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球股市 > 取消中国股票

取消中国股票

发布时间:2022-05-07 12:09:22

⑴ 国内什么时候会取消股票涨跌幅限制

在中国,散户占了绝大部分,投机多,投资少,取消的话,后果不堪想象,你会体现到坐过山车般的感觉!只知道中国的±10%的涨跌停板已经算宽限的了,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只有±3%可升跌,人家大盘还上演10连阳呢,现今的中国取消的话可不得了,也许是到散户持有股票市值不到整个金鱼缸的30%才有可能吧!~~~

⑵ 如果关闭中国股市是什么概念

如果关闭中国股市,那就意味着经济的走势就是这种概念。

⑶ 中国取消对券商自营股票交易的限制 什么意思

利空
对于取消证券公司自营股票每天净买入的要求,张晓军证实已下发相关通知。通知明确,鉴于目前市场已经逐步企稳,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自我调节作用,恢复证券经营机构常规监管,现决定取消关于“保持股票每天自营净买入”的要求。

⑷ 中国股市实行t+0乃至取消涨跌幅限制,对散户有好处吗

如果中国股市真的取消T+1实行T+0交易制度,以及取消涨跌幅限制,对散户必然是有好处,但也是有坏处,利弊相加。

T+0交易制度

现在的A股市场实行的是T+1交易制度,并非是T+0交易制度,两者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

T+1交易制度就是指当天买入,要第二个交易日才能卖出,仓位会被锁定一个交易日,买卖受到限制。

T+0交易制度就是指当天买入,可以当天卖出,即可买入随后卖出,当天可以随意交易买卖,仓位不会被限制,买卖非常自由。

当然实行T+0和实行取消涨跌幅限制对散户肯定是有利弊的,主要利弊之处如以下:

对散户的好处

(1)对散户最大的好处就是知错能改,判断错误了可以及时的改正;

(2)散户与机构公平竞争,散户与机构的交易自由性高;

(3)有利于波段操作能力强的散户,没有涨跌幅限制,个股波段加大,非常适合散户高抛低吸操作。

对散户的坏处

(1)散户炒股风险增加,毕竟股市波动加大,风险为随之加大,增加散户风险是必然的事;

(2)增加散户炒股成本,由于T+0买卖自由,不受限制,每交易一次就需要支付手续费的;

(3)取消涨跌幅限制,全天振幅巨大,对散户盈亏加大,从而导致散户亏钱更加快。

综合以上分析,股票市场不管是T+1还是T+0,或是10%涨跌幅限制还是无限涨跌幅,对股市,对散户都是有好处,有坏处,好坏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性分好与坏。

⑸ 取消股票交易自动登陆怎么操作

在股票的登录界面儿有一个设置是否自动登录的选项,把它关闭就可以了。 有些时候刚点开的时候,他就自动入了股票软件中,这时你可以在左上角的菜单栏里选择登出,这样下次进入的时候就不是自动登录了。操作环境:iqooz1x.
拓展资料
一、选股四大铁血纪律
1、买跌不买涨:在下跌的过程中买入业绩优良的股票,而不要等到涨了一大截才追高;
2、买大不买小:买大盘蓝筹股,不买盘小、没有业绩的股票;
3、买低不买高:在同一类或相同概念的股票中,选择价格还处于低位的股票,而不选择处于高位的股票;
4、买新不买旧:新股的机会,总是比老股的机会大,炒新股仍然是最佳的投资策略之一,只有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不会是死水一潭。
二、选股票注意事项
1、要选小市值股票,不要选大盘股这轮调整行情跌的就是那些大盘权重股票,而小市值股票跌幅明显小于指数的跌幅,成了当前市场比较安全的避风港。
2、要选无解禁股的股票,不要选在当前有解禁压力的股票如今大小非解禁的压力很大,很多投资者持有的股票,突然发现当前有大量的大小非可以上市流通了,这对股价的上行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3、要选无再融资压力的股票,不要选有再融资题材的股票如今上市公司圈钱的冲动很强烈,前期曾经增发的上市公司,如今相当一部分的股价已经跌破了增发价。做股票要“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回避这些烦事,选股的时候要选没有再融资题材的股票,这样安全性比较好。
选择时间的问题,如果从短期来看,实际上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如果从粗犷和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件事似乎又变得很容易了。投资于股票市场,实际上就是投资于国运。长期来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也应该没有问题,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如此之好。看当前股票市场风险释放的情况,如点位降低,则入市时机成熟。

