只是外商之间进行,后来才出现华商证券交易。1869年中国第一家从事股票买卖的证券公司成立。1882年9月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制定了相关章程,使证券交易无序发展变得更加规范。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这两所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市场的形成。1992年中国开始向境外发行股票,2月,第一支B股(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B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1996年12月,股票交易实行涨跌停制度(即指涨跌幅一旦超过前日收市价的10%,该股票将于当天停止交易)。
从2005年夏天开始,中国股市开始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简称"股改"。其目标是消除各类股权分置的结构,从而解决中国股市的顽疾。在股改过程中,已经完成股改的股票被添加“G”标记。2006年10月9日起,原股改完成的股票的G标记取消,未股改股票加上S标记.这标志着大陆A股的股改工作基本完成.
然而,相当数量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股市的弊病并不在于股权分置的问题,而在于中国股市缺乏诚信,以及监管不得力造成上市公司质地过差且投资人无法获得合理的赔偿。同时,由于此次股权分置改革以“速度”为目标,忽略了改革方案的合理性,从而引发了巨大的争论。
[编辑] 股票的分类
[编辑] 中国大陆分类
按票面形式,可分为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有面额股票和无面额股票。
按上市交易所和买卖主体,可分为 A股 (上海和深圳)、B股(上海和深圳)、H股(香港)、N股(纽约)、S股
按持股主体,在2005-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以前,可分为国家股,单位(法人)股和个人股。
中国股票市场的历史可谓“渊远流长”。据专家考证,中国最早出现股票,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而股份制度真正在中国出现,则是始于19世纪中叶李鸿章等人倡导的“洋务运动”时期。1872年,李鸿章筹建招商局,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真正称得上股票的凭证。
至20世纪上半叶,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日益壮大,股份公司也不断地建立,上海成为股票交易的中心,在抗战时期,上海滩已有多家股票交易所存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5月发布命令,在上海重建证券交易所,并于同年9月开业。
对于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的股票市场,现在只能从影视或文学作品中找到回忆,茅盾的小说《子夜》给了我们太多的“股票市场人吃人”的记忆。以至于现代的年青人由于看不到因炒股票而跳楼的例子而感慨万千:难道一夜之间小小的股票突然变得温柔起来了?
1949年5月,在上海解放的时候,上海证券交易所被关闭。
网络历史回答
④ 当初最早进入股市的那批人,如今怎么样了是暴富了还是落寞了
我是珠海早期股民,92年投入七千元入市,几个月变成3万,到99年上升到30万,开始进入大户室(当时30万就可以)。当时大户室约有30人上下,其中同学,朋友不少。我历经了中国股市的成长壮大,浮沉升落,也目睹了大户的众生起伏成败的历程。其中我邻坐一位女子,刚投入30万,一周后立马不见了15万,后来不玩了,说回去打麻将吧。到了2008年,我市值达到100万。此时,大户室已剩下十多人。到2015年元月,大桐数市暴跌我缩水到30万,当时我想收手不玩了,因为我几个同学都赔钱血亏出局了,就剩下我和隔壁位的一位大户,当时手持10万股航天 科技 ,近40元成夲,仅仅在12元上下,他说不玩割肉出局了,还是做生意吧。我劝他春节后再抛吧,他说受不了此等折腾,立马割肉离开,此时,大户室苐一批客户就剩下我一个人了。但天无绝人之路,我坚决不投降,春节后股市一路高歌上行,5月份就见5千多点,我的市值达300多万,而我朋友的航天 科技 竟然升到80元。以后念穗我先后提出近180万用于子女购房,反复无常股价升跌有时是难以估计的。我从15年后一直只玩几只军工股(航天电器,钢研高钠,中国海防,航发动力),市值一直在上升,当前也有170多万。应该是幸运者之一了。但我见到过大户室的人,大部分都亏损离开了,所以最好不要玩股票,没有相当専业知识和良好的心态是玩不了的。
尔后,我退出了股市,至今己几十年了。再也不想进股市了。而当初进股市的那批人,经过几十年的磨炼,早己落寂退出,能有几人还活在股市?
