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有哪些上市公司股票名称是什么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集团公司设有防务、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等10大产业板块,下辖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西飞国际 sz000768 力源液压 sh600765 中航精机 sz002013 贵航股份 sh600523 中航光电 sz002179 成飞集成 sz002190 深天马 sz000050 飞亚达 sz000026 飞亚达B sz200026 中航地产 sz000043 哈飞股份 sh600038 东安动力 sh600178 洪都航空 sh600316 南方宇航 sz000738 昌河股份 sh600372 中航三鑫 sz002163 航空动力 sh600893 东安黑豹 sh600760 成发科技 sh600391 深圳中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股0161 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红筹股)0232 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H股)2357 中航工业系列发展歼击机、歼击轰机、轰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直升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全面研发涡桨、涡轴、涡喷、涡扇等系列发动机和空空、空面、地空导弹,强力塑造歼十、飞豹、枭龙、猎鹰、山鹰等飞机品牌和太行、秦岭、昆仑等发动机品牌,为中国军队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将寓军于、军融合作为重要发展原则,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大力发展军用运输机产业,研制生产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系列涡桨支线飞机,运-8飞机、运-12飞机,直-9直升机等多种机型,是ARJ21新支线客机的主要研制者和供应商,是大飞机重大专项的主力军。按照只有合作伙伴、没有竞争对手的理念,在世界航空工业领域进行广泛合作与交流,在开展枭龙飞机、K8飞机、EC120直升机、ERJ145涡扇支线客机等国际合作项目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重大航空项目的开发,大力开展航空转包生产业务;将航空高技术融入汽车、摩托车及其发动机、零配件等领域,大力发展燃气轮机、制冷设备、电子产品、环保设备、新能源设备等机电产品,并提供飞机租赁、通用航空、交通运输、医疗服务、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建设、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服务项目。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领军者之一,拥有由中国航空研究院和33个科研院所组成的高水平科研体系;拥有一大批院士和国家级专家;拥有一批达到亚洲一流或国际领先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研试验设施;拥有中航网联通国内所属成员单位,具备异地协同设计制造能力和现代化信息传输能力。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宗旨,弘扬“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理念,牢牢把握财富革的契机,大力实施“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谋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以豪迈的步伐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大集团迈进。
❷ 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大事记
1952年4月1日,作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第一批六大主机厂”之一的122厂正式成立。马真任厂长。
1953年12月,国家批准122厂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方案,即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成为大型轰炸机工厂。
1955年6月,亚洲第一大的厂房---18号总装工房开始兴建,经过7个月施工,于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2,934平方米。
1957年4月12日,工厂隆重举行建厂总交工验收庆祝大会,标志着我厂已具备了大型飞机工厂的规模。5月14日,工厂正式启用第二厂名:国营伟建机器厂。
1958年1月19日,工厂进入仿制阶段,正式开始研制直5直升机。
1958年9月29日,“松花江一号”小型旅游运输飞机试飞成功。12月16日,中国第一架直升机--直5 机首飞成功。
1958年12月16日,中国第一架直升机--直5机首飞成功。1959年9月27日,中国第一架中型喷气轰炸机--轰6飞机首飞成功。当年12月交付部队。 1965年5月14日,中国第一架参与投放原子弹的飞机——轰6飞机在中国西部上空成功地实现了新中国第一次用飞机进行运载、投放原子弹的试验。
1966年9月25日,中国第一架轻型喷气轰炸机——轰5飞机首飞成功。