⑹ 中国股票熔断机制什么时候取消

目前不会取消,要是取消的话,证监会会发公告的 耐心等待吧

⑺ 关于关闭中国股市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历史,这样记录了这场闹剧的始末:1999年5月19日,上证指数由1057点大涨至1109点,由此开始长达两年的“人造牛市”,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达到牛市峰值2245点,2005年5月27日,上证指数跌穿“519”起点至1051点,至此,这个“人造牛市”以投资者的背弃和管理层的绝望而告终结。
由终点到起点,虽然极富戏剧性,但远远不是“519”闹剧的全部。在这一场近乎“完美”的市场崩溃背后,一场时代的正剧已然安全地谢幕。这个正剧,才是中国股市六年来眼花缭乱的演出背后,最值得观赏的部分。最近的一则新闻提示了这个正剧的本质。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从1998年到2002年被关闭之前的四年多时间中,南方证券的多名高管通过各种渠道向境外转移资金达7.8亿美元之巨。这些巨额资金悉数落入私人之手,已经无法追回。1998年到2002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牛气最盛的时候,而绝非巧合的是,南方证券也是这一时期中国证券市场中最为卖力也最为耀眼的主力之一。南方证券在“519”牛市中的所做所为,透露了“519”行情一个难以与外人道及的秘密:所谓“519”牛市,不过是一场财富转移游戏的代名词。它既不是出自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的预期,也不是源于市场力量所制造出的那种投机性波动,而是完全扣合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直延续至今的一个时代主题:财富再分配。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直到90年代中期,是中国市场力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勃兴而鼎盛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草根市场阶级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可供开拓的市场空间开始变得日益狭小,市场利润也开始急剧摊薄。值此之际,通过体制提供的寻租空间开拓“政治利润”,就成为一种极具诱惑力的选择。这种“政治利润”不仅意味着对增量财富的一种再分配,也同样意味着对前20年改革所创造的存量财富进行一次总体的再分配。而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为实现这种“政治利润”提供了绝佳的舞台。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证券市场具有高度的垄断性质因而可以控制财富分配的流向,也同样是因为证券市场作为要素市场具有的特殊便利性,在这个市场中,巨额的财富转移在转瞬之间就可以完成。这样,90年代后期的中国证券市场,实际上就变成了当时如火如荼的财富再分配运动的一个道具。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519”行情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中国股市的一个公认的显着特征是畸高的换手率,但在我看来,这反映的并不是中国人有多么强的投机心理,而是反映了这样一种更加隐秘的事实:转型期的中国证券市场更多地已经沦为一个洗钱场所。交投越是频密,洗钱就越是方便,就越是安全。基本上可以肯定,“519”牛市肇始于中国转轨体制中长期积累起的一种财富再分配冲动。我愿意指出,起始于90年代后期的这场财富再分配运动并没有止步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熊市,它其实也是推动中国今天房地产泡沫的一个重要动力。

理解中国证券市场90年代后期发展的另外一条线索,是中国的经济增长。高速的经济增长,一直是中国改革一个重要的合法性来源。没有经济增长,中国的改革几乎一天也难以维系。改革越是深入,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这种依赖就越是加重。但在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市场化进程所激发的自主经济增长动力开始逐渐削弱,而1997年之后的亚洲金融危机更加剧了这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维持经济增长于不坠,就必须倾全力调动要素资源以维持强制性的经济增长。由于中国的国有银行体系还未从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过热所造成的坏账深渊中恢复元气,为这种强制性经济增长提供金融支持的重担,就毫无选择地落在了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肩上。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应该清楚地记得,就在1997年,金融监管当局还在拼命打压证券市场,并将这个成绩抬高到“预防了金融危机”的高度加以炫耀,但短短两年之后,政府对证券市场的态度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个中原因正在于,有人开始意识到,强制性的经济增长迫切需要中国证券市场提供慷慨的金融支持。于是,一场不加掩饰的阳谋被毫不犹豫地发动了。受到恭维和引诱的投资者像羊群一般鱼贯而入。然而,一旦证券市场承担了政策性的目标,证券市场的严重扭曲和资源错配就是一个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也只是或迟或早的事情。不管这个目标是为国有企业解困,还是为社保基金筹资,抑或是更加名正言顺的经济增长。事实上,这种低级错误,中国的国有银行系统早就不止一次地犯过。不幸的是,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又一次愚蠢地重蹈覆辙。从中国金融体系不断重复同一错误所显示的“固执”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压迫性的体制力量在起作用。虽然近一年多来,政府在重建中国股市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罕见的决心和勇气,但在“国九条”之中,人们依然能够看到资本市场承担政策性功能的影子。如果说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承担的是为国企解困、为拉动内需服务等政策性功能的话,那么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可能正在承担起为央企服务、为国有银行解套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国九条”之中委婉传达出的一种值得警惕的信号。