相信暴富的人很少,大部分人还是落寞了。老韭菜被割,新韭菜又进来,一茬一茬被人收割,所以在股市里赚钱很难。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技术、悟性等等,是很难赚到钱的。另外还需要对国家的政策、经济发展,外围国家的股票走势等等,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是盲目的、无脑的冲进股市追涨杀跌,只会赔钱不会赚钱。所以说,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我是07年入手的,经历了6124点,小赚一笔。中石油都买过,但通过波段做T解套。在15年小牛前,不断学习总结,于15年大赚一波。然后投入资金创业,基本上把股市赚的全部亏掉。
经历几年的创业折腾,最后发现还不如在股市打拼。从19年开始决定职业炒股,到现在基本实现仔轮卜翻翻收益。
股市投资还是要做长期的布局规划,需要不断学习总结,形成自己的投资理论和操作方法。阴极必阳阴极必阳,利用易经的智慧,像开超市一样做股票轮动操作,实现稳定的复利增长。
个别财富自由了,大部分早就离开了。小部分还在盈亏边际,留在股市。
我是湖里糊涂的进入股市,从买原始股开始,那时股市有丅十0,当天可以买卖,一支股票一天能涨两三元,也能跌两三元,为了抄股挣钱到处听课、买书学习知识,自己买小格图纸,自己划K线均线成交量,每天乱忙一气,当时买股票的量也不多,一次三、五百股,当时有赔有赢,到大盘六千点的时候全部买出,算了总账赢了六万。暂停抄股,休息,股灾以后又开始进入股市,想买个底,结果套上了,一套就是六年,占资金的5分之一,今年才解套挣钱。其它资金中短结合建立自己的一套抄股方法。进入股市多年,做为散户挣大钱不容易,不贪挣点零花钱还是没问题,每月有养老金加上每月挣几千抄股钱,补贴点苦日子。
94年底入市,97年最多时投入3万余。98年因为迁居深圳,总计亏3千退出。然后即在深圳开户至2005年投入6万挣5千,几乎平过。至2007年底高点时挣了6万,幸好其中没有加仓。2008年低点时亏完了6万,在1880点开始加仓,2009年投入80万挣了30万,2010年平过。过后十年,除了2012年跑输大盘外,其它年份都跑嬴大盘十个百分点以上。而且是挣了钱就取出,常年在百万余且几乎满仓,几乎从不买科小创,中线保护短线,滚动操作,年交易频率1400%左右,总收益200%以上,比工资收入差一些。虽然没有挣大钱,但也不会亏的没底线。所以,在这个市场上认识自己,形成合适的交易系统最重要。
这个问题我这个A股老韭菜也来发表下自己的观点。我最早听说股票是在99年,那时在一家国企事业单位实习,上班空闲之余总会听到二位单位老师讨论股票,当时信息不发达,对于股票没什么认知,天真的认为只要能买到股票就能轻易赚钱,但当时我只是个穷学生,根本没条件去认真了解股票这种高大上的交易规则,但每次听老师交流说赚了多少钱就挺羡慕的,所以内心之中萌芽了自己条件成熟了也要买股票挣钱。我真正进入股市是在2010年,刚开始小打小闹,偶尔浮盈,感觉挣点小钱挺轻松的,直到经历2015年的冰火两重天后,才重新开始认识市场、敬畏市场。股票市场的根本属性是企业融资,所以注定了是一平二盈七亏的市场,因此我认为最早一批股民散户绝大多数人落寞了,当然也有极小数发达的。我认识前面所说其中一位老师就是炒股挣的第一桶金转型靠商品房起家的。总之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我是94年1月初进股市的,当时深市股票只有二个价位,就是5分和l毛;沪市是l0价位,两市只有几十只股票,实行To,没有涨跌限制!手续费和税费为7‰赚得快,亏也快。当时的股市是拿现金到证券营业部交保证金后才能买股票的。初进股市时只投入数千元,后逐渐增加到十几万,到99年市值到近百万。99年浙大海纳上市当天,便以41元购买一万股。当天即买即套。该股后来也曾涨到48元,但我还觉得还可能要涨,所以没有卖出。该股48元见顶后便一路下跌,最低为3.45元。该股在后来还是涨了。那段时间仅一股就跌去了40多万。经历了20多年股市的风风雨雨,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自己也总算在股市里生存了下来。现在自己已经退休了,在家里看看股市行情,作一些操作,当作防老年痴呆的一种有益活动!