1967年4月,轰5型轰炸机通过国家鉴定,投入批量生产。标志着工厂已初步具备了独立制造轰炸机的能力。
1968年12月9日,毛泽东、周恩来亲自圈阅批准总参谋部、国防工办的报告,将水轰5研制生产定点于122厂。
1969年12月10日,直6机02架试飞成功。 1970年11月12日,轰教5首飞成功。
1971年创造年产直5、轰5各100架的记录。
1975年12月30日,运11飞机首飞成功。
1976年4月3日,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大型水上反潜轰炸机———水轰5飞机首飞成功。同年,成功研制了涡桨五航空发动机并转入小批量生产。
1978年9月1日,部明确122厂为对外开放工厂,轰5、直5、运11为对外开放机种,对外厂名为:哈尔滨飞机制造厂。 1980年初,为了能够开辟国际民用市场,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自筹资金率先在国内第一个采用国际通用适航标准,设计、研制生产了民用飞机——运12飞机。
1980年10月15日,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法国海豚直升机生产专利,生产出使中国直升机技术一举跨越30年的直升机。并开始研制生产“海豚”直升机。
1982年7月14日,运12Ⅱ型试飞成功。
1983年,直9机被总参正式列装。
1985年2月12日,运12飞机首次夜航试飞成功。5月20日,运12飞机首飞成功。12月24日,运12飞机获得国家民航总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这是国家首次对国产民用飞机颁发的第一个型号合格证。
1986年6月27日,签订向斯里兰卡出口6架运12飞机合同。这是我国民用飞机首次打开国际市场的首批交货。12月24日,运12飞机获得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这是中国民航总局对国产民用飞机颁发的第一个生产许可证。
1986年11月1日,更名为: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
1987年5月,中国第一架用于海洋监测的运12Ⅱ型飞机交付国家海洋局正式投入使用。该架机获得中国民航局签发的单机适航证。6月11日,运12飞机、直9机首次参加了在法国举办的国际航展—第37届布尔日国际航天航空博览会。7月,水轰5飞机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12月16日,成功改装了水轰5森林灭火机,填补了我国灭火机具的一项空白。12月,运12飞机获得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优秀项目奖。
1989年8月,运12飞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2月,直9A型机通过国家技术鉴定。 1990年6月20日,运12Ⅱ型机获得英国CAA适航型号合格证。
1992年1月16日,直9国产化机首飞成功,12月30日,直9国产化机通过国家鉴定,标志着中国直升机研制制造技术一跃前进了三十年。
1992年10月20日中国(中航技、原哈飞)、法国欧直升机公司和新加坡宇航公司三方签订EC120合作协议,中方占24%的份额。这是中国第一架与国外平等合作开发的直升机。
1993年8月30日,运12Ⅳ型飞机首飞成功。
1994年7月3日,运12Ⅳ型飞机获得中国民航型号合格证。10月23日,直9B首飞成功。3月26日,运12Ⅳ型飞机获得美国FAA适航型号合格证。成为中国民航史上的里程碑。
1996年4月17日,哈飞承办了哈尔滨首发式暨集邮展览。哈飞运12飞机被列入纪念航空工业创建45周年的四枚中国飞机特种邮票之一。
1996年11月5日,三架机(运12Ⅳ型机、运11B型机、直九100号机)参加了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并作了飞行表演。
1997年2月2—4日,EC120参加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直升机展览会,并作了精彩的飞行表演。6月,获得中国新时代质量体系认证中心颁发的质量认证证书,正式通过了国家权威机构按国际及国际通用标准,进行的质量体系认证。11月12日,EC120直升机通过法国DGAC专家对我方适航审查,这表明我公司历时5年研制成果获得市场通行证。
1998年9月9日,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改名为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99年9月13日,哈飞直9直升机完成北极科考飞行任务。
9月14日,EC120直升机第100架机身下线。
10月1日,32架直9直升机参加国庆50周年阅兵演练,25架直9直升机接受检阅。 2000年
2月24至25日,国家计委组织由两院院士顾诵芬为组长的专家组来哈飞,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运12、EC120进行可行性论证。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2月25日,印度尼西亚民航局DGAC代表团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CAAC代表来集团公司对运12IV型飞机进行适航审查。
4月28日,哈飞在互联网上推出自己的网站。
5月3—5日,加拿大熊猫公司董事长和销售副总裁来我集团公司参观考察。双方就合作购销200架运12绿飞机的有关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洽谈。
7月,哈飞、中航技进出口公司分别与巴基斯坦、毛里塔尼亚签订两架运12和一架直9直升机的合同。
8月18日,EC120直升机第200架机身下线。
