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平安为什么亏损那么严重
学霸说保险,专注保险测评!一起来看看平安人寿保险公司排在了第几:排名前列的保险公司除了平安还有哪些?
海外投资亏损大,国内投资还是赚的,有点割韭菜的意思了。
平安保险有人寿、养老、产险三块业务,我们着重讲下人寿保险的业务。
一、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实力如何?
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在2002年底正式建立,它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非常重要的旗下成员。一直到2017年底,平安人寿的注册资本已经突破了300亿。在全国设有40余家分公司以及拥有3300多个营业网点,保险代理人更是超过130万名。根据2019中国五百强企业排名,中国平安显示的排名为第四名。我们直接看图。
❷ 请问中国平安何时公布一季报
明天(4月30日)公布。中国股市规定,所有公司都必须在4月结束之前公布一季报。
❸ 中国平安11年6月30日披露的每股净资产是16.97,而11年9月30日变成15.3,怎么减少了这么多
在第三季度里发生了平安认购深发展增发的股票,让深发展收购平安银行啊,在6月底时通过监管机构的批准,在2011年7月29日发过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告,内容主要是说平安成为深发展控股股东的公告。由于过去并不是控股股东,在会计上的成本计算与控股股东的成本计算方法有不同,非控股或非重大影响的股东采用成本法核算,控股后用权益法核算,再者到第三季报还要把深发展纳入合并报表,过去的会计方法在合并后会产生许多资产溢价的,这样会导致现在出现净资产较大幅度减少。
还要说一理,在第三季度实际上是进行分红两次的,第一次是在7月每10股派4元,这是对于2010年年度的分红,第二次是在9月每10股派1.5元,这是对2011年中期的分红。这里就已经要扣减近0.55元了。
这题真不好赚啊!查了很久才弄清楚。
❹ 为什么中国平安最近大跌
中国平安最近大跌,除了三季报预亏公告影响外,还有以下的致命原因:
1、中国平安在二级市场买进欧洲富通集团(Fortis),几近血本无归:238.74亿元的原始投资按9月30日收盘价计算,浮亏157亿元,为此公司不得不发布三季报预亏公告。而实际上,据有关人士测算目前富通股价已低于1欧元(最新价0.88欧元),平安买进的1.21亿股市值已不足10亿元人币,缩水接近100%!
2、这家仅次于中国人寿的国内第二大保险公司,四分之一家当被输得精光,去年A股募资380多亿竟“谈笑间灰飞烟灭”!理由是:238.74亿元的投资血本无归又是个什么概念呢?2007年年报显示公司净资产1072亿元,此时平安刚买进富通不久;到了今年中报,公司以“浮亏不必计提损益”为由,看起来上半年仍有71亿元净利润,但净资产却已从1072亿减至809亿;三季报这一巨亏,净资产估计也就700多亿。
3、重大事务五是股东权利。虽然,买富通不是买外汇衍生品,看起来风险似乎要小些,此举也不是某几个人的“越权行为”,但平安是在二级市场买进富通股票的,连小股都知道股市有风险。然而,如此大手笔的风险投资(占净资产四分之一),事先既不经董事会讨论,更别说股东会审议,去年11月29日一纸“特别提示公告”,就算履行告知义务了。不仅如此,到了今年4月3日,公司又准备出资21.5亿欧元购买富通投资管理公司50%股权,只是后来因为股价实在跌得不成样子才不得已中止。如果第二笔投资出去,就将占到平安净资产的一半,动用股东一半权益,居然只要董事会一声告知,真不知这家上市公司的眼睛里还有没有股东,重大事项还要不要经过股东审议?