我是老股民了,没有大屏幕,用手写报单的时候就开始做股票了,开始在沈阳有几只基金,后有金杯 汽车 股市,后又有沈阳产权交易市场,买过环保股份股票职工股,九四年借了三万元,买了五千股深发展,后十送十,15元卖掉,6个月赚十五万,买的大哥大1.5万元。股市是个好地方,对我来说。是我起家的地方,至今仍在做股票
⑤ 中国股市大王是谁
最牛基金 王亚伟地产股中的巴菲特 黄木顺 "中国真正的股神":股神江林、股神林园、杨怀定(自称不是股神)、带头大哥王晓、最牛股民刘芳、彭兴国(有点象刘芳)、殷保华(花天价和股神巴菲特一起吃过饭)、张煜杰(不详)、王敏(不详)、李嘉城、李兆基、,龙少18(不详)、《股神柳峰》(是一本书),《大话股神》是一部电影,《股神大战华尔街》是一个电脑游戏。 PS: 最近跟着“中国股神江林的博客”做股票,每一支股票都挣了,收益在5%-50%之间,在此表示感谢,读过股神江林博客的人,都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网络的感觉,推荐所有炒股票的人都看这个博客,我喜欢带我挣钱的股神,"中国真正的股神"是股神江林。参考资料: http://tieba..com/f?kz=309760630
⑥ 中国炒股最牛的人都有哪些
在国内炒股最厉害的应该是以下几位:
1、杨百万:原名杨怀定,人称“中国第一股民”。在1988年从事被市场忽略的国库券买卖赚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随后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市场上炽手可热风云人物,当时与其同时代的那批大户们现在只剩下杨百万一人还活跃于证券市场。
2、李小山:异常低调的股市超级大牛,曾任国内某大证券公司的第一操盘手。因为其过于低调,很多普股大众都不知有此高手。但是其名声在金融圈绝对赫赫有名。据中信证券的一个朋友说,由于公司高层意见不合,小山兄已离职单飞。现在靠自己在股市的摸爬滚打,身价已超过数十亿。其投资理论非常务实,应该是最接地气的投资高手了。
3、叶荣添:股市“叶荣添”,新浪博客名博主,山东创世纪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球最年轻的基金董事长,真名胡斌,1986年出生,曾就读于昆明学院。自2008年起,以1999年的TVB商战剧《创世纪》的主角“叶荣添”为名,预测股市行情。
4、李大霄:李大霄拥有深圳1号股东代码,也是最早参与投资股票的股民,在挂了将近五年的股民身份之后,大概从1997年开始,才正式进入东莞证券公司,成为一名股市研究者。从参与炒股到进入证券公司从事证券研究,从证券“草根”到券商首席经济学家职位。
5、徐小明:主要吸引股民的地方就在于他提供的盘中同步分析精辟、准确。而截至2013年4月,徐小明的博客点击量高达21亿次以上,目前在新浪博客中高居第一,远远超过韩寒和徐静蕾的博客。他在博客中记录的盘中同步分析提示以及每天的操作策略,对热衷于股票的趋势炒作的股民有借鉴意义;尤其是大盘见顶暴跌后的反弹,徐小明对反弹阻力位的预测和反弹见顶出逃时机的把握有着独到的见解。
还望采纳~
⑦ 中国股市第一位明星
王镇旦脊国斌。根据查询相关报道显示,中国股市第一位明星是王国斌。王国斌是迟渣中国股市的御渗第一代投资人。东方红资管品牌的开创者,王国斌在市场中声望显着。
⑧ 中国炒股最牛的人是谁
炒股,在我看来就是不能轻易去尝试的一件事情,做不好就容易倾家荡产,但是,在中国却有这样的一个人,邱宝裕他就是通过炒股而身价过亿的,被称为中国最厉害的炒股达人。
邱宝裕,最开始的炒股资金只有10万元,而且这十万元还是通过自己的妈妈东借借,西借借,借来的,但是很遗憾他的第一次失败了,最穷的时候连一份五毛钱的报纸都不舍的买,第二次他借高利贷,有借了十几万来继续炒股,没想到这次的他成功了,从十几万慢慢的到了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最后,到了现在的几亿。还有了自己的证券公司。
他成功的经历是个传奇的故事,但是却不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去尝试的毕竟这样的事情还是少数,我们还是要努力工作来挣钱来的实惠!
⑨ 国内炒股最成功的人是谁请介绍一下!
杨怀定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是杨百万了,上海在抄老八股的时候,他就如鱼得水,并很快就被人称为杨百万了,当时中国抄股出了这样的英雄,消息很快传到了大洋彼岸。现在他还在股市驰骋,依然春风得意,历史证明他是股市的常胜将军。
⑩ 杨百万死于什么病
据我了解,杨百万他应该是死于糖尿病并发症,在数月之前他就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入院抢救,最终6月13日凌晨去世!
而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可能会有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杨百万有可能就是死于这以上的几种疾病之一!