9月5日,吴邦国副总理对集团公司生产的EC120(蜂鸟)直升机第200架机体下线交付做出批示:“祝贺蜂鸟直升机第200架机体顺利下线交付,这是国际合作重要成果。一是机型选的好;二是国际合作坚持联合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三是重视管理,确保飞机质量,为市场认可。望哈飞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绩。”
11月16日,运12IV型飞机获印尼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
11月22日, 哈飞航空股份公开上网发行。
12月3日,集团公司推行5S管理。
12月4日, 武警订购4架直9直升机。
12月17日,运12飞机在九寨沟首航
12月 18日,哈飞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持挂牌上市。
2001年
2月23日,集团公司召开债转股后设立新公司大会。这次实施债转股设立新公司是哈飞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哈飞公司建立起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型产权制度,也标志着资本运营战略又结出了新成果。
4月9日,集团公司离退休管理中心安排“哈尔滨--杭州”专线旅游活动。“哈飞夕阳红”旅游专列直接开进平房区火车站,有500余名离退休职工参加了这次活动。
4月16日,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直9A型直升机,在北京取得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填补了国产直升机无适航证的空白。
8月9日,运12E型飞机首飞成功。
8月15日,首架EC120直升机交付国内首家用户——北京通用航空公司。
9月12日,首批四架直9警用直升机正式交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11月6日, 哈飞直九直升机首次赴南极随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进行为期半年科学考察。
11月14日,运12E型飞机在海南三亚、云南中甸等地区完成高温、高原及可靠性的试飞任务。 2002年
1月,运12E型飞机取得中国民航型号合格证。标志着运12E型飞机可以正式进入国内市场。
12月2日,原哈飞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在京签署合同,在中国合资生产ERJ145系列涡扇支线客机。
2003年
11月20日,EC—120直升机总装生产线项目在北京签约。此前,该机型取得了世界30多个国家的型号合格证。
12月16日,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合资创办哈尔滨安博威飞机工业有限公司,首架在中国本土生产的ERJ-145支线客机首飞成功。
2004年
7月,首批ERJ145支线客机交付南方航空。
8月,集团公司通过了新时代认证中心的双体系审核。
9月22日,集团公司与南京公安局签订一架直九警用直升机购销合同,实现了在公安系统销售的新突破。
10月19日,飞龙公司的一架直九直升机参与南极科考。
11月2日,哈飞与中航技公司签订20架运十二系列飞机收购合同。
12月29日,直九新型号直升机、HC120型直升机首飞成功。
12月31日,H425型民用直升机获得了CAAC颁发的型号合格证,为我国新一代民用直升机早日投入市场运营奠定了基础。 3月25日,哈尔滨安博威飞机有限公司在上海与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签订了10架ERJ145飞机销售合同。
3月27日,哈飞直九圆满结束第三次赴南极科考任务。
6月2日,哈飞与波音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了787飞机翼身整流罩转包合同,正式进入了波音公司的供应商体系,成为波音787飞机项目全球团队的一部分。
7月26日首架国产公安用直升机交付仪式。
8月28日,哈尔滨安博威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向中国东方航空江苏有限公司交付了首架ERJ145喷气支线客机。
9月21日,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航展上,哈飞将M430转包项目零件首件交付给贝尔公司。
10月10日,在外交部有关人员陪同下,法国前总理罗卡尔携夫人到哈飞参观。
10月25日,哈飞因圆满完成“神六”逃逸系统阻尼器的研制,在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表彰奖励参与‘神六’发射与禽流感疫苗研制有功科技人员”的大会上受到了表彰和奖励。
10月,EC120直升机被国家发改委授予“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11月13日,哈飞两架直九直升机随国家第22次极地考察队乘“雪龙号”赴南极执行考察任务。
12月26日,哈飞推进分离企业办社会工作,顺利完成12所中小学校移交给地方政府的工作。 3月7日,哈航集团航空产品与汽车产品分业经营,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成立。这是中航二集团实现航空与汽车两大产业发展战略的关键一步,通过分业经营,将整车与发动机业务集中管理,是汽车行业发展的需要,也将进一步增强哈飞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有利用尽快把汽车产业做强做大。
3月24日,转包生产的贝尔M430直升机首架机身正式交付贝尔公司。这是哈航集团与贝尔公司携手五年结出的一大硕果,也是哈航集团在直升机国际合作进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实现了我国转包生产直升机整机身零的突破。