在中国证券市场中,一直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证券市场没有能够反映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但如果你真正洞悉了中国证券市场,你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中国证券市场更贴切地反映转轨中国的基本面了。通过权力垄断进行财富再分配,通过金融支持维持强制性的经济增长,是90年代末期之后中国经济领域两个最重要的主题,或者说最具有压倒性的时代任务,而9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证券市场所服从、所服务的,正是这样一个基本面。我们当下目睹的这个证券市场,就是被90年代末期以来强制性的金融支持以及野蛮的财富再分配掏空之后的一个空壳。当大量的财富已经顺利出局的时候,留给中国股市的惟一结局就只能是熊市。显然,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常说的那种狭隘的GDP基本面。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股市可以成为我们观测中国转轨动向的一个非常有用的领先指标。透过这个指标,我们的确观测到了一些不祥之兆。

中国证券市场一直有“政策市”的绰号。这表达的是投资者对政府政策又爱又怕的心理。1996年12月16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让投资者怕之极,1999年6月15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又让投资者爱之极,这种历史经验构成了中国政策市的心理基础,也以漫画的形式凸现了政府政策在证券市场中一言九鼎的作用。不过,观察近年来的中国证券市场,我们能够看到一条清晰的政策效力递减的曲线,及至“国九条”出台后的一年多的中国证券市场实践中,政府政策更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反向指标。政府越是出台利好,投资者就越是害怕,生怕后面藏着某种更深的“阴谋”。这固然说明了中国投资者在逐渐成熟,但在另一面,它可能也昭示了一种更加严重的危机:政府在证券市场中的信用正在急速流失。

政府信用的流失,是中国证券市场多年熊市产生的一个极具破坏力的副产品。它与熊市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其破坏力,目前已经开始在中国股市中发酵。

统计表明,目前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已经降到14.6倍,如果考虑到30%左右的对价,市盈率将进一步降至11.5倍,这远远低于标普500的19倍,道琼斯指数的市盈率为18倍,纳斯达克指数的市盈率高达48倍,它甚至也远远低于被公认为市盈率水平极低的恒生指数的15倍。但就是在这种市盈率水平下,沪深股市仍然狂泻不止。对这个现象,许多人表示迷惑不解。但如果我们从政府信用的角度看问题,困惑可能就会迎刃而解。在一个政策反复、流弊丛生的市场中,股票价格会出现“负”的信用溢价,换句话说,与信用较好的证券市场相比,具有同样投资价值的股票在价格上会出现向下的修正,会低于那些信用较好的市场。道理非常简单,人们不相信你的市盈率是真是假,必须提高保险系数。中国证券市场几乎完全失去控制的下跌状况表明,政府信用的流失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得多。这可能意味着,中国政府日后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治理将更加艰难。信用不存,市场经济就如无根之草,遑论资本市场这种完全靠信用维系的市场体系。

在转轨国家,由于市场本身无法产生信用,只能依靠政府向市场注入信用,以推动市场化的迅速扩展。中国证券市场前十几年的发展就是靠政府不断注入信用而被推动的。政府注入信用以推动市场扩展,可以为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也很容易造成信用的严重透支和滥用。如果将政府信用看做一种公共产品的话,那么,我们在中国证券市场显然已经看到了一场典型的公共品的灾难。在中国资本市场,这种灾难正在迅速转换为政府治理的灾难,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最为凶险的敌人之一。其实,今天这种灾难我们多年之前就已经提前预告:“一轮煽人的牛市之后,毁灭的将不仅仅是虚拟的市值,而是实实在在的公共财富……资产的损失还可以计算,但政府信用的丧失却很难挽回。正是在这里,政府为此轮牛市付出了最为昂贵的代价。”我一直将现在的行情叫做 “还债行情”,现在的熊市只是在还以前的债务。“519”在历史上留下的黑洞有多大,熊市就会有多深。在其中,政府作为最大的债务人,处境将会异常艰难。从股市作为中国转轨的先行指标的角度看,这种治理灾难又何尝不是对未来中国经济前景的一种灰暗的预示?股市,可能是中国经济最先败露的一个秘密。