4、中国平安2007年末总资产为6510亿元,按15%计算其投资海外最高可达977亿元,接近同期净资产1072亿。金融机构净资产的杠杆比率通常都是很高的,保监会的“暂行办法”以总资产的一定百分比,而不是以净资产为基数,就把风险给放大了,可以想象,如果中国平安用足策,将近千亿资产全部投资海外,在这场金融海啸中说不定也要面临破产的厄运。
这些致命的巨亏,足以让平安从此不再平安哦。
❺ 哪只股票最近要涨
下周继续反弹逼空!今天早上中国平安靓丽季报领涨大局,中国石化600028强势涨停,农业板块继续走强,形成逼空形势.最后上证指数大涨170点,深成指也成功突破压力线!节后反弹继续!从昨日大盘的分时图来看,上午股指呈现的是稳步上扬的态势,后一个低点比前一个低点高,后一个高点也比前一个高点高,这表明主力在有条不紊地收集筹码。下午开盘之后,股指表现为一种欲加速突破之势,但是由于成交量跟不上,被抛盘迅速打低,股指出现了一波放量跳水的走势,尾盘又被多头拉起来。虽然股指出现了一波放量跳水,但尾盘拉升量价配合理想,多方阵营毫无混乱之象,表明了主力放量打压为吃货,逼散户交出筹码为目的,然后又一口气向上扫盘。 再根据近期两市的几类指数来分析后市行情,标本为上证指数、深圳成指、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时间为3月18日至昨日。 在4月9日的时候,笔者为这几类指数做了一个涨跌统计,发现从3月18日以来,深成指的跌幅为其中最小的,因此就把它作为转势信号的领先指标来看。 我们从15分钟K线图来看几类指数,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从3月18日以来,上证指数、上证50、沪深300指数呈现两种不同斜率的下跌,并且目前的上涨都已经突破了前期下跌中形成的所有压力线,目前仅有深成指的压力线还没有被突破。如果大盘要发动第二轮攻势,那么深成指肯定会突破压力线,目前该压力线在13100点附近,此压力线为最后的安全介入屏障。今日只要深成指突破了这条压力线,那么就应该是最后的买入机会。 今日有望继续上攻 但是深成指到底能不能突破13100点呢?我们还是从主力资金流向检测仪中来寻找更有力的线索。 根据主力资金流向检测仪,在昨日已经给大家详细阐明了3500点一线有一定的阻力。当大家都面对着这样一个阻力位时,分析角度的不同就决定了不同的市场观点以及相应的操作策略。 板块方面由于奥运会临近可重点关注传媒板块.个股可关注:中国平安601318.持股期货和参股券商的津滨发展000897,十送四,近期表现活跃,底部放量明显.002097形态完好,突破在即.低价股TCL集团也有活跃迹像.另外可关注化肥板块低价低市净率的鲁北化工600727.国阳新能绩优煤炭股600348,近期十送五.也可关注
❻ 平安三季报业绩比较好,是时候介入它的股票吗
这次中国平安前三季度共收入净利润88.06亿元,每股收益1.14元,分别较2008年同期增长四倍左右。平安的投资亮点在季报之后体现更为明显。第一它成了中国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保险市场之一,利润空间巨大。另外,公司仍在个险业务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促进银保业务的平衡发展,力争实现综合金融第一的目标。同时,从估值的角度看,其距离合理估值上限仍较大,可以考虑介入。
❼ 中国平安 这次海外投资〈富通〉亏损 对平安集团影响大吗集团在这次金融风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随着中国平安2008年三季报的新鲜出炉,保险业“三大巨头”的三季度“成绩单”全面曝光。从数字来看,忧多喜少。今年第三季度,三家上市保险公司中,仅国寿实现了23.39亿元净利润,但是比去年同期亦下降了70.1%,而平安和太保则由于计提大额减值准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亏损。
其中,今年以来风波不断的中国平安,因为三季度高达近80亿元的亏损数字,而再度成为市场最大的看点。
巨亏在意料之中
根据公告,中国平安第三季度亏损78.07亿元,每股亏损1.06元,同比下降218.37%;前三季度亏损7.05亿元,每股收益-0.10元,同比下降106.04%。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平安第三季度每股收益为-1.07亿元,前三季度累计每股收益为0.22元。
中国平安称,富通集团股票的减值损失是影响集团2008年全年净利润的最大因素。集团对富通集团股票的总投资成本为人民币238.74亿元,截至今年9月30日的市价变动损失186.11亿元已在净资产中体现,集团在2008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对其中约157亿元转入利润表中确认减值损失,使得前三季度出现亏损。
由于早在10月初,平安就发布了将在三季报中计提对富通集团投资减值准备的公告,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平安三季度的巨额亏损在意料之中,并且,亏损金额低于此前大多数机构的预期。
对于平安三季度的亏损,业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应该公允看待。长江证券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除去富通的因素,公司正发生积极变化”。报告分析指出,在国际准则下,平安在第三季度的每股净资产缩水0.86元,其中包含了每股0.2元的分红,而在当季投资富通所带来公司净资产的缩水额为81.11亿元,折合每股1.1元(公司投资富通的资金来源于自营账户,因此损失全部由公司承担)。因此,若除去富通的影响,公司在第三季度净资产出现了每股0.44元的增长,如果再加上有效业务价值的增长,公司当季在国内市场上已经开始创造为正的价值。
全年保盈存疑
当然,无论怎样解读平安的这份季报,无可否认的是,投资富通失利的苦果已经酿成,那么,三季度的巨额亏损,是否意味着平安全年保盈利的愿望已经彻底落空?