3月31日,两架直九参加南极科考载誉归来,这是国产直升机第四次参与南极考察,也是集团公司首次两架直九直升机同时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机组成员经受了环境极其恶劣、条件十分艰苦等种种考验,历时131天,飞行200多小时,先后四次飞越“禁区”,连续奋战11小时营救澳洲科学家,圆满完成了此次南极科考任务。
4月27日,ERJ145飞机首架份国产化机身段在哈尔滨安博威交付,标志着中巴合作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步入了新的里程碑。同时也使哈航集团在学到新技术、掌握新工艺的同时,为下一步进军国内支线航空制造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止目前,哈尔滨安博威已向南方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共交付了11架ERJ145飞机,并与海南航空集团签订了50架ERJ145的订单。
5月27日,哈飞机电圆满完成整体改制,哈尔滨哈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哈飞工业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哈航集团“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又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也标志着哈飞工业公司在新的形势下,依靠灵活的经营机制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必将走上崭新的发展之路。
8月25日,集团公司隆重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大会。经过反复修订、补充和完善的《哈航集团理念文化体系》正式发布。该体系包括“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15项元素。该体系的推出标志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里程。同时,会议还发布了《哈航集团理念文化体系及内容诠释》和《哈航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纲要》。 9月27日,黑龙江省保密局受国家保密局委托,对集团公司进行了一级保密资格审查认证。集团公司以495分的高分一次通过审查,成为黑龙江省三年来最高分通过此项认证的单位。检查组认为,哈航集团领导非常重视保密工作,各单位、部门保密机构健全,管理工作卓有成效,防范设备、设施齐备,整体保密防范能力有所加强。
11月17日,哈飞股份入股天津中天航空,参与空客A320中国总装线建设。它意味着全球航空市场主力机型之一的空客A320系列飞机即将实现“中国制造”。也将使哈飞股份有机会参与国际先进大飞机的制造项目,学习、消化和吸收世界先进的航空制造技术,提升飞机制造和生产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中国自主研发大飞机的进程。
10月8日,哈航民用轻型动力三角翼飞行器首飞成功,填补了国内轻型动力三角翼飞行器制造的空白,是哈航集团开拓轻型动力三角翼飞行器民用市场的又一个里程碑。此前,国家体育总局等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该飞行器进行了评审,一致通过首飞放飞评审。
12月23日,中航二集团对其所属的哈航集团按专业化发展的方向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企业调整为四个企业,分别是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东安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公司。此次调整将使各个企业部品结构更加清晰,优势更加明显,发展更加迅速,从而进一步推进中航二集团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其跨越式的发展 。
❸ 600765中航重机是什么版块的股票
600765中航重机,通用设备制造行业,上证180板块,军工板块,央企板块,后市看好,可以低吸进场操作。
❹ 中国航空工业史上十个第一是什么
1954年7月3日,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初教五飞机(雅克18)翱翔蓝天;
1957年11月8日,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长江750制造成功;
1957年12月,我国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飞机——安2运输机试飞成功;
1958年8月27日,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飞机——初教六首飞上天;
1965年6月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强五飞机首飞成功;
1966年11月18日,我国第一枚海防导弹研制成功;
1989年12月2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农林专用机——农五A首飞成功;
1990年11月21日,我国第一个通过自筹资金、国际合作的基础教练机——K8首飞成功;
2000年11月16日,我国第一个以飞机整机为主营业务的股票——“洪都航空”在上海证交所发行上市;
2006年3月13日,由洪都自筹资金、自主研制,具有先进气动布局、高度综合的航电系统、国内最先进的电传控制系统和高密度结构布局,具有第三代战斗机大迎角机动能力和高敏捷性的L15(猎鹰)首飞成功,在我国教练机发展史上矗立起又一座重要里程碑。