信用,作为现代市场体系须臾也不能离开的基础设施,是证券市场得以存续及发展的根本,如果监管部门继续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治理上采取机会主义式的相机决策,那么,我就要坦率地说,中国股市的熊市可能还远远没有到头。所幸的是,在股权分置的试点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监管部门正在表现出某种战略家的品格。这种迹象可能是中国监管部门决意在资本市场上重建信用的一个起点。重建中国股市,必须首先重建信用,而重建信用,必须首先从监管者本身做起。不如此,我们就无法切断中国资本市场的漫漫“熊”途。

重建信用尤其是重建政府信用,只是重建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步。它是一个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要想建立一个真正的现代资本市场,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加以配合。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绝大多数中国证券市场的研究者都喜欢带着显微镜去寻找中国证券市场内部的制度缺陷,但实际上,扭曲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干扰因素来自外部。中国证券市场不是可以独立于外部环境而单独生存的系统,而是被外部环境所决定的。现在,不少人都开始明白,没有一个健康的法治环境,我们是无法建立起一个真正的证券市场的。即便强行建立起来,也只能是沙滩上的大厦,一有风吹草动,便会轰然倒塌。我们不知道熊市何时可以终止,但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历史事实:还没有任何一个法治匮乏的国家建立过有效的资本市场。在此之前,我们还可能看到股市的上涨,甚至看到牛市,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

吴敬琏:中国股市应当关闭

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做了一场关于大历史环境下法制化建设与社会发展方面的报告,其把国内当前焦点的股权分置的方案问题放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来看待,最后指出,中国股市的历程犹如18世纪的英国股市一样,如果在没有信托责任的社会环境下,不如关闭算了。
他说,纽约的股市是靠其严厉的监管,伦敦是靠的信托和良心的传统。这些因素都是长期的发展,积累而完成的,是不可移植的。.当前的中国股市,两者皆缺,在一个官商勾结,管理松懈,良心丢失的市场上,你怎么可能指望股市的健康成长。中国当前的经济表面上繁荣昌盛,社会天下太平,但其表面下隐藏了最动荡不安的基因。改革走到今天带给我们社会的也许是严重的动荡与不安。其最后指出:中国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法制建设的进程,有严格的法律来约束无序的社会,***,***只是法制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来源IP:

⑻ 在中国取消股票涨跌幅限制可能吗

以下长时间停牌后复盘的股票没有涨跌幅限制:
1、新股上市首日
2、暂停上市ST股扭亏复牌首日
3、股改完成复牌首日

上述股票都是亏损退市以后,重组成功又再上市,所以不设涨跌幅限制

强烈不建议介入这种股票,风险很大
即使你所谓当天的"低价位"进入,也只是帐面上虚假盈利,第二天你多半跑不掉!

可怜今天买了以上三只股票的人,肯定全部壮烈了,损失至少40%

⑼ 国家关于取消股票杠杆操作

你好,取消不了的,我国股市不同于国外的股市,政府搭舞台百姓乱舞的平台,杠杆对于这种平台很有用,特点是推波助澜作用,牛市狂推,熊市暴跌,能缩短股市震荡周期,中国股市的90%的股民一直在亏。

⑽ 中国股票涨幅限制何时取消

中国足球踢进世界杯四强的时候

阅读全文

与取消中国股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8股票投资事件 浏览:516
股票账户销户后还有记录吗 浏览:612
什么软件可以看股票吗 浏览:503
散户资金小一般买几只股票 浏览:496
国农科技股票怎样 浏览:945
股票全资子公司对外投资 浏览:453
怎样找到长期横盘的股票 浏览:601
罗牛山股票最低 浏览:868
华大基因股票涨停预测 浏览:37
积极的股票投资管理策略 浏览:857
2020年11月5日涨停股票解密 浏览:679
养老投资股票有哪些 浏览:314
股票手机开户择一大牛证券 浏览:910
智能软件股票分析技术指标 浏览:198
证券股票资金怎样转出 浏览:344
股票投资价值方法分析 浏览:174
晨星股息领先指数etf的股票行情 浏览:147
股票摘牌会不会是重组 浏览:924
股票受到情绪发酵影响大幅下跌后 浏览:245
全球股票代码查数据网站 浏览: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