东方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王小罡认为,“中国平安2008年全年净利润走势,取决于第四季度要不要再计提富通集团股权投资损失。”
根据长江证券相关分析人士的测算,由于富通股价的大幅下跌,截至10 月24日的股价,平安对于富通的投资缩水额达到229亿元左右,在三季报中,公司已经计提了157亿元的减值损失,因此原则上仍还有72.3亿元的账面浮亏。在第三季度末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实际已经反映的损失为186.7亿元,也就是说,在第四季度中,根据现在富通的价格对于平安的净资产的影响为-42.6亿元(折合每股0.58元)。
因此,如果在今年年底,富通的股价仍然维持现状,而平安继续采用全额计提减值损失,那么公司在第四季度将不得不再次计提减值损失72.3亿元(折合每股0.98元),如此一来,平安全年的每股收益无疑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对此表示担忧的并非仅国内市场机构,平安三季报发布后,高盛、瑞士信贷等国际投资机构纷纷预测平安可能在第四季度再次对富通投资计提70亿元至80亿元的减值拨备,而高盛称此为是“该股近期面临的两个威胁”之一。
市场预期未现过分悲观
尽管对于平安的2008年全年盈利预期并不乐观,但国内外投资机构却在最近的报告几无例外地给予了平安以较高的评级和目标价位。例如,对于A股市场上的中国平安,长江证券的评级为“推荐”,国泰君安的评级为“谨慎推荐”,估值为35元;对于平安H股,瑞士信贷发表报告称,维持平安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72港元,比市价大幅溢价近1.7倍,摩根大通也维持平安增持评级,目标价54.2港元。
市场的反应或许更能够说明问题。10月28日,平安三季报发布次日,平安H股收于26港元,涨幅为8.33%,盘中涨幅更一度超过12%。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除了认为平安投资损失利空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释放以及目前估值已经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外,支持投资者重新眷顾平安的,主要还是投资者对其业绩稳定性的认同。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寿、平安和太保三家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幅中,平安的业绩增长并非最快,这与其有意控制银保业务相关。但对于这部分业务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公司良好的业务结构,并降低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因此,事实上平安的保费收入增长更为稳健。而在财产险方面,平安取得了明显优于同业的保费收入增长。根据三季报,平安的产险业务前三季度共计实现保费收入209.60亿元,同比增长27.20%。
一方面是保险业务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市场此前所担心的退保等问题也并没有出现。国泰君安的报告显示,9月份平安寿险保费增长31%,与1至9月的累计增速大体持平,而同期太保和国寿的保费增长都出现了较大下滑。“担忧的退保问题并未在三季度出现,无论是退保的绝对额还是退保的比例,都未比去年同期上升。”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保险资金的运用与投资,在经受了一番“血的教训”后,平安显然在思路上也做出了一些调整,这点在三季报中初现端倪。对比中期报告,第三季度,中国平安大幅增加了对货币和债券基金的投资。对此,中国平安表示,针对较为复杂的资本市场环境,公司适时调整策略,对投资业务加大了固定收益资产配置力度,使得净投资收益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但受累于金融市场的动荡,总投资收益仍呈下降趋势。
❽ 现在的中国平安股票值得买入吗
暂时不值。
中国平安是一只机构重仓股,那么长时间的阴跌说明明显是主力机构在抛盘,是什么让主力资金撤退呢?