❺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股票代码是什么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还未整体上市,所以它还没有股票代码。不过在未来有可能独立上市或整合其控股子公司实现整体上市。
你可以关注它旗下公司的股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下属上市公司):
000768西飞国际
600523贵航股份
002013中航精机
600765力源液压
000050深天马A
000043深南光A
000026飞亚达A
❻ 航空工业的中国航空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AVIC1)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AVIC2)是从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AVIC)分拆而来。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则是1993年在对原航空航天部进行公司化改造的基础上组建的。当时,航空航天部被分拆为两个公司:分管飞机研制的AVIC和分管火箭/导弹研制的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AVIC I所属企业主要研制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AVIC II所属企业主要研制攻击机、直升机和运输机。
中国航空业在解放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是少数几个能够生产全系列航空军品的企业之一,具有自主研制能力,相关产品配套比较齐全。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飞机ARJ21已经进入了组装阶段,并且获得了70架份的初期定单。西飞生产的支线飞机“新舟60”已经进入国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映。成飞生产的“枭龙”已经出口到巴基斯坦,“歼-10”三代战斗机性能超过美国的三代战斗机“F-16B”,给国际航空界带来较大震动。
哈飞的直升机取得了较大发展,从之前的参与分包,到整体组装,参与新直升机的全方位研发。哈航集团还参与了巴西航空合资生产支线飞机ERJ145项目,在国内获得了数量巨大的购买定单。
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航空业的不足。中国的民机市场几乎被波音、空客、庞巴迪和巴西航空等国外航空业巨头所占据,仅邮政运输、军用运输机等有部分国内企业生产的航空产品。中国仍然无法完成大型客机的研制,因此仅仅是大量参予国际航空转包业务。即使是转包业务,无论是参与深度还是业务量和日本航空企业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军方的航空产品装备仍然是50-60年代的产品,正着手装备第三代(80年代后产品)航空产品,开始研制第四代航空装备。美国是国际航空产业的领航者,美国部队主要装备的是第三代航空产品,开始装备第四代产品。
显然,中国的航空军品业务同世界领先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一航作为中国的固定翼飞机生产企业,主要承担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武器火控系统的研制生产与销售。军用航空产品包括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空中加受油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等。歼击机有正在成批生产的歼7、歼8系列;歼击轰炸机有飞豹;轰炸机有轰6系列;教练机有歼教7、轰运教等。航空发动机形成了涡喷6、涡喷7、涡喷13、昆仑、秦岭等系列;空空导弹形成了霹雳5、霹雳8等系列;航空机载设备基本满足整机配套需要。同时,一批新一代、高水平的航空武器重点装备,如枭龙新型歼击机、山鹰高级教练机取得良好市场效果。民用飞机本报告由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编写,以合法地获得尽可能可靠、准确、完整的信息为基础,但不保证所载信息之精确性和完整性。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一航,AVIC1)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47家,科研院所31个,直属专业公司及事业单位22个,共有员工24万人,资产总额1000多亿元。民用飞机有中短程运输机运7及其改进型和新舟60,并与国外合作生产了大型干线飞机;小型通用飞机有EV-97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ARJ21新型涡扇支线客机已经进入总装阶段,获得70架份定单。非航空产品已形成工业燃气轮机、汽车和摩托车、机械、材料、IT、制冷与环保设备等7大类共上千种产品。集团公司还经营飞机租赁、通用勘察设计与承包、房地产开发等业务。