而经常炒股的老股民都知道杨百万这个人也对他耳熟能详。
因为 他是中国证券史发展史上标志性的个体股民,还 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虽然他不是从股市里面赚钱赚得最多的人,但是他是至今存活最久的股市知名人物。
当年他从一个名不经传的仓库保管员到倒卖国库券发家,在从后面的炒股成为股市里的知名人物。
据了解,他还接受过朱镕基的接见,据说″杨百万″这个外号就是朱镕基给他起的。
虽然说他的很多操作在现在看起来都很司空见惯,但是在当时看来,他的很多行为都具有时代的意义,他的炒股思想领先了当时的很大一批人!
可以说他曾是中国股市的一个传奇人,还获得过"中国第一股民″的这个称号。
他还见证了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而且直接成为证券市场发展的受益者。
并且杨百万在证券市场拥有许多“第一”:
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
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
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
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
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
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
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我倒是觉得杨百万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时势造英雄让他成为了那个不平凡时代的象征。
虽然他处在那个年代赋予了它很多的机遇,而他的成功也有很大的个人方面的因素!
杨百万,他极其的勤奋,而且努力学习,对股市都始终保持着清醒和理性,虽然名满股市,但是从不自傲。
在中国股市这么多年,他从来都不参与坐庄,始终保持一个散户的本色,而现在这位传奇人物的离世,也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杨百万死于心脏病高血告笑压。常期在股市摸爬滚打。由于股市上蹿下跳。心里承受能力差。总于在临死以前,没有等到牛市来临。这是被股市吓死的。
今天股市为悼念杨百万。一片绿油油。股民在为杨百万哭泣。因为炒股?提前离开世界。临死眼口不闭。等了三十年都没有等到牛市。杨百万一路走好。上天堂继续炒股。天堂可能股市,正在牛气冲天。
除了医学依法研究病人死因外,谁也没有权利把人死因拿到公众平台说三道四!我这个题目既有侵犯隐私权又不尊重死者!很无聊的,请删了吧!
炒股的一般有以下症状,或轻或重:
1.神经病
2.焦虑症
3.多疑症
4.神经衰弱
5.失眠
6烦躁不安
7.情绪不稳定
8.心脏病
杨百万的病逝原因大概率是因为糖尿病所致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2021年6月13日凌晨,有“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杨怀定在上海逝世,享年71岁。
数月前,长期患有糖尿病的杨怀定因并发症入院抢救,并进行后续治疗。
杨怀定所患的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增高,大血腔吵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杨怀定的病逝原因大概率是因为糖尿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止糖尿病急性、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杨怀定1950年生,原是上海铁合金厂职工,在1988年从事国库券买卖赚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随后成为上海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因为炒股盈利超一百万人称“杨百万”。
作为中国证券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个体股民,“杨百万伍友侍”生前说,“是自己怀定了对改革开放的希望,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改名叫杨怀定”。
“杨百万”是我国资本市场初期个人投资者的缩影,从他身上可以窥探到我国资本市场30年来的发展变迁。他号称中国散户第一人,体验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代股民的所有悲喜。
个人的荣辱成败在杨怀定逝世后就已烟消云散,但“杨百万”这三个字却成为早期中国资本市场转型的象征和缩影,代表了 历史 转折背景下万千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希望。
事实再一次证明,每个人在死神面前都是平等的!并不会因为一个人有钱或者有地位而受到死神的眷顾。
杨百万从股市发家,在股市摸爬滚打几十年。虽然赚了很多钱,但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相信每一个股民都体验过炒股的那种焦虑,担忧,兴奋,失眠和失望。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之下,那他的身体能否会 健康 呢?我想肯定不会。长期处在紧张和焦虑不安中,会引发各种身体疾病,严重伤害身体 健康 。而杨百万的去世正好能说明这点。他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而死亡,说明他身体各方面的疾病很严重。
所以,一个人活的长寿与快乐,其实跟金钱关系不大。就像我农村老家的那些老爷子们,都八十多了,每天粗茶淡饭,还要下地劳动一会,然后坐在一起下棋打牌聊天,身体反而很硬朗。他们虽然没有多少钱,但精神上却很富有,没有那么多压力。
因此,杨百万的离世,更应该引起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一个人活着到底是为了啥?如果仅仅一味只去追求金钱物质,那样的人生会有意义吗?
健康 的体魄和丰富的物质金钱,大家会选择哪个呢?说说你们的观点。
找黑马 。
杨百万长期患有糖尿病,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入院于6月13日凌晨去世,享年71岁。
杨百万原名杨怀定“中国第一股民”,出生于1950年,曾靠2万赢得2千万。1988年通过买卖国库券赢得人生“第一桶金”。从此之后成为上海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正好赶上了A股诞生初期的那轮大牛市,赢得了人生当中的第一个“百万”,俗称杨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