绝对不是简单的调整。
从财报来看,2020年报营业收入增速在4%左右,净利润增速在-4%左右。暂且把增速降低归于疫情。
那么2021年一季报就已经明显说明了问题,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增速也只有可怜的3.7%,相比于之前18,19年的快速增长,最直观的原因就是增速明显放缓了。
换个角度理解,公司已经面临天花板了。预期降低导致的就是机构纷纷高位撤离。这才是根本原因。
至于目前来看,因为超跌的原因,中国平安可能会在底部震荡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再次选择方向。
投资收入的利空,主要有两个吧。
一个是内在的投资失误。
比如华夏幸福暴雷,亏的钱全都要计提减值,会减少收益利润。目前计提了182亿元减值,后续可能还要进一步减值。
一个是长期的无风险利率下行。
保险公司的投资内容,无非就是存款+债券+权益资产+其他,其中债券是大头,几乎占了一半。
长期利率下行,会压缩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赚的钱就更少了。
而且有一点,虽然利率下行,但是按照年金险的保单,比如说光明一生,活到90岁,年化利率3.8%(活的越久利率越高),保险公司依然要按照固定的3.8%的利率付息,这样一来利差就更小了(了解光明一生点这)。
不过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倒是很有利,如果我们买了年金险,锁定未来几十年的高利率,就能把利率下行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不必承担利率损失。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吧。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我很看好中国的保险市场,现在大家的收入上来了,观念上来了,为了维持现有的经济地位,防止一夜返贫,更会利用保险这个风控工具转移风险,把全家的保险都做足。所以中国的保险市场潜力是很大的,我的预购清单里就有保险基金。
但对中国平安,我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吧。
保险是个同质化的行业,风险相同,基于风险衍生出来的产品,也是大同小异,所以我买保险股的投资逻辑很简单,一看谁赚的钱最多(目前是中国平安),二看谁最创新(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都一般般)。
原本的保险时代是中国平安为王,但现在不一样了,互联网时代,信息差越来越少,还有高性价比的互联网保险在打价格战,消费者也不是傻的,知道买啥最划算,中国平安的品牌优势在逐渐减少。
❾ 中国平安的股票什么时候出年报披露
1、中国平安的年报披露时间为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编制完成(即一至四月份)
2、根据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定期报告。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第一季报、第三季报。
(1)中期报告由上市公司在半年度结束后两个月内完成(即七、八月份),
(2)季报由上市公司在会计年度前三个月、九个月结束后的三十日内编制完成(即第一季报在四月份,第三季报在十月份)。
(3)定期报告的披露要求为在指定报刊披露其摘要,同时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网站上披露其正文。
❿ 中国平安前三季度亏损只有7.05亿元,这笔帐到底怎么算出来的有会计专业知识的请进。
没看报表,依你数据进行分析,首先上半年赢利71.02亿元,按正常情况,三季度应该有35亿以上的赢利,当因计提157亿元减值准备,所以大致算一下,按我估计的数据71+35-157=-51亿.考虑到【加大了对固定资产的配置力度,净投资收益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还是符合分析师的计算,料中国平安前三季度亏损20亿-60亿元.
国际准则和中国的准则在有些计提减值方面是比较大的区别的,分析师估计是累计计提157亿,但在三季度,平安好象计提了部分亏损,按我估计35亿赢利,加固定资产的赢利,平安估计计提数在100-120亿之间,才会形成三季度的78亿亏损.
国际会计准则可能在计提方面要求跟中国不一样,所以才会形成计提比较少,形成【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计算,中国平安前三季度仍实现净利润18.04亿元】。
具体的分析要看年报的具体说明才行.