下面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主要下属企业以及主要产品图。中航集团的组织结构图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未来整合上市的主要路径,我们将在下面详细分析可能的整合结果。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拥有工业企业、研究院所和其他企事业成员单位共78个,拥有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在国内上市的6家A股公司控股权,和中航一集团分别持有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供销总公司50%股份。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主要以研制直升机、运输机、教练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等军民用航空器和相关发动机、机载设备等航空产品为主,同时经营航空产品的国际转包业务。民品主要有汽车、摩托车及其发动机、零配件;燃气轮机、风力发电;纺织、制药、医疗、环保设备及其它非航空产品。另外公司还经营飞机租赁、通用航空服务、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建设、房地产开发、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项目。
50年来,所属企业累计生产各种飞机6250架(其中含直升机708架)、航空发动机23800台、战术导弹10006发,并生产了数以百万计的汽车,年产汽车数量已达全国汽车总产量十分之一,成为中国重要的汽车科研生产基地,并开发生产了摩托车以及其它各种民品。改革开放以来,中航二集团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中国、巴基斯坦合作研制K8飞机,中国、法国、新加坡合作研制EC120直升机,中国、巴西合资生产ERJ145涡扇支线客机等项目均获得成功,K8飞机、Y8飞机、Y12飞机、Z9直升机等多种机型批量出口多个国家。
下面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主要下属企业以及主要产品图,考虑到中航科工的特殊地位,我们将其分列出来,以便我们随后对其整合上市路径进行详细分析。 主要包括运-8、运9、运12系列中小型运输机,MA60支线客机,正在研发的ARJ21支线客机,以及轻型直升机Z-9,中型直升机Z-8、Z-11等。从市场情况来看,MA60主要通过外援项目销往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市场定单有限。运-8主要通过军方购买,民用市场也非常有限。
中国生产的Z-9轻型直升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主要覆盖武装直升机、武警、边防、消防、救援等。
中国民机制造业具有战略性变化的事情应该是中国政府将大型客机研制项目作为未来发展专项提出,并通过国务院的发展立项。同时,空客公司将在天津建设空客飞机的总装线,这表明世界航空巨头对中国航空工业转包业务发展水平的认可,也给中国航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中国民用航空装备的飞机几乎都是进口,主要由空客和波音垄断了干线客货运市场,支线航空主要是加拿大航空和巴西航空的客机所覆盖。 国内转包市场,95%以上由中航一集团以及二集团所属企业占据,2005年,国内航空制造业转包市场大约2亿美元的总额中,其中一航占到了11284万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36.2%,一航所属企业中,西飞、成飞、沈飞和上飞分别承担了31%、22%、22%和25%,即分别为3514万美元、2490万美元、2507万美元和2773万美元。中航二集团涉足转包业务的企业主要有成发科技、哈飞股份以及洪都航空等,05年分别为4900万美元、30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总计约有7200万美元的转包规模。
另一方面,尽管在转包额度上中国逐渐获得了更高一些的比重,但在转包业务类型上,中国所获得的定单还主要是停留在加工、维修以及检查(MRO)等劳动相对密集型的业务上,因此产品的附加值一般也不高。数据显示,日本从美国所获得的航空制造业转包合同大约是中国从美国获得转包合同的50倍,是印度的200倍。
由于目前国内转包业务还大多只是部件来图来样加工等提供部件的服务,同时批量化程度还不高,需要分担较大的研发、设计等费用,因此该业务的平均毛利润大约在12%左右。 截止2005年,中国空军战斗机部队的主力仍是基于50年代苏联技术研制的战斗机,其中数量最多的是J-6。80年代初,中国停止制造J-6,但直到成飞仍在制造服役数量仅次于J-6的J-7,该机基于苏制米格-21设计,中国仍在研制J-7的各种改进型。J-7的发动机、航电设备、载油量和武器系统性能已有大幅度提高。如最新型号的J-7换装了由贵州黎阳发动机公司研制的WP一13涡喷发动机,功率比原来使用的苏制发动机提高了15%。这种新型J-7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航程相当于早期型的两倍,并能携带较先进的PL一8/9格斗导弹。然而,由于气动外形没有大的变化,其空中机动性能、武器携载量不及F一16等第三代战机,且未装备精确对地打击弹药或超视距空空导弹。
中国空军自从90年代初开始进行现代化进程以来,最重要的就是从俄罗斯购买苏霍伊Su-30MKK飞机。装备了俄罗斯Phazotron设计局的ZHUK M-E雷达后,Su-30MKK飞机就成为中国空军中最先进的飞机。Su-30MKK具有结构设计先进和一机多用特点。除空战外,Su-30MKK还有很强的对地攻击能力,可以攻击地面雷达、指挥控制中心、地空导弹、海上目标。此外,它还能完成预警指挥机的任务,能同时引导4架同型号飞机或Su-27系列飞机作战。沈飞获得俄罗斯的生产许可批量生产该型飞机,并装备部队。该机型的国产化称号为J-11B。从相关的猜测信息看,中国已经装备了上百架该系列飞机。
市场关注的新一代战机J-10经过20年的发展定型,开始批量生产装备部队。该飞机由成飞研制,也是一款多用途战斗机。从性能上看,J-10飞机同美国第一种可以挂载AIM-120主动雷达导弹的F-16 Block 30类似。中国可能在J-10上使用矢量发动机并且增加其隐身性。由于这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并且装备了国产发动机,因此在军方和政府得到高度认可,我们估计未来将成为中国空军装备的主要力量之一。
西飞研制生产的飞豹是自主研发的双发双座超音速全天候歼击轰炸机,FBC-1采用常规气动布局。机翼为中等展弦比后掠式上单翼,外翼带气动扭转,翼根带填角。斜定轴全动中下平尾,大后掠单垂尾,单腹鳍。两侧进气,蜂腰形机身,动力装置为两台中国自行研制的MK-202涡轮风扇发动机,可提供1万公斤力的推力。FBC-1的主要作战使命是执行对地/海攻击任务,并具有一定的歼击护航能力。该机可用于攻击敌方战役纵深目标,也可攻击交通枢纽、前沿重要海、空军基地、滩头阵地、兵力集结点等战场目标,还可以执行远程截击对敌大中型水面舰艇等攻击任务。FBC-1具有较先进的武器火控系统,据悉,“飞豹”歼击轰炸机的雷达搜索范围为150公里,射控雷达范围为100公里,与国内的同类飞机相比,该机具有活动半径大,攻击威力强,突防性能优良,载弹量大,航程远,强调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等特点。改机型已经完成了对海军的装备,开始在中国空军中进行装备。
中国空军武器装备由于中国空军的具体装备数量无法获得,因此我们只能使用国外市场分析数据进行定性的分析。我们取得了美国兰德和亚洲防务年鉴中的中国空军装备数据。(该数据为国外猜测数据,可能同实际数据有相当大的差异。)
根据这两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中国装备的战机主力仍然是上个世纪50-60年代产品。尽管歼-8改进型和歼-7改进型属于第三代战机,但是在各方面的性能指标同标准的三代战机-美国的“F-16”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第二、中国新研制的三代战机,例如歼-10、歼-11以及飞豹等产品已经开始在部队装备,但是占比仍然较低。第三、在美欧开始装备第四代战机的压力下,中国将进行第四代战机的研制。相关消息称,中国已经开始了前期的相关工作。
根据以上几点,尽管我们无法预测中国未来军机的需求量,但是未来军需增长将是相当的快速。这个增长主要包括更新换代需求,开发第四代战机对原型机的需求。从相关军迷网获得情况来看,中国正在大力装备新一代战机,这和我们推断的情况也基本一致。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国防军工企业在投资体制和军方采购体系方面的变革,这对于一直处于半计划状态的军工企业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我们认为无论是制度变革还是市场发展前景,都将给中国航空工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关信息表明,所有的航空产品需求未来都将保持快速增长,无论是世界市场还是中国市场。
我们认为中国航空行业未来将有良好的投资机会,但是航空企业之间的资产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大差异,需要甄别航空企业具体的情况。我们随后将发出具体公司的详细投资报告。 上面我们将航空工业的企业情况,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做了一个简单的描述,我们做一个简单小结。
首先,中国航空工业由航空一集团和二集团构成,分别制造固定翼飞机和螺旋翼飞机。除武装直升机和少量军用运输机外,一航集团生产所有军用飞机。而在非航空业务方面,二航的汽车业务在市场上规模更大。
第二,我们详细列出了整个中航一集团和中航二集团的组织结构和业务内容,这对于我们随后的整合推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国的航空力量发展迅速,并且已经在国际市场上有相当的影响力。但是我们的航空发展水平和欧美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显得相当的落后。
第四,中国航空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无论是制度变革还是市场发展前景,都将给中国航空工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第五,未来的世界航空市场将快速发展。
中国航空工业整合推演由于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等事宜需要多种因素促成,因此我们试图从上市公司利益和投资银行操作的角度对航空业的整合进行沙盘推演。需要提示的风险是:该推演只是我们认为可能的方式,我们并没有与相关公司进行核实,最后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有较大差异,甚至集团公司不进行任何整合行为。
❼ 中国航空公司股票代码是多少
601111就是中国航空公司的股票代码
❽ 中航工业的股票代码是多少
中航工业的股票代码是0020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文简称:航空工业,英文:Aviation In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Ltd.,英文缩写:AVIC),是中国国家出资设立,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公司,
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也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于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
航空工业设有航空武器装备、军用运输类飞机、直升机、机载系统与汽车零部件、通用航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航空供应链与军贸、资产管理、金融、工程建设、汽车等产业,下辖100余家成员单位、近27家上市公司,员工逾45万人。
(8)1993年中国航空工业第一股票在扩展阅读:
中航工业企业信息:
1、发展战略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
两融:即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圈。
三新:即努力实现集团核心竞争力从资本、技术、管理的老“三位一体”,向品牌价值塑造、商业模式创新、集成网络构建的新“三位一体”转型升级。
五化:即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
万亿:即到2020年挑战销售收入一万亿元人民币的奋斗目标。
2、研发实力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拥有由中国航空研究院等33个科研院所组成的高水平科研体系,拥有一大批院士和国家级专家;拥有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研试验设施;拥有中航网联通国内所属成员单位,具备异地协同设计制造能力和现代化信息传输能力。
3、研究成果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以健全的知识产权三级管理机构,完善的科技奖励制度、措施和激励奖酬机制为保障,取得了数百项核心技术成果。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自200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9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2项。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工作深入开展,专利数量持续增长,专利申请年度增长率达到30%,截至2010年底,中航工业累计拥有专利3830件,其中发明专利806件,在重点航空产品和支柱民品、关键技术领域和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4、军用航空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系列发展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直升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全面研发空空、空面、地空导弹,
强力塑造运-20“鲲鹏”大型运输机、“鹘鹰”战斗机、“飞鲨”舰载战斗机、歼10系列飞机、歼11系列飞机、“霹雳火”直-10武装直升机、“黑旋风”直19武装直升机、轰-6系列轰炸机、空警200和空警2000等系列预警机、
“飞豹”歼击轰炸机、“枭龙”飞机、“翼龙”系列无人机、“猎鹰”和“山鹰”高级教练机、“霹雳”系列和“闪电”系列导弹等品牌,为中国军队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使中国跻身于研制多种先进航空装备少数国家行列。
5、民品制造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寓军于民、军民融合”原则,大力发展民用运输机产业,研制生产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系列涡桨支线飞机,运-8飞机、运-12飞机,直-9直升机等多种机型,是ARJ21新支线客机的主要研制者和供应商,是大飞机重大专项的主力军。
航空工业按照“只有合作伙伴、没有竞争对手”的理念,在世界航空工业领域进行广泛合作与交流,在开展枭龙飞机、K-8飞机、EC-120直升机、ERJ145涡扇支线客机等国际合作项目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重大航空项目的开发。大力开展航空转包生产业务;
将航空高技术融入汽车、摩托车及其发动机、零配件等领域,大力发展燃气轮机、制冷设备、电子产品、环保设备、新能源设备等机电产品,并提供飞机租赁、通用航空、交通运输、医疗服务、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建设、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服务项目。
❾ 军工航母第一龙头股
摘要 军工航母第一龙头股2019
❿ 中航工业南方工业公司 股票代码是什么
目前中航旗下A股上市公司为:
曾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的中航光电(002179)、成飞集成(002190)、西飞国际(000768)、中航精机(002013)、力源液压(600765)、贵航股份(600523)、S吉生化。
曾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的中航科工、深南光A、ST宇航、哈飞股份(600038)、洪都航空(600316)、东安动力(600178)、昌河股份、成发科技(60039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英文:Aviation In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英文缩写:AVIC),是中国国家出资设立,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督管理的国有大型企业。
中航工业在2008年11月6日正式成立,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公司实行母子公司(事业部)管理体制,设有防务、飞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工程规划建设、汽车等产业板块。
中航工业形成以飞机、直升机为龙头,航空发动机、机载系统和航空武器配套齐全,技术基础较完备,军民结合、相对完整、具有较强实力的高科技工业体系。中航工业自主研制军用航空器形成了"探索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